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数学级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9篇)

数学级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9篇)

作者:影墨

编制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避免盲目、随意的教学行为。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以供参考和学习。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是:(手指课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任务。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探索它的面积公式的方法又是探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可见本节课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必备知识。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不但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主要体现在(点击课件显示教材内容)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讨论交流,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课程标准这样描述: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基于对学生的研究和已有知识的分析,我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发现、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经历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及培养空间观念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

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以上目标的制定有层次、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重点: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有的学生已。

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

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将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以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教学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如果有最好能展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了3个平行四边形,一把直尺、面积格、三角板和剪刀。(应出现在课件上)。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为了能更好地凸显主动建构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设计如下四个环节。(点击课件出现四个环节)。

(点击课件)环节一:激趣引入。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我结合学生喜爱的动画慢羊羊、喜羊羊和、懒羊羊分地的情景导入:村长慢羊羊给喜羊羊和懒羊羊各分了一块土地让它们种菜吃,(点击课件出现p80页的两块地,并出现问题:这两块地的面积哪一个大呢?)可它们都认为慢羊羊分的不公平,这可把慢羊羊气急坏了,它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想找同学们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引入,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浓厚的引入氛围中,就为学生的参与加大了马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

点击课件)环节二: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步六完成:

第一步:回忆旧知,引出课题(点击课件)。

依据学生对上述故事感兴趣这一可贵资源,我将以故事的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帮助慢羊羊想办法。

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两块地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喜羊羊分的地是长方形,以前我们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在最初的时候人们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个个面积单位去密铺,最后数一数用了几个面积单位,这种方法比较麻烦,经过大量的实践,人们找到了求面积的另一种方法:公式计算法,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公式,要想知道喜羊羊分得面积是多少,必须知道长方形的什么?经过测量长方形的长是6m,宽是4m,能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吗?有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成果人们也会探究推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如懒羊羊的土地,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能求出这块土地的面积,也就能帮慢羊羊村长解决问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所走过的路,指出探究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后迅速提出本节的研究任务,简洁明快,重点突出。

第二步:大胆猜想,调动思维(点击课件)。

假设大家手中的1号卡片就是懒羊羊的土地,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猜想:(1)长×宽,通过让学生指确认也就是邻边相乘。(2)底×高,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这两种猜想量出平行四边形图形的有关数据,分别求出它的面积。经过学生测量计算出现两种结果,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引领学生回到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来检验,用面积格测量。通过鼓励学生的大胆猜想,调动学生的思维,两种猜想思路,两种猜想结果,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

第三步:不同数法,渗透转化(点击课件)。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1号卡片上铺上面积格,请你数一数它占了多少小格?经过学生尝试发现学生会有不同的数格方法,有先数整格的,然后把不满一格的拼成一个整格,还有把三角形部分整块平移动变成长方形的,我及时抓住后一种方法,让学生到展台上演示,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时提出问题:这位同学是把什么图形转化为了什么图形?转化前后面积变不变?为什么?怎样才能确保转化为长方形呢?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清晰,道理会更加明白。

第四步:动手操作,利用转化(点击课件)。

第五步:思维飞跃,抽象公式(点击课件)。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转化前后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有了前面充分的直观操作,足以让学生寻求计算方法了,至此我提出了新的任务,以促使方法上的飞跃。

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的,能不能不剪拼直接求出3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利用直接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然后相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我肯定同学们的发现,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我会再提出问题:谁能讲清楚,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测量、计算、思考,从思维上实现了从感性到抽象的飞跃,悟出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的探究的结果。老师的适时点拨和问题质疑起到了虎龙点睛,把思维引向深刻的效果。

第六步:前呼后应,解决问题(点击课件)。

至此公式的顺利推导,字母公式的简洁表示都已经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使环节更加完整,我让同学们利用推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公式,给出图形的数据计算赖羊羊土地的面积,并与长方形喜羊羊的土地面积比较,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为慢羊羊彻底解决问题,慢羊羊开心的笑了,同学们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点击课件)环节三:指导看书。

