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陶艺课程心得(优质14篇)

陶艺课程心得(优质14篇)

作者:MJ笔神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进行检验和调整,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这是一些来自各行业的实践者的真实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和思考。

陶艺课课程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约200字)。

陶艺课程是我在大学期间选择的一门选修课,我对这门课程的期望是学习基本的陶艺技巧和创作能力。在课程中,我们接触了陶土的制作、捏塑技巧、釉瓷的施工和烧制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技巧和创作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陶艺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第二段: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总结(约200字)。

在陶艺课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陶艺创作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我们学会了如何制作陶土和捏塑。通过反复练习,我发现掌握好湿度和力度是制作成功的关键。其次,我们探索了釉瓷的使用和烧制的过程。掌握不同釉料的特性,运用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烧制,可以使作品更加美观和坚固。此外,我们学习了挤压、刻画和胎釉结合等技巧,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多样性。通过这些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陶艺水平,也拓宽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第三段:创作灵感的来源和心得(约200字)。

在陶艺课程中,创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发现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和观察。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创作题材。例如,一次郊游中我看到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我受到启发,创作了一只小鸟的陶瓷雕塑。此外,我也尝试了一些抽象的题材,通过几何形状和线条的运用,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自由而且富有创意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发现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第四段:陶艺课带来的收获和启示(约200字)。

陶艺课程不仅带给我技巧和创作能力,还给我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收获和启示。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坚持和耐心。陶艺过程中,失败和破裂是常见的,但我学会了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保持耐心和毅力。其次,陶艺课程培养了我的美感和审美能力。通过观察和欣赏众多的作品,我对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陶艺课程让我认识到创作的乐趣和满足感。每当我完成一件作品,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喜悦,这让我更加热爱陶艺。

第五段: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约200字)。

通过学习陶艺课程,我意识到陶艺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和创作课程,而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的追求。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陶艺,并实现自己在陶艺创作方面的梦想。同时,我也希望将陶艺与生活结合,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在未来的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懈,坚持学习和创作,为实现陶艺的梦想和追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通过这门陶艺课程的学习,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取得了一定的技巧和创作能力。通过总结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发现创作的灵感和来源,领悟到陶艺带来的收获和启示,我对陶艺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陶艺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通过陶艺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陶艺课程心得

你是否会觉得在繁忙的工作中有无法释放的情感与压力,也许通过陶艺能够让你感受到另外一种情感释放出口,给一块泥巴赋予一个新生命。做一件栩栩如生的成品,成就感瞬间爆棚。

周末陶艺体验/分享活动,带上宝贝来红坎岭陶艺园感受泥土的气息,体验陶艺制作过程的乐趣。

宝贝们都是创意十足,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极强的!

陶艺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土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及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

拉坯体验,拉坯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拉坯机上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拉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凡圆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

如果你对于艺术有自己的想法,对生活有大胆的创新,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或者想想让自己的宝宝探索更大的新奇世界。那就来红坎岭陶艺园,来体会泥土的润滑,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吧。开动大脑,用您的双手去创造,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

学习陶艺课程的心得体会

陶艺是一门很有趣的艺术技能,它不仅要求人们有一定的艺术素质,还需要细腻耐心的精神和较高的手工技能水平。最近我参加了一期陶艺课程,这让我收获了很多,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下面我将就我学习陶艺课程的心得体会分为五部分来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认识和了解陶艺。

在陶艺课的前期,老师会带我们了解一些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从学习修炼历史衍变、用材、工艺、审美、文化浸润等多方面入手,让我们有了对陶艺的初步认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不少陶器的分类,器形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都让我产生了学习更多这门艺术的热情。

在了解基本理论基础之后,我们开始学习陶艺的手工制作技艺,包括了制陶基本手法、修整、挖孔、掏空、切割、胎束、底板、造型、涂釉等。这些制作技艺不仅考验我们的手部协定,更是需要有极强的注意细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技艺的掌握可以让我们在制作陶器时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创意和意图,输出一份完美的作品。

第三部分:了解陶艺涂釉的知识。

生陶制作之后,我们进入到了涂釉环节。制作陶器的涂釉和生陶制作同样重要,不同主要在于涂料和工艺的不同,陶器表面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釉色和涂釉工艺。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少的陶瓷釉料和涂釉方法,从色彩、材料、釉面质感和薄厚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介绍。

