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通用1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通用16篇)

作者:笔尘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深化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儿童主动阅读、写作的坚实基础。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好模仿的特点,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识字,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开发早期智力,为以后的读写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读书的目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很多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表示事物名称的字时,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或者就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桌子”贴在饭桌上,把“门”贴在门框上,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依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简笔画这一优势,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教学“哭”时,学生很快想到了“眼睛、眼泪和大嘴”这三个组成“哭”字的“部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将它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一张哭脸立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视觉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我也让他们自己来画一画,如“闪”“坐”“尖”,他们都兴味盎然。有时索性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让他们来一次看图猜字的游戏。

二、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所讲的“反复”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比如“换部首,加部首,去部首”这是学生经常会用到的识字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利用旧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掌握新的本领。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是对旧知的一种巩固。这个时候,不要让学生做为一个听众,听过就算,要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出现在黑板上。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经常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又如:在教学“包”时,我对学生说:“把它加上不同的部首,它会变成很多字。”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字,如:饱、抱、跑、炮、泡等。我立即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让多个字的学习也经常出现在课堂中。

三、在识字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比如:在教“蜻、清、晴、睛、情”这些读音相近的字时,学生能够找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部首是表意义的,右边的“青”是表读音的,所以它们都是后鼻音,并且能够根据部首所表达的意思,正确地使用这些字。又如:在教“饿”的时候,我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带‘饣’的字呢?”饱、馋、馄、饨、饼……“一个个食字旁的字从他们口中蹦出。于是我接着问:”看着这些字,你能不能说说食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带”饣“的字和吃的食物有关;带”氵“的字和水有关系;带”月“的字和身体器官、部位有关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他们分辨音近字、形近字有很大帮助。

四、创设识字。

教学环境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环境,识字教学同样如此,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段话、一篇课文都是为识字教学提供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我在课堂中尽量鼓励学生多组词、扩词,并用所组词语来说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字,知道了应该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来使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比如在教”激“的时候,学生组词”激动“,我赶紧抓住时机说:”今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一想到这件事,我就很激动。你在什么时候会激动?“学生有的说:”一听到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动。“有的说:”我好不容易得到了我喜欢的玩具,心里特别激动。“这样,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运用字词,一举两得。

五、让识字教学渗入学生日常生活。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实践中的反复又对认知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这是认知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看、多读,比如:走在马路上,让他们读读路名、商店的招牌以及广告牌等等。让识字教学从课堂到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每天我都为学生安排一刻钟的看书读报时间,让他们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实处,能依靠自己的本领读懂一则小故事,学会一首儿歌,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自信也在识字过程中得以培养。

以上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具体做法,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使之不断丰富与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摘要:

将合作学习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语文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语言要素进行有效的交流。语言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语文学科学习能够为其他学科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针对小学的的特点,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相关字、词、段篇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分工协作,收集相关信息。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组内成员分好工,针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明确彼此的角色任务,这是合作学习开展的必要条件。在课堂预习或者是和课后延伸环节,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比如,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图书,图片,一些资料,信息,组建学习资料袋,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提供信息支持,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信息的不同类型进行分工,以保障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的全面性。在延伸学习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收集与课文内容,主题亦或者格调相同的一些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通过这种分工协作方式,学生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这样,在学生分享劳动成果的时候,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视野得到开阔,学生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2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交流的过程是百川汇海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完善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活动,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有效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究问题,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学习文化,获得思维和认识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内容时,教师科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设置问题,在本文中,哪些地方能够反映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形象?问题抛出之后,学生之间合作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在小组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积极进行发言,在共同合作交流中学生思维不断碰撞,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很多小组都可全面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小组交流方式,学生之间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传统课堂上一言不发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说,小组合作交流方式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积极探究的有效方式,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教学模式。

3相互鼓励、指正、监督,实现共同进步。

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问题,主要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学生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把注意力长时间地放在课堂上,放在问题的讨论上。我们教师时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时不时地分神,前一分钟还在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在下一分钟钟可能就会摆弄其他东西,注意力已经分散了。小学定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是影响小组合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就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实现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学都可以成为老师,又都是学生,学生之间要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能够相互监督,鼓励才能取得进步,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相互鼓励督促着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互读互听,互相交流朗读心得,指出彼此在朗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相互评价,相互纠正,相互监督,以实现共同发展。

