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习报告>2023年诗海拾贝内容 诗海拾贝手抄报内容(模板5篇)

2023年诗海拾贝内容 诗海拾贝手抄报内容(模板5篇)

作者:影墨 2023年诗海拾贝内容 诗海拾贝手抄报内容(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诗海拾贝内容篇一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明)唐寅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郑耕老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唐)李欣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王永彬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清)朱用纯

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诗海拾贝内容篇二

著名哲理诗鉴赏

【题目】题西林壁(宋 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同样为此理的还有王安石的【题目】《登飞来峰》

【诗词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题目】卢梅坡,只知为宋人,其他不详,可见其知名度不大,可他的哲理诗《雪梅》,却被诗论界誉为宋人哲理诗的压卷之作。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几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题目】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诗词原文】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诗海拾贝内容篇三

一是没有具体的意象的哲理诗。

这类诗的基本特点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因而人们可以认为这不是上乘的作品。如:“被打倒的/没人同情/击倒他人的/反得一笔可观的奖金”(《世界拳王争霸赛》)。但它毕竟对生活进行提炼,语言简洁,内蕴深刻,也不失为一首哲理诗。

二是含有鲜明意象的哲理诗。

这类诗,之所以倍受赞赏,是因为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系列生动意象。二是含蓄,不露理。

张先生新著《风动石》里的绝大部分哲理诗,显然已经从无意象到有意象的成功过渡。这对张先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

张先生的哲理诗很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从“静”的物象写出“动”思想,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的人、情、物、态的浓厚的人文关怀。从作品中,处处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改变生活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们往往从一种人们熟视无睹的小事物、小景象中反映出大主题。如《豆芽》:好端端的子儿/无奈被人放进水缸/浸泡几天几夜变成/白发苍苍老头———/长长的胡子/瘦瘦的身材/不像人也不像鬼/差强人意被逼/推向市场/可怜巴巴地/出卖形象/兜售青脆。

这首诗,使读者产生强大的震撼力,人们立即联想到被逼 “出卖形象”侵害人权的种种罪恶交易。因此这类哲理诗,往往触及重大社会主题,它的美学价值已经超越文学,而进入社会学、人类学范畴。当然,有的哲理诗,既不表现惊心动魄的情感,也不表达深不可测的哲理,有的只是表达一种生活情趣,给人们一种美感享受而已。如《翠竹》:别以为我身材苗条/鸟就不买我的账/风老是欺负我/亲一口就跑。

诗海拾贝内容篇四

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海拾贝内容篇五

今天,我们展开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诗歌朗诵会,每个组都在活动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就想在朗诵会上一展自己小组的风采。我们还选了两个精明能干的主持人。我们第一小组首先带头上台朗读,我们分工明确,有集体读的,个人读的,都井井有条纹丝不乱,当我们声情并茂地读完后,大家都说我们开头开得好。

后来的几个组,有读简短的古诗的,有读长篇的现代诗的,有读有趣的童谣的,都十分精彩,各有各的独特之处。其中尤其让我叫好叫绝的是第四小组,他们的一大绝招:把诗唱起来,好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让大家心生澎湃之情,把这次朗诵会推向一个高潮。大家的自创诗、课外诗都欣赏完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表现的最好的小组,为他们的精彩而鼓掌。接着请班主任讲话,大概小结了一下这次综合性学习,尤其是在这次诗歌朗诵会上,办得十分圆满,因为每个小组都是学生自己组织安排的,这件事证明了没有老师的帮助,我们一样也能做得很好。因为各个小组都有一个团结的意识都不希望自己小组落后,都想争第一!

诗歌朗诵会伴着综合性学习结束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相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枕着书香,闻着油墨,我回到了大唐,见到了才华横溢、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日。”是李白,他正在桌前与好友对酒吟诗,又一杯美酒入肠,听他那得意之作。驿外断桥,野渡舟横,江边酒楼外,面朝江水,白袍加身,且看他仰头畅饮,大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举手投足间大气凛然,好一位豁达的诗人。人生路漫漫,总有悲欢离合,行路何其难,且看李白如何走他的人生路“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醉酒邀明月,他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世文人,就连乾隆皇帝也为他折服。

现实的笔触更发人深省。那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也是对唐王朝的期盼;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是多少个同道中人的香花安慰!

吟诵中,欣赏中,慢慢了解了唐诗和诗人的情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