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活动>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优秀9篇)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优秀9篇)

作者:ZS文王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优秀9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一

1、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幼儿操作材料和玩具若干笑脸娃娃哭脸娃娃

(一)开始部分:听欢快音乐拍手进教室。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昨天户外“找风”游戏的.录像;

(1)你是怎样找到风的?

(2)你是怎么感觉到风的?

(3)教师小结,请幼儿欣赏风的课件。

2、请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风,发现风,变出风来;

(1)请幼儿自己探索变出风来;

(2)教师出示材料,请幼儿利用操作材料变出风来;

(3)探讨:你是怎样变出的风?

(4)请幼儿观看课件:“风从哪里来”

3、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你知道都有哪些风吗?

教师结合课件简单评析小结。

4、教师出示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请喜欢风的小朋友站到笑脸娃娃的旁边,不喜欢风的小朋友站到哭脸娃娃的旁边。

(2)为什么喜欢(不喜欢)风?(配合图片展示)

(3)教师和孩子一起统计得分并小结;

5、教师通过课件丰富幼儿关于风的知识;

(1)请幼儿观看课件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风还有许多好处和害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讨论:台风。龙卷风力量强大,给人们造成了许多危害,怎样才能控制这些风呢?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来当小小科学家,让风来为我们做好事;

(2)听音乐拍手出教室,自然结束。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二

苍蝇和蚊子是幼儿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昆虫,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昆虫。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苍蝇和蚊子的了解比较肤浅,只知道它们会飞,是人们讨厌的昆虫。至于为什么讨厌以及对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大班科学活动《苍蝇和蚊子》,旨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师幼时间的.互动交流,来进一步了解苍蝇和蚊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1.结合4月7日世界卫生日,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健康知识。

2.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3、对比认识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了解苍蝇、蚊子生活习性及危害,并能区分它们。

4、能大胆表达、表现对蚊蝇的憎恶。

5、通过消灭蚊蝇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重点:了解苍蝇和蚊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2、难点:了解苍蝇和蚊子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消灭它们。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

2、知识准备:课前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一)开始部分:

以猜谜语《苍蝇》《蚊子》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长得像蜜蜂,腿上毛茸茸。浑身带病菌,是个害人虫。(苍蝇)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蚊子)

(二)基本部分:

1、对比认识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苍蝇有两对翅膀,蚊子有一对翅膀”;“苍蝇脚上有毛刺,蚊子没有”;“苍蝇有一对又圆又大的眼睛和蚊子的眼睛不一样”;“它们的嘴也不一样,蚊子的嘴像针。”

2、认识苍蝇的生活习性、危害,知道怎样消灭苍蝇。

(1)(出示苍蝇吃食物幻灯片)苍蝇最喜欢在什么地方玩?脏,臭的地方。它是怎样传播细菌的?苍蝇的脚停在脏地方。脚上的毛粘满了细菌,又喜欢在饭菜和水果上停下,把细菌传播开来。人吃了苍蝇叮过的东西会怎样?会生病,拉肚子,发烧。

(2)苍蝇是害虫,我们看见苍蝇该怎么办?(出示打苍蝇、不乱扔垃圾、洗手幻灯片)用苍蝇拍把它打死,还要做到讲卫生,不随地乱扔果皮,吃东西前要洗手,洗干净水果。

3、认识蚊子的生活习性、危害,知道怎样消灭蚊子。

(1)蚊子有什么不好?(出示蚊子咬人幻灯片)吸血,咬了人之后特别的疼,还痒。蚊子怎样吸血?用嘴里的吸管吸血,他还会传染疾病,吸了生病人的血又去吸不生病人的血,这样就会把疾病传给别人,使别人生病。

(2)用什么办法来消灭蚊子呢?(幼儿讨论)小结:蚊子喜欢在有污水的地方生长和活动,我们平时不要乱扔垃圾。要想办法消灭它,可以点蚊香,喷杀虫剂等。

4、总结:因为苍蝇传播细菌,蚊子吸血,它们都是害虫,所以我们平时不仅要消灭它们,还要讲卫生。就让我们消灭他们吧!

