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小学体育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分析论文(大全5篇)

最新小学体育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分析论文(大全5篇)

作者:字海 最新小学体育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分析论文(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体育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篇一

1、方法开放式

学习的根本在于方法的运用和掌握。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开放式教学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扮演的往往只是“教”的角色,但往往忽略了“教学”一词中“学”的部分。所谓的方法开放式无非就是与学生同路,广泛参与的学生“学”的过程中去,报以共同学习的理念。不要过多的参与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干预上,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合理的放手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积极性方面都是有极多益处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越早养成,对学生自身都是大有裨益的。人的求学之路分好多阶段,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习惯,如果不能在小学时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后期极易造成学习方法的混乱,十分不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且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依赖的被动式的学习心理,不能主动的去了解和探索,对学习失去兴趣。良好的开放式学习方法要求老师尽量的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之前灌输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示,引导。激发学生意象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变被动为主动,与教师形成某种意义上的“角色互换”。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模式。

2、评价开放式

很多时候,教师不经意的`评价,往往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中小学生时期是人心理意识养成的重要时期,成年人往往觉得这个时候的孩子并不能真正懂什么,但恰恰相反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与别人的评价异常敏感,自尊心超强,易受到伤害。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最好是专业的客观的,一但加入了主观好恶在教师对学生的评语或言辞中,无论言论的好坏,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例如,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通常老师是不喜欢的,在面对他们时,教师可能会用到“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会,”“我讲了多少遍,再不会叫家长”等等诸如此类的偏激性语言。这种语言极易造成学生的自卑及自我否定情绪的出现,特别是诸如叫家长此等的震慑方式,更有可能带给学生恐惧及来自家长的二次否定,对学生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同样的,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说,老师带有个人主观感情的评价同样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面对一些成绩优异的同学时,教师一般会用“你是聪明的好学生,老师很看好你……”“老师觉得这不是你的水平,你能做的更好……”等等的说法来激励学生,老师的思维里,这是对学生表达自己的喜欢,同时对学生具有无上的激励作用。但教师们这样的想法往往忽略了一点———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样的激励手法。对于有的学生来讲,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压力,普遍的他们的想法是“我做出来的成绩老师能不能满意”,“成绩下降别人会怎么看我”……这种压力是成年人无法理解和切身感受到的。所以,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本着对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教师应该尽量寻求更加客观的评价方式,以求达到增加学生自信,更好的确定学习目标,激发主动学习意识的目的。

3、结语

小学时期是人的性格养成,完善认知,丰富情感,磨练意志的重要时期,无论内在外在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开放式教学灵活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重塑新型教学理念,寓教于乐,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强健体魄意识,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展现学生平等,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达到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体育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篇二

exercise是一个汉语单词,读作du&agravenli&agraven。它被定义为一种体育活动,利用有计划的、结构性的和重复性的体育活动来改善身体一个或多个部位的健康状况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气、机智和维护集体利益的品德。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课外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与体育健康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它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有效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试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10所学校的中小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为97.3%,其中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5%,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调查结果所获数据进行了常规的归类统计和分析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总体认识

大多数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是比较喜欢的,且有近1/3的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同时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男生普遍较同年级段的女生要高,这与中小学阶段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相吻合的,这说明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同时调查还显示毕业班的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明显少于非毕业班,这显然与其面临毕业升学的压力有关,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敢将课余时间过多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上来。

2.2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2.2.1中小学生参加早操与课间操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每个学生每天(下雨、停电等特殊原因除外)都进行课间操锻炼,进行的场地也都是在学校,并由学校集体组织进行,这说明课间操早已引起学校和广大学生的重视,并能够有规律的进行,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常规。但课间操的形式比较单一,大都是以广播体操为主。由于中小学生大多以走读为主,学生早上时间比较紧,故参加早操锻炼的学生大多都是住校生,所以学生在进行早操的锻炼上有很强的针对性。

2.2.2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据调查,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25.3%。同时,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通常是30分钟以内(36.5%)和30分钟至1小时(32.9%),每次参加完体育锻炼后,身体感觉大多很好,而感觉疲劳和差的较少,这说明广大中小学生对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这一关键性问题了解甚少,所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必然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加强体育锻炼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及宣传是十分必要的。

2.2.3中小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课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要比在上体育课有一个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依次是球类(包括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田径类(包括跑、跳、投等)、其他(如跳绳、踢毽、滑板等)、体操类(包括徒手操、技巧、攀爬等)、武术等,且各个年级段又有所不同,但球类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各中小学两操都正常的开展,但由于形式单一,管理不当等原因,参与锻炼的学生达不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而且与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的时间相距甚远。各中小学虽然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课外体育锻炼,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学习理念的影响,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引起学校领导、老师的足够重视,开展的体育锻炼效果不容乐观。

