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范本>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论文范文(16篇)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论文范文(16篇)

作者:雁落霞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论文范文(16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和写作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写作和创作。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语言风格和文体形式。

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论文摘要]钢琴伴奏是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职业素养。

钢琴伴奏是使声乐、器乐、舞蹈等相关表演艺术焕发艺术魅力的催化剂。只有当钢琴伴奏与器乐、舞蹈、声乐融合起来时,音乐才会富有生气和感染力,音乐内容才会得到完整的表现。钢琴伴奏是一门与独唱或独奏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它们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抒发和表现音乐内涵,是表演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钢琴伴奏是一门包容性强、涵盖面宽的艺术,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它要求伴奏者,即执教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较高的音乐艺术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具有正确的艺术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钢琴伴奏与独奏相比,除了一些共同的钢琴技术、技巧外,像钢琴触键的方法、踏板的运用、钢琴伴奏作品的整体艺术处理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钢琴艺术是一个细微的艺术,尤其是它的触键方法,在钢琴演奏中是十分讲究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伴奏中,伴奏者不仅要顾及自身弹奏音乐的音色效果,还要兼顾音质、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合作要求,以求达到整体音响效果上的均衡与和谐。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在钢琴弹奏中的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如果在钢琴伴奏中应该使用踏板,那么是全踏板、1/2踏板还是1/3踏板以及何时踩下去、何时放掉等问题,都必须认真推敲,并非常讲究地去使用。

钢琴伴奏始终是伴奏主体的陪衬,其不可能像独奏独唱那样一味去追求作品的精雕细刻。在高等音乐院校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往往会遇到大量的曲目需要你去伴奏,而且曲目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此时,提高伴奏者快速掌握音乐作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它就要求钢琴伴奏者能够“多”“快”“好”“省”地掌握音乐作品。“多”即尽可能地增加伴奏曲目数量;“快”即上手快,能够很快地熟练曲目;“好”即尽可能地处理好伴奏曲目,与伴奏主体配合好;“省”即能够有效地省去烦琐的艺术处理过程,抓住曲目的主要特点,与伴奏主体相配合。视奏能力强,应变能力快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这能为歌者、舞者以及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失误起到及时的补救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讲,批量性、快捷性、灵活性和应急应变能力是钢琴伴奏者特有的、必备的职业素养。

音乐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如音乐作曲理论、音乐史学理论、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教育学理论等。如果一名钢琴伴奏教师欠缺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配置等作曲理论知识,或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那就无法真正弄清作品的内在音乐结构和艺术逻辑发展关系,更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并使之艺术化。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音乐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弹”起,弹出的伴奏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杂乱无章,全然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艺术效果。另外,只有音乐作曲理论作为知识支撑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还必须具有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等方面的相关音乐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伴奏者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等,使其对伴奏作品做出优化的艺术处理。同时,对伴奏者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意义也大有裨益。只有挖掘出自己所伴奏的作品本质中更深一层的音乐思想,才能够把作品的`实质展现给听众,从而与听众产生高层次的情感共鸣。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的钢琴伴奏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加深了,音乐感受力才会随之丰富起来,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修养常常制约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戏剧、电影、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众多音乐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识是多样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阅读大量音乐文献、音乐历史与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一些标题性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去理解这些作品。例如,钢琴家傅聪之所以能把中华民族的戏曲、诗词、哲理、绘画在其钢琴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傅雷先生自幼对其传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培养了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所以,全面加强文化素养,从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激发灵感,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教育理论,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基本的钢琴伴奏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才能够完成“钢琴伴奏”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告诉学生。钢琴伴奏者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钢琴伴奏应该具备执著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伴奏任务都要一丝不苟,积极配合,要具有善于与人合作,时刻保持谦虚、随和。在与合作者进行再度音乐创作时,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合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乐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说,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其钢琴伴奏教学工作的保障。

钢琴伴奏教师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跳出钢琴的局限,甚至跳出钢琴伴奏的局限,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去分析音乐作品,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曲目有着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构思,这种整体性构思恰恰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养成一种随时总结构思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习惯,不断探索、发现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理论,然后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再指导教学实践。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寻找问题、产生课题,并最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这样一个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方面锻炼了钢琴伴奏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主动性,维持了自身钢琴伴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钢琴伴奏学习做出了表率,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钢琴伴奏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钢琴伴奏课程的质量和艺术品味,好的钢琴伴奏教师可以带给钢琴伴奏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可以使歌唱家的歌声变得更美、演奏家的演奏变得更加动听,更可以使钢琴伴奏的后备军充满活力。

文档为doc格式。

当今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素养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素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越发被重视,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指出,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加以提升。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学科素养、中学教师、音乐学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音乐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为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音乐课程改革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根据我们在西北及西南共计九个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反馈结果来看,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就目前来看,一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思想陈旧。在我国部分地区,音乐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给学生开设音乐课。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一般停留在对歌曲的教唱,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而高中由于在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下,多数学校存在经常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教学设计欠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不当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比如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还可能对音乐课产生逆反情绪。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立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再次,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多媒体喧宾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它能将文本、动画、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音乐教学更添活力。但有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单靠播放现成的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互动减少了很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制作上牵强附会,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音乐之外的东西上。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学生的体验与思维,弱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要知道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音乐学科特征的基本品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是一项影响社会和个体,具有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因此,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是教师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因此,要使每个学生的情操都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20xx年8月,笔者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会议的主题是“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次与会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他们大多思想先进,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世界接轨。会议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的直接交流与观摩,使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音乐教育潮流,领略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其魅力,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们与先进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存在的差距。笔者认识到,通过对当今先进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标准》的解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新课程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二、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

(一)传统音乐技能。

音乐是横跨多学科的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传统的音乐技能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如器乐演奏技能和视唱练耳能力是从小培养且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传统音乐教学,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

(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

新课改逐步深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掌握中学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课件制作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课件制作。

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科学应用,必然给音乐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