课堂上我及时指导学生看书,找出计算公式并填写完整,并让学生读一读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点击课件)环节四:巩固运用。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要求,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每节课的基础练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个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2)变式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出底或高的长度,算出它的高或低。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逆向运用的练习题,体现了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3)综合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深化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4)拓展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思考问题创设一个更大的空间。我……………………………………………………(说清楚拓展到什么程度,怎么拓展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课堂回味无穷。

以上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形成技能。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理念。

(点击课件)环节五:全课总结。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学习方法后,我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中有知识的概括,有探究方法的回忆,更有数学思想的渗透。这样做既有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渗透。

(手指板书)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捷性,把数学思想方法孕含其中。从整体来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比较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发现、推导等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活动框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课件出示)。

二、回顾旧知、猜想导入。

(一)回顾旧知。

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长和宽)怎么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

(二)猜想导入。

学生猜测预设:

预设1: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邻边的乘积。

预设2:数方格。

预设3:将长方形转化成正方形。

三、猜想验证、探索公式。

(一)猜想验证。

验证预设1:。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条邻边的乘积吗?请认真观察。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并轻轻拉动框架。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发生变化,面积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但是四条边的长度没变。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等于两条邻边的乘积。

师:看来,通过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验证这个猜测是错误的。但我们依然表扬这位同学,他让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等于两条邻边的乘积。

验证预设2:。

课件出示方格纸上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汇报结果。

师:对于数方格这种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有很多不是一整格,不好数,很麻烦。

生2:如果是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数起来更麻烦。

师:看来,数方格的方法不仅麻烦,有时候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我们就按照刚才的同学提供的思路,看看长方形能不能转化成正方形。

验证预设3:

师:下面三人小组借助平行四边形纸片,想办法看看能将长方形能不能转化成正方形。

生活动,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将左边的三角形平移到右边,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2: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将左边的平移到右边,得到一个长方形。

师:他们的剪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都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为什么都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生: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只有沿高剪开,拼时才能出现直角。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只要沿着平行条高剪开后,通过平移就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二)探索公式。

师:请同学们再次回顾刚才转化的过程,小组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交流,师巡视。

师:谁来谁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在转化的过程中面积没有变。

生2:转化后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谁能完整的再说一遍。

师:小组内每人说一遍。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

四、首尾呼应、解决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我们看工人叔叔安装的这块玻璃,它的底是1.2米,高是0.8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写在你的本上。

生汇报:1.2×0.7=0.84(平方米)。

答:玻璃的面积是0.84平方米。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1题。

在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单位。

2.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出示)。

可能性预设:

预设1:30×17.5=525(平方米)。

预设2:20×17.5=350(平方米)。

预设2的应对方案:在师生的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底和高,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要对应。

六、整理回顾、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获得哪些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1.你们想了解老师吗?(姓梁,汉滨小学,涵涵、彬彬)。

2.让生猜师身高,师生交流,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板书:米、厘米、分米)。

3.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1.游戏:在下面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均匀涂色,谁先涂完谁就赢。

2.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书:物体面大小)。

3.为什么不选三号?(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平面封闭才有面的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游戏比一比:。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板书: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板书:摸一摸)。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概括面积的意义。

(3)课本61页“做一做”,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体会立体图形的不同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大小,利用重叠的方法。(重叠)。

(2)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

(4)学生汇报,并比一比那种标准比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课本62页“做一做”数格子。

(6)出示两个格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比较。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较格子的多少,还要统一格子的大小,这就需要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63页内容。到底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国际上又是怎样规定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的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自学你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钟,闭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脑海里?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撕开对比面积大小的变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带来1平方米的纸让孩子们站上去感受。

(5)课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1.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2.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3.课本63页做一做第2题。

1.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学习的伙伴值得感谢?