4合作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教育与生活实践活动联系紧密,语文教育可以发生在课堂上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之外,发生在生活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实践活动,以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这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情况,引导学生合作导演话剧,合作创编故事,合作完成手抄报的制作,一起参观一些展览会,合作对社会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等等,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参与合作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之间合理分工,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3]陈树洪,吕红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建构及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

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小学例会发言稿

美丽的春天带我们走进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我们该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严密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想必每个老师都有了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非常感谢高校长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这里就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题目是《巧设计妙安排轻松快乐教与学》。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五要素是:字、词、句、段、篇;语文学习的五方法是:听、说、读、背、写。每个年级段都有一个侧重点,它们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你若能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删繁就简;注重学生的预习,知识的扩充;老师只教课文中的疑难,学生只学“我不会的”。每节课读说背写,动静快慢组成一首不断变换旋律的曲子,就能得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巧”识字促说话。

1、消除恐惧,树立信心。

语文是一棵大树,汉字就是它的根,根深则叶茂。字词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刚入学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而识字量又大。这时候老师就要巧妙化解孩子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无论学习任何新知识,我都会告诉学生“这个不难,一学就会。学不会老师帮你!”例如开始学汉字我就对孩子们说:“语文不难学,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在听人们讲话,一岁多你就会说话,在幼儿园你又背了那么多的儿歌、古诗。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读、识记汉字。识记汉字不但有规律而且很有趣,你学着学着就知道了。”我教育孩子要有自信并示范自信的样子:腰挺直,双目有神,目光追随老师,回答问题清晰响亮,回答完自动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上课就有模有样了。所以,帮孩子消除了恐惧,他就敢于直面困难;帮孩子克服了困难,他就增加了自信;孩子有了自信,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学一带二,深入浅出。

我鼓励学生多识字,写好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象形识字,偏旁识字,形近识字,同音识字,随文识字,生活中识字等等。例如:学拼音时带出生字(richu日出),学独体字时带出合体字(火:灯、灭、灿、烂;肖:消、捎、稍、梢、屑、削),学合体字时带出形近字,例如学“渴”“喝”时,我编的口诀是“渴了给你水,喝水张开嘴”。然后让学生说出他知道的形近字:葛,诸葛亮的葛;歇,歇息的歇;蝎,蝎子的蝎等。(在这里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每课只选一两个字即可,学生说新字,有时间你就板书,没时间可只组词。再者,不要给孩子们说这个字不是同一类,不行之类的话。只要是偏旁就行,因为我们是在识字,不是在查字典,到学查字典时再说也不迟。再一个就是不要刻意让学生去记忆,咱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让孩子们觉得汉字很有趣,兄弟姊妹很多,混个脸熟就行啦)。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多认识了许多汉字,为他以后顺利阅读奠定了基础,但在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时还要回归文本,让学生扎扎实实把功课学好,千万不可随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那样做的结果只能让优等生为难,对学困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你有意无意中摧毁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得不偿失。这就是深入浅出、厚积薄发。

3、重视预习,答疑解惑。

二年级我特别强调预习,例如学《寓言两则》这一课,我留的作业是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我为什么不要求学生读多少遍课文呢?这就是一个量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读几遍都行,只要读通顺就ok啦。但我要求生字必须查字典一字四词写书上,查字典的同时写出生字的部首)。第二天一上课我先检查读,因为我说过能者为师,会者为师,读得好的就是老师。所以“小老师”大声领读,其他同学轻声跟读;读完听老师读,再模仿读;分段读,分角色读,默读,快速分句读。当然每一次读都是有目的的。随后检查生字,检查生字的方法有:让学生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字说词,合作互读,开火车读,抢读,哪个生字出错找出来再读,老师报偏旁学生读,报字的结构读,报字谜读。例如《数水果》一课18个生字中有9个都是“木”,我就报部首让学生说字。我:木字旁,生:枇。我:木字旁,生:杷。我:木字旁,生:梨、樱、柿・・・为什么我每次都报木字旁呢,这就是听觉刺激。这个方法我是从王伟娜老师板书生字词那儿改进而来的。她让学生抄默生词是一种视觉刺激,我这样做是听觉刺激。课后作业让学生写几个木字旁的字老师还用讲吗?总之,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学习效果的.舞台,学生准备的越充分他表现得越积极,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老师只需要把握几个重点难点的讲解示范就行。例如学完课文时我问:“同学们学得很仔细,很全面。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没解决吗?”看没人回答,我说:“我提一个问题吧,什么是寓言呢?”孩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显然没有预习到。“那么请认真听老师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因为它篇幅短小所以用量词‘则’。明白了寓言的意思,你能用‘坐井观天’‘亡羊补牢’说一句话吗?”,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可以肯定,这样的学习学生参与的心情是愉快的,内心的感受是强烈的,自主获取和被动获得的知识,牢固度也是大相径庭的。

