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优质8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优质8篇)

作者:笔砚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优质8篇)

竞聘是一个可以展现个人才能和优势的机会。在竞聘过程中,我们应该准备好个人简历和自我介绍。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成功的竞聘申请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篇一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案例引发我以下几点思考。

一、怎样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如果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他可能只会记住一时,但是如果是他亲自探索的,他会铭记一生。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还要在探索方法上进行指导,不能让学生感到茫然。比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将图画上的内容写一写。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找秋天,并引导学生从颜色、味道、人们的表情等方面来感受秋天的特点。有的学生画出了秋天的田野、果园、忙着收割的人们……还有的干脆拍成漂亮的照片,由于他们亲眼看见了秋天的美,亲自闻到了秋天的香,所以他们急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同学,此时动笔易如反掌。尤其是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秋天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绿色的苹果树叶变成了黄色;秋天又像一个勤劳的粉刷匠,把碧绿的枫树叶涂成了红色;秋天还像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把绿色的火炬树叶也设计成了红色……”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他自主探索精神的高度肯定,他这优美的句子无异于给其他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就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

而有的课,可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解决这些疑难。当然,学生并非天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

曾听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教师也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新课伊始,学生开始汇报自己查找到的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每一名学生都是捧着打印好的资料在那里照本宣科,冗长、重复,人数达10人之多,历时5分之久,这样的探索有价值吗?这样的教学能是高效吗?我觉得这反倒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学生有搜集资料的意识了,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让他懂得如何去处理信息,这和自主探索并不矛盾,并不是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就袖手旁观,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容忽视,否则学生的自主探索将是一纸空谈。

二、合作有无必要

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个小脑袋瓜凑在一起,看起来好像研究得很热闹,但你仔细一听,听到的却往往是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在听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说的竟是跟课堂无关的事。有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更是喜欢用“下面小组进行讨论”的字眼。而实际上小组中学生的组织与分工并不明确、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不明显、小组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等都是明显的不足。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键的是如何使每一个小组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组任务,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师有必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凭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力自发地去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如何确定小组长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使他们各自承担个人责任,如何使小组内各成员与各小组之间建立积极互助的关系,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教师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等等。总之,这些规则与方法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使之成为他们学习习惯中的一部分。

通过课堂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以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中经常应该使用的方式,而且它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与精神。现代教育教学提倡团队精神,但笔者认为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我们教师想要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弄清楚是为了什么,是否有必要,如果真的有难度,靠一个人解决不了,或者一些问题很有思考价值,通过合作会省时高效,那当然有必要合作。

三、跨学科目的何在

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文化教育、思维能力培养等,都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因素,要有意识地把它们融入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把它们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更不能因强调它们而放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防止走形式,不必每节课都非得安排“延伸拓展”等类似的教学环节,二要找准着力点,不能漫无边际,要放得开收得回,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语文教师增强跨学科能力,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只是为了有助于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增加“底气”,引领学生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背景,发现属于语文世界的独特的眩目光彩。

比如说,古诗作品中再现的古代生活和文人心境距现今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入把握诗句、品味意境上有困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增强跨学科能力与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堂上的跨学科内容应该从语文出发最后回到语文,跨得出去收得回来。同样,语文教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充电”,也应以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要突出自身的学科性,否则这种改革是没有生命的。

我们在教改的浪潮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只要我们勤于学习,肯于研究,一定会走出这样那样的误区,我相信日趋完善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一定会让学生终生受用。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篇二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面对教师们对综合性学习的困惑,我们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应该突出综合性,重视实践性,发挥创造性。

关键词:思考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在教学中,我们对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定位上确实有诸多困惑:

2.教师们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准,既不能像平时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课、知识传授课,也不能放任自流,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对此,尚需提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范例。

近几年来,我们作了一些肤浅的研究,认真思考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性,以期正确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一点管见,恳请大家批评斧正。

