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高中课改三新(专业14篇)

高中课改三新(专业14篇)

作者:飞雪

可以通过对范文范本的研究,掌握一种文体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

高中化学课改总结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而学生仅是观众。与之相反,课改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包括设计方案、讨论困惑、交流心得、协同操作完成实验等,课改中探究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着实际发生的化学知识。教材中从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开始,探究蜡烛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到探究物质世界的各种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蜡烛不点不亮’,一定要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灯芯?如果没有灯芯,蜡烛能点燃吗?”随之学生间产生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反复几次实验,得出结论:固体的蜡烛用火难点燃,实际上,点燃时先是灯芯上的少量蜡受热熔化成蒸汽,蒸汽易燃烧,产生热量使灯芯下面的蜡再熔化,由于毛细管现象的原因,烛油会向上到达灯芯的顶端继续燃烧。因此蜡烛点燃要用灯芯,酒精灯点燃也要用灯芯。探究使学生还掌握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还发生物理变化”等相关知识,提出了许多有待探究的问题。

二、课改加强了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的探究活动更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许多探究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教材中第一单元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学习“实验室规则”开始,让学生练习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安全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从试剂瓶上商标的识别,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到药品的取用,在练习中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使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探究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思路开阔、思维能力增强,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和化学现象观察得十分仔细,使他们懂得了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非常密切的联系。

三、课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改教材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了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与探究”,进行了互动教学,让学生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在遇到问题产生质疑时,合作探讨、设计解决方案,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必然会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能主动求知,逐步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改的,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课改中创新教学追求的发展方向。例如,教材中第七单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中“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许多学生觉得这个实验只能说明燃烧灭火的三个条件之一:“隔绝氧气或减少氧气,可以使可燃物燃烧停止。”而“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则未能确切说明。为了说明灭火的另两个条件,学生建议教材中增加“用剪刀将燃着的灯芯剪去,即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实验和“用水浇来灭火”的实验。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基本化学原理不仅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还与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如果教材上加了这两个方法来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应当可使学生们更加明确灭火的原理。这说明师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是新课程教材教学的特点,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相互感化、共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个性特长,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改教材增加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sts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教材将化学与环保知识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来学习,结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将“绿色化学”新名词介绍给青少年学生,将空气质量、水资源的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并增加了学生对日常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心,组织学生利用调查和研究方式深入社会收集、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的危害、污染的来源,并探究设想整治的方法,请学生互相交流、发表看法、加以评论。许多学生和任课教师分别有组织地先从学校、自己生活的小区周边污染情况的调查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如有的学生特意取来水样到实验室和教师一起用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来区别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并作对比、找异同。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性。

总之,课改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活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加强了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终身环保意识中实施了素质教育。

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通过近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感觉收获颇丰。

1.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2.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

3.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高中课改总结

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各个学科都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全校教师在学校的领导下都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别有洞天。如何在课改新形势下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觉得必须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冷静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没有能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所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内修外治。

学无止境。见贤思齐。一位语文教师要想很好的进行新课改,就必须注重修养和才学的提高,于内要提高文化修养,于外要勤奋治学,要做专家型老师,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课堂。高瞻才能远瞩,深入才能浅出。

对当今的教改教研动态,要入乎其内,也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指作为一个课改参与者的身份积极融入其中去亲身践行;“出乎其外”是指作为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对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成果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探讨。有了深厚的学识和才干,研究深入了,思想深刻了,对“课标”以及一些新思潮新流派就不会出现全盘照搬的情形,而是会采取“拿来主义”。点滴的积累成不了海洋,也能成为小溪甚至是江河。

二、自主·合作·探究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课程标准》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是关键。

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学案,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编写学案的关键核心是问题,问题的设置是需要我们教师集体备课完成的,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问题,问题要有梯度化。

万丈高楼平地起。高一的同学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在编写学案时要重基础知识,学案上的内容让大家通过预习课解决百分之五十,通过小组讨论课解决百分之七八十,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属于课外拓展,开阔大家的眼界,训练大家的能力,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

