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热门12篇)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热门12篇)

作者:QJ墨客

月工作总结可以为下一个月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使我们更加明确目标和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内容提要: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文化课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学好语文,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学好各科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从业素质奠定基础。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客观上,中职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有许多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没有打好语文基础,有许多本该在小学阶段就解决的问题都未能解决,如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汉字书写的笔顺、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都未能学好,有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课文和练习题,什么课外书都没读过,知识面狭窄,理解和想象能力都十分有限,他们对学习语文是既无基础又无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希望他们学好语文、学精语文,难度相当大。

不仅如此,一些中职生及其家长主观上也有轻视语文学习的倾向,他们认为既然选择了职业学校,学好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而语文课只是读书、识字、写作文,对以后从事技能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学好学坏不要紧。甚至有些学生对学校为何开设语文课都不理解――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干脆说:电脑玩得好,何必学语文。

此外,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本身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模糊。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是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基本素质?是侧重于专业语文教学,还是以培养学生的高职高考语文应试能力为主?以上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且科学的结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么凭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开展教学,要么参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课程目标的模糊,极大地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2、教学内容随意。

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无法确定,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回会感到无法操作,学校无法选用合适的教材,老师教什么,怎么教,也没有一定之规,随意性比较大;自然,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3、课程理论滞后。

在普通高中全面实行新课标、新教材,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提倡个性化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等等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反,中职语文教育界却显得比较沉闷,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教材开发都比较缓慢,大有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之附庸的嫌疑。从而,严重束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4、评价方式陈旧。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从传统的过分关注结果、面向“过去”的终结性评价已经转向注重过程,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中职语文教学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干扰,本应更注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然而,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依然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无形中降低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

5、教学时数不足。

由于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实训为主,作为文化课之一的语文课的教学时数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职教育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教材教法,将无法完成既定的职业语文教学任务,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以上种种情况表明:中职语文课程必须改革。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改革当前的语文教学呢?要立足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全面改革中职语文课程,切实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

明确教学目标,降低学习难度。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的组织教学过程;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语)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中职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中职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要从中职生的实际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出发,针对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的难度,制定出符合中职生职业特点和学习基础的教学目标。

借鉴普高教法,融入职教特点。

教无定法,但是有规律可循。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学者研究、探讨、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为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法学法的研究蓬勃开展起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认真学习借鉴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理论,并联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程度,研究、形成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

注重听说训练,突出专业知识。

由于许多中职生初中语文的基础不好,致使语文学习兴趣缺失,听说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现是:(1)在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有理的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看法;(2)不能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的主要意思;(3)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

面对这种状况,简单介绍听说的基本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平时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

开设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广大中职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然而,大多数中职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实在太差了,写的字不仅不规范、美观,还七扭八斜,令人无法辨识,而且写字速度也很慢。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应该开设写字、书法等课程,让每个都学生练成一手好字,既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又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副业应该为主业服务。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够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而首先应该弄清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地位,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文秘专业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商务专业开设商务文书写作课程等等,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

提倡开卷有益,引导课外阅读。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就像跟智者进行一次谈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具有人文性,“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职业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倡开卷有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能够自由、轻松的阅读课外书,放飞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仅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培养中职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目的也得以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最好与专业课教师合作,起到主副互补,共同发展的效用。

改革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评价方式不改,教学改革就无法有质的突破。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积极倡导实施发展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让课堂在随机生成中变得精彩。

摘要:课程改革的今天,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已经成为每个老师非常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老师们已经改变了观念,理念上非常注重对课堂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处理,但是当真正遇到课堂生成的问题时,究竟该如何面对又都是一线教师的困惑,那如何对待课堂预设中随机出现的生成,让它成为课堂的精彩之处,这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索的。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预设与生成,教师运筹帷幄,会让语文课堂更显精彩。

关键词:课堂;预设;生成。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已经五个年头了。纵观现在改革初期的课堂教学,教师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几近完美的教学,也是自己幻想能拥有这样的课堂效果。但总觉得课堂上少了些什么。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学和教师。预设、生成这些新名词也频频出现。

什么是预设呢?说简单点,预设其实就是一个教师课前备课所需做的多方面的工作。它表现在课前、课堂、结果上。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教学预设具有目标明确、结构严密、操作性强等特点。

