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16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16篇)

作者:雁落霞

在编写四年级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通过阅读这些四年级教案范文,我们可以汲取一些教学思路和经验。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情景对话,事例导行。

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

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

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辩论理解。

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

1、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初步感知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2、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入侵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故事《谁是水中恶魔》。

把教材中其他国家遭受的损失制成卡片资料。

食物链图表。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龙虾吗?

2、我们原来并没有龙虾,你知道龙虾是从哪里来的吗?

简介龙虾的来历。

3、讨论:龙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4、教师介绍龙虾的危害。

师:我们把龙虾这种外来物种称为外来有害物种。

1、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有哪些是外来物种?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从动物、植物等方面予以提示)。

2、出示紫荆泽兰图片。

这种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阅读课文中的资料《霸王草紫荆泽兰》。

交流讨论:为什么把紫荆泽兰称为霸王草?

3、物种入侵现象不仅我国有,其他国家也有。

听故事《谁是水中恶魔》。组织交流讨论,了解食人鱼的危害。

4、深入讨论: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吗?

教师介绍西红柿、马铃薯等外来物种,了解这些外来物种对促进物种多样性、改善人们生活的益处。

5、阅读《词语链接》,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

1、集体交流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资料。

2、阅读:

《水上绿魔闷死昆明城》,了解水葫芦的危害。

阅读《水葫芦的自述》,讨论:为什么水葫芦会造成危害?

3、出示图表,了解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4、师生交流课外搜集的外来无踪入侵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

出示图表资料:《外来物种入侵给有关国家造成的损害》。

5、讲故事《欧洲家兔吃掉澳洲大陆》。

讨论:为什么家兔会吃掉澳洲大陆?

阅读教材小资料:《为什么“地头蛇”斗不过“强龙”》。

知道有害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行动,防御有害物种入侵。

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行动,防御有害物种入侵。

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引发了一场场灾难,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世界各国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防御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话题一:我国的对策。

1、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我国是怎么做的?

2、出示小资料:中国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和管理。

3、阅读“新闻链接”材料,思考讨论:

(2)专家观点:出示“专业人士访谈”内容。

(3)教师小结:食人鱼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所以,剿杀食人鱼势在必行。

话题二:世界各国的行动。

1、阅读教材中材料:《中国加强对外来有害物种的防范和管理》。

1、教师小结: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化日。

话题三:我们的行动。

1、直击现场:根据课本中创设的情景,初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再次交流。

2、制定防御方案。

阅读《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

根据有害生物入侵的方式,制定我们的防御方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4、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想要的能不能要,怎样合理用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

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课前小调查、课件。

一、激趣导题。

1、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听一首曲子轻松轻松!(播放音乐)。

2、一听到这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喜欢圣诞老人吗?(看圣诞老人图片)。

3、快告诉圣诞老人,今年的圣诞节你想要什么礼物?学生交流想要的礼物。

二、我想要。

活动一:“小调查”

1、能拥有想要的礼物可真好,别光想着自己,你们是否了解自己的家人想要些什么呢?我相信啊,你们在家里肯定也和家人谈论过这些问题,对吗?下面就请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并填写“调查表”。(出示“小调查”)。

2、班级交流(教师相机问有哪些想法可以马上实现,还有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内不能实现。)。

3、师:你们想知道我想要什么吗?看到身边的人都在用苹果手机,我好羡慕啊!老师的手机买两年了,款式功能早就落伍了,可是这款苹果手机要三千多元,我的月工资只有两千,你们说说我该怎么办?学生发表意见。4、我们想要的东西有很多,可是钱总是有限的啊。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放弃。那么,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钱该怎样花”)。

三、我能要。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屏幕出示)。

片段一:蓉蓉和妈妈逛超市,看到一个漂亮的名牌书包,尽管自己不久前刚刚买了一个新书包,可还是缠着妈妈再买一个。(片段一是学生消费中存在的喜新厌旧的消费观)。

片段二:恺恺和妈妈在广场玩,看到同学刚刚在玩一种高级的电动玩具,这个电动玩具很贵,恺恺不顾爸爸、妈妈现在下岗的实际情况,闹着对妈妈说:“同学刚刚有,我也要有。”