2、讨论·交流是课堂的重点。

课堂上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正所谓“取他人之长,补一己之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语文程度较好的同学,他们在小组学习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可以促进本小组成绩的提高。

三、注重课堂教师“导”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合作”不等同于“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不能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放羊”,不能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法,二是学生的学法,丝毫没有贬低或削弱教师“导”的意思。学生如何能学会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导:诱导、引导、指导。离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则势必如一盘散沙,学习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因此,在用课改新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做到民主而不迁就,自由而不放任,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1、口头的赞扬和鼓励。

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不敢站立起来独自发言,害怕回答错了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因此我们要给大家以口头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多些自信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爱默生曾说:“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大家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2、适当的分数奖励更能让学生有自我肯定的价值。

我在课堂给学生制定了一个标准,比如课堂展示讨论成果可得1分,若答案百分之八十正确就可得2分,课堂上提出质疑即可的1分,回答质疑可得1分,有了分数的奖励同学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只是慢慢我发现学案上的难题被遗留了下来,一了解才知道,大家为了让自己小组分数增加更快都不愿意做难题,这样一些语文程度好的同学优势体现不出来,长此以往大家的答题水平和能力可能会降低的,于是我改变了一下策略,既然在意分数我就在分数上做文章。我就把分值直接标在导学案上且对分数进行了区分,根据提的难易程度,分值设在2分至5分之间。分值有区别了,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来自主选择展示的题目,同学们开始积极挑战有难度的题目,这样不仅学案上的问题都解决了,而且学生的探究能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只有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只是才得以巩固。

五、学案落实要到位。

在经历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后,同学们应该把自己的答案整理到学案上,学案上的重点内容一定要画出来,并写好课堂反思。这个步骤需要我们教师好好检查,督促同学们把学案完成,教师需要对学案进行批改。

课改之路注定是充满荆棘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世界上所有的桂冠不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吗?所以我们要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披荆斩棘赢得属于自己的桂冠。

高中老师课改

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新课改学习当中,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的我,收获颇丰。以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创设一种气氛,使每个学生感觉到他们被尊重,使学生个个感到自尊,并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使每个学生有利用和体验其他能力和环境的自由,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学会选择,避免使学生感到害怕、有压力,因为害怕会禁锢学生的智力发挥。

下面几点是我学完新课改后,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几点看法:

1、英语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要给学生创造恰当的英语环境,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有效阶段。

2、老师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个人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

3、要尽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教师要环视教室,关注每个学生,不能让部分学生感到冷落。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学习的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树立一些新的观念,并努力去实践: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要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的,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可以获得成功。

4、新教师观念。通过新课改的探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5、新评价观念。通过新课改,我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选拔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我将在学生的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检测试卷做到两杜绝、五体现,即杜绝偏题、怪题,杜绝内容简单、罗列;试题形式体现多样化、试题内容体现生活化,试题难易度体现层次化,试题答案体现多元化,试题结构体现综合化。

总之,通过新课改实践,经我们的体会是:教师培训是关键,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方法改革是重点,评价改革是动力。我要和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新课改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历时10天的新课程培训中,英语教学专家鲁子问、夏谷鸣等就10个专题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和分析。我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感到耳目一新,收获很大。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使用的这套新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探究性。

2、实践性。

3、趣味性。

4、人文性。

5、评价性。

6、灵活性。

了解这些特点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承担新课程教学的压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第三,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四,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通过这次高中英语新课程培训的学习,专家、同行们的报告,使我受益非浅,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

我感觉到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还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英语学习为例,学生只有对老师、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当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了,教师会真正感到轻松和放心,教学质量会有所提高。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保持心境心态的年轻,活到老,学到老。

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不断地和时代共同发展进步,了解新一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沟通与教育。

