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实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汇总13篇)

实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汇总13篇)

作者:LZ文人

开题报告的撰写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要对研究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设计和预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竞聘报告的写作要点,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的摘录。

收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个人心得感悟

在享受和谐、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我想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想起了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他们,在国家危亡、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以无私的牺牲换来民族的解放国家的主权。中国的历史是华夏儿女在不息的奋斗中用汗与血书写的,当我们还是学生时就对李大钊、刘胡兰等英雄满怀崇敬。如今,我们已经离开了校园,远离了朗朗的读书声,不再静听风声、雨声;曾经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已经成为现在我们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动力。

奉献,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我们是_行业将来的主人,优秀的_行业青年当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知识就是力量,作为窗口服务人员,我们当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更好地为_行业做出贡献。此外,我们更要树立服务意识,为_行业贡献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得为人民着想。如果我们时时以用户为中心,处处把用户的忧患放在第一位,经常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事,那么我们就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有效地化解与用户的矛盾,最终真正地构建起与用户和谐、融洽的关系。

职责,要求我们每时每刻必须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企业如人,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遇险不惊,应变自如;否则就束手无策,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面对我们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面对我们应对剧烈的市场竞争手段、措施与市场竞争力,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通过反思,可以看出我们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还有多少差距。具体到每个_行业青年员工来说,这就是危机意识。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当成为我们青年人的自觉意识。企业的危机来临时,为了使企业渡过难关,我们当甘愿做出种种牺牲,并欣然接受这些牺牲。企业是我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多一点危机意识,是对企业和我们个人的负责,更是改革中的_行业所需要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的一种体现。今日的无私奉献,才能换来明日的富足与安逸。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青春期起的我们,内心仍有童年时无忌的肆掸。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也许对外界仍会有无言的眷恋。然而这总是一瞥的,没有时间的永恒。

仰望夜空,会有一秒时的静寂。死一般静寂。让人毛骨悚然。流星划破夜的静寂,让人感到一丝暖意。丝暖意。

青春期的我们是一个懵懂的青年。我们在欢声笑语中畅饮未来,在花开花落中谱下宏图,在悲欢离合中度过难忘的今宵。我们需要一盏明灯,我们需要一对翅膀,我们更需要青春的誓言。

青春者,人生之春,人生之王,人生之华也。每个人都曾拥有自己的青春,都曾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描绘它。然而,二者并不完全等效。庸者总会傲慢的认为青春是一个无底洞,智者则会谦卑的认为青春是上帝借我们的一架云梯,时间到了总要归还。

总会有人向上帝祈祷多给予自己一些生的希望。然而得到后又总会认为微不足道。到头来总是前功尽弃。

青春的我们,总会充满奔放的热情,如夏日牡丹怒放,总会充满爱的怜悯,如秋日菊花的高雅,总会充满一切生的希望,如冬日梅花的孤傲,总会充满好奇心,如春日百花争妍。

昏黄的路灯照亮你夜行的路如同青春伴随我们共同向未来飞奔。

含泪的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内心的痛苦,因为你无法体验。”水含情脉脉的对鱼说:“我感受到你的痛苦,因为我在你的心灵深处。”

含泪的我对青春说,“你体会不到我的无奈,因为你的世界太大了。”青春微弱的对我说:“我感受到你的无奈,因为我一直在你身边守护。”

我要飞的更高,更远~~~~因为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青春,青春是无私无畏的。正所谓青春做伴好飞翔呀!

收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个人心得感悟

今天的中国正青春,这是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在接续奋斗中赋予她的活力与色彩。

90后的我们正青春,何以从前辈手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这场彪炳史册的防疫阻击战中,“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这是肯定,更是嘱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和行动指南。

我是“95后”,我要热爱我的中国。奶奶是40后,父母是60后,他们是真正过过苦日子的一代人,他们时常讲起当年经历的生活往事,我无法体会,只能当成故事来听,因为我是幸运的,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年代,自打记事起,我就一直在感受着幸福和希望,我经历了取消农业税全村人的喜悦相庆、九年义务教育让姐弟4人不在为学费发愁、电商的普及让家里的农产品不再找不到销路……,我没有经历过战乱,没有忍受过饥饿,倒是处处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去热爱我们的中国。

