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优质6篇)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优质6篇)

作者:薇儿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优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篇一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用卡片检测生词。

2.用卡片检测生字。

3.朗读剧本(课文)前半部分的内容。

二、感情朗读,内化语言。

对话——

大象:真的吗?……装的?不会吧?

1.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注意提示语,理解、积累词语“龇牙咧嘴”“着急”“疑惑”。

对话——

大象:小猴,你被打……头歪向一边。

(1)重点指导大象与小猴的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一是体会大象的足智多谋,很巧妙地揭穿了小猴的谎言;二是体会小猴的单纯与谎言被揭穿后的窘相;(这是本课教学中又一个难点的地方,要有多种教学预设,从不同角度进行突破,使学生有丰富情感体验。)

(2)理解“不假思索”的意思。

(3)“众人哈哈大笑起来”,说明大家都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4)学生分角色表演。

三、讨论交流,适度拓展。

1.“小猴为什么脸红了”?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做人要诚实,要实事求是)

2.我们帮帮小猴吧!通过大家的帮助小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练习对话)

四、练习背诵“台词”。

(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来表演,体会学习的快乐。

六、指导学生书写六个字。

七、布置作业。(略)

八、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读通了剧本,学会了生字、理解了新词,还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你们都成为了老师心目中最出色的演员!真棒!如果你们有机会参加儿童话剧表演比赛,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获得特等奖!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猴脸红了》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猴脸红了》这篇文章。这是一篇儿童话剧,故事中“人物”:小猴、小黑熊、大象、小兔、小狗等;地点:林中草地。故事起因:小狗、小兔等请求大象伯伯讲故事,正在这时候,小猴推搡着小黑熊登场。小猴恶人先告状,说小黑熊把它打了。小黑熊委屈极了,向大家说明真相——原来是小猴抢它的蜜糕,不小心自己撞的。可是小猴还是百般抵赖,最后大象伯伯想出了办法,让小猴子原形毕露,还小黑熊以清白。

教学时,我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孩子们分角色以小组形式读,自己去体会故事中的来龙去脉。让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从而得出结论——我们做人要诚实,实事求是。

在孩子们分角色读的过程中,我一一巡视。他们忽而读出小猴子的气呼呼,忽而读出小黑熊的委屈,忽而读出大象的处世不惊,忽而读出众人的惊叹......在读的过程中,着实感受着故事中的情节,仿佛他们就是当事人一样。

看着、听着、品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作为教者,我很欣慰,同时,我也为他们感到自豪——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已经会运用已有的经验去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了:比如阅读中的对话的简单处理等。

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孩子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足球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篇二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同学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身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只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朗读表示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示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示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身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和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身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身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篇三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 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人风光。

本案设计做到以下两点:

1、把握课型特点,自主解读诗意。

诗情体验和感悟的基础是对诗意的准确理解。“诗词诵读”课型特点是以诵读为主,提倡在诵读中领悟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结合文后注释,在自主感悟和同学的讨论中去整体感受诗意,不作一对一的直译,在字词的理解上不“锱铢必较”。

2、遵循年段特点,合作鉴赏诗文。

高段的诗词诵读教学,教师不应该止步于引导学生对诗情的体验和感悟,还要适当的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本课的鉴赏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情的多元解读。对《寒食》一诗,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这是首讽刺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朽现象;有的认为这是首摹景诗,选点典型,写出了唐朝寒食节市井民情,赞颂皇恩浩荡。既然诗的主题没有定论,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只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赏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受诗文中的形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因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诗中典型形象,可以使学生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鉴赏关注的第三点是佳词妙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佳词妙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收获、奇花异草、较量、钢筋铁骨、虎背熊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夏天季节的美好,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夏天好的原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喜欢夏天吗?喜欢参加夏天的一些活动吗?想想看,当我们听着蝉儿鸣叫,跳入大河洗澡,在夏夜讲故事,那该是多么爽的一件事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夏天的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自读课文。

a、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b、将句子读通、读流利,将课文读熟。

c、借助工具书,弄清字音、字义。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1、指名认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容易读错音的字:蝉、采、量、哪、枣。

3、记忆字形。

a、借助熟字和偏旁记忆生字:蝉、矿、较、量、哪、蛋、漕、妹。

b、分析重点生字。

4、出示认读字卡,指名认读,然后集体认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快速阅读课文,标出节数。

2、说说每小节各写了什么。

3、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指导感悟。

第一节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欣赏。

课文写了夏天哪些景物?“我”在干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a、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b、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边读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c、学生自由朗读,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

d、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夏天好,白云缠在半山腰。”要重读,体现家乡景色美。

“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啊,土壤矿石……一书包。”要带着欣喜的感情读。

第二节

1、自由练读。

2、听同学朗读。

3、找好词好句反复读。

4、小组齐声表演读。

5、解说,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这一节从哪些方面写出夏天好?

学生自学第三节

1、有感情地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2、全班齐读整节诗。

3、自学汇报。

夏夜可以坐在树上乘凉;夏夜景色美,晚风轻轻吹,星星亮闪闪……

三、指导背诵。

1、学生看文听老师背诵。

2、听老师提示,练习背诵。

第一节:夏天好,白云……今天

第二节:夏天好……风吹日晒……啊,钢筋

第三节:夏天好……你讲……啊,凉风习习……

3、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全班齐背。

四、实践活动。

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夏天的景色,介绍家乡夏天景色的特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篇五

白云缠-§在半山腰。

爬上山腰太阳出,

你听那蝉儿一声接着一声叫,

太阳下山我下山,

今天的收获真不小:

啊,土壤矿石,

奇花异草,

各样的标本采来一书包。

大河水宽好洗澡。

敢和鱼儿来较量,

哪怕它浪头一个更比一个高。

风吹日晒真痛快,

沙滩上睡个安生觉。

啊,钢筋铁骨,

虎背熊腰,

油亮的脸蛋像颗大红枣。

晚风轻轻吹树梢。

兄弟姐妹树下坐,

美妙的故事一个又比一个好。

你讲月宫娑罗树,

我讲飞船上云霄。

啊,凉风习习,

天河高高,

顽皮的流星眨眼不见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及反思篇六

诗人: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