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2023年军运会总结 加强大学生先进性建设思想汇报(实用5篇)

2023年军运会总结 加强大学生先进性建设思想汇报(实用5篇)

作者:琴心月 2023年军运会总结 加强大学生先进性建设思想汇报(实用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军运会总结 加强大学生先进性建设思想汇报汇总篇一

尊敬的党支部: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最积极、最活跃、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思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在。广大大学生党员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否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否具有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是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学生党员队伍是高校学生队伍的中坚,是最能体现和代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素质、能力的最优秀的团队,是影响和带动大学校园文化朝着先进性方向发展,影响和带动大学生群体整体素质和水平提升的骨干队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党员的道德建设对传播精神文明、树立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党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必然要把自身所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觉悟、道德情感辐射到学校之外,以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何保持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呢?首先必须坚定信仰,做政治上的清醒者。要通过学习,特别是党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懈怠,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要加强学习,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章党纲学习,党纪党规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学习、形势任务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其次要大学生党员应当注意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时发现同学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帮助解决,通过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洽与同学的感情。在生活中乐于助人,让同学们明白和了解我们党员的先进性是靠行动来落实的。第三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学生以学为本,大学生党员首先是一名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他最主要的`目标任务,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事业心、责任心的关键要素。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同时也为以后的服务群众打下基础。第四要理论联系实践。率先垂范,做实践中的开拓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就要走入社会,走进校园;了解社情,了解校情。要将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结合起来,在拓展专业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大学生党员还应该用自己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加强大学生的先进性建设,更多靠的是实践而不是空泛的言语!

汇报人:xx-x

2017年1月9日

2023年军运会总结 加强大学生先进性建设思想汇报汇总篇二

本文目录
  1. 法制建设思想汇报
  2. 10月党员思想汇报:健全法制建设
  3. 10月党员思想汇报范文:健全法制建设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科学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庄严宣示,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确保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更好地肩负起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当前,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比较突出,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各级政法机关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宪法的明确规定,是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制度保障。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司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从法律制度上为司法人员秉公司法撑起“保护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按照司法规律配置司法职权,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公正高效廉洁司法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和发展我国司法管理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更好地发挥刑罚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推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方便当事人诉讼,就地解决纠纷,促进最高人民法院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审理对统一法律适用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法律公正实施。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着力解决群众诉讼难问题,保障当事人诉权。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完善审级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审级功能。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加强司法保障。尊重和保障,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要完善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制度,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健全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司法权承担着判断是非曲直、解决矛盾纠纷、制裁违法犯罪、调节利益关系等重要职责,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防止司法权滥用的重要举措。要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让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 里规范运行。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发挥好检察机关在诉讼活动中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确保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廉洁。

司法体制改革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各级政法机关要以自我革新的胸襟,把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敢于啃硬骨头,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关系,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正确处理接地气和有理想的关系,既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又着力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促进司法事业长远发展进步。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牢固树立改革的大局观,跳出地方和部门框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提出改革举措。正确处理注重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的关系,在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目标符合中央精神的同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正确处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按照先易后难、统筹兼顾、依法有序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的环节改起,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促进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宪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现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宪法法律实施。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政法机关起着关键作用,能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事关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把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执法司法人员带头崇尚法治、坚守法治,对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反之,就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坚持教育引导、典型引领、实践养成相结合,努力使执法司法人员牢固树立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真正把法治内植于心、外践于行。抓住政法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健全学法用法制度,努力使他们带头增强法治意识、践行法治原则,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动执法司法人员信仰法律、坚守法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把依法办事作为根本要求。法律是衡量是非的标准和规范行为的准则,只有依法办事,才能实现保障人民权益与维护社会秩序相统一。人民群众评价政法工作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政法机关能否依法办事。要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为目标,以政法领导干部和基层一线干警为重点,健全执法司法制度,完善执法司法程序,落实执法司法责任,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敢于担当,妥善协调各种关系,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建立执法司法权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公开,防止滥用执法司法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保障、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促进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作为基本遵循。法治既有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显功效”,也有引领社会预期、凝聚社会共识的“潜功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最具权威性,也最少后遗症。政法机关既要做守法的模范,又要做用法的“行家”。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善于从法律层面思考政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法律框架内研究解决办法,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对已经进入法律渠道的社会矛盾,严格依据事实、法律,公正处理,让当事人感受到依法律按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决问题。越是复杂疑难问题,越要用法律上的事实分清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判别对错,让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主张权利、确定义务。