面对90后这样的一代能扛住什么风雨的质疑与忧虑,作为在祖国繁荣强盛时期长大的一代人,爱国之情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里。疫情阻击战,我们把爱国情化作报国志,用实际行动唱响90后的最强音。

我是党员,我要不辜负光荣的称号。正青春的我们赶上了新时代,我们要奋斗,我作为青年党员,要勇做这群奋斗者的排头兵。我经常会讲“我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在大学里刚刚入党那段时间,把党员当做一项荣誉,感觉很光荣,在参加工作后,面对春运保畅等重要工作,虽无法向革命前辈那样去保家卫国,但深知唯有兢兢业业、不懈努力,才能不辜负自己引以为傲的光荣称号,当对身边的人时刻亮明自己党员的身份时,面对的则更多是责任和担当。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这次研修的重要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

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二是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研修,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一名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使学校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需要在不断学习中去丰富和提高,培训和学习能够让我们分享更多成功经验和提高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确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方向,也认识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我会朝着新的目标进一步扮好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

收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个人心得感悟

1992年,张秀丽怀孕了。这次婆婆和丈夫格外小心,她知道丈夫是根独苗,孩子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厂里当时正在搞劳动竞赛,还有几个新徒弟需要她传帮带,怎能少了这个技术骨干呢?她克服呕吐和浮肿等强烈的妊娠反应,坚持工作在马达轰鸣的车间里。

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在她热爱的车间里,像春蚕吐丝一样,默默地在机台上奉献着她的青春和热血。

有一年的冬天,厂里有一批棉纱要出口德国,时间紧,任务急,厂里组织了一支青年突击队。当时,张秀丽正在家里照顾生病的孩子,做为技术骨干的她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把生病的孩子托付给失明的婆婆照料,自己却跑到了车间。正在她忘我地工作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后半夜,家里突然来了电话,说是孩子快不行了,正在医院里抢救,让她赶快去,看看孩子最后一眼。原来,凌晨两点钟左右,婆婆想知道孩子退烧没有,可是,她在床上怎么也没摸到孩子。婆婆急忙下了地,可她刚一抬脚,就被什么东西绊倒了,用手一摸,原来是两岁的孙子,不知什么时候掉到了地上,已经全身冰凉。经过医生几天几夜的抢救,孩子的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孩子再也不能叫妈妈了,再也听不到妈妈亲切的呼唤了。然而,孩子出院后,张秀丽硬是把巨大的痛苦埋藏在心底,把孩子绑在身后,又投入到会战的岗位上。她在用忘我的工作热情,来弥补着对孩子的愧疚。20天后,当她看到合格的产品运出工厂的时候,她把背后的'孩子放了下来,紧紧的抱在怀里,泪水大滴大滴地落在孩子稚嫩的小脸蛋上。朝夕相处的工友们,不约而同地围在她的身边,姐妹们抱头痛哭……。爱有几多,情有几多,此时无言,难以述说。

苍穹没有星星是多么孤独,江河没有水滴就会干涸,大地没有小草仍是严冬,鲜花没有绿叶就会失去光彩。正是有无数个像张秀丽这样普通岗位上的普通工人,用她们的真诚和奉献,用她们的青春和生命,构筑着共和国大厦最坚固的基石,在东北大振兴的征程上,她们的事迹将永远感染着我们,永远激励着我们——青春为岗位歌唱,岗位在振兴中闪光。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对于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人民政府主任科员王海洋来说,高原是他挥洒青春、奉献自我的地方。

2009年,王海洋响应号召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在部队中表现优异的他,被选中奔赴藏区完成艰巨的维稳任务。2016年大学毕业后,王海洋决定去拉萨尼木县做一名扶贫干部。

学习藏语、藏族文化和扶贫知识,搞温室种植、发展藏香产业、利用电商平台抓销售……王海洋义无反顾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同样选择投身偏远地区的,还有广东湛江吴川市兰石中学教师林文婕,她潜心教学,多年奔走在支教路上。

从广东清远市的阳山县阳山中学、连州市山塘中心小学,到西藏林芝市的巴宜区中学、八一中学……她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忍受着艰苦的自然环境,用爱为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铺就一条高质量教育之路。