4、巧辨字义,知错纠错。

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了,识记的速度加快了,准确率如何提高呢?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大部件小不同,触类的旁通,举一的反三,使学生准确识字。我还掐时间测速度,培养孩子快速识记。生字记得怎么样?我用听写比赛来检查。(我从不改家庭作业,10个生字,学生课上记住了5个,那今晚你就写还不会的另外5个。每天都是晚上家长听写,上课我听写,家长只听写生字,我听写是一字四词,听写什么词学生有发言权,谁说的词好就写谁的,平时听写都是同桌互改,我只改单元听写比赛)。听写我采用的是滚雪球式:“一课一听写,两课一总结,单元过关赛,错字记下来(期末改成‘错字说拜拜’)”。这个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我把每课每单元错误率较高的字划下来,听写第二课带第一课易错字,一单元进行一次纠错展示,让学生把自己错的字正确地写在黑板上,他记住了自己错的字是哪些,我也记住了谁错了什么字,以后听写到这个字时会说:这是某某某的字。你能想像出他不好意思脸红的样子吧,虽然太有针对性,有点不仁义,但效果很好。我认为对学生错误的东西太仁义,就是老师最大的错误。到期末剩下的几个易错字,易混淆的字你给它来个冷幽默,学生也就记住了。例如成语“六神无主”的“神”,有两个学生“礻”字旁老写“衤”,讲了多少遍“礻”和祝福、祭祀有关和衣服没关系。像神、礼、祝福、祈祷等,这些字都是“礻”字旁。没用,他照错不误。我急了,走到他们跟前俏皮地说:“额的咯神呐,你是我心中唯一的神(我伸出了一根手指),独一无二的神(我又伸了一下手指),记住了吗?”“记住了。”“几个点?”“一个点。”从此,这个字再无人写错。再例如成语“谈笑风生”的“生”学生写成声音的“声”,几次讲解几次听写还有人错。我想了想说:“你写的‘风声’是风的声音,咱们的‘谈笑风生’是指说说笑笑兴致很高,让你这么一写,说说笑笑竟引来沙尘暴了?”嬉笑中学生就记住了“谈笑风生”。我还把竞争机制、奖励制度引进来,听写采用男女比,同桌比,小组比、听写大会等等,听写大会我是参考中央电视台改编而来,我听写的是二类字,目的是激励尖子生多记汉字。只要是比赛,满分就有奖。

5、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意,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还需要老师加强训练指导。例如《厨师小山羊》中有一个填空题:“小山羊做的菜别有风味,大家、。(津津有味狼吞虎咽一扫而光)”,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一扫而光”呢?是“津津有味”还是“狼吞虎咽”?学生知道了“别有风味”吃起来是“津津有味”,“狼吞虎咽”的结果是“一扫而光”,他就会正确运用了。用词造句的时候我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例如用“一…就…”说话,第一个学生说:“我一起床就洗脸刷牙。”另一个说:“我一回家就写作业。”我观察到全班同学一脸思考状,就知道他们遇到了困难。我提高音量鼓励他们说:“不错,可以。但没有技术含量,说点精华版的,我说范围你们想句子,来--‘动物’。”学生立刻思路打开:“我一回家小狗就对着我汪汪叫。”“公鸡一打鸣太阳就出来了。”“小鸟一醒来就站在枝头梳理羽毛。”看学生接不上了我赶紧换词“人物”、“学校”、“环境”。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句子更精彩了:“我一进校门就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一到春天桃花就开了。”“我盼望着过夏天,一到夏天我就可以穿裙子了。”“我一逗妹妹,她就咯咯咯地笑了。”“我今天考了100分,一放学我就飞跑回家给妈妈报喜去了。”这就是教师多动一下脑就多出一个办法,学生多了一种乐趣就多了一份收获。

