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电子信息论文 证券电子商务信息论文(汇总5篇)

电子信息论文 证券电子商务信息论文(汇总5篇)

作者:MJ笔神 电子信息论文 证券电子商务信息论文(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电子信息论文篇一

下面将推荐的是证券分析师的简历模板,请欣赏

姓名:

应届毕业生

国籍:

中国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北

身材:

160cm50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2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金融/证券/保险类:证券分析师财务类财务分析员,会计,收付员经营/管理类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广州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5月-9月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长春营业部审查客户开户文件,负责资金帐户清理中的档案整理工作,熟悉了证券公司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工作方式,掌握有关证券投资知识。

月-12月长江证券公司武汉沿港路营业部服务客户开户,熟悉开户流程及公司相关经纪业务,对咨询类工作能有很好的承接能力,善于和客户交流,很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长春税务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所学专业一:

金融学

所学专业二:

会计学

受教育培训经历:

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优秀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具有处理证券投资业务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法规;能简单的分析金融和经济现象,特别是宏观方面.有一定企业战略分析能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和想像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

电子信息论文篇二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英语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社会需求的人才质量。目前中技学校英语教师已采用翻转课堂与学案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还未全面推广。本文从翻转课堂与学案教学两种模式入手,探讨如何在中技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将两种模式有效结合,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课堂全面推广,以达到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中技学校;英语;翻转课堂;学案

新课标实施已经多年,其不断冲击和影响着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是近年来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教学相对较为传统,其主要是利用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目前中技学校许多教师依然在利用学案教学,也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从笔者长期教学实践来看,将学案与翻转课堂两种模式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更高效地打造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下面浅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翻转课堂与学案教学有机结合。

电子信息论文篇三

目前,“电子技术”行业人才匮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以及方法,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步伐,针对目前“电子技术”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回归课堂。“翻转课堂”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能够让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增加学习中的互动,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交流、讨论、答疑,共同研究解决重难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掌控。老师们应以视频为抓手,逐步进行课程建设,借助翻转课堂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电子技术”课程相关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移动环境下即时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观念,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成才需要,让课堂生动有“温度”。

3.2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教学适应性

目前,基于慕课基础上的“电子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还处于尝试阶段,并没有可靠的教学经验参考和专业的教学指导,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对慕课资源的应用理解以及对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因此,在开展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前,需要教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作为“电子技术”课程教师,首先要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找到相对应的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将这些慕课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们,让学生进行课程的提前预习和自学。针对相应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的教学教案设计,就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任务实施等进行细致划分,确保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保障课程教学顺利开展,此后,还需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做好课后的知识巩固和反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为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只有精心设计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才能真正适合学生们的专业课程学习需要,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3.3创新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强调要将原本教师传授知识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电子技术”翻转课堂的慕课教学中创新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不再以教师为课堂唯一的主导和主体,而是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让学习变成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现阶段,创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很多,包括任务型课堂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情境导入法,等等。例如,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电子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只需要将学生按照合理规律划分成几个学习研究小组,再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研究任务划分,分配给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充当指导者和点拨者的角色,不过分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就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既创新了教学形式,又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和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在“电子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慕课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时常切换不同的课程教学方法,以不断刺激学生,保持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度,这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4发挥各方面资源优势,促进慕课下的翻转课堂实现

要想借助于慕课教学资源开展有效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产业升级,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相关院校要积极探索如何在校企合作的改革中凸显高校的相关职能,培养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相适应的机电工程“电子技术”人才,促进学校和企业构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效益共同体”,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更深层次、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也是学校的现实追求和办学导向。借助于慕课的线上教学形式,学校可以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活动,为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助力。学生可以以学徒的身份进入相应的机电工程或者建筑企业,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联网进行慕课学习,再通过学徒的身份将所学带入实践的学徒工作中,相应的“电子技术”岗位就是学生进行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验证的第二课堂。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活动由企业岗前培训和真实上线业务活动两个部分组成,实践活动的教学管理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进行。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需制定全面细致的活动方案,例如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和课时安排,学生接受实践学习的时长和实践内容等,需要教师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并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划分和安排。此外,学校还需要将设备保障、后勤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任务分别落实到人,确保学生在岗期间提供全方位管理和服务。企业通过派遣岗位经验丰富的专职导师,为同学们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实践提供周密指导,推动翻转课堂的实现。岗前培训期间,所有学生每天白天进行慕课理论培训,晚上参加模拟训练。经过企业前期的业务培训、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三个阶段,学生们进入企业实践工作。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学校、慕课教学平台以及企业的协同育人。在毕业顶岗实习之前有实践机会真实参与企业业务活动,机会非常难得,有利于顶岗实习期间快速适应岗位,对于提升“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