2.音频处理。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对一些音频的剪辑处理,如音乐片段的截取或连接、曲调的升降,等等。合理地利用一些设备及软件,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剪辑音频素材,可以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因此,具备基本的音频剪辑处理能力是必要的。

3.音乐制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电脑音乐创作凭借其方便的操作、丰富的音响效果被人们喜爱并迅速推广。因此,教师学会使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会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些音乐制作软件种类很多,如nuendo、goldwave、sonar、cooledit等。

(三)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社会音乐教学的桥梁和有效补充,是中学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包括合唱组织及训练能力、乐队组建及训练能力、舞蹈创编能力、晚会组织能力等等。

三、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

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艺术学科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每一次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的过程,这既是音乐教学自身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怎样更科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应该用什么方式呈现音乐的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学习、审美、认知的方法,关系到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与体验、审美情感的深入与升华和对蕴涵其中的美的认知。

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也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同时,努力调控情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因势利导地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指令。

四、科研创新与终身学习能力。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信息更替频繁,社会变化加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此外,教师终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长远的意义,培养该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所以,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音乐教师更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上述几个方面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教师全面提升其学科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4]王玉华.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社会高速发展对现代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高科技的应用,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改的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有哪些?下面是本站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而教育魅力源于做人的楷模。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任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

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

教师的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中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论文摘要]钢琴伴奏是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职业素养。

钢琴伴奏是使声乐、器乐、舞蹈等相关表演艺术焕发艺术魅力的催化剂。只有当钢琴伴奏与器乐、舞蹈、声乐融合起来时,音乐才会富有生气和感染力,音乐内容才会得到完整的表现。钢琴伴奏是一门与独唱或独奏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它们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抒发和表现音乐内涵,是表演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钢琴伴奏是一门包容性强、涵盖面宽的艺术,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它要求伴奏者,即执教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较高的音乐艺术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具有正确的艺术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钢琴伴奏与独奏相比,除了一些共同的钢琴技术、技巧外,像钢琴触键的方法、踏板的运用、钢琴伴奏作品的整体艺术处理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钢琴艺术是一个细微的艺术,尤其是它的触键方法,在钢琴演奏中是十分讲究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伴奏中,伴奏者不仅要顾及自身弹奏音乐的音色效果,还要兼顾音质、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合作要求,以求达到整体音响效果上的均衡与和谐。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在钢琴弹奏中的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如果在钢琴伴奏中应该使用踏板,那么是全踏板、1/2踏板还是1/3踏板以及何时踩下去、何时放掉等问题,都必须认真推敲,并非常讲究地去使用。

钢琴伴奏始终是伴奏主体的陪衬,其不可能像独奏独唱那样一味去追求作品的精雕细刻。在高等音乐院校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往往会遇到大量的曲目需要你去伴奏,而且曲目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此时,提高伴奏者快速掌握音乐作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它就要求钢琴伴奏者能够“多”“快”“好”“省”地掌握音乐作品。“多”即尽可能地增加伴奏曲目数量;“快”即上手快,能够很快地熟练曲目;“好”即尽可能地处理好伴奏曲目,与伴奏主体配合好;“省”即能够有效地省去烦琐的艺术处理过程,抓住曲目的主要特点,与伴奏主体相配合。视奏能力强,应变能力快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这能为歌者、舞者以及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失误起到及时的补救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讲,批量性、快捷性、灵活性和应急应变能力是钢琴伴奏者特有的、必备的职业素养。

音乐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如音乐作曲理论、音乐史学理论、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教育学理论等。如果一名钢琴伴奏教师欠缺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配置等作曲理论知识,或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那就无法真正弄清作品的内在音乐结构和艺术逻辑发展关系,更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并使之艺术化。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音乐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弹”起,弹出的伴奏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杂乱无章,全然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艺术效果。另外,只有音乐作曲理论作为知识支撑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还必须具有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等方面的相关音乐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伴奏者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等,使其对伴奏作品做出优化的艺术处理。同时,对伴奏者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意义也大有裨益。只有挖掘出自己所伴奏的作品本质中更深一层的音乐思想,才能够把作品的`实质展现给听众,从而与听众产生高层次的情感共鸣。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的钢琴伴奏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加深了,音乐感受力才会随之丰富起来,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修养常常制约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戏剧、电影、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众多音乐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识是多样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阅读大量音乐文献、音乐历史与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一些标题性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去理解这些作品。例如,钢琴家傅聪之所以能把中华民族的戏曲、诗词、哲理、绘画在其钢琴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傅雷先生自幼对其传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培养了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所以,全面加强文化素养,从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激发灵感,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教育理论,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基本的钢琴伴奏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才能够完成“钢琴伴奏”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告诉学生。钢琴伴奏者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钢琴伴奏应该具备执著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伴奏任务都要一丝不苟,积极配合,要具有善于与人合作,时刻保持谦虚、随和。在与合作者进行再度音乐创作时,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合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乐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说,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其钢琴伴奏教学工作的保障。

钢琴伴奏教师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跳出钢琴的局限,甚至跳出钢琴伴奏的局限,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去分析音乐作品,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曲目有着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构思,这种整体性构思恰恰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养成一种随时总结构思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习惯,不断探索、发现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理论,然后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再指导教学实践。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寻找问题、产生课题,并最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这样一个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方面锻炼了钢琴伴奏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主动性,维持了自身钢琴伴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钢琴伴奏学习做出了表率,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钢琴伴奏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钢琴伴奏课程的质量和艺术品味,好的钢琴伴奏教师可以带给钢琴伴奏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可以使歌唱家的歌声变得更美、演奏家的演奏变得更加动听,更可以使钢琴伴奏的后备军充满活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做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具有怎样的素养,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高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基本功。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未来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凭学过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学科知识的渗透、交叉,新兴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和涌现,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向体育渗透,丰富和发展着体育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使知识的陈旧率空前加速,要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而就是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和放弃。

