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家乡的风俗初中(精选16篇)

家乡的风俗初中(精选16篇)

作者:雅蕊

优秀作文的语言生动、形象、有力,能够让读者简洁明了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优秀作文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是许多学生关心的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家乡的风俗初中学生作文

我们延边朝鲜族有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老人节”。

1982年以来在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各地成立了老人协会,1984年,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们都会佩戴大红花,接受儿孙们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还会给老人备制“麻克烈”、打糕条、冷面等。图们市委市政府还会在图们江广场,为老人节准备了歌舞表演、传统娱乐活动。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民族把尊老敬老当做传统美德。现在的图们市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轻人,上要照顾老人,下要关心孩子。今年的老人节,妈妈带着姥姥和我,到图们江广场观看老人节活动。在广场上,我见到很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人。他们身着传统服装,依偎在子女身边,观看传统活动,沧桑的脸颊带着幸福的笑容。老人们见到相识的老伙记时,都会向对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们为其添置的新衣服;他们也不忘回忆起年轻时曾经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

“老人节”是一个值得向全国推广的节日。因为是现在的老人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赶走了日本鬼子;是现在的老人们用血汗建设起祖国的富强;是现在的老人们还在老家为子女带孩子。

我想对全国的老人说一句:“您们辛苦了!”

家乡春节风俗初中日记

我的家乡在东莞,我家乡的习俗当然要算扫墓了,扫墓的时候要拿很多东西献给祖先,有花、有酒、有水果……扫墓的时候要烧钱纸和烧鞋子给祖先还要放鞭炮。

因为扫墓可以献给祖先很多东西,还能看看他们的墓,拜我们快快乐乐的成长,高高兴兴的上学,成绩优秀。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初中生作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等,可我唯独喜欢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元宵节象征着团圆、美好,要是在不高兴的时候吃上一口热腾腾的元宵,那真是美妙极了,不仅心情好了,还恨不得多吃几个呢!

元宵节晚上还必须赏一赏明亮的月亮。出门时,心情会更加激动,因为外面处处悬灯结彩,街上像是在办喜事,火炽而美丽。外面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灯,种类多还不重样。我的老家就是这般热闹,元宵节出门时我就很激动,回来时手上还提着一两个漂亮的灯。

家家还得吃美味的汤圆,说是可以永远和和美美。有时间的呢,还可以自己做。好多人吃的是黑芝麻馅的,可小孩子就喜欢吃水果味的,水果味的汤圆就像边吃汤圆边吃美味的水果一样,十分满足。

赏月时,可以想象月亮的美好传说,如果边吃汤圆边赏月,感觉会更棒呢!尤其是坐在老家的院子里,吹着舒服的凉风。

元宵节赏的灯也是各式各样,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还有的都是画的各种图案,这是我最爱看的,因为上面的内容很有趣。

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

每逢春节,我们这地方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风俗――吃饺子。

春节吃饺子,这个风俗要从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讲起,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开病人耳朵上生冻疮。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

南方人一般不会亲自包饺子,他们到超市买速冻饺子,煮出来虽然也很美味,但是比起我们北方人亲手包的饺子,味道差远了。

记得除夕和妈妈亲手包饺子,先和面团,醒发1-2小时,切下一块,揉成长长的细条,切成一块一块的,擀成薄薄的面皮,把剁好的'肉馅同剁好的白菜放在一起加上油盐酱油十三香和一大盆,又把切好的豆腐菠菜和好包好,在一旁坐车的哥哥只闻闻馅就已经垂涎三尺了。可以在豆腐水饺里包上几个硬币,就变成了“幸运饺子”,接下来就是“蒸煮炉炸”,我们认为煮更传统,更好吃,所以决定煮。

春节来了,最终有机会吃“幸运饺子”。早上,煮好,香气扑鼻而来,自己选一碗,吃上一大口,满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往日有些挑食的哥哥也吃了好几碗不止,吃到最后一个饺子的我,本想一整个直接塞灌倒嘴里,没想到咬下去差点把牙咯坏了,是一枚硬币,吃饺子寓意团团圆圆,但吃到硬币说明财源滚滚。爷爷也很爱吃,闻到香味还没等去叫就主动过来了。

春节家家吃水饺,水饺人人都爱吃,年夜饭尤数饺子香,饺子这个风俗给人们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

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饺子,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汤圆,而我的老家在过春节时会吃苕粉坨,寓意团团圆圆。