教师应该更新评价观,不应该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进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新时代要求学生应该做到全面的发展,要提高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对后进生。例如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采取延迟评价或分解评价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让他们进行补偿练习。每练习一次,每进一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也能切身体会到经过努力就一定能进步的道理。此外,除了学业成绩评价,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等等,还要进行情感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培训后,我又学到了不少新理念,反思了我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更明确了我今后的工作的方向,而我也将本着新课程的精神,踏实、努力地做好我的工作,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新课程对我们广大数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发展专业能力和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高中课改总结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芦小妞教师,杨翠萍教师到郑州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精英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本事。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我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本事,以全新的素质结构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经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立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本事的人。从而构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进取创造和供给满足不一样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资料,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团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教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艳利教师,数学教研组长许亮教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我的高素质。教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本事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让教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本事,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到达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进取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本事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取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必须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本事。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进取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确定推理、综合的本事和运用知识的本事。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语言表达本事,动手操作本事及自学本事。努力改善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进取参与一课多研活动。经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进取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课改总结

我校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后,美术学科由原来单一的欣赏教学,拓展到五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中,作为必选课程的“美术鉴赏”,有别于以往的“美术鉴赏”。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只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画家的生平等,也有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形式加以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少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评论美术作品的情况。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现就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欣赏方法做以介绍。

一、形式鉴赏。

在美术作品面前,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我们还没有看清它表现的具体内容时,它那强烈的或优雅的形式美感,已将我们的视线吸引过去。于是,从形式的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就如同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尽管还不知道歌词的内容,但那优美的旋律已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它是形式美的体现。艺术形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这种方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它适用于欣赏那些形式语言突出的美术作品。对这类作品,我们不一定非要读懂它所表现的内容才能去欣赏它。这是因为许多美术作品,艺术家创作它的目的,并不在于表现的内容如何,而是注重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或是通过形式语言传达某种内心情感与意象。正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让观赏者感受到不同的美。比如说: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无论画的是房屋、树林还是小桥流水……这些都无关紧要。我们欣赏的是它对光感变化的扑捉所呈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如莫奈的《持阳伞的女人》《鲁昂大教堂》。特别是欣赏抽象性美术作品时,更应以感受作品的形式语言为主。如蒙德里安的《开花的苹果树》。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去感受美术作品中种种形式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品味作品所传达的意象之境与内在情感。

二、比较式鉴赏。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鉴赏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主要有:新旧教材的变更比较;东西方美术作品属性特征差异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的符号学属性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对于文化背景、艺术种类、风格流派、艺术家间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艺术流派的不同发展时期、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作品创作过程的阶段性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如在欣赏宗教雕刻内容中我分别让学生欣赏了魏晋、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并让学生观察,通过比较雕塑的风格总结不同时期的不同审美倾向,魏晋的秀骨清相的感性风格,唐代感性体育理性结合的大度、宋代宗教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风格,使学生纵观宗教雕刻的大体发展脉络,体会其艺术风格的变化。又如通过欣赏商周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风格变化,体会到社会制度的变化给予青铜器风格的改变。

三、社会实践鉴赏。

长时间单纯的室内欣赏容易让学生认为艺术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少联系,而实际上恰恰相反。虽然不能到博物馆现场欣赏作品,但要改变这种美术教育的尴尬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机的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进行实践主动的进行鉴赏分析。如在欣赏陶瓷艺术的同时,向大家介绍“百家讲坛”的相关节目,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收看评论家对陶瓷更加理论、系统、详尽的介绍,对陶瓷艺术产生兴趣。随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文化的融入方面的投入也有不少提高,但总体水平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还不成比例,在公共环境中的艺术作品也良莠不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形象工程,完全忽略了大众的审美,甚至是对人的审美的一种误导。所以我在欣赏西方现代雕塑的时候,除了课上采用形式鉴赏方法外,在最后我让学生举例我们生活周围的一些“现代雕塑”,我辅以图片举例,让学生总结这些“现代雕塑”的共同点,布置研究性作业,即‘我们见到的这些几乎同样风格的“现代雕塑”是不是雕塑?为什么?’作为课堂延伸,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并与课上所学的现代雕塑的基本特征作为参照进行评价。之所以给学生留这样的课题,是因为我觉得教师不应是单纯的书本教师,还应有社会责任感,在学生能够感知,理解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懂得去辨别是非。

