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实用抗战电影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实用抗战电影心得体会(通用18篇)

作者:碧墨 实用抗战电影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实践经验与思考的结合,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引人深思的心得体会,感受作者的思考与感悟。

抗战电影心得体会

段一:引言(200字)。

抗战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题材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大题材。作为中国人,观看抗战电影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更是为了缅怀那段悲壮的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抗战的英雄们。在观看抗战电影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英雄们的坚毅和顽强精神,也体会到了抗战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段二:电影展现的英勇精神(200字)。

抗战电影中展现的英勇精神是我最为留念的。在那个生死关头,中国军民不畏艰险,浴血奋战,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当刘墉英勇就义时,他的妻子黄淑和和部下们依然坚持斗争,坚守信念,表现出了不屈的精神。这种英勇精神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段三:电影传递的团结力量(200字)。

抗战电影中,民众之间的团结力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轰炸》中,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电影展现了民众之间互助互助的精神,强调团结协作的力量。这种团结力量在今天依然能够启迪我们,让我们明白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战胜困难。

段四:电影反思战争的悲剧性(200字)。

抗战电影不仅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更让我反思战争的悲剧性。电影《黄土地》中,当中国农民提前收获农作物用来运输军火时,我看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电影通过展现战争对民众生活的冲击,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可怕和不幸。通过观看这些抗战电影,我明白了和平的可贵,战争的残酷,深刻体会到了抗战的重要性。

段五:总结与反思(200字)。

通过观看抗战电影,我不仅获得了历史知识,也深刻感受到了当时抗战的悲壮与伟大。电影中展现的英勇精神、团结力量、以及反思战争的悲剧性,都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国家,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的重要性。抗战电影的观看不仅是一次娱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给了我以人生的回味和思考的机会。

总结:抗战电影是我所热爱的一种电影类型,通过它我感受到了英雄的顽强和团结的力量。同时,它也让我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悲剧。通过观看抗战电影,我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的信念。抗战电影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热爱我的国家和民族。

革命抗战电影心得体会

革命抗战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它以描绘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为主题,通过影视作品展现了一代代英雄的英勇抗争和牺牲奉献。观看这些电影,让我深受感动,对历史和英雄的敬意更加深厚。在与家人、朋友交流中,我亦收获了许多体会和思考。以下是我对革命抗战电影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些影片中,中国革命者和抗战英雄的形象展现得深入人心。他们的形象丰满而立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重要人物的形象被完美塑造,他们的形象是真实而立体的。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也更好地理解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信仰和行动。

其次,这些电影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抗战中的巨大勇气和毅力。在电影《太平轮》中,船员们面对艰难的选择,却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保卫国家的荣誉和尊严。而在《战狼2》中,穷苦农民变身战士,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卫着家园,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令人钦佩。他们的勇敢与顽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代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团结在一起,以特殊的方式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而奋斗的。

此外,这些电影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民族自豪感。在电影《解放初期的故事》中,六位不同背景但拥有共同信仰的革命者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团结在一起,以独特的方式团结千千万万的人民。这种团结精神可以说是这些影片的灵魂,也是许多观众感动的地方。正是这种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电影向观众传递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更加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最后,通过这些电影,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和抗战的艰辛和牺牲。电影《百团大战》通过真实的戏剧表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伤亡。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无数英雄的牺牲,而这些牺牲,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这些牺牲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悲剧,也更加珍惜和感激今天的和平时光。

总结起来,革命抗战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精神的象征。通过这些电影,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英雄的伟大,增强团结和自豪感。同时,我们也要深入思考战争的悲剧和牺牲的价值。希望我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和平,发扬英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繁荣和和谐作出贡献。

观看红色抗战电影有感心得体会2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能够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政府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政府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仅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我的怀里全暖,最终还是自我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头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我肩负的使命感和职责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当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革命抗战电影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革命抗战电影涌现出来。这些电影以历史为背景,以英勇抗战的英雄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时的无畏精神和顽强意志。观看这些电影,我深受感动,内心油然而生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革命抗战电影的心得体会。

首先,革命抗战电影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些影片不仅展示了英勇的将士,还刻画了各类人物的形象。他们有勇敢坚毅的军官,有忍辱负重的抗日义士,有乡村父老,有普通市民,有青年学生等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抗战事业中,但无论身份尊卑,地位高低,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奋斗到底。这些形象的鲜明塑造,让我对于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其次,革命抗战电影所展示的战争场面令人震撼。电影中所再现的战争场面宏大而壮观,充满了一种宏伟的气势。那些爆炸声、枪声、机枪声、炮声以及战壕中的士兵们呐喊声,在电影银幕上一一重现。我仿佛亲临战场,感受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但是,这些场面并不是为了让观众沉浸于战争的残酷中,而是通过这些场景展现出英勇抗战、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挺身而出,为祖国奋斗。

再次,革命抗战电影中所展现的抗战精神令人崇敬。这些电影以英雄人物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和奋斗历程。这些英雄人物坚守信仰,顽强抵抗,不畏艰险,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观看这些电影,我深感中国人民在那个时代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和牺牲,但他们的顽强意志让我由衷地敬佩和崇敬。

另外,革命抗战电影还通过展现侵略者的残暴和无情,激起人们对抗战胜利的渴望。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令人痛心,但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抗战的重要性和保卫家园的必要性。这些电影通过刻画侵略者的暴行,让观众对于祖国的痛苦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进而培养出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总之,革命抗战电影以历史为背景,以英勇抗战的英雄人物为主线,通过展示人物形象、战争场面和抗战精神,让观众领略到了那个时代的荣光和英雄。这些电影振奋人心,激发了人们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民族尊严的追求。正是有了这些电影的熏陶和启示,我们才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祖国的来之不易和对于和平的珍惜,更为我们的未来披荆斩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电影心得体会