苕粉坨跟包子差不多,不过外面的皮是用苕粉做的,而且里面的馅料多用五花肉、萝卜丁、藕丁等调成。

我听妈妈说,包苕粉坨讲究一个快字。首先是做苕粉皮,我们先用开水冲泡红薯粉,在它凝固时立刻倒入保鲜袋保温。不过不要以为这就能休息了,现在才是重点,我们需要迅速开包,因为苕粉皮冷了就包不了苕粉坨了。包苕粉坨分三步:先是把刚做出来的苕粉皮捏成窝窝头的样子,然后把调好的馅料放进去,最后收口,一个饱满的苕粉坨就做好了。高手做的苕粉坨表面光滑,而我这种新手做的',那自然就是疙疙瘩瘩的了。

苕粉坨做好后,那自然是要去煮了,不得不说,这煮苕粉坨也是一门学问。煮苕粉坨一般要15分钟。煮的时间短了,那苕粉坨就不好吃。煮的时间长了,那苕粉坨就要“破肚流肠”了。

煮好后的苕粉坨已比之前大了一倍,外皮晶莹剔透,里面的馅料诱人至极。这时的苕粉坨已经可以食用,但我们家一般还要用酱油、蒜瓣炒一下,这样可以让苕粉坨更香。

苕粉坨出锅后,香味扑鼻,原本晶莹剔透的外皮上裹了一层酱油,让人食欲大发。不过这时可不能直接吃,刚出锅的苕粉坨烫得很呢,我们要先在皮上咬一个小口,然后往里面吹吹风,等它差不多凉了才能吃。一口咬下去,富有韧性的苕粉皮,脆爽的藕丁,飘香的五花肉,浓郁的酱油……这多种口感夹杂在一起,那味道无法形容。

不过苕粉坨因为制作繁杂,而且不易储存,所以一般只有在春节才能吃到。

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

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会出门买东西了的大孩子,因为下象棋而争吵不休的老孩子,提到正月十五猜灯谜,谁不是立时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呢?记得去年正月十五,我参加了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整个沁源城灯火通明,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吃过晚饭,我没有去看大型灯展,也没有去看放烟花,而是立马和爸爸跑到猜灯谜区我太喜欢猜灯谜了。猜灯谜区已经人山人海,聚集了许多猜灯谜爱好者。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进入现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狗回家了”打一字,我静下心来,仔细地想,大脑一片空白,一时竟答不上来。我使劲地调动所有脑细胞,可丝毫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狗回家了,不就是突嘛,动物的家就是穴,狗又叫犬”听了爸爸的话,我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啊!

人们熙熙攘攘,一直讨论个不停。我却不作声,只专注于猜灯谜,眼看一个又一个的灯谜被人们猜去,我也得加油了,争取得个奖品回家,让爸妈刮目相看。我接连攻克了几个灯谜,接着又一个,“石头旁边有块皮”,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肯定是破!”

我正准备去兑奖品,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冥思苦想,就好奇的走过去,“罪该斩首”,这不是“非”吗?我帮老奶奶猜出了谜语,老奶奶一个劲儿地夸我聪明,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猜灯谜的活动真有趣,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的汉字。希望猜灯谜的活动一直都延续下去,把我们中华文化发扬广大!

家乡风俗初中作文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终于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直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这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而且,形状也不同,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下午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

大年三十的前几天,我们一大家子都在为喜宴做准备,大年三十那天是我堂弟剪长生辫的时候。这是一个传统习俗。

对于这样的习俗,我觉得很好奇,问了村子里的老人家才知道,男孩子留小辫子的风俗存在已久,老家称为“命辫儿”。并且在各地的农村都有流传,也有“八十辫儿”,“百岁辫儿”等诸多的说法。留辫子的原因,大抵是这样的情况,若是孩子小时候体弱多病,就会从胎发开始留一条“命辫”。一直到五周岁,六周岁或者十二周岁的生日当天剪掉。其寓意就是孩子被“小辫子”栓住病魔抢不去,好养活,能健康顺利的长大。

转眼间到了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我就问妈妈什么时候给我堂弟剪小辫子,妈妈看着我笑着说:“中午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你一定要提前叫我,不然就错过了。”我反复嘱咐我妈妈。

