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秋天教案课一等奖(优秀14篇)

秋天教案课一等奖(优秀14篇)

作者:琉璃

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应及时、准确,保证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有效实现。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以菊花为全文教学的点,以三次看菊花为线,以母亲让我好好儿活为思想内核,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板块教学为形,读中感悟,读中品味。

1、品味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菊花”,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游戏导入,引入课文。

1、师生合作玩对着干游戏(课前短暂师生交流、引出史铁生不听母亲的话)。

2、有这样一位儿子,21岁了,但他不停妈妈的话,还向妈妈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起去认识这位儿子和他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解题、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题(深情、有怀念感)。

三、初读。

1、师范读,学生听。

2、听范读后检测:课文写的是谁怀念谁?史铁生为什么发脾气?(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导瘫痪的读写)。

四、品读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暴怒无常的句子(读——找——画)。

2、交流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读)。

3、将句子浓缩成动作,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人物内心的绝望)。

4、引导学生读懂动作背后的作者的心情,把体会融入文字,再读暴怒无常的句子(齐读)。

5、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会怎样劝说哥哥呢?(情境说话练习,同时引出母亲第一次要带我看菊花)。

7、聚焦忍字,读中感悟母亲的痛苦和对儿子的爱。

8、齐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五、品读第二次看菊花。

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看菊花,儿子拒绝了母亲,然而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母亲第二次提出带我去看菊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语气、感情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一生读母亲的话,一生读儿子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4、品读重点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字字含泪、字字含情)。

六、品读第三次看菊花。

过渡:又是一个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亲,是妹妹推他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学生自由读。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仅仅是在看菊花吗?(怀念母亲、理解母亲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从绝望中走出来)。

4、母亲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伟大、无私等)。

七、总结。

母亲虽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为他的儿子不但活着,还活得很精彩,他成为了一名著名作家,请同学们看史铁生的资料(补充材料)。

史铁生,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1979年始发表文学作品。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下面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齐读课题。

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2、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课件。

1课时。

一、古诗导入(课前让学生朗读古诗《游子吟》)。

师: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什么的古诗?

生:

师: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

三、解决疑问,感受母爱的伟大。

1、师:读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2、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

(这个环节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读,从读中感受。其中由powerpoint展示其中两个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饲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3、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题目。

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母爱的伟大。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吗?可不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来说一说。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

以菊花为全文教学的点,以三次看菊花为线,以母亲让我好好儿活为思想内核,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板块教学为形,读中感悟,读中品味。

1、品味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菊花”,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游戏导入,引入课文。

1、师生合作玩对着干游戏(课前短暂师生交流、引出史铁生不听母亲的话)。

2、有这样一位儿子,21岁了,但他不停妈妈的话,还向妈妈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起去认识这位儿子和他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解题、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题(深情、有怀念感)。

三、初读。

1、师范读,学生听。

2、听范读后检测:课文写的是谁怀念谁?史铁生为什么发脾气?(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导瘫痪的读写)。

四、品读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暴怒无常的句子(读——找——画)。

2、交流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读)。

3、将句子浓缩成动作,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人物内心的绝望)。

4、引导学生读懂动作背后的作者的心情,把体会融入文字,再读暴怒无常的句子(齐读)。

5、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会怎样劝说哥哥呢?(情境说话练习,同时引出母亲第一次要带我看菊花)。

7、聚焦忍字,读中感悟母亲的痛苦和对儿子的爱。

8、齐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五、品读第二次看菊花。

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看菊花,儿子拒绝了母亲,然而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母亲第二次提出带我去看菊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语气、感情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一生读母亲的话,一生读儿子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4、品读重点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字字含泪、字字含情)。

六、品读第三次看菊花。

过渡:又是一个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亲,是妹妹推他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学生自由读。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仅仅是在看菊花吗?(怀念母亲、理解母亲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从绝望中走出来)。

4、母亲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伟大、无私等)。

秋天的桂花一等奖作文

这回中秋,爸爸妈妈带我去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游玩。那天,我很兴奋,吃完晚饭后,便拽着父母的手,求他们陪我出去散步。爸爸想了想,说:“那这回就答应你一次吧!”

聊着闲话,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一条河边。这时,头顶茂密的树林消失了,月亮终于露面。我被月亮吸引住了:那银白的光辉,那走动时的悠然,真个是“恍若银盘又似镜”啊!

