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中国传统美德的论文(热门20篇)

中国传统美德的论文(热门20篇)

作者:薇儿 中国传统美德的论文(热门20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以具体实例为基础,展示出某一种文体或文体的典型风格的文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寨的海滩上,林则徐将从外国烟贩那儿缴来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硝烟现场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林则徐的这种爱祖国、拒外侮的民族精神传颂千古。

前几年在抗击非典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计其数的白衣天使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在生死线上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他们用无私、勇敢和忠诚悲壮地再现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涌现了种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实这一精神,同样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活。对于同学们来说,首先要做“改陋习、树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勤奋学习、沉稳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民族精神也体现在勤俭节约上,不管是在学校用餐还是在家中用餐,千万不能任性妄为,倾倒大量的饭菜,浪费粮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因为挑食、贪玩、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而让自己的健康与美德随着饭菜流失殆尽。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论文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流年岁月,轻轻的翻开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点点滴滴的文字,绘声绘色的画面,交织成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岁月,勾勒出中华民族久经不衰的历史。翻看史册,阅览了三国两晋时不尽的剑影刀光;阅览了五代十国时繁荣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饶的生活;欣赏了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岁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复始一点点流逝。它时刻警示着“龙的传人”,让我们挺起脊梁,团结一致,奋发向上。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在前进道路上的方向。从当初的元谋人时代到现在的小康时代,这质的飞跃是靠我们的先祖用双手拼搏出来的,在无道暴戾的时代,炎黄子孙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开创新的幸福时代,多次出现盛世时期,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光有民族经历的荣盛之巅,还有让很多笔黑暗与耻辱的划痕。

清初,统治者固步自封,重本抑末,自认为天朝无需与外国交流,便闭关锁国。19世纪上半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外国商人疯狂肆虐,牟取暴利,使许多白银外流。爱国义臣林则徐于虎门销烟,后爆发鸦片战争,由于中国落后签订《南京条约》,后外国列强发动多次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签订《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加剧了中国的贫弱,还令我们丧失了园林瑰宝——圆明园,并且丧权辱国,有义士云:“一撮历史渣滓,玷污纯洁清白,留下铁的罪证,教育我们认识江山如此多娇,原沃一腔碧血。勿忘过去岁月。”而后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无耻的预谋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令人伤痛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四个多月,因重庆置之不理,使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而后又有了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其中还有可恶的百人大屠杀比赛,731细菌武器研究所等,他们就像一把把盐巴散在中国这块受伤的宝地上。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台湾也重回祖国的怀抱。但是这次胜利是有多少血肉筑成,用多少条人命铺垫的呢?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要记住在逆境中崛起,回首历史岁月,在绝境中也有很多英雄人才涌现,乱世也能出英雄:衰而有林则徐硝烟,败而有邓世昌沉船,耻才有左宗棠收地,辱才现谭嗣同殉国„所以当我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要勇敢面对,努力征服。

最近,中日双方于钓鱼岛事件上争论不休,引起了多方面焦点关注,日本想借钓鱼岛事件挑起事端,引发战争,钓鱼岛一直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们决不会割让,而日本非法扣留我国渔船船长是违背道德的,我们应该为维护正义而战斗。不能让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漫漫的文化长廊中,一直都是一颗神秘璀璨的东方明珠,一幅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的前进,人类社会怎样的变迁,都不能使它暗淡无光,相反它会慢慢沉淀下来熔铸成龙的脊梁,使龙的传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和根本,丢弃民族精神就会迷失方向、丧失自我、甚至亡国灭种。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有进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我们是80后的一代,更应该自强,铭记耻辱,正如:“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这一代龙的传人更应该挺起我们的脊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振兴中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生代将塑造一个“可爱的中国”!

