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2023年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0篇)

2023年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作者:ZS文王 2023年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在教学风这一课时我想,风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并不陌生,现在正好是春天,春风娃娃无时不在身边,何不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风娃娃的存在呢?所以,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与风玩耍,看一看飘扬的五星红旗、热电厂斜斜的烟柱、翻飞的小纸屑、舞动的柳条……这一设计,体现了语文既生活,生活既语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一定非在教室中学,生活处处皆语文。另外,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再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能一下开拓学生的思维,所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风娃娃象魔术师,他一点,小草就绿了;风娃娃象姐姐的手,摸在脸上软软的、暖暖的;风娃娃象春姑娘的小弟弟……正因为孩子们对风有了亲身感受,有了深刻的体验,所以他们能很快把思维融入到课文文本中,做到了学生情感与文本合二为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更深的体会到了风娃娃的调皮与可爱。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寻找风娃娃”的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进而续写诗歌,让孩子们体会到小作家的快乐与满足。

总之,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引导,学生想象丰富,感情充沛,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其实早在四年级上学期,角的单元教学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只是做了介绍,这学期把它拿出来专门学习。

首先,我对三角形的分类进行了复习,让学生们对知识产生连续性。讲解内角和内角和的定义。再复习关于平角的知识,为后面的拼三个内角和的结论做铺垫。

先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算他们的内角和,接着展示一个长方形,被一把剪刀沿一条对角线剪开,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再让学生们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学生很快反应说,是180度,因为360÷2=180。既然给出了答案,我就跟着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是180呢?给学生指出了探究学习的目标。

通过测量自己手中的三角板,学生们答案是肯定的,但有的学生就提出来了不同意意见。她认为手中的三角板很特殊,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结论还不能成立。这样就让课堂教学到达了最关键的阶段。所以我任意的列举了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准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量量,然后再总结结论。但又考虑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对量角的方法有遗忘或出差错,影响教学的时间和效率,我放弃了学生操作的环节,改成我用量角器量,点学生来给我读度数的方法。

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想上前读度数,所以都特别积极。有时为了1-2度的误差而争论不休,有时也为自己精确度数而喝彩,学生们不仅复习了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更是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教学一气呵成,学生们掌握的情况非常好。

想不到我一个小小的改变,竟会对教学产生不可估计的效果,不仅可以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更可以激发他们特有的童趣,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着一种催人奋进的热情。数学课活了起来,知识动了起来,学生们的脑筋更是转了起来,课堂效率也升了起来。

这节课,不仅让我感受了教学中创造的“意外”精彩,更让我重新定位了四年级学生的看法。虽然带了快一年的四年级数学,但心里总是觉得他们太顽皮、太马虎、不听话,讲过和做过很多遍的习题,还是一直再错;强调过很多次的要求,还是毫不注意;早已墨守成文的规定,也是明知故问,现在想想,这是他们的年少无知,也正是他们的纯真可爱。毕竟他们只是一群10岁大的孩子,现在的他们具有最天真无邪的思想和无忧无虑的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拥有过的美好回忆。

同时他们身上隐藏着许多“宝藏”,只要我们善于寻找和发现,这些“宝藏”将会带来无限财富。

教学让我有了新发现,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教法,效果也不相同。有时“意外”会带来惊喜;有时“安排”会失去精彩。确实,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惊喜无处不在。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

教学中我主要设计的识字方法有:

天:

(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

(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

(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

(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

(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

(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这些识字方法刚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等学生好奇劲过了以后,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

针对此次课堂的情况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更喜欢在游戏中识字,以后会在语文教学中多开发游戏识字项目,让孩子们在玩中就把识字目标完成。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教师才能设计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动态。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猜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学生非常肯定的说是180度。还说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时候与老师的预见是不同的。原本以为学生会猜出不同的结论的。但是付老师表现出了教学机智,他问,究竟是不是180度呢?你怎么证明呢?这进一步的提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考的引向了课堂的中心所在。

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一轮轮冲击下,逐渐被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摒弃,但是要真正实现教师变满堂讲为适时导,学生变“听”为多方面“行”的课堂局面,还需要教师找准“导”与“行”的平衡点。