扎根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多年来,一批高校毕业生在最艰苦的地方发光发热。

越是艰险,越奋勇向前。新时代青年正用奋斗证言,用汗水注解,书写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领悟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

90后的史晓刚有着众多头衔——2021“北京榜样”年榜人物,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他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获中国青年创业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青年五四奖章、中关村“高聚工程”创业领军人才、石景山区“景贤人才”等荣誉。他还曾入选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杰出青年”,并荣登福布斯杂志封面。

作为石景山区的“90后”创业新星,6年来,史晓刚凭借自身对ar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创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企业管理者,带领团队确立行业领军地位,创造ar领域创业神话。截至目前,史晓刚带领枭龙科技研发的ar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消费、工业、安防、军工、融媒体等领域。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关键时期,身为党员的史晓刚积极投入核心研发力量,将ar技术与红外测温技术融合,成功研发出一套“穿戴式ar智能眼镜测温系统”,针对大人流的公共场合,实现了移动巡逻和布控场景下的安全高效、无接触体温检测,测温结果近眼透明显示,自动提示或报警,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科技力量。

史晓刚带领枭龙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充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精准扶贫。在2021“支援协作工作社会帮扶资金”募捐活动中积极捐赠善款,主动参与内蒙古宁城县精准扶贫工作,为定点扶贫县提供增强现实(ar)技术支持,捐赠ar智能眼镜,提高当地多领域科技应用水平。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史晓刚为定点扶贫县提供头戴式ar智能测温设备,助力开展科技防疫,多次为定点扶贫县捐赠扶持资金,大规模采购当地特产,使企业发展与社会公益同行。

作为90后创业者,史晓刚的成功激励着无数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同时,他也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去点亮更多人的智慧,与更多有志于科技创新的伙伴一起创造让更多人受益的中国技术,让中国的自主创新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这是现在的卫生院。”沈富琼的手机相册里,3层高的麻邛乡卫生院矗立在蓝天白云下,十分漂亮。

但13年前可不是这样。20__年9月,沈富琼怀揣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梦想,兴冲冲地前往麻邛乡卫生院报到。当她坐了整整两天的汽车,终于到达目的地时,看见的是又矮又旧的木瓦房,而全院工作人员只有院长和一名助理。

人生地不熟,环境艰苦、语言不通……看到的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刚刚离开校园的沈富琼偷偷哭了。就在她打算放弃时,有一次跟着院长到乡下巡诊,受到牧民群众的欢迎。看到一名肺结核患者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期盼,沈富琼说:“我感到了自己被需要。”

沈富琼出身于丹巴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深知医生对涉藏地区群众的重要性。牧民群众的眼神,让她的心平静下来。她开始主动学习当地语言,向男同事学习骑摩托车,向老医生学习经验。“三支一扶”两年服务期满时,沈富琼已与当地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她主动选择继续留下来。

这一留,就是13年。13年里,沈富琼走遍麻邛乡的家家户户。麻邛乡是高原牧区,群众基本过着散居游牧的生活,导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困难重重,但这没有难倒沈富琼:“我们有定期巡诊,日子久了,哪个季节哪家人在哪里放牧居住,心里都有数。”

“好多地方汽车、摩托车都去不了,只有走路。”沈富琼记得,有一次骑摩托车出诊时遇到暴雨,路上没有躲雨的地方,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赶。后来摩托车也没法骑了,她就走路,走了3个多小时,摔了十几次,终于到达病人家中。

真心付出换来群众的认可,牧民群众说:“沈门巴(‘门巴’,藏语意为医生),你成了麻邛乡的人了!”“沈门巴,你真是牧区人的好医生!”

