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范文(16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范文(16篇)

作者:纸韵

教学计划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多的压力和负担。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案例,希望能够给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

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聚】。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诗词阅读“三看”(投影显示)。

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

1、根据投影提示,指导学生在阅读之前先关注诗词的这三个部分。

2、学生讨论后交流看完这三部分的收获(教师加以指导,投影显示答案)。

看题目怀古主要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板书:写景叙事抒情)。

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看注释黄州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突遭逮捕审讯,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三咏赤壁,此赤壁非彼赤壁也)。

三、诗词阅读思路相知——相识(投影显示)。

(一)、与诗词的“相识”阶段。

1、根据下面的提示学生自主阅读词作,质疑交流。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懂诗词字面的含义。

2)、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2、在初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诵加以指导,播放《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之大江东去》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片段。

(二)、与诗词的“相知”阶段。

1、“文字是生命的。

酒”,诗歌的文字尤其如此。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词是必要与之“相知”之后的,与诗词“相知”就是对文字的揣摩、体味,联想、想象(投影显示)。

2、学生讨论: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豪放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描绘壮景,抒发豪情。那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豪放词派的这些特点的,请大家从词作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赏析。(投影显示)。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3、学生交流,教师对重点字句加以引导。(板书)。

上片写景:惊心动魄的美丽。

下片抒情:潇洒多情的感伤。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有如长江之水滚滚东。

流一样一去不返,使人想到了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这奔流不息的江水中被时间淘洗的了无痕迹。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着力表现周瑜的儒将风采,辉煌战功。(注意:词人对周瑜的态度,既有仰慕之感,又有不屑之情)。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年过半百的词人神游于古战场,为自己的多情而发笑。(引导学生联系词人对周瑜的态度,思考词人的思想感情)。

4、教师总结(投影显示)。

要知道个人的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宏阔壮烈的历史巨变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矫揉造作。所以不必为此再徒劳地感伤应当享受人生笑傲江湖。苏轼就在这种个人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对人生的自觉从而真正做到超然物外、达观世事。

四、拓展研究(投影显示)。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五、学生反复吟诵作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教学设计

1.反复吟咏成诵。体会苏词豪迈词风。

2.掌握情景交融写法。

3.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教学模式】。

诵读法旁批式。

【诵读法】:就是并用心、眼、口、耳出声阅读的一种教学法。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它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其标准:声情并茂合一。其精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

【旁批式】:在正文旁边写的评语。旁批就是对字词句的含义解释,或内容的深入理解,或写作技巧的分析,或由此引发的联想想象,或语言风格的品味,或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人物潜台词的填补,或前后的钩连,或读者的抒情议论,总之它就是认真品读原文,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不断追问、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有所获的过程。力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语言凝炼精辟,一语中的。其标准:准——整体把握,准确理解;深——品味语言,深入挖掘;美——显现积淀,体现文辞美。

诵读是旁批的基础,旁批是诵读的提升,两者相依相随,互为促进。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积蓄情感。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一个人,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对,这个人就是苏轼,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不一样的人生。

(课前分发苏轼的材料,尤其“乌台诗案”前后、诗文书画成就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便于学生能角度了解苏轼,有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初读——把基调。

宋朝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记录当时咏唱苏词花絮,从中可看出苏柳的不同词风,那就是苏豪柳俗。(展课件)。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我们也来唱一回“大江东去”,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准其情感基调。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读读议议,与学生探导朗读技巧,把准节奏和情感。

学生甲:朗读……。

师生点评。再读。

学生乙:朗读……。

师生再点评。再读。

学生丙:朗读……。

…………。

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和借助课前发给的资料,知人论世,让学生热烈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定准调子,明确:

整首词基调:自豪,陶醉,敬佩。

第一句:有感叹回忆之感。读出陶醉之情。“千古风流人物”,稍微重读,缓慢,渐渐地把调子提上去。尤其要反复揣摩推敲这一句,因为它是真正体现苏轼的豪迈词风。

第二句:调子降下来,抒情,平缓,读出向往之情。

第三句:升调,语速要快,有节奏感,“穿”“惊涛”“拍”“千堆雪”要重读,读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来。

第四句:降调,轻柔平缓。

第五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读出平和,羡慕;“雄姿英发”读重音,读出崇拜无限仰慕之情。

第六句:“羽扇纶巾,谈笑间,”轻松,潇洒,尾音加重,拖一字一音,为“樯橹灰飞烟灭”积蓄情感,“樯橹灰飞烟灭”读升调,语速稍快,读出指点江山镇定自若的气概来。

第七句:神游之感,有点不知不觉地远逝,读出缓慢而空旷之感。

定完情感基调后,再鼓励学生自读,试读,范读以致背诵。自个揣摩品味苏轼词豪迈风格。

品读——明写法。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什么景?抒什么情?

