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专业15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专业15篇)

作者:温柔雨

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详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沟通旧知,建立联系。从树上摘苹果,课件出示苹果树图,看谁摘得最快?

600÷627÷3240÷8160÷43)99)37。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沟通旧知,建立联系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2.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3.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生: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课?42÷2=。

4.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分小棒的方法,摆好42根小棒,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平均分成两份。出示图片:

生:口算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植树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树立起学好书学的信心。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探索竖式: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

2121。

2)422)42。

424。

0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第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树立选择最优方法的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形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p20做一做。

2、请你当小法官,别判错。

14221。

2)283)694)84。

2684。

890。

89。

00。

3、买作业本:小红去买了3本同样的作业本,一共花了3元6角,每本作业本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判断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教学内容(课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1,第一单元的内容。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知识整理的过程。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第二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第三单元的内容。

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含义,用方程解决问题,算术方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决问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对答案,表扬做全对的同学。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要向学生讲清怎样才知道10包纸巾的长、宽、高。师生共同讨论。

4.第4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

5.第5题,首先鼓励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9ⅹ=140。

6.第6题。鼓励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

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8.第8题。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9.第9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复习分数乘法,但是很容易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题意的策略。

三.总结。

通过这两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一),测量计算。

1.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刹那感和宽。

(2),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2.小组合作二。

(1),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和门)的面积分别为()平方米和()平方米。

(2),如果想粉刷除去地面以外的五面墙,那么需要粉刷的墙壁面积总和约为()平方米。

(二),购买材料。

某种涂料分大桶和小桶两种规格包装。

大桶:容升6升,57.00元/桶。

小桶:容升4升,40.00元/桶。

(1),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升,此时粉刷教室共需涂料约()升。

(2),粉刷墙壁时,一般需要刷两遍。按照工人师傅的估计,刷第二遍时需要涂料约升()。

(3),刷两遍共用涂料约()升,买()打通和()小桶最省钱,总费用约()元。

二,练一练。

1.第1题。启发学生思考,工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粉刷时会出现的“损耗”的原因。

2.引导学生发现打通包装的涂料便宜,因此尽量买打通的,但不同时也要根据需要的量,不要浪费太多。因此可以利用列表的形式出现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折叠。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经历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二,画一画。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练一练。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方位图。

1、复习。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2)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3)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华光路再向()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二、运动。

1、回顾。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1)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情况。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例8的教学内容《归一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连乘、连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的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情境图,画出数量关系,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题办法。因为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或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用图形表征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能沟通图形与算式的联系,增强画图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对比辨析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模型,增强比较归纳能力,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用图形表征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能沟通图形与算式的联系,增强画图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辨析,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模型,增强比较、归纳能力,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答疑引导法;数形结合法。

(一)导入新课

1.一个面包4元,我要买8个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出示:我有56元钱能买几个水杯?

谁能算出来?为什么不能算出来?

预设:缺少一个条件。

再出示(一个水杯8元)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超市图片,引入情境

a: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个盘子18元,要买8个盘子)

b:你能把问题补充完整吗?

(买8个这样的盘子需要多少钱?)

c:抽学生把题目完整的说一遍。

2.课件出示题目:3个盘子18元,我要买8个这样的盘子,需要多少钱?

3.质疑:要买8个盘子,能直接算出来吗?

(三)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1.独立尝试用画图等方式表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这道题能一步解决吗?如果不能,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写出算式。

3.完成后和小组成员交流你是怎么画图的,怎么列算式的。

【学情预设】

预设1:画的实物碗的示意图。

预设2:画圆圈图。

预设3:画线段图。

1.展示圆圈图。

师:你们能看懂他画的是什么意思吗?他的这幅图有没有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表达完整呢?那你对他的图有没有建议。

师:那你能说一说他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2.展示线段图

师:为什么每一段都画的同样长?你能在题中找到对应的话吗?

教师相机提问:18÷3=6(元)求的是什么?