扎根。

“送医药下村”解决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你看,这些是我们给儿童建的档案资料,以前是没有的。”沈富琼存在手机里的照片中,有好几张是麻邛乡卫生院儿童预防接种的资料。这些资料按不同的村名和不同的年龄段分类,整整齐齐挂在墙上,每份资料的右上角,还贴着孩子的照片。

原来,由于习俗等原因,当地有很多孩子的名字是一样的。虽然每名家长都有一本孩子的预防接种手册,但是医务人员叫到名字时,还是容易出现因名字相同分不清楚人的情况。20__年,沈富琼成为麻邛乡卫生院院长后,探索对儿童预防接种资料进行精细化管理。

乡卫生院给全乡每名儿童建立接种档案,并贴上孩子的照片。这份档案和家长手中的预防接种手册配合一起使用,即使名字相同的孩子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来接种,也不会弄错对象。

沈富琼还和同事们一起,对全乡群众健康情况进行摸底,为所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情况表。每名慢性病患者家中都有一张贴着患者照片的“明白卡”,上面注明姓名、病名、用药名称、用药量等信息,方便医生巡诊时了解情况。

13年来,沈富琼和同事们一起,定期开展“送医药下村”活动,把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常用药品送到群众家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如今,麻邛乡卫生院盖起了楼房,当地通了电、路,也有了网络,条件大大改善,吸引了更多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工作。自20__年担任院长以来,沈富琼先后引领8名高校毕业生在乡卫生院扎根。20岁的泽仁拉姆就是其中一员。看到沈富琼时刻以病人为优先,深受当地群众喜欢,泽仁拉姆备受感动:“沈院长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像她一样留在基层,实现自我价值。”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从20__年到20__年,在南郑区法镇沙坝村任第一书记的五年是我最难忘的一段时光。”5月10日,汉中市南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主任张可告诉记者。

沙坝村在大巴山里,曾经是贫困村。张可刚任第一书记时,村民主要靠种散茶、外出务工获得收入,村集体经济则是一片空白。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掌握民意,张可白天入户调查,晚上整理资料。几个月下来,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他都烂熟于心。

没像样的产业如何致富?调查研究后,张可跟村“两委”班子交流,提出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的想法。接着,他就发动一切资源联系企业寻求合作。沙坝村的自然优势、区里的扶持政策、驻村队伍的技术人才优势,他都如数家珍。虽然碰过钉子,但每次对接,他都保持了极大的耐心。张可是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硕士,曾作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南郑区农业农村局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他的努力打动了汉中农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联系好了企业,村里却炸开了锅。不少村民不愿流转土地,怕自己的投入“有去无回”。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张可找到村里的老党员和有威望的长者,讲政策、算细账,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上召开土地集中流转会议,大家足足讨论了4个小时。张可一一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终于做通了群众的工作。1个月内,涉及30多户的1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

此后,沙坝村陆续引入4家企业,总投资近1000万元。村上建成了黑毛茶产业园、茶叶扦插产业园、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全村茶园面积达到1700亩,实现户均2亩茶、人均10棵果树,解决了近800户茶农夏秋茶资源无法利用的问题。20__年,沙坝村实现整村脱贫。20__年底,沙坝村人均收入达11280元。

5年里,张可扎根沙坝村,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村里的老人王义珍,患有高血压和风湿性关节炎,女儿女婿常年在外务工,平时没人照管。张可叮嘱老人,有急事可以随时找他。一天夜里11时许,王义珍老人关节炎犯了,疼痛难忍。张可急忙开车把老人送去医院,等老人看完病又送回家。

20__年10月,张可结束了驻村工作,到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挂职任副主任。“借助汉中和南通对口帮扶的契机,我要把南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带回来,同时把汉中的茶叶等特色农副产品在南通和周边地区更好地销出去。”他说。

张可的茶叶经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5月10日,张可一系列荣誉中又加上了一个——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陕西省仅张可一人入选。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20__年,和倩如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奋斗在深度贫困地区第一线的“扶贫战士”。6年来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她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件件放在心头,把每一桩桩事情都抓紧落实,以“村民贴心人”之名传递温暖和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和倩如熟悉工作是从走村入户开始的,跟着村干部,一家家走,一户户访,因为语言不通,她还要想办法反复跟村民确认信息,在这样不断投入和奔波中,成为了村民都信任和亲近的“小和”。

和倩如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她前后采集了贫困户信息419余户,动员外出务工、易地扶贫搬迁讲解扶贫政策1000余次、完成申请材料820余件;走访特困户、残疾户、辍学户、孤寡老人户等困难群体达500余次。