3.2建议

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包括体育教研组,都应充分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把其当作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来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提高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加大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全体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作用,切实、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将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动配合、协调学校各部门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对在校内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更应加强其组织与监督。学校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这样学生在活动时导致行为上对体育锻炼的爱好,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养成。

参考文献:

[5]戴敏华.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1.引言

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或自发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新时期,初中学生不仅要在文化知识上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有所提高。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思想。从某种意义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比体育课进行锻炼更重要,因为体育课更多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而课外体育锻炼则是自觉地兴趣锻炼,它是一种快乐体育运动,学生在锻炼中寻找乐趣。我认为,它不应只是充当体育课有益补充的角色,学校还应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并重。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并能有效补充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检验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课外锻炼能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才能,为其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针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现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观察,准确地了解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围,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项目的人数比例、锻炼的热门项目,以及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能否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要的情况等,希望对学校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地科学地对待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有所帮助。

2.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传授和课外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较差。

3.校园体育文化的体现行为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体育锻炼的宣传可采取传统、宣传性体育宣传栏、报刊栏,因为校园精神文化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温床,在其中可以产生各种新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思想。作为学校文化参与主体的学生,正处于最富有朝气,活力的青年时代,较强的鉴赏能力、较高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的吸收并内化为指导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使他们不会因循守旧,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他们乐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的体育器材设施的状况。通过调查显示,目前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仍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体育物质文化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依托,学校加强体育物质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外锻炼的积极性和愿望,从而改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环境。

4.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途径及其对策

4.1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健康意识,培养锻炼能力

随着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总目标相一致,将教学目标、目的和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硬件,为学生的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增加健身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自觉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增加一些学生喜爱、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以提高他们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持久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2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与合理搭配。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保障,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运动场地也要不断地增加和改善,以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要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课外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应根据学生喜欢的锻炼项目和人数的比例来设置。

4.3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学生体协

学校应有组织地成立学生体协,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达到强化体育意识、增强体质的目的。根据学校情况,在体育组下设立各运动项目,每个项目都要制定出规章制度,由学生负责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和管理能力。各单项分别由体育教师担任监督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一个项目的锻炼,满足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需要。

4.4举办运动会,促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举办运动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参与人数众多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学校每年应有计划地举行一次校运会,运动会的项目可列为比赛项目,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举办的竞赛项目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观看体育项目的自由。学校要引导学生由产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开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5.结论

5.1通过对学生健身教育,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5.2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无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5.3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他们主要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

5.4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女生锻炼时间比较统一,组织形式比较稳定。

6.建议

6.1随着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加强在课余时间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6.2体育组成立各种运动协会是使学生有组织、系统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形式,要加强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这样,可以使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更明确,内容形式更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6.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同学们中的近视眼、小胖墩日渐增多,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体育锻炼。同学们大多喜欢上体育课,可是同学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展开了调查。

1.调查、走访同学及家长,了解同学们的课外体育运动情况。

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xx班共36人。每周运动次数两次及以上的7人,一次的8人。运动方式上,男女生有差别。男生以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骑自行车为主。女生以散步,和父母打羽毛球为主。全班大约60%的同学没有运动的习惯。

1.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

(1)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孩子的成长。

(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

2.不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

(1)认为学习更加重要,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

(2)担心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问题,担心孩子受伤。

1.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手脚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长跑可以锻炼耐力。

2.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个性。它使我们正确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在竞争中形成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个性。

3.体育运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团结协作。

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小学体育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篇三

三门县珠岙镇中心小学章以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协调作用,使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人体的感知能力,促进大脑思维灵活性、协调性的发展。很多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身心疲惫,加上父母、老师给他们施加的压力,使他们常常表现出紧张、厌倦的情绪,甚至还有厌学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遭受挫折后的冲动得到升华或转移,可以消除轻微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在运动时,学生会暂时遗忘那些学习上的烦恼,从而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人的自豪感,树立自强的意识。所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体育教师要注重小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认识转化为自主锻炼的动力。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注重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一、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分析

1.学生没有习惯

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小学生基本上没有了家务劳动,学校的体育课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体力活动。目前小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学生在家娇生惯养现象非常普遍,早起早锻炼、晨跑、参加运动的很少,看电视、玩游戏的或是被父母要求参加各种辅导班。

2.家长不够重视

受整个社会经济及教育形势的影响,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上的要求,出于对孩子“爱”的角度,弱化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肥胖、近视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在大部分家长眼里,学习好的孩子便是好孩子,他们只关心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给孩子吃好、穿暖就行了,对孩子的体育活动非常忽视。