5、消灭蚊蝇。

(1)老师介绍电脑游戏《打苍蝇》、《芭比娃娃打蚊子》的玩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电脑游戏《打苍蝇》、《芭比娃娃打蚊子》。

(三)结束部分:

1、简单讲评幼儿的电脑操作。

2、布置作业:幼儿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苍蝇和蚊子的害处,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来消灭害虫。

环境保护小卫兵:户外游戏《消灭蚊子》

1.选一个幼儿当消灭蚊子的“小能手”,其余的幼儿为“蚊子”。

2.“蚊子”在圈内,“小能手”在圈外,想尽一切办法去打“蚊子”,可用手拍打蚊子但身体的任何部分不能进内圈。“蚊子”想办法不被打到,但不能出内圈。最后剩下的“蚊子”为胜者。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大水牛和小蚊子》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三

1、能较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根据诗歌的结构,初步学习仿编诗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音乐《梦幻曲》、挂图、小图片

(一)复习诗歌《摇篮》,学习有感情的朗诵。

1、结合挂图复习诗歌。

2、指导幼儿有感情的配乐朗诵。

(二)出示小图谱,分析诗歌的结构

1、引导幼儿寻找四段诗歌的相同之处。

2、引导幼儿结合小图谱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结构。

(三)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的想象

指导语: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

2、教师利用图片示范仿编诗歌。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4、请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5、朗诵幼儿仿编的诗歌。

(四)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摇篮和宝宝,并根据绘画内容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摇篮》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在活动中我运用了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本活动比较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四个大摇篮,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梦幻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1)运用启发性语言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如在创编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2)运用小图谱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学习仿编诗歌,我根据诗歌的结构制作了小图谱,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再出示小图谱,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

(3)运用小图片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创编诗歌时,我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能力层次的小图片,如,有的图片只有一只青蛙,让幼儿想象其摇篮是什么?而有的图片既有青蛙又有荷叶,让孩子在老师图片的提示下完成仿编。当孩子在创编时,我根据幼儿的困难需要“审时度势”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及适时的引导,让他们体验仿编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该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活动习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的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2、由于对幼儿的能力水平不了解,所提供的操作图片虽然有能力层次之分,但却不能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能力层次的图片。

3、幼儿在仿编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分析原因,仿编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4、幼儿仿编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只能仿编老师提供的图片,而对于图片以外的仿编较少。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阅读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四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2、 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3、  激发幼儿与同伴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颠倒、滑稽的事情。

2、  物质准备:录好的歌曲伴奏、幼儿操作板块、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感受滑稽、可笑的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教师演唱后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事情?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听得不太清楚,我们再来听一次,这一次呀,小耳朵可要竖起来听好哦!“听了这个歌曲 ,有什么感受 ?”

二、  学唱歌曲

1 、跟音乐练说唱

你们平时是这样穿的吗?你们是怎么做的?(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颠倒’),那我们一起来学吧!我们先跟着音乐来轻轻地说唱歌词!

2 、听音乐轻声哼唱。

“刚才小朋友们说得不错,我们来轻声唱唱看!”“下面,汤老师要把音乐放大一点了,你们也要大声唱出来哦!”

3 、鼓励生生互动表演唱

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下面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试着表演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表演得最可爱最滑稽!”

三、  鼓励幼儿相互讨论、  创编歌曲。

1、  启发幼儿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颠倒着说出来。

2、  个别幼儿展示创编的歌词

“请小朋友们把你的事情编到歌词里唱唱看!谁来试试看?”

3、  引导幼儿四人合作,创编歌曲

“小朋友们编唱得真不错,你们现在可都是小小创作家哦!汤老师有件事要麻烦你们,请你们4 个好朋友为一组、将自己想到的一句颠倒的话或一件颠倒的事情画下来,贴到一块板上,编一首完整的曲子,小组看图演唱。

四、  活动延伸

师生共享创编的歌曲与快乐。

各小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互学。

教学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结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运用日常活动中的内容设计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童谣——《颠倒歌》。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是引出主题,激发兴趣。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狮、大象)接着播放flash课件,你们要仔细地听才能听出特别在那儿”来吸引幼儿,每个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认真地听《颠倒歌》,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幼儿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小老师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扛树”“大象没力气......“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么都是颠倒的。”

反思: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二是学念学唱儿歌,感受韵律。当我出示图谱边念儿歌边贴出儿歌中相应的事物时,就让幼儿为我拍节奏,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拍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幼儿学念时采取了多种方式:集体念、个别念等,念时边引导有节奏地拍手念歌词。

反思: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 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反思:部分幼儿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触过这个歌曲,一下子就说出了小鸟儿游泳在海洋里,小鱼儿飞在蓝天里。而其他的幼儿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颠倒国的世界中的颠倒。并学着把歌词填进去。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五

1、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幼儿操作材料和玩具若干笑脸娃娃哭脸娃娃

(一)开始部分:听欢快音乐拍手进教室。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昨天户外“找风”游戏的录像;

探讨:

(1)你是怎样找到风的?