第四部分:探究艺术分类并进行综合性实践。

在掌握基本制作和涂釉技能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尝试一些综合性的制作实践,这些实践通常是通过综合分类,如“自然造型”和“仿古设计”来达到不同目的,其中“自然造型”以生长物为代表,而“仿古设计”则要求我们细致地还原当时代的原貌,通过此类实践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艺术理念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第五部分:总结心得并展望未来。

在我们学习陶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吸收,把所学到的知识点、制作技艺以及具体的实践和感悟进行记录整理。为了制作出更多更好的陶器,我将继续努力,保持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我们希望未来每个人都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陶艺的魅力所在。

通过学习陶艺课程,我不仅掌握了制作和涂釉技术,更明确了艺术的定义和追求,这样的学习体验也逐渐让我将爱称“艺术家”藏在心里。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成为陶艺爱好者和从业者,不断发掘和分享这门艺术的美。

陶艺课程心得

此次陶艺制作总共有五节课,每节课所做的工作都不同,感触和乐趣也各有不同。

第一次课是手捏和盘条。手捏就是跟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把泥巴捏成一个造型,但是成品的中心必须掏空,否则烧制的时候容易炸裂;盘条比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长条,然后再将这些长条一圈圈盘起来作为一个器皿的侧壁,当然下面也要垫一片薄泥作为底部。这次课上我本来想手捏一只小猪的,可惜没顾及好体型,做好后掏空时由于目标过于精小,再要掏空肚子跟大脑十分棘手,最后在我的百折不挠的掏刮下小猪猪的脑袋不堪骚扰终于裂掉了。。。受到这样的打击,我决定在盘条的时候保守点,相比别人很多人都在做很有特色的艺术品,我选择了朴实无华的杯子,虽然做出来有点丑但是想到刚刚被我摧残的小猪也就觉得很庆幸了。

第二三节课是制作拉坯作品,课上每人都有一台拉坯机,那个机器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所以以前还是觉得比较神奇,真的看的话才发现就是一个靠电动皮带转动的原盘面,不过拉坯这个工作却没有那么简单,老师讲的要领大致可以变成三句口诀:心平气和逆向发力由下而上。所谓心平气和就是说在拉坯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拉坯是一个很讲究精细的工作,主要是把坯体整理的均匀对称重心居于圆盘的中心,一不留神就可能把圆盘上的泥巴带的对圆心做环绕运动。逆向发力和由下而上是指双手的发力和运动必须遵守的原则。拉坯完成后就可以在均匀的坯体上出产作品了,本来没想过要出品艺术品的,可惜自己太过于粗心,把有的标准的碗或杯子的侧壁扭完,又难以补救只能做成艺术品了。

上一节课是修坯课,这个对我来说简直是灾难,都怪我当初拉坯出来的作品都太厚,虽然工具很齐全,但是还是要刮、修、掏半天,而且胆战心惊的,生怕把我的成果掏破了,虽然自己做出来的作品很不起眼,但是毕竟花了我很多心血,所以还是敝帚自珍的。四件作品一节课3个小时才修出来一件,效率很是低下,剩下的只有拿回寝室继续修整。祈祷在最后的烧制中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吧!

总的来讲,觉得此次陶艺制作课收获满大的,有茫然,有焦虑,当然更多的是创作和收获的那份快乐和满足,感谢此次指导我学习的各位老师与学长,也感谢给位帮助我的陶友们,作为一个大三明年就要毕业的学生对于能修这门课程深感荣幸,此次陶艺制作课是我大学以来最快乐的公选课经历!

生活陶艺课程心得体会

生活陶艺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实践性的手工课程,更是一种艺术的体验和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艺的独特魅力和它对我生活的积极影响。本文将从课程的学习过程、陶艺作品的创作、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以及课程的启示四个方面展开,来分享我在生活陶艺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陶艺带给我内心的宁静与平静。陶艺并不是一种急躁的表现,而是需要耐心和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制作陶艺作品需要一步一步地塑造,不能马虎大意。在制作过程中,我需要感受泥料在手中流动的变化,倾注我的专注与耐心。这让我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找到了一种放松心情、净化心灵的方式。

其次,陶艺作品的创作也是我在生活陶艺课程中的一大收获。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泥料、捏塑、上釉以及烧制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鲜花盛开的限制,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创作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创造和发现自我的过程。每当我完成一件作品,我便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喜悦。

