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优秀12篇)

最新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优秀12篇)

作者:薇儿 最新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优秀12篇)

征文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征文要注重文章的语气和情感表达,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征文是一种抒发情感和思绪的方式,可以减轻压力和疏解情绪。那么,如何写一篇引人入胜的征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人征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迪。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一

人们常说:当上帝关上你的一扇门时,他将在某个角落为你打开一扇窗。是啊,海伦·凯勒刚19个月大的时候,上帝就无情地关上了她看见光明的门,关上了她与别人交流的门,关上了她聆听声音的门,但她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也许你要说是上帝为她打开了这扇窗,可是,我认为,这扇窗是海伦用坚强勤奋为自己打开的。

海伦本来是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女孩,因为一场可怕的高烧使她丧失了视觉、听觉和说话的能力。这样,海伦虽然拥有88个春秋,却度过了87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岁月。

当灾难从天而降,海伦几乎变成了一个疯女孩:妹妹睡在摇篮里,她把摇篮推翻;有时,强行从妈妈手里夺过妹妹往地上摔;吃饭时不用餐具,老师给她纠正,她却用盘子砸老师;用剪刀把玛莎的头发剪得七零八落;……海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突然进入一个黑暗寂静的世界,她像被噩梦吓倒一般,惊恐万状,悲伤与孤独占据了她的整个心灵,她多么希望重新看到宽广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争奇斗艳的鲜花。

这时,莎利文老师走进了海伦的生命,让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就是因为在井房认识了“水”,才让她产生了一种求知的欲望。于是,她开始整天用手去触摸一切东西,并记住她们的名称;她不能说出话来,就努力一遍遍地做着口型;……别的孩子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东西,海伦要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学会,中途还有许多困难,但她一点儿也不气馁,一点儿也不伤心,仍然一次次地做着,重复着。她不再自暴自弃,而是信心倍增,她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直到一天,她们打听到,有一位老师教会一个聋哑女孩说话,海伦看到了一丝希望,马上就和莎利文老师一起赶往那个老师家。海伦先是用手轻轻地放在老师的脸上,让自己感觉到老师的舌头和嘴唇是怎样动的,就这样,不到一个小时就学会说m、p、a、s、t、l这六个字母,海伦高兴,我也替她高兴。

“妹妹就要听懂我的话了”、“再加把劲,我就不是哑巴了”这两句话成了激励她向前驶去的两股风,于是,海伦就有了更好的一个目标,她就更加努力的奋斗。用手去“听”声音;用心去“看”美景;努力学说话。莎莉文老师也一如既往地鼓励她,不久之后,就学会了说话。

学会说话以后,她就开始写作,写完第一篇文章《霜王》,发表在报纸上后,就引起了纠纷,说跟康贝尔小姐的《霜仙》很相似,我都为海伦感到愤愤不平,而她却心平气和的处理了这件事,让我很是佩服。这件事总算过去了,她又开始写作。于是,她向作家迈出了第一步。

海伦说过:“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是啊,身体不自由有什么害怕的,只要你努力朝一个目标奋斗,并且不怕困难,你也能像常人一样把事情做好,做棒。只要你的心是自由的,你就可以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身体不自由不算什么,问题就出在你的心上,如果你的心有缺陷,那才是真正的恐怖,你就不能与别人一样拥有健全的心来看世界。

为什么海伦·凯勒是个又聋又哑又失明的人也能成为教育家,而很多健全人都不能,原因就是:很多人都没有用整个心去看待生活,看待学习,看待问题,而海伦是用尽心去看世界,看生活。把每一次的大冲击看作人生的一种新体验;把每一次大风浪看作生活的一个新课题;把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看作一种美好;把心灵当作自己的眼睛。

海伦·凯勒是伟大的,她永远是人类的榜样与骄傲!她不靠上帝,她靠自己打开了通往成功的窗!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选自《名人故事集》中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度过生命中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个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春秋的女子,这位女子就叫海伦·凯勒。

海伦用自己的力量考取了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后又四处奔走,为了残疾人的幸福,又建立起一家慈善机构,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为十大偶像之一。

书中有许多让我感慨的地方,其中让我感慨万千的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因为海伦她是一个盲聋哑人,所以很难教。其他老师建不好教就不教了,可是安妮老师没有这样做,而是耐心的开导、教育海伦,让海伦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和依托,也正是安妮老师的开导,让海伦找到了助于自己的光明。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个不屈不挠的心,和旁人的默默帮助。海伦接受了命运的挑战,用爱心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用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在黑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畅销了一年又一年,成为现在一位又一位身处逆境,却无法走出逆境的学子们最好的教科书。它激励着人们进步,奋发,努力!