抗战电影是受众广泛关注的题材之一,通过丰富的影像和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过程中的团结、坚毅和勇气。我近期观看了几部抗战电影,深受震撼和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抗战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那个黑暗时期的艰苦奋斗和英勇拼搏。这些电影不仅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国家的历史瞬间,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历史。通过抗战电影,我明白了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部分,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独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抗战电影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工具,它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这些电影中,导演们通过精美的画面、真实的场景和感人的故事,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年代。这些电影的服装、道具、音乐等都经过精心设计,使观众完全沉浸在抗战岁月的氛围中。在观看这些电影时,我感受到了导演们的用心和努力,他们通过电影艺术的手段,给观众带来了愉悦与震撼的观影体验。

抗战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是观众特别关注的部分。这些英雄形象不仅是电影中的主人公,也是每个观众心中的榜样。他们或是坚毅的军人,或是普通的百姓,通过他们的勇敢与坚持,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这些英雄形象和他们的故事激励着观众不断向前,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努力奋斗。

第五段:我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观看抗战电影,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责任和使命感的重要性。这些电影让我明白了并非所有的英雄都是天生的,他们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们不是为了荣誉和个人利益而战斗,而是为了保卫家园、保护亲人和保护国家而献出自己的一切。面对困难和压力,英雄们始终保持着坚强与勇敢的信念,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和鼓舞。我也意识到,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上都可以做出贡献,无论大小,只要我们心怀坚定的信仰和为之奋斗的勇气。

总结。

通过观看抗战电影,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过程中的顽强和不屈精神,也充分感受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和力量。这些电影激发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使命。未来,我将倍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为自己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而努力不懈。同时,也期望抗战电影能够继续拍摄和推广,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的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抗战电影只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历史故事和英雄形象等待我们去发掘和传承。

观看抗战电影心得体会

抗战电影是一种向人们展现抗战时期历史、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作为观众,我们通过观看抗战电影,可以深入了解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感受那种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深受感动,对于抗战和英雄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在观看抗战电影中,我被电影中的英雄角色所打动。在这部电影里,英勇善战的中国军人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生命,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炮火和硝烟中不畏艰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长城,守卫了家园。这些英雄们的坚毅和勇敢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国家。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拼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其次,抗战电影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电影中的场景设定和对历史事件的刻画,我对抗战时期的艰苦与困难、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日寇残暴侵略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使我悔恨当年国家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也更加坚定了中国梦的伟大性和实现的必要性。同时,电影中的许多真实场景也使我对历史深感痛心,这段历史的苦难教训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三,抗战电影让我扩宽了视野,拓宽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电影中塑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形象,展现了抗战背后复杂的国际关系。我通过电影了解到,世界各国的人民并不都是战争侵略的罪魁祸首,他们中不乏有正义感的人们,他们也同情中国人民的痛苦,甚至选择站在中国一边,为中国抗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国际友人的支持与帮助使我对于国际团结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利益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第四,抗战电影反映了当年中国人民抵抗外敌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敌人强大的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对抗的勇气和信心。他们与敌人进行着非正式的人与人的战斗,通过各种方式展开了对抗敌人的斗争,表达了自己的反抗意志。这种充满血性和坚韧的抗争精神给予了我巨大的鼓舞。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困境,都要勇敢地面对,不向命运低头。只有经历过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深刻地明白“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的重要性,更加懂得珍惜和平生活。

最后,观看抗战电影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电影中的血与火,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世界上最幸福、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与曾经的人民相比,我们拥有的幸福是如此显得触手可及。而这些幸福都是在先辈们的英勇牺牲之下换来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观看抗战电影,我对于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与此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热爱和珍惜自己生活的国家。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激励着我不断努力,追求卓越,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这种国家责任感和爱心,中国一定能够走得更加强大和繁荣。

观看抗战电影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抗战电影的背景和影响力(200字)。

抗战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题材之一,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者过程中的顽强抗争和坚定信念。这些电影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抗战历史,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学习抗战历史,而观看抗战电影成为了大家了解历史、回顾过去的一种方式。

观看抗战电影给我带来了很深刻的启示,使我更加明白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与艰辛。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经典电影中,主人公一家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艰难地生活,他们的团结与坚韧令我深受感动。而《南京!南京!》则展现了南京大屠杀时期百姓所遭受的种种惨状,这部电影令我感到震撼与愤怒。通过观看这些电影,我更加意识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和感激着现在的和平年代。

第三段:抗战电影中耀眼的英雄形象(200字)。

抗战电影中所展现的英雄形象也令我深感敬佩。在《战狼2》这部电影中,主人公冷锋不顾个人安危,英勇与敌人作战,捍卫国家利益,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忠诚与勇敢。而《大路》中的小伙子阿根同样令人钦佩,他在面对困难与死亡时,依然坚持争取生存,为他人付出牺牲。这些英雄角色不仅仅是电影中的人物,更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激励我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要发挥自己的力量。

抗战电影不仅仅是一种观众获得娱乐的方式,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抗战电影,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团结、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品质在当代社会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学习和工作上遇到困难,还是在面对人生的起伏时,我们都可以从抗战电影中获得启示,勇敢面对挑战,不轻言放弃。

观看抗战电影对于每个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触动情感或者娱乐放松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历史的铭记和敬意。通过观看这些电影,我们重温历史,重温那一段动荡的岁月,感受到祖辈们为我们争取自由和和平的艰辛。同时,观看抗战电影也是一种怀旧情感的表达,它让我们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和人们共同度过的那段艰苦却也充满希望的时光。

观看抗战电影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力量,也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爱护现在的和平生活。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都不会忘记历史,永远怀抱着对祖国的热爱,为国家的繁荣和未来的和平而努力奋斗。

