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最新办学方案如何写 高级中学办学方案(实用5篇)

最新办学方案如何写 高级中学办学方案(实用5篇)

作者:字海 最新办学方案如何写 高级中学办学方案(实用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办学方案如何写篇一

研究性学习本身没有体系化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在新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部分,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历实践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高中三年共计15学分,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分的%。

1.课程定位

要知道什么是“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研究”,研究的含义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三种:

a.科学研究:指的是科学家的研究,是一种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b.基于研究的教学或以研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对产生于学习经验的真实问题的研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策略。

c.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指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是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从这个标准中可以看出,研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根据基础教育的特点,我校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应用后两种情况——探究式教学和专题研究。

2.开设意义

a.“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研究性的课程,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革命。

b.“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层面上试图解决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困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结构性突破,保证了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深入。

c.“研究性学习”融德育渗透、认知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发展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造能力和终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研究性学习”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从而推动教师的继续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

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即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自觉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

a.个人活动: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中,学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允许个人根据兴趣爱好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促进了个人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

b.小组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来说,小组活动是最重要和采用最多的形式,学生可以自愿或随机分组,一般由5-8人组成活动小组,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指导教师。

c.集体活动:主要指班级,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通过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我校座落的角直镇是神州环保第一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级四a旅游城镇,这是有着千年古刹,有着历史悠久的桥文化,有着近代文化名人足迹等等,所有一切都是值得进行研究和学习的,为此学校在安排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学习活动的内容。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特点,在课时安排上应采取弹性课时制,需要课内外结合。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进行交流研讨等;也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由学生进行集体的或个人的研究活动。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a.高一年级每学期安排一个小课题各占3学分,主要内容来自角直镇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学校生活、自己成长等,其中每周课堂安排2课时,课外安排1课时。

b.高二年级每学年安排一个大课题占6学分,内容可以借于本镇的旅游资源、环保卫生、民风民俗、经济发展、学习方法等。每周课堂安排1课时,课外安排2课时。

c.高三年级安排一个小课题占3学分,研究内容如:政治形势分析、文化探讨、小科学试验等专题研究,可用放假时间集中精力研究学习。

1.教学要求

a.对学生

a.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等多种学习活动,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合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等。

c.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b.对教师

a.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b.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教科研能力。

c.通过与学生协作,能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和谐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2.课程目标

a.总体目标

a.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知到初步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观,联系实际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b.通过学习,使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c.通过学习,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从而培养一定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通过学习,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b.年级目标

高一:上学期熟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及团队精神和对待科学的求真态度及探索精神。下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和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

高二: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进行答辩。

高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性反思能力,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底。

办学方案如何写篇二

2012年新生军训方案

(8月8日——13日)

前 言

学校开展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是学校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加强对中学生的国防教育,是落实xxx、xxx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使中学生掌握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以达到增强国防教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的目的,为中学生在校读书和学习期间,打好遵守校规校纪的坚实基础。为此,学校组织新生,参加国防教育新生军事训练,就是体现中学生开展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保证。

2012年福建宏翔高中新生军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福建宏翔高级中学办学宗旨和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培养目标,遵照《xxx国防法》、《xxx兵役法》、《xxx国防教育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组织开展学生军训工作。

二、目的意义

2、激发学生爱国卫国意识,对加速综合国力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通过集体军训生活和训练,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凝聚力量;

三、军训内容

内部指标:通过训练和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标准,增强自觉自侓,理解常规、制度,并内化成个人自觉行为;做好初中向高中过度的衍接工作。

四、军训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学校军训领导小组

学校军训领导小组,是集中军训的领导机构,在学校校长室、书记室的领导下负责领导军训工作。2012年军训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室、承训部队领导、校办、教务处、总务处、校团委学生会、生管处、德育处、年段等领导组成。

2012年宏翔高中军训领导小组

军训总指挥: 徐定军

组 长:陈论良 林奇亮、教官1人

成 员:刘宏璋(安全及医务监督)

高满宠(后勤管理)

黄 新 陈 榕 陆 烨(宣传、联络、报道)

蔡忠坤 朱向阳 严三华 张斌 董希翰(协调联络、评比)

欧阳天涛 毛 坤 黄建军(策划、政工、作训、常规)

职 责:

1、研究制订军训计划,做好军训的各项保障工作并组织好整个军训工作;

2、了解掌握军训情况,及时解决军训中出现的问题;

3、检查督促军训及与军训相关的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宣传报道、协调联络,把控整个军训过程中各部门工作进展。

5、安全保卫和安全防护,处理好安全突发事件。

在军训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下设作训组、政工组、宣传联络组、后勤组、安全防卫组(包括医务救护、安全保卫)和协调组。

作训组

组 长:教官1人 欧阳天涛

副组长:毛 坤 黄建军

组 员:全体教官、全体班主任、杨峰、雷石景、何世忠、庄海斌等

职 责

1、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学生军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军训政治思想工作,按计划组织领导全体人员完成军训任务。