追着月亮,我闻到了一阵香气——一片桂花树林映入我的眼帘。远看那花影,虚虚实实,好像一朵朵白云,躺上去,可以轻松进入梦乡。又如同一只只手,让我走近一些。靠近点看那花型,如此娇小!一碰,它的那四片花瓣就会飘落。近看那花色,在月光下,似金桂,颜色不黄;似银桂,色泽不厚;似丹桂,却未露出一丝朱红!可以说没有任何桂花可与其相比。

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理解本课的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母亲?(学生答)。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再次感受博大的母爱吧!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二、学习新课:

1、看到文章的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理顺问题,归纳问题)。

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2、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再读课文,完成任务。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同坐合作,学习本课的字词。

4、教师检查并指导。

(1)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注音、扩词。

(2)絮与紧。

(3)捶chui脾pi。

5、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正确。

6、再读课文。

思考: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7、用多种形式读课文。

(1)同坐合作读课文。

(2)全班交流读课文。

三、实践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bolijuebiejiannandongshi。

()()()()。

fugaidaonianjiemeizahuai。

()()()()。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2、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

1、自由地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下面样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2、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2)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样不好好活了母亲才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我()扩句训练。

3、请注意。母亲的身体状况怎么样?请在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4、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儿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2)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5、探讨对母亲的怀念。

(1)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懂得的是什么?

(2)“好好儿活”究竟是怎样活?谈谈自己的理解。

(3)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越是自责越要好好的活啊。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北归的雁阵,我();听着李谷一的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看着窗外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我()。

四、小结:

同学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和大家说呢?

五、作业:

推荐读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实笔记》。

板书设计:

娘俩。

(苦)我俩好好儿活。

我们。

秋天的桂花一等奖作文

我喜欢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冬天的梅花,但我最喜欢秋天的桂花。

远看桂花树就像一把绿色的巨伞。芳香迎面飘来,让人陶醉,永远都不想出来,树叶沙沙作响。

近看,笔直的树干挺立,表面很粗糙。叶子绿得那么鲜艳,是椭圆形的。头和尾两边都是尖的,边上都是锯齿形。成千上万的绿叶数也数不清,挨挨挤挤,层层叠叠。每个树叶都显得非常有精神。桂花树里面最美的还是桂花。桂花点缀在树叶之间,一簇簇桂花像一颗颗星星。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圆鼓鼓的像一颗颗小米粒。打开花瓣,里面有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花蕊,花蕊在花瓣里东张西望,好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桂花非常的多,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微风拂过,桂花随风飘落,好像下起了桂花雨,一片片桂花像一个个金色的小精灵,在空中扮起舞会,还像一只只蝴蝶在天空中飞舞着,那舞姿真好看。微风过后,公园每一个角落里都是桂花,好像在那铺上了一件金黄的外套。

桂花不仅可以泡茶,还可以做桂花糕,用处非常大。

我最喜欢桂花。

秋天的怀念一等奖作文

今天,我站在您的墓前,泪眼里全是您慈祥的面容,脑海里却是您总对我小心翼翼的模样。母亲,我给您带来了您最喜爱的菊花,金色的菊花很漂亮,妈妈您一定喜欢。母亲,此时我再多后悔的泪水也不能挽回您的生命。轻轻捧着菊花,母亲,我希望在天堂的您能看到我,看看您的儿子吧,母亲!我现在已经走出了阴郁的天空,我已经深深理解您嘱咐我们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

在我们生活的那个小院儿里,在那个您无微不至照顾过我的家里,每一个您呆过的地方我总是轻轻地抚摸了又抚摸,您在天堂看见了吗?母亲我想您!您在那儿也一定要好好的,常看着我们,看着您曾经那么不争气的、让您操碎了心的儿子,现在已经变了,他变得心情明朗,变得阳光自信。母亲,您放心吧。

母亲,又是金色的秋天,妹妹特意推我去了北海看菊花,花儿开的正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显现出泼泼洒洒的生命的蓬勃与朝气。母亲,您希望我像这蓬勃的菊花一样,活出生命的精彩,现在我做到了。您知道吗?在我心里,您就是这怒放的菊花,您坚强、乐观、无私,对儿女永远都是毫无保留的付出您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母亲,我想您!在天堂的您一定要好好的,您放心吧,我会不辜负您,不辜负生命,好好活着!好好活着!