驾驭教材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善于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项教材内容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能根据课的任务、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条件等认真处理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写出完整、齐全、规范、详略得当的课时。

教案。

组织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主要方面,教师组织能力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课的效果。在教学中,首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通透理解、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重新组织。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准确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并具有艺术性、创造性。能熟练操作现代教学仪器、设备,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兴趣,训练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能对尖子生、特长生及后进生给予有效的辅导。

上课要以严字当先。教师要严格地执行课堂常规,注意课的结构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善于迅速运用队列、队形,正确使用口令调动队伍以及组织教法的合理运用,从而保证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课的质量。

教学评价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它主要包括课中评价和课后总结两个方面。

课中评价主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作出及时、恰当的语言评价和采分评价。语言评价的作用在于能及时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中获得信息反馈,改变或加强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在肯定的评价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后总结包括课堂小结和课后小结。课堂小结主要是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练习成绩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总结优点,指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课后小结主要是对课堂上的组织教法、课的实施状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有教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当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在体育教学中的育人与管理决非是一句空洞的。

口号。

而是要管理和育人于科学活动之中。

教师的育人与管理能力包括思想教育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两个方面。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那么,体育教学中怎样教书育人呢?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言谈话语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对教师的评价,而评价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做到不松、不散、不懒、不软,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望。这样,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教育,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风尚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在这种向心力的作用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育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一门锻炼身体的学问,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方面。

政治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信息时代,传统的政治教学已不适合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这其中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就成为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要求我们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教师所具备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高尚的师德灵魂,树立起神圣的教师形象。

1.热爱教育。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政治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而且是国魂的塑造者。教育的重任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赤诚的敬业精神,只有将教育事业纳为己任,由为生存而工作到为工作而工作,为自己为国家而工作,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动力,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2.关爱学生。

教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平等的爱。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都或多或少影响到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在校园里不能得到教师的关爱,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身的残酷,人情的淡薄,滋生学生的冷漠和畸形的心态,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以宽广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落到实处,坚持以文育人,以爱立人。

根据“桶水论”,教师要传授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具备一桶水。但如果这一桶水是已经过了期的水,即便是一池水,也没有必要再传授给孩子。知识也一样,学生要的是新知识、新东西。

1.知识结构的转变。

目前,教师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状: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的教师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少。政治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必须不断地积累各学科知识,提升专业文化水平。这种积累和提高就得靠教师的专业知识来支撑,并培养专业的眼光,即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能用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基于对教育理念的学习,通过教学实践,在生活中体现以身作则、以正立身的稳定道德规范。教师要熟练专业技能,即熟练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向“专家型”“研究型”方面发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走向政治教师职业专业化。

2.培养文化底蕴。

政治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塑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只依靠那少数的几个专家,几个崇拜者来传承是不能弘扬传统文化的。因此,政治教师的责任便是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用浓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传承中国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

新课改要求教师职业必须有凸显的专业态势和应变能力,无论教师的专业知识多么精深,但不能通过实际能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还是徒劳。教师的能力素养分别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教师的专业魅力所在。教师流畅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的精妙无比的书,他对学生起着强烈的示范性。

2.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运用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心理知识等对学生进行教学、文化熏陶、情感陶冶、素质教育的能力,处于整个教学的主要过程,重中之重的地位。教学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育人的程度,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技术的传授,使学生游离于知识表面,不能内化。而现在的政治教师要侧重由技术向技能方面转化,使其外在的技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这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验。比如,课堂内教师所大力宣扬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真爱生命等条规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些书面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自身在生活中的实践,养成长久不变的好习惯。

3.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任何一位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教师所必有的能力素养。苏霍姆斯林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当让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上来。”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4.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新课改之后教师所具备的又一新职业素养。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比如,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学生管理压力、不受别人关注等都有可能使教师心理失衡,从而演出一幕幕教师暴力事件的悲剧。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政治教师,除了教书育人的任务之外,还应该学会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用爱去感化一切的矛盾和不平衡,成就伟大之师。

总之,在把提高质量、提高素质作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职业素养发展为着眼点,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措施来促进教师良好的基本素质的养成。既要立足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又要以教师职业素养为发展取向,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最终完成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目标,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素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越发被重视,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指出,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加以提升。

新课程背景、学科素养、中学教师、音乐学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音乐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为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音乐课程改革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根据我们在西北及西南共计九个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反馈结果来看,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就目前来看,一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思想陈旧。在我国部分地区,音乐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给学生开设音乐课。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一般停留在对歌曲的教唱,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而高中由于在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下,多数学校存在经常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教学设计欠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不当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比如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还可能对音乐课产生逆反情绪。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立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再次,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多媒体喧宾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它能将文本、动画、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音乐教学更添活力。但有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单靠播放现成的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互动减少了很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制作上牵强附会,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音乐之外的东西上。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学生的体验与思维,弱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要知道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音乐学科特征的基本品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是一项影响社会和个体,具有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因此,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是教师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因此,要使每个学生的情操都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20xx年8月,笔者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会议的主题是“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次与会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他们大多思想先进,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世界接轨。会议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的直接交流与观摩,使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音乐教育潮流,领略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其魅力,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们与先进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存在的差距。笔者认识到,通过对当今先进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标准》的解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新课程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一)传统音乐技能。

音乐是横跨多学科的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传统的音乐技能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如器乐演奏技能和视唱练耳能力是从小培养且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传统音乐教学,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

(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

新课改逐步深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掌握中学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课件制作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课件制作。

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科学应用,必然给音乐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

2.音频处理。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对一些音频的剪辑处理,如音乐片段的截取或连接、曲调的升降,等等。合理地利用一些设备及软件,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剪辑音频素材,可以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因此,具备基本的音频剪辑处理能力是必要的。

3.音乐制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电脑音乐创作凭借其方便的操作、丰富的音响效果被人们喜爱并迅速推广。因此,教师学会使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会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些音乐制作软件种类很多,如nuendo、goldwave、sonar、cooledit等。