莎莉文就像是沙漠中的一丝丝救命的清泉,给了海伦无限的希望。对于从小的这段经历这样写道:“那时候,我仿佛感觉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于是,我拼命的想挣脱种束缚!”

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学会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单词。其中莎莉文老师教海伦“水”这个单词时的场景使我映像深刻,也突出了海伦对学习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当“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动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她感受到了:“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新的思想。她转变了认识事物的态度,用心的眼光去审视每件事物的内在。”

莎莉文是海伦成为大作家这条道路上的指明灯,她引领海伦在光明的道路,即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辛酸,但是现在的成就足以平复她那颗干涸的心。

海伦用坚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挫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赖在地上不愿爬起,更胜者坐在地上一辈子不敢直视困难,只想退缩。

我身边的人,因为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失去工作,他就像一孩子一样跌到了就不肯爬起每天愁眉苦展用酒烟消磨时间代替痛苦。可是你在看看海伦,五官三残,对我们这些正常的人来说真是太痛苦了!可她却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榜样和典范。与她相比我们真是没有理由一蹶不振,永远放弃机会站起来。

让我去学习海伦身上令人敬佩的气质

在困难面前不要放弃,要勇敢的面对,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我们自己的意志。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四

如果我是一个盲人,一个不知所措的盲人,那我会怎么办?如果我是一个白痴,一个呆呆傻傻的白痴,我怎么办?如果我是一个孤儿,一个饥寒交错的孤儿,我会怎么办?或许,我会自暴自弃,或许我会怨天尤人,也或许我会孤独离去,但有一个人,一定不会这么做,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悲惨而又不悲惨的一生虫1880年开始了,之所以悲惨,是因为19个月后她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又聋又瞎,幸运的,上帝为她关上一道门,就有打开了一道窗,几年后,那改变她一生的安妮·莎莉文老师出现了。

莎莉文老师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是一位严厉而且慈祥的老师,她纠正了凯勒父母娇生惯养的毛病,有些时候甚至还打过她,从此凯勒有了良好的习惯。并耐心教导她各种知识,带她去外面玩耍,认识许多新奇的事物。也就是这样,凯勒开始积极向上,认真做人。

这都让她品味了生活。

挫折并不可怕,战胜挫折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战胜挫折的信念是否坚定。

海伦·凯勒做到了,莎莉文也做到了。

你要明确你的目标,不能漫无目的的无所事事,在遇到挫折时,你要想“我一定要……我一定要……”这样的话,挫折就会变得脆弱,而自己会变得坚强。

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有信念。

挫折并不算什么,它只是很简单很简单的检验我们信念与目标时候合格,当你真真正正地闯过这一关时,你就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体验生活,学习黑暗中不能学习的东西,然后转过头来,不留余力地击碎面前的挫折,让世人为我作证,我是一个有用的人!

海伦·凯勒说“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我说“定准目标,坚定信念,创造未来。”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五

海伦出生时健康美丽,1岁7个月因为生病成了失明又聋哑的人。刚开始,海伦对生活充满了失望,直到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才改变了海伦消极的对生活的态度。她像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快乐生活。海伦假想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去做什么:

第一天上午,海伦要看陪伴她一生的人。首先,她要看她的老师,要长久地凝望她的老师。下午,她要去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在回家路上,海伦要走在农庄小路上,欣赏浪漫的田园生活。晚上,她兴奋地睡不着觉。

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馆,参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许多有趣的东西。然后再去欣赏许多戏剧。于是,她还是睡不着觉,戏剧文学中的伟大人物把睡意挤出她的眼睛。第二天就这样的过去了。

第三天,她要在日常中看许多东西。因此,纽约成了她的目的地。海伦望着摩天大楼,又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了晚上再去看一部搞笑的剧。

到了第三天的午夜,这三天值得珍惜的光明就没有了。我希望大家都有明亮的眼睛,珍惜光阴!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六

在寒假里,老师给我们布置了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写读后感和摘记的作业。

海伦凯勒创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籍,深深打动了我的心。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不幸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莉文及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凯勒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

她曾环游五湖四海,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我十分佩服她的行为,我的人生目标是努力读书,长大后造福社会。

在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时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

