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最新田园随想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最新田园随想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者:影墨 最新田园随想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一

学习目标:

1、在美丽的田园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并能解决与相关的应用题。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听过)丑小鸭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聪明,想出题考考你们,如果你们全答对了,他就能变成白天鹅,你们想让它变成白天鹅吗?(想)那你们有信心答对吗?(有)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题,请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生:花树鸟鹅羊

师:看老师的板书:鸟树鹅羊花。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

生1:湖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

生2:天空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鸟。

生3:岸边有7只白羊,5只黑羊。

师: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提的数学问题多?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有关鹅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只鹅?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求一共有多少只鹅?就是把湖里的8鹅和岸上的6只鹅放在一起,一共是14只鹅。所以用加法计算:8+6=14.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哪个多,多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

生:一共14只鹅,岸上6只,水里8只,水里的鹅比岸上的鹅多,8-6=2,多2只。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道题是把总数14只鹅去掉岸上的6只,剩下的就是水里的8只鹅,所以用减法计算:14-6=8。

生:老师,我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生:老师,我能解决这个问题,用减法计算:14-8=6

师:刚才在解决鹅的问题中,我们写出了四个算式,从这几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有三个算式是:6+8=1414-6=814-8=6。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总结的非常正确,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就是,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上面解决鹅的问题来解决图上的其他问题吗?请在小组内快速的讨论与完成,组长做记录。

指多名学生汇报,尽可能多地提出问并解答。

师:每个同学都在积极的动脑筋,提出了这么的问题,你们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再来做几道题。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幻灯出示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三.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鹅:一共有几只鹅?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那个多,多几只?

6+8=148-6=2多2只

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14-6=8

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14-8=6

……

教学反思;

一、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持久性很差,如果没有讲究一些方法来吸引他们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话,很难有好的效果。我课前进行谈话:“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参观美丽的田园,可是守门员要求大家要闯过他设置的几个关卡,才能进入,你们想不想接受挑战。”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个个腰挺得直直的,手平放在桌面上,精神百倍,快速地闯关成功了。进入美丽的田园后:我先让孩子们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看谁的眼睛最亮,然后再比比看谁提的数学问题又多又好,很多孩子都信心满满的。

二、给孩子自主探究的时间

本课教学中我尽量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语言和同桌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再来讨论交流。这样,孩子们在主动参与下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尝试着描述和解决,在老师的鼓励和小盖章的激励下,提的问题越来越全,如草地上的羊就有这么多个问题:黑羊和白羊共有多少只?黑羊比白羊少几只?白羊比黑羊多几只?有11只羊,白羊6只,黑羊有几只?有11只羊,黑羊有5只,白羊有几只?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成功体验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综合能力。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3―14页。

教学目标:

1、在美丽的田园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并能解决与相关的应用题。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听过)丑小鸭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聪明,想出题考考你们,如果你们全答对了,他就能变成白天鹅,你们想让它变成白天鹅吗?(想)那你们有信心答对吗?(有)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题,请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生:花树鸟鹅羊

师:看老师的板书:鸟树鹅羊花。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

生1:湖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

生2:天空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鸟。

生3:岸边有7只白羊,5只黑羊。

师: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提的数学问题多?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有关鹅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只鹅?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哪个多,多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

生:一共14只鹅,岸上6只,水里8只,水里的鹅比岸上的鹅多,8―6=2,多2只。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道题是把总数14只鹅去掉岸上的6只,剩下的就是水里的8只鹅,所以用减法计算:14―6=8。

生:老师,我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生:老师,我能解决这个问题,用减法计算:14―8=6

师:刚才在解决鹅的问题中,我们写出了四个算式,从这几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有三个算式是:6+8=1414―6=814―8=6。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总结的非常正确,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就是,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上面解决鹅的问题来解决图上的其他问题吗?请在小组内快速的讨论与完成,组长做记录。

指多名学生汇报,尽可能多地提出问并解答。

师:每个同学都在积极的动脑筋,提出了这么的问题,你们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再来做几道题。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幻灯出示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三.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鹅:一共有几只鹅?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那个多,多几只?

