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环保教育的论文有哪些(热门17篇)

环保教育的论文有哪些(热门17篇)

作者:紫薇儿 环保教育的论文有哪些(热门17篇)

人们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环保总结样文,探索环保工作的更多可能性。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经典选题有哪些

2.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3.“非正式组织”及其对大学生管理教育影响研究。

4.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策研究。

5.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管理主义。

6.中国石油管道局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研究。

7.论学习策略教育对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作用。

8.国际教育与国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9.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研究。

10.内蒙古地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研究。

11.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教育启示。

12.深入发展时期教育技术理论演变的研究。

13.大学生绿色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14.法制教育的功能探究。

15.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16.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基点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7.中小学校教育服务研究。

18.深圳中小学教育财政支出研究。

19.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教学。

20.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

21.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模式选择与财政政策。

2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探索。

2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研究。

24.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

25.试论魏书生的家庭教育思想。

26.我国北方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

27.初中学生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8.基于情报检索语言互操作技术的集成词库构建研究。

29.《爱的教育》在中国百年的译文与接受。

30.基于asp开发的在线教育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失灵与治理之研究。

32.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33.天津市基础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34.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源及其相应意义。

35.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36.新世纪我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问题研究。

37.我国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38.活动理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39.梁启超的教育现代化思想研究。

40.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41.远程教育中情感信息的建模与处理方法研究。

42.基于情感计算的图像检索系统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43.gdp危险期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4.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研究。

45.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46.论当前美国高等教育改革。

47.生活与教育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48.教师教育智慧的涵义、基本要素及生成。

49.当代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50.内蒙古地区民族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51.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

52.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

53.唐代岭南谪宦及其对该地区教育的贡献。

54.人文精神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育。

55.重庆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研究。

56.“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思想与理论述评。

57.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研究。

58.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运营模式探究。

59.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60.学生的教育消费需求与高校面临的挑战。

61.中韩民办(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62.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6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体系研究。

64.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小学数学与环保教育的探索论文

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一般比较基础,但是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展示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理解。同时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性都会较弱,长时间的理论教学无法使他们一直保持注意力。因此,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作一些相关的课件,通过声、形并茂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感官。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带动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而是给予教学以辅助作用。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并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通过结合网络教学资源来制作相应的课程。始终站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才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当信息技术轰轰烈烈地来到教育身边后,给涉及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带来福音。教师上课不再只是对着教科书传授知识,小学生也不要费尽心力去理解完全抽象的数学难题和要点。教师上课可以采取许多形式,如,用动画的形式教授立体图形单元内容;用游戏的形式教授概率单元内容;也可以用ppt形式教授未解方程单元内容知识。这样的话,既增加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又能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运用数学。

三、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变教学的方式。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进军教育事业的时候,任何学校的教育形式都是一样的,即教师利用粉笔、黑板和教科书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互动,没有能够辅助的工具,没有令人打起精神的交流,只有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小学生沉寂于死板的教学氛围。引入信息技术之后,小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不少,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理解能力也上升了不少,这都是因为数学教学形式的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尤其是小学教学内容,很多对于概念性的课程的讲解,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抽象化的分析,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和错误。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后,数学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展示,将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区分和理解,同时也对教学的学习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展示。直观形象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空间关系,还能够促进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四、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在实际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只局限于教育方式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互相叠加,也不能是将信息技术单纯地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是与数据教学课程成为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很多教师都感受到了它的应用所带来的教学便利,尽管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认可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传统的教学传承的优势,黑板的使用能够给教学带来更多即时性的思维发展空间,它和信息化的课件相比更具有灵活性。

总之,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方式的融入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成功加盟小学数学教育,这在很多方面给家长、教师及学生带来了便利,但应该明智地看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整合问题,为人类的整个教育事业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谢军平.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江西教育,(30):67.

小学数学与环保教育的探索论文

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对少年儿童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形成基本的环境素质,使每一个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地球,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她。”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又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值得每个数学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1、当今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环保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数学教师则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完成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渗透必要可行的环保教育,这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描述数量关系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源于生活且根植于生活”。在日益重视环保教育的现代社会,教师不仅要讲授数学教科书上已有的环保题材,而且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环保知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环保知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有的小学数学教师错误地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只负责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专业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数学教师关系不大。这种认识十分有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更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才能一方面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环保,另一方面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榜样,更好地教育学生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去积极进行环保实践。所以,数学教师平时要多留心环保的事情,多学习一些环保的知识,多积累一些环保的实践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于数学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环保教育。

三、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对学生渗透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由于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特别适于小学阶段。因此教师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亲身体验,更有教育效果。如在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习了统计图表这一知识后,可让学生在课外可以进行实验与调查,考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材料,制成统计图表,并在课内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热情。如组织学生调查垃圾袋丢弃而造成白色污染的情况:我们学校六年级有180位同学,有71.1%的同学早上经常买早点,乱扔早点包装袋的有13人(约占10%),扔进垃圾箱的仅占80%,但还有10%的同学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造成了校园白色污染。还组织学生做实验得出: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地流掉12千克水,这样一年就要白白流掉4000多千克的水。在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让学生自己悟出“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这些现象和强有力的数据,让学生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造成污染和浪费资源的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环境保护的热情,并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去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长此以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了环境意识,培养了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而且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环保教育高中作文

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们。植物是大自然的天然屏障;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臭氧层是大地的保护伞;淡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泉。不过人们总是把环保挂在嘴边,而没有采取保护行动,人们要知道:环保重在实际啊!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应当珍惜它们。我从〈〈岭南少年报〉〉和〈〈现代小学生报〉〉中知道:美洲猎豹已长离世间;猛马象早已丧命冰河;剑齿虎早就灭绝;欧洲大雷鸟接近灭绝;鲸类正苟延残喘;非洲象被逼在绝种深渊边。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少吃野生动物,阻止捕猎者猎取动物。记得2003年sars蔓延,都是因为人们吃果子狸,由冠状病毒变异而引起非典。

我从网上获得臭氧层被称为大地的保护伞,因为它可以挡住大部分紫外线,如果没有臭氧层的话,一刹那,大地将尽被烤焦。因为人们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南极上空已露出了个大洞。