何谓生成?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动态生成的特点为即时性、随机性,生成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一理念的产生使一线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我也是其中一位。我开始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带着精美的预设走入课堂,如愿地完成预设任务,就如行云流水一样让人赏心悦目,但总觉得课堂上如果能随机生成一些亮点,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那就是锦上添花的课堂。所以,在预设过程中,需要教学工作者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全面,主观上竭尽所有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才能很好地抓住生成给教学所带来的契机。认真分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因此,教师把“精心预设”看做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捕捉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据此调节教学行为,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天空。

【案例描述】。

《登上企鹅岛》一课是s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少年儿童跟随南极考察队来到南极大陆的所见所闻。主要介绍了在企鹅岛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企鹅,写出了企鹅的有趣和可爱。我设计的课堂思路是:先让学生观看白雪皑皑的南极世界和憨态可掬的企鹅,产生兴趣,再抓住重点词句解读企鹅可爱的原因,最后表达对企鹅的`喜爱。

实际课堂教学中,当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企鹅进行理解时,很多孩子都是对企鹅性格特征的理解,有的抓住词、句来理解,有的看画面来理解,有的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如,有的说我喜欢岛上最温顺的帽带儿企鹅、最漂亮的金企鹅、最凶猛的阿德雷企鹅……我又启发式地追问谁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礼貌的帽带儿企鹅会说些什么,凶猛的阿德雷企鹅看见我们会说些什么……根据我的预设,孩子们应该争先恐后地回答……但事实上只有一两个学生说,而且语言重复。我的脑子一懵,课前的预设、激发的一系列话语一下子不知从哪说起了。怎么办?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班的“小喜鹊”(平时她的问题总是很多,而且课上就像只喜鹊一样很活跃,同时也很惹人喜爱,所以在这里我用了昵称)突然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想用表演的方法让大家了解凶猛的阿德雷企鹅。”()此时,我的头轰的一声,甚至头上都要流下了汗水,因为课堂设计中,并没有这个环节。顿时我陷入了短暂的抉择中,自己的思想在激烈地斗争,让她表演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让表演望着那恳切的目光,又有些于心不忍,而且这是公开课,一旦表演出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也未必能完成教学任务。看着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在停顿几秒后,我做了决定,最终我选择了后者。我清了清嗓子,稳稳情绪,说:“好哇,真没想到你还想用表演的方式,表现阿德雷企鹅的性格。”

“小麻雀”欣然地走出座位,叫上几个愿意和她合作的同学表演。望着她们笨拙的动作,可爱的样子,在表演结束的时候,我率先给她们鼓掌,同时也博得了后面听课老师的掌声。接下来的课堂是行云流水,异常顺利,语言竟不是自己备好的,而是顺口而出,这节课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思】。

事实证明,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完全走进预定教学目标或设计,很容易身陷“山穷水尽”之境,但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而应善于接过学生抛来的“彩球”,迅速地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寻找、铺设一条连接的台阶,沿着他们的思路,给予他们一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也许,他们就有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比如,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我错过机会,只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我想那也许也是一节不错的课,但课堂只觉平静得像一湖水。然而正是这出其不意的插曲,使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同时我根据预设灵活地作一调整,以此将计就计,让听课者看到了课堂的另一面,也正是这激发了我的思维,使接下来的课堂显得更加顺利。精心准备的预设就成为精彩的生成,使课堂更显生命的活力。

【感悟】。

教学预设是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做准备,精心预设的内容不一定能全部生成,那是否意味着学生没有生成的预设就是没有价值?反之,“非预设生成”的内容是否就和你的预设毫无联系,完全割裂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是预设的生成也好,还是未生成的预设,都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难以预测”。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固然让教者少了些创新思维,而意料之外的突发奇想也是情理之中的。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错到对、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我们一线的老师要在课前精心预设,在课堂上“提倡生成”“期待生成”,不要“回避生成”“惧怕生成”,要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面对课堂出现的各类生成,首先要做的应是把教材、学生钻研透彻,这是应变生成的基础;其次要摆正心态,定位好师生的角色地位,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敢于展现一个真实自然的课堂;最后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从而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总体而言,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堂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在随机生成中绽放光彩,让每节课都因随机生成而变得精彩。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石桥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其微――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一、语文教改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的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课堂教学注意的问题1、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三、课堂教学避免误区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四、课堂教学建议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

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

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

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小学教师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总结