(片段二反映的是学生盲从及攀比的心理)。

片段三:丁丁高兴地对小朋友们宣布,自己攒的零花钱终于可以买自己梦寐以求的滑板车了。(片段三反映的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消费观念)。

2、同学们,如果你见到了这三个小朋友,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三个典型案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有些也可能就是学生自己经历过的。通过学生的移情体验,进一步明理:消费时要看是不是真正需要,条件是不是允许。)。

3、你们在生活中向爸爸妈妈提出过类似的要求吗?爸爸妈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4、小组成员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配乐,教师巡视)。

5、请同学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6、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劳动所得,所以,当我们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不能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档,只有我们生活真正需要的,并且价格是家庭经济所能承受的,才是我们能要的。

活动二:“超市购物请你支招”

1、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获得我们想要而又能要的东西呢?下面就要考验考验我们的同学们了哦!我们一起出发去超市!

2、(课件出示超市图片)。

(1)零食花钱不多,可以多买些好吃的吗?指名谈谈你的看法。要选择有益于自己的商品。

(2)书包、机器人玩具都想要怎么办?学生交流并明白:首先考虑必须要买的,其次是想要的。

(3)我有30元零花钱,我能买些啥?说说你的选择,学会在有限的钱数中,想办法多满足一些需求。

活动三:我的花钱计划。

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钱什么时候该花,什么时候不该花,下面给大家一次实践活动的机会,看看谁能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合理的花钱方案。

1、(电脑播放学校通知。)。

2、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你会如何经济而又合理地支配这10元钱并说出理由,然后小组里评出一名“最佳小购物师”。(评价标准:经济、合理)。

3、请每组“最佳小购物师”上台说说他的食品单,并说说你的购物理由。

4、小结:这些同学购物时能做到经济、合理,真不愧是咱们班的“最佳小购物师”,再次掌声祝贺他们。

四、教师小结。

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理解爸爸妈妈挣钱的辛苦,这些钱不光要支付家庭必要开支,还要支付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费用,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合理使用家里的每一分钱。

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要,还要合理的要!(板书:合理消费)。送给大家两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五、作业。

1、同学们,上完今天这节课,你打算如何重新来使用你每月的零用钱呢?给自己制定一个用钱的计划,好吗?(课件出示)。

2、评比“零用钱最佳使用计划”。

板书设计:

钱该怎样花我想要我能要合理消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示出的冷静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送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通过感受同龄小朋友在灾难面前的,对同伴表示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同学深刻的审视自身,从而潜移默化的将这种爱传送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课时。

一、激发情感。

出示图片(到处是断壁残垣,残垣断壁,交通中断,通讯瘫痪,一座座城市成为孤岛,一时间哀号遍野)。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一幕时,你想说些什么?(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微缺乏道,大自然在一瞬间就毁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家园;人们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束手无策)。

你对这地震有什么了解吗?

二、讨论交流。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8.0级,余震3万多次,涉和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人省市区417个县,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多元。这场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自身最亲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小朋友一夜之间成为了孤儿……而更多的人来不和话别,来不和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图片感受)。

1、出示图片——英雄的图片。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同学发言)。

师小结: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好样的!!!

2、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去读读他的故事。

3、读一读,再讨论交流。

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感动)。

他们在地震中都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同学举手,畅所欲言)。

值得吗,为什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分组讨论讨论后再交流:冷静冷静,勇于救人,临危不惧)。

假如你是邹雯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同学说说)。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继第一课《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之后,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整日奔波劳碌的乘务员,感受他们的辛苦,深刻体会没有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就没有我们方便快捷的生活。学生有了深刻认识之后,品德教育就水到渠成:尊重交通运输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文明小乘客。

四年级的学生们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认识到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本课是针对交通运输业工作人员的辛苦劳动,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能够较快的对某些行为做出道德判断。对于乘务员的工作,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因为习以为常,学生感受不到乘务工作人员的辛苦,感受不到是他们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四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乐于合作,乐于探究新知识,更善于表演。

根据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明行为规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体验文明行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小乘客。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乘车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小乘客。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小乘客。

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主动地参与到品德教育中来。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学法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演一演。

多媒体图片:各种乘车行为。

flash:文明乘车。

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语这样设计,学生在老师的动情语境中,很快的融入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1.小组交流并总结:

学生分小组交流在自己以前乘车过程中遇到过的事情,谈一谈乘车要注意什么,然后分组汇报一下。

这个环节,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又让孩子们丰富了认知内容,了解到了更多的乘车注意事项。

学生汇报(略)。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乘车时应注意什么:

要提前购买车票。

准备好乘车用到的所有物品。

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在车上要注意安全,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

不要在车上睡觉,要听清乘务员所报的站名,不要坐过站。……。

2.故事表演并牢记。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这个环节我让同学们将刚才的乘车注意事项说一说,再根据乘车注意事项编排小故事演一演。孩子们通过交流,对乘车注意事项印象深刻,角色扮演既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又让孩子们牢记了乘车应注意什么,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了这课的重点难点。

学生表演完之后,根据故事内容和表演水平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

这个板块,共分三步进行:

1.小法官判对错。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学生来判断在乘车过程这些行为对不对?然后学生再看课本69页的图片,并在小组内描述图片,还可以联系自己的乘车行为说一说对错,提高认知能力。

2.学妞妞,做文明乘客。

接下来我给同学们播放一个文明乘车的动画,孩子们边看边唱,牢记要做一个文明乘客。

3.师生共同总结,如何做一个文明乘客:

如:依次上车、主动让座、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不逃票等,既是对交通运输工作人员的尊重,也提高了自己的文明素养。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务员的日常工作,感受到了交通运输工作人员的辛苦,我们深深懂得要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小乘客。

针对以上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把今天学习收获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阅读70页的小故事,把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说给家长听。

这样一来,既延伸了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又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

主题二乘务员辛苦了。

一、乘车要注意什么。

二、做文明乘客。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教学过程:

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

3、学生发言。

1、听故事《宋濂抄书》。

2、提问:宋濂诚信的美德对他有什么帮助?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1、在你身边,有没有像宋濂这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请你介绍介绍。

2、介绍形式:

1)小组内先交流,代表发言。

2)根据故事情节表演。

1、看小品。

2、讨论:小美到底该怎么办?

4、小结:你想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那就应该播种真诚,真诚地帮助别人,说到就做到,一定会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

1、假设你碰到了如下几种情况,你该怎么做?(教师出示假设情况)。

2、思考: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诺言?讨论增强自制力的办法。

3、总结办法。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讯”,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历史、文化古迹、历史名人、风俗到通信、交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以家乡的历史、文化古迹、家乡的历史名人、风俗作为基本事实,把赞美家乡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二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尊重他人劳动,爱护通讯设施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目的要求: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三、重难点。

1、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历史文明古迹、家乡的历史人物及家乡的风俗。

2、了解通讯的种类和它的发展过程,懂得尊重邮递员的劳动,知道爱护通讯设施,遵守通讯规范。

3、了解常用的交通工具及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懂得尊重乘务员的劳动,做文明乘客,知道爱护交通设施。

四、学生素质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五、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2、我坚持,我成功。

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自信,从而通过积极的努力,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勇敢地追求理想。

通过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锻炼意志、培养毅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通过指导孩子们从自信做起,寻找成功的正确方法。帮助孩子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始终坚持自己的努力方向;相信自己能成功,充满信心地去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努力做一个自信的、积极向上的人。

1、两套活动表格、书法条幅、学生照片。

2、搜集有关坚持不懈的成功的故事、资料。

两课时。

1、师:如果别人现在碰到困难,最需要你的鼓励,你对他说什么?

2、假设你碰到了同样的情况,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

3、谈谈听了自我鼓励的话之后的感受。

4、师小结:经常鼓励自己能使自己变得自信。

1、提问:我们还有什么方法使自己变得自信,不怕困难了?

2、出示男孩想办法克服自己的缺点的图片,问:他是想什么办法改掉自己粗心的毛病的?

3、总结方法一,自信从点滴做起。

4、出示表格范例,指名读一读。

5、提要求:孩子们,你们能像男孩一样定下自己改掉缺点的目标吗?做得怎样呢?

6、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7、学生汇报。

8、老师的奖励:把有进步的同学的名字照片贴在“队角”的“我进步了”栏目中。

1、演示情境故事,提出面对山的难题,想一想,一休会怎么做?

2、出示父子情境对话,想一想,孩子该怎么做?