淡水也非常宝贵,据电视新闻报道:全球百分之七十的水属于盐水,这种水不可饮用。据统计:三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人缺水,何况现在也没有发明出盐水转化机。水流声“哗哗”一定是有人没有拧紧水龙头,节约用水只是挂在嘴边,根本没有人记住,那些不自觉的人洗完手之后,不关紧水龙头,让那些淡水白白流走。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文档为doc格式。

将低碳环保践于行浅谈对幼儿低碳环保的教育论文

低碳、环境保护问题,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社会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了重视。低碳环保不仅仅对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帮助,更是对子孙后代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是未来的主人翁,对于低碳环保这样的一个话题,应该是从小就作为一种观念渗透到幼儿的思维模式里去,让他们对低碳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识。而怎么让环保低碳这样一个话题变得丰富多彩,变得乐趣无穷,让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去了解环保低碳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教育实践中的想法。

一、关注资源环境,发现低碳环保与我们的关系。

一本书、一张纸,这些全部都是环境的一部分,提醒幼儿们注意,自己是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告诉他们,假如没有了纸和笔,他们就会无法体验画画写字的乐趣;没有了桌子椅子,就没有得坐;没有了水喝,就没办法解渴。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知道纸和笔是怎么来的吗?然后从这个引入话题,讲述木头森林,以及它们在自然界的作用,教师通过语言结合图画或者是录像纪录片,以放电影的形式吸引孩子们去了解环境问题,然后提出一些趣味性的话题让小朋友思考,同时告诉幼儿,要珍惜用纸,因为纸是由森林变化而来,没有了森林,后果很严重。具体可以在视频里边看边解释,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道具模仿森林砍伐以后造成的泥石流或者沙尘暴的场景,让幼儿能切身体会。告诉他们节约用纸,就是低碳环保的良好行为,从而杜绝幼儿在平时对纸张等物品的浪费。与此同时,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见到的很多东西,例如可爱的企鹅、北极熊,都慢慢地失去了家园。如果我们做到了低碳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有所改善。

二、优化人文环境,体会低碳环保的真谛。

幼儿对周围环境是比较敏感的,要想让他们爱护环境,首先幼儿园的环境要做到绿色环保。只有校园干净整洁了,幼儿才能去保护这样的环境,如果校园自身都是垃圾遍地。自然幼儿也不会在意乱扔垃圾这样的不文明行为。

在做到整洁的基础上,还应该尽可能地种植各种各样的鲜花、绿草。既可以给所有师生一个美丽的学习环境,还潜移默化地告诫幼儿,这样的环境才是舒适美丽和值得我们爱护的。帮助他们建立最原始的对美的理解。

幼儿的环境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老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有非常强烈的模仿能力,所以老师和家长平时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幼儿的榜样。因此老师在学校就要起着一个优秀榜样的作用,平时用水用电,要注意节约,不乱扔垃圾,不大声说话,不随地吐痰。要做到低碳还可以做到出行不远的地方尽量步行,少用空调,平时的生活用水循环利用等等,并且在生活里就可以向幼儿解释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对低碳环保有什么意义。当然,老师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应该给幼儿建立什么样的榜样,提醒家长在家的.时候也要注意环境保护的细节行为,尤其是不要抽烟,不要大声喧哗,开车出行堵车时间长就熄火,洗澡节约用水等等。有家长的配合,幼儿的低碳环保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渗透一日活动,提高幼儿低碳环保意识。

要想让幼儿真正做到低碳环保,必须从他们身边做起,在他们的一日活动中随时随地渗透低碳环保观念,让他们知道,一日活动中,需要大家低碳环保的地方无处不在。例如洗手时告诉幼儿随手关水龙头,再结合环保教育活动《小水滴去旅行》,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节约用水的原因;幼儿用纸作画时,提倡双面画,并将一些废纸进行回收再利用,让每一张纸都合理利用起来;离开教室时,及时关闭各类电源设备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是在这些细节中,幼儿得到的是受益一生的低碳环保意识。

四、结合节日活动,加强低碳环保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重要的环境保护的节日加强低碳环保的宣传力度,这些日子都是世界性的重要的宣传环保,重视环保的日子,配合这样的一个大环境,灌输低碳环保的理念,会更有效。而在这样的日子,理论宣传是一方面,另外还可以带领幼儿出门动手,做一些低碳的保护环境的事情,例如利用植树节,带领幼儿外出植树,亲手栽种几棵小树苗,并经常去关注它们,给他们浇水施肥,既做到了低碳,保护了环境,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其他“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水日(3月22日)”等有关环保的节日里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我们的“我是地球小卫士”“做环境的主人”“水是生命之源”等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环保的图片、资料,一起探讨关于低碳环保的话题:例如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是一次性的,多次使用后还会造成污染。在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活动里,可以让幼儿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对低碳环保有更深的理解。

幼儿是未来的希望,我们都希望他们可以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生活在青山绿水碧海蓝天里。而低碳环保不仅是成年人的责任,更是这些未来的希望――幼儿,将来的重要责任,因此把低碳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探索未知,探索环境的精神,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发展,都潜移默化地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将来肩负着建设美丽新地球的重大责任。而对他们的教育,则是我们每一个幼儿园教师的任重而道远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西兰环保教育论文范文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美术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幼儿此时还无法使用文字表达思想,而美术作品能够满足他们表达情感的需求,通过开展美术活动,也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当前,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幼儿对于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我国幼儿教育界专家郭声健老师认为:美育是幼儿教育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幼儿时期,幼儿对身边的社会和自然没有多少认知,所以他们的潜能无穷,具有天生的艺术潜力。而且,此时幼儿对于身边的事物没有固定的认知,画出的事物都来自于想象,这也恰恰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天赋。美术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必须认识到幼儿的这种特点,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但是在现实中,幼儿园教师的数量有限,有些教师自身在生活中就不注意环保,在美育中渗透环保教育时也缺少说服力。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觉悟,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幼儿。