二、“巧”体验学说写。

低年级学生学写话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语言不规范、说话无序或无话可说,学过的词语不会用,背的很多用不上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注意学生语言积累,指导学生说话写话的同时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现力。因为经验来源于生活嘛。我常用的方法是课本剧表演,情景再现,动手做一做等。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271100)。

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儿童主动阅读、写作的坚实基础。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好模仿的特点,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识字,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开发早期智力,为以后的读写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很多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表示事物名称的字时,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或者就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桌子”贴在饭桌上,把“门”贴在门框上,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依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简笔画这一优势,帮助学生记忆。

如在教学“哭”时,学生很快想到了“眼睛、眼泪和大嘴”这三个组成“哭”字的“部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将它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一张哭脸立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视觉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我也让他们自己来画一画,如“闪”“坐”“尖”,他们都兴味盎然。有时索性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让他们来一次看图猜字的游戏。

2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所讲的“反复”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

比如“换部首,加部首,去部首”这是学生经常会用到的识字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利用旧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掌握新的本领。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是对旧知的一种巩固。这个时候,不要让学生做为一个听众,听过就算,要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出现在黑板上。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经常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

又如:在教学“包”时,我对学生说:“把它加上不同的部首,它会变成很多字。”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字,如:饱、抱、跑、炮、泡等。(教学论文)我立即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让多个字的学习也经常出现在课堂中。

3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

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

比如:在教“蜻、清、晴、睛、情”这些读音相近的字时,学生能够找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部首是表意义的,右边的“青”是表读音的,所以它们都是后鼻音,并且能够根据部首所表达的意思,正确地使用这些字。又如:在教“饿”的时候,我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带‘饣’的.字呢?“饱、馋、馄、饨、饼……”一个个食字旁的字从他们口中蹦出。于是我接着问:“看着这些字,你能不能说说食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带“饣”的字和吃的食物有关;带“氵”的字和水有关系;带“月”的字和身体器官、部位有关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他们分辨音近字、形近字有很大帮助。

4创设识字情境。

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环境,识字教学同样如此,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段话、一篇课文都是为识字教学提供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我在课堂中尽量鼓励学生多组词、扩词,并用所组词语来说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字,知道了应该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来使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比如在教“激”的时候,学生组词“激动”,我赶紧抓住时机说:“今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一想到这件事,我就很激动。你在什么时候会激动?”学生有的说:“一听到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动。”有的说:“我好不容易得到了我喜欢的玩具,心里特别激动。”这样,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运用字词,一举两得。

5让识字教学渗入学生日常生活。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实践中的反复又对认知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这是认知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看、多读,比如:走在马路上,让他们读读路名、商店的招牌以及广告牌等等。让识字教学从课堂到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每天我都为学生安排一刻钟的看书读报时间,让他们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实处,能依靠自己的本领读懂一则小故事,学会一首儿歌,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自信也在识字过程中得以培养。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启识字教学的黎明,让识字与学习共舞,开启生命的黎明。

【参考文献】。

[3]《新课程标准》。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我们已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重在课堂,只有抓好了课堂教学,才可以说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不然,只能是空中楼阁,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不合格的。结果只能是同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的。那么如何抓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教师要积极进行教法研究,使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同课堂教学产生有效的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我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并擅长朗诵古诗词,在接触了历史新教材之后,我发现书中有不少地方引用了古诗词,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我不禁想是否能恰如其分的`将诗歌艺术引入历史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于是,我便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讲述《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时,导入新课前,我先问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称赞“开元盛世”的《忆昔》诗,同学们齐声答:“记得”。于是我让同学们齐声朗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狄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廉俱丰实”通过朗诵顿时使学生有了一种小小的自豪感,似乎自己已对前课内容烂熟于心了,自信心倍增。于是,我便顺势和同学们一起描绘了“开元盛世”的情景,紧接着话峰一转“开元盛世”是一个难得局面,天宝年间唐朝竞从顶峰急剧跌落下来,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述新课做好铺垫。