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作为重要保障。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紧紧围绕在全社会培育法治信仰、倡导契约精神、树立规则意识这个目标,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政法干警、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对以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完善守法诚信褒奖 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守法者依法办事畅通无阻、违法者违法行为处处受限,确保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至关重要。政法队伍是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各级政法机关要把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确保执法人员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确保司法人员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敢于担当是政法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纪律严明是政法队伍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要毫不放松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政法干警严格遵守政治、组织纪律,进一步打牢高举旗帜、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政法机关手中掌握的执法司法权,关系百姓生死荣辱,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也时刻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干扰和各种诱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政法干警坚持原则、挺直脊梁,善于拒绝、敢于抵制各种诱惑和干扰,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公平如度、清廉如水的浩然正气。

坚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执法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判断权、裁决权。这就要求执法司法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推动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把好政法队伍入口关。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法官、检察官制度,增强政法队伍活力。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增强政法干警职业荣誉感。着力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执业保障机制,规范执业行为,发挥好律师队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作风建设为保证。执法司法人员手握执法利器,执掌法律天平,只有做到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法领导干部要坦荡做人、清白做事、正派做官,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善于在监督下工作,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坚决破除潜规则,任何执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执法司法活动的要求,执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违纪违法问题,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执法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容易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司法。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各级政法机关要坚持以法治引领、推进政法工作,不断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法制建设思想汇报(2) | 返回目录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科学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庄严宣示,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确保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更好地肩负起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当前,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比较突出,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各级政法机关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宪法的明确规定,是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制度保障。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司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从法律制度上为司法人员秉公司法撑起“保护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按照司法规律配置司法职权,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公正高效廉洁司法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和发展我国司法管理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更好地发挥刑罚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推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方便当事人诉讼,就地解决纠纷,促进最高人民法院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审理对统一法律适用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法律公正实施。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着力解决群众诉讼难问题,保障当事人诉权。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完善审级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审级功能。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加强司法保障。尊重和保障,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要完善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制度,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健全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司法权承担着判断是非曲直、解决矛盾纠纷、制裁违法犯罪、调节利益关系等重要职责,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防止司法权滥用的重要举措。要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让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 里规范运行。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发挥好检察机关在诉讼活动中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确保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廉洁。

司法体制改革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各级政法机关要以自我革新的胸襟,把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敢于啃硬骨头,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关系,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正确处理接地气和有理想的关系,既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又着力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促进司法事业长远发展进步。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牢固树立改革的大局观,跳出地方和部门框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提出改革举措。正确处理注重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的关系,在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目标符合中央精神的同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正确处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按照先易后难、统筹兼顾、依法有序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的环节改起,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促进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宪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现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宪法法律实施。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政法机关起着关键作用,能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事关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把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执法司法人员带头崇尚法治、坚守法治,对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反之,就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坚持教育引导、典型引领、实践养成相结合,努力使执法司法人员牢固树立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真正把法治内植于心、外践于行。抓住政法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健全学法用法制度,努力使他们带头增强法治意识、践行法治原则,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动执法司法人员信仰法律、坚守法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把依法办事作为根本要求。法律是衡量是非的标准和规范行为的准则,只有依法办事,才能实现保障人民权益与维护社会秩序相统一。人民群众评价政法工作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政法机关能否依法办事。要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为目标,以政法领导干部和基层一线干警为重点,健全执法司法制度,完善执法司法程序,落实执法司法责任,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敢于担当,妥善协调各种关系,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建立执法司法权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公开,防止滥用执法司法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保障、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促进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作为基本遵循。法治既有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显功效”,也有引领社会预期、凝聚社会共识的“潜功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最具权威性,也最少后遗症。政法机关既要做守法的模范,又要做用法的“行家”。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善于从法律层面思考政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法律框架内研究解决办法,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对已经进入法律渠道的社会矛盾,严格依据事实、法律,公正处理,让当事人感受到依法律按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决问题。越是复杂疑难问题,越要用法律上的事实分清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判别对错,让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主张权利、确定义务。