首先,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当前的美育教材有比较丰富的材料和示例,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教师要依据教材,但并非刻板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而应大胆取舍,根据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优势实施创造性的美术教学,实现美术教学与环保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和情感作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在美术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时,教师可以将大自然美丽的场景呈现在幼儿面前,如清澈的小溪、绿油油的草地、嬉戏的蝴蝶、可爱的小动物、清爽的风、柔和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等。只有让幼儿沉浸在和谐的多彩世界中,才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如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感受万物复苏,进而让幼儿画出春回大地的画面;在为小树浇水后,让幼儿画出小树,让其亲自参与活动提升了对其大自然的了解。只有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幼儿的鼓励,从不同角度挖掘幼儿的优点。在一次大班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画的小河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黑色的。笔者问幼儿:小河的颜色为什么会是黑色的?幼儿回答:在太阳落下的时候,河水被太阳照成了红色,但是河水中有脏东西,所以它是黑色的。因此,笔者表扬了他的观察力。实践证明,教师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能够提升他们的创作热情,开发其思维,也有助于幼儿认识现实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通过主题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生活是主题活动内容的来源。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开展美术活动,在其中渗透环保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每年的植树节,可以通过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不同种类的树木及其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氧气;同时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不同树木的生存条件、生长特点等,让幼儿意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笔者所在的幼儿园组织了“废物利用,创意无限”的亲子制作比赛,引导家长和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通过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和互动,创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在此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开动脑筋,搜集各种废旧材料,一起动手制作,忙得热火朝天,而产生的作品也充满了创意。这次活动中一共诞生了一百多件工艺作品,而这些作品的材料均来自于生活中的废弃物品,体现出了幼儿的创意和家长对幼儿的殷切期望。

再如,世界地球日来临之时,笔者所在幼儿园举办了主题为“节约资源,关爱地球”的活动。在活动当中,组织幼儿园中的大、中、小班所有的幼儿开展系列活动,包括“地球流泪了”“地球守护者”和“认识地球仪”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地球污染的问题、保护地球的有效措施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之后,为了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又开展了“争做节约资源小卫士”的画展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节约资源的有效办法。

2.通过手工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手工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形式,幼儿对手工活动非常感兴趣,通过学习手工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以手工活动作为环保教育的突破口,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意识不断加强,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纸杯等,这些一次性用品往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所以,幼儿园教师须引导幼儿对一次性产品有正确的认识,坚决抵制一次性产品,并且搜集这些东西“变废为宝”.针对一次性产品,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低碳环保、绿色行动”的手工活动,让每位幼儿收集废弃的一次性产品,与家长进行亲子手工创作。幼儿的思维相当活跃,创作了多种多样的作品,既有用单个纸杯制作的小猪面具、小鸟等,又有用多个纸杯组合制作的汽车、帽子等。除了利用纸杯,幼儿园还开展了“塑料瓶造型”“树叶贴画”“蛋壳造型”等多种活动。幼儿通过参加这些手工活动,不仅懂得了如何变废为宝,体验到了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制作的乐趣,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将剩下的边角料随地丢弃,要放入垃圾桶中,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行动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开展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幼儿不仅乐在其中,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环保教育,对生活中的环保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3.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传播环保知识。

开展不同专题的美术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情操。如在一年一度的环保日,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与环保有关的照片,如《美丽家园》《绿色生命》《鹭鸟的天堂》等,通过搜集这些来自于生活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图片中的美丽景色,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开展环保教育。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每年都会安排大班段幼儿去参观越剧博物馆、马寅初故居、书圣园等地。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激动不已,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通过艺术欣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结语: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加强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刻不容缓。幼儿时期正是幼儿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能够提升环境教育的效果。在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以身作则,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荷芬。浅谈幼儿环境教育的趣味化。环境教育,20xx(3)。

[2]任海燕。让环保伴随娃娃成长。环境教育,20xx(6)。

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化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不可推卸的教学任务。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课外环保读物、提高环保实践素质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整体的科学水平的提升,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宣传绝对不在少数。而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对人类提供最基础的教育的阶段,并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非常有必要的。而化学教育中,对环境保护的涉及范围较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将会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只有从学生抓起,才是全民族拥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的根本手段。

一、积极提供课外环保读物。

正如上文中所论述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但是笔者认为,仅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课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来帮助学生加强环保知识的累积。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内容提供一些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提升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引导作用,比如在《臭氧》一文中,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对氟氯烃的介绍的结合,可以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臭氧造成的危害。而形成的臭氧层空洞,则是造成地球上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的认识到,臭氧层保护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文中介绍的大气层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对h元素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在课后学习任务种,指导学生阅读《氢能源》,经过一定的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氢能源的清洁性,尤其是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氢气的燃烧,生成的是水。然后学生就可以在氢能源的阅读中,重新回顾这一知识点的同时,也认识到,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环境报》、《环境》、《人与自然》等书报的课内朗诵,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提升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提高环保实践素质。

学校教育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人身观和世界观负有主要的责任。学生的在校园的时间,是这一年龄段中最多的,学校帮助学生形成了何种的环境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环境意识这种情况之下,通过学校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一种非常有必要的活动。与此同时,学校校园内的环境问题,同样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校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宣传工作,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也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校园内,可以通过张贴标语等方式,让学生处于一个“时时环保、处处环保”的环境中,同时,还可以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有关环境保护的主题进行活动,如设立环保主题的定期广播等等。在班级间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学生行为评比活动,有效地杜绝水、电资源的浪费,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等。上述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养成,将会起到非常良好的积极效应。而作为教师,则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尚不稳定的环保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让他们自己设身处地的设想一下,环境被破坏之后的种种情景,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情景的设置,作为课堂内容的导入部分,最终实现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加强。

三、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

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的情况,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文化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课堂内教学知识点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形成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养成环保意识。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针对不同的污染方式,做出不同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良好而完善的知识体系。

3、利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环保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者污染严重地区的餐馆来加强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在对人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存在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是可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进行参观过程中,教师应在化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用丰富的知识来对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结合学生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知识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总而言之,地球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工作来说,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看成是一项基础的教学任务来抓,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曹亚玲.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06)。