当讲述《封建文化的高峰——光耀千古的文坛》时,我更是如鱼得水,在讲盛唐诗人李白时,我先让同学们齐声朗诵了小学时曾学过的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教室里顿时诗声回荡,将同学们带入了一种诗歌的意境。紧接着,我在黑板上挂起了李白望江而立的画面,打开了录音机放起溪水奔涌的轻音乐,并顺势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通过顿挫有力,富于情感的朗诵,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诗的理解,而且还使同学们对李白诗歌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驰骋天地的想象有了身如其境的感受。激起了同学们学习诗歌的兴趣,有利地促进了课堂教学。

在讲述《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为了突出“岳飞抗金”一题,我在引导学生回忆了小学已学过的岳飞抗金事迹后,接着朗读了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一片沉寂,同学们似乎进入久远的回忆,眼前似乎又出现了岳飞抗金的情景,我又不失时机补充道:“词中的靖康耻就是上节课我们所学的靖康之变”,接着继续讲述岳飞抗金事迹,不知不觉中将同学们带入了历史的长河。

综上所述,诗词艺术如能在历史课教学中应用得当,确实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我在历史课改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于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并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以现代的眼光思考历史,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会,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看待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情操。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以大量的通俗易懂的史实为基础,引导学生思索历史事件中的启迪,结合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亲历性、创造性的特点,改革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不限于课本,不拘束于已知的书本知识,以问题为载体,打开思路,思考历史并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基本过程为:

一、从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能力,已具有的学习技能,结合历史课的具体内容,确定探究课题。选题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当,所选课题不能迁就学生原有的水平,降低标准,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又不能超越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厌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渐进性。第二步是设计方案。通过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初步提出研究方案,再经过反复论证修改,最后确定比较可行的正式方案。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一课时,我先引入商鞅在变法之初曾有“立木为信”之举,然后设置问题:

(1)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

(2)变法为什么要争取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3)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4)商鞅“立木为信”的.典故对你个人为人处世有何启发?经过层层开掘,发掘出古为今用的新意,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极大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以往的历史课,学生感兴趣的是那些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只是学生对历史的初步了解,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深化知识,并为我所用,则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1、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学生在行为上对教师有着明显的依赖性,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一味依赖教师的心理,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烈的好奇心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力。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选择的内容也有关系,所选择的内容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探索价值,又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或由学生经集体讨论后提出各种可能,形成选择思维。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要支持这种观点,必须要有大量的史实资料和自己的想象、思考,这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挖掘问题,大胆设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对于课本50页的评价题:“针对秦始皇一统天下,加强统一的举措,有人认为,秦始皇功不可没,是个伟人;针对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建立君主专制的强权统治,以及穷奢极欲、统治暴虐,有人认为,秦始皇过失巨大,是个暴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在对“隋朝政治”的探究中,学生不仅探究了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提出“科举制度”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什么思考等。

三、合作学习,全员参与。

探究性学习法不能满足于回答提问参与讨论的人次,表面上热热闹闹是低水平的操作,课堂活跃的阵地应该是思维的活跃。要引导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陶行知先生说:“学生很活跃地去找寻知识,解决困难,贡献他们所求得的知识,先生不过就在旁边的地位略加指点而已。我们认为这种教育是行动的教育。”陶行知所指的这些活动,使用头脑指挥的有序的活跃,而不是盲行盲动。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里,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学习上的主人。

四、改革评价,注重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目的不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于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获得的经验、体会、意识、态度和能力。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所以,对学生的探究、探讨、讨论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学习方式和行为,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及想象力。所以,不能以常规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应该注重能力的评价及综合素质的检验。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几点体会论文

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量少,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讨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即使下笔总是口号式,空动式,不生动,不感人。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三十余年作文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尝试,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几点体会:

一、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一切材料和想想、观点、感情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文来源于生活,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爸爸》)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爸爸的外貌特征,然后口头介绍自己的爸爸,再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充。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了供丰富的材料。

二、作文要与劳动相结合。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既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又学会了劳动的'本领。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做饭》的作文时,我让学生在家事先准备好油,盐,米,菜,亲身体验一下做饭的经过,做晚饭完之后动手写一写,然后把做饭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让妈妈爸爸评论。到校后教师再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