下面让同学们利用旁批式学习法,各抒己见。

写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旁批点预设:时间:大浪淘尽。背景:波澜壮阔。人物:众多、风流。区分“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异同。如此恢弘的场景有何用途?(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旁批点预设:方位词对比,东——西,一逝去一永存。用词严谨——人道是。挖掘“三国周郎赤壁”的真正。(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旁批点预设:手法——夸张、拟人、比喻。角度——高低远近。色彩——碧蓝、浑黄、洁白。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旁批预设点:结构——承上启下。写法——虚实结合。铺垫照应。与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异同。

综合旁批点预设:写景点面如何有机结合?

旁批展示:

学生甲:……。

师生点评……。

学生乙:

师生点评……。

学生丙:

师生点评……。

小结: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巧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抒情:

综合旁批点预设:词人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如何表现的?

旁批展示:

学生甲:……。

师生点评……。

学生乙:

师生点评……。

学生丙:

师生点评……。

小结: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师生点评,必须结合学生旁批实际,同一点内容上,在指出精彩和不足的同时,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敢于展示自己的杰作,可补充可延伸可反驳;不同点的内容上,启发他们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诱导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匡正,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任凭他们天马行空)。

美读——析情感。

所谓美读,就是有选择的读,选自己以为精彩的词句,再三悟读,读出蕴含语言表象之内的真正意思,透过语言悟出情感,以达“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之目的。

调动学生思维和智慧,利用旁批,抒写自己读后感受。

旁批展示:

学生甲:……。

师生点评……。

学生乙:

师生点评……。

学生丙:

师生点评……。

从中概括本词要表达出的情感,往往有以下几种:

建功立业之说。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使“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想到自己。

积极向上之说。从自己四十五岁还想像周郎一样能够建功立业想到。

多情伤感之说。从周郎得到孙权倾国之托到自己的“乌台诗案”比较预测。

人是个复杂体,苏轼更是如此。正因为复杂才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的情感之所以复杂,还要到他的词中去分析和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因势利导,指导他们学会从具体语言环境中多角度揣摩人物情感,讨论、分析、整合,得出比较确切而被人普遍认可的答案。

总结:以饱含深情地背诵本词来结束本课教学。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2朗读全文。

(1)一位同学读,正音。

(2)齐读,感受文章。

3.疏通词语。

(1)千古:长远的年代。

(2)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3)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4)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5)华发:白头发。

(6)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4.课文分析。

(1)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2)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a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

乱险怪形夸张豪迈奔放。

穿高峭。

惊汹涌声比拟。

拍水石相击。

卷狂澜奔腾形比喻。

雪水色纯白色。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c、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故垒”句具体话怀古的时、地、人。

d、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展示人物脸谱〉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下阙。

a.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b.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补充: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项目周瑜苏轼。

年龄24岁47岁。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基调感奋感伤。

c.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本首词是词人经历了乌台诗案,几乎被杀,几经周折被贬黄州,“魂飞汤火命如鸡”,经过这样的忧患被贬到黄州来,他内心有他的忧患和悲慨,但是他把这种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他把自己放在整个大历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个人盛衰成败荣辱,而是古往今来有多少盛衰成败荣辱。本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悲慨之中的旷达和豪放。)。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d.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感伤超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却壮志难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

鉴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情感的抒发等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词人所抒发的虽然壮志难酬,诗词却是豪壮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情景导入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流水》歌曲,ppt展示歌词,学生初步体会歌曲的豪迈之情,看歌词的内容。由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引入,体会看到长江东流,一去不复返,联想到古今英雄,引出这节课所学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ppt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

三、了解作者:

1、看练习册第24页,相关介绍;

2、介绍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重点):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

第一次是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今海南省),65岁遇赦北归。

第一次,“乌台诗案”是指:苏轼在21岁时随父亲进京赶考,受到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在京城声名大噪。就在心怀天下的苏轼准备大展身手之时,其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苏轼回乡守孝。前前后后几年的时候,等他再次回到朝廷的时候,这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已开始。但新政的实施,受到当时旧派的反对,其中包括欧阳修,因为政见的不合,欧阳修自请离京。然而苏轼并没有妥协,而是上书皇上,谈论新法的弊病,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很愤怒,便在皇帝面前给苏轼穿小鞋。被逼无奈之下,苏轼自请离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任职。在湖州任职期间,例行公事,上书《湖州谢表》,但被新党抓住辫子,说苏轼“愚弄朝政”,讽刺政府、对皇上不忠,如此大罪死有余辜,还从苏轼之前的诗词中找出含有讽刺之意的句子。因此,才上任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也称乌台)逮捕入狱,面临砍头的境地,后因朝野元老及王安石本人的上书,说其罪不至死,后出狱,但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虚职)。此次事件被称“乌台诗案”。

第二次政治迫害:此后,在经历了新旧党轮番执政,苏轼再次回朝,看到的却是旧党执政后,一味拼命压制、尽废新政。于是苏轼上书抨击,引起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再度外调。前前后后反复在59岁的时候被贬惠州,62岁更是被贬儋州(今海南省),相传在当时,流放海南这种刑法仅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苏轼在此地,却并没有消沉,而是办学堂等,因此至今,人们仍将苏轼看作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在他65岁高龄的时候,遇大赦,复朝北归,却在途中去世。至今,东坡书院是海南省的著名旅游景点。

苏轼在任职期间,以儒家思想为主,贬居时期,以老道思想为主。苏轼一生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外儒内道”。

四、鉴赏诗词:

1、诵读诗词(个读、集体读)注意字音字词,整体感知;

景物描写——赤壁壮景。

人物刻画——周郎赤壁。

情感抒发——人生如梦。

壮阔。

2、结合课后第一题,先确定整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整首词描写赤壁壮景,刻画英雄人物周瑜,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

3、具体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长江滚滚东去,一去不复返,既是眼前景,又喻指时光流逝,风流人物销声匿迹,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

(2)景物描写:

a:看ppt图片,从直观的角度感受赤壁壮景;

石——乱石穿空夸张。

涛——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比喻。

b:总结景物描写的内容(炼字和修辞等角度):

山石嶙峋高峻,浪涛汹涌,拍打堤岸卷起层层白浪,描绘出赤壁壮景。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明确:过渡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承上赤壁壮景;“一时多少豪杰”,启下周郎赤壁,由景及人。

(4)人物刻画:

小乔初嫁:年纪——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外貌——俊朗非凡。

羽扇纶巾:气质——儒雅倜傥。

谈笑间:个性——从容娴雅。

樯橹灰飞烟灭:才能——破敌奇功。

周瑜。

从年纪、外貌、气质、个性等方面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提问,为什么作者想起了周瑜?

明确:

将自己和周瑜作对比,突出自己功业未成的惆怅。

(5)情感的抒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感慨人生如梦,想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寄情江月,不失苏轼的豪情。

五、小结:

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通过自己的所见(赤壁的乱石惊涛),引起自己的所想(千古英雄豪杰),所忆(周瑜年轻有为),不禁有所感(自己功业未成),表现出自己壮志未酬,却只能寄情江月的豪情。最后,再听一次《滚滚长江东流水》,在歌曲中再次感受苏轼词的壮阔和豪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2、体会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并体会词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难点:

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课时:

一节课。

教学方法: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四、检查预习,疏通词意。

(指生说词意,教师总结。)。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赏析词意,师生对话。

(一)朗诵并思考:齐读上阕,思索:

1、在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诵下阕,思考问题:

由赤壁的景,作者忆到了周瑜,那么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儒雅,指挥若定,泰然自得,风流倜傥)。

六、合作探究,师生对话。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可怀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苏轼为什么独想起周瑜?(学生讨论,交流意见。用周瑜和苏轼的资料对比,学生理解起来更清晰,更直观。)。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七、拓展延伸,对话自我。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戏曲来体会教师播放京剧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欣赏、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豪放派词的风格。)。