(三)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社会音乐教学的桥梁和有效补充,是中学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包括合唱组织及训练能力、乐队组建及训练能力、舞蹈创编能力、晚会组织能力等等。

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艺术学科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每一次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的过程,这既是音乐教学自身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怎样更科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应该用什么方式呈现音乐的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学习、审美、认知的方法,关系到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与体验、审美情感的深入与升华和对蕴涵其中的美的认知。

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也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同时,努力调控情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因势利导地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指令。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信息更替频繁,社会变化加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此外,教师终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长远的意义,培养该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所以,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音乐教师更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上述几个方面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教师全面提升其学科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4]王玉华.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英语教育是一个很有使命感,很引人入胜的专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对一个学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有哪些?下面是本站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相信这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一个把过去完成时态讲成现在完成时态的老师是很难称的上是一名英语老师的,一个学生问一个单词就要去查一次。

字典。

的老师也很难让学生喜欢上他(她)!所以从事英语教育的朋友们,问问您自己,您对英语是否达到“精通”的程度?是否可以达到或者几乎可以达到听得清晰、说得流利、读的明白、写的顺畅、译的自如的程度?如果达不到,那您最好还是退一步把英语学好再说,光有一腔热血没有真功夫是在耽误您的学生,更是在耽误您自己。

这一点几乎可以把相当一部分的英语老师刷下了,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如果发音不标准那是很恐怖的事情,因为学生都在模仿你,如果你把i读成e,那到了学生那里很可能就成为了o!教师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学生争相模仿的标准。如果这个标准都不标准了,那教师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原因是,假如你有近乎完美的发音,那学生也会从心眼里佩服你,走近你,学习你,模仿你,最后喜欢上你,你的课也会上的越来越轻松;反之,假如你的发音很糟糕,学生发现你和录音带上读的不一样,那你想学生还会佩服你吗?你的课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学习者,你的发音只要大差不差,外国人能听懂就可以了,因为英语只是一个工具,用出去就行;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发音突破,因为你是在教别人学英语,所以意义格外重要!一口破烂的英语发音将会把你远远隔在一名优秀英语教师的门外!

为什么有的课上的让人昏昏欲睡,而有的课则让人上的热血沸腾?我想关键就在于对激情的运用!激情太重要了!没有激情去上英语课是很可怕的,学生也很难被你调动起来!然而激情不是外在的。

口号。

也不是乱喊乱叫它是源自于你内心的那颗你不安分的心那颗渴望将你的才华奉献给学生的心只要你有激情你的课也会跟着像着了火一样迅速升温。

不管我们把英语讲的多么的天花乱坠,英语学习归根结底还是很枯燥的!再懂事、再听话的学生在听你讲了一整节课的语法后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英语老师则会让学生忍俊不已,让课堂时时刻刻充满着欢笑声,这样的课是很让人着迷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刻意的去找几个笑话放到课堂上讲,也不能一堂课老是去讲笑话,所有的幽默应该都是发自内心的,是应该与自己的课浑然天成的,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我们同时也要说的是,幽默有时候是天生的一种素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如果你觉得你不是那张擅长幽默的人,也没关系,只要你把课教的精彩,学生也照样会很喜欢你!

不管你现在多么的受学生喜欢,课讲的多么的好,你都不是完美无暇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们不但自己要努力去做到优秀,还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秀!所以我们要经常听一听别人的课,听一听学生对其他老师的评价,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哪怕一个小动作都可以值得你反复学习直到用到你自己的课堂上!其实课上的不好的老师我们也应该向他(她)学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反面的东西,学习他们为什么不受学生的喜欢,然后把这些你认为的缺点从自己身上彻底抹掉,让它们永远都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现!

只要是人就没有完美的,只要不是完美的那就会出错,英语老师也是如此。在课堂读错一个单词或者出现拼写错误是不罕见的,学生往往并不知情,但是一旦你注意到了,或者课后想到了,那该怎么办呢?是装作不知情,不去破坏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还是勇于承认错误?我想大家都会喜欢后者。讲错了有什么关系呢?你又不是故意的!但学生是无辜的,如果学生后来发现你当初讲的东西是错的,那我想他(她)会更不喜欢你!所以让我们勇于承认错误吧!当然了,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自身能力,一方面能小心则小心将讲课的错误率降到最低,如果我们每节课都告诉学生上一节课讲错了,那也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要当好一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有哪些?下面是本站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格是指人的气质、性格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终极指向是”立人”,即提升人的生命,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提升起来,使学生直面自我的心灵,直面自我的生命。然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格素养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要具有人格魅力。

具备完善人格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有贫富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有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语文教师的人格内涵还应包括公正、宽容和爱。即平等地对待学生,开放地驾驭教材,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让学生在融洽、宽松、友爱的氛围中体验成功。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还要落实素质教育的“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完善学生健康个性。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因此,从内涵上来看,人文素养包括文学素养、知识素养、审美素养和语言素养。

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上主要包括:对文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文学修养;掌握文学教育理论与经验的情况。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

散文。

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就需要有丰富广泛的阅读支持,要具有较宽的阅读面和较大的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首先必须具备语文学科知识,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其次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等各种社会科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再次,要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是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只有对自然科学的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

语言素养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因为语文课对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比其他学科高,教师的语言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语言素养首先表现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过程所使用的语言,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是教师传授知识、塑造学生心灵的基本工具。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因其专业的特殊,应该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具备文学特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准确地运用普通话教学,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其次体现在写作语言上。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

作文。

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技能的重要渠道,也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文学素质、文学功底的重要尺度。主要表现在观察和分析生活、谋篇立意、遣词造句、文章修改等方面。

《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创新素养,创新即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向着更完善、更合理的方向前进,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性潜能。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的意识,其核心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素养首先表现在教材理解和教材处理方面,能够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课时切割,合理确定一节课的密度容量;同时还要巧妙选择教学突破口,巧妙设计教学高潮,巧妙启发引导;还要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语文课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有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教学风格。