现阶段,信息化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不断深入推进,慕课作为一种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教学形式,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在“电子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一课程教学资源,促进翻转课堂的实现,这对于提升教学成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3]刘丽丽,左继红.基于mooc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7(24):155.

电子信息论文篇四

摘要:翻转课堂属于崭新的教学尝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制作小视频,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之后适时将视频投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课前投放学习视频材料,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预习;课上集中讲解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后展开丰富的巩固训练活动,构建翻转课堂教学的认知体系。

关键词:初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先学后教,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认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师生互动,通过教师讲解、传授、启迪、归结形成学习成果。翻转课堂教学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课前学习,适时投放翻转课堂视频材料

1.做好教情和学情调查

历史教材具有史料特征。如果将某一个历史片段或历史问题制作成小视频,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感知。教师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找到视频制作的切入点,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接轨。在制作学习视频时,教师还要对学情进行深入调研,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才能设计出适合度更高的视频学习材料,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因材施教。

2.适时投放学习视频

翻转课堂注重课前学习。教师要深入教材,精心设计学习视频,为学生提供先学的条件。课前投放学习视频,教师需要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为了提高视频应用的效度,教师可以提前将学习视频投放到网络中,让学生在家里就能观看到视频材料。学生在家里开展自主学习,因为有网络支持,查阅相关资料也比较方便。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视频的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相关材料信息较少,需要教师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如制作《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的视频,教师先展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并特别列举司母戊方鼎的例子,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方鼎的制作技术。然后设计思考问题:什么是“三星堆”文化?你对司母戊方鼎有哪些了解?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吗?课前教师将这些学习视频投放到网络交互平台上,让学生回家后利用网络终端展开预习。从学生反馈的`情况可知,教师课前设计的学习视频比较科学合理,学生通过事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材料都可以顺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之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认知基础也能够得到拓展,思维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课中引导,优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

1.优化课堂互动方式

翻转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模式。教师先利用小视频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建立初步感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疑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的疑难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提高。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有多种预判和预设,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好相关预案。教师还要集中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多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认知。2.借助影视材料丰富学习内容为了全面提升学习视频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不妨将一些影视片段融入到学习视频中。学生大多对影视片段有浓厚的兴趣,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影视片段开展历史教学,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电影《英雄》的片段,吸引学生观看的兴趣,然后结合导入视频和课前学习视频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问题。第一个问题: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未能阻止秦王攻打燕国,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学生回答:荆轲刺秦王是压迫与反抗的具体写照,虽然荆轲失败了,没能阻止秦王的霸权脚步,但荆轲的勇气和胆略依然受到人们的称赞。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学生回答:因为秦国综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小国不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统一中国是必然结果。第三个问题: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知?有学生回答:秦统一是好事,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荆轲刺秦王有些不妥。也有学生提出质疑:荆轲是保家卫国,其行为是义举,有什么不妥呢?教师引导学生就此展开热议,并适时给出自己的意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获得不同的认知;荆轲刺秦王对与不对,没有必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解决课前学习视频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学生的一些模糊的认知进行澄清。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研讨活动,这样才能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训练,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品质

1.制作个性训练小视频

在制作翻转课堂小视频时,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从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出发,关注历史重大变革,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切入点,这是制作小视频的重要依据。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文本的学习内容,才能制作出适合的小视频。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学习视频要形式多样,可以是看图说话,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可以是互动讨论话题,也可以是课堂表演活动。只有让大多数学生动起来,才能发挥学习小视频的作用,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2.加强学习视频训练管理