2、组织领导军事训练和教学工作:制订军训计划、安排军训日程、调配训练场地、掌握训练进度、适时调整训练计划,组织检查训练和考核、总结训练工作。

3、建立规范化的训练、生活秩序,认真抓好各种军训规章制度和条例条令的贯彻执行,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4、做好训练管理工作:督促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建立正规的训练生活秩序,执行安全规定,预防各种事故发生。

5、协调组织好校内外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工作,解决军训中的问题,定期向军训领导小组汇报军训工作。

政工组

组 长:毛 坤

副组长:黄建军 陆 烨

组 员:全体班主任

1、组织、指导、落实军训计划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并理解宏翔高级中学学生管理有关制度、常规。

2、利用报纸、广播电台、横幅、标语等,宣传报道军训中出现的优秀事迹,调动广大学生的参训热情。

3、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纠正各种不良倾向。

4、组织活动,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宣传联络组

组 长:黄 新

副组长:陈 榕 陆 烨

组 员:许航 谢莹莹以及团委学生会成员、

职 责:

1、做好军训的宣传报道工作,宏扬正气,构建良好的校园气氛;

2、做好军训期间的拍摄、军训简报等工作,并定期发放到各班级;利用广播进行宣传;

3、负责好承训教官的联系,以及军训过程中的生活饮食工作;

4、组织学生会成员,做好军训期间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办学方案如何写篇三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迎接新课标实施,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

校本教研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管理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教研实践,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具体政策方案提供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教科处负责组织,由教研组负责具体实施,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以“自我反思、交流合作、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协作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和个人教研学习的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交流合作。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声音,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办学方案如何写篇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总目标

本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我校实施该课程的目标有多重指向:

一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方面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教师方面

(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4)培养科研能力。

3、学校方面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该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学校培训教师的新模式。

(4)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开拓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

(二)、阶段目标和主要内容

高一年级:通过教师的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想像力及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高二年级:通过教师的协助,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具有独立、合作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三年级:通过教师的指导,以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学习与未来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尝试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15分,分三年学习,其中高一年级6学分,高二年级6学分,高三年级3学分。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要完成5个课题的研究,每个课题3学分,54课时,其中高一年级完成2个课题,高二年级完成2个课题,高三年级完成1个课题,每周安排3个课时。

高中三年的研究性学习,突出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体现我们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上按照分清层次、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来规划与构建。

本课程旨在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学校对课程的实施和完成负有责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刻意追求大纲以外的新知识。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它不要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创新,但却要求激发和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原则上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

1、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办学方案如何写篇五

xxx中央、xxx《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教育部在20xx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加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于20xx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湖北省教育厅决定从20xx年秋季起,在全省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性学习”必修课,每周三节。在三年内高中各年级开齐“研究性学习”课程。根据文件精神,我校决定从20xx年秋季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为了规范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我校的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颁布的《指南》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总目标是: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2、具体目标是: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我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知识水平出发,学校三年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为:高一年级为起始和基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愿意参与研究性学习,并产生一定的兴趣;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初步解决问题;了解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多种有效手段和途径,掌握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和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与人交流、分享的技巧;乐于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见解和研究成果;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关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高二年级为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形成浓厚兴趣;形成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较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恰当地利用信息;形成一定的合作能力,乐于与人分享;养成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科学态度;养成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习惯,自觉维护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高三年级为巩固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独特方法,并能创造地利用各种信息;善于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懂得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断追求真理;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开发活动课的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内容确定的原则

一是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进取和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项目,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和项目。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课题指南等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开放性。学生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在空间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还可以到校外;在时间上,既可以是在学校规定的集中时间内,也可以是在其它时间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体的。指导教师是开放的,既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信息来源渠道是开放的。

三是差异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既要尊重学生因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形成的个性差异,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研究阶段的要求上有层次上的差异。在研究的过程中,即使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从而为学习者,同时也是为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和确定的总体方向:内容选择最基本的依据是学生的生活。一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昌宜以及三峡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如气候、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昌宜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自己”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己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己反思与探究。

(一)课程安排

秋季起,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级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每周星期五下午安排的3课时为基本单位时间,以校本课程为基本载体,同时加强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和研究,促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向学生校内外生活中渗透。

(二)教学安排

每学期按20周计,每周3课时,共约60课时。分五个阶段:集中学习,确定课题,开题;开展研究,教师跟踪指导;期中交流,进行阶段性小结;再进行研究,教师实施跟踪指导;期末结题,交流,评价和总结。

(三)研究类型

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类: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

(四)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研究。这种形式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本形式。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五)保障条件

学校尽量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条件:开放学校图书馆、科教馆、电子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学校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在校外联系的有关部门和资源。

(六)课程实施的一般程序

按照教育部的《指南》要求,课程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此阶段的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讲座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

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初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