教育素养还表现在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方面。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并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标准》多次从不同角度指出,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具备实践教育能力。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主要表现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讨论、游戏、表演、欣赏、评价进入课堂,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教育就是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将学生语文学习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教师实践素养的发挥将使小学语文教师由一个讲授者变成一个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者,由一个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变成一个实践方法的指导者。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创造就离不开研究,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对推行素质教育来说是必须的。同时,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中的科研含量。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研究素质是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关键。有了这个关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才会有所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的研究素养首先表现在具备较强的教育研究意识,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通过科研解决问题;其次要具有较好的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筛选的能力,对信息的归类和整理能力,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等等。同时,要留意、关注本学科的教改前沿介绍,以及一些重要的研究动向,并且大量研读一些理论著作,在很多时候语文教学只有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东西,才能真正突破自己以往的教学局限。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具备研究素养并不是让教师成为专业的研究者,而是为了使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今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素养论文

摘要: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提升综合国力的一个标准,也是促进学科教学与教师成长的重要的因素,在新的形式与环境下,对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素养。从教师的专业化入手,探讨教师的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行者,也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实行者,因此提高教育的水平,尤其高职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取决于高职教师的素养,而高职教师素养的提高,就取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因为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教师专业化的水平,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技术的水平,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素养,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

一、高职教师素养的内涵。

教师的素养总体上来说,主要包括文化素质,心里素质,专业素质,还有审美情趣,高职教师自然也不例外,相反对于高职教师来说,由于他们是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实在专业化的要求反而比高校的教师的水平要求更高。

首先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任何一个教师进行教学的敲门砖,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的知识,而且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常文利认为,高职教师的文化素质要做到知识结构的通俗化与多元化。这是对于面对的教学实体来说的,因为高职教育面对的学生不是追求学术的群体,对于相当多的东西,只要有一个了解就可以了,但是你不能不知道,即使你知道了,你不能通俗的表述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对牛弹琴,这样的话,你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一个高职教师如果只是对专业的东西进行汲取的话,那么他就会固步自封,最后失去了与学生交流的手段,因此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在文化素质方面要做到知识结构的通俗化与多元化,在于精修一二门的情况下,广泛的涉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高职教师。

其次是心理素质,高职教师所面对的教学主体,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是教育中的一个弱势的群体,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失败者,因为他们是失去了进高校的机会,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对于教育有着一种反感。所以现在的高职院校中,出现了一些惊人的现象,不是学生害怕老师,而是老师害怕学生。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师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老师的教育成果,因此老师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它也是高职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仅是说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是要求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要克服以往那种知识传输的模式,要避免高高在上的心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由于教学工作的繁琐,高职教师很是容易产生倦怠的心理,而且所面对的教学的主体来说,也是素质比较的低下,因此要时刻的避免这种心态,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克服在人生中、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因此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志存高远,主动的适应教学主体时刻变化发展的社会,强化迎接知识经济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挑战的心里素质。

再次是审美情趣。对于高职教师来说,要追求审美情趣的时尚化与年轻化,因为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使得教育者与教育主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审美情趣与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较大的变化,而这个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和受影响的阶段,所以作为老师来说,应该调整自己的审美情趣,追求审美情趣的时尚化与年轻化,纵览社会各个角度,各种流行的文化的交融,在教学中加以展现,尤其是新鲜流行的时尚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学生看来说有着较大的兴趣。这不仅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提升,而且更有可能是达成教师与学生对话的一道很好的桥梁。

最后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这个是重中之重,栗显进认为高职教师除了有过硬的专业化知识之外,要做到四个转变,那就是:“在教学观念上,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在素质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教研能力上,由弱势向强势转型。”当然这个不是简单的四句话能够概括的,实际上,它是对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在世界性教育大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境外的教育思想、教育资本不断的涌入,而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越看来越高的情况下,作为一个高职教师来说,必须达到的一个条件,只有达到了这个条件,才有可能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站住脚,才能立于世界的不败之林。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就要密切的关注专业的发展。

因此要全面的提高教育的能力,就只有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备了高职教师的素质之后,就可以进行教学,但是要全面的提高高职教师的素养的话,必须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职教师的素养是专业化发展的前提,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是高职教师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他们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师专业化的`历程可以说在中国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了,而真正的教师专业化,应该还只有300多年的历史,那就是从1681年算起,因为在这一年,拉萨尔在法国建立了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这才是真正的师范学校的诞生。我国从1994年开始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教师专业的地位,为中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教师专业化的最基本表达就是视教育教学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化路程。教师专业化,通常认为包括这几个方面: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为教师成立专门的机构,确定教育的内容与措施,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教师专业发展,持续不断。

对于高职教师来说,高职教师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树立高职教育新观念,提高教师专业化知识。教育的新观念是指,教师应该认清知识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从教者的条件,而只是一个前提,有知识不一定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而且即使一时是一个好教师,也不一定永远是一个好教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很有可能就会落在了时代的后面,高职的教师教育必须在教师专业的指导下,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调整充实自己,使得高职教育成为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次是加强高职教师的职前培训,缩短教师的适应期。一个教师,实际上来说,应该包括学科专业和教学专业这两个专业,学科专业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的敲门砖,而教学专业则是一个教师能够成为一个专业优秀者的保证。如果一个高职教师,有了学科专业的素质之后,不能及时的转化为教学能力的话,那么是一个失败的教师。而高职的教师往往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还有学科教育论等课程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职前培训,只有经过了这个培训,才能将学科知识转变为教学能力,缩短教师的教学适应期。