(2)你是怎么感觉到风的?

(3)教师小结,请幼儿欣赏风的课件。

2、请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风,发现风,变出风来;

(1)请幼儿自己探索变出风来;

(2)教师出示材料,请幼儿利用操作材料变出风来;

(3)探讨:你是怎样变出的风?

(4)请幼儿观看课件:“风从哪里来”

3、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你知道都有哪些风吗?

教师结合课件简单评析小结。

4、教师出示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请喜欢风的小朋友站到笑脸娃娃的旁边,不喜欢风的小朋友站到哭脸娃娃的旁边。

(2)为什么喜欢(不喜欢)风?(配合图片展示)

(3)教师和孩子一起统计得分并小结;

5、教师通过课件丰富幼儿关于风的知识;

(1)请幼儿观看课件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风还有许多好处和害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讨论:台风。龙卷风力量强大,给人们造成了许多危害,怎样才能控制这些风呢?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来当小小科学家,让风来为我们做好事;

(2)听音乐拍手出教室,自然结束。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六

1、认知目标: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纸花水中开的原理,想办法让自己的纸花在水中开的更快。

2、情感态度目标: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a4纸花、彩色卡纸纸花、盛水器皿、水、记录表、彩笔等。

一、导入部分:通过出示实物并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找一朵喜欢的小花坐到它身边。

师提问:这些花跟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

这些纸花能像真花一样盛开吗?

如果这些纸花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二、基本部分:

(一)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首先是a4纸做的纸花。)

你观察到了什么?

2、教师提问:为什么纸花放在水中,会慢慢盛开呢?

小结:原来纸宝宝把水吸到了它的身体里,花就开了。因为纸会吸水,这是纸的一个小秘密。

(二)彩色卡纸与a4纸花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奥秘。

1、刚才a4纸花在水中能盛开。老师还准备了彩色卡纸纸花,如果把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同时放进水里,你觉得哪个会先盛开?猜测并实验。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

(三)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a4纸花开得快?

小结:a4纸的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很快就开了。彩色卡纸和a4纸相比吸水性弱,水宝宝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彩色卡纸纸花会慢慢的开。

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这是纸的第二个秘密。

三、结束部分:

想一想:为什么不论什么纸花都能在水中盛开,这里面又有什么小秘密呢?

1、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与艺术领域老师进行沟通,帮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纸花,这样孩子在科学活动中的兴趣会更大,同时对毛细原理有更深体会,而且在随后的延伸中不论什么材质的纸,孩子都会自觉制作纸花进行探究,真正的将活动经验与生活联系进行提升。

2、本节活动的课时安排可以层层递进,让幼儿爱上探索,同时开放提问,让幼儿自己现发现自问自想自己动手寻找问题答案。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七

1、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重点)

2、能够让沉下去的物体通过改变形状后浮在水面上,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难点)

3、体验做实验的乐趣,感受物体的沉浮变化。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大班孩子会在科学区做很多实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有趣的实验。

出示硬币,提问:请你们猜一猜如果硬币放进水中会沉还是会浮?教师验证幼儿猜想,硬币会沉入水中。

二、幼儿观察并讨论记录表的使用,记录自己的猜想

1、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2、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讨论,提问:请你们猜一猜它们能不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

3、出示记录表,提问:请你们想一想记录表怎么使用?

小结:第一列是材料,第二列记录猜想,第三列记录实验结果。

讨论上下箭头代表含义,提醒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沉和浮。

4、展示记录表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感受辅助材料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

1、实验要求:不要洒水弄湿衣服,每种材料都动手试一试,做好记录。

2、动手操作,验证结果,并进行记录。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发现沉浮原因。

3、展示记录表,互相交流发现,问:你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呀?

小结:硬币借助积木、大瓶盖、泡沫会浮起来。有些小瓶盖尽管自己能浮起来,

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纸船开始会浮起来,也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但是吸水后就会沉下去。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探索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

1、出示球状橡皮泥,提问:你们认为橡皮泥放在水中会沉还是会浮?教师进行实验,球状橡皮泥会沉入水中。

2、提问:橡皮泥也想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你们有什么办法?