(一)突出综合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的着眼点之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我们就紧密结合语文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我们搞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动物过冬知识竞赛;动物趣闻交流会;编一个人和动物童话故事,想象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在这些丰富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以多种形式查资料:看课外书籍、上网、问大人;以多种方式交流汇报:个人、小组。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趣闻,头头是道地编写故事。从他们生龙活虎的表现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原来学生的潜能是如此巨大!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就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潭活水。海阔任鱼游,天空凭鸟飞,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那一片海,那一方天。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2.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非语文学习活动都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例如,“生活中的小问号”语文综合性活动,体现了学生生活中要解决的许多问题,并不仅仅只用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需要跨学科,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

我生活中的小问号

(2)我采用的办法:如看了什么书,问了什么人,做了什么实验等;

(3)初步的研究成果包括已搞清的和还有待研究的问题。

3.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吃穿住行,儿童身边的科学技术,社区,环保……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

有一年的瑞雪给同学增添了几种惊喜,几多情趣,更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那天刚要上语文课,突降瑞雪,我干脆放弃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了满天飞雪中。我让学生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感受。看着学生们欢呼雀跃,我在脑海中萌生了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说雪》。我们说雪的谚语,读雪的课文,唱雪的歌曲,背雪的诗篇,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极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重视实践性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例如,我们开展“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加大识字量,巩固已认识的字,我们让学生认自己生活中的字。如食品包装纸,同学的名字,商店名称,学习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利用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意识,向人人学字的习惯。高段学生中开展搜集广告语、网络语言、店名门牌、产品说明书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

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使同学们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这就是鲁迅所羡慕的高墙外的另一番天地。

(三)发挥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这就为教师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提供了空间。不仅教师的教要富有创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也具有创造性。

这就需要我们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

例如,六(3)班举行“手抄报设计制作比赛”,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设计,制作成手抄报。通过交流、评价、评选,对优秀作品公布张贴。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制作,合作交流,气氛空前热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分享了活动的快乐。透过他们的作品,你可以欣喜地发现,每一篇作品都闪烁着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合作的愉悦和分享的快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是对学生更是对教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准确定位,是我们准确把握并上好该课的关键。以上的阐述只是我们的粗浅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希望我们的这点思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

1.熊梅:《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新视点:综合课程》,《课程・教材・教法》第5期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版。

3.刘光江:《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课程・教材・教法》,20第6期。

4.张传燧:《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课程・教材・教法》,年第7期。

5.周翔、李树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6期。

6.吕达:《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人民教育》第6期。

7.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7月版。

8.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福建教学研究》2002年增刊。

(原创作品)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篇三

文/王伟连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式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它还是个新生事物,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有效实施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实实在在的课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篇四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按照学习主题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新知识并用于解决各种问题,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效性,切实发挥教师对于各环节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重点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活动前精心指导,把准方向

(一)巧妙导学,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因此,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以综合性学习“赛石会”为例,教师在活动前先启发学生准备最喜欢的石头,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中国石》,然后借助阅读期待动员学生思考:“一块普通的石头竟蔵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你最喜欢的石头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让我们继续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石头结构、作用以及故事的文章,届时咱们开个赛石会,比一比谁介绍的石头最吸引人!”课堂教学时,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资料,教师指导他们按颜色、质地或作用分类,然后全班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学生不仅增长了课外知识,而且愉悦了身心。以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为例,教师先以教材提供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导语触动学生的心弦;然后根据活动目标提出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你知道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此外,教师也可以讲述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比如,《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中的事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继而在课堂交流中讲述自己与信息技术的故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