八、课堂小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九、课堂练习。

默写句子:

本词的`过渡句是。

直接写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课后作业:

周瑜是战场上的英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是文坛上的英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有建树头上戴着“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学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请以“英雄”为题,写一篇300字的随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被称为英雄,提升自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步骤方法,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为一体的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强虏”“樯橹”的不同以及结尾的理解。

3、通过朗读,理解豪放词特点及词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苏祠豪放的特点,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旷达的胸襟和进取精神。

一、导入课文。

1、猜猜作者。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一个人。我们今天就上他的课,猜猜他是谁?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小丑(幻灯片投影)。

2、学生介绍苏轼、了解苏轼。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配乐)。

2、明确词牌名、题目及词的类别:怀古诗。

明确怀古诗特点:观眼前之景写历史故事抒一己之怀。

3、速读上阙。提问:(观眼前之景)最有气势的是哪句?(自由发言)。

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推雪”

提问:哪几个字富有表现力?来说说看。

分析:“穿”写出乱石高耸入云的动态,化静为动。描摹出山势之险要、高峻。“拍”描摹出赤壁水势汹涌澎湃。“卷”表现出惊涛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气势。

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声音、颜色等方面写出赤壁雄奇壮美、波澜壮阔的景象。(板书:描壮美之景)。

提问:有版本作“惊涛裂岸”,试和原文比较,你认为哪个更好?(自由阐述)。

明确:“拍”更好些,“拟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动态感强,而且其中还暗含声响。“裂岸”是从“形”上来写,这和第一句的视角重复了。三句分别从形、声、色三个角度写的。所以不能用“裂岸”。

生齐读感受赤壁的壮美,领略苏祠的豪放。

4、提问:作者在描摹了壮美之景后,用了一句过渡句过渡到写什么上?

明确: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过渡到历史人物上。

5、提问:作者站在赤壁古战场上想到了谁?他有何特点?(依文找特点)。

明确: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年轻有为镇定自若……。

“小乔初嫁了”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表现周瑜的儒雅、风度翩翩。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刻画了周瑜从容自若,指挥若定的形象。

6、提问:“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有版本作“樯橹灰飞烟灭”,你认为哪个更好?

明确:“强虏”是突出敌方强大,衬托周瑜的英雄形象。“樯橹”是借代,代指曹操的八十万水军,更能体现水军的特点。

7、提问:三国时期,有很多的风流人物,为什么苏轼想到的却是周瑜?(出示图表,学生分组讨论)。

人物周瑜苏轼。

年龄3447。

生活幸福美满贫困潦倒(妻子早亡)。

外表英俊潇洒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大都督黄州团练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一事无成。

明确:感叹自己虽身怀报国之志却得不到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借周瑜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所以才有了“多情应笑我”的感叹。(板书:叹风流之人)。

8、提问:对词人情感的理解,有人认为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旷达;也有人认为此时的苏轼比较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学生讨论)。

明确:旷达多于消沉。

苏轼和周瑜相比,苍凉和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没有真正消沉,他特想得开。他在想:所有风流人物都将随历史的潮流而被涤荡了,即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所以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祀江月,这其实就是林语堂评价的“他是天生的乐观派”。(板书:抒旷达之情)。

9、齐读下阙并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这首词。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怀古诗:观眼前之景写历史故事抒一己之怀。

课后阅读(1)林语堂《苏东坡传》(2)余秋雨《东坡突围》。

四、在齐声朗读中下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教学目的: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3、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

2、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豪放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说,这首词应该由关西大汉,抬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来唱。到底是怎样的豪放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影片,听朗诵,感受豪放词风。

(二)上阕环境描写。

同学们初步感知了这首词鲜明的豪放风格。豪放风格也体现在上阕的环境描写中。师读上阕。环境描写给我们的总体感受可以用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来概括。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作者的用字上。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2、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本词上阕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呢?搜索关键词: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可以提供人物活动的广阔空间,显示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环境描写可以展现地区风貌和风土人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3、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4、环境描写可以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5、环境描写可以渲染烘托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明确:环境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明确:“长江”乃历史的长河之喻,“浪”既是长江之浪,又比喻历史长河之浪。