3、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幼儿操作。

4、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

(1)捏的'薄薄的

(2)不能进水

(3)轻轻地平平的放到水面上,轻轻地放上硬币

五、幼儿第三次实验操作让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

铁块也是通过改变形状后浮在水面上;生活中还可以借助木头、救生圈等让自己浮在水面上;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潜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到水底?(潜水艇可以自己吸水、排水)

幼儿在科学区尝试制作潜水艇模型。

活动中通过启发性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让幼儿大胆积极进行猜想,猜想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引导幼儿积极与操作材料互动验证猜想结果,并记录交流。幼儿通过动手尝试使用多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辅助材料让硬币浮了起来,在多次操作比较中体验到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在硬币的沉浮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增进了幼儿对硬币及其他物体属性的了解。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的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当幼儿尝试用常见材料帮助硬币浮起来后,我又出示会沉到水底的橡皮泥让幼儿思考如何让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通过操作知道改变某些物体形状也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但试验结束后没有及时鼓励未成功的幼儿活动结束后再次进行尝试。在以后的活动中会认真总结经验,努力上好每一节教育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八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一天,陈辰小朋友带来了几条小泥鳅,说:“我昨天和爷爷在捉泥鳅,泥鳅很难捉的,很滑的。”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有了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捉泥鳅》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不满足泥鳅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感知。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捉为主线,让孩子在捉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不同材料捉泥鳅的结果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发现和判断自己的实践。

最后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2、介绍泥鳅生活习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童谣flash《捉泥鳅》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童谣flash《捉泥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索泥鳅的积极性。)

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高兴?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

二、观察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儿经验,解决重点:黏液。

1、(出示泥鳅)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师提醒幼儿讲完整的话)

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

1)第一次捉泥鳅

2)第二次捉泥鳅

师:泥鳅这么调皮,它有什么奥秘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鳅身上为什么滑滑的?

(如果幼儿说不出,师直接丰富: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能帮它逃走)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过竞赛,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1、出示捉泥鳅的材料,请幼儿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帮助捉泥鳅?为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捉泥鳅,并在相应的表格上作记录。(在使用的材料图片边打勾或打叉,要求两样对比着都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结队进行捉泥鳅比赛。(提醒幼儿各队人数相同)

4、比赛后、师出示统计表,记录,比较、发现结果不同的原因。

2)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防止泥鳅逃跑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防止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四、联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让幼儿感受到探讨科学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

1、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地湿湿的,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滑倒?(引导幼儿观察鞋底)

2、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瓜叶子捉泥鳅防滑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的不滑?(铺纸板、地毯、地上划纹路等)

4、在《捉泥鳅》的歌声中整理场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总结篇九

1.被乌龟的出现所吸引,产生接纳、喜欢乌龟的情感。

2.参与关于乌龟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讨论,萌发观察兴趣。

1.实物乌龟一只,铃鼓、碎肉等。

2.设置简单场景:用积木或纸盒搭成的小路,中间散落几个球。

1.猜猜谁来了。

――师幼围坐在一起,教师神秘而又欣喜地设问: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谁?

――请出新朋友,亲切地:哦,小小乌龟爬过来了。引导幼儿说一说乌龟长什么样,你最喜欢乌龟的什么。

2.小小乌龟爬过来。

――乌龟今天真高兴,他爬呀,爬呀,爬过来。看看他是怎么爬过来的'?

――乌龟还要爬到小朋友这里去,它是来向你们问好,看看他爬向谁?

――乌龟向哪个方向爬去,就请那一方向的幼儿对乌龟打招呼,如“你好,乌龟。”“我喜欢你,乌龟。”“想和我做朋友吗?”等等。

――可以请幼儿用手去触摸乌龟的身体,说说有什么感觉。

3.逗乌龟。

――教师手持铃鼓在乌龟上方摇晃,观察乌龟受声音刺激时的反应。

――乌龟喜欢吃什么?请个别幼儿用碎肉来喂乌龟,观察乌龟的进食情况。

4.参观乌龟的家。

――我们给乌龟造了一个新家,以后我们还要和乌龟做许多游戏。

――请个别幼儿送乌龟到自然区的家,教师和其他幼儿随同参观乌龟的生活环境,离开时亲切道别。

建议

1.教师尽量以神秘、亲切的口吻引出乌龟朋友,引发幼儿的好奇。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到乌龟的外部特征、爬行状态和生活习性上。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乌龟爬行时头和四肢的样子以及如何绕过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兴趣点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惊喜和兴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