3、讨论回答,说方法。

小结:如果事情本身难以改变,可以改变一下自己,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4、总结方法二,自信就是勇于改变自己。

5、活动:列出自己面对面的问题,谈谈你曾经想过什么办法进行改变,效果怎么样?

1、师讲述情境故事,贴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横幅,解释意思。

2、打出小珊的“计划书”,提问:小珊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3、实践:我们也像小珊一样写下自己的计划,为自己的计划和梦想去奋斗。

4、学生写计划书。

5、总结方法三,自信就是相信梦想,马上行动,尽力做好每件事。

出示结语:为自己喝彩吧!成功就在我们的身边!

继续按照三个表格的内容完成对自己的反省、总结,把它们收集到自己的“成长档案”里面去。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案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板书)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___,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今天,我在一(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第一课美丽的生命(2)。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4、你像认识一样照顾过植物、动物吗?(相机问: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那它们知道你在关心爱护它们吗?(交流)。

5、对呀,动植物是有感情的。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只要在我们的关爱下,它们就会生长得越来越美丽,活得越来越快乐。

6、(板书):动植物不仅有感情,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白天争开眼睛,看看美丽的世界。晚上,小朋友们睡觉了,牵牛花也睡觉了。(让学生体会动植物的感觉)。

7、、板书: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师做简单讲解)。

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板书动物间充满的亲情的画面)。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小猪、小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说话,也会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一样,有美丽的生命。(板书)。

8、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客人,我先请出小白兔,想和他说说话吗?(展示各种小动物)把小动物分到各组去,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和它们亲密接触。

(四)、拓展。

过渡: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

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1、发花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花。师示范种花过程。——学生种花(放音乐《种太阳》)。

2、我们要天天照顾自己种下的花,比一比,谁的花最先发芽,最早开花。老师请你做好观察记录。(讲解)。

(五)、总结:

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生命——美丽的——珍惜、爱护第二课我们的生命(1)。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简单的课件。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1.了解学校的过去,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2.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

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

4.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第29—31页。

有关学校新、旧面貌的照片。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讲讲私塾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揭示问题,进行探究。

1.教师引出问题:前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人物质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那对我们的学校过去是什么样子的、过去的学校生活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家乡的学校。

2.学生讨论。

学生拿出事先搜集到的学校新、旧面貌的照片,进行分组讨论。

3.教师适时点拨,研究学校的历史发展,要了解学校过去及现在真实情况,并且加以对照,得出自己的认识,要善于进行比较。

4.学生交流、小结看法。

三、制作活动:

合作完成学校变化年表。

教师对于制作完成得较好的加以肯定。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现在,我们提倡科教兴国,国家和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我们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能在既宽敞又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应该热爱学习,珍惜幸福的学校生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调查现状及其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能主动、自觉地爱护公用设施。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调查现状及其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能主动、自觉地爱护公用设施。

调查表格,劳动工具或修理工具。

(一)活动动员。

2、动员:我们首先要了解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然后再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公共设施的活动。

(二)看看周围的公用设施。

1、布置活动任务:观察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公用设施,了解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看看有没有破坏。

2、分小组进行调查,制定计划,填写好记录表。

名称。

数量。

使用情况及现状。

危害及原因。

3、分组调查。

4、班级交流调查的结果。讨论:看了结果,你们有什么感想?

(三)说说我们的好点子。

1、读读书上的小组建议的范例: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提出建议?

2、分组讨论:通过公用设施的调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班上交流。评评最佳点子,总结好的点子,投递给有关部门。

(四)我给公用设施“洗洗澡”

1、分组讨论:除了提建议,我们还可以开展什么具体的活动?

2、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并作好活动准备。

3、分小组活动。

4、活动总结,写日记。

(五)拓展活动。

组织警察小分队,开展假日活动,比如双休日上街做宣传,检查公用设施的情况,发现问题可以向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反映。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

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1、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学生分析小雪的心理,探讨她该如何面对一进的失意。

3、学生续编故事:小雪会成功吗?

4、教师小结。

1、读爱迪生的名言,想爱迪生的故事,并交流。

2、学生在讲其他名人类似的故事。

4、教师小结。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案

教师就播放失火铃声。

师:啊,同学们,这是什么铃声?发生什么事了?

