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2023年大班小燕子教案话动延伸(大全5篇)

2023年大班小燕子教案话动延伸(大全5篇)

作者:梦幻泡 2023年大班小燕子教案话动延伸(大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小燕子教案话动延伸篇一

活动目标:

赏。

2、对自己熟悉的歌曲进行即兴表演,自由创编动作;初步学习使用表演道具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察春天。

2)幼儿一起讨论可以代替翅膀的道具。

2.物质准备:请幼儿带来可以代替翅膀的道具,如:头巾、蝴蝶翅膀、扇子、纸等。

活动重点:感受音乐的美。

活动难点:使用道具表现对美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听《小燕子》进教室感受音乐的快慢。

二、进行部分:

1、第一次听音乐。提问:听完音乐有什么感受?

2、通过对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优美。

3、再次欣赏音乐,通过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激发幼儿感知歌曲的美。

4、听音乐鼓励幼儿自由律动表现美。

三、结束部分:鼓励幼儿使用道具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大班小燕子教案话动延伸篇二

活动背景: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杏树、桃树、梨树都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还带着淡淡的甜味和清香呢!野花遍地都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花丛中蜜蜂正在忙着采蜜,蝴蝶们翩翩起舞。小燕子也被这迷人的春色深深吸引,从南方飞了回来,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着、唱着,是那么地欢快,那么地动听!

《小燕子》这首歌曲是一首传统经典的歌曲,旋律十分优美动听,歌词也比较简单易懂,很多幼儿都听过也会演唱。歌曲虽以燕子切入,实则要表达的是春的美,抒发的是对春天的热爱。如何透过这优美的旋律,简单的歌词,来帮助幼儿理解个却的深层含义――春天的美丽和多姿?对此,我们进行了实践研究,我带领幼儿跟随着可爱的小燕子一起去寻找、发现和感受美丽的春天。

一研后的研讨:

1、在欣赏幻灯时,要加强引导幼儿讲述景物的色彩、形态,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可以加以小结,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春天里各种景色的多彩和美。

2、幼儿的动作创编过程要配以音乐,尤其是在请个别幼儿介绍动作师,教师可哼唱旋律,使幼儿的动作表演与旋律特点相匹配,能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表现动作,突出轻盈、优美的特点。

3、教师的引导要注意语境的营造,用语气、语调来带动幼儿,加深他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发现美景后燕子愉悦的心情。

二研后的研讨:

1、在欣赏幻灯时播放纯音乐,不要有歌词,将幼儿的注意力转向对春天美的感受,为理解歌曲的意境做准备。

2、引导幼儿至始至终以燕子的身份参与活动,投入到寻找春天美景的情境中。

3、幼儿在交流自己的表演动作时,教师要哼唱歌曲,创设情境,突出优美的特点,来体现歌曲的旋律特点。对于幼儿的动作,教师要给予及时地提升,增加动作的美感,丰富动作的表演性,并在情感上引导,进而深化喜欢春天的情感。

4、在欣赏和讲解每张春天画面时,要有侧重点,从不同侧面体现春天的美。(如色彩、春风轻拂下柳条树枝的舞动)结合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尚欠缺的特点,可适当配以动作,来体验、感受。

附:《小燕子》三研案例

活动反思:

1、我们都知道,活动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并在活动中分解和细化。我觉得此次活动的目标制定的还是比较恰当合理的,活动中我也能注意到把目标渗透在各个环节中,从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给予相应的引导。

2、活动中创设的春天情境很能吸引幼儿,从幻灯的欣赏和现场实物的布置,再加上优美的歌曲旋律,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绚烂多姿。活动中我还引导幼儿以“小燕子”这一身份去寻找、感受和表现春天的美,始终投入在这一情境中。在这种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下,幼儿学得很轻松、愉悦,就像在玩一样。

3、在幼儿用动作表现春天中美丽的事物和小燕子飞翔等动作时,我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和提炼,而导致了幼儿两次表演都停留在同一水平上,没有提升。可以再进一步地引导,用语言提示或是自身的动作演示,让幼儿的动作有所提升,也更具美感、更为丰富。

4、在后面的表演环节,幼儿的动作比较随意,没能听着音乐表演。在这里老师可以提醒幼儿听着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而不是丢弃音乐,这样也更能让幼儿注意到动作的优美性。

大班小燕子教案话动延伸篇三

一、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幻灯片内容胆表现欢快和笨重的两种不同音乐,并能根据音乐性质进行游戏活动。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幻灯片、碰铃、双响筒、鼓。

2、了解小鸟、兔子、熊等动物的动作特点。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2、说一说:(1)这里这么安静,怎样才能让森林热闹起来?

(2)每部分图片要配什么样的音乐?(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感受,说说图片要配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3、听一听:

(1)幼儿倾听教师准备的音乐,听一听是几拍子的音乐?

(2)感受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师弹奏,幼儿尝试跟着音乐唱唱跳跳。

(二)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扮熊,幼儿扮小动物游戏。

2、个别幼儿扮熊,其他幼儿扮小动物自由选择造型游戏。

3、打击乐伴奏深化游戏。幼儿按意愿扮演小动物,其余幼儿选择乐器为音乐伴奏。

4、游戏规则:教师弹奏舞曲,幼儿自由结伴舞蹈。教师弹奏《熊走》音乐,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扮演小动物的幼儿自由做造型不动,动的“小动物”则被“熊”吃掉,退出游戏回座位等待。

(三)教师提出问题结束游戏。“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请你们回家以后想一想,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样?”

