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19篇)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19篇)

作者:字海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也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以下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小数的含义。

2、使学生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3、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以及用小数表示相邻单位进率换算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课堂实录:

师:我们先看一道题。

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分米=()米9分米=()米。

3角=()元2角=()元。

学生口答,教师选择其中1至2题,请学生口答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出示“铅笔”。):一枝铅笔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6角。

师:还记得课前观察过的标价牌吗?6角,标价牌上怎么写?你能写出来吗?

学生板书:0.6元。

板书:6角=0.6元。

师(指着0.6):会读吗?这样的数叫——。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数。

师: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小数点。小数点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指名学生发言,并让其板书:=0.4元。

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长几分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分米。

师:2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米还可以写成0.2米。

完成板书:2分米=米=0.2米。

接着,教师指着“6角”、“4角”分别提问,黑板上形成如下板书:

6角=元=0.6元。

4角=元=0.4元。

2分米=米=0.2米。

师:观察这三个等式的分数和小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数的分母都是10。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分数都是十分之几。

生:我还发现这些小数都是零点几。

师:是的!那横着看呢?

生:分数的分子是几,小数点的后边也是几。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发现么?我也同意!

生:这里的分数都是十分之几,小数都是零点几,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师:说得真好!能再说一遍吗?

学生说完,教师小结:零点几也就是——十分之几。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中完成第10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看,如果这张纸条长1米,它被平均分成了——。

生:10份。

师:其中的1份是——。

生:1分米。

师:写成分数是——。

生:米。

师:米还可以写成——。

生:0.1米。

师:那其余的括号会填吗?请大家填写。

教师视频展示一位同学的答案。

师:一起读一读,对他的答案你有不同意见吗?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什么?

生: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师: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请大家继续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由学生汇报。

生:、0.3。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后,再汇报第2题、第3题是怎样填写的。

教师再次出示上课伊始出示的复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分米=()米9分米=()米。

3角=()元2角=()元。

师:我将这道题要求改为“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你会填写吗?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自由说之后,教师再请第3小组的学生开火车汇报。

师:请同学们看着老师,估计一下我有多高?

生:175厘米。

生:170厘米左右。

师:有个词用得好!

生:左右,就是大约的意思。

生:1.7米。

教师板书:1.7米。

师:你怎么想的呢?

没有学生举手回答。

师(教师用红粉笔将“1.7米”和“1米7分米”中两个“7”由白色描成红色。):给点小小的提示!

生:7分米就是0.7米。

师:真好!

教师再用绿粉笔将“1.7米”和“1米7分米”中两个“1”由白色描成绿色。

生:我知道了,1米和0.7米加起来就是1.7米。

师:谁再说一说:1米7分米=1.7米,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钢笔”。

师(板书:6元8角):这是我的钢笔,价格是6元8角,是多少元?

生:6.8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8角就是0.8元,6元和0.8元合起来是6.8元。

师:说得真棒!这里还有些商品,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它们的价格吗?请大家填写教科书第101页第2题。

学生填写后汇报。

师:这些不满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零点几元;象这些超过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几点几元。我们再来看“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说之后,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小数?

生(手拿一支自动铅笔):自动铅笔的铅有0.5毫米和0.7毫米的。我的这支自动铅笔的芯是0.5的。

师:是的,铅笔芯的规格是用小数来表示的,0.7毫米的铅笔芯比0.5的粗一些。

生:我在超市里,看到商品的标价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手拿数学书,并指着封底):数学书的价格也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歌手比赛时,评委打分一般都是九点几分。

生:上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97.5分。

师:大家说得真好,看来平时都能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今天要学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在教科书第100页最后一节,自己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

学生阅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自然数、整数。

学生交流“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时,教师组织学生看黑板上的小数。

师:看黑板上的小数,请指出它们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生:0.5中间的点是——小数点,左边的0是——整数部分,右边的6是——小数部分。1.6的整数部分是——1,小数部分是——6。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师(指着0.1的箭头所指处):这儿为什么填0.1?

生:把0到1平均分成了10份,一份就是0.1。

师:那从0往右数两格是——。

生:0.2。

师(指着1.2的箭头所指处):看这里为什么填1.2呢?