2.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3.推荐两名学生,当学习之星。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第5~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8题。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而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柞,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强调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说明用进一法,并让学生说明结果的近似值,板书订正。

5.组织练习。

(1)下面的数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各是多少?(口答)。

162.329.43.842.6。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前两步各求什么,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算式)提问:第三步要怎样算,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这节课学习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数时,一般要用进一法。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5~7题。

数学《国土面积》的教学设计

1、探索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体会比较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比较多个大数的大小。

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出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回家有多少个省份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板书课题:国土面积)。

2、请同学们观察地图,你能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比较大吗?学生观察并学生回答。(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

二、探究新知。

大数的比较:

师:读了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将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的面各从大到小排列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将你们的排列结果写在你们的小黑板上,一会请每组的组长来汇报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列的。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比较面积

设计意图:

守恒观念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各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都是建立在量的不变性的原理基础上的。大班的幼儿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已倾向于自主探索去寻求答案。“面积守恒”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难理解的一个内容。但却符合大班幼儿爱探索的年龄特点。对此,我选择了《体验面积守恒》这节活动。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在活动中我将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操作的环节,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感知,会比较用相同的小图形组成不同形状的大图形的面积,感知大图形虽然形状不同,所摆放的小图形个数、形状相同,从而推理出大图形的面积相等。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活动,使自身动作与所学知识协调,从而获得知识。整个活动由初步感知——排除干扰——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难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引导幼儿去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继而粗浅地掌握了图形面积守恒的概念。

在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讨论法、操作法,让幼儿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玩一玩中了解了原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是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的。从而轻松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能够大胆的探索发现。

2.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进一步发展观察力、探索发现能力。3.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难点:能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活动准备:

图形操作卡片人手一套。活动过程:

一、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一)整体导入,引发话题。

(二)探索发现,分割比较。

1.比一比、看一看这四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为什么说它们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操作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四个三角形是一样大的。

小结:将四个三角形摞在一起,边与边、角与角对齐的方式重叠在一起,比较出四个三角形一样大。

(三)图形还原,逆向深化。

还记得老师最初给你们的是什么图形吗?你还能用四个三角形变回原来的图形吗?

小结:我们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合起来能在拼成原来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大小不会变。

二、排除排列干扰,体验面积守恒。

(一)知识迁移,感知面积守恒。

这四个三角形除了能变成之前的正方形,你还能把它们变成其他的图形或图案吗?

(二)排除排列干扰,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1.你变出的图形和刚才的正方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2.观看ppt课件,拓展幼儿知识经验。

小结:分割出的图形的排列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它们数量和大小没变。由它们所组成的新图形的大小也不会改变。

三、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面积守恒。

请幼儿分小组合作拼摆图案,并通过记录进一步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小结:数量、形状、大小相同的地垫拼成的不同的图案,它们的平面大小是一样的。

我这里还有更多的地垫,我们一起到外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它们还能变出什么不同的图形或图案,在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是不是一样,带好你的地垫,快跟我一起出发吧!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比较面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认识物体表面。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小学数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课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根据课前我对教材的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概括、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高效地实现以上目标,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等。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辅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的进行,我的课前准备有:

1、教具:课件;米尺、常用的面积单位。

2、学具:两张长方形卡纸,绳子,正方形、圆形等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学程序。

这个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师: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表面)。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

第二个环节:充分感知,引导建构。这一环节我通过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第一步: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

归纳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出示课件)让学生认一认、指一指、比一比。

第三步: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认识了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四步: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拿出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

方形卡纸。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然后提供学具动手拼摆,合作探究。在学生操作完之后进行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方便。

第五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73、74页内容。然后分层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以“教”为主;通过(找——想——比——画——量)各环节强化认识“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并建立正确的表象。“1平方分米”“扶”为主;“1平方米”以“放”为主。

『以上利用多种方法教学,促使学生认识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再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积。在面积单位的强化上,每小组用同样长的绳子围出一个图来,各组一比较就发现周长相等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不相同等。

第三个环节:结合实践,综合练习:

1、我是填空小专家。

2、我是公正的小法官。

3、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4、有关各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第四个环节: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物体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总之,本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从而建立正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说课完毕,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数学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

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汁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师:准备各种平面图形。

生:七巧板、简单图形学具、少先队中队旗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图形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来?指几名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并展示。