师:好。由上文的写景出发,作者生发感叹:江山如画,地灵人杰,如此美景,自然孕育出众多豪杰,启出下阕对英雄人物的描写。让我们进入深度阅读的第二板块:英雄人物的塑造。方法:在比较阅读中领会词人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下阕怀古。

想想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

明确:

1、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小乔初嫁了”)。

2、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四)进入合作、探究阅读板块,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说周瑜如果死后有知,魂魄回到当年的赤壁来,一定会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斑白了吧!这里有种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师:阅读离不开批判的精神。批判是创新的灵魂,但是批判要有触发点,创新更应以事实为基础。在阅读此词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批判的精神。

讨论方向提示:

观点一:诗句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的豪壮情调不合。

观点二:自我安慰之辞,诗人在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辞。

启思:旷达与消极是否一致?

教师总结: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可概括为:对比——惭愧——奋发。

(五)小结: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刘辉 邮箱:

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

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 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 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1、 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 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 面对壮美 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 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

1、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 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 “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 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4、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 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6、 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四、对比归纳1、 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

2、 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 指导把意境的方法。填写表格。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训练能力。

指点方法。

五、作业 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    乱石      虚境   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                                意境。

江月             周郎风采功业。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

【授课教师】语文组林攀。

【授课年级】高一9多媒体5教室。

【授课时间】5月26日(星期四)下午第3节。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语文必修4》。章节及课题: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第一课时《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性词作,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并且在立意、写法、题材上也极具典型性,是怀古词的代表作。诗词鉴赏切入的方式可以很多,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尽可能还原文本本身的情感内涵,触摸到文字背后那颗美好鲜活的灵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是的作品,作者通过写景、怀古、思情表达了自己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在教学中,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利用多媒体营造适当的氛围,激发诗词鉴赏的兴致,获得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常识,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首词被放在必修4唐诗宋词单元在婉约词的对照下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作进行学习的背景,我想,在之前已学过的《赤壁赋》,使他们对这首词并不陌生,甚至对苏轼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和他的其它词作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这一课的教学应该做的就是对已熟悉的文本做进一步的研习,在感受的基础上提升感受,在朗读吟诵的基础上增加理性的知识,甚至是反思自己的感受、理解。

在前人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记录中,发挥联想和想象,泯灭时空界限,与古人对话,指点评说、感悟体认,从而积淀自己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更好地拓展个人的生命宽度。

三、设计思想。

(一)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营造开阔雄浑之意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借引导回顾必修一学的前《赤壁赋》,自然牵出对作者写作背景的回忆。

(二)利用多媒体超级链接范读全文,纠正文章的字词读音,学生朗读全文。接着分析文章,以(豪迈、怀古、思情)三个方面展开,创设问题情境,分组讨论,来欣赏、讨论、分析整篇文章课文。借助歌曲链接:倾听《向天再借五百年》让学生感受磅礴的意境。

(三)利用人物比较图、多媒体演示、回顾以往知识点来讲解,特别是联系《赤壁赋》来理解此时东坡的精神世界。最后领诵,并播录音演唱《高山流水》,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更进一步领悟苏轼的人生观和端正自身的人生价值观。

课前准备:学生充分阅读预习,收集有关苏轼的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渗透德育。

采用人格感化法,展示文章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发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倾注感情,以情动人,联系实际或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顺境中要心怀天下、积极进取,在逆境中也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蕴含深刻的思想感情。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2.感受苏轼的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难点: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营造开阔雄浑之意境。(提问学生,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听后的感受是什么)。

2.引导回顾必修一学的前《赤壁赋》。

1.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都踊跃举手要回答问题,学生都能够正确的回答。

2.学生自然牵出对词作写作背景的回忆,点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写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词作。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让学生更加快的进入文本,了解作者。

文本解读1.通过多媒体范读文本,指点纠正文章的字词读音,

2.再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学生认真品读,用笔在课本中注音。让学生懂得带着感情朗读的重要性。

分析文章。

以三个方面展开,来欣赏、讨论、分析整篇文章(一)品“豪放”

1.对豪放派风格的概括。

2.提问:这首词的'大气魄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结合文本中感触最深的词句来说一说。