生:1往后数两格就是1.2。

师做出手势,表示“合并”的意思。生:也就是1和0.2合起来是1.2。

师:请大家填出其余的数。

出示:

01234。

0.31.31.72.3。

师:你会选填哪一个小数?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因为方框在1和2之间,就不可能是0.3和2.3,而1.3更接近于1。

师:他说得好极了!来点掌声给予鼓励!

再出示:

012345。

师:我说一个数,你能用点在图上表示出它大致的位置吗?

教师报数:0.5;2.1;3.9;4.7。学生点点,并说出理由。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朋友——小数,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数少不了小数点。

生: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形式。

生:小数有零点几,还有几点几。

师:它们的大小与1相比,怎么样?

生:零点几小于1,几点几大于1。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结合学生的质疑,讲述“小数的历史”。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会读写小数。

3、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出示课件: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___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四、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五、拓展。

小数的历史。

六、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91页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小数。

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有学生买东西用的钱导入,今天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数)。

出示课件(主题情景图):找数学信息。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教学新知。

(1)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分类区分整数和小数,初步感知小数。

把文具价格标签上的数分成两类。

提问: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生活经验感知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5.98元表示()元()角()分。

(3)认识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

够整元的做整数部分,不够整元的做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

(2)出示小数的读法。

强调,小数部分从左到右按顺序读,见几读几。

(3)练习小数读法。

练习对比:整数部分连续两个0或三个0都只读1个0,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0.

3.小数的写法。

(1)出示小数的写法。

(2)根据方法试写小数。

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不要点的太轻,也不要画的太长,与“1”混淆。

(3)练习写小数。

4.总结。

一起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三、作业。

练习二十第一题。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册p88-89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圆珠笔3.50元。

铅笔0.20元橡皮0.15元日记本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包45元圆珠笔0.50元。

文具盒18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的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明搬新家了,家里需要一张新书桌,妈妈让小明自己到商店挑选,要记录下所选书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接到任务后,小明邀请好朋友小红一起来到商店。我们看一看他们所选的书桌是什么样的?(课件演示)。

二、新知探索。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小明挑选的书桌的桌面长、宽各是多少?

(2)妈妈要求用米作单位,5分米、4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想一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

(3)5/10米还可以用0.5米来表示。请仔细看,0.5是怎样写的?要注意小圆点的书写位置,0.5读作零点五。0.5叫小数。

(4)4/10米可以用怎样的小数来表示?

(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填完后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填?

指名汇报,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仔细观察,你发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小数?反过。

来,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6)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课件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2)以组为单位试着把1元2角、3元5角改写成小数。

(3)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把几元几角改写成小数,通常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5)观察上面的小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学生讨论后读课本第100页下面一节,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

(7)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善板书)。

(8)任意写出几个小数,在小组内读一读。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各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三、应用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交流,任意指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想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和小组同学或同桌商量。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总结。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怎样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比较小数的大小。

上课时间:6月1日,累计课时:58。

教学内容: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

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应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正确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天热了,大家开始吃冷饮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冷饮名称及价格。

2.(出示挂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集体交流。

4.现在老师想知道棒棒糖和冷饮哪个更贵一些?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比较小于1元的两个价格的大小。

1.猜一猜:谁的价格更贵一些?

2.小组交流:谁更贵一些?理由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在括号里填上符号,读一读。

(二)比较大于1元的两个价格的大小。

1.你会比较蛋筒和冰淇淋的价格吗?

2.小组说说你是怎么比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在括号里填上符号。

4.现在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冷饮,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5.集体交流,教师板书。

6.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说说是怎么比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说说彩带的长度。

(2)独立比较。

(3)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2.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3题。

(1)仔细审题一独立填写。

(2)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怎么填的。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角1角=()分1元=()分。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米=()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做一做,说一说。

0.1元=()角0.01元=()分1.11元=()元()角()分。

0.1米=()分米0.01米=()厘米1.11米=()米()分米()厘米。

2、自学内容三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也可以表示(),其中的59份是,也可以表示()。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之几、()之几、()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位小数、()位小数、()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圆珠笔3.50元。

铅笔0.20元橡皮0.15元日记本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包45元圆珠笔0.50元。

文具盒18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力求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星期六,小红和妈妈一块去商店,商店里正在播放商品优惠信息:

钢笔。

铅笔盒。

橡皮。

书桌。

毛笔。

剪刀。

15.4元。

12元。

0.6元。

208元。

3元。

7.9元。

如果让你把这几种商品按价格分分类,你怎样分?