通过学生拼出的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l.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页的各种图形。

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交流汇报。

汇报时学生可能对相同的图形有不同的组合方法,特别是对队旗的组成,在此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队旗是由两个梯形组成,或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还可以看成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想到:厨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图、桌子等。

3.引导思考: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它的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想到研究它的周长,也可能想到研究它的面积。

适时点拨: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

4.出示教材第99页例4: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怎样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算一算。

集体汇报,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种方法:

(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分别算出。

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教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

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5+5x2÷2。

=25+5。

=30(m2)。

(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教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

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5+2)×(5÷2)÷2×2。

=12×2.5÷2×2。

=30(m2)。

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对组合图形分一分,说一说是如何分割的,再计算。

学生可能会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可能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这时要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选择较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本题图形是队旗,在例题里已经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里可以让学生思考“能用几种方法计算”,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可能会想到:把队旗分成两个梯形,求两个梯形面积的和;或者把队旗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求它们的面积之和;或者用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求队旗的面积。

3.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先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再自主算一算。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让学生知道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只是能用加法计算,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2.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把它分割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计算出简单图形的面积后再相加。

3.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只是能用加法计算,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实践等、初步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后边长与面积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1,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

说明: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1)请同学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对应的边长之比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比是:(),宽的比是():()。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化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化”,板书课题。

(4)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

说明:下面的图形是上面相对应的图形放大后得到的。

(1)请同学们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表格。

(2)组织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

说明: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的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缩小前的面积与缩小的面积比是1:n。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按比例放大,算一算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比,看看是不是符合上面发现的规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

五、小结:本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掌握了什么方法?

板书设计:

面积的变化。

长:3:1宽:3:1。

正方形3:1三角形2:1圆4:1。

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放大后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1。

缩小前的面积与缩小后的面积比是1:n。

人教版数学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分析图形,并能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运用几何知识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各是什么?并出示其对应的字母公式。

2、引课:

多媒体展示几组组合图形,并提问这些还是简单的图形吗?它们都是由什么组合而成的?引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讲授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题:。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的侧墙的形状,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方法一:墙面积=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8×5+8×3÷2。

=40+12。

=52(平方米)。

方法二:墙面积=梯形面积×2。

=【5+(3+5)】×(8÷2)÷2×2。

=26×2。

=52(平方米)。

3、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中队旗,想求中队旗的面积是多少,有几种分析方法:小组合作。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方法四:

4、小结:多媒体出示:

想一想: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应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可以采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cm)。

2、学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门的正面,(门的形状如右图,单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5元,

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3、考考你:求下面图形中阴影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计算这些题,说一说求组合图像的方法都有哪些方法?

“分割法”、“添补”和“等积转换法”

人教版数学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五上第二单元教案。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还记得吗?说一说。

2、在我们的教室里,同学们能发现哪些平面图形?

3、用手比划一下这个数学书表面的周长有多长?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有多大?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5、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出示课本第16页主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说出图形的名称以及特征。

指名说。动手操作。说方法。

观察。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再认识,以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再认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

1.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

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同学们可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些图形面积大小的?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比较方法。

3.我们是怎样比较的?先独立观察、思考,再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要说清比较的方法及结论。

归纳方法:

数方格。1、重叠法;2、分割平移法;3、组合法;4、借助参照物。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等形式进行比较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提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活动三。

第1题:

第2题:

你能画面积相等的图形吗?看谁画的图形既符合要求,又与众不同。

第3题:

应该补几号图形呢?为什么?