在设计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展开课堂训练设计。在训练视频制作时,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训练内容的覆盖面,强化训练引导,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教师制作专门介绍《史记》这部传世之作的小视频并设计思考问题: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态度和治史理念?《史记》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经过思考,学生们认为:司马迁创作《史记》这部史书,是由多重原因促成的。首先是掌握较多的历史资料,其次是自身遭遇坎坷,他要以史为鉴,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严谨的治学、治史态度和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鲁迅对《史记》有这样高的评价,说明这部作品史料确凿,语言运用丰富多彩,具有个性特征,其多重价值难以估量。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看出,学习视频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利用学习视频完成课堂翻转教学训练,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崭新的思想和理念,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也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视野。

四、课后巩固,构建翻转课堂教学的认知体系

1.丰富训练形式

课后训练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复习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历史常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反思等内容,都需要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复习巩固,并通过回顾与思考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教师要注意改变复习视频的学习形式,利用多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感知和体验的机会,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习认知体系。

2.延伸训练设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复习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布设课后训练任务或训练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复习训练。翻转课堂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平台,在课后复习环节学生可以继续观看视频,对照课堂学习找差距,提升复习效益。例如,《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给出课外训练任务:在地图上确认西域地域,标出丝绸之路大体路线图;讲述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的具体经历;搜集丝绸之路相关故事和传说。给学生布置的课外复习任务,并不是普通的背诵记忆内容,而是标记地图、查阅资料、搜集故事等,这符合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样的复习关注的是信息整合与利用,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感知形成完善的学习认知体系。总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制作适合度更高的视频材料,并深入学生之中参与多元互动交流,顺利实现教学角色转换,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瑞玲.信息技术让初中历史教学锦上添花[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1).

[2]徐建香.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3).

[3]许双成,张立昌.翻转课堂深度融合历史教学路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

电子信息论文篇五

专业经济学

年级2013级

姓名

论文题目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分析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成绩

2015年12月12日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分析

第一章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历程

第一节开放的国际背景

1.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发展之后,在90年代形成高潮,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经济呈现出几个新特征:

1、各国再生产过程对国外的依赖越来越深,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益扩大。目前,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1/3直接参与国际交换;如果考虑国际交换对各国再生产过程的间接影响。各国经济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将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3的水平。在生产国际化基础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也在进一步扩大,一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因素的制约。

3、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据统计,到2002年底全球跨国公司达到6.5万家,加上其附属企业,产值已占世界gdp的1/3以上,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60%以上,直接投资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90%以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扩大全球市场的主要动力。融全球化发展迅速。欧元启动后成功运行,全球资本流动速度加快,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跨国银行业务综合化和网络化,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浮动的改革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影响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一个又一个地被消除,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已经形成。金融全球化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尤其是金融市场电脑化、网络化把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连接起来,使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融为一体。

1.3证券市场国际化

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国际融资证券化的特征明显,市场之间关联性大为加强。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已对外开放;在发达国家的推动下,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放本国证券市场。

一、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

回顾和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历程和现状格局,可以概括出以下特征:

1、以单向开放为主。证券资本流入管制的放松优先和超前于证券资本流出的放松。中国证券市场开放一直以来是以引进国际资本为主线的.境外证券发行融资、设立b股市场、qfii制度,以及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围绕引进外资为中心.与此同时,居民境外证券投资和外企在中国境内融资都被严格地限制。

2、开放风险被严格控制。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实践并不是在国内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的`,汇率在严格的管制之下弹性很小,利率自由化改革刚刚起步,开放风险始终处于被严格控制之下。一方面,b股市场规模很小,资本流动对中国的汇率稳定几乎不构成影响。另一方面,qfii的资金规模也相对很小,对于a股市场的风险影响尚不显著。

3、渐进式的开放。从设立b股市场到实施qfii制度,以及证券服务业的逐步放松限制来看,不管在开放速度还是在模式上,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具有明显的渐进式特征。

二、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1、证券市场开放是全球化的压力和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证券市场国际化作为全球化的产物,符合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海外许多新兴国家(地区)通过开放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促进了本国(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全球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结合日益紧密,中国证券市场需要发展,就不能自我封闭,走向开放是一个必然选择。