编者按: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局组织的课改培训,教师们在培训后作了。

本学期,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下,各成员学校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本学期,重点开展了“教材解读”和“新教育晨诵”的培训,第一小组邀请滑县数学名师刘文晖老师和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邵传红老师对成员校的全体语文、数学老师进行培训,参训人数达到460人。通过培训,全体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遍提升,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业务水平。

我组各成员校积极参加教研室牵头组织的新教育晨诵课的培训,观摩了党玲芬和李艳老师的晨诵课,聆听了党老师的报告。通过培训,语文老师对晨诵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各校晨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加强交流,共同提高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授课水平,以赛代培,以赛促研,在广泛征求各校意见的基础上,报请教研室同意,我小组于11月9日举行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比赛。

各成员校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经过激烈竞争,推选出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等老师参加县级比赛。比赛同时又是一次区域教研,广大老师通过参与和观摩比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在教研室的正确引领和各乡镇的积极组织下,我小组组织优秀教师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分别到小铺、枣村、四间房、八里营学校送课送培,不断扩大核心校的引领带动和影响力。通过区域内的交流,由一个学校引领一个乡镇,一个小组带动一个区域,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作者|滑县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

小学教师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总结

本学期,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下,各成员学校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一、培训助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本学期,重点开展了“教材解读”和“新教育晨诵”的培训,第一小组邀请滑县数学名师刘文晖老师和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邵传红老师对成员校的全体语文、数学老师进行培训,参训人数达到460人。通过培训,全体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遍提升,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业务水平。

我组各成员校积极参加教研室牵头组织的新教育晨诵课的培训,观摩了党玲芬和李艳老师的晨诵课,聆听了党老师的报告。通过培训,语文老师对晨诵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各校晨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比赛推动学校教研活动开展。

为加强交流,共同提高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授课水平,以赛代培,以赛促研,在广泛征求各校意见的基础上,报请教研室同意,我小组于11月9日举行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比赛。

各成员校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经过激烈竞争,推选出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等老师参加县级比赛。比赛同时又是一次区域教研,广大老师通过参与和观摩比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三、送课(培)加强了区内交流。

在教研室的正确引领和各乡镇的积极组织下,我小组组织优秀教师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分别到小铺、枣村、四间房、八里营学校送课送培,不断扩大核心校的引领带动和影响力。通过区域内的交流,由一个学校引领一个乡镇,一个小组带动一个区域,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作者|滑县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通过《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培训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面,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我校的现状,我认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现社会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为以后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发挥更广的想象力,从而显示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平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有个别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原因出在哪,我认为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语文课,可能存在这些原因:师生之间缺少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由于条件环境有限,在教学中只有一本书,一支粉笔,这些便是整堂课的教具,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思想不够集中,加上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

针对以上症状,怎样才能激发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最重要的要做到这几点: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有亲和力。尊重学生,不断地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学生更专注的学习语文课程。我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在于积累,主要反映在上课时学生一定要做好笔记,便于反复研究思考,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组织演讲、知识竞赛等,才能触发学生写作灵感,想象力一定有长足的进步。

以上是我的几点心得,也通过这次学习,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我一定要加强学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为我们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雨铃铛》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简直喜欢极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觉得春雨还在招呼谁?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

(一)、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筻轮馗矗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1、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天的到来。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次课改一再倡导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反思,从而更好地及时地完成角色的转变。《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快乐地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寓教于乐”的历史回归。由此观之,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不能只会做“经师”,更要去做“乐师”,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大潮,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水手。

多少有识之士曾呼吁“诗意教育”,其本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前的孔子的讲学,往往是先生居中间,弟子团团坐。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即师生的互动过程。它以课堂为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唱“独角戏”,想方设法把密密麻麻的教案文字变成语言传授。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丧失。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变得黯淡无光,一个个成了吸收知识的`“机器人”。新课程标准则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组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起师生感情的共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有这样一句古话:“授人以鱼,可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可终身享用。”它启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的传授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重在教给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少给孩子一些唾手可得的“金子”,多给他们“点金术”!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应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寻求真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回归,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叶圣陶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生活的本质不仅包括我们得到。

[1][2][3]。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年度工作总结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体现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又要遵循和符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质性启动。几年来,我园全体教职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拓宽视野,准确定位,投身实践,用心体验,稳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推动我园幼教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现将我们的几点做法进行总结:

一、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实施课改。

执行新《纲要》,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理解新《纲要》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儿童观和先进的课程理念,是幼儿园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抓住关键环节,才能促进全体教师逐步形成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一)学习培训。

《纲要》的基本精神是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追求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它强调的整体教育思想、环境育人思想、科学评价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理念,是每位幼教工作者必须确立的核心理念。要想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幼儿,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想改变教师的观念,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引导教师理解和掌握《纲要》的基本精神,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现代课程观,我们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学习培训活动。

岗前培训。重视对教师的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让全员参与通识培训,在政治及业务学习会上学习课改的相关资料,撰写体会,对教师进行“充电”。

后续培训。教师头脑中旧有观念要想在短期内打破不太现实,因此,后续培训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这样,也充分体现了“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要求,并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长期跟踪指导,领导深入班级听课、评课,同时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通过活动,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实现自我提高。

请进来、走出去培训。邀请内蒙、呼市教科所专家及新城区教研员来我园对教师进行培训、讲座,传递最新课改信息和中外幼教理论。组织分管教学领导、教师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参观名园,学习办学经验,聆听专家报告。

积极开展、参与各类交流培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实践层面加强培训指导,让教师亲历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过程。一是开展本园观摩研讨活动,指导教师实施课改。二是建立园际联系制度,开展“牵手园”帮带活动,以及城乡教师交流观摩、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园所和教师都得到发展。三是注重园本培训。开展小型灵活的园本化培训、教师自我培训,扩大培训面,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培训率基本达到100%。几年来我们继续以《规程》和《纲要》为先导,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时间,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传达新理念、组织专题讨论等。一次次的学习与领会、讨论与反思,教师们经历了理解、反思、实践、再反思、再理解的过程。我们成立了园本课程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组成,经常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商讨制订相应的对策,确保课改能顺利推进。这样通过上下连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园上下一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兴趣需要和生成课程来选择、开发、运用教材。让课程既面向全体幼儿,又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一个幼儿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二)、搭建实践平台,积极实施课改。

课改后各学科相互贯穿,教师扪时常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如“在教学配套材料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如何尽快完成由单一教师向综合教师的角色转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分教研组,在教学能手及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带领下,组织好每周的集体备课,参与式讨论,教师们做到课前准备好,课后反思好,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长期坚持后我们惊喜的发现,教师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集思广益中达成共识。课改队伍建设无疑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在提高教师对课改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经常组织各类评比活动,如:学《纲要》知识竞赛、“学《纲要》”论文评比、业务园长课改信息、课改经验交流、教师课改论文评比、案例评析、说课比赛、教育随笔评比、教学课件评比、各领域活动评优、优秀教育活动案例评比、幼儿园区(角)创意评比、幼儿教师业务技能大赛以及教学活动达标等,促使教师岗位练兵,全方位提高业务能力。

二、总结经验,认真审视课改。

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园优秀教师队伍迅速扩大,教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幼儿园课程结构、管理模式、幼儿发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教育观念和行为逐步转变。

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磨练,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得到逐步转变。教师从教学任务的简单执行者,向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逐渐转型;能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在与幼儿的共同探索中一起成长;会主动与家长沟通,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会与同伴合作,相互启迪,共同进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撰写课改论文、教育札记、教育反思,不断提升观察记录的能力、调整计划的能力、整合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评价活动开展和幼儿发展的能力等。

(二)、主题课程实施初见成效。

主题活动课程是一种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课程,它围绕一个主题,追随幼儿经验和生活,师生共同建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活动,借助于环境及多方资源,共同探求新知。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拥有自主安排活动、自主生成课程的空间,幼儿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改变了原有分科的、割裂的、完全预设和只注重结果的课程结构。我们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给以一定的课程选择权。我们把课程的选择权给教师,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做到宏观调控,加强管理的。一是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作具体的观察研究和指导,二是抽查各种资料。指导教师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选择、研究教材的依据,帮助教师把新教育观、课程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更全面地将课程内容、形式有机整合。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的教更多地通过创设环境、关注兴趣、适度启发、适当帮助、观察倾听、理解欣赏等方式完成;幼儿则在正规性和非正规性活动条件下,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的互动,大胆探索与表现,主动获取知识、习得经验。课程改革实验,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淡化了教与学的痕迹,形成了师生“对话和交流”、“合作和分享”的教学形态。几年来,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教师们通过探索,初步形成了创造性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自主教学模式,对其它领域的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评价机制日趋完善。