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出一个盘子的价格呢?

学生:问题要求8个盘子的价格,所以必须先求出一个盘子的价格。

3.教师相机将学生的意图总结成板书。优化解题思路。

师:结合图示,怎样能表示清楚题目所要求的问题呢?

生:(板书)

18÷3=6(元)一个碗的价钱?着重提问!

6×8=48(元)求多个碗的价钱。

师:我们把一个碗的价钱也叫作“单价”,8个碗叫数量,最后算出的是“总价”。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列式方法?

预设: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18÷3×8

=6×8

=48(元)

师: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一个碗的价钱。这件事很重要!

师: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共同总结: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4.(反归一)想一想:

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学生自主解答。

(2)交流展示。

【学情预设】预设1:先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分步列式)。

18÷3=6(元)

30÷6=5(个)

预设2:先算出一个碗多少钱,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列综合算式)。

30÷(18÷3)

=30÷6

=5(个)

师:为什么18除以3要加小括号?(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也就是先算18÷3,而18÷3在右边,所以要加小括号。)

对比一下这个问题与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学情预设:

生1:相同点,第一步都是用除法求出每个碗的价钱。

生2:不同点,求总价要用乘法,求单位数量就要用除法

(四)拓展延伸

对比

1.课件展示对比两个问题的解法。

讨论提示:4人小组讨论。

a:仔细观察两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

b:这两个问题都用了两步来计算,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

2.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课件出示。(2-3人说清楚即可)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种问题所用的解决方法的区别)

3.总结:这两个问题都用了两步来计算,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第一步,先算出1份是多少)

课件出示:这样的题关键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

预设:知道了3个碗是18元,但不知道一个碗的价格,都是要先算出一个碗的价格,才能计算后面的问题,这就是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问题。

预设:第一道题是在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也就是求8个6是多少?是求“总价”。而第二道题是在求“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也就是在求30里面有几个6?是求“数量”。但不管我们要解决 什么问题,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

4.买6个碗需要多少钱?

生1:一个碗6元,6个碗36元。

生2:3个碗可以看成“一份”,6个碗就是有这样的2份!所以18+18=36元。

预设:着重点出“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些。

(1)一个碗6元,买9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2)一个碗6元,买1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3)一个碗6元,买2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4)一个碗6元,买10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预设:无论条件如何改变,只要我们知道了“一个碗多少钱”,我们就可以求出9个、10个、20个、100个……甚至更多个碗需要多少钱?(知道了“1”,就能知道更“多”)

(买到的碗越多,总价越多,但不变的是什么?单价、一个碗的价钱)

(五)检测达标

1.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样的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样的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2.分别抽4名学生上台投影汇报自己的做法。其它同学做裁判。

(1)和(2)哪个题最好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这样的题关键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接着,如果让我们算几个几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让我们算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就用除法计算。

2.把一个、一条,一天看做一份,就是先求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数学上常说的归一问题。(板书:归一问题)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学习。

学生提供。

学习。

标整理六年有关整数的知识脉络,归纳知识点,总结提炼方法。

点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学会总结方法,整理脉络。

学习。

程学案导案。

学习。

程学案导案。

学将下列知识点作为参考,充实自己的复习提纲。

知识点一:整数。

整数的定义、范围、读法、写法。

知识点二:自然数。

自然数的定义、基本单位、“0”的含义、

知识点三:比较正整数大小的方法。

知识点四:整数的改写。

知识点五:倍数和因数。

知识点六: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知识点七:2、5、3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八:奇数、偶数。

知识点九:质数、合数。

知识点十:正数、负数。

知识点十一:十进制计数法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惑呈现每个组总结的重点和易错点。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试一、填空起跑线。

1.同时是2、5、3的倍数的的最小自然数是(),

2.由0、5、7、3组成的有因数3和5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3.860080320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4.12与-2相差(),比3低10是()新课标第一网。