[2]张俊.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科技致富向导,,(21)。

[3]何平.浅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文理导航(上旬),2010,(04)。

幼儿教育价值取向探讨的论文幼儿教育价值取向有哪些

摘要:幼儿的发展,实际上无法与环境和教育分开。一般而言,环境与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并非机械进行,而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原因来实现。蒙学教材之中名物常识、道德、礼仪类内容还有行文特点,对于幼儿的认知、社会性发展、语言能力发展帮助很大。

学前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对于语言把握的准确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蒙学读物的编写最初是为了帮助儿童识字,所以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蒙学教材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1蒙学教材之中的常识类知识。

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协调幼儿的认知发展不仅需要的是知识丰富多样,同时更重要的是浅显易懂的基础性知识经验。对于幼儿而言,常识性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幼儿而言,蒙学教材之中广泛且普遍通识性的常识知识在经过了上百千年的历史实践检验之后,具有着基础性的特点。这些常识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协调,比如《三字经》为例,其中常识内容包括十进制计数法,“三光”、“四季”、“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数学、天文、地理、农业、艺术等各力一面知识,内容丰富且兼顾实用性。如表1所示。这些蕴藏于蒙学教材之中的常识,准确而又简单,辅之以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只需要老师在讲解和呈现的时候注意方式与方法,即使对于蒙童而言,也是极为容易可以接受的。从知识呈现与讲解形式的角度考虑,常识知识的普及需要特别注意逻辑性,比如以《三字经》中的常识知识为例,以方位、情感、音律等逻辑特征将相对庞杂的常识知识进行分类。再比如《千字文》中则将“四季”表述为―“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不仅指出四季名称,也指出了四季按顺序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由以上可以看出,蒙学读物中的常识知识,不仅单纯展示了概念,也介绍了种属类别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千字文》等蒙学中后期的作品之中还强调了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2蒙学教材的道德礼仪内容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般而言,对世界的认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幼儿需要运用或者是改组自己的认识来作用到客体身上,然后发展和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自然、社会经验。方格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之中》提到:“社会性发展即社会化是指儿童获得社会所期待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标准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1蒙学教材的道德礼仪内容帮助幼儿获得伦理知识。

在《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一书中我们已然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幼儿必须首先认识各种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标准,如尊敬父母、友爱同伴、遵守诺言等道德规范,通过理解规范,才能将其内化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进而指导自己的活动。”因此,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下,幼儿对于社会的认知首先便起始于传统道德规范。蒙学教材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道德典范,同时这些蒙学教材之中的社会认知内容与幼儿生活相关,包括幼儿与亲长、同济交往所应遵守道德规范以及日常行为礼仪规范等均包含其中。如《三字经》中介绍了家族辈分次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体现了家庭与家族的概念,以及家庭中亲长、同济同辈兄弟的关系。再如《弟子规》开篇从“孝”、“锑”谈起,论述了家中子弟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2.2蒙学教材的道德礼仪内容帮助幼儿获得社会礼仪知识。

在保持并传递着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规范的同时,蒙学教材还关注了社会礼仪,如《弟子规》中就有诸多对儿童如何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定。说“凡出言,信为先。作与妄,奚可焉。”这是在教育儿童要诚实守信,又或者“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这是在告诉蒙童社会行为规范。另外,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蒙学教材字中对道德礼仪类内容的讲解并非简单提出理论论述,而是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来展开。这种为幼儿提供榜样的举例方式,可以促使幼儿在道德故事之中,发觉人物的优秀品德,继而唤醒幼儿的道德情感,受到榜样的感染,产生追求榜样模范行为的需要。例如,《三字经》的“孔融让梨”讲的便是孝悌之道,“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再如“黄香温席”中讲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蒙童通过对于这些伦理道德和社会礼仪规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社会认知。在自我与客观存在的互动之中,完成自身的社会化。

3蒙学教材的行文特点助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前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对于语言把握的准确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蒙学读物的编写最初是为了帮助儿童识字,所以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主要价值就在于帮助幼儿认识字词,获得对事物的初步概念,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3.1蒙学读物韵文形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特点,蒙学读物在内容上多考虑使用儿童在日常生活之中较为常用的一些字词音,在行文形式则多采用韵律节奏明显的韵文形式。这种句式短小,朗朗上口,又词汇简单丰富的行文特点,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辅助作用。蒙学教材的大多采用韵文形式,以《千字文》为例,在用韵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用韵方式和特点,呈现出多用发声简单的韵母。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统计,《千字文》中共ang、eng、ing、i、ui、ao、e七个韵角,在汉语拼音之中,上述七个韵母发音方法较为简单,尤以e、i作为单元音,保证了在发音过程之中,舌位、唇形和开口度的整体不变。

3.2蒙学教材押韵形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同时,蒙学教材在行文上多采用了句句押韵和转韵押韵的方式。以《千字文》为例,通览全篇,句句押韵和转韵的使用,让此篇蒙学读物朗读起来珠圆玉润且又流畅清丽,细读开来则容易被人们记忆。在文中前半部分,既是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到第二十五句“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全为句句押韵,后续还有第九十九句“耽读玩市,寓目囊箱”到第一百一十四句“诛斩贼盗,捕获叛亡”等也为聚聚押韵。在蒙学读物的句法结构上,符合了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由“单词句”到具有少量词汇的“电报句”句式。传统蒙学教材对于幼儿具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千字文》、《百家姓》等为主的蒙学教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幼儿塑造良好的社会性、道德礼仪,在幼儿教育之中具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明)娄芳注.千字文释义[m].明娄国安刻本.

[2]刘伟,杨红.最爱英文儿歌[m].中山大学出版社.

[3](清)高馨山注.新式标点千字文白话注解[m].上海中原书局印行本.

[4]吴洪成,李文慧.清代前期蒙学教材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7(9).

[5]常爽.汉代蒙童书法教育摭谈[j].大众文艺,2010(9).