观看一部抗战电影心得体会

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与热议。抗战电影以其独特的方式再现了那个惨烈而英勇的历史时期。最近,我观看了一部以抗战为背景的电影,深深感受到了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部电影的心得体会。

抗战电影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在遭受严重侵略后的奋勇抵抗,是对祖辈们艰苦斗争的再现。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勇敢的抗战将士们深深打动。他们面临着强大的敌人,却毫不退缩,将爱国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从中,我思考到了今天的社会问题。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虽然没有战争的恐惧,但我们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抗战将士的牺牲和奉献让我明白,在困境面前,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毫不退缩地去面对。

第二段:透过电影看历史的真相。

抗战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式,通过叙事、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手法,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真相。观看这类电影,能够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学习抗战历史的机会有限,抗战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通过电影,我了解到抗战时期人们的苦难和奋斗,也更加明白了和平是来之不易的。这种历史教育的方式不仅让我们感同身受,也让我们对历史更加关注,从中汲取到力量。

抗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传达历史信息,还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音效呈现,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力。观看这部电影,我不禁感叹导演的用心之处。他们通过布景、服装、道具等细节,再现了抗战时期的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精彩。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配合得恰到好处,使整个电影更加有力度和感染力。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让观众进一步融入剧情,还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

抗战电影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往往能激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这部电影中,我被抗战将士们的无私奉献和忍辱负重所打动。他们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用热血与炮火换来了明天的和平与幸福。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电影中也不乏感人的爱情故事,让观众更能感受到抗战时期人们的生活困境和情感纠葛。

第五段:对抗战电影的反思与启示。

抗战电影让我对我们当代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肩负着传承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抗战电影的观看,不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更是对我们的一种教育和激励。我们应该在现在的平凡生活中坚守正直、勇往直前,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在国家面临巨大挑战时,我们也要有勇气面对困境,不退缩、不言弃。

观看抗战电影,让我的思绪更加迂回和深入。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抗战将士的英勇,感受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艰难,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追求和奋斗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我们必定能够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抗战电影心得体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描绘革命抗战时期的电影尤为引人注目。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关于革命抗战的电影,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连贯的五段式来分享我的观影感受。

革命抗战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正是在这段岁月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铸就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革命抗战电影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承载着丰富的时代价值。观看这类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信仰。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非常真实感人,令我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和敬佩。这些电影通过讲述历史,使我们对抗战时期和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革命抗战电影常常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描写来打动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他们忍受着困难和痛苦,却始终坚守着信仰和理想。他们是平凡人,但他们的坚持和抗争却展示了伟大的勇气和毅力。看着他们为自由和民族独立不懈奋斗的情景,令我深受触动。电影中的感人情节鼓舞着我的心灵,让我对生命和革命抱有更高的敬意和热爱。

革命抗战电影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影片中的镜头运用、编剧技巧和配乐等方面都体现了导演的才华和创意。通过灵活多样的镜头运用,电影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战争的感受和压迫力。编剧们巧妙地创造了一些悬念和反转,让观众保持紧张的情绪,加深他们对故事的投入。配乐则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情感,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这些艺术特点使得革命抗战电影成为不仅仅是历史记录的工具,更是观众能够投入其中,与电影互动的载体。

革命抗战电影所传递的思想启示令人深思。革命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为了自由和民族独立,英勇奋斗。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通过观看这些电影,我明白了抗战精神的重要性,学到了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对正义和平等的追求。这种启示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革命抗战电影不仅仅是电影艺术的一部分,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电影通过复原历史场景,再现人民奋斗的历程,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了抗战时期的历史真相。观看这些电影,既是对历史事实的一次回顾,也是对伟大先辈的一次尊敬,更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自觉。革命抗战电影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它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也在教育新一代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结论:

观看革命抗战电影是我对历史的一次重要触动和思考。这些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抗战年代的艰辛和伟大,也让我更加珍视现在的和平与繁荣。通过观影,我不仅仅是欣赏了电影的艺术魅力,更是感受到了电影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上的高度。相信随着革命抗战电影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人们将能够更好地回顾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抗战电影观后感

《百团大战》讲解了中国和日本对抗中的故事,老百姓们和八路军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战胜了日本,最终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勇敢的八路军在偷袭日本时,那情景十分精彩。有一位名叫梁山的女同志带着几位同志和许多老百姓们,听从彭德怀的命令,“拆铁路,炸桥梁。”三更半夜,悄悄地去娘子关车站,某某铁路。齐心协力地搬开轨道,当日军的火车经过这里时,马上就炸开了花,车里的重量级武器全部烧成了灰。彭德怀说:“明早起六点钟,把他们武器存放的屋子给炸了,这样他们就不再会得逞了。”第二天六时,梁山带着一位瞄准力很强的人,把楼顶上的电线给炸了。霎时间,日本的领地一无所有了。当毛泽东看到那边电报的时候,却说了一句,令人可笑的话“老彭一声哄,华北抖三抖。”这句话说明了,只要彭德怀下出的命令,没有做不到的事。

当时,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这一部电影。它给我的启发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士兵们用心血换来的。其中,我最仰慕的是机智又幽默的彭德怀,沉着而冷静的左权。浩浩中华史,悠悠五千年。五千年来,祖国经历了多少沧桑!我们要努力学习,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美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抗战

抗战,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一段历史。在七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变,经受了巨大磨练,也收获了巨大的成长。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能够深刻反思,汲取经验,也更加强烈地感到自豪和骄傲。本文将从“崇尚民族精神”、“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坚定信念与决心”、“领导力的重要性”以及“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角度,谈一谈我对抗战的心得体会。

一、崇尚民族精神。

初到战场的中国军人,深受训练条件、军纪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一直存在的。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就是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民族情感为基础的。而抗战时期,我们看到的正是这一面。当全国上下奋起抵抗日本侵略时,那种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人们的心中燃起了无限的希望。这种精神,是失传已久的勇气、韧性、自尊、自信、团结、顽强等优秀品质的探求和总和。它激发了中国人对于民族的热爱和追求,并使整个抗战期间不断涌现出众多的英雄和模范人物。