大班小燕子教案话动延伸篇四

1、感受指纹画的神奇,体验用手指作画的乐趣。

2、认识指纹,初步了解指纹的分类。

3、学习在指纹上添加简单的线条,使之成为有趣的形象。

白纸若干、各色颜料若干、彩笔。

一、活动导入。

1、出示印有指纹的纸张,引起幼儿的兴趣。

2、了解指纹,学习获取指纹的方法。

——教师演示指纹的获取方法:用画笔将颜料涂在海绵上,用手指在颜料上按几下,指尖沾满颜料,把手指按在白纸上,获取指纹。

——教师出示不同的指纹大图,请幼儿仔细观察每个指纹的特点,简单讲解指纹分类(环形、螺纹形、拱形),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每个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激发兴趣。

——教师:“我们印制了很多指纹宝宝,请你们仔细看看,我会把它变成什么?我是怎么变的?”教师在获取的指纹上添加线条,变成小鸡,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三、感知欣赏。

——教师出示印有指纹的纸张,请幼儿说说,除了鸡宝宝,指纹宝宝还可以变成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当场创作示范。

四、自由创作。

——教师提示创作要求:手指上的颜料不可以到处乱擦,注意保护自己的衣服干净和教室的卫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指印花纹,也可以将几个手指花纹印在一起组成某一事物。

——幼儿自由创作(从海绵上获取不同颜色的颜料,印在纸上,获取指纹,等颜料干了之后再添花线条),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

——请幼儿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创作内容。

1、颜料可以用印泥代替。

2、本次活动可以分开两次进行,第一次活动进行指纹的探究活动,第二次活动进行指纹画活动。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绘画一幅完整的指纹画:如小鸡一家等。

2、请幼儿用指纹画制作贺卡等。

1、美工区:提供白纸、颜料、海绵、彩笔,请幼儿自由创作。

2、科学区:探究怎样采集指纹。(如用透明胶、用橡皮泥、用印泥等采集)。

环境创设

将幼儿的指纹画贴在幼儿作品展示区内。

1、家长跟幼儿一起创作简单的指纹画。

2、家长跟幼儿益智创作手掌画“大树”。

1、美工课时,引导幼儿用多种途径进行绘画等。

2、提醒幼儿作画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跟幼儿一起观看电视或影视片段,了解指纹的其他作用(刑侦、办公等)。

大班小燕子教案话动延伸篇五

活动目标:

1、认识猜拳的方法

2、了解自己的情绪

准备资源:儿歌cd、儿歌挂图

教学活动内容与流程:

一、引起动机

播放儿歌cd,引导幼儿跟着哼唱。

二、发展活动

1、展示儿歌挂图,引导幼儿念读歌词。

2、还记得剪刀怎么比吗?

3、布和石头可以怎么比呢?

4、引导幼儿认识剪刀石头布的口诀与玩法。

口诀:剪刀石头布(说布时出拳)

玩法:布赢石头、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一样的平手。

5、请幼儿跟着口诀练习一次

6、比赛有输有赢,说说看,赢的时候感觉如何?输的时候感觉如何?

7、播放儿歌cd,引导幼儿唱跳律动。

三、综合活动

猜拳赛幼儿两两一组进行猜拳比赛,每组猜5次,看看最后是谁获胜。

四、区角活动

语文区:造词生气女生、气球

造句为什么妹妹生气了?

为什么妹妹____了?

益智区:学习单猜拳

五、活动评量

1、会跟着旋律哼唱

2、知道剪刀石头布的玩法

3、喜欢参与游戏活动

礁二:石头剪刀布

游戏目标

1、学习用脚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

2、训练幼儿应的灵敏性,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游戏过程

一、介绍游消称和玩法

1、小朋友有没有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怎么玩的?(引导幼儿复习游戏规则: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

2、今天我们又要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不过今天要用脚来做石头、尖刀和布。

3、带领幼儿学习动作:两脚左右开立是布,两脚并立是石头,两脚前后开立是剪刀。

4、交代游戏规则:两个人一起玩,在起点处面对面。先原地一边跳一边喊:“石头、剪刀、布”。喊到最后一个字是就各自做动作,如果两人动作一样就重来。谁赢了就向终点处跨一步,谁先到终点就是谁赢。

二、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游戏。

三、评价游戏结果,结束游戏。

礁三:《石头剪刀布》

活动目标:

1、掌握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初步学唱歌曲。

2、初步感受歌曲中说唱的演唱形式,体验歌曲与游戏结合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猜拳游戏方法和规则。

1、提问:你们会玩石头剪刀布吗?怎么玩的?怎么才算赢?

2、幼儿示范,教师总结方法:石头剪刀布,布包住石头、石透剪刀、剪刀剪破布。

二、在歌曲中开展猜拳游戏,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与歌词。

1、幼儿在歌曲中自由结对开展猜拳游戏。

2、提问:游戏时有没有听到歌曲里输的一方是怎么做的?(输的跟我走)

三、学唱歌曲,尝试配很简单的动作。

1、完整欣赏歌曲。

2、师幼共同整理歌词。

3、教师带动幼儿有节奏的念唱歌词。

4、跟着音乐练唱歌曲。

5、在熟练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动作进行两两合作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