首先,我们根据新课程要求修订和完善《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表》、《教学活动常规细则》、《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教师学期考核评价表》等各类评价标准,形成了多元的评价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自行设计记录评价表,在观察、记录和保存幼儿做了什么和如何做的基础上,联合幼儿、家长,针对每个幼儿的原有水平及发展程度进行全面性评价,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和灵活;再次,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评价结果,更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五)、幼儿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新课程的实施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一日活动中,幼儿不再是机械地模仿和被动地接受,而是能自主地选择、自由地表达、积极地探索、愉快地游戏,从中体验平等、关爱和尊重,体验“对话”、“交流”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彰显个性,活跃身心,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得到培养。

三、明确目标,继续全面深化课改。

面对现状,针对问题,下阶段我们幼儿园课程改革要继续高扬“贯彻《纲要》”这一主旋律,围绕“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发展”这一目标,抓住“提高课程实施者素质”这一关键,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幼儿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将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一)、注重学、培、研结合,建设高素质队伍。

深化培训、研究活动。

今后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加深对新《纲要》的理解,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继续开展各级观摩研讨活动和各类竞赛练兵活动,提高教师组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快从观念到行为的转换;继续加大名师培养力度,推出一批能引领课改的优秀骨干教师,为我园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奠定良好基础。

强化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

我园今后要立足园本,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和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采用参与式、互动型培训方式,创设合作研究的情景,进行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努力使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于教师日常的教育行为。

(二)、加强课程研究,确保课程质量。

加强对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

强化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意识,创设积极有效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探索、表现表达的机会,加快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进程,保证每个孩子在园健康、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来要求自己的教育行为,推动幼儿的学习。

加强对园本课程的研究。

强化多元化、自主化的课程管理意识,尝试不同的课程模式,开展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幼儿个体发展需要的课程活动,探索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课程类别、活动形式和组织实施途径,建立结构比较完整的园本课程体系。

(三)、整合多方资源,拓宽教育途经。

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我园要依托地方教育资源和民族特色幼儿园的优势,有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拓展个性化课程内容,丰富幼儿生活,充分发挥其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

综合利用社区、家庭资源。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将给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和契机。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幼儿家长和所在社区宣传《纲要》所体现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家长和社区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初步理解幼教课改的意义和要求,为幼教课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形成社会的共识与合力,促进课改顺利进行。

充分利用园内资源。

要注重运用园内现代化教育资源,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各类专用教室的使用价值、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效果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实践让教师、幼儿有更足够的时间从容地探索、试验、活动;让教师、幼儿在更大的范围,以更活跃的形式展开活动,切实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继续追随着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发挥我们民族园环境教育的优势,以鲜明的教育特色,全方位地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使课程适应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促进我园不断创新与发展。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年度工作总结

200x年,我镇基础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全镇师生凝心聚力,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教学”取得阶段性成果,校园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现就一年来的基础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对新学年的工作提出要求。

200x年,对于我们下符桥镇基础教育工作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因为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顺利完成了镇内中小学的合理布局调整,新的中心学校成立后,中心学校一班人齐抓共管,引领全体教职工,以县教育局倡导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实践活动为主线,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得师生两个队伍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中小学毕业班工作稳步推进,小学优秀率达到了既定的30%目标。“两基”工作持续发展,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12―14岁少年入学率为100%,在校小学生年辍学率为0,初中生年辍学率为0.89%,“两免一补”工作做到公开公正,按政策落实到位,充分体现了国家“民生工程”的本质意义。在全力做好初等与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工作的同时,我们尤其注重学前教育,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管理规程》,印发了《下符桥镇幼儿园教师管理办法》。镇中心幼儿园及德仁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已初具规模,**岗、修远、**、庙岗集小学的附设学前班管理与教学也正在走向规范化,学前教育得到了各校的重视。全镇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已达95%以上,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也达60%以上,适龄残儿随班就读比例也达90%。校舍危改工程科学有序实施,地税希望小学综合楼、规范化运动场竣工投入使用,庙岗集小学附属房、运动场、围墙、校门已竣工投入使用,中心校体育场及教师周转房正在建设中。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丰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塑造师生优良道德品质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学校教育工作更是如此。历年来,我们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德育融入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融入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科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借助思想品德课、公共安全教育课、“五五”普法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学科实践活动课等这一系列思想品德的主课堂,陶冶情操,升华优良道德品质;借助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班会这些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开展,宣传、讲解、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感染先进人物的品质,促进自身成长;借助每周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举行纪念活动,激发师生爱家、爱校、爱国、爱社会的热情。中心校本部及各小学均开展了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评比活动,中心校共评选表彰了44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表彰了20名优秀学生干部,10个先进班集体。并从中推选8名学生2个班级接受市、县级表彰奖励。今年全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中心校举行了“凭悼革命先烈,缅怀丰功伟绩”纪念活动。“五・四”期间,举行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读书演讲活动。与此同时,各校都在适度尝试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尤其注重了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毕业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活泼健康地成长。