二、发扬团结合作精神。

战场上,团结合作的精神变得异常重要。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有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在战争中获得胜利。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苦难和灾害,但正是在这些艰难困苦中,我们明白了团结合作的力量。只有捉住矛盾的短暂交汇点,才能‘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抗战期间,红军长征、歼敌于大别山前后,都是因为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原因,才顺利完成了任务。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只有互相支持、积极合作,共同拼搏,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坚定信念与决心。

抗战时期的困境挑战了每个人的信念和士气,但是中国军民在战场上依然保持了冷静、毅力、坚韧的决心,打出了惊人的成绩。作为一名抗战战斗英雄的叶挺曾说过‘华夏儿女当自强不息,只争朝夕’。这份坚持和决心,在我们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每个人都有难点和难关,仅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才能开拓前进的道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速成和现成,往往忽略掉了信念和决心的重要性,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在抗战中学习到的一课。

四、领导力的重要性。

抗战期间,各战场都有着战斗英雄和模范领袖。他们通过艰苦的斗争、勇敢的拼搏,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了领导力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多地讨论领导的能力、素质、技能等诸多方面,然而,抗战中的领袖却能够靠着自己的信仰、勇气、责任心和智慧,在危机之中带领团队取得胜利。领导无疑是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要看齐抗战时期精英人物,关注崇高领导力的内在价值。

五、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

时刻铭记那段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正如希拉里所言,“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合作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需要握手并一起前行。”抗战期间,中美、中苏和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这种合作不仅体现了我们的信仰和智慧,也展示了两国的合作精神及对于和平的共同追求。在我们今天的世界中,每个国家都是一个大家结合而成的整体,只有相互合作、互相信任,才能够实现更加广泛、更加持久的和平发展。这也是我们应该从抗战中领悟到的,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共同的愿望,就是更好地前行。

“过去如风,但群众的力量凝成最坚实的礁石。”抗战过去了,但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汲取这段经验,这个礁石依然可以在今天的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坚信,在我们共同追求和平的今天,我们能够收获更加广泛、更加深刻的启示,为完善人类发展的整体贡献我们的力量。

抗战电影观后感

2015年,是抗战胜利的第70周年。在单位团总支的组织下我们来到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了《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一天的参观给我很大的感触,历史不能改变,但未来却在我们手中。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肩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所以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因为,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内的卢沟桥河畔。参观时间虽然不长,但馆内的每一幅照片、每一件文物和每一处复原景观都重重地撞入了我们的内心,丰富的史料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在纪念馆里,我们可以看见许多抗日战争中留下的实物和还原的场景,走过几个展厅还可以看见海报上写着伟大胜利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型主题展览。展览共分八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抗战灯塔、中流砥柱;日军暴行、惨绝人寰;浴血疆场、民族壮歌;得道多助、国际支援;历史胜利、巨大贡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便开始了。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展馆中记录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日军暴行馆从轰炸、焚烧、抢掠、屠杀、制造“无人区”、残害妇孺、设立“慰安所”、虐杀大量劳工,制造细菌战、毒气战等各个方面,揭露了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人民战争馆通过介绍和展示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创造灵活机动的武装斗争形式,通过景观,再现了当时的历史。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了当面对外来侵略时,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全国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一股不可抵挡的抗日洪流。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到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在这关系民族存亡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展览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在这里展出了侵华战争中,日军对待同胞的残忍刑具、用过的毒气罐子、细菌烧瓶和万人坑中的一些骸骨。日军对我们中国900多座城市和广大乡村进行无差别轰炸,大肆掠杀无辜平民,残酷虐杀俘虏,强制奴役劳工,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尽管这些罪行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了解,但当今天走进这个展厅时,那种忿忿的心情难以平静。他们无耻的推行“三光”政策,摧残妇女儿童,举行杀人比赛,南京大屠杀中杀死同胞三十万余人!这些罪行是他们几辈子都无妨洗脱的罪孽!

在这场展览中,我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在全民族团结一致的抗争中,我们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但我们也要知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第一声枪响,中华民族开始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到1945年9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这场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沉重代价和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伟大的祖国曾经所遭受过的痛苦和磨难。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勿忘国耻,从中思考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抗战电影观后感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出动最强大的兵力和新式的军事武器,向上海闸北大举进兵,挑起了“一·二八”事变。面对日军的暴行,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不惜违抗国民政府的命令,坚决抗敌。

在一块展板上,我看见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两名日本官兵强行拖走一名中国市民,那个中国市民挣扎着,眼里充满了死亡的恐惧;另一张是一位中国军民视死如归的坚毅神情,大刀就架在他的身后,但他却一点也不向敌人屈服。看到这些,我的心也愤怒起来了,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

当时正是大冷天,但十九路军的三万官兵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奋勇抵抗,不少人脱掉上衣,挥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展开肉搏战。随后,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信队、运输队和募捐队,万众一心,支援抗战。看到这些,我深深地为上海军民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顽强抵御敌人,不管敌军是自己的多少倍;因为,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枪林弹雨,保家卫国。

我觉得中国军民就是靠这种顽强不屈、团结战斗的精神,才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经过三十多天的激战,日军始终无法占领上海,5月5日,签订停战协议。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一千九百多名英勇的官兵,永远令人怀念。

我亲耳听过蔡醒民爷爷(蔡廷锴的长孙)给我们讲的抗日故事,我亲手给仍然健在的十九路军战士带过红领巾,原来历史不曾远去,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观看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展览,更让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

请你和我,都不要忽视这段就在身边的历史故事,了解它,记住它,就是最永恒的纪念!