二、法官我来当。

1.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3.在“”这个数中,“0”是用来占位的()。

4.自然数除了合数就是质数()。

三、看你行不行。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5题。

2、第33页第1——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也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时多煅练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思维敏捷的好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一8---15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

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概括总结,点明课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下复习。

板书:复习课。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题(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共有24个班。运动会前夕,学校为每个班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又买了12套飞镖玩具作为奖品。请你算一算:。

(1)买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买飞镖玩具需要多少元?飞镖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独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买羽。

毛球拍的钱数不会超过480元。

学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个班想成25个班,20×25=500(元),买羽毛球拍不会超过500元。

学生丙:飞镖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买飞镖的钱数比250元多。

计算准确结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质疑:有什么疑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丁:在计算25×12时,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3.数学规律。

(1)先口算下面各题,然后观察这些算式,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怎样计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一个数与25相乘时,可以把这个数先扩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结果不变。

(3)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因为扩大100后再除以4(缩小4倍)实际上就是扩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这样的规律。

小结:对于这样的规律,同学们要灵活运用,分析一下是乘25简便还是除以4简便,切不可盲目计算。

(三)思维训练8---13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14、15题。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

2、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3、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提出问题:出示:一本书23元。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如果买2本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买10本呢?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会算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3、如果要买12本要多少钱呢?算式怎么列?(23×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

生解决,反馈:

a: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23估成20,20×12=24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3个12)。

c:12估成10,23×10=23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2个23)。

2、自主探索: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学生练习题)。

3、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师: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5、研究笔算:

1)(学生出现了笔算的方法)刚才还有些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对学生的竖式进行一一评价。(学生没有出现竖式)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列竖式来解决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练习,反馈:

23。

×12。

―――――。

46。

23。

―――――。

276。

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起先我们通过拆数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整板书)“笔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题。

1、你能接着算吗?指着两个84,问:两个都是84,意思一样吗?

2、选择练习题:选二道算一算:32×1222×1421×3434×21(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五)布置作业。

1、直接写得数。

33×30=42×10=50×2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3×3142×2244×11。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240=410+190=200+200=240+410=。

2、什么是周长?

3、谈话导入。

笑笑家附近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公园,绿树丛中有凉亭,凉亭周围有环形小道,今天我们去哪里游玩好吗?(小黑板出示情境图,小道没有标明数据)。

4、板书课题:游园。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所看到的。

2、想一想。

(1)、要求这条环形小道有多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要求这个图像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展示汇报。

3、标出每段路的长度,再看图,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5、小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三、检测。

1、课本p46“试一试”的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小组检查汇报完成情况。

四、训练。

1、课本p47第3题。笑笑在动物园里沿着右面这条路线走一周,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2、课本p47第4题,计算下面的周长。

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哈尔滨的冰灯节就要开幕了,今天,我就和同学们提前去欣赏。(出示冰灯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的确,冰灯非常美丽。阳光下的冰灯晶莹如玉,月光下的冰灯万紫千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冰灯有关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冰灯(生齐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生字。

1、自读课文,标注段落,圈画生字。

2、小组合作识字。

3、整体读文,巩固生字,读通句子。

4、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要高,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字音正误给与评价。)。

学生评价。

5、结合同学们的评价通读课文。(做到熟练朗读)。

二、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1—4段,谈谈学习的收获。

生班内交流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灯笼对孩子们的重要,及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的喜悦心情。

(二)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但文章后面为什么说我后悔了呢?

1、生默读课文5—10段,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班内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用力”“太凉”“很暗”等词语体会父亲做冰灯不容易。

指导感情朗读。

生交流:父亲爱自己的孩子。

4、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出体现父亲爱孩子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赶快”“一把按下”,有感情的朗读。

生班内交流,借机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练习口语表达。

6、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

7、齐读11段,思考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班内交流。

(2)冰灯凝聚着父亲深深的爱。

三、拓展延伸,行为指导。

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我想我们与父母之间也有一些感人的小事,愿不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

生班内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要懂得疼爱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沟通旧知,建立联系。从树上摘苹果,课件出示苹果树图,看谁摘得最快?