中国传统美德作文

文明美德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品质,是我们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更是我们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当野蛮取代文明时,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们就享受不到幸福美好的生活。

讲文明,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优秀品质。因为,文明之人必能使周围的人对其产生好感、给他人带来快乐。同时,文明也是尊重他人、体现自身价值的良好行为。

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拥有几千年的文明精髓,我们应发扬其精神、传承其文化,无愧于“文明之邦”的称号。

然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不文明的行为数不胜数。诸如:某些人在公共场合随意吐痰,不在乎他人感受;还有些人,在拥挤的公车上,常常会为了一点小事便肆意谩骂他人;更过分的是,一些人在面对跌倒老人时,置之不理地扬长而去。这些不讲文明美德的行为,是深藏在社会中的毒瘤,影响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成长,阻碍社会的发展。

每当看到这种不讲文明美德的现象时,我不解地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呢?是因为这些人缺乏文化素质还是家庭教育呢?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主动给一位老奶奶让座,老奶奶激动地连连道谢,脸上露出了可亲的笑容,这时,我终于明白了,其实文明美德不难做到,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良好习惯,人人都可以学会文明美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文明美德是我们成长的土壤,应当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崇尚的美德。我们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党、爱人民,好好学习,刻苦专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文明礼德修养,遵纪守法,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成长的心里,伴我们一路前行!

我们的生命,因帮助而流光溢彩。

中国传统的美德格言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6、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2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3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古代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

谚语。

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

读书。

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父亲去世后,家里。

生活。

更加艰辛,梁鸿虽然年少,但很坚毅,他刻苦求学,曾被保送到当时最高的学府「太学」里。

学习。

因他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典籍,为人又有德行,使得当时的人都很敬佩他后来,梁鸿回到了家乡,继续学习以提升自己。

乡里有许多人家,见梁鸿一表人才,气质儒雅,为人勤劳踏实,又有着高深的学问,很仰慕他高操的品德,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前来提亲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位高财多之家的貌美女子,但都被梁鸿婉言谢绝了。在梁鸿的心中,始终尊崇道德,并不贪慕名利财色,他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成就彼此的道德学问。

同乡里,有一位孟家的女儿孟光,她生得肥胖,皮肤很黑,相貌丑陋,力气又很大,能够把舂米的石臼举起来,但她贤淑知礼,聪明有德。孟家的家境极为富有,前来提亲的人也不少,但每每有人来提亲时,征求孟光的意思,她总是不愿意,一直拖到三十岁,还是没有成亲。

孟光的长相虽丑,但她从不因此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骄慢,她不愿追求名利富贵的生活。在她的内心,重视的是品德的修养,当见到前来求亲者,大多重视的是家中的财富,她自然是不愿意。

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颢)明道、程(颐)伊川的母亲。她对公婆尽。

孝道。

治家有规矩讲家法。她性情谦和随顺尊敬丈夫即使小事也必须报告大中公而后行。她从不打奴仆若见子弟对仆人稍有呵责必定教训说:“人的贵贱虽不同但同样都是人!”她待婢女仆人很宽厚处处怕伤害他们;而对孩子一有过错小的责问批评大的请示大中公一定要其改过才罢休。

她曾说过:“子女之所以不孝,都是由于当母亲的隐瞒其过错,父亲不能得知,因而无法及时教训于他。”程母生了六个儿子,死掉四个,只剩下明道、伊川两兄弟,怎么不极其珍惜!孩子才几岁,走路跌倒,仆人急忙抱扶,程母总是斥责孩子说:“你若慢慢走,会跌倒吗?”吃饭的时候,她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若孩子要尝名贵的羹,程夫人即呵斥制止说:“小时处处满足他的要求,长大后怎么得了呀!”孩子要是与人争执、吵架,虽然儿子是对的,她也不袒护,说:“担心的是他长大后不能受委屈,不担心他不能伸啊!”所以二程夫子,从小时候对饮食衣服一点挑剔都没有,也绝无恶言骂人。二人长大后,成为宋代大儒。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论文