高中老师课改

经过三年的教学磨合,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已由浮浅的理解、机械的践行阶段逐渐转入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科学求实的操作阶段。随着06年以来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三省一区等“新课标高考试题”的陆续推出,大家对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关系也逐渐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我省07年秋季实施新课改,至20__年高考一轮教学结束。结合20__年黑龙江新高考卷,进一步反思、总结新课程教学,使之走上科学、高效、理想的轨道更为必要。

课改现状: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20__年国家颁布高中课程标准,课改陆续展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亮点和主要目标是,重新界定了语文学科性质,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设计了新的课程思路和课程结构。意在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1、转变语文教育的观念,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能力、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选修和必修两大板块,实行学分制。3、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对话式教学观,提倡个性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转变评价观,实现以评价促进语文学习的转变。

这种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撞击,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呢?三年课改的实践来看,目标部分实现,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做得不够,有的地方做得有点“过”。

1、观念的转变基本得以实现,对保守教师的思想产生了冲击。但部分学校、个别老师理解机械,过犹不及,放任课堂,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教师的点拨、主导、引领缺失,美其名曰“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起来了,交流热闹起来了,但学生学到什么了却没能很好的关注。高中三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素养没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感觉和没学语文一样。较之课改前,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明显提高。教学实施层面出现不少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非常突出。

2、选修课程设置是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能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必修立足于共同基础,选修是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但实际上各地做得普遍不好,选修已经陷入困境,学分制名存实亡。

当前条件下,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选修课的开设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据了解,几乎所有学校的语文选修都没有实行走班制,还是原来的教师、原来的学生,大家统一的教材、统一进度,同一时间内全年级均是如此。并且,绝大多数学校的选修课程惊人的一致,基本上都是《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根本就没有选修这回事,更遑论个性化发展了。甚至有的学校必修五个模块上完后,只上《中国现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两个选修模块就转入复习了,整个教学时间不到两个学年。相对于课改前,应试化倾向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更是落空,令人担忧。

其次,大部分学校选修课的教学方式和必修无异,基本上都是按照必修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另外,必修模块教学的基础性强,高度不够,要求较低,而选修的要求又较高,两者有机结合的可操作性借鉴没有。

3、教学评价观,根深蒂固难转变。日常教学中,评价仍是衡量学生的一把重要尺子;高考杠杆没有实质的变化。

新高考新在何处?不外乎两点:指导思想和命题立意方面——将更加强调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强调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强调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时代性,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考查,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试卷结构和形式方面——设必做和选做题,调整试卷板块顺序。当然,各省市不尽相同,以利于平稳过渡。

新课标卷人文性强,“生活化”命题,重视思维力,这都提醒考生关注现实,关注人文,扎扎实实学好课本,高度重视综合素养的提升。试卷引导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警示教师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剔除课程实施过程中“虚”“闹”“杂”“偏”的因素,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是一种境界;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课改心得体会高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教育部对高中课程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高中生。

二、经历的过程——课改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高中课程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在我所学习的课程中,出现了更加丰富的课程内容,例如以选修课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同时,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改革中,参与更多课堂和校园活动,让教育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三、收获与理解——课改的意义与作用。

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更好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课程。同时,高中学生也能更深度地理解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地熟悉学科知识。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有全面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四、挑战与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改革固然重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和学生需要逐渐适应和熟悉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另外,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给予学生更好的支持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资源和加大政策的支持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展望未来——课改的展望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课程改革不仅要在提升学科水平和发展全面个人素质方面做出更大努力,还要更积极地与社会和行业对接,合理地结合社会需求和形势变化来制定更加适应于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