3.教师认识不清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很多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上体育课只是让孩子们自己玩,不注重学生各种常规的体育锻炼。还有些老师甚至把体育课拿出来上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这种传统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学生体育检测不达标,体质有所下降。

二、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思考

1.提高锻炼习惯认识

多年来,很多老师在上体育课时喜欢让学生利用身体训练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对学生体育课的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假如没有正确的态度和习惯,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不可能做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好的态度和习惯,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比如:大部分中高段学生不喜欢跑步,一说要跑步就发出抱怨的声音,根本说不上对跑步产生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跑步产生兴趣呢?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爱好踢球,听说这节体育课要踢足球,学生都特别兴奋,因此,我们体育老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踢球比赛,这样,学生的速度和耐力不知不觉的就得到了发展。课的质量和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所以,体育老师要按照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积极活跃,想象力丰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1)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感受体育精神

充分利用学校宣传平台,进行体育知识和体育精神的宣传。()利用宣传语、运动图片、校园广播、校园网等,采用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长期的体育文化宣传。比如借助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内外学生喜爱的体育联赛的影响力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宣传等,营造出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体育参与意识,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重视体育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效益

小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渠道。体育课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和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是既要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文化宣传,让学生学习体育文化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还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文化。同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少年儿童的个性,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来锻炼,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生更好、更快地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3)健全学校体育制度,落实体育文化

学校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以及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学校体育制度的保驾护航。没有完善的体育制度,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更不可能使学生养成自觉的体育锻炼习惯。校园体育制度的创建首先要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成长发育的特点有不同身体质量的.衡量指标,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小学生在身体素质的耐力、韧性、力量、速度等方面的测试标准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所以学校在制定体育系列制度、体育竞赛活动中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制定。而那些超越低于或高于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训练会给学生的健康带来终生的伤害。其次,学校体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检验,因此,学校制度的生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再次要加强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体育制度的认同感,这是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保证,用制度来保证校园体育质量的实现,增强体育制度的执行力。

3.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兴趣,表现出积极情绪,从而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所以说兴趣、爱好是使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前提。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就更容易形成习惯,学生在打球时感觉不到累,原因是因为他们对打球有兴趣,此时,体育教师要进行慢慢地深入,学生就会懂得更多打球的门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打球会越来越有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也会随之养成。

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是,要把“学”和“玩”有效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学”和“玩”的时间和空间。如:大部分的男孩子都喜欢球类,不喜欢单纯的跑步,特别是长跑。女学生比较喜欢球类、游戏、跳绳等,也不喜欢长跑。根据学生爱好及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巧妙运用不同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比如长跑课,教师直接说“今天的体育课是长跑”,多数学生会有抵触和反感情绪,如果教师换一句话说“今天这节体育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内容是运球和跳绳比赛”。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劲,个个想一试身手,同样是长跑,效果显然不同。这样,学生自然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4.优化体育锻炼方法

5.合理利用场地器材

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学校体育器材在配置上不尽如人意,体育器材数量少,品种不齐,很多体育器材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场地成人化。比如篮球场,往往只适用于高年级个子高的同学,大部分小学生根本连球都投不进去。怎么让学生喜欢呢?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应该把场地改造成适合小学生的运动乐园,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进行有效的改造和开发。

比如,废报纸、饮料瓶、绳子等,都可以把它们用到体育课中,体育活动的乐趣是无穷的。报纸可以一物多用。整张报纸可以顶风跑,可以折飞机进行投掷,团起来可以作垒球用。另外,在持轻物投掷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做沙包,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积极性。再如,利用操场上种植的树木,让学生在炎热的夏季做救护小游戏,绕树接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器材价格低廉、简便、易练,危险性小,也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乐于参与,因此也有利于他们锻炼习惯的形成。

6.开展多彩体育活动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多天性好动,喜欢玩游戏和体育活动。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体育节、运动会等活动。通过各种丰富、有趣的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持续的良性强化刺激,逐步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使他们体格强健,积极进取,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育的功能。

体育组要设立简单易行的各种比赛项目,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不用太费时却又得到锻炼,又保持了锻炼的高度热情。如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跳绳、拔河、走高跷、齐心协力等小型体育活动,学生对这种喜闻乐见的比赛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便自觉的去锻炼,并乐此不疲。学校每年要举行一次运动会。校园运动会一是形式新颖、项目多样,尽量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在项目设置上有跳绳、班级接力赛、乒乓球、50米、100米、200米、400米、跳高、跳远、垒球、铅球、踢毽、带足球绕杆接力赛等;二是学生参与面广,每次运动会除了单项比赛外,都设有集体项目,有项目的学生达85%以上。三是准备充分,组委会提前2——3月策划安排,各班级提前1——2月就训练,因此活动持续时间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系统训练;四是活动气氛热烈,安全有序。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重点在于建立良好的信念,形成锻炼意识、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及有效的自律行为。做为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多钻研,多实践,既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也要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多动脑筋,努力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主要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编著《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版

[2]梁龙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j].中国学校体育..5.