二、切实转换教师角色定位,强力推进有效教学实验工作。

秋学期我镇中心校本部及地税希望小学参加了全县部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实践工作”的首批实验工作。一学年来,我们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这种“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探索中走过了困惑,走过了迷茫,走过了彷徨,走过了焦虑,直至现在走进了比较理想的“有效课堂”。开始时,虽然同学科教师先进行集体备课,科任教师按照“有效教学”的一案三单格式,认真设计导学单,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精心编制教学流程。班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初步确立,课堂教学的形式也较活泼。但实验老师们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后,觉得几个月的实验,只是做到了形似,离“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还相差甚远,多数实验教师感到了困惑,行动上在徘徊。针对此情,中心校诚请县局教研室及县学习与资源中心指导教师于去年期末与今年期初分别来中心校与地税希望小学对参与“有效教学”的全体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深度培训。由此,我们的“有效教学”实验工作实现了良好的转机。这期间,我们的实验教师都围绕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进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也做到有理性、有序性,学生小组合作机制得到了完善,教师真正走下了讲台,融于学生中间,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3月28日,全县“有效教学”现场会在中心校顺利召开,“有效教学”总负责人、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亲临课堂听课并与师生一起座谈。全县现场会后,中心校、地税希望小学分别迎来了**二中、太阳中心校、磨子坛中心校、单龙寺中学等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使我镇的有效教学工作在全县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并为今年推广实验工作做好准备,我们又在5月21日在地税希望小学召开了全镇有效教学工作现场会。通过两个现场会的召开,“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已基本深入人心,中心校的“一备二改三审四思”的导学案模式也基本成熟。11月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阚智院长率省教科院专家组一行26人深入我镇中心学校及地税希望小学调研有效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教学管理练好“严、实、精、细”四字诀,推动教学工作务实规范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线,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本着“突出常规,注重养成”的理念,遵照县教育局印发的《**县乡镇中心校教育教学专项工作年度考核方案》、《**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基本要求》,从师生两个队伍建设与管理入手从严、从实、精炼、细致地督导评价。主要体现在:一是严格遵循课程计划。中心校依据省厅要求,印发了统一的《课程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从客观上调控各校对国家课程计划的有效落实,各校依据实际科学合理地编排课表,科任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做到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益。二是强化教学全程管理。我们把教学过程的管理重心放在学校日常管理上,中心校对各校的过程管理实施监控,以期中督查、随机抽查、教育教学视导、期末综合考评为主要方式,以中心校印发的《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及阶段性重点工作提纲为依据,以规范评价记录上报的《下符桥镇常规教学工作月查记录表》为参照评价每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今年春学期,中心校对各校期中重点工作从学籍管理、“两基”工作、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六个方面进行督查,印发了督查通报。4月29日中心校教育教学工作视导小组本着“学校所有教师的`课都听到,所有学生的作业都查到,学校的各项制度、计划的落实都验证到,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评教评学”的工作思路对庙岗集小学进行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印发了视导通报。三是建立“推门听课,翻本即查”教学检查制度。县教育局在今春总体工作部署中郑重提出“推门听课,翻本即查”理念,中心校全面贯彻、落实,不仅在下校字(200x)1号、2号文件中进行细致要求,更是在对各校随机督查时加以落实。多数学校管理人员对这项制度执行较好。四是以“双五”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书香型校园。中心校依据县局“五好、五爱”活动指导意见印发了《丰富“双五”活动内涵,凸显“读好书”成果展示活动计划》、《下符桥镇中小学教师书法训练实施方案》、《下符桥镇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各校按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参与,多数教师完成了方案规定的书法训练量,效果也很好,给学生做了榜样。各完小都确定了“双五”活动工作重点,开展了读《小学生导读》,写征文评选活动。地税希望小学、修远希望小学、中心幼儿园、德仁希望小学开展了“党是阳光我是苗”少、幼儿书画作品大赛,全镇选送近三百幅作品到县、省参评。今年4月2日,中心校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活动,从22名参赛选手中遴选了6名学生参加县级竞赛,5人获县级奖,中小学共选送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的读书征文13篇参加县评比。中心校从各校上报的小学生手抄报中筛选了25幅作品送县局评比。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更是成果显著,师生13幅书法、绘画作品送县评选,德仁、**岗小学选送的师生文艺节目在县集中展演。春、秋两学期均举办了小学生“三字”比赛活动,正确、规范、工整的写字基本要求得到了很好落实。一年一度的小学生秋季运动会如期举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得到了检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逐步做到正常化、规范化。地税希望小学的校园集体舞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德仁希望小学的书香少年读书交流会能定期举行。系列活动、多种做法,营造了浓浓的校园文化。