第三,生活陶艺课程让我明白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陶艺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的形式,更可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学习陶艺,我学会了制作一些实用的陶艺品,如茶杯、花瓶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自己亲手制作的陶艺品,我感受到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与和谐。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创造力来实现的。

最后,生活陶艺课程给了我一些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制作陶艺作品需要的耐心和坚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它告诉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美好的结果。同时,陶艺也教会我如何欣赏生活中的细节和平凡之美。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丽和温暖,通过陶艺的创作和欣赏,我重新发现了生活的美好,懂得感激和珍惜。

综上所述,生活陶艺课程的学习让我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通过陶艺课程,我在享受创作的乐趣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安静地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之美,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以及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这些都是我在生活陶艺课程中所收获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难以磨灭的记忆。

陶艺课程心得

第一天的课程,任务是自由体会感受泥巴的“生命”和灵气。我们大家创作热情高涨,每个同学都开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时候跟朋友们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忆,想起了快乐的童年。经过自己动手做了此东西,更准确的说是试着捏了些东西之后发现,其实真的不是特别容易啊。跟着老师学习,不仅仅能学到专业上的知识,还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在其他课堂上没有的。细节能看出很多东西,老师很注重细节,他常常教诲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教诲我们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处处美,我们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只有用心去体验生活,才能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技法。我从开始学习拉坯到做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我重复了五次,失败了四次,但是我坚持地练习,终于我成功了。

最后陶艺课结束,我做了6个作品,但是让我满意的只有一个,是设计植物的作品,我做的是向日葵。陶艺非几日内就能练成精湛的技艺与娴熟的手法,在接触陶艺的短短几周内,我只在乎我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我的素质与修养是否得到了提高,精神是否得到了升华。时间很短,我不可能塑造出做工细致或是气势恢宏的陶艺作品,但我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爱上陶的纯,爱上陶的美。虽说我捏的时候,有的时候弄得身上全是泥,但乐在其中,自己制作出的6个作品虽说不是特别出色,但是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很是喜欢。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与动手操作,我对陶艺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刚开始时候我们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的分类等等有关陶艺的基本知识,往后几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捏出了好多可爱精巧的东西,虽说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是我们第一次捏出来的,所以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作品。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非常喜欢这门课,我要在以后的业余时间中,自己捏出很多好看的物体出来,丰富我的课余生活。这几周的涅泥选修,过得很愉快,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与道理,在制作过程中,有的时候不是特别顺利,有的边边角角的涅的不是特别满意,心里就有点着急,这时候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通过这次涅泥,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的道理,让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生物试验中、配制药品过程中、药品后续总结中不能着急,要有耐心,慢慢的操作,不能紧张,在细小的环节中,更应该有耐心,冷静下来,才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在结果的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慢慢的做,这时候更应该有耐心了。

生活陶艺课程心得体会

生活陶艺课程简单而又充满乐趣,我在参加这个课程之后深有感受。通过学习陶艺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制作陶器的技巧,还体验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的合理安排和品质的追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参与生活陶艺课程的心得体会,介绍我所取得的进步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先,生活陶艺课程让我领略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处理陶土、制作陶器的基本步骤以及釉料和装饰技巧。通过亲手制作陶器的过程,我发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当手中的陶土在我不断的雕刻和捏塑下变成一件精美的作品时,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创作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快乐,使我更加热爱生活陶艺。

其次,生活陶艺课程教会了我如何合理安排生活。在课程中,我们每周都有规定的时间进行陶艺制作。这个时间的安排让我学会了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制作陶器需要耐心和细致,所以我得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抽出时间进行创作。通过这一过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安排我的生活,将陶艺制作融入到我的日程中,帮助我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提高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生活陶艺课程也帮助我追求生活品质。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很多人追求速度和效率,忽视了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细节。然而,通过生活陶艺课程,我重新审视到了生活的价值,学会了欣赏和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通过手工制作陶器,我发现了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美丽,从而提高了我的生活品质。我开始注意到周围的自然景色,感受到细雨点滴的美丽,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陶艺课程让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让我更加注重生活的细节和质感。