当今社会,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拥挤的街道,这些都可以体现出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难道我们只是获得而没有失去吗?殊不知,在我们将空的饮料瓶随手扔在地上时、在我们双手环胸围观老人跌倒时,一些东西在逐渐地变淡,逐渐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我们整天都在喧嚷着要保护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的结晶发扬光大。然而试问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做到了吗?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这些挂在嘴边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藏。聆听历史这条长河中汹涌澎湃的波涛声,然而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声音逐渐被汽车的喇叭声覆盖。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这片领域上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不能只在乎物质资料的享受,我们的思想字典里最不该删去的字就是传统美德。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见荆棘丛和风雨,我们不能就这样转身就走,躲避这些坎坷,要咬紧牙关冲过去,这才是自强不息。在别人跌倒后毫不犹豫的伸出手将她、他拉起,用自己的关心去抚慰疼痛的伤口,这才是乐于助人。在伤害别人后能不弯下腰企图一言不发地走开,而是自觉上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减轻为别人带来的损失,这才是诚实守信。为什么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这一宝贵的财富闲置一旁,是因为怕减少经济收益吗?是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

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父母、老师、长辈总是教导我们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那么,我们该如何继承这些呢?泱泱中华美德,几千年来绵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而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文明进步”成为了最重要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的体现不在于它有多么壮观、伟大、而事实上它在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中已经产生。自古以来,中华美德经历了千千万万次的磨炼,经过了漫漫岁月的洗礼,饱经风霜,才代代流传下来。因此,中华美德对我们意义重大。

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呢?我们要倡导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如今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在改变。然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人的心与人的心之间被一堵厚厚的墙隔开。人们对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怀有一颗“事不关己高高挂”的态度。人们内心的同情感如同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被剥夺了想要飞出的欲望。因此,我倡导弘扬中华美德,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不要再犹豫,不要再徘徊,抓住社会发展的潮流,弘扬中华美德,让我们幸福成长吧!

中国传统的美德格言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1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1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1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中国传统美德作文

古人曾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人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道德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道德不但是做人的根本,同时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拥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

于是僧人问:“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了?”但盲人却说:“不,我是为我自已。”僧人愣了,盲者缓缓说到:“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僧人说:“是的,我刚才还被两个人碰了一下。”盲人深沉地说:“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这个简短的故事也进一步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意义:拥有道德,心灵才回得到照耀,光明与温暖方能人间共享。

然而现在的社会制度与传统道德正受到一次挑战——自私与自利的观念遍布,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腐蚀着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品德缺乏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至于老人摔倒不敢扶,公交车没人让座的事件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崇德向善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理念,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下,我们应该保留病注重还童文化,更重要的是注重传统的无上品质。在传统精神受到强烈冲击的今天,如果能做到保持道德理念,就能够不在动荡的浊流里迷离,对国家来说也是大局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道路。

崇的向善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尽要做到国家与民族的向善,还要落实到每个人中,从小事做起,用道德与思想代替鲁莽与自私。

爱国守法也是崇德向善的密不可分的一点。国是每个人立身的根本,法则是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核心——没有了法律,整个国家就是一盘散沙,从根本上来说还处在原始社会:夏启终结原始社会的根本区分点,就是设置了法律。

只有一直在追求爱国守法与保持崇德向善德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整个民族与国家才能够兴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中国传统的美德格言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4、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7、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19、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20、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22、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重拾中国传统美德作文

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谚语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读书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加艰辛,梁鸿虽然年少,但很坚毅,他刻苦求学,曾被保送到当时最高的学府「太学」里学习。因他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典籍,为人又有德行,使得当时的人都很敬佩他。后来,梁鸿回到了家乡,继续学习以提升自己。

乡里有许多人家,见梁鸿一表人才,气质儒雅,为人勤劳踏实,又有着高深的学问,很仰慕他高操的品德,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前来提亲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位高财多之家的貌美女子,但都被梁鸿婉言谢绝了。在梁鸿的心中,始终尊崇道德,并不贪慕名利财色,他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成就彼此的道德学问。