海伦的三天就如此的充实美好,可我们还小,还有很多的三天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一寸光阴一寸金,时光不再,。对我们来说,我们需要的是顽强拼搏、努力前进的意志,不向命运投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的心!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幸运,没有她悲惨的命运,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能创造辉煌的人生未来。从今天开始,我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长大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造福社会。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七

我们都读过英雄垂暮的故事,读过结局美好的童话故事,读过情节曲折的故事……这些故事确实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如果自己身处那样的境地,自己要怎么办。

初读这本书,仿佛打开了我心里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

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是海伦·凯勒,我能否像她一样的坚毅。我想不能。面对中无止尽的黑暗,我怎会想快乐的,幸福的活着?我问自己,活着好吗?像现在这样活着真的好吗?海伦·凯勒似乎给了我回答,无论怎样活着,都是好的。海伦·凯勒的亲身事迹告诉我,活着是好的,面对挫折的活着是更好的。

挫折并不算什么。就像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天气,忽然飘来几朵乌云,下起倾盆大雨,你只有打把伞,依旧可以穿过这片地方,去到另一个风和日丽的地方。这并不算什么。一次大考的失败,确确实实让我迷茫了。那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做好充足准备的我自信的上了台。因为这是妈妈鼓励我参加的,当然不能辜负妈妈们的期望和老师的教导。突然,我像被施了法一样,一动不动地停下来,在晃过神来,台下一片嘘声,让我不知所措。我想站起,走下台,发现叫脚已经是软的,站不起了。台上灯光暗下来,我低着头,由妈妈把我扶了下台。台下坐的是我的同学,我下台的一瞬,就只想起,该怎么面对他们。之后的几个星期,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抢走了魂魄一样,做事漫不经心,天天无精打采。这是我的学习也一直在后退。我想起了海伦·凯勒精神,渐渐回过神来思考每件事怎样做得更好。妈妈似乎也体会到了我心理的变化,再次鼓励我上台,再次去参加考试。我同意了。再次站上舞台,完成之前的,加上现在的一次考试。这是一个吉他考试。观众想起了一阵连绵不断的掌声,是的,我完成了。

过往的挫折并不算什么。挫折是一座宝藏,它等着我们去发现它,面对它,打败它,去获得宝藏。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八

有一个女孩,她天真、好动、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但是,才仅仅生下十九个月,她就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封闭了她的眼睛和耳朵。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身残志坚、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孩儿。

虽然,海伦看不见东西,也听不见声音,但是,在海伦还小的时候,她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做事不计后果,总是随心所欲地行事。

当海伦渐渐长大,双目失明、既聋又哑的她,在周围亲友,尤其是沙利文小姐的帮助和关爱下,她变得坚强而自信。海伦努力使别人眼中的太阳成为自己的光明,别人耳朵里的音响成为自己的乐章,别人脸上的微笑成为自己的快乐。她凭着自己非凡的努力,跨越了生活中数不清的局限和障碍,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读了海伦的书,我认真地想了很多。我试着闭上眼睛、捂住耳朵,想象自己成了和海伦一样的人,眼前五彩斑斓的世界顷刻间变得无声无息、漆黑一片。一想到,我生活的世界真的陷入无边的黑暗,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油然而生。

不久,我有了答案。

我睁开眼睛,合上书卷。是啊,现实世界没有"如果",眼前的生活,纵然有挫折和不如意,但是,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享受每一天,那么,每一天——一定都是特别的!

现在,我常常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读一读海伦·凯勒吧,想一想海伦·凯勒吧!”———她将让你一生受益!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九

如果有人认为岁月还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的那样有意义,人们就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看了这句话,我便了解到,原来作者是盲人。她不会看到大地万物的多彩多姿,不会和我们一样用眼睛去感受世间的一切。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感激过我们的所有,直到丧失了它们,才会意识到健康的宝贵。我们每天都应怀着勃勃朝气和渴望去生活,让自己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拥有健康的体魄才会在生活中获取幸福。不要总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吧,去呵护它们,爱护他们,珍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这才是最好的人生规则。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十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作者是美国的一位智障教育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在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突发的疾病,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这让她的世界充满了黑暗和冷清。在那漫长的黑夜里,她能得到一点光明,完全是靠着母亲的慈爱和智慧。直到海伦的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出现,重新带给了她对生活的渴望,并且打开了她心中的眼睛,点燃了她心中的烛火。后来,海伦跟贝尔博士接触后,开始得到人间的友爱并吸取人类的知识,懂得了“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