最后,通过参加生活陶艺课程,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一开始,我对陶艺制作一无所知,不太熟练。然而,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互助下,我逐渐掌握了陶艺的基本技巧,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造型能力和创作思维。我能够创造出更加自由、独特和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个过程也让我发现,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就能够取得进步。这种迈向艺术高峰的过程让我不断激发内在的创造力,并且给予我信心追求更高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生活陶艺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制作陶器的技巧,还品味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学会了合理安排生活,追求生活品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个课程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快乐。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热爱、坚持并提高自己的陶艺水平,将生活陶艺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体验到这种愉悦和享受。

陶艺课课程心得体会

陶艺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至今依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而在陶艺课上的一次次亲身实践,让我深感陶艺的魅力和乐趣。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体验、收获与感悟四个方面,总结和分享我在这门陶艺课上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内容的设计非常丰富多样。教师们通过讲解陶艺的基础知识,包括陶土的种类和特点、常见的陶瓷制作工艺等等,使我们对陶艺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后,我们又进行了陶艺制作的实践,如制作陶器、陶盆等等。教师们引导我们选择适合的陶土,了解捏陶的基本技巧,并且还教会了我们涂釉和烧制陶器的方法。通过这些实践,我们不仅对陶艺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跟进性也非常强。在课上,教师们不仅通过演示展示技巧,还根据我们的水平和需求,进行了个性化的指导。他们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细心地纠正我们的错误,并鼓励我们不断不放弃,培养了我们的恒心和毅力。同时,教师们关注我们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鼓励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这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我们感到受到了尊重和鼓励。

再次,陶艺课给我带来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在过去,我对陶艺只是停留在欣赏作品的层面上,从未亲手尝试过。而现在,在陶艺课上,我亲手捏陶、涂釉和烧制,深切地感受到了陶艺的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我不再只是对陶艺作品有欣赏的能力,更拥有了创造这些作品的能力。这种亲身体验让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通过参加陶艺课,我不仅获得了技术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感悟和成长。陶艺的制作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细致和专注的过程。在捏陶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调整节奏,掌握材料的特性,以及处理和修复不完美的作品。这些经历不仅提高了我的专注力和耐心,还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努力的过程。而成功完成一件作品后的喜悦感和自信心,更是让我感到陶艺带给我的自我肯定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陶艺课不仅让我学到了陶艺的制作技巧和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我的创造力和培养了我的意志力。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艺的魅力和乐趣,体会到了手工艺术的独特之处。我相信,将来我会继续修炼陶艺这门手艺,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将美丽的陶艺作品带给更多的人们。

学陶艺心得体会

学陶艺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付诸实践,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作品。因此,我很早就对学习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发现,这种艺术不仅能够让我体验制陶的整个过程,还能够充分展示我的创造力。尤其在工作和生活中,学陶艺让我找到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让我更加健康和平衡。

第二段:学陶艺的挑战。

当然,学习陶艺也有它的困难之处。首先,制陶需要耐心和专注,一旦走神,就可能会打破作品。而且,如果你想要创造出自己的独特作品,那么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有时候几天的时间也可能只制作一件作品,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第三段:学习陶艺的收获。

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在我的陶艺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自己的作品,还收获了创新和理解生活的能力。制陶需要想象、推理和计划,这些过程都可以让我变得更加理性和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同时,学习陶艺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美好和充实的体验。

第四段:学陶艺的启示。

学习陶艺使得我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陶艺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现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我需要不断调整和梳理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生活。

第五段:我的建议。

如果你也对学习陶艺感兴趣,那么我的建议是不要退缩。不要在意失败,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创造力。学习陶艺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能够让你找到自己的兴趣,更好地理解世界,也能够让你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会在制陶的过程中得到很多乐趣和启示。

幼儿陶艺课程宣传

陶艺冬令营教学性质、目的:

幼儿陶艺教育,不是简单的陶吧,而是把陶艺与教育结合,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课程学习,使小朋友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并在学习中对传统陶文化有所了解,进而培养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学习中通过实践,使小朋友亲身体验做陶艺的乐趣。

儿童亲自动手、体验材料美感和制作快乐,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制作的全过程体验,能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增强创造能力、拓展思维能力、活跃心灵、张扬个性、建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增强独立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美感与艺术的修养,得到德、智、美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陶艺教育课程学习的宗旨是让更多的小朋友们体验玩泥的快乐,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我们的陶艺课程中用的陶泥是无毒无味的天然矿物原料,柔软湿润,可塑性强,素烧颜色沉稳,上釉烧制出来后色泽更加鲜艳。