抗战电影观后感

关于抗战题材的片子看了很多,每一次都对抗日战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每次看到的都是日本的罪行多么滔天,手段多么残忍等等等等。然而,认识这些除了了解历史之外,究竟还可以干什么?这里借用高中了历史老师讲到过的一句话“学历史为现实而服务”。

看到影片中日本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日本现在对待历史的态度真的令人很伤心。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扭曲历史的日本人都是军国主义者,毕竟是少数人。在日本还是有人正视,而且是有责任、有担当地正视历史。比如,《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是发行量居世界前十的日本刊物,有一天,《读卖新闻》的老总渡边恒雄和《朝日新闻》的主笔若宫启文对谈,反思历史,批判首相参拜进过神社,并做了大量的史料工作,证明日本的侵略战争,甚至南京大屠杀等。虽然,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创伤,至少能够具有这样反思历史的态度,也算是令人欣慰的一面了。然而,这部分人却也还是占少数。

那么大多数日本人对待这段历史究竟是什么态度呢?是暧昧,是含糊其辞地站在历史之间,面对历史,信奉晋国史观的人很少,可立场鲜明地反思历史的人也不多。这部分人暧昧地在那里含混着,心里知道战争是错的,可表达起来又绝不痛快。

前段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日本鹿儿岛有一个“和平会馆”,用来悼念二战将近结束时,日本找来很多年轻人,上了飞机就是单程票.用生命驾驶分级撞击美军飞机或军舰,起飞了就再也不归。这个会馆,不像晋国神社那般明目张胆地为军国主义招魂,而是用“人性”,用“一去不复返的年轻人对人世的留恋、他们母亲的面容”完成了展示,一种暧昧的历史观也就蕴藏其中。是的,这里有感情,却缺乏反思;有日本人的母亲,却怎么没有想到别人的母亲?是的,学历史为现实而服务。

现在,我国的高端电子产品市场很大一部分已被日本占领,当然这一定程度上和我国民族企业竞争力差有关,但是正如成龙所说“我们要支持好的国货”。

另外,动漫产业是日本对外出口的大产业,动漫形象在全世界登门入户。比如,哆啦a梦、蜡笔小新、奥特曼等。日本的形象也因此变得“可爱”起来。与此同时,部分动漫还存在误导儿童价值观的嫌疑。这背后日本政府有日本政府无形的推手在起作用。

历史无法改变,但这种暧昧也正在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不知道日本还会暧昧多久,还能暧昧多久。结束这种暧昧,对“暧昧”说“不”!不仅仅靠政府之间的交涉,更是每个爱好正义的公民应履行的责任。

抗战

抗战,是中国人民历经磨难、付出巨大代价,坚持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伟大革命斗争。我深知,没有那场抗战,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未来发展,都不会有如今的美好。以下是我个人的抗战心得体会。

第一段:历史并不遥远,抗战仍需铭记。

学习抗战历史,我深刻体会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战胜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必要前置条件,更是中华民族行稳致远、和平发展的必须选择。抗战勇士们的英勇事迹,给我们启示:必须团结起来,达成共识,方能战胜任何困难。抗战精神,永远铭刻在每个家庭、每个人心中,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

第二段:悲壮历史书写伟大传奇人生。

抗战中,中国人民展现出巨大的拼搏精神,艰苦卓绝的战斗成果以及坚定不移抵制侵略者的决心。这份精神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抗战中,很多英雄人物涌现在我们的视野。像毛泽东、温岭沈周等人,不仅在抗日战争中有出色的表现,还在全国工业建设、教育事业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英雄不问出路,流年不保青春”。

第三段: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奋斗目标。

抗战胜利的结果,是争取到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打开了现代化的大门,为和平奠定了重要基础。敌人与我民族的对抗已经过去,我们应该敞开胸怀、攥紧手中的机会,共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我们的奋斗目标应该是为了人类和平而不懈努力,这是我们自身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

第四段: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民族团结是一种宝贵的社会文化资源,惟有发扬这种团结,才能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在抗战期间,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促进了日本侵略者的战败,也是当今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在民族和睦的基础上,向往和平、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富强、和谐、美丽中国的目标。

第五段:弘扬抗战精神,推动中国发展。

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文化自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抗战历史的教育和传承,用先辈的奋斗经历激励我们奋发向前,为中华民族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抗战是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民族利益而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群众团结,奋斗实干,共同推动中国发展。

抗战电影观后感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德国最近拍摄的战争片《帝国的毁灭》。其实我一直回避这类题材的电影,因为它总是让人感到沉重和血腥。犹豫了很久,我还是决定看一遍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完全以纳粹德国为视角的电影。讲述了纳粹德国在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前12天纳粹德国的垂死挣扎。我怀疑这部电影主要引用了琼格夫人的回忆录。据说播出后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电影真实地表现了纳粹德国从--到许多纳粹平民的矛盾心态与对纳粹信念的执著与忠贞。而在常人看来,邪恶的势力不可能拥有这类高尚的情感。然而,历史总是亦正亦邪,邪中有正。爱娃固然是一个虚荣的女子,但她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只是--的婊子。事实上她对--不仅有着狂热的崇拜,而且她深深爱着--。在最后关头,她竟然镇定自若,与--共赴黄泉。这无论如何让我们感到震惊乃至由衷的钦佩。戈培尔冷酷如僵尸、吸血鬼,同时愚蠢顽固。他毫不留情地将平民百姓、老人孩子推上屠宰场,可他却留着热泪违背--要他撤离的命令,选择了自杀殉葬;戈培尔夫人一方面坚决地亲手毒死自己六个可爱的孩子,一方面又是那样深爱着他们;彼得,一个为帝国牺牲掉一条胳膊的普通纳粹军人,他是那样的爱自己的孩子,竟然不顾一切把12岁的小彼得从战场上拉下来,可在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与妻子双双自杀。