总之,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必须积极推进。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确定最佳实践路径及其模式,不断强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助力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高中化学课改总结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三、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英语课改总结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力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于此种认识,就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而不应把他们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断灌输知识,施加压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

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它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

《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高中英语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锻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去交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

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三、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口语和听力,还能让他们不断的回顾单词以及语法。

在高中教学方面,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以表示鼓励。

这样他们会因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

面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

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

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并设置了“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 之后再让他们用所列出的词完成下一个task:“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课文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知识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

比如在教“subjunctive mood”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概括虚拟语气的两种基本形式,总结虚拟语气的用法。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

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耐心、爱心。

总而言之,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

"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步入课堂的实质性实践,已一年半了。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们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

近一年半的改革实验,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

这一年半的课改工作总结,记录了我校全体英语教师参与课改的理性的探索、细致的规划、充沛的情感和鲜活的气氛。

一、课改从理论学习入手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

学校首先抓好通识性培训,从xx年上半年就开始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

提前半年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规定至少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的教研活动三次,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同时,学校多次派出有关领导和部分英语骨干教师参加区、市、省级的课改培训。

观看有关课改的专题讲座录相及课改示范课录相,并组织开展讨论。

可以说,课改理念已深入学校全体英语教师的头脑中。

二、课改从教研活动中探索

开展了扎扎实实学科培训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

每学期落实教研活动“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定文字总结),要求教研组组织以课改的专题教研活动不少于3次,备课组坚持间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

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

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

在校内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增强教师研究新课程的热情与能力。

并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同年级同科教师1-2节,并间周在备课组举行教学研究课研讨活动,通过解剖案例来不断改进教法学法。

一年半我们共开展校内研究课30节,同时,区级课改研究课共8节。

其中李欣老师参加区“创新、发展”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奖,刘英、匡乐逸老师参加区“新课改案例”竞赛荣获三等奖。

五、课改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校英语教师们认真实践,努力按课改理念去进行教学。

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鸦雀无声”课堂状况,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教师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课堂气氛较之。

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思考高中政治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随着当前我国教育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己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高中政治课改正式启动。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针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及解决的办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改中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大都比较相似,存在求同存异的特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素质得不到开发、个人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新课改科学合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

2.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教学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计的。

3.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出于新课改教学的需要,许多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4.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在当前,有些地方的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过于强调了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另外,评价往往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1.转变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2.准确定位“教与学”,构建和谐课堂。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教师讲得愈少、甚至不讲,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错特错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3.重视“课内与课外”,增强教学实效。新课改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观察、分析、对比、思考、联想等思维活动和操作训练,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增强针对性,采用实效性强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学生特点等明确本课程教学需要运用哪些教学方式,创新哪些教学形式,从而实现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和全面育人的功能,避免陷入只注重好看、多样而不讲实效的.误区。当前,尤其要科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转变和提高教学实效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更要明确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如此才不至于将手段变为目的。

5.注重动态过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坚持“多维度”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评价。学校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改变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做法,要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高中学生政治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应该重新审视政治教育应有的价值和目的,还应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过程,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一个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价值,增进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理论的信心。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通过系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想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因为这是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

目前课改进展情况,还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教学方式没有发生转变,教师还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强调学生记忆基础知识,仍然发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搞题海战术。这一切都是因为新的高考模式还没有出台,到底将来怎么考法,学校和老师心里没底。因此课改进展情况十分缓慢。但是,从当前国家以及实验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心看,新课程改革必须开展下去,现在只是一些相关的高考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因此,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先入为主,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被动。“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

我们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了内容和要求,为了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还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

一)正确把握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版块,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

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六个独立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9个)、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7个)、20世纪战争与和平(6个)、中外历史人物评论(6个)共30个学习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1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个)。

二)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课堂教学落实。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人文主义”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1、由照本宣科的“领唱人”变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新课程还要求教师的引导能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程要生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上课,都要能吸引学生。历史本来就是无所不通的。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历史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并且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神入”历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现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传人恰如其人”“叙事恰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的具体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2、由上帝化身的“传教士”变为引领学生品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