陶艺心得

陶艺实践课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对于陶艺作品而言,理论方面、技法和创造力都非常重要。只可惜时间有些仓促。我非常喜欢这次的陶艺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这个陶艺制作中,我觉得无论是泥雕盘还是拉坯,都需要耐心,这个很重要。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因为晓得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

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刚开始,何老师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介绍了具体制作过程及规定,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

第一节课是拉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何老师为我们首先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从中学到不少。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让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在何老师的手中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了,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做一件。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着简单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我慢慢地靠近泥土,却好像感觉这块泥土在甩我是的,我不能控制它。好在我持着心平气和的心态,最后,我能较好地控制这块土,慢慢地捏出了我所要做的东西的形状,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我想到了一位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

中间两次课何老师帮我们联系了陶厂去实习,那里的师傅用的是最传统的工艺,最传统最原始的手法。用一根木棍旋转地面上大大的磨盘来拉坯,每次传动到停止的时间,是刚好拉出一件陶艺品的时间,好神奇!不过转动磨盘的时候也很费力。第二次去陶厂便是修坯了,我们大家坐在室外,用自己纯手工的制作工具细心开始了雕雕刻刻、做机理、挖洞等等。这些文案机理应该说都是在下面经过了认真的搜索资料,选出的自己最喜欢最满意的方案了吧。虽然那天天很冷,但是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做着自己手里的陶罐,希望在自己的精雕细琢下都能成为简艺术品吧,第二次在一起吃午饭泡面也是那么的香,觉得那时的笑也很值得回味。

最后又回陶艺室做了手捏和盘条。手捏就是跟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把泥巴捏成一个造型,盘条比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长条,然后再将这些长条一圈圈盘起来作为一个器皿的侧壁,当然下面也要垫一片薄泥作为底部,泥巴粘度不够时,还需要用泥浆粘等等。因为我要做一个由盘条构成的看似器皿的东西。这几个很细的长条,我花了一点时间去揉它,让它均匀点,长条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厚度。这之前,我做好了一个底部,这是用来支撑盘条做成的东西。这个底部,我做成了椭圆形,厚度不薄不厚,也接近老师所说的那个厚度。随之,我拿出之前做好的底部,再拿出一张小片的报纸,我将底部放在这上面,然后,我将第一根盘条放在中间围成圆形状,接着放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直到第十根,终于完成了,最后摆放在一起做的手捏的可爱的毛毛虫和洋娃娃,觉得很有成就感,还捏了些带花边的蒸饺之类的,觉得很好看,很开心。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回忆起创作和收获的那份快乐和满足,就会很开心和激动不已。感谢此次指导我学习的何老师,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来为我们指导,作为一个大四毕业班的学生对于能修这门课程深感荣幸,此次陶艺制作课是我大学以来最快乐的公选课经历!

陶艺的心得体会

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学习陶艺以来,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之处,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学。在我对陶艺的探索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捏弄泥土,制作陶器,更学会了如何欣赏和理解陶艺作品。陶艺给予了我很多的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将从作品创作、审美欣赏、生活态度和技能培养四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首先,陶艺能够使我获得作品创作的乐趣。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我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的造型方式和丰富的装饰艺术使我能够创作出饱含情感和创意的作品。从一块无形的泥土中,我能够塑造出不同姿态的人物、物体和景色,仿佛是将无限的可能性化为了有形的艺术品。这种创造的快感让我无比开心和满足,让我尝到了创作的快乐和乐趣。

其次,陶艺使我培养了审美欣赏的能力。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陶艺作品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学习陶瓷史和陶瓷文化,我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能够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感受到其中的美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审美情趣。陶艺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通过观察、感受和理解来认识世界的方法,它使我从审美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生活和艺术。

再次,陶艺教会了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陶艺的创作过程中,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这些品质正是我在生活中所需要培养的。由于陶艺的创作需要多次修整和烧制,所以需要我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同时,在面对突发情况和出现问题时,我也需要冷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学会在陶艺中培养的品质,使我在生活中更加乐观、积极和自信,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陶艺让我掌握了一项有用的技能。学习陶艺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对不同工艺和技法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制作陶器的技能。这项技能不仅能够满足我对美的追求,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处。比如,我可以制作一些装饰品来装点家居,或者制作一些实用的陶器用品,来提高生活的品质。掌握了这项技能,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更加有信心去追求其他的目标和梦想。