3.教师归纳明确。

4.利用多媒体倾听:《向天再借五百年》感受磅礴的意境,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片内容。

5.老师概括小结。1.学生齐读上片。

2.分组讨论,推举每组代表回答。

3.学生倾听歌曲,感受文章,概括上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倾听音乐,感受磅礴的意境,体会景中之情。

(二)读“怀古”

1.知识拓展:怀古诗词。

2.采用问题情境和人物比较分析法。

3.回顾以前高一所学的怀古诗词。

4.教师概括小结。

1.学生齐读下片。

2.分组讨论,学生主动回答。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蕴含深刻的思想感情。

2.回顾以前的知识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思“幽情”

2、联系《赤壁赋》来理解此时东坡的精神世界(思想状态)。

3、教师概括总结。

4、最后领诵,并播录音演唱《高山流水》。

学生独立思考,借助以前所学《赤壁赋》来理解此时苏东坡的精神世界。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顺境中要心怀天下、积极进取,在逆境中也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布置作业1、背诵全词。

2、预习《定**》,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学生记录作业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实践,从而更进一步领悟苏轼的人生观和端正自身的人生价值观。

八、自我反思。

本案例力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到位、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理念。我觉得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回顾已有知识,实现课程资源整合。在设计本教案时,我注重拓展课堂教学,把古诗词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前师生广泛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引用所学怀古诗词《咏怀古迹》《马嵬》进行对比阅读,课后自找诗词进行阅读和鉴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学习语文应注重类似的积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2.善用现有网络技术,优化辅助教学。本节课我运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主要是为了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较直观的感受古诗词情境和意象,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加强朗读。不仅要“读”,还要读出感情,设身处地的“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诗词中的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3.相机而教是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不要固守自己的预设,而忘记回应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也千万不要急于呈现自己的一些思考所得,而应该多考虑怎样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时时记住自己只是个引路人,只能根据学生的选择、学生的思考随机应变地进行教学。从这点来说我很开心,因为我的课堂是由学生做主的,我的课所谓的精彩不精彩取决于学生的表现。从这一角度去评价,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4.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九、点评意见。

看了林老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他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林教师先设计了“课前音乐,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诗歌鉴赏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讨论。老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讨论交流。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2.林教师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抓住教学重点难点项目施教,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林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苏轼这位宋代著名词人的一些情况和创作背景。课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近作者,品读他的《定**》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教学设计中拓展延读这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林攀。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舔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

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壳。我已经一无所有,谁怕!怕谁!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确一无所有,但我也最富有。虽无荣华声名之享,亦无宦海沉浮之忧,剥去的是浮名,获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

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炼出的是火眼金睛,风雨如晦,霜刀雪剑让我风雨不侵,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风雨即风景。我依然会饮酒,却不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乎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

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回头看时,萧瑟之处已是斜照相迎,狼狈之人现在应是笑脸盈盈了,忽喜忽悲,极喜极悲。朋友,当你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还会有风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风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时,一如从前的我,阿弥陀佛!这是折磨。谁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成熟的过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后的苏轼,似乎真的领悟了儒释道三位一体后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规律。他为后世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常规演讲。

导入  :

我们星期天到长江去采风,大家都写了不少作文,谁愿意交流?

(3--4名同学交流)。

面对浩瀚长江,苏轼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多媒体范读《赤壁怀古》)。

尽管地点不同,但我们和大文豪还是有不少共同的情愫。接下来请大家一边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边拿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看看有什么收获。(学生阅读、比较)。

我们还是老规矩,按学习小组先小范围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问题abc)。

分组讨论。

写景。

哪几句好?(学生读)。

我们比较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如何写景的,看课文写景好在哪?(讨论)(写景:用词、修辞)。

再看几句同样写水的诗句。(多媒体“写水”)。

学生讨论3。

写人。

文中怀古的对象?(周瑜)。

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众说纷纭、介绍周瑜)。

我们应该如何把人写好?(讨论)(写人:特征、典型)。

解答问题a:作者为什么先写“小乔”?(讨论)。

人生得意2、裙带关系3、和自己对比)。

(三)伤今。

谁来介绍苏轼的生平?(介绍苏轼)。

填表: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周瑜。

2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得意。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感伤。