同乡里,有一位孟家的女儿孟光,她生得肥胖,皮肤很黑,相貌丑陋,力气又很大,能够把舂米的石臼举起来,但她贤淑知礼,聪明有德。孟家的家境极为富有,前来提亲的人也不少,但每每有人来提亲时,征求孟光的意思,她总是不愿意,一直拖到三十岁,还是没有成亲。

孟光的长相虽丑,但她从不因此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骄慢,她不愿追求名利富贵的生活。在她的内心,重视的是品德的修养,当见到前来求亲者,大多重视的是家中的财富,她自然是不愿意。

传统美德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母亲,那便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孩子--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我们勤俭而诚恳,友善而勇敢,这是叫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传统美德。(开头两段,第一段扣住"传统"--漫长,第二段扣住美德。入题快。)。

"勤",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闻名于世的。中国人以农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硕硕丰成,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因为"勤",加上极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圆周率、浑天仪、《本草纲目》等等智慧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此段说"勤",引用的诗句体现"勤",四大发明等说明"勤"的结果。)。

中国人是勇敢的,有傲气的。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敌,保卫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终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从容就义。他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何等壮烈感人的豪语!他们的忠义能与日月争光,在民族史册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迹!

中国人爱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非笔墨可形容的深感情。爱国诗人陆游在遗作《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死亡泰然处之,临终时还念挂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学家及政治家范仲淹,忧国忧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情操。翻开中国历史,这样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等等,真是数之不尽。(此两段说"爱国",例举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议论中有强烈的感情,用语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

孝道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鲤""黄香暖席"的故事,广受传颂。而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观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实际上,这种人是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嘘,对他人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这的确是现今社会的一大哀歌。(此两段说"孝",先说"根植在人心",再"反观现今的社会",写得简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这些社会弊病越来越多,越积越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认为,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时代,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以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优良的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重见我国道德文化的光芒。(此两段说现实意义。)。

重拾中国传统美德作文

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谚语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倡议书

全街道广大群众:

婚丧事操办的体面是人之常情,符合情理。但一段时间以来,在婚丧事操办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婚丧事越办越大,讲排场、摆阔绰,不文明、不节俭、奢侈浪费之风愈演愈烈。它改变了亲友间表达亲情友情的初衷,已成为一种不良的情感表达方式、不良的社会风气。致使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庸俗化,亲情友情金钱化,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不仅加重了干部群众家庭经济负担,而且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不仅造成封建迷信行为的漫延,而且滋生了少数党员借机敛财的腐败行为。

为弘扬崇尚科学、文明节俭的时代风尚,皇镇街道移风易俗领导小组特将“文明操办婚丧嫁娶,弘扬勤俭传统美德”移风易俗事项告知如下:

一、喜事标准:1.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督促当事人依法办理婚姻登记,协助举办现代文明、庄重节俭的婚礼。2.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提倡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合理适度消费,不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盲目攀比。3.鼓励仪式从简,餐标十菜两汤。4.迎亲车队总数控制在6辆以内。5.自觉摒弃大摆筵席、“天价”彩礼、高额礼金、借机敛财、过度“闹洞房”“闹伴娘”等恶俗陋习。6.红白理事会统一宴请标准,喜事宴请标准不得超过10桌,每桌不超过300元,烟不超过20元/盒,酒不超过25元/瓶。7.其他如老人生日、升学当兵、上梁乔迁、小孩满月等喜事好事禁止下通知、发请帖、请客操办。