素质教育中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论文素质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项目

学分制的在高校中的贯彻落实过程中是有条件的,需要秉承很多的原则:。

(1)要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双轨并存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比重。必修课过多会导致学生成为专业型人才,学生们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除本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基本是空白状态;而选修课过多会导致通才型学生的大量出现,学生们往往对每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但是每个领域所需的知识的把握程度都不是非常的精准,甚至自己所学的专业课都是表现平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我们称之为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教育不可以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单纯的课本之上,因为课本中的内容都太过于偏重于一个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而任何的理论都是有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教师在讲解某一理论的同时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超出了这一理论的涵盖范围,所以教师所讲的内容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要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人才,甚至是符合未来十年二十年与国内国际市场相适应的人才。

化学教育中渗透环保知识论文化学教育中渗透意思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党的“十二五”规划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以促进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升级。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环保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作为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化学课程,职业院校的化学教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觉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水平,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环保意识水平。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肩负着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培养其意识形态的重任。因此,职业院校的化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除了要传授给学生们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在课堂上的科学示范,引导学生们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当前形势背景下,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要主动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努力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化学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会议,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以共同探索出更为科学、高效的化学教学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课本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化学教师要能够从这些教材中挖掘出与环境保护教育相关的内容,分为一个个主题,有计划性地向学生们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从原理上了解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解“金属单质与化合物”这一章的'内容时,化学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目前我国水体污染的问题,让学生们明白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工业废水,许多工厂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流程治理废水并进行分类排放,而是全部偷偷排放进河流当中,这些废水中所包含的重金属离子进入空气、土壤后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周围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居民们的生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又或者,在学习“高分子复合材料”时,教师可以结合前几年国家出台的“限塑令”的政策,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向学生们解释为什么要限制塑料的使用,既加深了他们的学习印象,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校外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们调查了解当地工厂污水处理、排放的情况,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到节约用水,分享一些关于节水、节电的小窍门,通过这种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逐渐引导学生们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三、规范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废气、废弃金属料等,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尤为注重实践操作问题,在正式上课前先向学生们明确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重难点内容以及在实验收尾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从而有效规范学生们的实验操作。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完善化学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些涉及到昂贵试剂、剧毒药品、危险系数较高的化学实验,要鼓励教师们尽量使用多媒体软件来进行模拟仿真实验,既较少了实验中废气物的排放,也保障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此外,关于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们应当按照指示放在规定的地方,以便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性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而不是随意丢弃,给实验甚至整个学校周围的环境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并且不断地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职业院校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积极组织各种化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既锻炼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为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月.职业院校化学教学和环保教育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2]李秀花.职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实施[j].职业.2014(04)。

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影响。因此,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要特别关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

而情境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阶段特征,本文对情境教学手段在幼儿环保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述。以期对今后的幼儿园环保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推动环保事业的向前发展。

环保教育不同于日常的学科教育,环保教育更着重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和考试。因此,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环保启蒙教育上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因此,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上,教师在教学中应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定位为环保教育的指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积极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

1.2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加强实践性的教育。

环保问题是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幼儿进行环保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基于环保教育的目的,在进行幼儿环保启蒙教育时,就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而是要遵循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的经历来加强环保的实践性教育。

2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指的是一种通过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环境来加强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情境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诸多优点。环保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接受环保教育者的环保意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针对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注重实践性等特点,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在幼儿环保启蒙教育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采取的具体方法。笔者通过总结日常教学的经验和个人对幼儿环保启蒙教育方法的一些探索,认为以下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3.1模拟环保案例的情境。

在课堂上模拟环保案例的情境,能让幼儿通过模拟实际案例发生的环保事件,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体验和思考环境的保护问题,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道具进行环保案例的`情景模拟,针对案例中发生的情境和角色的特征,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和ppt等方式进行呈现,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案例变为活生生的发生在幼儿自己身上的经历,使幼儿直观形象地体验环保的内涵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浪费水资源的行为,通过情景剧的表现形式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作为案例中的人物角色来获得环保感悟,清楚浪费水资源的行为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模拟环保案例情景的教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从感官上给予幼儿体验,同时调动了幼儿的情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让幼儿“用心”来学习。采用模拟案例情景的教学形式,能够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幼儿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幼儿加深对环保的理解以及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环保问题。

3.2开展环保主题探究活动。

环境保护的涉及面非常广,保护的对象和形式都具有多样性,因此环保的课题也是涵盖多个方面的。在开展环保主题探究活动的教学形式下,教师旨在通过这一教学形式为幼儿营造环保的氛围和情景,来指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针对某一特定环保主题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环保主题进行探究。

幼儿进行合作的形式可以是课堂话题讨论、社会实践探究以及课堂展示等,通过这些在这些情景之下的体验来获得环保感悟。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幼儿能够具体对他们感兴趣的环保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切身的体验,可以针对环保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与此同时,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3进行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要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利用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来开展教学,才是开展情景教学的最佳教学形式。环境保护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之中,还应该扩展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现实社会中,针对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教师可以利用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在家里和学校都要养成节约用水和用电的良好习惯;亦可以通过和家长一起共同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还可以组织开展清扫街道等活动实现对幼儿的环保教育。

利用现实生活真实发生的情景进行情景教学,能充分体现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幼儿在实际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但是,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注意正确的指导,也会使得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

4结语。

环境保护关系你我他,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和人类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让环保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而不是某一个环境保护日的特别活动。这样的环保行动才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不用被特别提起和呼吁的。所以,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需要借助情境教育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环保启蒙教育,同时需要注意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情景教学。由于自身能力和经验的局限,笔者就情景教学在幼儿环保启蒙教育中的应用问题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需要更多参与环保教育的同行作出进一步探讨。

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

〔摘要〕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日益深化,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成为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舞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肢体训练、智力开发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其中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尚存不足,最为典型的便是专业技能比重过重、统一化倾向明显乃至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等,忽略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学习特征,换言之,也就是未能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开展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启蒙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环节,应强调从初学者的特殊性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启蒙教育视角分析。

启蒙,指启发蒙昧,使人明白事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启蒙指的是通过宣传教育来使社会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启蒙运动就是这个含义,而狭义的启蒙则专指针对幼儿的启蒙。启蒙教育是以启蒙为目标的教育,与幼儿教育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很大的重合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幼儿教育。所谓启蒙教育视角,指从启蒙教育的理念出发而秉持的教育视角,它包含双重含义:第一,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启蒙。启蒙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这是其根本目标。以舞蹈创编教学为例,启蒙教育视角要求舞蹈创编必须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育。第二,教育需要从受教者的特征出发。启蒙教育的受教者不同于一般教育,年龄结构偏小,思维方式不成熟,因此,教师也必须立足此点。