6+8=148―6=2多2只

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14―6=8

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14―8=6

……

教学反思;

一、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教学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持久性很差,如果没有讲究一些方法来吸引他们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教学兴趣的话,很难有好的效果。我课前进行谈话:“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参观美丽的田园,可是守门员要求大家要闯过他设置的几个关卡,才能进入,你们想不想接受挑战。”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教学兴趣调动起来了,个个腰挺得直直的,手平放在桌面上,精神百倍,快速地闯关成功了。进入美丽的田园后:我先让孩子们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看谁的眼睛最亮,然后再比比看谁提的数学问题又多又好,很多孩子都信心满满的。

二、给孩子自主探究的时间

本课教学中我尽量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语言和同桌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再来讨论交流。这样,孩子们在主动参与下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尝试着描述和解决,在老师的鼓励和小盖章的激励下,提的问题越来越全,如草地上的羊就有这么多个问题:黑羊和白羊共有多少只?黑羊比白羊少几只?白羊比黑羊多几只?有11只羊,白羊6只,黑羊有几只?有11只羊,黑羊有5只,白羊有几只?这样孩子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成功体验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综合能力。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三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同学引入诗境,自身必需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同学的情感,激发同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年老师进行深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身的先天缺乏。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同学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我觉得,对四年级同学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同学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同学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同学的预习做得非常充沛,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同学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假如同学预习充沛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假如同学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同学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同学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同学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同学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同学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同学通过想象,空虚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小朋友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同学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身的情感融入,自然,同学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获动态的信息引导同学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就出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同学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身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方,创设情境,让同学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同学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和谐的生活,我希望自身的课堂也时时充溢着和谐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四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时,我找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知道诗的大意,我大胆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老师直接给出诗意让学生读背的做法,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给出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而后指名全班交流,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教师只需适当补充一下,这样,个性化的诗意诞生了,比起抄了背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此外,我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一个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出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说、悟、背,“读”诗就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说”就要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大意;“悟”就要求领悟作者的情感;“背”就在读说悟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这种方法也许它并不能用于每首诗的学习中,但是至少它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应该怎样去学好一首诗。

以前觉得古诗教学是多么的难,《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让我明白: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只要肯放手,就会有惊喜。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1.课后1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

教学准备:

卡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那作者如此赞美的是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指名带读,齐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4、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写了它的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总起句。)

三、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

2、组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2.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并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4、小结:

这首散文诗通过许多画面的组合形成了自由宁静的田园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宁静、悠然、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请用“————”画出文中作者直接抒情的三句话。朗读体会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

5、有感情朗读全文(配乐)。

二、选择自已喜爱的段落熟读。

三、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你认为“真正的荷兰”指的是什么?

4、课外找一些描写外国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12、田园诗情

奶牛图、郁金香港这就是荷兰。

骏马图、动物世界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挤奶图、夜景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后小记:

文档为doc格式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六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授本课时,我结合本单元“走进田园”的特点,带领学生领略古代江南乡村的美景。在诗歌文字不深奥的前提下,如何领略诗人描绘的意境呢?我采用“以读代品”的教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围绕读准确、读通顺,读懂,再有感情吟诵、背诵,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例如当学生抓住诗眼“遍”、“满”品味诗句时,就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读出辽阔的境界!当学生读懂农民们的紧张忙碌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逐层递进的诵读,想象情景,明白此时农们耕作的心情!正如朱熹说过:“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逐层深入地吟诵,诗歌的意境就跃然于胸。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古诗教学也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的国度,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因而我紧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开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再拉近镜头、转化镜头,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的意象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披文入情”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想画面”的学法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这不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吗?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品味三四句,体现学生能力的迁移,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这样,从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感悟古诗,把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从回味现代迷人的田园风光到欣赏古代乡村四月,我充分进行资源整合,采用一诗带多诗,用旧知引新知,适时拓展了相关的绿树成荫的诗句、雨景的诗句、田园的诗句,增加了信息量,使课堂更有厚度!学生在诗歌的王国里纵横千里,领略诗的魅力。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七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过云霄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板书

12田园诗情

奶牛图郁金香图

骏马图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后记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八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12田园诗情

奶牛图郁金香图

骏马图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后记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九

1.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劳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民主,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思维的无谓限制,使学生自由畅想。所谓安全,就是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不轻易批评和挑剔,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这节课,引入环节创设的《丑小鸭》的童话情境,结合电脑画面,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情感注入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自觉、主动的。看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列式或对画面信息产生争执时,我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没有因为与预定教案不同而一笔带过。整堂课的气氛是宽松、活泼的,学生心情愉快,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学习投入,积极举手发言。但也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会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气氛显得浮躁了些。因此平时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合作的前提,试想一个只在乎自己的表现,而不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学生,怎么会与他人合作。教师要大力赞赏和表扬那些会认真倾听的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受到特定的认可,暗示所有的学生去关注这些良好的行为,让学生在模仿中进步,在教师不断的肯定中强化。