生:发生了火灾。

生:逃生;打119……。

师:这位同学说打119,119是干什么的?

师:哦,119是火警,那这节课我们就从119谈起吧。(板书:从119谈起)。

师:发生火灾应该马上打119,可是怎么打119你会吗?

师:现在请***同学作为报警者,老师作为消防队员,我们来模拟一下打119。(板书:打119)。

师生模拟打119。

师:大家说说这位同学报火警科学吗?

生:不科学。

师:那谁能说出刚才他报火警时哪些地方不科学?

师:对报火警时要注意,首先应讲清楚失火的具体地点,然后简要的说明一下火情和周围的交通状况。现在在小组内再模拟一次报火警,比比谁报警最快最清楚。

生:模拟。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清楚,速度也很快,描述很准确,我们都知道了,遇到火灾首先应该拨打119,但是有一条,那就是火警电话是不能随意拨打的,假报火警是违法行为。

师:现在我们还被困在商店里面,火越来越大,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如何才能安全快速的逃离火场?一会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一下本组的观点。(同时板书:逃生遇到火灾)。

生:分组讨论。

生:汇报。

生1:不能慌张、乱跑,应立即用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浓烟呛后晕倒。

师:那你能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吗?

师:咱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全体师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生2:如果外面浓烟很大,就用湿被子等封住门缝,然后再选择水池边、窗户边等通气情况好的地方躲避。

生3:如果遇到房屋开始倒塌,应立即躲到墙角或柜子下面。

生4:可以用棉被浸湿然后蒙在自己身上逃出火海。

师:这位同学的办法非常好,你能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

生:想。

师:那好,假如我们班一、二、三组同学在教室内,四、五组同学在大型的商场内遇上了火灾,大家先讨论一下如何逃生?然后每个小组演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科学。

生:讨论。

师:现在我们来演示一下在各个场所的火场中的逃生方式。

场所一:在一般的平房中,学生要靠墙猫着腰,从门或者窗户中逃生。

场所二:在大型的商场中,教师设计一个条件:用两个呼啦圈作为出口,一个为电梯口,一个为楼梯口,让学生自由选择逃生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师:(总结)在遇到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采用通过走楼梯这种方式逃生,不要到垂直升降的电梯中去,因为发生火灾后一般会停电,人就会被困在电梯中,那样就更危险了。

师:凭着大家的沉着与冷静,依靠大家想出来的办法,我们终于逃离了火场,好险啊,发生火灾,不但财物受损,就是人的生命安全也随时受到威胁,比如说1987年中国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大火持续了27个日夜,造成了193人死亡,6万多人无家可归,如果这样的火灾再发生18次的话,那整个大兴安岭就没了,更惊人的是这样一场大火灾,竟然是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的,真是太不值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会避免很大的损失,那么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火灾呢?请大家讨论一下,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板书:避免火灾)。

生1:不玩打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

生2:树叶垃圾不要放火烧。

生3:粮食秸秆不能在地里烧。

生4:不能在野外放火玩。

……。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的全面,希望大家能从自身做起,争做消防小卫士。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小竞赛,老师这里有几道抢答题,请大家回答这些人的做法对吗,并说出为什么?答对者给小组里加一分,最后看哪个是优胜小组。(教师在黑板上画上表格,然后在小组后面画五星加分)。

生:有。

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老师又带来了一块拍手游戏,我们两人一组,边唱边做。大家先默读一遍,然后老师和你们一块做。

(师生共同做拍手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消防安全数第一。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你拍三我拍三,消防队里去参观。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你拍五我拍五,远离易燃易爆物。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希望大家经常做这个游戏,时刻想着要防火。

师: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呢?请大家一起来谈一谈。

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大家都对火灾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平时要多掌握一些消防知识,减少火灾的发生,让火造福于人类,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案

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3、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重点:遵纪守法,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难点: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不做不该做的事。

1、"孟母三迁"的故事。

2、制作小丁在一伙小青年的怂恿下去网吧的课件。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不能拒绝的原因。

1、教师:前几天,小丁交了几个新朋友。他们经常到学校附近来等小丁,今天带他到这里玩,明天带他去那里玩。你瞧,他们又来了。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迁"的道理。对青少年来说,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对一些不该做的事,我们要坚决说"不",尽管有时拒绝的话很难说出口。