二、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研究。

幼儿舞蹈创编服务于幼儿教育,必须紧扣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启蒙教育视角要求教师从幼儿学习现状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创编激情。在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幼儿对舞蹈创编缺乏激情,不愿参与到舞蹈的创编之中,这固然和舞蹈动作本身的枯燥性、抽象性有关,也可以归因于教师教学的不得法,对此,培养幼儿创编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观千剑而识器”,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而言,广泛地观看各类型舞蹈视频是幼儿创编的基础,因而,教师在创编教学初期,需要让学生欣赏大量幼儿优秀舞蹈,包括民间舞蹈、民族舞蹈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舞蹈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拓展其认知视野,一举两得。此外,问题也是调动学生思考,促进其舞蹈创编的有效工具,教师在幼儿舞蹈欣赏的过程中,要辅之以相应的小问题,比如,这些舞蹈都是谁表演的啊?这些小朋友在舞蹈表演中有什么特点呢?等等。

(二)引导合作创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舞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承担幼儿肢体协调发展以及审美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幼儿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小组合作教学则是最佳的方式,既能达到舞蹈教学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因而,在幼儿舞蹈创编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创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教学的效能。以《虫儿飞》的舞蹈创编为例,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构建良好的创编环境,比如播放与《虫儿飞》舞蹈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好地创编虫儿飞的动作;第二、提供创编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虫儿飞的情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编辅助工具,比如手巾等;第三、落实创编分工,给小朋友安排不同的创编任务,避免滥竽充数。

(三)体验成功乐趣。乐趣是幼儿学习的核心元素,幼儿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才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学习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而成功则是幼儿体验学习乐趣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此,成果展示则是极为必要的环节。在学生舞蹈创编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展示,并且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评,让表演者自主讨论舞蹈创编的得与失,然后再让别的小朋友展开评论,最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点评。教师在点评环节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舞蹈创编中的闪光点,比如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小组合作的默契性、舞蹈形式的创新性等,并充分肯定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其日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启蒙教育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探讨。

启蒙教育不仅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等要素出发,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就舞蹈创编与教学而言,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其舞蹈学习中的长处,而幼儿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则是制约其舞蹈学习的负面因素,对此,教师需要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在情境中教学。舞蹈以肢体动作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本质上是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这是舞蹈教学与幼儿思维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情境教学是极为有效的化解方式。所谓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根据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实际要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舞蹈从抽象的肢体动作中解脱出来,变得更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音乐创设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伴之以一定的音乐背景,比如在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中配以欢快的乐曲等;第二、视频创设法,小孩子通常对视频有较高的兴趣度,因而,可以播放与舞蹈主题相关的教学小视频。以维族舞蹈《摘葡萄》的教学为例,教师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可以播放维族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劳动的乐趣。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仔细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编,提升其舞蹈水平。

(二)在故事中教学。舞蹈本质上是抽象的,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叙述事情、传情达意,需要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幼儿受年龄结构、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制约,尚难以满足此要求,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学习心理出发,将舞蹈动作机械地传授给幼儿,不仅难以起到舞蹈教学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削弱舞蹈创编与教学的效能。众所周知,故事,尤其是情节丰富、人物鲜明的故事,对儿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可以紧扣儿童学习中的此项特点,主动引入各种小故事,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还能借助故事与舞蹈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举两得。以汉族舞蹈《扑蝴蝶》的'创编与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暂时淡忘自身教师的身份,将自己设想为故事中的人物,如扑蝴蝶的小孩子,然后借助肢体动作与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出故事情节,如此,学生便不会将舞蹈视作肢体动作的机械叠加,学习兴趣、学习欲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在游戏中教学。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本身也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舞蹈与游戏具有相通性,舞蹈中的肢体动作更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素材,因而,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将舞蹈与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舞蹈,令舞蹈教学更具趣味性,也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契合启蒙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动作模仿的小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肢体展示,看看哪位学生模仿得最标准,教师再给出相应的夸赞,如此既能活跃舞蹈课堂的氛围,还能满足儿童的表演欲望;其次,舞蹈创编强调儿童创新力的培养,对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可以在幼儿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时候,给幼儿预留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幼儿自行创编舞蹈,从而提升幼儿的舞蹈素质。

结语。

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

参考文献:

[3]熊国燕.浅析幼师舞蹈教学中的幼儿舞蹈创编[j].音乐大观,(11):237。

[4]黄芳.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探究幼儿舞蹈教学[j].知识窗,2015(8):82。

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

高高的桂花树摇摇摆摆,向我们点头说小朋友早,桂花树桂花树我们爱您,让我们围着您唱歌舞蹈。

高高的桂花树摇摇摆摆,向我们点头说小朋友好,桂花枝桂花树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唱桂花树好。

多美的一首三拍子歌曲!这是我们在上主题:“秋天的颜色”中的一节歌唱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歌唱活动,感受三拍子优美流畅的旋律,对大自然中的树木产生美好的情感。歌曲的原名是白杨树,由于我们这边没找到白杨树,适逢中秋前后桂花开了,我就把白杨树改为桂花树。

我没有怪他们。我想带孩子们到实地去找一找,看一看,亲身去体验一下!在体验的基础上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来到了路边的桂花树下,请小朋友围着桂花树做自已喜欢的事,对桂花树说一句话。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围着桂花树,有的在做拉拉手的游戏,有的做丢手帕的游戏,有的做绕来绕去跑的游戏。有的小朋友说:桂花树,你真香!有的说:你的花真漂亮。有的说:我吃过桂花做的糕。有的说:幼儿园的点心里也放桂花……还有许多小朋友围着桂花树边唱歌,边跳舞,刚才课堂上的心不在焉与死气沉沉一扫而光。

可以想象,当孩子对老师的'提问不产生互动的时候,老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学习情景有感而发,积极思维,回答问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