再次是建立高职教师在教育的制度,树立终身学习和反思的观念。高职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人文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文教育具有相当的滞后性,而这个是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比如数学的教育,只要教育方法得当,那么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几乎是重复的工作,教师要做的事不过是不同的人之间的沟通,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基本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但是高职教师却有着相当的时间性的要求的,如果说其他的教育存在着上面所说的“高原现象”的话,那么在高职的教育中,就不可能存在的,因为高职教育的面向不是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是学生的职业的教育,市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要时刻的把握这个导向,否则就会毁掉一个学生的从业机会,而这个就要求高职教师时时刻刻的学习,不仅要提高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业内之间的交流,把握市场的导向,学校应该支持教师参加过内外的学术教学交流,发挥高职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创新和学科创新意识。

最后是对教师进行资格认定。这个是最基本的,但是却也是最为首要的,我们要保证从教人员有最基本的从教资格,否则其他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要根据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严格的审查教师的从教资格,确保教师的专业性与在社会中的不可替代性。

其实教师的专业化是从教师的素养中出来的,它的专业化发展不过是要求素养不断的提高,也即只有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素养,因此必须确保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不可否认,当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是高职教师素养提高的瓶颈,比如,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依然不够,尽管在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相继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依然不够,还有对高职教师的准入资格过低,我国对于普通高校的准入资格要求过高,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过低,一些职业院校的教育者中,研究生教师的数量还达不到20%,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高职教师素养的提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教师专业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树立专业理想。作为一个高职教师,必须正视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灵活机智的运用国家的相关政策,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市场需要的有用之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方法,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充分的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本着对主业知识的爱好,对学生尽责的精神,开拓自己的兴趣,自主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良好的称职的高职教师。

第二,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全面发展。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专业知识的授予者,同时他也是一代人的培养者,他的影响是一代人在这个社会的放射,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人,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人。否则,他培养出的学生只具备专业能力,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必须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一个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才的前提,方法能力是一个学生如何解决意见事情的能力,社会能力则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最主要的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只是畸形的人,这就违背了教学的初衷,是失败的教育。

第三,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里的专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能力,包含的是教师专业化的全部内容,而不仅仅是专业学科的能力。比如首先是与人沟通善于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主体来因材施教,抓住一代一代学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教学创新能力,尽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或者是实地教学,不要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的做到工学结合;还有时刻学习的能力,比如学习新的知识与新鲜的事物,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尽快的把握市场的导向,开拓新的学科。

总之,高职教师的素养是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与保证,而高职专业化的实施又促进了高职教师的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保证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钢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很多钢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钢琴教师,必须对自身职业道德和教师准则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和完善,培养更多的钢琴专业的优秀人才。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钢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内容。欢迎阅读!

1.一名优秀合格的钢琴教师,在心态、装扮、谈吐这三者都要透着温文尔雅的气质。我们通常认为,教师的仪表也就是外部形象,似乎无关紧要,但仪表是通过衣着打扮来体现,于整洁得体中见涵养,于朴素大方中见高雅。貌能传神,外貌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个侧面,是人的德识才学在外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讲台如舞台,教师角色的举止言谈,受到学生的注目,应当让教师美好的仪表风度长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虽然仪表、风度有时也不完全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但在大多数场合它体现了一个人内心世界。教师身上所具有的仪表、风度的美,是心灵美的一种自然表露,是内在优良素养、品质的表现。教师要讲内在的德识才学,也要讲外在的仪表、风度,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要求,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钢琴教师穿着整洁、大方,能够带给学生奋发向上的气势,一种美的享受,并且稳重的举止,一举一动都给人以美感。

2.钢琴本身是一门很枯燥的专业,因此我们钢琴教师始终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要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才有利于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只有会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工作的节奏,创造优秀的教学效果。著名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提出重要的教学理念:要注重音乐与文学、造型艺术以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联系,要重视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将音乐与生活作为音乐教学理念的核心。这一理念对于音乐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我国的现实的钢琴教学中,大部分的教育关系仍是老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平等,老师高高在上,具有权威,学生则扮演顺服和跟从的角色。我认为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关系,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是探讨而不是说教,然后共同做选择而不只是听从。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主动,更让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学习过程。钢琴教师应该有着诚实待人和与人为善的做人准则,除了在专业上的传道授业,更多的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和谐与互爱的关系。

二、掌握较强的钢琴演奏能力。

作为钢琴教师,具有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是一项基本的素质要求。正确、科学的示范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规范的动作示范,是融技术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职业技能的体现。教师运用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演绎和表现钢琴作品风格,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对乐曲的整体的感性认识。钢琴示范分为局部示范与整体示范两种,局部示范一般指某一要解决的问题的部分示范。整体示范指对乐曲全部、整体的演示,一个完整的乐曲体现。教师在示范时要力求准确,如:在讲授“断奏”声音色彩感受时,教师可以在不同的音区、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节奏弹奏断奏,区别几种不同的断奏的音响效果,再弹奏圆滑的连音作以比较,让学生自己探索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教师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其他乐曲联想,增加对各种断奏的声音效果的想象。高超、准确、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弹奏,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听觉形象启示,从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三、具备准确语言表达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的语言这个过程包含整个教和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具备是基本条件,如果自身基本知识不够扎实和丰富,则很难胜任教学任务,也教不出好的学生。有些教师的说话太快,象倒豆子一样,又急又快,语言的要求很多很快,信息量较多,学生来不及反应也听不清楚教师说什么,要求什么,在那里不知所措,而教师说话往往又更快更急,不容分说的对指出一堆毛病,这就是教师对上课的学生的反应情况太漠视和忽略,没有注意到学生的理解力跟不上,教与学实际上严重脱节,这部份教师需要加强自己的观察和敏锐性,要多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对学生是怎样学习的要了然于心,上课要抓重点,尽可能放慢语速,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有效。