文章写出内涵需要注意?(讨论)(写意:比联、真实)。

解决问题bc等并小结全课。

本课创意很好,敢于将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全课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理念,气氛活跃、融洽。提供了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又一思路。

《念奴娇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

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3、 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1、 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 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 面对壮美 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 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

1、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 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 “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5、 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2、 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 指导把意境的方法。填写表格。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训练能力。

指点方法。

五、作业 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    乱石      虚境   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                                意境。

江月             周郎风采功业。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舔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壳。我已经一无所有,谁怕!怕谁!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确一无所有,但我也最富有。虽无荣华声名之享,亦无宦海沉浮之忧,剥去的是浮名,获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炼出的是火眼金睛,风雨如晦,霜刀雪剑让我风雨不侵,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风雨即风景。我依然会饮酒,却不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乎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回头看时,萧瑟之处已是斜照相迎,狼狈之人现在应是笑脸盈盈了,忽喜忽悲,极喜极悲。朋友,当你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还会有风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风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时,一如从前的我,阿弥陀佛!这是折磨。谁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成熟的过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后的苏轼,似乎真的领悟了儒释道三位一体后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规律。他为后世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诵词。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初步感受词的豪放气势)。

2、自由朗读(把握感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老师读上片,学生读下片)。

4、作朗读指导:(开篇三句,起笔空阔,气势不凡,应读得有力度。中间“乱石……千堆雪”写了江涛汹涌,浪花狂卷的壮丽景色,应读出一种豪迈语气。下片中对周瑜动人容貌和出众才华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读出羡慕景仰的语调。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应读出那种忧伤,失望、无奈的语调)。

5、结合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三、解析。

1、点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片,

2、提问:作者具体描写了赤壁哪些景观?面对这些景观作者生出什么样的感慨?

板书:所见所想。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浪花一时多少豪杰。

3、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可用〈〈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在那首词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从描写周瑜的句子中,我们想想在苏轼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书):婚姻美满年轻有为受明君器重功绩卓著。

7、从周瑜在苏轼心中的形象,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怀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板书):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爱妻离世早生华发蒙昏君冷落功业未就。

8、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你怎样认为?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梦:生命短暂与江月永恒的对比,沧伤的历史感)。

(若说消极:请对苏轼留几句鼓励的话)。

9、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当你屡屡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挫折意识)。

三、小结。

本堂课在熟练的朗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细致分析。

四、作业。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本词,并默写本词。

五、板书略:

六、教学后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

1.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英雄形象的塑造;

3、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豪放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说,这首词应该由关西大汉,抬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来唱。到底是怎样的豪放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影片,听朗诵,感受豪放词风。

二.自主阅读:

听录音,感受豪放;

让学生集体随影片同步模仿阅读。师把影片的声音调到微弱。

请大家借助补充注释,自主疏通字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上网浏览创作背景(苏轼是如何被贬谪到黄州来的);搜索关键词:乌台诗案。

可参看链接:自主阅读目标。

背景概括:

1.对王安石新政中部分措施持反对意见,被人利用,罗织了“毁谤君相”的罪名;

2.苏轼才华横溢,深得神宗赏识,招致许多朝臣的嫉妒和攻击;

3.神宗亦欲借此机会挫其锐气,并无杀他之意,遂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三.深度阅读:

板块一:上阕环境描写。

同学们初步感知了这首词鲜明的豪放风格。豪放风格也体现在上阕的环境描写中。师读上阕。环境描写给我们的总体感受可以用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来概括。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作者的用字上。

1、很多评论家都认为此处的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试以“乱”“惊”、“穿”“拍”“卷”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每个人只须分析一字即可。(可借助金山词霸查阅“惊”。)。

明确:“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2、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本词上阕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呢?搜索关键词: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可以提供人物活动的广阔空间,显示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环境描写可以展现地区风貌和风土人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3、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4、环境描写可以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5、环境描写可以渲染烘托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明确:环境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明确:“长江”乃历史的长河之喻,“浪”既是长江之浪,又比喻历史长河之浪。