预设分法:

钢笔。

15.4元。

毛笔。

3元。

剪刀。

7.9元。

铅笔盒。

12元。

橡皮。

0.6元。

书桌。

208元。

右边这列数我们已经学过,那左边这列数呢?

你们知道这列数叫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小红和妈妈转了一圈后,决定买这一张书桌(出示例1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

说明:5分米是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

反过来,0.5米表示什么?

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0.4米表示什么?

板书:5分米5/10米0.5米。

4分米4/10米0.4米。

2.比较:

这两组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竖看时,第二列有什么共同点,第三列呢?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3、一位小数的读写。

谁来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

板书:0.5读作零点五。

0.4读作零点四。

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

拿出你的小手指在桌上写一写。

4、练一练:

p101/1、这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

独立填写,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p101/3、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注意指出不同填法。

5、游戏:对口令(老师和学生对答“十分之几”和“零点几”)。

(设计意图:探索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买完了书桌,小红又去选了两样学习用品。

出示:圆珠笔笔记本。

1元2角3元5角。

1、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四人一组讨论)。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数?

板书:1元2角1.2元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3.5元3.5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2、比较:上面2个小数和下面2个小数有什么不同?

0.5和0.4小圆点的左边为什么写0?而1.2和3.5小圆点左边为什么不写0呢?

3、转了一圈,小红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买点食品吧!

p101/2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4、老师这里也有些食品优惠券,想要吗?想要先得过关。

谁能读出优惠券上的小数,并说出它的价格是几元几角,这张优惠券就送给谁。

(设计意图:肯德基优惠券是学生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学生喜闻乐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出示:下面各数哪些是小数?

85/120.57/1004.790。

提问:你们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2、那么这行数中除了小数、分数还有些什么数?小数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p100最后一段,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出示自学问题: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数是自然数?

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

3、题一中,哪些数是自然数?他们都是什么数?

0.5的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呢?4.7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小数的组成,培养自学能力)。

三.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有个问题:你觉得使用小数有什么好处呢(自由发言)。

实际上,小数在咱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想一想从下面几幅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出示:江苏电视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中央电视塔。

318米468米553.3米386.5米。

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的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是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

2、最近南京的交通有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谁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听记下老师所读的小数。

出示:图略。

南京地铁1号线全程21.7千米,其中14.3千米是地下线,7.4千米是地上线,全程总造价39.2亿元,创造了全国地铁建设的“三最”。

谁来汇报一下你记的小数。

介绍:你知道南京地铁创造了哪“三最”吗?出示:(一是票价最低、二是地铁造价全国最低、三是运营用工人数最少。)不久的将来南京还会有2号线、3号线等,那时,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3、介绍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刘徽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而欧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出现十进小数,小数点直至十七世纪才开始使用。刘徽的发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关注生存性资源,拓展知识面,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小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

4、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

2、掌握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3、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出小数。

师:星期天,妈妈到超市给小明买了一些文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的标价分为两类?(生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表示文具价格的这些数字,和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谁发现了?(指名回答: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中间带有小圆点的数都叫做小数。(板书:8、2525、500、99……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些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点。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现小数当中有一个小圆点,在小数中,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呢?大家猜猜看(小数点)大家猜的真准,这个小圆点就叫做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3、教学读法。

师:刚才你们都认识了小数,那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愿意起来试着读一读?(多指几名学生试读)。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小数点左边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师总结: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跟整数的读法一样,是几十几,就读几十几。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小数部分,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分开读。(是几就读几)(出示课件,齐读)。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4、教学写法:(出示课件)。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昨天老师也到超市买了几样东西,我们来看价格:(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三种商品价格表)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8页,先轻轻地读一读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再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商品用小数表示到底是几元几角几分,那么,你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有什么发现吗?(师引导,生汇报:大家来看这些商品的价格,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什么?(几角)右边第二位表示的是(几分)请看大屏幕。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师:其实小数不仅可以表示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长度。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回答: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学生比划1米、1分米大约各有多长。