综上所述,陶艺给予了我很多的心得和体会。通过陶艺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获得了作品创作的乐趣,还培养了审美欣赏的能力,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掌握了一项有用的技能。陶艺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次人生的触动和启迪。我相信,在陶艺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和艺术之美。

陶艺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模块:带你走进文明古国的陶瓷文化;自己动手制作几个陶艺小作品;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模块一:带你走进文明古国的陶瓷文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我国的陶瓷文化【教学重点】:

以我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陶瓷文化,引申到现代陶艺,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将我国的古老文明升华为爱国情操。【教学方法】:

1、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8至10人每组。

2、对话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作品展示法: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说出陶艺作品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4、图片展示法: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文化。【教学内容】:

1、什么是陶艺,陶艺在我国历史文明中的地位,2、陶艺的发展历史。

3、现代陶艺的审美性【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发问:在生活中,我们用得到哪些陶瓷制品?请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

模块教学试用教案——陶艺6/6/2017。

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中国的英文:china,这个名称来自于景德镇的原名:昌南镇,因为谐音所以就有了现在的英文名。

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展示不同时期的陶瓷器图片,根据图片的说明提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我国的陶瓷文化。展示国内外陶艺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审美性。

模块二:自己动手制作几个陶艺小作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示范两种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两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能够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教学方法】:

1、展示法:展示不同制作方法的陶艺小作品,请同学们说出它们都属于哪种制作方法。

2、演示法:泥条盘制法、手捏法。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随时指导学生制作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陶艺制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教学内容】:

1、陶艺制作的材料和工具:陶土、纱布、垫板。

模块教学试用教案——陶艺6/6/2017。

2、陶艺制作的方法:(1)泥条盘制法(2)手捏法。

【教学过程】:

展示陶艺作品,请同学观察一下,并说出这个作品是什么,它属于哪种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陶艺的两种制作方法:泥条盘制法和手捏法,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学生创作: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大家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制作要求来制作作品。

模块三: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2、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互评。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重点】:

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教学方法】:

1、鼓励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评价法:教师适当评价,对学生作品提出建议,以鼓励为主【教学内容】。

1、对本节课的内容做总结,回顾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

模块教学试用教案——陶艺6/6/2017。

3、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作品【教学过程】。

教师示意学生停止制作,这三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什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我们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出在创作的时候,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每位学生在介绍之后,首先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加以鼓励。

模块教学试用教案——陶艺6/6/2017。

陶艺课程

作为一个装潢与工艺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陶艺这个课程是必修课。所以,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加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培养有思想、创意、有技能、有内涵的设计师,这个学期,俺们就学习这个陶艺课程,就此课程,小的就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回想起陶艺课,是一个令人兴奋,鸡冻的课程。几周的陶艺课程,我从对陶艺的一无所知到对它有了一定了解,课程开始之前大家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听说可以自己动手做作品,对于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们来说,这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对陶艺课程的学习,课程开始的时候,叫我们的是刘淑宏老师(后面用淑宏姐替),淑宏姐是一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老师(后面用淑宏姐替),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她盘着乌黑长发,脸上有一双带着精灵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她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乖巧的小嘴,殷红的嘴唇像石榴花一样鲜艳。还有,第一节课她还穿了久川保玲的衣服,果然是艺术从事者和一个时尚达人的完美结合。第一节课,我们没有动手去接触泥土,而是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在做作业时的注意事项。通过理论的学习,让我拍明白了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陶瓷母邦”之誉。中国的陶瓷文化具有丰厚的优秀的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陶瓷被称为“最简单和最复杂的东西”,其简单是因为它的基本素材是无处不在,而复杂却不仅在于它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中由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更是在于它是人类心智、情感、思想的反映。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这个课程,应该吧这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然后淑宏姐布置了一些作业,就是叫我们做一下茶具的线稿,让我们知道陶艺茶具的大概构造。接着就是我们创作几套现代的陶具。