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到:第一天,我要看人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我希望长久的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因为她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的曙光,急于寻找新的喜悦。

对于世界上充满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万花筒般的景象,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假如我们只有三天光明,那么你会怎样使用你自己的眼睛,你最想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什么上面呢?自然,我想让我的目光停留在令我珍惜的东西上,以便在那即将到来的夜晚,将它们记住。

我们要向海伦·凯勒学习,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让我们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吧!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十一

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你还能找到生存的勇气和信心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是,就是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的弱女孩——海伦。凯勒,居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还撰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凯勒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故事中的一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有一天早上醒来,海伦发现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时,内心惊恐,悲伤极了。但在短暂的消沉后,她极力控制自己,不哭不闹,变得越来越坚强。正如她所说,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事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这种牛角尖。

海伦听不见,看不到,不会说。无数人否定过她,但她依旧坚持着,和莎莉文老师一起,从一个小单词到一本书,最终成为人类永远的骄傲。在我们今后的学业道路上,很多人都会评价,如果是正确的,我们就应该认真听取。如果是错的,那就应该坚持自己的选择!

海伦在失去眼睛后,才明白眼睛的珍贵。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通过它才能看到小树慢慢长成参天大树,看到花苞徐徐开出美丽的花朵,看到城市渐渐变得更加繁华……让我们保护好眼睛,别让手机这些电子产品霸占了自己的生活。

假如我盲而不见、哑而无语、聋而不闻,我不会悲伤,我会点亮心中的光明,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很好地活下来!

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篇十二

偶然间,我有幸读到一本用钢铁般意志铸成的成长之书。

书的主人公是一位残疾人,她失去光明,却没有失去希望。

前半部分书里描述了主人公成为了残疾人后被痛苦和无助笼罩的悲惨生活。但是,阳光悄悄来临,主人公在遇到她生命中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她的老师之后,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坚强起来,开始拾回女孩子的那一份对于生命,自然的热爱。随着主人公年龄的增长,到了上学求知的年纪,于是,主人公克服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坚持求学。终于,多年的泪水与艰辛得到了证明,主人公破茧成蝶,多年以来的汗水与苦难让她不忘帮助像曾经的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整本书语言朴实中透露着真情,这种情感是有温度的,是带着气息的,仿佛就从一页一页的书中传递出来一般,不加雕饰,浸入人的心脾,感染人的灵魂。

最忘不了书中的一句话:“把你活着的每一天当做你的最后一天”是啊,只有珍惜当下,才能珍惜未来,才能善待自己,善待一切带有生命的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告诉自己要活得精彩,这样,你才能在熊熊的烈火中重生,告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当第二天阳光轻轻抚摸你的脸庞时,你就会发自内心的感谢一切来自生命的给予。当你在遭遇挫折和失败,站在人生的谷底时,你就会告诉自己:“这是最后的痛苦,明日就是光明”,你就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真正的强大起来,而且这种强大不是表面的装饰,是由内而外的全副武装的强大。

在这本充满艰辛与希望的书中还写道:“他们费尽心思,冥思苦想,让我的缺陷变成了美好的标志,让我在无力改变的阴影里平静而愉快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其实只要有了奋发向上的自强,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人生运筹帷幄,就可以:“泰然处之”,安之若素地面对种种意外。“他们”的费尽心思远远不够自己的“冥思苦想”重要。想明白了如何面对未来,即使是在黑暗之中,也能找到方向,即使是在暴风雨中,也能站稳脚跟。所以,如果把自强比作灯,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成为拥有亮光的行者。试想,如果不是主人公自己意志坚强,不是自己有着对光明的向往,那么旁人再多的劝说也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强的代言人。

犹记得在升学军训的时候,我们的教官特别严格,在几乎40摄氏度的酷暑之下,让我们一动不动地站军姿。这期间,有些同学体质娇弱,中暑昏倒,有些同学汗流浃背,难耐高温。可是没有一个人主动退出,即使摔倒,我们也能坚强地爬起,为什么?是因为我们自强的心永远都在搏动。不需要搀扶,不需要特殊照顾。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是华夏子女,我们的心中装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骨子里,存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奋发向上,吃苦耐劳。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西方到东方,从美洲到世界各地,这本书,带来了人类的智慧与真性情,在世界各地播撒了自强之美,告诉一个个在黑暗中踌躇的人们:“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