四、教育科研重在实效上探索思路,创新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生命力,是办有特色学校的驱动器。中心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初就明确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这一适应农村教师发展的岗位成才思路。除扎实做好地税希望小学、德仁希望小学承担的教育部课题《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研究与探索》实验外,本年度着力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重点加强中心校本部的语文、数学、理化生、英语、政史学科教研组,下符桥、三尖铺两个学区的小学语文、数学、综合教研组建设。各个教研组基本上能够按照中心校的工作计划要求独立组织同学科教师精读教材文本、教师用书,阅览名家教学论著,观看名师课堂示范,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心校本部每天下午**排一个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让教育科研在日常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有效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第三轮继续教育的主旨就是通过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评好课、育好人等五个专题的培训学习,加强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全体中小学教师能够做到日常备课与研究性备课相结合,每学期从备课笔记中选出10节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特色教学设计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周反思、月叙事”多数教师做到了与所学专题模块、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并按要求在期末提供10篇教学反思、4篇教育叙事参加考评。中心校对参与“有效教学”实验的中小学教师报送的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进行初评,优选了9篇教育叙事、7篇教学反思、4篇教学设计送县局教研室评选。许多教师能把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收获撰写成论文上报评奖,本学年度推选5篇家教论文、7篇中小学教学论文上报市教育局评选,30篇中小学教学论文上报县教育局评选。

三是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组团队作用。中心校依据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实施意见》,注重发挥三个指导团队的作用。其一,整合中心校教导处的督查、指导、评价力量,跟踪对全体教师,尤其是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及时纠偏指导。其二,发挥挂职副主任的示范、指导作用。四位挂职主任围绕中心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校本教研为依据,全面落实六项职责要求,从而达到服务教师,指导教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三,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名师工程”。引领教师每月集中一次进行专题学习、交流,提升教科研能力,互动教师分学科每月集中一次,汇报教学体会,交流教学反思,接受引领教师指导,今年5月7~8日,中心校对参与“名师工程”活动的22名教师进行年度考评,其中20名教师被县教研室、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专家组认定其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已达县级教学能手水平。

四是“农远”资源深入课堂。各小学基本上能够按照200x年度工作计划中关于农远资源管理与应用四个方面要求开展工作。多数教师的精品课、教学能手公开课、“名师工程”中同伴教师水平测试能适度运用农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

五、“健康、安全第一”理念深入人心,教育民生工程有效实施。

中心校严格遵照教育部“学校工作,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印发了安全工作条例,与各小学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各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宣传讲解《安全守则》,让学生了解一些遇到安全问题时的急救办法。尤其注重安全预案的拟定与安全演练活动的适时举行。坚持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全体离退休教师健康体检。教育民生工程惠及我镇多名师生,公用经费按期拨付各校,按照县局结算分中心的年初计划要求,能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细致做好预算,规范各校支出行为。此外,各校依据实际聘用了勤杂人员,尽力为师生做好服务。良好的后勤环境,保障了布局调整的成果,保障了学校稳定持续发展。