三、拒绝与不拒绝之间的心里冲突。

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小强的好友在小强做作业的时候邀请小强一起看卡通片的情境图片。教师: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分别讲述理由,全班讨论,并评价哪一种做法。

2、教师小结: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多种选择,我们可根据事情的重要性选择我们当时应该做的.事,不能因一些_而松懈。当然,我们还需注意做事、说话的方式方法,以免辜负别人的好意,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四、拒绝的方式。

2、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的四种拒绝方式,并思考除教科书中出示的情况外,四种拒绝方式分别还会在哪些情况下使用。

3、小组讨论,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该如何拒绝。

4、全班交流,评议。

5、教师出示"辨析角"内容。教师:当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并交流用何种拒绝方式最恰当。

五、小演讲。

1、教师: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让你觉得不该做的事?碰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解决的?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演讲。

3、全班对小品演讲进行综合评议,尤其要注重拒绝方式是否合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3、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知道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两课时。

可怕的大自然。

2、知道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1、学生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图片、文字资料。

2、投影仪、录音机、展示板。

一、创设情景,感受灾害:

1、录音播放家乡暴雨狂风等自然灾害的声音场景。

2、教师提问:听了录音,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3、教师小结:多么可怕的台风,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出示课题:可怕的大自然)。

4、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家乡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它给人带来了哪些损失?

二、记者特别报道。

1、教师过渡:

2、请出小记者全班介绍,自己小组收集的资料。

3、教师协助学生出示相关图片和资料,相机点出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损失。

三、自然灾害剪报。

1、教师过渡:

2、教师指导学生用剪报、收集的图文资料以及课堂上的绘画、文字作品出一期“自然灾害报”

3、教师巡回指导。

剪报展评。

反思。

自然,请你息怒。

1、知道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图片、资料;收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照片。

一、激情激趣。

古时候,人们缺乏对大自然的认识,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往往只能寄希望于虚幻的神灵,甚至发生“给河伯娶媳妇”的故事。但人们从未停止过与自然灾害的斗争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们与大自然的相处将越来越和谐。

二、主动探索。

1、请同学们看图,思考:在人们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做了哪些工作?

2、组织同学展开讨论。

3、过渡:

三、拓展延伸。

1、家乡还有哪些事是不尊重大自然的表现,是和大自然不和谐的?

2、请同学们以“大自然,请息怒”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关于自然灾害——特别是本地常见的自然灾害避险求生的方法、措施的资料。

白色卡片若干,供小组合作做生存卡片用。

1、师:同学们,当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假如在上课时发生地震,面对灾难,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呢?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地震避险演习。

2、利用录音机等模拟地震时的声响,营造紧张气氛。

3、演习完后学生自由发言,引发讨论。

4、出示卡片,导入主题。

1、学生将收集到的避险求生资料,采访记录进行分类,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对某种自然灾害感兴趣,并乐于进一步探究的同学组成一组。

3、每组充分利用相关资料,讨论总结出在这种灾难面前的正确避险方法,写在卡片上。

师:各组的同学依据自己的探究内容给小组取名。

1、举行经验交流会。

2、再分组修订结果,制作生存卡。

3、展示生存卡。

4、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生存卡装订成册。

老师:当大自然发怒的时候,我们就利用“生存手册”,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愿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再退缩,想出更多的办法。行动起来!

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实例,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让学生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使其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1、搜集、了解在危难中人们万众一心、共同战胜自然灾害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

2、搜集一些灾难中人们团结互助及灾后重建家园的图片、照片、故事等。

3、观看《惊涛骇浪》《龙卷风》《唐山大地震》《山崩地裂》等影片、纪录片,及抗灾救灾的新闻。

4、了解一些人们支援灾区所做的贡献。

1、举办“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图片、照片展,包括抗灾、救灾、灾后重建等内容。

2、开展危难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演讲会,或请英雄人物做英雄事迹现场报告会。

3、一些感人的故事、事迹排练成小品演一演,唱一唱歌颂人间真情的歌曲。

4、举办抗灾救灾影片、新闻及故事的观后感、读后感征评活动。

5、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战胜灾难。

6、参加一次支援灾区的募捐活动,或者与灾区小朋友结成“手拉手”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