一五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五教案一等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课时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参考: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1、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象声词等;2、注意语序;3、语言特点。主要有: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饰,平白易懂;绚丽,即词藻富丽、有文采;明快,即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即不直接叙述,而曲折倾诉,言此而意彼;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4、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我们从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据景物的组合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明确特殊意象的含义,如梅、竹、菊、柳、蓬、鸟、子规、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主旨2、主旨有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身世类: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友情类: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友人之间的友谊。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1、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2、古代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汪思琪)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秋天的菜地一等奖作文

在我家楼后面有一片空地,奶奶用一米左右的竹杆围成了一个小菜园。菜园里面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我经常去参观和采摘,它是我的小乐园。

打开菜园的小门,一眼望去,有一个巨大的绿色屏风,那是用许多竹杆搭起来的架子,架子上爬满了碧绿色的藤蔓。黄瓜的叶子和我的手掌一样大,像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扇呀扇呀,带来了阵阵的清凉。在绿色的屏风上点缀着许多黄色的宝石其实那是黄瓜的花朵。细细长长的黄瓜上面布满了无数的小刺,黄色的小花顶在黄瓜的头上像一个个爱美的小姑娘。

在菜园的一角种了几排密密麻麻的葱。它的叶子是深绿色的,根茎是白色的。它们一个个粗壮挺拔,像威武的士兵排着整齐的方队,等待我的检阅。当风吹过,士兵们纷纷向我敬礼。

在葱旁种着一架可爱的西红柿。它的叶子绿油油的,黄色的小花长在西红柿的顶端。西红柿一串一串的,有的一串四五个,有的一串两三个,未熟的西红柿是青色的,快成熟的时候会变成粉红色的,等熟透的时候会变成大红色的。

奶奶家的菜园不仅有黄瓜、葱、西红柿,还有嫩绿的生菜和菠菜,紧红色的茄子,秋葵比我还高,上面结着一个个像羊角一样的秋葵,还有花生,红薯等,琳琅满目。

在奶奶的菜园里,我可以体验种植的乐趣,也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我喜欢奶奶家的菜园,你们有时间也来看看吧!

秋天的怀念一等奖作文

一片秋叶悄然落下。

真快,我已工作十二个年头了!想当年刚从济北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学时,我仿佛还是一个孩子,而现在已是三十出头。十二年了,我饱尝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几度也曾厌倦这份工作,而每当有此念头时,在我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就是已故去的彩虹中学教师李成文老先生。

他面容清瘦,满头华发,衣着简朴可总是干净,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我刚刚到大龙中学时,他因身体不好而负责图书管理工作,因为我经常到图书室去借书,渐渐了解了他。

每次到他那儿借书,他总是热情地给你拿钥匙,开书橱,不厌其烦。虽然学校藏书不多,但也有好几个橱子,它们总是被我一一打开,翻个乱七八糟,而李老师从来没有不耐烦的时候。更怪的是,你什么时候去,不论他在忙什么,他都说没事,随时帮你找书。现在想想,哪是他老人家没事,而是自己不懂事,总是打扰他。

李老师年轻的时候很能干,特别是在教学上。他教五年级的学生,常常因为学生基础差,总是耐心地从一年级的课补起,直至学生们全部学好,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的教学成绩也总是名列全镇前茅。

他很关心我,我住校的那段日子里他时常对我问寒问暖,就像自己的家长一样。如饭该怎么做,蜂窝炉子该怎么封……这些至今都历历在目。

李老师人极聪慧,精通各种农活与手艺,木匠、瓦匠样样精通,为乡里人所称道。他还很爱下象棋,且棋艺极高。我与他对局常常是寸步难行。经常见我校几个“大师”齐番力战,而李老师却总是笑而不言,应对自如。

后来他老人家的病日益加重,面容愈加清瘦,瘦里透着黄。有时见他走路都不是很有力,而他的目光依然充满了祥和,他依然坚持工作!许多人都劝他安心养病,却从来没有人能劝得动他。我每次见到他,心里总不是滋味,而李老师似乎总是充满了工作的动力。直至无情的病魔折磨得他再也难以继续工作时才回家休息。而一两天后他却总又回来,默默地干这干那,从不停手,除非痛得特别厉害,他才停下来喘一口,偷偷用一块木板顶住腹部痛处,汗流如豆。每当看到这些,我有千万条理由劝他回家,却总是一个字也说不出。

有一次,他回家休息就再也没有回来……。

八年的时光如水而逝,过去的一切变得模糊,而每当过教师节,我总是清晰地想起李成武老师。我祈祷仁厚的上苍能让这位老人的魂灵永远安息,愿这秋日里的每一片落叶都化作我对李老师的怀念。