根据“内容标准”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全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园林里,去品尝、品评历史的精神大餐。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增长点”。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警察”形象,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进行对话,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

四)更新教学原则、方式和方法更新教学原则.新课程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2)“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3)“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4)“让学生的双腿动起来”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方法。

(1)“自学互论法”三个措施:

a: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所拟问题的原则:一是要能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b: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一是要列出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阐述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对重点问题的说明;四是质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把书读懂。

c: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互论”。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用“甲、乙、丙、丁”四个等次评估学生的讨论效果。

(2)情境模拟法。

强调“身入其境”,才能明白历史为什么这么发展而不那么发展,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么做。

(3)专题研究法:。

实施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第一步:精选专题。要能涵养教材较多内容,且能引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步:“开放“史料。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应的史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研究。第三步:成果展示。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于班内“墙报”或“学习园地”,优秀的推荐公开发表。还有:(4)多方辩论法(5)参观日记法(6)调查报告法(7)历史小报法(8)教师互换法(9)自由讨论法。

“用主动的心态去参与”,“用虚心的心态去准备”,“用自信的心态去投入”。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需要我们用行动去关注、关切、关爱学生,更需要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激发出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高中英语课改学结

首先,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应有的学习策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有可能的环境大胆说英语;一个有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人,善于自学,会使用工具书;一个不怕输的人不怕挫折和失败,坚信错误会在练习中减少;一个敢于实践的学习者。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

和谐的课堂很重要:教师要创设比较真实的语言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际练习获得语言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助学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英语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原则中主要提出七个要点:1)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2)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学过程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4)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兴趣。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7)建立旨在促进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现在我们英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即:task-based learning(tbl),简单地讲,它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一项交际任务。因为我们知道: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

当然,我们每个人可选择符合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另外,对于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北大附中的张丽萍老师有些好的做法,如:英文歌曲选修,美国文化选修,英文短剧表演,英文写作等。其实我们也可做适当尝试。

总之,面对课改,我们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进行终身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口语水平;尽可能变换教学方式;联系课堂内容,开展小组活动;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英语教学方法;给予特殊学生以特殊关心;更新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关系的定位。

高中课改培训总结

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肯定其成功也不容置疑,但是作为采用新手段的教师培训新形式,存在诸多不尽人意有待改进之处,也一并梳理罗列相信对于今后的工作会有助益。

1、关于作业和文章抄袭,这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当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时,也提供了一些人弄虚作假抄袭敷衍的方便,这一行为如果蔓延将导致新课程培训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走过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研修学习中已经提出,第六期课程简报上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指出:“作业问题上,我们鼓励做‘单独纹样’,不赞成搞‘二方连续纹样’。”而且专门聚焦作业问题呼吁大家抵制,但是问题屡禁不止,甚至有些愈演愈烈,乃至于最后一期简报还被抄袭问题困扰,引荐学员作业中也出现“二手货”,原作者出来讨还“清白”。

《怎样让美术学科受领导重视》的作者是张和平,而不是杨江红。望专家教授核对一下,给真正的作者一个清白。谢谢!

2、作业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为此,我班昨天的简报也依此为焦点,大声疾呼学员深度学习,诚实作业。今天,看到我班的两篇作业终于走入专家们的视野,一来感谢各位专家对我班的鼓励,二来作为辅导老师的我,心情有所释然,我们的努力终有回报。深感这种喜悦来的太晚、太晚......