课件出示1米线段图。

(3)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1分米)它占1米的几分之几呢?(十分之一)那一分米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米?(1/10米)当然,它也可以用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来表示:(0、1米)。

(4)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意思?(1分米)那么0.1米就是1分米。既然0.1米,那么3分米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米?(3/10米)用小数表示应是多少米?(0、3米)3表示什么意思?(3分米)。

师同时板书: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5)小结:像这样,十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反之,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

(6)巩固练习:

师:5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8分米呢?0、9米是几分米?0、7米是几分米?(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小数表示分米数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二位小数。

同学们,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小手指宽大约1厘米)。

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那么其中的1份是多少?它占1米的几分之几呢?(百分之一)那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1米。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师:那么3厘米、18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生答师板书: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师:谁愿意起来说一个厘米数?(指名说,其他同学用小数表示)。

同桌互说一个厘米数,让对方以米作单位用小数来表示。

4、认识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62厘米=1、62米。

师: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1米)右边表示什么?(62厘米)同学们想不想把你的身高也用小数表示出来?(想)大家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

师:以米作单位表示长度的这些小数,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米)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分米)第二位呢?(厘米)。

5、学生类推。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猜谜语扩展小数的相关知识。

师:从这些有关动物的资料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小组交流、汇报。

师总结:通过读资料我们不仅学到了这些动物的知识,还知道了重量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生活中的小数。

师:小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小数,我们来看生活中的小数: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学生读一读。

师: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指名说)。

师:你还在哪儿见到过小数?(学生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寄予希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数学的奥妙!(同时出示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1.复习小数的含义,以及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会进行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复习各数化成小数。

2.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准确计算小数的小减法,解决些相关应用题。

自主预习。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部分的知识,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忆本单元学习了哪几方面内容?

1、小数意义读写法: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小数的加减法:

交流合作。

1、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法。

(1)说出一个小数,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读法;并转化成分数。

点拨:读法中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一位一位地念出来,有几个零都要读出来。把小数写出来时注意是否有单位,不要丢掉单位。

(2)互换:

13、7。

――――0.80.07。

100100。

(3)改写成以元为单位:5元3分、7分、8角、10元5角。

(4)改写成以米为单位:5分米、39厘米、42分米、109厘米。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一组数:0.98、0.89、0.098、0.089、0.908,按照由小到大排列。

(2)说清比较大小的方法,数多时可以纵向排队比。

(3)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的。

3、小数加减法。

(1)出示一组题,试着笔算,介绍你的成功经验。

3.5+7.5、10.62.91、9.21+2.79、9-6.4。

(2)总结竖式、笔算时的方法。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比较大小:0.12(、)0.086.7(、)6.90.03(、)0.3。

拓展延伸。

1、通过小数单元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你是怎么解决的?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1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1)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3)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五、教学后记: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分数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四、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六、单元评价要点。

1、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4、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

5、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几分之一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1。

几分之几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1。

练习课加深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1。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1、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1。

综合练习课1、比较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1。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

合计6。

小学数学_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试题分析。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共五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二)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四、五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三、试卷分析。

(一)取得成绩。

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填空题中的第4题学生答对的正确率很小,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也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

2、个别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够高,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及差生转变工作不够也有直接联系。

3、大部分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求法很熟练,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还不太理解。

(三)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这次考试成绩展示出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会用心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_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由于特殊原因,本次月考英语试卷没有听力,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课本,但又避免于教材中机械的知识,对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察的内容,如单词的掌握,动词的时态的运用,重点短语等,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试卷分析。

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方面的考察,无难题,偏题。

1、试卷中第一题选出每组不同类的一项,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对,但对于听课不太认真,背书不太及时的同学,可能由于一些单词的不熟悉而失分。

2、试卷第二题单项选择,本题基本紧扣课本,其中有三道题关于时态和语法的应用,失分比较多,还是由于同学们在上课期间没有认真听讲,练习的比较少。

3、第三题的选词填空和第四题选择合适的答语这两道题同学们做的都不错。

4、第五题按要求改写句子,关于“or”和“and”的用法,同学们掌握的还不太好,本题满分15分,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到十二分。

5、第六题阅读题,一直是同学们的强项,大部分同学都能得满分。

总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经常的接触反复运用,由于这次疫情,我和同学们不得不隔空教学,教学效果相对于课堂上来说大打折扣,通过这次考试,自律的同学越来越优秀,基础差的同学大部分知识掌握不牢固,加上自律性差,导致本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面对这次考试成绩,我和同学们又站在了新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措施,迎接新的挑战!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1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小结。

14--15平均数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5个、、4个、、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新知。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反馈。

小组汇报。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6、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

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3.巩固。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了一组平均数。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

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你们能算出你们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吗?