600÷627÷3240÷8160÷43)99)37。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沟通旧知,建立联系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2.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3.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生: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课?42÷2=。

4.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分小棒的方法,摆好42根小棒,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平均分成两份。出示图片:

生:口算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植树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树立起学好书学的信心。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探索竖式: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

2121。

2)422)42。

424。

0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第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树立选择最优方法的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形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p20做一做。

2、请你当小法官,别判错。

14221。

2)283)694)84。

2684。

890。

89。

00。

3、买作业本:小红去买了3本同样的作业本,一共花了3元6角,每本作业本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判断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让学生会看日历,知道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在“看日历”的情境中,主要通过学生查阅日历上星期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查阅日历的基本方法,即:找月份----找日期----找对应的星期几。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安排了“找一找”的活动内容,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日期。“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有很多的经验,通过填写各月份天数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发现各月天数的规律,再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练一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看日历,并能从中找到我国一些重大节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

(2)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知识的情感,以及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看日历。

识记大月、小月。

年历、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猜谜语:桌上一本书,三百多来页,读完这本书,家家过新年。(谜底:日历)师:对,日历不仅可以帮我们看日期,还帮我们记录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2、回顾一些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播放课件)师:这里记录事件发生时用了那些时间单位呢?(年、月、日)其实年月日与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认识年、月、日

(2)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日历或附页1中的日历看看一年是12个月吗?

(3)认真观察20xx—20xx年的日历,看看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吗?

(4)将20xx-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填在表格中,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说给你同伴听)

(5)交流汇报结果。

2、认识大月、小月

(1)介绍大月、小月师: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2月是个特殊月。

(2)请同学们说说每个年份中有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

(3)给表中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4)2月为什么不涂色?

(5)数一数: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各有几个?

3、记忆大月、小月师:同学们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将你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听。

(1)只记住其中的一种就可以了。例:记住小月4、6、9、11月,不看2月,其余的月份都是大月。

(2)以7月和8月为分界点:7月前单月是大月,8月后双月是大月。

(3)介绍左拳记忆法。

4、应用巩固

(1)老师出月份,是大月的说红苹果,小月的说青苹果。

(2)下个月笑笑就要过生日了,你能告诉我笑笑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吗?

(3)同学们,你的生日是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再一次经历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5、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1)从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

a,日历上共有()个月份,每个星期()天,今天是()月()日,星期()。

b,本月的第1天是星期(),最后一天是星期(),下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

c,国际儿童节是()月()日,星期()。

d,()月()日是教师节,星期()。

e,()月()日是国庆节,星期()。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重大节日?说给你的同学听听。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4)课件出示一些重大节日。

6、出示有关时间的谚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从年历中查找指定日期的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节日,同时提醒学生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

三、师归纳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年、月、日里有很多的奥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去探究,只要大家有一双数学眼睛就一定会收获数学学习的甜蜜果实。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实物投影,口算卡等。

一、基础练习。

1、课文联系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考虑题目数量不够,增加题目。

(1)20×2030×5012×3040×7。

(2)15×3025×4016×5080×15。

2、补充计算。

(1)28×24(2)42×35。

要求: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选取部分学生板演;

提问算式意义。关注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理解计算中每一层的含义。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表扬多种算法带来的新思维。

3、用竖式计算。

185263。

×23×41×4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一的第2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数学趣味题,同样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策略意识。

解决过程: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具体情境,懂得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找到能打开开锁的钥匙,用连线与万宝箱连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看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找出来。

(4)汇报结果。

3、练习一的第7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习一的第3、4、5题,第8、9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4、5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9题,共有3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略)。

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数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等。

活动一:猜谜活动

(课件出示)八字下面藏把刀。(打一字)

出示课题:分一分

活动二:分东西。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可是只有一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

出示“一半”。

活动三:创设表示一半的符号

1、你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一半呢?试着在本子上画一画或写一写。

(学生创设一半)

2、汇报交流

活动四:认识1/2

1、师:老师是这样表示一半的。(板书:1/2)

2、介绍1/2。

活动五:涂一涂(涂出1/2)

1、师:那你能涂出下面图形的1/2吗?