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地处山区,缺乏成规模的产业带动,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年人均纯收入为两千元左右。为了摸索致富路子,20__年,结合浪坝寨村的自然特点和特色优势,和倩如帮助几户村民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在地里试种了6亩羊肚菌和竹荪菌,村民看到可观的收入后主动加入合作社。

为了救援村民种植技术,和倩如将所学到的技术整理成文字,转成通俗的语言讲给村民。耕地、搭棚、开沟、铺培养料、撒菌种……每个环节她都仔细教学。她经常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羊肚菌示范栽培基地学习技术,完成示范带头种植羊肚菌33亩,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培养了8名技术人员。

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和倩如另辟蹊径,尝试着用互联网帮村民销售大山里的土特产。她拿出薪水买设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任何直播经验,没有一点“网红”气质的她凭着一股闯劲,成为了浪坝寨村的第一位主播。

第一次在横跨怒江的溜索上做直播时,和倩如说:“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水,怕自己掉下去,但如果真掉下去那就掉下去吧,怕也要硬着头皮向前冲!”就是凭借着这一股拼劲,和倩如穿着民族服装,以大山作背景,通过网络平台开始向全国的网民们推荐怒江大山里的山货、民俗文化、人文风光。在她的带动下,“村民网红”的队伍慢慢壮大。

和倩如成了贫困户与消费者的“红娘”,搭建了贫困户与市场之间的“致富桥”。先后带动浪坝寨村游客樱桃采摘3000多人次,樱桃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带动乡村旅游消费达50万余元;在疫情防控期间协助指导老窝镇银坡村组织销售滞销蔬菜;通过直播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上刀山下火海文化节”“怒江澡堂会”等促进文化传播;参与公益直播在各平台累计点击量超过1500多万,为农产品线上推广贡献了力量。

学生时代的和倩如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到“志愿者标兵”,在大学5年间她牵头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对孤寡老人、聋哑儿童、留守儿童、失地农民等群体进行实地走访和“一对一”志愿帮扶服务近8000余人次。

到了一线工作后和倩如依然坚定公益初心,协同队友通过互联网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完成爱心众筹校园广播设备安装、对接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爱心物资、爱心募集因病致贫学生医疗费、爱心募集资金救助一线扶贫干部……6年间共募集捐赠款物150万元,她个人累计捐款达3万余元。

去年4月和倩如主动请缨,沉下身心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因为有在农村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到了安置点后她很快就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充当搬迁群众的政策宣讲员、融入城市生活的引导员,还是心理压力疏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更是内生动力督导员、就业创业联络员……她和战友们像一团火一样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的心里。

和倩如牵头参与安置点的组建工作,积极为安置点儿童募集爱心资金投入社区“暖心公益课堂”的建设、募集爱心物资、建立社区“志愿者智库”、开展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服务、对接社会资源引进怒江州泸水市健康扶贫“1310”项目。

和倩如用“贴心人”演绎着助人为乐与奉献的真谛,她的善行善举,如一缕阳光,带给他人温暖,传递着希望。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崔久秀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屡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她是同学眼中的学神学霸,老师眼中的得力干将,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友谊与知识。她乐于助人,热心帮助贫困同学。

大学期间,她每天穿梭于曲阜师范大学古朴典雅的校园,聆听着老师们带着爱和智慧的授课,享受着同学们之间思想碰撞的火花和灵感,感受着曲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文化洗礼,也见证了曲园学子在祖国各地成才成长的事迹,这些无疑都更加坚定了她毕业后支援边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崔久秀说:“在曲师大四年的时光,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尤其是各位老师,是他们让我的学业有了更大的进步,不仅在学习方面,还有在生活和技能方面,我都获益良多。”

走进西部追逐梦想。

20__年含泪告别曲园,这个有梦的姑娘带着曲园学子的执着踏实、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响应国家号召,志愿到西部支持祖国建设,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一路向西,来到了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一干就是六年。

六年间,远离家乡亲人、老师同学的她始终不曾忘记曲园赋予自己的善良务实的秉性,没有忘记曲园学子“青春当有家国边关”的情怀,在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学会了说维吾尔语、跳新疆舞、做新疆饭,带领当地群众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建筑队、种植日光温室大棚、发展乡村旅游业,确保当地各族群众能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奔小康。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支边青年”的风范。