总之,钢琴教学,已经从单一型知识结构转变为一专多能、高规格、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随着钢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日趋现代化、规范化、普及化,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的专业素养、钢琴演奏能力、对知识的贯通能力和学科的创新能力等决定着课程质量,只有不断充实和调节教师自身的能力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使钢琴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为高职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师,应当以娴熟的业务水准、严谨的教风、认真的教态、执著的追求、献身的精神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上。全世界各类大师们,包括作曲家、演奏家和歌唱家,它们往往与学生面对面地授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他们以传承技艺为己任,大多都在音乐院校里兼课。这样的教师优点数不胜数,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对音乐表现的要不懈的追求钢琴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音乐表现力的无限追求,音乐表现力是钢琴演奏的灵魂,它是演奏者依靠丰富的想象力、精致的感觉、心灵的洞察力以及致力于把作曲家在乐谱行间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隐藏着的东西传递给听众的能力。没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奏只是音符的罗列,味如嚼蜡,不可能表达音乐的思想和情感,也不可能表现个人的感受和愿望。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钢琴作品的演奏务必有所表现。钢琴教学理论体系应有完善缜密、音乐风格细腻多样、技术训练严格科学的特点,特别是教学中表现出的对音乐表现力的深刻理解。坚决贯彻把音乐表现力,主要包涵风格、形象、音调、色彩、音色等作为钢琴教学的核心思想,应是钢琴教师备课的重点。透过音符看作品,挖掘谱子背后的音乐,将单纯的手指技巧变为立体的音乐生命,将音乐的美在演奏者的个性中得到最完美的展现是钢琴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

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的论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领导层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对秘书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搞好“三个服务”,秘书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定政治立场。

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政治纪律性、政治敏锐性以及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观念,是秘书人员最基本的条件。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言行。“秘书工作无小事”,如果秘书人员在协助领导科学决策,落实大政方针和办文、办会过程中不讲政治、不能坚持原则或者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就不仅帮不了领导,反而会添乱,甚至可能犯严重的政治错误,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要转变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是干好工作的基本准则。必须坚决摒弃任何不负责任、不求进取的精神状况和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的.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积极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一大批进入领导决策层次的调研成果,真正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二、要提高自身能力。

一个合格的文秘工作者,无论从政治、业务上看,还是从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上看,都应具备五种能力:

一是文字写作能力。秘书人员的一个基本功就是写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文秘工作者要努力提高文字写作水平,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必须达到“快、准、新”。所谓“快”,是指文思敏捷、反应快、构思快、成文快;“准”是指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和思想;“新”是指文字工作的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二是信息调研能力。听取情况汇报,进行信息调研是秘书工作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一项基本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想了解事物的全貌,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事物进行调查,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听取意见,尽可能详尽地占有第一手材料,不为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意见所左右,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缜密地分析研究,从中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是微机操作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内核是软件,以国际互联网为骨干的微机网络正覆盖全球。不懂微机,不能熟练操作微机,就等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睁眼瞎”。作为服务领导的文秘工作,更有必要把“看家本领”学到手。

四是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文秘工作协调各种关系、管理日常事务、对形势进行分析、对信息进行处理、提出综合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时,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因此,文秘工作人员要更加注重站位全局,善于想大事、谋全局、献良策;更加注重超前谋划,力求想在领导之先,谋在领导之前,通过积极有效工作,在服务的被动性中求主动;更加注重严谨规范,重制度、守规矩、讲程序、严管理,确保服务到位有力;更加注重工作创新,主动跟上形势发展变化,各项工作都应有新视野、新机制、新标准,在创新中得到加强和改进。同时,在领导进行重大决策时提供正确的法律依据和咨询意见;起草政策条文时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在督促检查时要使自己的言行不违反法律条文。既能对违法侵权行为依法抵制,又要维护自己和单位的权益。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站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全方位、诸方面的综合素养,只有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方能成为跨世纪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信息技术教师。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于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热爱教育,甘作铺垫的奉献精神。

教师工作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尚处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于立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来说,更要有甘作铺垫、乐于奉献的思想准备,能心甘情愿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2.严格要求,真诚关爱学生的师德情感。

尊重、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教育学生的先导,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教师“言传身教”力量的发挥和“亲其师、信其道”目标的实现,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当然,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应是公正、适度、合理、科学的,要遵循“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做到爱而有“格”、严而有“度”。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在道德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做“人之楷模”,要遵守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安全、合法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典范。

4.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时代精神。

教育活动不是某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某一个教育小团体所能完成的,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集体的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居安思危、苦练“内功”,追求卓越、勇于争先,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竞争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弄虚作假,并具有一定的谦让美德。

二、渊博的知识结构。

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极快,其硬件设备、软件环境、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等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用先进的思想作指导,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多方面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教育理论素养,而且还要有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技术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人本主义)、视听理论基础(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理论,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指导理论。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教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在广度和深度上熟知与课程相关内容,并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能将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中,转化为学生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赋予学生新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远程教育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和专业技术知识(如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课程开发、多媒体与网络维护等)。3.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精深扎实,而且还应拥有更广泛领域的知识。首先,由于每门学科都是相互渗透的,使得传统学科的界限愈模糊而知识的分类却愈精细。任何一位教师要想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里取得教学和科研的突出成就,都必须以雄厚的知识群作后盾。其次,只有教师摆脱了封闭和狭隘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才能使教育对象跟上科学发展一体化的步伐,而不致过分受到分科的束缚。第三,教师应该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本内容,及时吸取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以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师才能文理兼通、一专多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学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无疑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并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1.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活动中对信息浓度的感知。首先,要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其次,要善于发现并把握在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第三,要具有把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意识。

2.要有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的获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危机(如信息污染、信息滥用、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和心理行为的指导者,应具备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如:具有对社会和他人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坚决抵制不良的信息,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既不危害别人的信息安全也要时刻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成为学生树立信息伦理道德的典范。3.要有基本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对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的掌握。它是构成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这些知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如:信息技术常用名词、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二是熟悉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与人类的影响;三是知道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数字化原理、程序、算法与数据、信息传播原理);四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如: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上学习资源的搜集方法等。4.要具备熟练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评价和分析信息以及开发与传播信息的能力。具体概括为:一是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具有能够在广阔的信息资源中正确地判断、估计、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含义的信息理解能力;三是具有能利用信息技术浏览与查找各种信息资源、收集必要的教学信息的信息获取能力;四是具有能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加工、重组、存取的信息处理能力。五是具有能通过对诸多的信息的归纳,抽象出新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得出新的结论并以他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表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进行有效传播的信息表达能力。信息能力是构成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其信息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坏。