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里的广玉兰》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广玉兰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广玉兰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广玉兰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广玉兰树像一个大蘑菇。近看,像一把大伞,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这样,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课堂。

一、以自学为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我的课上,许多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都是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得十分积极。课堂成为了交流的空间,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整个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动、自学、自悟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我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我首先出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以后,接下来的课文让学生自读并且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在深思以后提出来的问题,另外的学生纷纷来抢答,回答非常积极,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评价为契机,快速培养合作意识。

1.评价等级的多元性。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真谛。我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在评价时采用“小星星、中星星、大星星”的混合等级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可以达成的目标,只要努力就有所收获,收效很好。

2.评价角度的多元性。

除采用普通的分组计分评价外,应拓宽评价的视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每组学生除有一个基础分以外,还可以根据组内个人测试成绩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提高分;学生对合作技巧的运用程度也应纳入评价之中;另外,学生对其他组汇报的内容提出合理的质疑,也可以考虑加分;热心帮助其他成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进步,也应从评价角度加以鼓励。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自评:“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其中,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与合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合作过程加以评价与反思。

(2)互评: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积极展开互评。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能对他人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营养来完善自我,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及思路,真正达到全员参与、积极互动的目的。

(3)展示性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一定以评比方式出现。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合作成果的机会,使每个组或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将自己的成果向全班展示。“角色扮演”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独特方式,而它又为实施展示性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积极作用。

我采用小组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小组要科学分组,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将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学习小组的学生要好中差兼顾。每组要有组长,有喜欢发言的,有较好的和一般的学生。例如在学习生字时,我先让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读一次,然后让别的同学指出发音不太标准的,这样其它学生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学习一般的学生也要争着读一回,整个生字学习就是一个小组互学的过程。

组织小组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需要分组讨论的,一定要分组讨论;不需要分组讨论的,不能为了表演作秀而讨论。要对合作内容、自学情况、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地讨论。

小组内合作讨论时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的高低,指定按不同的顺序进行交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为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提供了客观条件,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开放式去交流,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四、结语。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并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课堂收放自如,有一定地课堂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人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交流合作中学习,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文章以剑桥国际商务英语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以达到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作者:朱黎明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刊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jiaoyuluntan年,卷(期):“”(1)分类号:h319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商务英语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论文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诙谐的语言艺术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打造教学课堂为师生和谐平等共处的环境,给学生创设快乐轻松、适宜探究的氛围,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而且可以使学生轻松地应对学习,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且,学生也会以学会知识感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诙谐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前提下奠定学生记忆和巩固知识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画杨桃》这篇文课文前,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在讲台上给学生准备一瓶杨桃罐头,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心目当中体会到的杨桃的味道、颜色、形状等进行回忆,再让学生品尝一下杨桃罐头,这样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间的互相信任,也激发了学生对这一部分教学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理,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去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为了传播科学,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语体、涵义等,且可以深刻地分析语言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落花生》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应当明确“落花生”是花生的其它名称,不可以没有进行证实与调查就理解成“种花生”,进而导致犯理论性的错误。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准确地表达词语以及课文的涵义,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明确重点,凸显难点,做到主次分明和恰到好处地应用语言艺术,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才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教育教学的根本是情感。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跟学生沟通的时候,应当以情动人和以情行理,进而让学生产生亲和与快乐的感受,容易跟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受益。例如,教师在教授《王二小》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能够为学生讲述王二小的故事,特别在提及王二小牺牲的时候,能够通过下面的一段话激情:“年仅十三岁的王二小在山间英勇地牺牲,尽管保障了相亲们的安全,可是王二小在冰冷的山岭躺着,他的血染红了草地、染红了大石头、染红了蓝天。八路军叔叔抱起王二小,不管怎样呼喊他的名字,王二小都不能再醒过来了。之后村庄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个故事,他们的眼里都噙着泪水,唱着放牛郎王二小。”这样,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过程中,学生的内心被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所感染,他们的脸上显示着庄重的表情,都闪着泪花,在紧接着的课文阅读中,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与学习的印象。总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富有激情的语言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感知,让学生有所感动,进而让学生向良好的学习动机转化,最终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艺术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教育教学的启发性功能,应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艺术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思想的活跃。具体而言,教学语言应当富有启发与循循善诱。例如,教师在教授《巨人的花园》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教学的.开始就提问学生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巨人是如何明白的?”教师再启发学生感受“巨人是如何冷酷与任性的?”“巨人是如何唤来寒冬和赶走春天的?”这样,教师步步推进和层层铺垫,在最后的时候要求学生感受那一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的、冷酷的心啊!”的涵义。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含蓄生动、富有诱导性,进而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和联想。并且,应当把握好教学语言应用的有利时机,从而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启发性作用。