本节课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很多同学早就知道了,但是这节课的目的很显然不在于只教给学生结论,而是要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遇到问题努力求证的科学精神,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我认为这节课还可以放手更多一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实验求证结论。在相互的争辩中明晰概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孩子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启发和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来激起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们看出,学生有独立探索的精神,也有去证明求知的能力,我们要的只是信任他们,设计好实验方案,做好组织,让学生的操作、讨论、练习等活动有条有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1、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本册课本中的数与代数部分,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基数和序数,加法的意义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的内容。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序数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熟练20以内的加减法,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

3、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本节课我设定通过观察冬天雪景的美丽景象将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雪山乐园”的情境,首先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并通过设定一系列有关的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练习的效果。

1、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第一次接受系统性的阶段知识复习,对于复习重视不够,不能做到全部都参与,个别同学感觉学过的会的知识就不用在复习了。

2、在复习13时以及进位加法时,我提问题不够准确,出现学生不理解的现象,浪费了一部分时间。

3、学生的做题时间的把握超出了我的设计,因此在课堂的把握上我还需再继续努力。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六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1.教学中注意了两点:一是让学生理解“内角”“内角和”的含义;二是让学生为了使所得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操作实验。

2.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课前剪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征。课上让学生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有180°、178°182°等。由于学生在量、画三角形的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出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左右,在此情形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特征。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智慧碰撞、思维火花闪现,出现了剪一剪、折一折两种验证方法,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三角形重要性质。

3.在解决问题中,明确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以解决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在对于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简便方法求出其中一个角的度数,对于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加以分析。

重视对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求其中一个角度数的方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比较清晰的解决特殊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教师才能设计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动态。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猜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学生非常肯定的说是180度。还说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时候与老师的预见是不同的。原本以为学生会猜出不同的结论的。但是付老师表现出了教学机智,他问,究竟是不是180度呢?你怎么证明呢?这进一步的提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考的引向了课堂的中心所在。

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一轮轮冲击下,逐渐被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摒弃,但是要真正实现教师变满堂讲为适时导,学生变“听”为多方面“行”的课堂局面,还需要教师找准“导”与“行”的平衡点。

本节课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很多同学早就知道了,但是这节课的目的很显然不在于只教给学生结论,而是要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遇到问题努力求证的科学精神,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我认为这节课还可以放手更多一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实验求证结论。在相互的争辩中明晰概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孩子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启发和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来激起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们看出,学生有独立探索的精神,也有去证明求知的能力,我们要的只是信任他们,设计好实验方案,做好组织,让学生的操作、讨论、练习等活动有条有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八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基本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然重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们都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动手感受三个角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平角,进而证实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180°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去!

并且,在剪的过程中,我演示了三种不同三角形的拼凑结果,进一步证实,无论任何的三角形,部分形状和大小,内角和都是180°。

现在反思一下,课堂中自然有很多好的地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在剪一剪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因为没有剪刀,没有真诚的去操作,还有一两个个别的学生在演示的时候没有演示好。

还有的同学,在剪之前,没有做好标记,导致剪完之后,找不到哪个是原来三角形的角,这个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因此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就提前让学生们在三个角上面做了标注,这样就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混乱。

另外,学生在反馈学习效果时,没有做到我想象中那样好的顺序,以及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我做到了不慌不忙,让学生对学生进行纠正和帮助,课堂的气氛和交流还是很好的。

因为学生基本的互相交流、讨论和总结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接下来,我会进一步的放手,把课堂一步步的再去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的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动性!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九

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在练习的时候,由于形式多样,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效果很好。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学生在折纸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汇报时,我引导小结不够。在练习时基本练习题太少。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老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小组,介入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钟的交流时间内,老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每个小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中往往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样做了,就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先让学生说三角形的分类,再用学生的三角板说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直入情境,来导入引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起探究活动。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我记不清这是谁说过的话,但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首先让学生计算出已经测量出的三角形内角和,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再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快捷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组内讨论,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通过学生自己撕各类三角形,再把各个角拼在一起,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能拼出一个平角,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接着让学生合作,进行折叠三角形,算出折成后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仍然为180°,再一次明确: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或底角的度数,让学生应用结论求另外的内角度数。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练习设计提问体现开放性,“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在用“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虽然发言的学生边说、边演示,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没有取得成功。准确地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使折纸的关键,但对于学生来说,先找中位线,再进行对折,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对中位线的概念没有准确地认识。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选择不用语言讲解,而是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用心感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操作以正确的指引,保证学生体验成功,提高了教学效率。

听过我的的课的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严肃的表情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间接地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习效果,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进自己的教学表情,让自己更有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