“青春易逝,必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回忆当初决定来新疆工作时的情景,她笑着说,虽然父母反对,亲朋不解,“但如果让我再次选择,依旧会是同一个答案。”

20__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实现了自己小时候坐着飞机去北京的梦想,坐在人民大会堂感受国之威严的她不会忘记求学于曲园时的简单美好,更不会忘记是这所学校教会了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

2008年,对于王辉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年,她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专业毕业,报考了山东省的“三支一扶”计划,成为山东省长岛县小钦岛乡卫生院的一名志愿服务者,也是全卫生院唯一的一名医生。

初到这个距离陆地40多公里、仅有1.14平方公里和900余人口的小岛,王辉极不适应。一方面,淡水资源不足、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物资不充裕;另一方面,岛上检查仪器少,看病全靠经验,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尤为困难。她有些力不从心,有过无数次“打道回府”的念头。

一天上午,卫生院的门被“咣”地一声推开,一个人急匆匆地走进来说有渔民在出海作业时受了伤,王辉马上拿着急救箱和担架去了码头。在现场,她第一次独立处理肢体多发性骨折,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可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她让自己尽快镇定下来,上前做初步检查、止血固定,然后用最快的时间向乡里领导汇报、申请救援。

当时她想,作为海岛上唯一的医生,承担的不仅仅是救治伤患的工作,更多的是给他们希望。就这样,她坚持了下来,每天除了出诊,就一直待在卫生院。即使出诊,她也要跟附近小卖部的大姐交代好她去了哪里,以便有急事能够迅速找到她。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服务。

渐渐地,王辉和海岛居民熟悉起来,那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每次来买药,即使他们不张口,她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药。后来,王辉利用闲暇时间无偿为因突发性脑溢血成为植物人的患者进行推拿按摩、鼻饲,不少患者家庭早已把她当成家庭中的一员。

其实,在3年志愿服务期满后,王辉可以离开,但在当地老百姓的挽留下,她又干了3年。2014年,她成为小钦岛卫生院正式员工。有人说王辉傻,因为她把人生最好的11年给了这个只有1.14平方公里的小岛,为她感到不值;也有人说她不孝,因为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一年也陪不了父母几天。

但王辉觉得,青春需要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她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以后,她会一如既往地站在基层,行走在第一线。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作文

近日,中宣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出2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他们用青春奋斗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谱写了属于这个时代青年人的动人篇章。

扎根边远地区,挥洒青春汗水。

去最边远的地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到最艰苦的基层,用实践锤炼意志。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是挑战,是磨练,更是无悔青春的生动注脚。

两度入藏,倾心奉献,王海洋选择在艰苦藏区绽放青春。2009年,王海洋响应国家号召在校入伍。2011年,王海洋作为连队尖子兵,被挑选奔赴藏族聚居区执行任务,圆满完成任务并荣立三等功退役返校。2016年,即将毕业的王海洋再次踏进藏族聚居区,成为拉萨尼木县吞巴镇扶贫干部。学习藏语、走访群众、发展产业……很快,王海洋就摸到了精准扶贫的门路。2018年尼木县脱贫摘帽后,王海洋获得了拉萨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从一名“大学生士兵”到“退役复学大学生”再到“基层公务员”,王海洋在基层奉献青春的初心始终不变。

山东姑娘崔久秀,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南疆基层工作。7年来,崔久秀先后经历了社区、乡镇、农场等多岗位锻炼。2018年,崔久秀担任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探索建立群众诉求直通车制度,为下岗职工办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孩子们办起“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幸福养老苑”。与此同时,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将基层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会场,和其他代表组成“巡回宣讲团”,向群众宣传-精神。多年来,崔久秀和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南疆大地上。

“以平等、尊重和真诚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林文婕带着这样的初心,在广东吴川市兰石中学开启了教师生涯。山区的艰苦环境和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让林文婕感到,支教是需要用爱去坚守的高尚事业。2016年8月,林文婕奔赴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支教。入藏5年多,除了高原环境和生活习惯,最让林文婕感到有挑战性的是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素质。林文婕因材施教、积极创新,慢慢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在这里的归属感。“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藏族聚居区的孩子们了解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林文婕说。