2.鼓励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创新思维又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开始,学生思维平静,习惯于顺向思维,因此问题直观明了,只是“一共有多少个?”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提出“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这个比较难得,这是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环节可以改进一下:肯定、赞赏这个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适时加以引导,关于黑羊、白羊,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层层引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注重评价,也要注重让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因此教师评价学生一定要发自内心,而且语言要丰富,感情要真挚而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越来越爱学。这节课,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正确时,我就给予及时的评价,如介绍数字朋友,学生能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就赞赏地说:“这位同学还会联系我们的生活呢!”当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有异议时,我采取延时评价,如对湖右岸有几棵树的讨论,我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才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反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站在元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我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主要是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就有学生提到课堂上有些同学没有听别人的发言,看来学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反思的培养,学生的学习面貌会有所改观,学习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田园随想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

2、通过再现式的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4、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

5、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如地理特征、国旗、国花、国徽等。

教学重、难点:

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读悟式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世界地图奶牛图骏马图绵羊图挤奶图

傍晚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文本内容等自学与理解生字新词。

3、感受文本的几幅画面,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

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泉城,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

2、简介荷兰

(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荷兰的位置。)

3、激发朗读,整体感知

那么荷兰的自然风光如何?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把课文默默地朗读一遍,边读边"看看风光"。

二、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一)、提出自读要求

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对荷兰的景观一定会有一个大体的轮廓了吧,这篇课文生字较多,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好。请大家按以下要求自读课文。

1、划出生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2、一句一句地朗读,达到通顺流利。

(老师巡视指导,并搜集有关自学信息。)

(二)、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重点朗读。

2、分节检查朗读

同时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解决生字词。如“镶嵌”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即可。

对一些读被读破的句子,反复加以纠正。也可同时把读出情感来。

三、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1、轻轻地读,极目地望,看在你的脑中能呈现哪些画面?

2、简单交流:“奶牛图-骏马图-羊猪-鸡图-挤奶图-傍晚图。”

3、由交流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妙的牧场景观。

四、指导写字

1、独立观察体会。

2、教师重点指导“顽”、“悍”、“烁”,让学生注意左右部分的相互配合。

3、学生练写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再现式的有感情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2、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

3、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

教学重点:

通过再现式的朗读,内化积累语言,感受牧场的美。

教学过程:

模块一:激发引入、整体感知

(让学生简要地说一说,并简要板书)

2、(指板书)去过荷兰的人都说这些田园风光很富有诗情画意,那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

3、现在大家就轻轻地走进这里(边说边示意学生打开到本课),走进这些风光之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它的诗情画意。

强调:要边读边看,让这些风光时刻浮现在自己的脑中。

模块二:走进牧场,细细欣赏

(一)奶牛图

1、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我们极目远眺,看到了--(让生说)“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指引学生读好感受好: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这上面仰望着蓝天白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很舒服,很有诗意)

2、在这如丝绒般的绿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这些奶牛是什么样子?在做些什么?你们现在走近这些奶牛,去细细地观赏一下。(示意学生再读第2节)

3、指名读,指导读

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奶牛,它们正在做什么?(让生读)

4、你们感觉哪种奶牛最有意思,再去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生再读,针对具体情况再交流。)

a、可以试着挖一下:“仿佛正在思考什么?”你说它会思考着什么呢?

(学生说说即可)

b、针对学生说出的有意思部分,可以通过齐读,让学生在脑中真真实实地反刍一下。

5、在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我们还能看到--“郁金香”

(你们知道荷兰的国花是什么?(适当延伸)那我们国家的国花是什么?作为国花,那它一定是很美,很香,很有意义的花,假如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牡丹,都是郁金香,那简直会是仙境。)

把这句反复地多读几遍。

6、配乐完整朗读这节,再整体地感受,其他同学可以看图听。

7、总结: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站在“丝绒毯”的那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我们知道这些奶牛也好像是些诗人,也在用一种无声的诗正在赞美着美丽的大草原。

(二)骏马图

1、这些碧绿色的低地是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中。

你们能明白“镶嵌”的意思吗?(再次形象地理解这个词,指着班级前面的匾框,让学生再次通过形象地读,深入感知这情景。)

这时,站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老师做出适当手势语)--“成群的骏马”

2、这些骏马是什么样子?又在做些什么呢?

你们再走近骏马,仔细地看一下。(生读第三节)

3、指名读

这些骏马如何,指生读。可以重点去读“成群的骏马骠悍……”(解读:这里有清新的空气与肥嫩的绿草,还有清清的运河之水,呼吸着……这马儿怎能不骠悍呢?通过不同的提示,让学生反复读骏马的样子。)

4、总结:这里的马几乎都可以一日千里,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他们完全可以征服,也就归他们所有了。

(三)羊猪鸡图

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能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

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这一段师生用对话的形式,一带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