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基层医院下乡工作总结(汇总5篇)

基层医院下乡工作总结(汇总5篇)

作者:薇儿 基层医院下乡工作总结(汇总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基层医院下乡工作总结篇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_、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通知》(卫医发[20]165号)和《关于北京市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实施意见》(京卫医字【20】84号)的精神,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规定,工作已圆满结束,共个专业名医师参加了支援,在为期一年左右的工作中,对于对口医疗机构主要从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问题;对对口医疗机构内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同时我院的医务人员也亲身感受到了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收获、体会颇多。

每位城市医生结合各支援学科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门诊、病房工作,共完成门诊次,查房人次,手术人次(包括麻醉科麻醉),并协助完成会诊工作。以有限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尽量给予病人满意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注重随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增加群众的健康知识及防病、治病的意识。

在各个支援的科室内共进行小规模讲课次,参与继续教育讲课8次,将一些国内、外领域的学科新进展带到基层医院。发挥院教学医院的特长,对于住院医、转科医生以及实习学生,言传身教并严格要求,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帮助年轻医生建立科研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点。

切实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根据工作体会,为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提供了多条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为其发展献计献策。

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与患者更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基层医院下乡工作总结篇二

20__年1月__日下午,廉江新时代妇科医院20__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医院会议室隆重召开。由我院人事部主任许春娇主持,除在岗员工外,全院70多位员工参加了会议,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总结过去,畅想未来,气氛热烈。

下午__点40分,会议在院长的发言下拉开了序幕。门诊部的杨艳彬主任、住院部的谷建华主任和市场部的钟兴文主任都分别对所在部门的20__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就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实行汇报,并对20__年的工作进行了初步规划,获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在会议间隙,为了鼓励职工,同时活跃会议气氛,院方还特意安排了抽奖环节,而且紧跟时代,体现先进性,发奖方式还通过微信红包的形式来进行,全体职工都交口称赞,表示奖励不在乎多少,重要的是医院有这份心意,也是对我们员工的一种鼓励与肯定。

各部门汇报完毕后,为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对在20__年工作突出的个人和科室进行了表彰,评出了先进个人以及先进科室。先进个人分别由陈春飞、韩日花、杨帆、郑斯、曹宇、蔡娇芳、李江萍获得,先进科室则落到治疗室。

最后,李院长就新时代妇科医院20__年的年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且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希望在20__年医院能将各项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为医院以及集团创造新的突破,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要凝心聚气、鼓舞干劲,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医疗技术、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又快又好发展。

基层医院下乡工作总结篇三

1、医院管理方面:开展医疗、护理、院感、医疗安全管理培训及指导。

2、技术援助:由外科、内科、妇产科、眼耳鼻咽喉科、骨科、放射科、放射科、院感科共10人,安排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进行医疗技术、手术、查房指导、院感管理工作等援助。

3、人员培训:各科接收中心卫生院、乡卫生院人员免费进修。

4、设备物品支援:提供部份基药、设施、设备及一次性医疗用品。

5、帮助支援医院等级创建。

医务科按照医院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制定了医疗帮扶工作计划,采取派出人员每月定期到位到岗,并将住院工作鉴定纳入职称晋升、和个人绩效考核。指定1-2个科室对口支援一个乡(区)中心卫生院,按时派驻人员到中心(乡)卫生院上班给予技术援助,全年共下派医技人员到中心(乡)卫生院共10名,开展诊疗病人2878人次(1-10月),实施手术58例次,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26次,会诊及疑难病例病例讨论39次,赠送镇金中心卫生院设备东芝700s型ct一台,帮助支援医院(中心卫生院)开展新技术0项。提高了受援医院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水平和服务质量。

1、未严格按照年度实施方案项目进行帮扶或扩大帮扶项目,医院派出人员资质需要规定在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将本项工作考核情况纳入职称晋升管理。

2、主管职能部门(医务科)对工作实施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定期调查人员到岗及具体工作情况。

3、我院面临“二甲”医院评审,人员少,工作压力大、业务繁忙,人员难以落实,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需要周密安排合理调配。

4、少数人员工作责任心差,不认真开展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实施效果差。严格将支援考核情况工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基层医院下乡工作总结篇四

一、二、制定对口支援计划和组织管理:一)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主要内容为:1)医院管理方面:开展医疗、护理、院感、医疗安全管理培训及指导。2)技术援助:由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手术麻醉科、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安排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进行医疗技术、手术、查房指导,门诊住院诊疗工作等援助,3)人员培训:各科接收区乡中心卫生院人员进修免费。4)设备物品支援:提供部份基药及一次性医疗用品。

三、工作开展情况:医务科按照医院对口支援计划,制定了医疗帮扶工作计划,指定1—2个科室对口支援一个乡(区)中心卫生院,按时派驻人员到区(乡)卫生院上班给予技术援助,全年共下派医技人员到区(乡)卫生院共9名,开展诊疗病人人次,实施手术例次,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112人次,提高了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我院面临人员少,工作压力大、业务繁忙,人员难以落实,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需要周密安排合理调配。

2、少数人员下乡工作责任差,不认真开展现场和学术讲座,实施效果差。

3、对工作实施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基层医院下乡工作总结篇五

积极探索中药材人工种植技术,高度重视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多次邀请农业大学教授现场调研指导中药材示范推广工作,目前,全县在镇村、乡村、乡村等地有华重楼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猪苓种植基地约400亩。种植户们已基本掌握了重楼等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加强中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会有效的带动我县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我县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了科技项目的申报管理

2021年申报省级科技项目3个110万元,其中扶贫项目1个30万元,目前已下达“省科技扶贫在线”县级科技平台项目计划1个30万元。

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县域科技创新项目”2个,申报资金80万。

申报州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8个,经专家评审,有4个项目已立项,落实资金50万元,待资金下达后予以实施。

申请科技三项经费30万,正在督促各企事业单位、专合组织积极申报县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截止目前已申报了6个项目。

三、带领中药材种植户赴县基地考察学习

为着力转化中药材种植技术科技成果,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推进我县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县科知局牵头组织的道地中药材现场考察培训活动于5月21-5月23日在县顺利开展,各乡镇分管科技工作领导和中药材种植户3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参加活动的成员们先后到县药业有限公司、县现代农业园区、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重楼、羌活、乌梅、党参、白芨等中药材种植海拔、土壤、气候、回报期、市场前景展开深入交流学习。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高半山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受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维护经费缺乏、部分村整村搬迁等因素的影响,高半山村的基础设施仍十分脆弱,农户经济收入来源少,抗风险能力弱,生产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状态,长期以来生产发展落后,经济收入较低,生产投入能力有限。

(二)部份农户只种不管,后期管理跟不上。

(三)道地中(藏)药材生产周期长,见效缓慢,影响农户积极性。

(四)市场信息和销售机制不健全,中藏材种植市场风险较高。

(五)我县尚未有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机制尚未形成。

五、下步工作思路

(一)建立和完善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制定和出台长期支持中(藏)药科技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与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完善农业产业化奖补办法,解除农民发展中药产业的后顾之忧,加大对龙头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产业带头人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人员下乡领办、创办药业企业,开展技术承包、入股。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支撑。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资源,重点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筛选品种与技术、开展试验和示范,培育科技主导型区域性中药产业。

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计划,在原有省选派科技人员与企业和部门结对帮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邀请省州科研院校专家,建立我县专家服务团队,加大对我县的人才、智力支持力度。

(三)利用弃耕地撂荒地,探索在高半山建立基地群。

有序增加基地数量,逐步扩大基地规模,完善和配套制种育苗基地建设,筑牢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专业基地运行模式,不断增强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强做大中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