我们同学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积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学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

4.拓展。

1、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

学生举例。

2、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4、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

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5、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

4、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

2、掌握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3、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出小数。

师:星期天,妈妈到超市给小明买了一些文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的标价分为两类?(生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表示文具价格的这些数字,和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谁发现了?(指名回答: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中间带有小圆点的数都叫做小数。(板书:8、2525、500、99……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些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点。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现小数当中有一个小圆点,在小数中,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呢?大家猜猜看(小数点)大家猜的真准,这个小圆点就叫做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3、教学读法。

师:刚才你们都认识了小数,那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愿意起来试着读一读?(多指几名学生试读)。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小数点左边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师总结: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跟整数的读法一样,是几十几,就读几十几。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小数部分,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分开读。(是几就读几)(出示课件,齐读)。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4、教学写法:(出示课件)。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昨天老师也到超市买了几样东西,我们来看价格:(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三种商品价格表)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8页,先轻轻地读一读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再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商品用小数表示到底是几元几角几分,那么,你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有什么发现吗?(师引导,生汇报:大家来看这些商品的价格,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的是什么?(几角)右边第二位表示的是(几分)请看大屏幕。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师:其实小数不仅可以表示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长度。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回答: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学生比划1米、1分米大约各有多长。

课件出示1米线段图。

(3)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1分米)它占1米的几分之几呢?(十分之一)那一分米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米?(1/10米)当然,它也可以用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来表示:(0、1米)。

(4)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意思?(1分米)那么0.1米就是1分米。既然0.1米,那么3分米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米?(3/10米)用小数表示应是多少米?(0、3米)3表示什么意思?(3分米)。

师同时板书: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5)小结:像这样,十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反之,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

(6)巩固练习:

师:5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8分米呢?0、9米是几分米?0、7米是几分米?(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小数表示分米数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二位小数。

同学们,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小手指宽大约1厘米)。

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那么其中的1份是多少?它占1米的几分之几呢?(百分之一)那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1米。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师:那么3厘米、18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生答师板书: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师:谁愿意起来说一个厘米数?(指名说,其他同学用小数表示)。

同桌互说一个厘米数,让对方以米作单位用小数来表示。

4、认识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62厘米=1、62米。

师: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1米)右边表示什么?(62厘米)同学们想不想把你的身高也用小数表示出来?(想)大家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

师:以米作单位表示长度的这些小数,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米)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分米)第二位呢?(厘米)。

5、学生类推。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猜谜语扩展小数的相关知识。

师:从这些有关动物的资料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小组交流、汇报。

师总结:通过读资料我们不仅学到了这些动物的知识,还知道了重量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生活中的小数。

师:小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小数,我们来看生活中的小数: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学生读一读。

师: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指名说)。

师:你还在哪儿见到过小数?(学生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寄予希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数学的奥妙!(同时出示课件)。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白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米尺、标价牌、磁铁、小黑板(书中表格、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出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

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小刀1.5元。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能把它们转化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么?

(指名学生回答,是在小黑板上写)。

3.50元=3元5角。

0.20元=2角。

0.15元=1角5分。

1.5元=1元5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等号的左右两边,发现了什么?

生1: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生:明白了。

4、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5、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6、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大家瞧,这是多少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师: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分,每分就是1分米。

师:恩,对极了。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师:6分米呢?8分米呢?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问:这又是多少长呢?

生:1厘米长。

师: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

师: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1/100米。

师: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生:0.01米。

师:真是聪明,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师:那么18厘米你会转化么?