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作为重要保障。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紧紧围绕在全社会培育法治信仰、倡导契约精神、树立规则意识这个目标,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政法干警、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对以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完善守法诚信褒奖 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守法者依法办事畅通无阻、违法者违法行为处处受限,确保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至关重要。政法队伍是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各级政法机关要把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确保执法人员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确保司法人员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敢于担当是政法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纪律严明是政法队伍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要毫不放松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政法干警严格遵守政治、组织纪律,进一步打牢高举旗帜、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政法机关手中掌握的执法司法权,关系百姓生死荣辱,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也时刻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干扰和各种诱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政法干警坚持原则、挺直脊梁,善于拒绝、敢于抵制各种诱惑和干扰,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公平如度、清廉如水的浩然正气。

坚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执法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判断权、裁决权。这就要求执法司法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推动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把好政法队伍入口关。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法官、检察官制度,增强政法队伍活力。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增强政法干警职业荣誉感。着力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执业保障机制,规范执业行为,发挥好律师队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作风建设为保证。执法司法人员手握执法利器,执掌法律天平,只有做到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法领导干部要坦荡做人、清白做事、正派做官,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善于在监督下工作,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坚决破除潜规则,任何执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执法司法活动的要求,执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违纪违法问题,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执法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容易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司法。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各级政法机关要坚持以法治引领、推进政法工作,不断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法制建设思想汇报(3) | 返回目录

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科学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庄严宣示,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确保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更好地肩负起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当前,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比较突出,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各级政法机关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宪法的明确规定,是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制度保障。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司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从法律制度上为司法人员秉公司法撑起“保护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按照司法规律配置司法职权,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公正高效廉洁司法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和发展我国司法管理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更好地发挥刑罚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推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方便当事人诉讼,就地解决纠纷,促进最高人民法院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审理对统一法律适用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法律公正实施。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着力解决群众诉讼难问题,保障当事人诉权。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完善审级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审级功能。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要完善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制度,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健全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司法权承担着判断是非曲直、解决矛盾纠纷、制裁违法犯罪、调节利益关系等重要职责,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防止司法权滥用的重要举措。要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让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运行。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发挥好检察机关在诉讼活动中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确保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廉洁。

司法体制改革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各级政法机关要以自我革新的胸襟,把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敢于啃硬骨头,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关系,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正确处理接地气和有理想的关系,既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又着力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促进司法事业长远发展进步。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牢固树立改革的大局观,跳出地方和部门框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提出改革举措。正确处理注重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的关系,在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目标符合中央精神的同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正确处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按照先易后难、统筹兼顾、依法有序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的环节改起,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促进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宪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现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宪法法律实施。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政法机关起着关键作用,能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事关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把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执法司法人员带头崇尚法治、坚守法治,对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反之,就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坚持教育引导、典型引领、实践养成相结合,努力使执法司法人员牢固树立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真正把法治内植于心、外践于行。抓住政法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健全学法用法制度,努力使他们带头增强法治意识、践行法治原则,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动执法司法人员信仰法律、坚守法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把依法办事作为根本要求。法律是衡量是非的标准和规范行为的准则,只有依法办事,才能实现保障人民权益与维护社会秩序相统一。人民群众评价政法工作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政法机关能否依法办事。要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为目标,以政法领导干部和基层一线干警为重点,健全执法司法制度,完善执法司法程序,落实执法司法责任,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敢于担当,妥善协调各种关系,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建立执法司法权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公开,防止滥用执法司法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促进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作为基本遵循。法治既有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显功效”,也有引领社会预期、凝聚社会共识的“潜功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最具权威性,也最少后遗症。政法机关既要做守法的模范,又要做用法的“行家”。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善于从法律层面思考政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法律框架内研究解决办法,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对已经进入法律渠道的社会矛盾,严格依据事实、法律,公正处理,让当事人感受到依法律按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决问题。越是复杂疑难问题,越要用法律上的事实分清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判别对错,让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主张权利、确定义务。