走进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共创美好生活。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青年人的志向应当与时代脉搏相呼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广大高校毕业生实现理想追求的广阔舞台。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8年,现任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吴书香,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苏家屯官立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当一批批村官陆续转岗,吴书香却一次次选择留下,一干就是12年。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吴书香到村民家里拉家常,走进田间干农活。为了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吴书香协助村里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队。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吴书香带领村民成立物业公司,发展电商,擦亮大米品牌,持续提升村民收入。吴书香实现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理想,本人也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8年,刘攀飞走出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的办公室,来到三都区西照村任第一书记。驻村3年,刘攀飞兢兢业业,敢闯敢试。2019年底,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西照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刘攀飞还组织利用村里原有的建筑行业资源,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参与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刘攀飞带领大家把西照村建设成为开发区农村集体经济带头村。刘攀飞感慨,能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这才称得上不负韶华。

“要把所学献给脱贫事业!”这是秦倩在驻村日记中写下的话。2016年,留学归来的秦倩来到河南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任第一书记。面对孙庄村资源匮乏的情况,秦倩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创办村集体产业“邵蛮楼胡辣汤”,通过电商打开销路;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社,聘请专家指导有机盆栽等;建立扶贫车间,建成光伏发电站……通过创办惠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昔日的穷村庄变成了幸福的美丽乡村,秦倩也因贡献突出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告别象牙塔,和倩如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云南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大学生村官。和倩如的扶贫工作从走村入户开始,一家家走,一户户访,帮助村民排忧解难。从采集扶贫数据,到为贫困户寻找公益项目,再到带领村民开展网上销售……和倩如把村民当亲人,把扶贫当自己的事。2020年,和倩如主动请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益于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倩如来到搬迁安置点后,很快成了大家的贴心人。6年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和倩如用行动彰显了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福建政和县镇前镇干部魏静说,廖俊波的事迹给了自己不断前进的力量。2012年,魏静大学毕业后来到廖俊波生前工作过的政和县担任大学生村官,2018年担任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第一书记。从抓党支部建设开始,魏静让念山村的发展有了主心骨。接下来,成立旅游公司,开发梯田景观资源;创办茶企、民宿、合作社,延伸旅游产业链;种植特色农产品,传统村落改造提升……魏静和乡亲们一起,把念山村打造成了福建省知名的“旅游村”,村民收入和幸福感不断提升,魏静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深入基层一线,传递知识启迪智慧。

基层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和智慧的启迪。一群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带着知识和热情奔赴乡村,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更广阔的未来。

杨晓帅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2013年杨晓帅考上河北怀安县的特岗教师,并自愿到当时条件较差的太平庄中心学校任教。从最初熬夜制作卡片、模型、挂图等教具,到后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精心准备有趣的视频、动感的音乐,再后来用智能手机录制讲解视频,杨晓帅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帮孩子们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电话,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承担书本费,每月3次到40公里之外的残疾儿童家里“送教上门”……对于留守儿童,杨晓帅是老师也是“家长”。8年来,杨晓帅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2007年,郭慧慧带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安徽濉溪县徐楼中心学校支教。工作上,她是语文老师,还是音乐、美术老师。她组织联欢会,筹办校广播站,建立校学生会,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中,她是孩子们的贴心人,她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补习功课、做心理辅导,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课外书,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两年的支教生活,郭慧慧付出爱心也收获满满。如今,担任濉溪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的郭慧慧依然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年前,袁辉来到湖北武陵山区的巴东县的山村小学支教。这个从南京来的大学生能在山里待多久,村民们心里也没底。但袁辉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山里的生活条件很苦,可袁辉苦中作乐。在袁辉的课堂上,别致的设计、幽默的语言、活跃的气氛贯穿始终,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心有大爱,袁辉默默奉献:为了给患有罕见病的孩子补课,他每周往返几十里山路,坚持6年风雨无阻;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他逢年过节都会去孩子们家里送温暖;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他四处奔走联系捐赠。多年来,袁辉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山村学校,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们。如今,袁辉在湖北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继续着他所热爱的支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