师:“这就是我们在桂花树下做的游戏,说的好听的话,公园里还有许多更高更大的桂花树,请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到桂花树下说说悄悄话,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玩这个游戏”。

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哪些方式

德才兼备,这是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的新的要求,所谓人才一定是要专业技能与思想品德兼备的新型人才。小学时期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就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与重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渗透德育教育,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什么是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根据教育发展状况,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去实践、去感知,去体会,使受教育者符合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小学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与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渠道,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教育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小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科所特有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在吸收知识,获取人生经验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爱国情、集体主义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会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被不断塑造,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逐渐展开。

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与正直的人格要求,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培养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集体主义观、公平正义观,建立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成为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的新时代的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培养的,他需要长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正面形象的榜样熏陶,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引导、传输与教育。小学教师要牢牢记住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使德育教育与教材紧密结合,抓住课堂上的一切有利因素,随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生。

(一)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需要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自身作为人民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教师的社会责任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面的精神风貌对于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师德师风都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在潜意识的状态下会被老师的这些因素所影响,因此,教师要着装得体,工作态度认真努力,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讲课进度具体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受到教师的影响,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与风尚,同时课堂教学的氛围轻松愉快,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趣味性不断增强,学生接受知识与认知世界也会更加轻松自由。

(二)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增强其自律意识。

保持纪律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要求与规范。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如:学习工具要主动准备好,课前预习要充分认真,上课的时候要求所有学生都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的听老师所讲内容,思想不要开小差和随时随地的走神,能够做到认真倾听,养成良好的认真听课、会听课的好习惯。在课后更要及时认真的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这个过程说来容易,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长期的规范、引导、督促和鼓励。整个过程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性与自律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的养成专心听讲,遵守时间,遵守纪律,互相团结的好习惯,为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德育内容要与学科内容科学统一。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尽力做到学科内容与德育教育的科学统一,相互协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认为在文性的学科中才能够展开德育教育,在自然性学科中,德育教育很难展开。其实在小学教学体系中,除了《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生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教材以外,在任何学科中都可以展现德育教育。教师可以要根据其他学科教材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勤于动手、举止文明等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例如,在数学的计算中可以懂得节约的重要意义;《家乡》课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丰富的物产,美丽的自然风光,民风的淳朴,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成功训练》课通过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成功与失败,并在实践活动中,反思总结,以此来完善自身的品格、修养、处事的态度等。只要教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用心抓住每节课的德育教育切入点,都能在随堂的教学中逐步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小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渗透给学生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党的伟大。增强学生强烈的归属感与浓烈的爱国感。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文化繁荣昌盛,类型多样,教师要根据这些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付出努力。小学德育的建设工程,必然是离不开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总之,小学教育是塑造人才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的性格的培养,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期间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势在必行,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教师发挥自身在学生学习生涯过程中的示范与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注重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的和谐统一,并且德育教育的渗透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品德不断得到深化、提高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是促进国家整体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就是促进中华民族国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吕文容浅谈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长效机制[j]。

文学教育(中),2011(1)。

何拴来浅析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促进素质教育的策略[j]。

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5)。

将低碳环保践于行浅谈对幼儿低碳环保的教育论文

环保意识,爱护家园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斗门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拟开展“绿色低碳行”长期环保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徒步、沿途拾垃圾的方式,清理环境卫生,传播环保理念,增强生活质素。现将有关活动事项公布如下:

1.活动时间:

2.集合地点:

3.对象及人数:

4.活动领队。

副领队:

副领队:

电话:

5.报名方式:请发短信“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至xx手机。

报名截止时间:

行程安排:

9:15分在金鸿酒店门口集中,签到,9:30准时乘公交出发,过期不候。到御温泉下车,约10点。我们的徒步活动从绿道4号线的驿站开始,以金台寺为目标。沿着绿道,一边欣赏沿途旖旎的风光,一边进行环保活动。为了配合本次的环保活动,请各位伙伴自备胶手套、米袋,作为环保的工具。

从驿站至金台寺约5.5公里,估计11:30到达金台寺的山门。山门前有一块空地,我们可以就地休息,进行休整。利用1小时的时间,搞一些团队的拓展游戏。12:30进入回程,从山门往金台寺路口走,到达路口约2点。全程约11公里。2点我们可以到华姐饭店进行午餐,品尝具有农家特色的小菜。费用aa。

饭后,再乘公交车返回井岸,解散。

活动费用:保险费用3元/人(协会统一购买),午餐aa约40元,公交车费约8元;总开销约51元。

温馨提醒:

1.参加的朋友最好带足够的'水和运动饮料,早餐要吃好;

2.一切行动必须听从指挥,不得擅自离队;中途离队或有情况要告知领队;

3.当天如果下大雨,活动取消,小雨照常进行;

4.本次活动执行预报名制度,如果报名参加活动,当天有事不能来的,请向领队请假。否则将会影响你的信誉哦。

活动声明:

1.领队的服务是义务的,所起的作用是协调与支持活动的顺利开展,无法保障你避免意外的可能,亦不承担任何责任。领队对于线路的行进和更改具有全权。以上预计可能的以及其它无法预计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参加者自行评判风险承担能力,审慎选择参加,风险完全自行承担。报名并参加者视为完全同意本召集的内容与活动方式的约定,并严格按要求参加活动。

2.倡导自助与必要的互助相结合的户外理念,不做无保护的攀爬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为了您的安全,不允许出现独自疾走暴走和好奇新鲜擅自脱离整体团队的情况。

5.免责声明:“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领队声明依法解决,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领队声明。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同样不承担。本领队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本次活动副领队、收队及财务”。

6.徒步活动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可能会导致受伤。每个参加活动的人员意味着已经完全了解这项活动会带来的危险,并不限于如下伤害:和机动车、参加活动者、行人相撞,或者由道路状况、障碍引发的事故等。