(二)合理安排,明确目标

本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缺少教程和具体的操作纲要,以至于经常出现教学目标不清、要求不当等问题,更有教师把综合性学习组织成课外活动课、艺术课以及科学课等。因此,教师选定活动内容需要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以及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具体要求,注意“三维目标”的协调,从而扎实开展教学活动[1]。以综合性学习“莲语世界”为例,教师可以在低年级开展赏莲花、画莲花、唱莲花等学习活动,学习目标为积累描写莲的词句、感受莲花的美丽等;高年级开展诵莲诗、读故事、写莲文等活动,学习目的为积累描写莲花的诗文、感受莲花的内在美、陶冶性情等。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虽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定学习主题和学习成员、自主优化活动策略,但是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全由学生自行操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自主选定活动主题,还是自行安排活动方式和阶段学习过程都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给予恰当的点拨和帮助[2]。以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学生可以从猜字谜、读汉字谐音故事、搜集有关汉字的资料等角度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可以在第二版块“我爱你汉字”开展汉字演变、社会用字情况调查、书法名家作品欣赏等活动,以期增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师需要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先讲明活动内容、明确活动方向以及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然后指导学生小组独立制订一个简单的活动方案,包括准备开展哪几项活动、每名成员承担什么任务、拟采用何种渠道开展活动以及每项任务的活动时间;也可以由教师拟定活动规划,学生参考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二、活动中适时辅导,提高实效

教师指导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活动积极性的关键,有助于学生制定操作性强的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挖掘并提高活动潜力,更通过“授之以渔”的途径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而抓纲举目、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选定主题、制定计划、查找资料、交流成果、活动小结”等环节精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的作用,特别是学生自主活动环节,教师的指导更应该细致到位,下文以“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主题活动为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指导搜集资料的渠道和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渠道和方法,包括互联网、访谈、写信、阅读等。以写信为例,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然后讲解写信的基本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写信和信封以及邮寄的全过程。教师不仅要课内细心指导学生,而且要关注活动全程学生的各种行为。针对学生没有采访常识与实践经历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内集中指导学生,包括访谈前设计时间、地点、主题、问题以及沟通方式,注意提问方式、简要笔录或录音,访谈后整理记录并撰写访谈录。

(二)引导学生筛选资料

学生搜集“亚洲飞人———刘翔”的成长资料时,可能获得成长足迹、得奖经历、他人评价、亲情与名师、家庭背景等诸多资料,为了班级交流展示时引起同学的共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选择相关信息。如“成长足迹”突出其在雅典奥运会“跳上领奖台”、在北京奥运会“带伤上阵”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冠军的辉煌与背后经历的酸甜苦辣,学习主人公坚韧勤勉的品质,其他较繁琐的内容可删去。

(三)引导学生选择汇报形式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朗诵儿歌、讲述故事、习作欣赏、编课本剧等方式展示交流学习的收获。学生的课外小组排练活动也需要教师的适时调节和监控,比如,教会故事组学生怎样讲好故事,指导文章组学生如何修改文章,示范手抄报组学生怎样设计版面和筛选内容等。当然,每个活动小组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组织也需要教师相应的指导,以保证综合性学习合理扎实的开展。

三、活动后综合评价,提升能力

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可以画下句号,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结束都是下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开始。过程可以结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措施、方式以及参与态度、合作能力、交际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等都需要师生静心梳理,通过多元评价促进综合能力的形成。教师评价时特别要重视考察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一定要细心呵护他们的.活动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开展定性和定量的评议。每个活动成员都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全面认识本人的优缺点,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评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我反思或自我检查活动。要探究以“自我反思性评议”为重心的评议策略,使学生完成活动表现的自我反思,教师需要事先准备问卷或《自主评议表》,学生从“我做得最好的是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什么能力有所增强,哪些地方有进步,哪里存在疑惑,今后改进的地方”等内容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深刻反省[3]。

(二)组织学生互评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探究过程,而且有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只依靠单一的评价主体,要做到小组评议和个人评议相结合,通过自评和互评活动使学习评价更为客观全面。教师可设计问题:“本次活动中谁的表现最佳”“谁最具有合作精神”……以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寻找最好的教育路径。

(三)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平时要察看、记载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把这项内容用于评价活动的参考。教师评议时要关注下列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体验过程等;二是善于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三是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创造力;四是善思善问、合作交流、共享互补、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4]。

(四)家长参与评价

教师设计问卷联合家长共同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主要是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表格和调查问卷。比如“您对孩子的改变有哪些新发现,您怎样评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通过这段时间的活动你对孩子的认识有哪些不同,请您对孩子说说鼓励的话”,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并整理到学生的综合评价中[5]。总之,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既要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要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着眼于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悉心指导、有效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聪慧.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j].小学语文教学,,(7).