六、加强党、群组织建设,推动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我镇教师队伍中有中共党员88人,他们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几年来,教育总支依据教育实际向全体党员提出“创优质教育,做模范教师”活动,并以此建立长效机制,让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带动身边教师勤奋工作,勇立课改潮头。镇教育工会以“师德建设”系列活动成果巩固为抓手,号召全体教职工严格遵守教育部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实践。党、群组织的有效建设,凝聚了教师队伍的合力,推动了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重点工作安排。

一、全力推进“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工作。

中心校7―9年级,地税希望小学、德仁、修远、**岗、庙岗集小学3―6年级全部进行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基本模式的“有效教学”。

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规章制度,管好教师。各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努力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严格执行《**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若干意见》,不断规范教师从业行为,严肃查处教师违规违纪事件。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实施教师竞争激励机制,规范执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加大培训力度,育好教师。各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在职教师的岗位学习与外出培训提供机会与便利。认真开展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上好课”专题培训,不断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加强农远设备管理与资源应用,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与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实践挂职副主任工作与“名师工程”,为全镇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与成长搭建平台。注重工作方法,引好教师。在管好、育好教师的同时,要注重对教师的教育引导,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弘扬爱学校、爱学生、爱事业的精神,引导教职工增强大局观念,一切以学校利益为重,不说影响学校声誉的话,不做损害学校利益的事,做到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共进。否则,发现一例查处一例,绝不姑息。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继续推进“双五”活动,选拔学生参加全县读好书活动展示会,组织开展“中小学写字比赛”,按时召开中小学运动会,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学生健康体检,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课程建设,做到课时、师资、设备和教学内容“四落实”。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推门听课,翻本即查”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四、积极实施教育民生工程。

继续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认真执行《**县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杜绝随意性。加强票据管理,严防个别学校套取公用经费,进行不正当开支。坚持公用经费主要服务于教学的原则,适当添置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农远设备维护与维修,按规定要求预定电教软件。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行为发生。凡是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的有偿服务行为,如纯净水、保险、基础训练、“三小刊”等,都要做好宣传,尊重学生或家长意愿,杜绝强制行为。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程。遵照县审批的校安工程三年规划按程序进行。认真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按申请、评议、公示等程序确定贫困生,确保国家的**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五、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六、统筹抓好校务公开,普法治理,文明创建与教育宣传等工作。

七、积极支持村镇的村镇建设、依法治理、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

明光小学学校课程改革后工作总结与回顾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为了今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同学整体素质,加大我校实验课程改革力度,现将本学期来我校实验课程改革方面的情况,做以简单回顾。

开学初,按学区实验课程改革的工作要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我校课改工作计划,充沛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建立了“学校——实验班级——实验教师”三级教研组织,以学校实验为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课改例会制度,和时分析研究问题,总结推广实验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全面了解和指导实验进度。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充沛发挥领导的监督职能。学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纠正缺乏,协助教师生长。在教学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鼓励实验教师大胆工作,走适合自身实际,符合课改理念之路。充沛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和时浏览有关资源为教学服务。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理念,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时更新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实效,注重方法,注重过程,积极引导教师采用参与式教学,构建和谐课堂,让同学学的`轻松、轻松、愉快。

2、通过学习《课程规范》,让教师懂得: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给受教育者适应实际,而是改造,创立新的实际,从而培养出有发明能力的人。重点是引导同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同学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引导教师挖掘课堂潜力,挖掘课程潜力,挖掘同学潜力,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同学视野。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为同学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实验的平台,从而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从而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强化训练,合作探究的基础,加强案例式分式,强调合作,实践,综合,倡议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大胆实践,走课改之路。

2、利用截取远程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增加知识,提高技能。

3、鼓励教师苦练基本功,极大地调动了我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倡超周备课,各科教学设计经审阅后方才进入课堂教学,狠抓课后辅导,给学困生开“小灶”,引导他们正确生长。精心组织好每一堂课,引导教师积极挖掘教材潜力,重点是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坚持“两主一线”的教学模式,深化课改。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难点,掌握关键。认真总结教学反思,吸取教训,不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狠抓作业批改工作,力争要求每位教师做到精批细改,必要时做到面批面改。强化“三结合”式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首先制定计划,并定期督查,实施。定期召开课改例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和时纠正,认真反省,将工作做得更完善。

一学期来,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得到稳步推进,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同学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同学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新课乞讨工作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将在实践中探索,不时完善自身,空虚自身,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地做好新课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