第二阶段就是开始动手制作了,首先我们一大帮兴致勃勃的同学选好位置,然后像海浪般的去挑选貌似很好用却从来都没用上的工具。而我,由于班上多数是女生,所以秉承了女士优先的原则,我就等她们都选好,我才去选,最后,果然我没拿到好工具,凑合着用吧,方正江宁(我的一个帅哥同班同学)同学有很齐全的工具,问他借。接着,李程层老师(他是一个毕业的留校师兄,等于是老师的超级助收)发给我们一袋黏土,他先教我们把黏土揉的软硬适中后,让我们自由发挥,通过自己对陶艺的感受捏制自己喜欢的产品,熟悉手感。动手后才发现这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原来也是这么的不易,黏土是软的,稍有不慎就变形,而且要一建成型,你一点一点的做,那些泥容易裂开,即使是很简单的造型也让初学的我们很难控制。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动手的重要和主观想象而没有通过实践就不一定正确的这个道理。后来老师教了我们几种简单的制作方法,并现场演示了陶罐的制作过程,看着这么漂亮的陶罐在我们面前产生,我们都羡慕不已,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技巧就好了。但是我们只有两个星期的实践课程,这短短的时间只够让我们对陶艺有个浅显的认识,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陶艺制作。但是这个环境我不太喜欢,首先是在地下室,信号不好,但是我用的是联通,联通现在真牛,竟然打电话打得超级流畅,果然是联通新时空。然后空气流通不好,在里面呆久了,都点头晕,甚至会很忧郁,容易做着做着迷失方向,由一个愉悦的作品变成一个深沉的作品。

经过一个星期的推敲,我终于完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作品,因为我存在对人体缺少理解的不足,所以把茶壶改为一个较抽象的孕妇和发芽的树木做了一个结合,茶杯就是手上捧着五个杯子,里面各孕育着不同阶段的胎儿,杯子外面也长有树枝。其作品代表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春暖花开的娇美,还有一份对生命的感悟,一份无扰与名利的淡薄,生命就是一种成长,一种体会,一种领悟。江宁也说很喜欢我的作品,得到他的肯定,我觉得很欣慰!看到他的作品,也很不错,一套茶具造型各异,精彩绝伦!这个课程我也很感谢他,因为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雕塑的技法,知识和心得,我受益匪浅,这就是好中国好同学,有竞争,有帮助,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接下来是第四个阶段,这个基本是总结归纳,和做老师的阶段。淑宏姐再一次洒下了温柔的闪电,布置了我们都没试过的作业量:做陶艺教学ppt(讲课),10套3d茶具,8000字的教学讲义,1200字的心得。此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可能我们是专插本的学生,之前都没怎么写作,我也是从来没有写过那么长的东西,这篇心得应该是我写得最多字的文章了;还有,我没学过3d,叫我一下子怎么弄10套出来呢?10套也多了点吧,我觉得3套都可以了。算了,先做ppt,讲完课再说吧。于是,就到了讲课的环节了,我应该是第二轮上去讲的,我没有上台讲过课,所以在台上讲我这个《中国传统陶艺简介与欣赏》的时候,有点词穷,缺乏教学经验,不知道怎么说得精彩,好在我登台经验还是有的,所以不太紧张,颇为淡定。对于不是教师行业的人来说,一直认为做老师是多么轻松的一件事,每天上两三节课,其他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了。在没有做老师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不然,经过这次讲课后才发现,做老师真的不容易!要讲一堂精彩的讲课更加不容易!

最后,就是写下心得,总结之类的了,还有给自己的作品上釉。所谓上釉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上釉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很考技术,不可忽视,我很期待我的作品上完釉是什么样子的。上陶艺课的短短几周时间一下就飞逝过去。看着这些亲自完成的作品,想到是自己用一点一滴的汗水凝结而成的作品,虽然有些辛苦,但都是值得的。刚开始,觉得陶艺只是个无聊的课程,但经过系统的学习,陶艺课不再是单调的捏着脏脏的土了,而是用心去创作的作品。陶艺课,其实是亲近大自然的课,当我明白了陶艺文化渊源和精神内涵时,思想情操已得以升华。在这几节陶艺课中,我不仅学会制作陶土作品,还让我有身临大自然的感觉。其实,陶艺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细节„„在我遇到困难时,您都会手把手耐心地教我,而我也会认真听你讲的东西。在我内心深处,对陶土有种深深的喜爱,还有深深的赞美。陶土虽然肮脏,但它却用肮脏的身体让我们把它变成美丽而高贵的作品。捏制,亲身感受泥性,正是感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教室,我已学到独特动手的能力,还有感受生活的写照。陶艺课,已深深渗透于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