时间到了中午,舅舅舅妈带着弟弟,我堂弟的外公外婆也来了,可以开始剪小辫子的仪式了。舅舅把我堂弟抱上了一个五颜六色十分漂亮的花轿子,四位轿夫穿着黄衣红裤,抬着花轿快速前行,后面还跟着几位唢呐手在演奏。我连忙跟上队伍,到地方了。主持仪式的长辈,拿起剪刀要开始剪堂弟的小辫子了,一旁的亲朋好友都为我堂弟送上祝福:“祝小孩子越来越帅气,以后每天都开心。”剪辫子的人一般是家里的长辈,剪完辫子后。我堂弟的舅舅舅妈把剪下来的.小辫子绑上氢气球放飞,做完这些后,大家回到了我们家。

开始办喜宴了,一家子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十分热闹,我祝愿我的堂弟剪掉辫子后,能平平安安,大富大贵的。

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

“过新年,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热热闹闹过大年吧,每家每户过新年时都有很多习俗吧,我们家过年也有很多有趣的习俗,你想知道吗?让我来说给你们听听吧。

贴春联。

我奶奶家原来在乡下,贴春联可不像城里人家只贴在一个门上,那可是个大工程。年三十中午前,家里的男人们都要发动起来,把所有的院门、房门、仓库门都贴上,连鸡舍和牛棚都不放过。贴好春联后,还要在大院的门口放一根桃树枝,表示全家人都到齐了,外人就不能来串门啦。

守岁。

大年三十晚上,我可最高兴了。吃完年夜饭,我就和哥哥放鞭炮,到村口看扭秧歌,然后就和全家人看电视,等着迎接新年的到来。终于,听到了钟声响起,鞭炮齐鸣,我就赶紧去给长辈拜年收红包啦。当然,除夕的饺子也是我盼望的,因为我们家的饺子里面有钱呢,为了吃到饺子里的硬币,每次我都要把肚子吃的圆鼓鼓的,生怕吃不到钱啊。

拜年。

年初一早上,我还睡的迷迷糊糊的,就陆续有人到家里来拜年了,我只好起床穿好新衣服,赶紧也和大人们去别人家里拜年,拜年要规规矩矩的问好,不能乱跑乱跳的。在城市里,人们都已经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了,可是在乡下,还保留了到家里拜年的习俗。

图吉利。

从小到大,我也过了好多个新年了,关于过年的吉祥话我也知道一些了。比如,吃饺子的时候,饺子如果破了不能说“破”,得说“挣”了;还比如,年夜饭要吃桃子罐头和杏罐头,寓意逃离灾难,幸福永远;还有诸如年三十一整晚都不能关灯啊,初一不能扫尘啊等等,都是很多人家过年的习俗。

哦,对了,现在我奶奶家已经搬到了崭新的大楼上,比原来的平房条件好多了,但是过年的习俗几乎都没变,一样没变的还有我们这个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温情,一想到一家人围着爷爷奶奶高兴地说啊笑啊,我就迫不及待地要过年了,新年快来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乡的风俗初中生作文

中国有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每个又各不相同,每个都丰富多彩,但在这其中,我最喜欢元宵节。

过元宵节必须吃元宵,必须赏花灯,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挂满了各事各样的花灯,大街上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挤在大街上看灯,我们看了这家,又去那家,无暇顾及别的,灯的样式有很多有老年间的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沙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到了晚上,才是赏灯的最佳时候,晚上,街上的灯都亮了起来,观看的人更多了,每家都独出心裁,为了把顾客招来,人们想尽办法,有的在店前挂出一两条碧绿的长龙,赏玩花灯我们就去猜字谜去了,我一连猜中好几个,周围的人都夸我厉害。

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我多么希望天天都是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

阜新是辽宁省很小的城市。那里比北京冷,也没有像哈尔滨天天下雪那么冷。

阜新有很多风俗,比如在除夕夜里要开门迎财神。年夜饭里要有鱼和丸子,有鱼是因为“年年有鱼”,丸子是因为希望家人团聚在一起。然后就要放烟花,放完了烟花才能回家吃饭,还有除夕当天只能吃两顿饭。

说了一些除夕的风俗,初五的风俗也有很多,而且都很有意思。只要到了初五,除了要放烟花还有我认为最好玩的一项活动,还要吃一样东西。

吃的东西是一个小朋友很爱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冰棍。冬天吃冰棍是只有在东北人们才做的习俗,但大家也就吃一两根。好多人都会去冰场滑冰,因为阜新是一个小城市,所以只能在湖面上在冻一层结实的冰。

爷爷告诉我,好多老年人从小就在那里滑冰。直到现在,他们还有很多人来到冰场上坚持滑冰呢!