2、证券市场开放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

证券市场的开放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提高效率。实证研究发现外资的进入在短期内可能会使证券市场的整体投资收益大幅波动,但在长期内趋于稳定。采用arch和garch计量方法对证券市场收益波动性的研究证明,证券市场开放后收益的波动性相对减小。证券市场开放所带来的这些效应,将有帮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效率;随着境外证券投资者的进入,也会对我国的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和证券监管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其次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在有外资参与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选择证券投资的种类、地区及数量,实现其收益的最大化。对于国内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投资品种而言,国际市场竞争促使其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跟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步伐,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3、证券市场开放是在新形势下吸引外资的需要

的承诺。

三、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条件综合分析

通过考察各国证券市场开放实践时看出,各国在证券市场开放时的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开放时序、速度、模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开放既有成功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那么,国内经济、证券市场发展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比较稳妥的推荐证券市场全面开放呢?学术界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此进行过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199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总结不少国家实现资本项目下本币自由兑换和开放资本市场案例之后提出:实现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前,需要满足五个条件:

(1)财政赤字得到控制

(2)能够维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3)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实现市场化

(4)改革国内金融体系,证券市场达到一定规模

(5)建立了金融体系的官方安全网络,实习了法规和制度的逐步国际化。

从以上五个条件可以看出,证券市场开放是否具备条件,除了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外,关键在于开放必须与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相协调。

四、证券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第一,推动外资企业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

开放证券市场后,外资企业将通过资产重组、参股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华投资,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表明外资企业的发展已融入中国经济的大熔炉。外资企业国内上市首先是融资方式的变化,这种融资方式的变化将使外资企业股权结构发生质的改变。按照外经贸部的通知要求,申请上市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应为按规定和程序设立或改制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一些外资企业在上市之前其股本结构就要发生变化,上市之后其股本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其中国内投资者股份将在其股权结构中呈上升趋势。

第二,为国内企业引进外资创造新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遵循渐进的原则,比较重视其融资的职能,采取逐步由向融资者开放到向投资者开放的次序,上市公司投资范围拓展和投资渠道改善将带来更多的融资便利。国内的上市公司吸引外资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证券市场的开放能够带动b股市场的活跃,直接提高了企业筹集外资的能力;a股上市公司也能够通过增资扩股同外资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内的领先者,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境外实现上市。

第三,利用外资的重点向鼓励并购型投资转变国际上

一切自己从头做起,。股权投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具体体现在要求对公司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上。这点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交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并购行为都属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应成为我国下阶段利用外资的重点,我们应从政策法规角度多予引导。近来国内发生了不少外资企业增资的现象,同样也属于股权投资的范围。

五、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立法取向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对外的相关法律已经比较完备。以《证券法》《公司法》为核心的法律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涉及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宏观管理、b股市场、境外上市、合格机构投资者等都有了相关规定。另外还有与外国监管机构签订的谅解备忘录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不断推进,更多新的监管制度的构建,相应的法律更新势在必行。总结我国关于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法律规范,进一步分析我国法律监管架构的缺失。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弃“金融抑制”战略,对证券经营、证券投资、证券发行交易、证券市场结构等方面放松了法律管制和行政干预,从而推动了各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增强了各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危机直接冲击的日韩和东南亚各国不仅没有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反而更大限度地对证券市场放松了法律管制。因此,当前我国应顺应国际证券市场自由化、国际化的潮流,适当放松对证券市场的法律管制,逐步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稳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1.放松外汇管制,积极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各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制,提高本币的自由兑换程度。我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的管制。而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今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在完善资本项目管理和监控的同时,通过放松外汇法律管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2.放宽外国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市场的并轨。我国严格实行a、b股分离制度,但从长远和国际惯例来看,a、b股的长期分割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因此,我们应通过放宽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的统一。

3.放宽对银行、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管理。而世界处于证券业与银行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原来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管理的美日两国也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通过立法或颁布行政命令实行了银证合业经营。我国证券市场必须适应历史潮流,逐步实现银证合一。

世界经济已经跨越了国际化时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经济的特征在于经济运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和一体化,各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日益趋同。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开放证券市场所带来的机遇,抵御住开放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是中国市场上的投资银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