教师的能力是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它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既不是“教书匠”,也不是计算机“维修工”或课件“制作师”,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应是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型”教师。科研型的信息技术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意识,要树立“教学即教研”、“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要学会发现问题并独立选择确定课题,能运用恰当的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掌握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和技能技巧,能独立撰写专题论文、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能把学科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既是造就高素质发展人才的基地,又是教育科研的实验中心。科研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说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反映。只有坚持教育科学研究,才能有创新,才能促进教学,才能形成富于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2.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除了需要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外,还可能有许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事务,如非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计算机房和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校内各科室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中小学兴趣小组的组织与活动、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和训练等。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能够胜任技术教学,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校本培训和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3.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已成为掌握知识、驾驭知识,使知识迅速而高效率地转化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键。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学;要学会创新学习,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学习的实践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问题和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树立多元的学生创新观。4.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增强对社会和技术适应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主动地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适应新环境,为自己成为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才能成为称职的教师。另外,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仅在本学科教学时需要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而且还要帮助其它学科教师实施课程整合,以及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这就需要知识、需要能力,从而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坚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师德论文]人民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江泽民同志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人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成长有两个影响源,第一是父母,第二是教师。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很自然地将他们与父母交往的各种思想感情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要求教师也像母亲那样关心、照料他们。此时,他们不仅希望得到父母的爱,还期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给予热情的关注,使他们时时感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用自己的情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不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而然缩小了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愿意向他们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他认为:“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他一再强调学生的可爱和关心学生的重要性。他曾提醒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育者要象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陶行知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许多陶门弟子至今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从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他的伟大的师德情操。

二、教师应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教师的坚强意志是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的意志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回,知难而进,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其次要有耐心,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因学生暂时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因为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倾注心血,不把学生培养成材决不罢休的精神。教师还应懂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敢于“顶撞”时就暴跳如雷,以粗暴的方式随意辱骂和斥责学生,这不仅伤害学生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内涵。

三、谦虚好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谦虚好学是教师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该不自满自足,积极探求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司马光为了编撰《资治通鉴》,十余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含辛茹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为了夜以继日地读书,专门做了一个圆木枕头,号称“警枕”,以使在睡着时随时惊醒他。当然,教师即使学识渊博,也不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教师自然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爱和信服,对培养学生谦虚好、积极上进的性格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日本大学教授关中先生认为:“教师的性格特征应当具有明朗快活、朝气蓬勃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也能正确对待,而不是随意表现出受伤害和悲哀的神情。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与人为善,给人温暖,笑容可掬地对待他人。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情绪反复无常,心胸狭窄那是与教师职业极不相称的。因此,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学生效法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之中。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心须努力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以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的同时,要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培养鲜明的个性心理品质,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才能为培养造就“四有”人才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青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首先,一名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要一流。

我想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条件。因为作为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教师教学,连课堂教学都不是一流,何谈优秀?而我们通过选举出的优秀教师,大多数达不到这一条件。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吸取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臻完善。至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才不会让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沔尊这样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看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爱。无论是前苏联苏霍姆琳斯基,还是我国近代的陶行知,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她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没一名学生,她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这样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苏霍姆琳斯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提倡老师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朱永新教授也这样说:读书,是我关于教育的最好的注释。我认为,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就是接受教育,只有他真正读书了,那才是意味着他在接受教育了。读书、反思、分享是青年教师成长最为优秀的方法和途径。只有教师自己有读书的兴趣,才会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爱好。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这里的教育科学研究不是指那些追求名利的所谓课题研究,而是向苏霍姆琳斯基等提出的,分析自己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宏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式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苏霍姆琳斯基)。朱永新教授这样对教育科研这样描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于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一名优秀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时时进行反思,,进行记录,在反思,在记录中成长。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过《每天四问》,对我的启发很大。他提出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到“每天四问”,即: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可以见到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为人师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才能够不断地追求成功。

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必备素质浅议

当今社会,教师队伍已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对青年教师而言,最大程度地获取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学校的认可和信任,不仅是他人对自己认同的表现,更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让青年教师成长,有的学校还开展了“培青”工程。但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青年教师所面临的情况既复杂又多变,这就要求他们要兼备多种素质。

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1

专业素质不仅指青年教师所具备的学历和文化程度,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水平上。教师的活动舞台在讲台上,能够给学生传授多少知识,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当前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之一。青年教师工作热情、积极,能够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在很多方面都和学生有着共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在涉及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时候,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认可度往往不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大多数人寻求高分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青年教师本身的原因。有些青年教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生动有趣,但学生就是听不明白也无法理解这和课本内容有什么关系,落实教学效果的时候情况更糟糕。其中原因就在于青年教师缺乏对教学技巧的研究,没有找到传输知识的有效途径。而这又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青年教师要在充分调查学生水平的基础之上,多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多研究教学中的知识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思想素养为教学工作定向导航,教师的知识素养是其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那么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对教学质量起的是决定性作用,所以,我认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业务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会“听”。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已经正确回答了,教师似乎没有听到,自顾自又重复一遍,这是听的能力不好。“说”即教学语言,这是一门艺术,你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激发他的求知欲,使他感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其次,教师应具备灵活高效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又无定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及教材实际,让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笔者在上课时,经常交替使用讨论、呈现、任务活动、竞答、抢答等不同方法,使得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真正参与、体会课堂学习,强化了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语文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语文教学具体实践中问题的能力,高速查研究,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的能力,总结经验,撰写教育论文的能力等。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语文教师还应该有相应的自我进修能力。自我进修能力是一种因时代发展而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一种本领,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