种.种矛盾看上去是那样不可思议,有悖逻辑,可这一切却又构成了第三帝国覆亡前最真实的一幕。我们以为纳粹都是不耻之徒,可他们也有爱恨;我们以为德国人民都对纳粹深恶痛绝,可是他们有很多人仍然保持着对纳粹忠贞的信仰。人性在罪恶与良知间在不断地起伏与反复。

在这里,我想导演也许并不想探讨信仰的平等问题,也绝非在为纳粹翻案。他只是在努力复原历史真相,对这段惨痛的历史、乃至对人类历史上的灾难给出一个无尽的反思。

翻开历史画卷,第三帝国的崛起并非偶然,一如它的覆灭。自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以来,军国主义成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在人性主义者看来,德国选择军国主义乃是某些狂人的贪欲。事实上,德国走上军国主义之路同样是一个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就地缘政治而言,德国地处欧洲中部,东临俄国,西临英法,本身就是夹缝中的一颗蛋。德国的强大直接影响着欧洲的利益格局。更何况,当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时,垄断资本对全球资源的瓜分势必面临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根源于此。德国作为战败国,外受屈辱,内受容克地主集团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迫,民主政治腐败无能,耽于勾心斗角,可又一无所成,民生凋敝,百业俱废。德国客观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独裁政权。以鼓吹国家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纳粹在--的领导下步步凯歌,赢得了德国人民的拥护,终于登上德国政坛。

不可否认,纳粹政权在上台之初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魄力。一方面它迅速与寡头达成妥协,得到寡头的合作;另一方面它通过强权撤销工会,改善工人阶级待遇。特别是在大危机时期,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是最好的。不仅如此,纳粹还破天荒提出了带薪休假制度,组织工人旅游。以往只有资产阶级才有可能的休假权也不再是工人阶级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同时,纳粹是坚定的反犹主义者,它不断狂热地掀起优劣民族主义言论,刺激了德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它鼓动德国人自强不息,藐视懦弱,这极大地鼓舞了德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正因为如此,凯恩斯曾经高度评价--的扩军行为。

从哲学上看,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达尔文主义这些哲学思想在科学与人性之间不断混合。一方面传统伦理不断被否定,例如善良、美德等概念——这本身带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另一方面弱肉强食、实用强权逐渐成为社会认可的主流观念。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自相矛盾,可就是这样发生了。

我们在这里看到,纳粹的哲学核心有两个: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二是尼采的强人主义和民族主义。但纳粹实际上只是取其所需,甚至断章取义,而并非是这些哲学理念的实践者。

然而,历史的悲剧在于,一方面它既不是某种哲学的真正实践者,也不是某种哲学的真正反对者。琼格夫人,这位--的秘书,她时而为--流泪,甚至决定与他一起饮鸩赴死,时而又惊慌失措,仓皇求生。有时她也会为--的狂戾和残暴感到震惊,然而她又觉得应当忠于领袖。这并不表明她人性泯灭。恰恰相反,当她得知戈培尔要毒死他的孩子时,她很痛苦,也竭力希望他改变主意。可是不过仅此而已。在纳粹德国里,忠贞、背叛、谎言、良知……这一切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交织在一起,交汇成那个斑驳陆离的恐怖时代。我想这也是导演力图要告诉人们的。然而这一切终究是邪恶的。电影最后以琼格夫人本人对那个时代的反思结束:琼格夫人说当她战后听说纳粹德国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时候她才第一次知道这个政权的恐怖和残暴;不过那时她还在为自己辩护,说她并不知情。可是当她看到战后德国为一位与她同龄的反纳粹女英雄立像纪念时,——这位女英雄牺牲时正是她为--工作的时候,她才明白,不知情并不是理由,而在于当初自己的选择。

影片成功地塑造了--、戈培尔这些恐怖而又可悲的形象。大体上采用了近年来学者的研究成果,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曾经拥有传奇的发迹史。他从一个流浪汉变成纳粹德国的最高领导人本身就令人惊叹。然而--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人类的撒旦,相反,恰恰是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在社会底层的长期挣扎中,在社会的冷漠与残酷中,锻造了坚强、暴戾、谲诈、冷漠、残酷的性格。尽管他不乏温柔甚至体贴,但后者并不意味着他信任任何人。他完全不知道同情与人道是为何物,可是他又不能容忍些许的背叛,哪怕是稍微地走格。当他走上独裁的时候,他以为这些品质足以让他统一欧洲,消灭赤匪,建立起一个由雅利安人统治的地球。而当他走入地下掩体的时候,这些狂热的幻想迅速演变成胡言乱语,已经与疯子无异。我想,导演在努力刻画--的狂热的同时,也对他可悲的、孤独的末路感到可怜甚至是同情。

《帝国的毁灭》不会是一部卖座的好莱坞大片,因为里面没有传奇,没有美女,即便有聚众淫乱的镜头,也让人感到压抑与死亡的乖戾气息。但是它的主题是严肃的,深刻的。对细节的处理也相当到位。我觉得,纳粹主义不仅是对被侵略国人民的犯罪,对犹太人的犯罪,而且是对德国人民的犯罪。大而言之,是对全人类的犯罪。这是永远都不可宽恕的。

单凭这些,我想它也足以步入经典的永恒,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抗战电影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一)。

新闻评论学课上,老师给大家放映了姜文导演的电影《鬼子来了》,一部以抗战为背景题材的电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黑白电影、压抑的山城、挂甲台的唐山人和“日本子”是影片的主题元素。含泪微笑式的幽默叙事,讲述的是一段远去的历史;真实无华、原生态的解读,剖析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鬼》的色彩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影片采用的是黑白胶片拍摄,“黑白”传达出了全彩色难以营造的和阴雨天一样的阴暗、压抑、沉重和不安的情调,令人产生无可逃遁的逼仄感。这不仅传递出对历史的还原,也把远去的痛苦记忆变成黑白,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回顾和反思历史的氛围。