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作为重要保障。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紧紧围绕在全社会培育法治信仰、倡导契约精神、树立规则意识这个目标,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政法干警、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对以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守法者依法办事畅通无阻、违法者违法行为处处受限,确保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至关重要。政法队伍是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各级政法机关要把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确保执法人员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确保司法人员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敢于担当是政法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纪律严明是政法队伍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要毫不放松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政法干警严格遵守政治、组织纪律,进一步打牢高举旗帜、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政法机关手中掌握的执法司法权,关系百姓生死荣辱,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也时刻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干扰和各种诱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政法干警坚持原则、挺直脊梁,善于拒绝、敢于抵制各种诱惑和干扰,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公平如度、清廉如水的浩然正气。

坚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执法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判断权、裁决权。这就要求执法司法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推动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把好政法队伍入口关。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法官、检察官制度,增强政法队伍活力。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增强政法干警职业荣誉感。着力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执业保障机制,规范执业行为,发挥好律师队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作风建设为保证。执法司法人员手握执法利器,执掌法律天平,只有做到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法领导干部要坦荡做人、清白做事、正派做官,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善于在监督下工作,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坚决破除潜规则,任何执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执法司法活动的要求,执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违纪违法问题,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执法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容易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司法腐败。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各级政法机关要坚持以法治引领、推进政法工作,不断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此致

敬礼!

汇报人:本站

xx年10月9日

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虽然最近考研和实习很忙,但是还是抽出时间观后了十八现场直播,听了胡总书记做的十八报告感触颇深。不管对于考研的政治学习还是作为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十八大总结了党的xx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在专卖管理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运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和推动专卖各类规章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提高对经烟户的走访服务质量;加强专卖队伍的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公司的竞争活力, 不断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卷烟市场,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坚决”即“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专卖管理要坚决遵循这些教导,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卖管理发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

胡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我们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信赖党中央、拥护党中央,保证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以实际行动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内含。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做好自己,努力培养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争取在电力行业为国家贡献一己之力,同时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增进对党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党性。另外,也积极关注国家的重大决策与方针政策,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言献策。

此致

敬礼!

汇报人:本站

xx年10月9日

2023年军运会总结 加强大学生先进性建设思想汇报汇总篇三

尊敬的党组织:

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卓绝的努力,最终得以实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已经取得的辉煌的成就,这些都让我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些成就又是我学习的好素材。建设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为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而切不可脱离或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由于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切不可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作用,坚持社会主义革命,就必须不断提高运用无产阶级政权的能力。为此,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无产阶级专政的专政职能,而且,根据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还必须要进一步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建设的职能,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比如,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也需要发展市场,社会主义却从来不能没有计划。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就是运用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度。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虽然不需要采取夺取政权时期那种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但仍然需要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腐坏分子进行坚决而严肃的政治斗争。否则,我们就会重蹈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脱离人民群众而和平演变的覆辙。

总之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所进行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其本质必然就是坚持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根本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在进行长期而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才可能自觉地做到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充分地运用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力量,更加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实现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还要关注更多的党的光荣历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和党的前进步伐保持一致,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和使命,才能在新的形势下,不断进取,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2023年军运会总结 加强大学生先进性建设思想汇报汇总篇四

敬爱的党组织:

近些年来,坚持以业务经营为中心,坚持从严治行,严肃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件,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在个别地区、个别单位和个别领导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为端正风气,严肃纪律,规范行为,3月2日,在北京举行整肃行风行纪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行上下要按照“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十字行风要求,卧薪尝胆,急起直追,苦练内功,狠抓管理,大力强化内控管理和行风建设,切实搞好整肃行风行纪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求各级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制定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端正风气,严明纪律。在端正风气、树立正气方面,做到“六个树立、六个反对”;在严格纪律、规范行为方面,必须严守“七条禁令”。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理论学习不够重,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学习停留一般化,没有带头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本部员工理论学习的广泛深入开展。学习专题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不分层次,一般通读多,重点精读少,做读书笔记更少。对理论的钻研不深入,没有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缺乏“挤”劲和“钻”劲,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用脱节,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2、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对实现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学习理解不深刻,理想信念相对淡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本部员工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不够,未能牢固树立坚定信念。对社会上存在的“渺茫论”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资产阶段腐朽思想批判不够,抵制不力。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风不正,对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缺乏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理论上不够成熟,造成政治上不够坚定。

1、业务知识不足。这几年,虽然完成了金融本科的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业务水平,远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商业银行经营和审计工作管理的要求,如审计所要求具备的理论知识不足,对信贷业务不够熟悉,技术和方法明显未达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而且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开发,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增加,相应的内控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监督不力。

2、对工作有畏难情绪。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行在改革中出现了的种种因难,如信贷资产质量低,历史遗留的包袱重,经营困难重重,使我对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疑虑,面对各项经营指标的巨大压力, 因而自己感到信心不足,找不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突破口,出现了难情绪。

3、工作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一是仍然满足于上传下达的陈旧工作方法和思路,对如何抓好新时期实现稳健经营的审计工作思路不够清晰。二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欠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时缺乏与人沟通,使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主动,导致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改善,对一些牵涉到其他部门的工作未能主动协调办理。四是工作的艺术性不够,做员工思想。作时的切入点有时把握不准,有时批评人时的方法过于简单,效果不明显,有时处理事情不够冷静,显得不够成熟。

1、对工作纪律抓落实不够。执行制度有时不够严格,由于碍于情面乐于做和事佬,有时对本部职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大胆地进行批评,对各种违规行为处罚不力。

2、在廉洁自律方面略有不足。防微杜渐意识不够强,自我要求不高,对一些小问题上有所放松。有时因工作联系,宴请或接受宴请,未能严格掌握接待费标准,存在超标准接待现象,把同志关系庸俗化。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基本原理联系具体实际,用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金融方针政策,正确对待目前面临的困难,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积极投身改革,在平凡的岗位上自觉为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二是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法纪.观念,杜绝违章违规的行为。三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多际,提出一些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带领本部员工积极进取,圆满完成不同时期的各项任务。

2、改进工作作风。要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经常深人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局限于听汇报、看材料,要深入实际,从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一是奉先垂范,模范遵纪守法,要求员工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要到,时时处处以法律法规的束自己,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二是加大从严治理的力度,全面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对所有业务环节都必须严格规范于相应的制度之下,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凡违章违规操作的不管是否造成差错成损失。一经发现都要严肃处罚。三是做好本部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同时抓好法纪观念教育,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4、严格自律。少些应酬,多抓工作,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争取对国家、对人民、对有更大贡献。

2023年军运会总结 加强大学生先进性建设思想汇报汇总篇五

敬爱的党组织:

每当读到这纪念英灵的碑文,厚重的历史感,对前辈先烈们的钦佩、敬佩、感激之情一应具来。英烈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日,建立新中国......英烈们用信念和意志、汗水与鲜血为我们铸就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为我们缔造了一个自由与和平的新时代,开创了一个幸福和希望的新未来。没有他们奉献,中国人不会挺直胸膛做人;没有他们的奉献,家国依旧风雨飘摇;没有他们的奉献,中华大地饿殍千里、哀鸿遍野;没有他们的鲜血和汗水——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虽然我们的涉世不深,虽然我们依然有着些许天真,但是我们都应该坚信:只要我们沿着正确方向而不懈努力、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将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汇报人:党团本站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