秋天的菜地一等奖作文

在我的家乡——河北太行山脚下的农村,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小菜园。奶奶家的菜园在村子的小河旁边,我每次去小河边玩,都要经过这片菜园。

春天,大家都忙着播种。农村的早晨特别早,是因为农民伯伯起得早,“人勤春早”,大家都像约定好了一样,根据时节播种一年的希望。若是两个乡亲碰了头,准会交谈上一阵子,然后又急忙地走开。人们非要把菜园的土地翻好几遍才肯播种,我问爷爷:“为什么这么费劲的翻好几遍呢”?爷爷说,只有深翻土、多施肥,种进去的种子才容易发芽,后期长势也会更好。

夏天,各种蔬菜长势最茂盛,长长的豆角摔着辫子叽叽喳喳和旁边的黄瓜交谈甚欢。带着红绿相间面具的西红柿、浑身紫色长袍的茄子、伟岸挺拔露出半边身子的大萝卜等等,使拥挤的小菜园显得热闹又和谐。不时,还有一阵阵笑声传来。这是哪里的笑声呢?原来是菜园边上小河里传来的孩子们的打闹声、嬉戏声,还有大人们洗衣服的.棒槌声。孩子们玩累了,会在大人们的引领下,去菜园找找,看谁家种的西瓜、甜瓜熟了,摘下来,在河边大树下边吃边玩,这可乐坏了我们这群孩子。

秋天,菜园给百姓提供了一整个夏天的丰盛饭菜,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应季蔬菜已经开始退居幕后,土豆、萝卜、南瓜、冬瓜、大白菜等开始大显身手了。最后一个离开菜园进入百姓家的就属大白菜了,高高大大的白菜,我一个人只能勉强抱起一个来。人们都忙着收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冬天,下过一场雪之后,菜园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之后,这个活跃了大半年的菜园开始慢慢睡去,仿佛在梦中梦到了来年热闹非凡的场景——有各种蔬菜的争相斗艳、有孩子们嬉戏打闹的欢乐。菜园的梦都是美的、甜的、热闹的。

我很喜欢奶奶家的菜园,下次回家还去那里玩。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知识与技: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2课时。

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思考1:本诗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怎样写的?

1、第一次描写琵琶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举例强化:……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第二次描写琵琶曲:诗人对琵琶曲进行正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文学史上的绝唱,请把你最喜爱的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1)总结运用比喻、摩声描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明确: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明确:侧面描写。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三)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思考2:琵琶女为何能演奏得这样好,对乐曲有这样深刻的感悟?

明确:师出名门: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传奇身世: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轻貌美--年长色衰;门庭若市--独守空船;昔日欢笑--今日心酸。

思考3:诗人为何能对琵琶女的演奏有这样深刻的领悟?

明确:用诗人的话来回答--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思考4:“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明确: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思考5: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四)第三次写到琵琶曲:“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思考6:“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以不尽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吗?并加以赏析。(如:《李凭箜篌引》、《颖师弹琴》、《听蜀僧浚弹琴》、《琴歌》等)。

2、“相逢何必曾相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你有过这样的相逢吗?请以《相逢是首歌》为题写一段融记叙、抒情为一体的文字。

秋天的菜地一等奖作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每到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乡下奶奶家,那里有我的乐园——小菜圃。

奶奶家门前的小菜圃规划有序,左边菠菜青翠水灵,右边莴笋昂首挺胸,空气中氤氲着油菜花的芬芳。我掰下一片花瓣,放入舌尖,味蕾里感受到丝丝香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菜圃旁的小河游过一群嘎嘎叫的鸭子,我一跺脚,鸭子便振翅扑腾了一阵。

我推开篱笆门,肩扛一把爷爷特制的小锄头,小锄头上挂一锦囊,放一把菜籽。我要学奶奶去耕种。我掀起锄头,松开硬土,撒上清水,弯下腰,均匀的撒上种子,最后盖上一层松软的薄土……每天清晨和傍晚,我会跑到菜圃瞧瞧,满心期待着种子发芽。

随着我亲手播下的种子冒出嫩芽,我的心情如同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浪花,欢腾起伏。丰收的期待、成长的喜悦、菜苗可能被害虫啃食的担忧,有时我会睁大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为民除害的啄木鸟,在广阔的田野里行医,守护万物健康。

我愿做一粒种子,成长在奶奶家的菜圃里,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