5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艺术涵盖了人类社会累积的精神财富,借助语言,师生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这样教师才可以为学生讲解知识,以及对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教师教学语言的水平直接关乎教师教学主导性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当熟练地应用教学语言艺术,通过自身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让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略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的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最终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分析、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一要求学生充分阅读接触到的文字材料。

要求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以及阅读其他接触到的文字材料已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核心地位,阅读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有力措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还有更多的学生不会利用时间读书,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要求或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认真地读、仔细地读,阅读中可采用粗读、细读、精读的方式,也可用朗读、默读、诵读的办法,读语文读材料对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让学生充分的读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地、仔细地、认真读读所接触到的文字材料,通过各种形式读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中提高了认识,活跃了思维,培养了感情,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冷静思考。

讨论式的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的学生共同讨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并且在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得到自己的结论,这种方式比起教师包办代替的方法而言,效果极佳,因为学生在讨论中各有各的看法或独特的见解,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有它的探讨过程,而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结果,其知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确实精彩万分的,讨论式的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要担心“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做到必要的点拨或提示,不要过于干预或做不需要的“引导”。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表述的机会。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要消除老师在讲台上指手画脚和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创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给学生自由表述的权利和机会,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冷静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形成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并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疑,质疑形成后需要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的课堂或实践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表述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部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充分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应用知识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类应用题的雏形,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关键: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今天老师可忙坏了,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想!

师:早晨,老师的闹钟罢工了,竟然没有响,害的我没有赶上接送车,为了上班不迟到,所以我只好打面的到车站,再坐公共汽车过来了。

今天早晨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50元钱。

我先从家里出发,打面的到车站花了4元钱。

然后我又用了3元钱乘车到旧县。

(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交汽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虞老师到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生:虞老师打完面的后还剩多少钱?

生: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

生:坐公共汽车比做面的少用多少钱?

师: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谁来解决?

生:4-3=1(元)。

师:谁求出老师到达车站后还剩多少钱?

生:50-4=46(元)。

师:谁能求出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4+3=7(元)。

师:那么,老师到达旧县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挺难的,你会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

1.第一次尝试。

师:请小朋友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信息。

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进行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生:我们先求出了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

数:4+3=7(元)。

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数:50-7=43(元)。

生: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老师打面的的花的4元:50-4=46(元)。

然后再减去做公共汽车花的3元钱:46-3=43(元)。

生:我们的想法和第一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50-(4+3)=43(元)。

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虞老师到华地百货用40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

准备奖励给遵守纪律的小朋友9本,学习认真的小朋友11本。

虞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小朋友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虞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43元减去笔记本的40元,你还剩3元钱。

师:3元钱够我从旧县回家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打面的就的用4元钱了!

师:(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走回家吧?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我家吧。

(学生和老师都笑了)。

师:谢谢你啊,但老师回家得干活啊,所以不能住外面的。

生:老师你可以到了溧阳城里不打面的。

早晨你是怕迟到,但放学晚一点回家没关系啊。

师:这个办法太好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虞老师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得谢谢你们了!