第4题:

我们知道用不同的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有意思的图形来。那这两个图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先想想,再动手拼一拼进行验证。

你还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动手试一试。

作品展示,说自己拼成的什么图形?怎么想的?独立画一画、试一试、拼一拼、想一想。主动汇报。

在书上画。展示。汇报思考过程。先思考,再拼图。

汇报。组织学生画一画、试一试、拼一拼、想一想等活动,运用平移、旋转、割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体会把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培养图形切拼的意识和图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转化思想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总结。归纳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突出学习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比较面积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活动重难点:

重点:积极参加活动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创设游戏和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难点:能按图形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提供充足的教具,在操作中完成分类。

活动过程:

一、进车间。

1、小朋友你们爱吃饼干吗?你吃的饼干都是什么什么样的?你知道饼干厂的工人是怎样工作的吗?这次课我们就去体验一下当饼干工人好不好?播放幻灯进入虚拟车间。虚拟厂长交代游戏规——工人们,现在我们要到饼干厂工作了,这边是“红红饼干”那边是“绿绿饼干”,请戴绿袖套的工人到“绿绿饼干”那里去,那么戴红袖套的呢?(幼儿根据套袖颜色分别找到位置。)。

2、幼儿操作发现5的分合方法,教师记录,将5的4种分合方法有规律的搬进组成楼房。

二、分饼干。

1、教师戴厂长的头饰操作幻灯片,引导幼儿指认图形——我们厂的饼干可真多呀,谁来介绍一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幼儿根据幻灯中显示的图片讲述出图形。

2、教师边操作幻灯边提问引导幼儿探索分类方法。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饼干分装到两个盒子里,你们想想看,那些饼干可以放在一起?幼儿讨论分类方法,集体练习。

三、运饼干。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指认标记牌——饼干包装好了,现在我们要把它分别装到4辆车上来,每辆车上装的饼干是不同的。这辆车上装红盒子上有星的饼干,这辆车上装红盒子上没星的饼干,那么这辆车上装什么?(指绿色上有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幻灯片观看结果。

电话铃响,教师接电话,——喂,是幼儿园啊,我们已经把饼干装上车了,马上给你们送过来,再见!

人教版数学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能正确地分析图形。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及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学习之后,进行的一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学习。解题的基本理念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会分析图形的构成,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学校,多媒体设施比较齐全,可以进行课件演示及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且是北师大版新世纪五年级教材的实验学区。

组合图形面积是由直观走向抽象的一节内容,重在方法的挖掘。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来死搬硬套教材,应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资源。使学生更宽泛地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个学生寻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然后逐步展开有层次的思维训练,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一)观察动画,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观察动画,分析引入。

(媒体出示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太阳、狗、房子、小鸡、花草树木等)。

师:观察这幅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的基本图形,组成了很多的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师:这些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就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

(随着学生回答,按学习的顺序贴各个基本图形)。

问:那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随着学生回答,在各个基本图形后面写公式)。

(二)动手拼图,初探方法。

1、自拼图形,分析要素。

师:拿出你的学具袋和做题纸。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要求吧。

请你从学具中任选两个基本图形,拼出一个组合图形,粘在答题纸的方框内。

边做边思考:

师:你拼的组合图形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这些基本图形的要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画高。)。

2、展示图形,分析条件。

(学生分别介绍所拼的组合图形后,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作重点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右面的组合图形(见右下图),它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有一条边既做三角形的底又做长方形的长,是公共边。

(强调公共边:既做长方形的长,又作三角形的底。)。

3、打开思路,探索面积。

师:怎样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分另计算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师:谁能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如下。)。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试着求出自己所拼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分别计算自己所拼的图形组合的面积,并进行交流。)。

生:分别计算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三)拓展方法,发展思维。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特别精彩,想法也非常巧妙。现在,有个叫小华的同学他家里面要装修,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媒体出示课本第75页的客厅平面图)。

师: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哪个小组来介绍,小华家的客厅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分别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见下图)。

3、归纳提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述四种计算方法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生:前三个图形都是将组合图形进行分割,然后再进行计算。而第四个图形是补上去一块。

师:为什么要补上一块呢?