[3]丁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3.

小学体育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篇四

学校是育人圣地,在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体育教学。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刻板遵守课堂纪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尽情开展游戏、锻炼项目以及竞赛等,完全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同时体育教学中很多的项目也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个性培养和发展。现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

1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分组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因为每个人本身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比较好动,有的学生比较安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很容易发现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而通过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更全面的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和发展[1]。比方说,教师通过简单的观察将学生分为好动组和安静组,对于好动组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坐不住的特点进行教学,而安静组的学生,教师发现学生的亮点。比如足球运动,教师可以发展好动组学生在足球训练中好动的特征,因为足球是一项不断奔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那么,对于安静学生不喜欢嘈杂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体操等方面的.体育运动,通过律动感的运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就是说,通过学生各种各样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可以更容易控制整个体育教学中的节奏,避免学生不积极、懈怠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个性上的发展。

2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深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

每个学生喜欢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差别,有的会喜欢足球,有的就比较喜欢篮球,那么教师就不应该剥夺学生的喜好,这样的话只会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提不起兴趣,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2]。比方说a是非常喜欢足球的学生,而b却是非常喜欢篮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然后将学生进行兴趣分班教学,对和a学生一样喜欢足球的学生分为一个班,教师只需要对足球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a就会非常配合教师讲课,并且积极的响应教师的提问;而b就和跟他一样喜好的一个班级进行体育教学,在这个篮球班级,教师只需要讲解篮球的历史、规则、技术等等的知识,在讲解中学生会主动全身心投入教师的讲解中。这样一来,学生都学习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而且在这种兴趣分班教学情况下,学生更能够尽情的享受体育运动,因为只有他们喜欢,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去接触、去学习、去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就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接受和学习他们喜欢的;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相应的教学,以此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

3运用成功体育教学法,提升学生成就感

成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从而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3]。比方说,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场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失败,让学生了解到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即使是失败了同样可以从中获得经验教训,继续提升自我为下一次比赛做准备,这种教学方法尤其对那种体质差的学生更有效果。因为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价值,就像篮球运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是适合进攻还是防守,是适合投篮还是拦截,从而找到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也可以使学生在没成功中找到原因,并且积极的加以改正,通过努力培养自己的个性,进而在下次的比赛中重新完善自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的开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中获得应有的成就感,以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

4努力提高学生自我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意识是学生在个性发展中最重要的表现,体育教学不仅培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运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各种体育视频调动学生对体育的激情,进而通过各种表现手段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4]。比方说,学校需要举办一场体操比赛,教师可以将编排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编排,并且要求在体操的编排中能够展现体育的特色。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体育。之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编排,并且取得最终的认可,这种满足感是任何人都给不了的,借此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个性。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指导或者编排。因为学生都喜欢的只能是学生的角度进行编排,而教师的介入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被认可感,这样反而降低了学生自我表现欲,降低学生良好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在整个学生创作的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让学生能够放心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想象,切实提高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5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氛围

在整个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独立、追求公平的个性逐渐发展出来。而体育教学是最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和公平公正个性的科目,因为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规则需要学生遵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培养学生这种个性[5]。比方说,规则非常多的足球运动、篮球运动以及羽毛球运动等球类运动。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就是学生尝试当裁判,教师当运动员,教师在过程中特意做出一些错误的动作,让学生裁判纠错;或者,在学生进行比赛活动的时候,教师特意判错,看学生是否能够发现不公平的地方,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公正的理念,养成学生正确的个性发展。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和发展学生优秀的个性已经成为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因此从了解学生的个性进行分组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运用成功体育教学法、提高学生自我表现意识以及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氛围五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优秀的个性,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5]赵星.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情况分析[j].中外企业家,(29):167~168.

小学体育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篇五

本文作者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针对湘漳女性总体缺乏体育基本知识,自我锻炼能力较差,被动参与锻炼人数比例较大等现状,提出通过加强宣传,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管理,以及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城市体育资源等手段促进湘潭市女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为当地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作者:钟菊芳姜俊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4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80关键词:湘潭市女性体育锻炼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