关于初五吃冰的这个习俗,好多人都是吃冰棍。我在网上查到,据说以前没有钱去买冰棍吃,人们就在井边上挖冰块去吃。这样吃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好多人都认为初五吃冰就可以让你在新的一年里腰不酸、腿不疼、牙也不痛,干活浑身有劲!到现在为止,东北人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习俗,我们家一直遵循这些习俗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希望你的家乡里也一样有很有趣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

春节即将来临,很多人的家里都热热闹闹的,但是,因为地区的不同,习俗也就不同,我们非常“好吃”,因为它就是——包饺子。

包饺子看起来很简单,但自己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呢!如果你的饺子皮不是从超市买来的话,光靠擀饺子皮就够累得你动也不想动了,饺子馅还算简单,如果喜欢吃肉,那就用刀把一块猪肉来回剁,直到它已经变成了肉泥的样子就行,里面还可以再适当加一点别的,比如说韭菜、玉米、香菇、虾仁等等好多配料。包饺子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舀的太多了,不然在包的时候很难保证馅料不会从缝隙中“溜”出来,好像在对你抗议:里面太挤了,还是外面更舒服点。轻轻的捏好缝隙,一个完美的饺子就诞生啦!

饺子不但美味,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因为它的样子很像一个元宝,所以它又代表着招财进宝的'意思,说不定吃了它呀,你就能发财哦!

而且,水饺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吃法:在包饺子时,往一个饺子馅里塞一个硬币,不但硬币归你了,还能让你在这一年过得很幸福,更幸运。不过,千万不要不小心把那个硬币吞到肚子里,那可就不好了。你就反而把“幸福”变成:“倒霉”了。

这就是我们,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个美好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

谁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一些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红枣,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巴等。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放入米和馅,用筷子插几下,使米和包馅更结实,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绳把它梱紧。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可以驱赶蚊虫,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驱邪。划龙舟是端午节才有的比赛。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哨声一响,几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先划到终点,并夺到旗子的队伍就获胜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赛呀!

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家乡的春节也很让人喜爱。每到春节前,人们会络绎不绝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都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鹅、鱼、猪肉等,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在家里,大家忙个不停,手拿扫把,脚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新景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始而忙碌着、快乐着。不用说我们小朋友是多么喜欢春节的到来了。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是福建,向海而生,四处讨生活的福建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园。走南闯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乡风俗就是那一碗热腾腾的馄饨。

大街小巷里,放眼望去,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店,小挑馄饨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变得有些名不副实,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别具风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馄饨店都成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里的吆喝声依然不改曾经的经典。每次回家乡,只要能吃到馄饨,听到那地道的家乡吆喝声我就心满意足了。

馄饨是一种汤食,汤食中的馅儿满足了口感和味觉的需求,而汤流进了我们的胃里,温暖了我们的整个身体。人们常说,福建的馄饨就有那一种鲜美味,在不知不觉间,这也成了我们的地理标签,于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乡的馄饨也就演化成了家乡的习俗。

记得我第一次吃馄饨还是几年前跟爸爸回家乡,一路上风尘仆仆,回到老家已经是黄昏了,可我们一家人还没吃晚饭,早已是饥肠咕噜了。于是爸爸就带着我们到了一个馄饨店,他说他小时候经常在这吃呢!不知道老店还在不在。但让父亲眼前一亮的是,几十年的老店不仅还在,门帘也越发的威武了。爸爸点了几碗馄饨,几分钟后,馄饨终于上来了,看着冒着热气同时又散发着香气的馄饨,我想起来父亲多次给我形容的家乡美味,就有点期待。

只见馄饨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脸,吹弹得破。而且每个都包成精致的蝴蝶状,这就有了一种体型美。我把它吹了几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当一口咬下,那一口馄饨,一股肉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口腔,它的馅肉质鲜嫩,口感爽嫩。而馄饨汤是原本单调的面汤,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后,汤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汤就变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个底朝天,那味道,简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馄饨。

走过很多地方的路,品过很多鲜美的食物,唯独带着家乡味的馄饨,让我回味悠长,长大后慢慢明白,那馄饨里包的不仅是美味,还有。

家乡的风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家乡的风俗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最终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向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那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并且,形状也不一样,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午时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