看《鬼》,我们不时会被唐山人特色的腔调、幽默的语言以及因语言障碍制造出的各类荒谬滑稽的笑点所逗乐。甚至,我们不自觉地会被贯穿始终的日本海军军歌吸引。但笑过与欢愉过后,思考这种幽默的方式,不免感到深刻的疼痛。或许,当幽默淡化了人物命运的历史印记,在大喜和大悲的对比中,痛才更显得刻骨铭心。这幽默是“愁人”的。

唐山人的憨直和幽默也在他们的各种对话中时时流露出来,他们还懂一些民间技艺,在“军民联欢会”上,他们还可以不失时机的“露几手”。《鬼》中的插曲是日本海军军歌,影片中反反复复奏响的乐曲,看似欢乐喜庆,深深体会后,那重复奏响的曲调不免让人觉得压抑、恶心。因为,这些音乐曾经伴随着当年日军屠杀中国人的血腥味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洋洋自得的日军统领,出行还带着乐队,招摇在中国的村落。在影片的结尾海陆军联欢盛会上,海军军歌再次奏响。挂甲台的百姓们天真地和这些友善的“日本子”联欢,却绝望、悲愤地在军歌中遭到大屠杀。乐与悲的对比呈现,表达入木三分。

在心理动力学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鬼子来了》采用的正是运用了精神分析的视野来解读抗战中的中国农民。挂甲台的孩子们正是“本我”人格的体现,而唐山村民正是传统审美模式下“自我”人格的典型。

在影片中,出现了一些民族代表――“马大三们”,他们是“自我人格”的化身。他们虽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远远达不到民族大义、“超我”人格的高度。他们并非什么英雄的化身,也没有什么真、善、美的高尚人格,他们有着自己的算盘,只为生存打算。狭隘的道德驱使他们只知道“我们没杀人,不杀人,杀不了人”,也驱使他们为了一己私仇对手无寸铁的“日本子”砍杀报复。就像俗话说的,农民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

一部《鬼子来了》,就是一个民族性格的切面。这个切面打破了主流电影意识形态的枷锁,打破了阳春白雪式的集体合唱和完全为受众期待的“超我人格”量身定制的模式,奏响了下里巴人的人性化呼喊和展现原始的“本我、自我”人格的生命个体。或许,只有回到本源,才可以更好更清楚地剖析我们的民族。

《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体现在画面上的战争气势十分壮观。它主要讲述了在1947年时我军和国民党为争夺土地而不惜一切代价去打仗的故事。

在建党九十周年里,爸爸讲起他参军时的经历,他所在部队是陆军第28集团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这句当年国民党军队中流行的一句话,今天也时常挂在了一些年轻人的嘴上。10纵坚守的阵地固若金汤,再强的对手也休想越雷池一步。1947年5月,10纵组建后的第一场大战就是莱芜战役,也就是电影《南征北战》活捉李军长的那个战役。爸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历史就是对昨天的总结,对今天的激励,对未来的昭示。

正是这些英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宁和平的生活,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啊!我要以解放军叔叔为榜样,奋发图强,长大后一定也要为祖国做贡献!

抗战电影《太行山上》这部历史巨片中所展现的一幕幕气势磅礴、感人至深的场景,使我再一次的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太行山上》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太行山区与日寇奋勇作战的史实。电影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酋“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影片精彩叠现,其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员的鲜明形象,更是引起了现场全体观众的共鸣,热烈的掌声不时地在全场响起。影片中战士们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其中记忆犹为深刻是:一名已经丢了刺刀的八路军和一个日本鬼子肉搏,鬼子把刀顶进了八路军的肚子,八路军嘴里喷着血往前一用力,抱住了鬼子的脖子使他不能动弹;鬼子背后同时冲来两名八路军,两把刺刀同时捅进了鬼子后心,拔出后迅速投入新的战斗。鬼子跪着死了,手里还握着那把落血的倭刀,穿着刀的八路就势扑在跪着的鬼子头上。这些无名的战士前仆后继、战死沙场,就是为了自己祖国能够和平,为了家人、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这种视死如归、为国家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感,也让我感受到今天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多少战士的流血牺牲下我们才能有现在这么高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我们绝不能理所当然地去享受,我们必须要珍惜,要用现在的好条件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洒下的鲜血。

在电影结束后,我激动的心情还是久久无法平静,影片中所体现出的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英勇无畏、为保卫自己祖国而战的精神,使我深受教育。通过这次观看《太行山上》,使我脑海里原有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变得立体起来,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早已深深刻在我的心中,我会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为标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达到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要求,早日加入党组织,为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九四二观后感(四)。

1942年,抗战的第5个年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了滔天罪行,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灾区,却是这些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三千万中国人,这是事实。电影《一九四二》是根据着名作家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小说改编的。电影以1942年抗日战争中的中原河南大饥荒为背景,在那场饥荒中,当地农民饿死300万人,3000余万人逃亡。出身河南的刘震云经过实地调查和对老人的采访,创作了这部纪实色彩强烈的小说。小说通过中国农民的粮食被中国军队夺走,反而由日本侵略军“返还”的奇怪现象,来揭示战争的愚蠢荒谬。这部小说于1993年发表,并导演冯小刚拍摄成电影刚刚公开放映。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引起关注,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日益腐朽的清政权已无力抗拒欧风美雨的敲打,遂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境地。1942年,据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经过去5年了。过去5年,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占领了华北,攻破了首都南京,蒋介石只好躲到重庆去了。经过5年抗战的中国,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河南其实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