[2]西洛.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初探[j].飞:素质教育,,(2).

[5]任根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j].小学教学参考,,(4)。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篇五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闪亮登场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严宇飞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它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征。本文就综合性学习的选题与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谈一些自己的学习认识。

一、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密切照应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开放式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它必须紧贴课本,在课文内容、题材、体裁等某一方面作出适当的拓宽或延伸。阅读教材中,每单元之间的课文是相互关联的,综合性学习也就可以成为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苏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为例,本组课文安排了《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等课文,这些课文分别讲了植树的好处、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该单元就可以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设计活动。根据“保护环境”这一母课题,又可以按层次递进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实地观察,交流介绍)

2.小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演讲比赛)

4.大胆想象,如果人类大肆破坏环境,地球将会怎么样?(写作)

学生在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安排观察时间的方式、自行设计汇报成果……。当学生津津有味地谈着植树的好处时,头头是道地从植树的重要,谈到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谈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我认为,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充分地体现了开放性原则。它像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看入口窄,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课程就会发现有着广阔的空间。比如,“如果人类大肆破坏环境,地球将会怎么样?”可由此生发下去,让探究的触角伸到历史、未来;伸到文学、科学;伸到地理、生物;伸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以课文学习为立足点,是课文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的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二、综合性学习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综合性学习若刻板地与每一单元阅读教学联系,未免使这一充满智慧的学习方式缺乏灵性。《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我们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的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紧相联,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创建卫生乡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以下几项内容:

1.“我与文明同行”征文活动。(写作)

2.为“创建卫生乡镇”设计宣传标语,作宣传画。(宣传策划,上街张帖)

3.采访部分居民,了解创卫给老百姓什么实惠。(口语交际,写采访稿,写调查报告)

4.在创卫的日子里,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讨论交流、汇报)

5.白蒲是我家,创卫靠大家――致全镇人民的一封公开信。(应用文)

整个活动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整个活动,培育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宣传标语、采访居民、汇报交流,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都直接影响小组的合作成果。因此,整个活动过程,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运用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整合,开展跨领域学习”,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姓“语”,在作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或拓展时,无论如何综合,都应以语文学习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为主要任务,都必须与阅读、习作紧密联系,努力体现课堂与生活相融合的催化媒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涉及至哪些领域,哪些学科,哪种学习方式,都必须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

成功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优质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他人生的未来。“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执教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性学习课程这一课改亮点,也将会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创新亮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培养与锻炼。我们要把握这一教学创新亮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开拓一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之路。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篇六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都非常重要。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就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外活动以及其他学科活动之间的关系作了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思考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单纯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为了更好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巩固语文知识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它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范畴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以前的“语文课外活动”的活动形式,从而导致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简单地训练某一技能、提高某项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误区。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教学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如果把活动目标仅仅定位在“口头表达”或“写作训练”上,那么此目标定位就又落入了语文课外活动的模式,显得单一狭隘了。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外,至少还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这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2)可以引导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轻松化解生活的烦恼,积极面对生活。

(3)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知道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有时也是坎坷的这一道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

尽管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文学习中应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它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学习、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因此,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起点不要过高,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

如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月球的奥秘”,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而是让学生能在“月球文化”中接受洗礼,引发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徜徉在科幻的月宫中;也可以完全沉醉在古典诗词里,让文艺作品对学生的灵魂起到美化与慰藉作用。其成果展示可以是知识竞答、科幻小说、科普宣传、模型展示;同时也可以是诗歌鉴赏、神话故事、调查研究等。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其他学科性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经常与自然、地理、社会、人类历史等整合在一起来学习,但我们模糊教学的主旨即“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例如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漫话探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所开展的'“探险故事,你说我说”“探险知识,小组竞赛”“探险辩论,认识探险”“探险招聘,学会生存”“探险游戏,体验探险”等系列活动中,就涉及到了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自然等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但此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并不是以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为最终目的,而是正如教科书要求的那样: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探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掌握一定的探险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探险家的故事”“探险辩论”“探险招聘”等口语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以“探险活动之我见”为话题,多角度地畅写探险,认识探险,寻找探险的乐趣,培养探险精神,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即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观察感悟、表达交流、信息处理、写作能力等诸方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篇七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面对教师们对综合性学习的困惑,我们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应该突出综合性,重视实践性,发挥创造性。