用含未知数等式解应用题【2】。

教学内容。

“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第67页、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乘、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数学信息,并选择有用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有条理思考的能力。

4、通过多种解法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有体验成功愉悦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找准等量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等式解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寻找数学信息。

春天来了,桃花鲜艳,柳条嫩绿,松柏也披上了绿装,我们的校。

园变地更美丽了。

老师想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寻找数学信息。

教师建议:1、组长分派任务分工合作,记录个人查到的数据。

2、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交流信息,每人记录一份。

3、分析、处理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课中自主探索、交流。

1、交流、汇报数学信息及提出的数学问题。

2、教师提议:操场是我们活动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我们。

解决关于操场的数学问题好吗?(学生叙述题,教师板书。)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就是今天的智多星。

a、学生自主探索,完成轻声说说思路。

b、组内交流。

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有序发言,其它同学倾听。

c、汇报解法及思路,其它同学提问或评价。

d、总结用含未知数等式解题的方法步骤,及解题关键。

(找准等量关系,把数据和数量对号入座)。

3、春天树木是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来解决。

于树木的问题。

(学生叙述关于倍数的题,师板书)。

a、估一估松树大约有多少棵?

b、用刚学到方法解决,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c、谁能当小老师到前边为大家讲解,同学倾听提问。

4、开拓思维。

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知识,为各班买了一个书架。

我校有17个班,每个书架320元。

学校共花了多少钱?你能用含未知数式来解决吗?有几种方法?

5、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用大家的智慧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3】。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口头解下列方程(小黑板出示)。

x-35=40x-5×7=40。

15x-35=4020-4x=10。

2.出示复习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的“育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塑造良好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应兼顾德育,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作者:李桂莲作者单位:衡阳市祁东县洪桥镇第三小学,421600刊名:科学与财富英文刊名:sciences&wealth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无痕教育德育渗透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和观摩中发现,现行的小组合作教学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常见的问题有: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2、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3、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开展小组学习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小组成员编排的科学性。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

2、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比如:领导者、激励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其次,学生常常以“我”而不是“我们”进行表达,这实际上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有关,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小学的教学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学习即日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小学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当加强劳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首先,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族的思想首先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有着病根意义。”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评议教学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评议文字的训练,名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一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常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评议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首先信念。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记叙文,介绍了众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献身革命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描绘了祖国的美丽河山和宏伟建筑。此外,还有古今名人伟人的诗词歌赋,抒发了他们高尚的`情怀。这些生动,感人的文章,诗词,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高尚的首先情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为一个学学语言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形成语言能力的同时,不失财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形成首先信念。比如,通过学习英雄,模范,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民,恨敌人,为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初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学习描绘祖国状丽山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审美观念;通过学习名人伟人的歌赋讲情,使使学生懂得什么叫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受到熏陶,通过学习一虚张声势描写剥削制度下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文章,树立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通过学习一些赞美普通劳动者的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不求索取,默默奉献的精神。总之,每一篇课文,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评议老师都应该白领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培养。

其次,是利用长年累月的写作活动,对学生进行首先观念的培养。如:让学生通过在作文中赞美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解剖自己,想象未来,畅谈思想,反思过去……使他们认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提高学生的首先认识,逐步形成道德观念。

2通过课堂上有感情的朗读和对学生频繁使用鼓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首先情感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学生才乐意接受并会计行动。小学生定于情感,情感往往胜于理智,培养积极的首先情感,在小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更为重要。教育者要培养,发展小学生积极的首先情感,克服消极的道德情感,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首先情感,克服消极的首先情感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入情入境,体会作品及人物的感情,从而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比如教金色的鱼钩一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慊深处产生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的敬佩之情和学习老班长可贵精神的决心;通过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扔同还必须,对剥削制度的憎恶,从而也产生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之情。二在课堂上,频繁使用鼓励语言,特别是对于差生,在批发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时,关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毫不吝啬地送他们几句表扬鼓励的话语;在民现他们有错误时,也同样多给鼓励,并流露一点儿的批评,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荣誉感,保持乐观,向上良好情绪,乐于接受知识和教育,避免产生泄气,厌学,逆反等心理,而且能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首先行为,抵制不良的思想影响。

3通过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科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一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生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在外界的诱惑下产生不符合首先要求行为,甚至养成不良的习惯。小学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首先意志,使学生形成首先行为习惯,应从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起,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就要培养他们专心听讲的意志,养成上课专心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学习上不肯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爱照抄作业,人云亦云,就要培养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的意志,并逐步养成习惯,有的学生学习上牌被动状态,懒懒散散,就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主动预习课文……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评议的习惯,首先意志也就得到了锻炼,道德习惯也随之逐步养成了。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既是一个语文教练,又是一个德育工作者,才可称作是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