(课件出示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3、师小结: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饼,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的一半。

活动六:认识其它分数

1、让学生说说一张正方形纸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2、动手试一试。

3、表示出你喜欢的分数。

4,展示学生的`作品。

活动七:认识分数

1、概括什么叫分数。

2、自学课本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交流。

活动八:生活中的分数

1、(出示几个国家的国旗)

师:这是老师收集到的几个国家的国旗,它们能让你想到了哪些分数?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汇报交流

活动九:课堂总结

活动十:拓展提升:

一个三角形,它是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那原来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呢?请你拼一拼。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年、月、日是较抽象的时间计最单位。也是较大的时间计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己经掌握了时、分、秒三个时间计量单位,并且己经在生活中有了年、月、日的感性经验。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教材还向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的方法。

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确一年中各月的天数和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人月天数的记忆规律和闰年的判定方法及规律。

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且是在学生掌握了它们的单位换算以后来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年、月、日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人月天数和闰年判定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年历知识的有关信息。拓展学习资源。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会自主探求规律,记忆每个月的天数。粗略知道置闰的根据。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结合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在课前准备5张年历卡(哪一年的都可以)。1980年至2000年2月份的天数统计表。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份年历)问:这是什么?年历有什么用途?

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学生说时教师板书年月日)?

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

二、拟订目标,确定方法。

同学们各扦己见后确立研究方案: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分类记录。

【设计意图】:在研究之前。让孩子先掌握研究的方法。便于梳理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有条理地进行研究。

三、自主探索,展开过程。

1.认识大月、小月。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年历。仔细观察,并且要在组内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并记录下来。

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根据每月的天数分类、命名。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材料,便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小组的优势。对小组的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并予以积极评价,情感上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结论上让学生获得成功感。12.分析2月的天数引出平年、闰年的概念。

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可能说平、平、平、闰,平、平、平、闰也可能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也可能说4年里有一个闰年。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小组讨论:闰年、平年年份除以4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得出闰年的初步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平闰年的规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发现的。它是充满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数感。

判断下面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电脑出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通过计算,同学们可能说1900年是闰年,这时教师打开万年历(课件)看一看(学生会说:为什么会是平年呢?)。

自学解疑: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看一看“你知道吗?”并一边用课件演示“地球绕日”的动画。一边讲述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整百数年份的特殊性,得出“四年一闰。百一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质疑释疑等教学活动,一让学生亲身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再用科学事实解释平一年、闰年现象。充分体现尊重科学事实、渗透科学意识的教学指一导思想。】一3.引导学生探索记忆每个月天数的规律,计算每一年的l天数。一请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一(观察、讨论、探究后汇报)?一学生可能会发现总结出以下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2)7月前单、8月后双的是大月。除2月外。其余的是小一月(分组法)。

(3)一、三、五、七、八、十、”传。三十一天永不差(歌诀法)教师鼓励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记的方法来记忆。

让学生很快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多少天。看哪组想的方法巧妙?

计算完后请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平年、闰年相差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不但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的进行学习。

四、总结运用,拓展创新。

1.如果连续两个月是62天,这是几月和几月?60天呢?61天呢?

2.小亮的爷爷60岁时。只过了15个生日。你能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3.实践活动:课后每人制作一张2003年的年历卡(2003年1月1日是星期三)。完成后组织班内展评。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题目,改变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知识完全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中获得的。

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点拨者。整节课的氛围宽松、和谐、民主。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学习模式。

本节课是用谜语和生活实际导入的,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既重视了学生间的互助,又给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进了学生学习的社会化进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年历、观察年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活动、自由表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在让学生记大小月的时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了探索学习的主人。设计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