7.参加人员必须保证,没有会危及本人和其他参加者人身安全的健康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四、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的方法。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问题情景;意义;创设;原则;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物体分类”一课时,可创设情景:课前在学生课桌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许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纸张。上课伊始,问:“同学们,课桌上这些纸片影响了我们上课,请你们想想办法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不行,如果以后还要用怎么办。”“我们可以一类一类的把它们分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同意这种做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如果要你们整理课桌上的纸片,你们打算怎样整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这样,“分类”就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而且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景,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惊、奇、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甚至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问题情景”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问题情景”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诸如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受,等等。我们应该把“情感——能力——知识”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这看似偏激,但确是有感而发:当一名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他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第一,正确的人生观;第二,终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自学的能力.前两条的培养都要涉及到情感问题;培养情感要靠各种“情景”的设置.这也正是近年来人们关注“情景教学”的原因。

2、“问题情景”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陈重穆先生在《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文中提出,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面,这不符合认识规律;要把问题背景放在前面,即在呈现概念之前,首先应呈现与之相关的足够的材料,使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其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一)问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三)问题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见性的观点,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1、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要具体,避免空洞,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2、针对性强: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3、启发性: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应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4、新颖有趣: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易引起学生注意。5、富有挑战性: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在“最近发展区”内。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现在假如你是一名高级技工,需要在教室安装电棒,请问,你怎样安装才能使悬在半空中的电棒与天花板平行?学生凭观察、猜测回答:“只要悬挂电棒的两根线一样长,电棒与天花板就会平行”。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学生确实感到问题的存在,此时老师引入正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个问题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又结合实际,集启发性、挑战性、明确性、趣味性为一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的方法。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用下列几种方法来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二)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是旧有概念的扩充,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其关键是揭示出相关概念的扩充发展的背景及其规律,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

(三)利用相关数学概念,创设引发猜想的问题情景。

许多数学概念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引发猜想并验证,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四)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情景,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五)通过学生实验,创设观察、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

总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这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夏小刚等.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

[3]戴黎军.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4).

简论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论文

摘要:探究教学是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寓含问题的情景的合理创设,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基于问题,最终探究出相关的规律和结论。本文着重于介绍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谈谈如何合理地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顺利地开展探究教学。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情景;创设;激发。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大力推行探究教学,正是让学生以基于物理事件或物理问题的探究活动,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提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证实假设,得到规律。问题既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连接探究活动各个要素的主线。有了问题,才会为试图回答问题建立假说,进而才会去制定方案,收集有关证据去检验假说。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运用:

二、如何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

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由教师创设一个物理真实情景,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的、循序渐进的探究性问题,或诱发个别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起大家关注,并加以利用,引发学生进行探究。这些问题情景,可以引发出实验方案的改进设计或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探究。

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精选基本教材。创设探究情景,要打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区别;动脑与动手的人为分离。让学生领悟科学知识是经由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常常会受一些前概念的干扰,如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物体的体积等因素有关,从而影响了后续学习。为此,笔者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之前,插入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呈现情景:一艘满载货物的货轮在大海中航行(投影)。设疑点拨:海水对这艘满载的货轮的浮力有多大?显然用前面所学的弹簧秤称重法是无法解决的。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这就需要研究和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即把解决轮船所受浮力大小的题材转化为研究和浮力大小有关因素的题材。

(二)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或假设。

学生针对问题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排除一些偏差较大的猜测(如气压、温度会影响浮力大小),最后汇总为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再次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可提示学生采用以前用过的变量控制法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本小组的猜测讨论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完成方案的设计。由小组代表上台交流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全体师生参与可行性认定后,产生四个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d.比较同一物块浸没与部分浸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从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等体积的各种物块、弹簧秤、水、浓盐水、酒精、细线、深水杯、大烧杯、刻度尺等)中选择所需的器材,利用弹簧秤法(f浮=g物-f拉)测不同情况下的浮力,在表格中记录数据。

(五)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分别得出结论: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无关;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无关;

c.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d.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六)交流与评价。

每个小组轮流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经过认定后,汇总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重力、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由此可以分析木球从水底浮至水面的过程中浮力大小的变化。

(七)再创情景,再次设问。

引导学生用弹簧秤吊着体积不同的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杯里,用空杯盛接从溢杯里被金属排出的水,观察金属块渐入水中直至浸没时弹簧秤读数及空杯中水量的变化。

让学生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浮力大――排开水多;浮力小――排开水少。教师接着提出问题:浮力大小和排开的水的多少是否有必然联系?从而引导学生用实验去进一步探究物体排开液重和所受浮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亲手用弹簧秤测得被物体排开的水重后,惊奇地发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竟和排开的水重正好相等,从而探究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计算石块及船所受到的浮力。

在上述的过程中,以教师的演示为引子,创设出一个个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计,而在探究过程中,也以问题的形式逼迫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能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如焦耳定律的教学中:

(生)思考后提出猜想:可能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导体的电阻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有关系。

(生)思考方法。

(生)要进行变量控制。

(师)该如何实现相应变量控制?请你设计。

(生)设计一:用两个阻值大小不同的定值电阻、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等,组成一个串联电路,用温度计测出通电后,阻值大小不同的两个电阻的温度,以温度的大小变化来确定产生的热量是否与电流大小相关。

(师)肯定方法基本正确后,提出:测的温度是否准确?

(生)(改进后)设计二:把电阻放在水中,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大小。

(生)设计三:改为用纯水。

(师)你能让纯水在较小电流时温度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吗?为什么?

(生)设计四:改为电阻丝放在比热更小的液体(如煤油)中,当电流通过后使煤油的温度升高,测出温度变化来研究热量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生)设计五:用煤油的体积变化反映热量大小。

(师)你能明显看出煤油的体积变化吗?毕竟温度变化是不多的。

(生)此后学生虽经思考,仍无办法可施。

(师)是否记得老师在体现物体受到压力时发生形变的实验?(用玻璃瓶装水,挤压后观察细管中的水面上升情况)。

(生)设计六:用“放大法”观察体积变化。

通过上述情景创设,使学生始终被问题所困惑,逼迫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直至最终设计出合理实验方案,也更加理解书本中采用这套装置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变量控制指导下的另外相关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材料,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极佳的“愤悱情景”。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应侧重于“怎么办”型和“怎么样”型的问题。有时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师要把“是什么”型和“为什么”型的简单问题进行转化。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创设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创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前程:《创新实践探索》物理教师20024。

[2]李友兴:《关于问题情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物理教师2002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