第二,忽视民众的力量与侵略者的险恶用心。通过电影也有助于观众了解中国的现代历史进程。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失败原因是因为他忽视了尊重农民的必要性。日本为什么用六万军队,就可以一举歼灭三十万中国军队?在于他们发放军粮,依靠了民众。日本发军粮的动机绝对是坏的,心不是好心,有战略意图,有政治阴谋,为了收买民心,为了占我们的土地,沦落我们河山。()为了生存,逃荒的饥民吃了日本的粮,回过头就支持日军,支持侵略者侵略我们。就像当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时候,有人帮助列强攻打清政府一样。是谁人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当时的统治者自酿的恶果。

第三,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1942年,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又有多少人能记住那些在饥荒中饿死、病死的河南灾民。70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跃成为经济实力全球第二的国家。经济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如今太平盛世,和平富足的生活弥足珍贵。8年后,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名河南人,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热爱劳动,发明创造,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抗战电影观后感

看抗日电影《兰亭》,不由想到:中国电影理应走出去,但首先要走进人心;要入人心需要先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文化精神的坚守。真正的好电影是给人情感律动和精神愉悦的,看了难以忘怀,思绪翻腾,心中激荡起恋恋不舍的情感。《兰亭》就是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

眼下这个年代,电影屈就于行进中的市场化,已经渐渐丧失文化坚守,执着于精神创造变得稀罕。像《兰亭》这样不俯身于娱乐市场法则,是中国电影乃至中国艺术多么需要的沉静个性!被惊心动魄的奇观震撼、走出影院却很少回味的电影太多太多,动感似乎是时代给予的常态,不如此不足以吸引人,但吸引人的同时又有多少能入心动情?危险在于,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模仿好莱坞类型片,试图大收回报,遑论收益回报是否实现,大收观众的情感却成为难题。我们珍惜《兰亭》,是珍惜美好的观赏感受:在一种朴素纯净的情态里,不动声色地呈现真切的历史和情感,既触动神经末梢,也触及情感泪腺。在很多宏大的作品变成“神剧”的时候,《兰亭》围绕着小人物的悲欢,却不是写个人小小的哀愁,而是将个性精神和时代氛围巧妙结合,发自内心地书写宏伟历史。

《兰亭》的主人公林耕,一个多少有些江湖气息的小人物,在抗日年代却娶了一个温柔的日本妻子秀代,他试图隐瞒秀代的身份以免她受伤害,却看到亲人兄弟们被无辜屠杀,卷入抗争的被动和最初解救女人的被动一样,都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义情感,最终在不能不反抗的心理驱动下,完成了极有代表性的中国百姓的抗争心路。《兰亭》的独特性依存于创作者始终不懈地抗争着电影追逐时潮的`趋向,坚守着理解历史大义和理解普通人心的统一:抗战不是儿戏一般的一呼百应,而是被屈辱被压抑之下的揭竿而起。从个性角度看待历史却得到历史真相的呼应,冷静描摹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却恰好排斥了虚无夸饰的浮华表现,贴近人生真实的残酷和抗击残暴行径的高尚都那般栩栩如生。

《兰亭》的独特在风格,在故事,在角度,也在情感表现。导演肖风一贯的风格是奇峻蕴藏于常态、散文诗般的行云流水却高潮迭出。非职业演员让影片一开始就恍如生活之不起眼,战争的危险并非剑拔弩张,呈现的反而是蝴蝶湾的悠然安宁,但正是在这样的常态下暗流潜滋默长,紧张慢慢袭来直至残暴屠杀降临,战争的可怕和反抗的渐生因而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奇特之处在于中日人物之间异常的纠葛。林耕原本喜欢日本女孩秀代,她却以自身残疾为由冷酷地拒绝了;日本商人井上落魄时投靠林耕并且信誓旦旦不做军人,最后却成为对自己孩子和中国百姓下毒手的施暴者;秀代爱上林耕和中国,愤怒斥责父亲的残暴,和丈夫一起帮助游击队;林耕原本靠武力谋生江湖,却慢慢卷入抗战大业而英勇捐躯,等等。在初衷与结果大相径庭的演进中,一个传奇般的江南抗战故事发生了。

《兰亭》角度非为一般战争片的轰轰烈烈,而是在舒缓的生活情态、人际纠葛中慢慢展开,凸显侵略暴戾的可怕和人民变为勇士的合理性。中日两国个体身上又巧妙折射了敌友的微妙关系,大到侵略与保家卫国,中到诚信守义与否,小到恩怨德行的把持,等等,都令人信服。

进一步看,《兰亭》将情感沉淀与民族历史的挖掘交融在一起。我们看历史不应该遮蔽毛糙的一面,不应该忽略多样性,人性的复杂在林耕的反抗中体现出来,那既是江南地域独特性使然,又是整个国家的真切折射。守着自己的蝴蝶湾却被侵略打破,护卫着个体私情却不能不投身民族大业的洪流,从“活着就有一切”的信念,到为正义事业哪怕是死也快慰等,表现得都那样自如,情感铺展动人。看到绍兴街巷里弄的老太太不动声色地锤击鬼子兵的沉稳,我们知道当一个民族哪怕是江南那温柔之地的老人都起来反击时,抗战怎么会不取得胜利。当发誓不当军人的井上最终成为侵略者并且杀了抗日义士、杀了亲生女儿时,当守着妻子躲避在世外桃源的林耕最终成为杀敌勇士时,当秀代当着父亲的面说出“你是人类的耻辱”时,影片巧妙完成了个体情感透射时代大义的艺术表达,爱恨的故事鲜活地呈现着时代生活的必然。《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美好来自于真实的情感投入而不是投机的夸饰。不能不惊讶于一个柔弱山水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居然在影片收尾处顺乎情节自然地从池塘泥水中挺立起一群被掩护的抗敌伤员们,这雕塑般的群像就是普通人成为国家精神的象征。所以可以坚定地说:人文情怀的坚守不仅是表现的需要,而且是中国电影应该把守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