生:补一块就成基本图形了。

师:这种方法叫添补的方法,将原图形补充为基本图形,然后求出整个儿图形的面积,然后再减去补充的部分的面积。

(四)巩固训练,一题多解。

师:这是学校教学楼占地的面积,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下图)。

师:请先在练习纸上画出解题的思路,然后进行计算。

(学生画图分析,并计算。具体计算过程略)。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组合图形,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找出隐含的条件,是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1、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吸引和恰当指导下,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自己悟出学习方法,学的主动积极、生动灵活。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把教学过程组织得更生动,形象,能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抽象概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3、问题来源于学生,回归于学生。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拼图,测量各个要素,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自己的成功,在初步形成对组合图形概念的基础上,对“组合”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多的成功的愉悦。

想法很奇特,是预料之外的。虽然是因为数据的偶然性,但这种方法用起来比较简便,予以鼓励。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学生在自身的自主探索中或者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飞着思维,张扬着个性,在互补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面积》教学设计

1、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改写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能够熟练地改写多位数。

能够归纳多位数改写的方法。

小黑板、卡片、中国地图、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国土面积》,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问: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生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我们国家新疆等地的面积数据,出示小黑板: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660000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公里。

黑龙江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

江苏省土地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

谁来读一读这些数?学生读数。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些数怎么样?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板书。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是不是相等?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少了四个0,多了一个万字)。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生回答:把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去掉,然后再加上一个“万”字。)。

2、下面同学们动笔,把小黑板上的'四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指名汇报师板书,并让学生回答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10000000000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指名到黑板前面写,其余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5、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整万的数和整亿的数的改写,说一说,该如何改写?

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国土面积的小知识,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教师问: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练习。

1、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查资料,了解我国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谁查到了?说一说。

2、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我国21世纪重点开发的区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全国西部地区土地情况表。

学生看表读出表上的数据。

动笔将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然后互相交流。

3、老师还收集了这12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

4、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数学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在义务教育教材中是选学内容。现在放在多边形面积计算最后学习,有利于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指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成的图形的面积,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几个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选择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在熟悉所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分割法或添补法,并结合生活实际,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简单图形,找准分解后图形的底、高、长和宽等量,计算出面积。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一些解决简单图形问题的方法。学生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中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因此,设计了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教学关键】: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点名说)。

师:有些平面图形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它的面积,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一说,拼一拼,看一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明确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关。)。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图案:

大家的表现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去欣赏一些漂亮的图案。(大屏幕出示图案)。

请你找一找这些图案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简单的图形组成的?(最后出示中队旗图案,介绍辅导线及其作用)。

2、认识组合图形:

同学们,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我们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组合而成的,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的定义一齐读)。

3、看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组合图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

4、揭题:

生活中像这样的组合图形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了解生活上的组合图形,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明白组合图形是由多种平面图形组成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法等。这样做不但使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而且增加了神秘感,也具有挑战性,同时,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更为下一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做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计算房子侧面墙的面积的问题:(课件出示)。

小明家新买了房子,正在装修,装修时需要计算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我们一起去帮帮他。

师:齐读题目(生读题目)。

师:房子侧面墙的形状是一个什么图形?(是一个组合图形)。

2、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如何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请同学们结合思考要点认真思考。(独立思考)。

思考提纲:(课件演示)。

(1)、这个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2)、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哪几个图形的面积?

(3)、有几种方法?怎样求?

师:把你的想法到小组里去说一说。(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并指导。)。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老师适时课件演示两种分法)。

师:现在你能动笔算一算?(请两位学生上黑板算)。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知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分别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生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

(板书如下)s组=s梯2。

法3:(如果学生没想出这种方法老师就直接出示)。

师: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还有一种计算的方法,想学吗?

把这个图形补上两个三角形就成了一个大长方形,先分别算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再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4、小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非常好,现在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几种算法。(大屏幕演示)。

师:观察这三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前面的两种都是把它分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后面一种是把它补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师:对。说得真好,像前面的两种方法我们称为分割法(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师:后面的这种方法称为添补法。(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师:分割法和添补法是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具体的题目里要根据所给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做到既准确又简便。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了能力。这时,为每个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找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方法的比较,同时也是反映自己的方法和学习别人方法的一个很好时机,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讨论、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里体现了多种学习方式并存,首先,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别人的方法;最后,从这些方法中,比较、反思、知道最简便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从行为到灵魂的内化过程。)。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完成课本做一做。

(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百倍,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本94页的第二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了知识的储备量,再回头做这样的题,兴趣高涨,分割和添补法有一定的综合运用,但是当老师给定数据的时候,同学就又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看哪一种更适合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发现解题的方法,又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分割法和添补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希望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面积》教学设计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比较面积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2、学习记录时间的方法。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形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快乐星期天》课件、皮皮手偶一个、活动钟表每人一个、入场券每人一张、钟表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利用手偶出示谜语,激起幼儿兴趣。

皮皮:嗨,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还认识我吗?(认识,皮皮)。

师:皮皮,你怎么不高兴啊?