生:18/100米,0.18米。

师:打开课本89页,完成其中的填空。(完成后校对)。

(3)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师: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

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联系。

1、填单位名称。

8.64元=8()6()4()2.83米=2()8()3()。

2、填适当的数。

0.23米=()/()米=()米。

0.76米=()/()米=()米。

3.19米=()米()厘米=()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课后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中的第一题。

板书:认识小数。

元角分1分米=1/10米=0.1米。

3.50元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3分米=3/10米=0.3米。

0.20元一个数字-----一位小数1厘米=1/100米=0.01米。

0.15元两个小数-----两位小数3厘米=3/100米=0.03米。

1.5元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反思:

自加入评选参加市优质课评比人员的队伍以来,这是第二次上课,整节课下来,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是我参加这个队伍的最主要的目的。这节课,教学环节比上一次清晰了,顺淌了,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但漏洞还是一个又一个:

在设计此教案之前,由于明白自己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对数学的专业化术语掌握得还不够,所以特地找来了很多相关的参考书,尽量用心地设计每一句话,但“临时抱佛脚”往往是要漏馅儿的,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漏洞百出。就像刘校长所说的:“连我有时都听得糊涂,学生怎能明白?虽然你心中明白,但表达的不够明确。”我想这一点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所在。从现在开始我应该为自己充更多的电了,去细致地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体系,多看些数学相关的书籍,掌握好更多的数学专业化术语。。。。。这是我近期努力的目标。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堂生成的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好。尤其是当我让学生寻找生活的小数时,一学生说:“我在跑步机上见过。”时,我居然“哦”了一声,可能是因为有这么多重量级的老师听课,紧张的缘故吧。但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虽说平时对跑步机接触得不多,更没有细致地去观察过它,也不能草率地“哦”呀,至少可以给学生留个悬念哪,“跑步机上真的有小数么?下次老师可要好好去观察观察,你们也是哦。观察后我们再来讨论吧。”这样就不会有误导学生的嫌疑了。也许是自己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够吧。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我会填补这一个一个的漏洞,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称职而出色的数学教师。加油努力吧!

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2.学生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3.学生能把以分米、厘米、毫米做单位的数改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

4.学生初步了解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5.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去超市吗?我们一起去逛逛好吗?

(课件播放录像:超市或商场各类物品及其价格。)。

2.课件出现食品及价格。

师:你们知道这些食品的价格吗?(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指出:录像中的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二、探索新知。

师:像5.89、0.85、2.6(同课件上的数)……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出示板书)。

这些小数中的“・”叫小数点,它是一个小小的圆点,请注意它的位置。(板书:小数点)。

2.读数。

师: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请学生尝试读板书中的小数,读错的地方由教师或学生加以更正。)。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教学例1。

(谈话引入)。

1.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

(1)师:1米有多长?请比画一下。

那1分米有多长?也请比画一下。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读下面的句子,并将句中带下画线的数量改成用“米”作单位,你能行吗?试试看。

(3)填写后,小组汇报,集体评价。

教师将几组同学填写的结果进行展示,并适当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4)还有哪些厘米数可以用米作单位的?(学生自由提问、回答)。

师:同学们,现在谁来解答录像中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的身高:如1米38厘米=()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你是怎样想的?

4.师:你的身高是多少米?能告诉大家吗?

三、巩固新知。

(一)做一做。

1.请学生填写第89页“做一做”第1、2题,然后集体评讲。

2.互动活动。

(1)教师在展台出示人民币,请学生以“元”为单位说出数量(如师出示2张1元,4张1角,生答2.4元等)。

(2)小组活动:我摆你说(或我说你摆)。一学生拿出人民币(或说出人民币数量),一生以元为单位,并用小数说出数量(或拿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其余学生当裁判,轮流进行,教师参与指导。

(二)展示汇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小数,如:芜湖长江大桥全长10.624千米,这“10.624”就是一个小数。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小数知识?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小学数学_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试卷特点:

二、基本情况: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1、基础知识不好。

2、读题不认真。

3、理解能力差。

4、缩句没掌握方法,对句子的理解分析还不够。

5、阅读失分严重,可见学生对于篇幅的阅读能力的深度还不够。

6、作文没有认真审题,导致没有高分,低分现象严重。

四、整改措施。

1、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教学生学习的方法。

3、多读课外书,加强课外阅读的理解、训练、积累。

4、加强对作文的指导,训练,教会学生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