师:好。由上文的写景出发,作者生发感叹:江山如画,地灵人杰,如此美景,自然孕育出众多豪杰,启出下阕对英雄人物的描写。让我们进入深度阅读的第二板块:英雄人物的塑造。方法:在比较阅读中领会词人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方法。

先请一位男同学为我们朗读有关周瑜的诗句。

板块二:下阕怀古。

比较:英雄诗篇。

互动探究式阅读:

2.是否已经获得了一些启示?想想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链接:历史上的周瑜一、周瑜二(链接的内容可课后阅读)。

明确:

1、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小乔初嫁了”)。

2、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3、描写功绩韬略,表现周瑜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非凡才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四.进入合作、探究阅读板块,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说周瑜如果死后有知,魂魄回到当年的赤壁来,一定会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斑白了吧!这里有种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师:阅读离不开批判的精神。批判是创新的灵魂,但是批判要有触发点,创新更应以事实为基础。在阅读此词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批判的精神。

讨论方向提示:

观点一:诗句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的豪壮情调不合。

观点二:自我安慰之辞,诗人在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辞。

启思:旷达与消极是否一致?

教师总结: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可概括为:对比——惭愧——奋发。

小结: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其它观点列举:

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五.教师总结归纳:

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因此,我们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豪迈雄健、慷慨奔放的词风。同学们以后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后,可从这些方面作比较阅读。

六.课堂交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

独自踯躅于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在血色黄昏的江畔,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哦,不!你回答说,挫折是人生的常态。你曾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骄傲地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诗句。你以宽容的胸怀对待他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你以真情的诗句、你以历尽风雨后的坦然告诉人们:生活的风雨永远也摧不倒真诚而执着的人,除非你自己放弃!正视挫折、淡化痛苦,既洗练了你豪放的词风,也沉淀了你厚实的人生。

让我们把杯中的美酒洒进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吧,向逝去的英雄、向往昔的岁月庄严地许诺:生活的风雨总会过去,让我们从头来过!

这是老师在反复读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获得的一点感悟。

营造情境: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遇到种种挫折、打击和磨难;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的诱惑与选择,你将怎样地活着呢?每个人的一生,也都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的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请敞开你的心扉,说出你的困惑,写下你的感悟,让我们走近并且努力走进彼此的心!

教师有选择阅读并略作评价。

七.课后作业 :

具体内容见网页。

要求学生在网上完成,并且把作业 放在论坛中。

附: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唐代杜牧《赤壁》也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瑜,字公瑾,24岁拜将、娶小乔为妻,34岁指挥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战役,36岁英年早逝。

2005年12月20施行(高二)。

作者邮箱: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东去的江水冲尽了往昔的风流故事,却化不开词人心头的.一片苦闷。一切随波而逝,惟有今人怀古思念时的惆怅与无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愤怒了,这滔滔江水击打的何只是水中乱石,何只是绵延江岸;卷起的又何只是层层江浪,阵阵**?遥想三国赤壁之战,决战决胜的少帅周瑜,何等潇洒、何等睿智、何等意气风发!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壮志难酬。于是这奔流不息的江水卷起的是心中难平的心绪,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却悲叹一事无成的心灵,穿空的是此时慨叹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便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是啊,古今如同一梦,而许多人未能从梦中醒来,却在旧欢新怨的怪圈中轮回、反复。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但苏轼依旧清醒,因为,人生的痛楚,摔打炼就了这样一个敢爱敢恨,豁达超然的一代词宗。

说他敢爱敢恨,是因为“一曲阳关情几许”,送别友人他恳切真诚;“明朝酒醒何处,肠断紫玉箫”,离别之时他肝肠寸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掉念亡妻他欲哭无泪。他主张改革而又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尽废新法时,又骂他是“司马牛”。正是他的敢爱敢恨,直言不讳地指点时政,使他这个“多情者”早生华发,他也因此屡遭贬谪而一生坎坷。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开朗之时不忘为国效力,一如王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慨问。“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便是苏轼的气魄,即便是憧憬,也奔放豪迈。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如杜甫“荡胸生层云”的旷达胸襟与气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又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的风雨换来苏轼泰然自若的一笑。没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伟岸,更刚烈坦荡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傲岸的人,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写就的诗词却依旧雄健奔放,挥洒自如,仍旧志不灭,心不死。“风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无可不可,便是参透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