抄袭问题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在美术学科,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和解决,将是我们远程培训和高中新课程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期待有着更好的解决办法。

3、技术平台的稳定和完善问题。简单说,组织这样的远程培训技术平台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出了问题来弥补和道歉都无法挽回影响和损失。我们作为平台的使用者,希望看到最傻瓜的平台操作,而且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改进逐步提高。最忌讳突然更换新平台新模板,一切重新熟悉操作。这次远程培训出现问题最大就在这里,况且没有准备应急预案,以致搞得非常被动。

4、最后对教育部师范司培训主管领导提个意见,暑假远程培训已经组织几年,每次都是拍摄制作经费迟迟不能到位,专家团队证书左推右拖难发,这给远程培训工作团队带来无谓的阻碍。做这些事情本来在本职工作之外,需要利用大量业余时间,经费到位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证书的权威性能够获得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做起来也比较有成就感。由于经费和证书往往都在事后,前面做事名不正言不顺勉强工作。据说今年师范司还提出课程辅导团队专家证书发给必须是高级职称和特级教师,以此要求首席专家或者核心专家还说得过去,以此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就有些脱离实际。目前大部分工作骨干是青年才俊(今年的美术团队成员主要是博士生),虽然有的暂时不具备高级职称,但是具有能力和水平,对此应该给予学科首席专家遴选人才的信任。如果说团队成员都是年长的学者教授,远程培训辅导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工作是难以坚持的。相信伯乐才会有千里马,组建起朝气蓬勃的高水平团队才可能取得远程培训的圆满成功。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

从xxxx年下半年开始,我市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在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在全市高中一年级执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将实验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在省教科所统一安排下,我市有50多名高一音乐教师参加了xxxx年暑期在xxxx市进行的高中音乐新课程培训活动。虽然此次培训活动的时间有限,但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新旧课程对比、课堂参与互动,把新的意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传递给每一个受训者,提高了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教材特点、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认识、理解,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思想,为我市顺利成功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为了解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我市于xxxx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对全市省级示范高中、一般高中、农村高中、民办高中等不同类型的21所学校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看材料、座谈、听课、实地观看等方式,对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各个学校在建立组织、课程开设、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施,从组织上、制度上、物质上为课改实验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比如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有的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师资短缺问题严重,由于校内同行少,同教材的少,教研活动不能经常性开展等。

高中新课改实验的启动期,又是矛盾凸现期,既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有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要求,对老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有力的促进了高中音乐课的顺利实施。

为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我市高中音乐课改实验工作地顺利进行,我们于xxxx年11月成立了各个县区的高一年级中心备课组,20xx年3月成立了市级高一年级中心备课组。目的就是解决同一学校高中音乐教师少,教研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市级备课组活动一学期两次活动,县级备课组每周一次,并且制定了工作计划,确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学习课标、研究教材、探索教法;

2、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备好课、说好课、上好课;

3、做好专题研究、写好专题论文和实验总结;

4、上好研究课例,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

具体要求: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2、各组做好四定工作: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定计划;

4、课改实验工作采取分散(个体)准备与集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6、收集整理教案、论文和课录。

备课组的活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上课老师的反应是:收获大、体会深,课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大好条件和机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锻炼与提高、成材与实现价值的绝好平台。听课老师的反应是:启发大、鞭策大,并感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使人坐立不安,纷纷表示在此轮课改实验中不敢等闲视之,坐失良机,惟恐掉队落伍;通过优质课评选活动与课改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高中音乐课改实验工作。

根据省、是有关文件精神,为了保证高一年级音乐学科模块学分认定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并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高一年级音乐模块考试学分认定工作指导意见。我们从学分认定的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要求,各县区根据认定办法和各自不同情况,采取了自评、他评、卷面考试等多种有效方法,为高一年级学分认定工作做了初步的尝试。

在工作中,我们解决了实验过程初期出现的部分问题,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我们又面临了许多新的课题,希望与大家商讨:

1、如何将新的课改理念与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继承这些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根据课改理念进行创新,使课改理念落实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如何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学有效统一,让学生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同时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3、如何将开放程度高的新教材与起点较低地区学生水平合理衔接,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新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4、如何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鼓励教师主动提升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走专业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总之,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该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认准教育目的,升华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们学校和每一位教师努力奋斗的方向。在今后的课改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事求是的研究并尽力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继续推动课改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