关键词:思考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有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在教学中,我们对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定位上确实有诸多困惑:

2.教师们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准,既不能像平时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课、知识传授课,也不能放任自流,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对此,尚需提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范例。

[1][2][3][4]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篇八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式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它还是个新生事物,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有效实施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实实在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合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案例引发我以下几点思考。

一、怎样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如果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他可能只会记住一时,但是如果是他亲自探索的,他会铭记一生。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还要在探索方法上进行指导,不能让学生感到茫然。比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将图画上的内容写一写。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找秋天,并引导学生从颜色、味道、人们的表情等方面来感受秋天的特点。有的学生画出了秋天的田野、果园、忙着收割的人们……还有的干脆拍成漂亮的照片,由于他们亲眼看见了秋天的美,亲自闻到了秋天的香,所以他们急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同学,此时动笔易如反掌。尤其是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秋天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绿色的苹果树叶变成了黄色;秋天又像一个勤劳的粉刷匠,把碧绿的枫树叶涂成了红色;秋天还像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把绿色的火炬树叶也设计成了红色……”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他自主探索精神的高度肯定,他这优美的句子无异于给其他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就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

而有的课,可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解决这些疑难。当然,学生并非天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

曾听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教师也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新课伊始,学生开始汇报自己查找到的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每一名学生都是捧着打印好的`资料在那里照本宣科,冗长、重复,人数达10人之多,历时5分之久,这样的探索有价值吗?这样的教学能是高效吗?我觉得这反倒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学生有搜集资料的意识了,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让他懂得如何去处理信息,这和自主探索并不矛盾,并不是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就袖手旁观,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容忽视,否则学生的自主探索将是一纸空谈。

二、合作有无必要

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个小脑袋瓜凑在一起,看起来好像研究得很热闹,但你仔细一听,听到的却往往是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在听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说的竟是跟课堂无关的事。有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更是喜欢用“下面小组进行讨论”的字眼。而实际上小组中学生的组织与分工并不明确、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不明显、小组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等都是明显的不足。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键的是如何使每一个小组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组任务,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师有必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凭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力自发地去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如何确定小组长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使他们各自承担个人责任,如何使小组内各成员与各小组之间建立积极互助的关系,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教师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等等。总之,这些规则与方法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使之成为他们学习习惯中的一部分。

通过课堂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以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中经常应该使用的方式,而且它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与精神。现代教育教学提倡团队精神,但笔者认为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我们教师想要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弄清楚是为了什么,是否有必要,如果真的有难度,靠一个人解决不了,或者一些问题很有思考价值,通过合作会省时高效,那当然有必要合作。

三、跨学科目的何在

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文化教育、思维能力培养等,都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因素,要有意识地把它们融入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把它们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更不能因强调它们而放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防止走形式,不必每节课都非得安排“延伸拓展”等类似的教学环节,二要找准着力点,不能漫无边际,要放得开收得回,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语文教师增强跨学科能力,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只是为了有助于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增加“底气”,引领学生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背景,发现属于语文世界的独特的眩目光彩。

比如说,古诗作品中再现的古代生活和文人心境距现今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入把握诗句、品味意境上有困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增强跨学科能力与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堂上的跨学科内容应该从语文出发最后回到语文,跨得出去收得回来。同样,语文教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充电”,也应以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要突出自身的学科性,否则这种改革是没有生命的。

我们在教改的浪潮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只要我们勤于学习,肯于研究,一定会走出这样那样的误区,我相信日趋完善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一定会让学生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