皮皮: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怎么也没猜出来。

师:是吗?那你说说,我们小朋友个个都是猜谜大王呢!

皮皮:是吗?那好,小朋友们,你们快帮我猜猜吧!(课件2)有方也有圆。

指针告时间。响声十二下,开始新一天。

幼:钟表。

皮皮:哦,原来是钟表啊,小朋友们,你们可真厉害,谢谢你们!

二、回忆关于钟表的知识。

师:皮皮,今天正好我们要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不如你也和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皮皮:好啊!我就坐在这里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皮皮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可要好好表现,给皮皮做榜样啊!刚才,我们帮皮皮猜出了钟表,那小胖朋友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钟表啊?(2---3人)幼: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幼:长针、短针、数字、、、、、、(2---3)。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大家还记得钟面上的两根指针都叫什么名字吗?幼:时针、分针。

幼:时针赢或分针赢(2---3)。

师:好,比赛开始,小朋友们可要仔细观察呦!(教师演示拨针)分针赢了,因为分针跑了一圈,时针才走了一格,分针跑的一圈和时针走的一格,我们就叫它一小时。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认识时间的小儿歌,大家还记得吗?(课件4儿歌)。

幼:记得。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指名一人后齐说)。

三、学习记录时间的方法。

幼:有。(课件4的9点钟面)。

师:大家看,这是几点?(指名一人)(9点)那么9点整应该怎样书写呢?大家仔细看,先写数字9,在9的后面点2个圆圆的小点,记住一定要对齐了竖着点,再从小圆点的后面写两个零。(师边说边写)这就是9点整,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课件9::00)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大家接着看(课件4的8点半钟面)这是几点呢?(指名)那又该怎样书写呢?8点半我们也可以叫他8点30分,所以写的时候要先写数字8,同样在8的后面点两个圆点,然后再小圆点的后面写上3和0,(教师边说边写)(课件8:30)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学会了)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出示课件5)。

7:00)(奖励)9点、2点同上。

小朋友们真厉害,刚才我给大家出的都是整点的,下面我给你们来点难的,看看这次大家的表现。(课件6钟面)第一个是几点?(指名并书写)好,他已经写完了,我们看他写的对不对?(对。课件1:30)6点半同上。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帮皮皮吧。

(课件7图片和钟表)。

师:早上,皮皮在刷牙,这是几点呢?(7点半)那好,记在你们的记录卡上吧,看看你记录的和我的一样吗?(课件7的7:30)(下面的同第一幅图)我们帮皮皮把一天的时间都记录下来了,你们可真了不起。(课件14)。

四、游戏:羊村的任务。

师:听,是什么声音?(教师接电话)哦,原来是羊村的村长给我来的电话,他们一年一度的运动会马山就要开始了,它邀请小朋友们也去参加,你们想去吗?(想)要想参加运动会就要得到运动会的入场券,(教师出示入场券),你们想得到吗?(想)村长说了,要想得到入场券,就要回答对它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有)好,现在我把村长交给我的问题拿给大家,我们三个人一组,共同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好吗?同组的人要互相帮助,因为有一个人的答案不正确大家都拿不到入场券的,好了,我们开始吧!(幼儿活动)好,我们每一组都完成了村长交给的任务,下面我们来对照一下村长给我的正确答案,看看你们的对不对。(课件15---21依次出示,并检查幼儿的对不对)。

五、延伸:守时、惜时。

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所以小朋友一定要珍惜眼前的时间,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要荒废时间噢!好,我们出发吧!(配乐:时钟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