二、丧事标准:1.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协助事主举办文明节俭的丧葬活动,积极倡导事主及亲属严格按照“八建议、八提倡”执行:建议不大操大办,提倡丧事从简;建议不购买纸扎,如购买则不准超过3件,依次取缔纸扎用品。提倡黑纱白花;建议不唱戏打鼓,提倡播放哀乐;建议不大摆灵堂,提倡鲜花祭奠;建议不设宴待客,提倡只吃便饭;提倡进入公墓。2.简化丧礼程序,控制丧事规模,坚决杜绝出大丧、办长丧。3.提倡节俭吊唁,随礼不超过50元,随礼不坐席,招待仅限亲戚,提倡“一碗菜”,饭菜标准不超过200元/桌,不超过15桌,每桌上烟不超过2盒,不超过10元/盒,每桌上酒不超过2瓶,不超过15元/瓶。4.加强丧葬活动管理,禁止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三、殡葬标准:1.村、社区红白理事会要积极配合事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和殡、葬、祭活动有机衔接,倡树厚养薄葬、惜福珍重、慎终追远理念。2.帮助事主依法火化,提倡安排逝者骨灰安葬自家责任田中深埋或葬到公益性公墓,严禁违规土葬,避免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不得超标准建墓立碑。3.倡导文明祭奠、低碳祭扫,引导群众通过敬献鲜花、植树绿化、家庭追思等低碳环保的现代祭扫方式寄托哀思。

以上告知内容,请辖区内村民严格遵照执行,配合各村红白理事会工作;如有严重违规或超出规定标准者,按照违反《治安管理条例》、《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各项环保法律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重拾中国传统美德作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的基道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在儒家文化中为五常之一,即所谓仁、义、礼、智、信之信,也就是守信、诚实的意思。食言失约、谋事不忠、欠人财物、知过不改等,都是不信的行为。《弟子规》把诚信作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指标。一是体现在要讲信用。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在待人接物中,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以诚信作为基础,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可轻易许诺,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信,是最不可容忍的大错。你可以能力不足,你可以不善言辞,只要你慎言慎行,诚实守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二是体现在要谨言慎语。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就是看到的事情,看到的不是很真实,不是很明确,就不可以妄加揣测。不明了真相的事情,就不要轻易的传播。在言语上,一定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它攸关一个人的声誉,攸关一个人一生立身处世的信用问题。三是体现在要见贤思齐。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当看到别人有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德行,在不吝赞美的同时,还要马上反观自己是否也拥有了良好的德行,如果差距太大,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做到,要努力学习,扩充心量,努力达成像他这样的目标。在待人处事中,要时刻以诚实守信用、谨言慎语、见贤思齐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是培育良好德行的根本。

中国历史上具有诚信的人有很多很多!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给予50金。有个大胆的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间,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首先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宝剑,却说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再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再途经徐国回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送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的许诺赠剑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纯更高!

扬大附中徐砺寒同学明显的做到了这一点,他有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诚信!

但是,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因此啊,我们应该像徐砺寒学习,重拾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我们,要背起‘诚信’的行囊,为中国奋斗吧!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能够参加今天这次演讲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穿越血与火的洗礼,历经战争与硝烟的沧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了她九十岁的生日。

九十载风雨兼程,九十载辉煌伟业,党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刺破夜空点亮黎明;像一只经久不息的号角,始终吹奏着时代的强音!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与危机共存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都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也培养了一批批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共产党人的楷模—焦裕禄就用他对党的一片赤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1962年,在河南省兰考县遭受风沙、洪水、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他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理“三害”的斗争中。记得那是1963年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焦裕禄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人民群众,这么大的雪,群众缺不缺吃的,少不少穿的,有没有柴烧,想到这些,他彻夜难眠。风刮了一夜,雪下了一夜,焦裕禄办公室的灯也亮了一夜。第二天天不亮,他就带领县委机关的干部,带着救济粮款迎着漫天的风雪,下乡访贫问苦去了。焦裕禄来到杨村庄,走进一座低矮的茅屋,里面住着两位无儿无女的老人。一进屋,焦裕禄就坐在老人床上问寒问暖,大娘问他:“孩子,你是谁呀?这大雪天的出门多危险,你来干啥?”焦裕禄动情的说:“我是您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毛主席让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娘激动的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双手上下抚摸着焦裕禄,眼里噙着泪水说:“多想看看党的好干部啊!”在兰考期间,焦裕禄的肝病已经非常严重,就在他带病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无情的肝癌使他不得不离开他的战斗岗位,离开他无限眷恋的兰考大地,病危的时候,他向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我死了以后,请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我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1966年6月22日,这个让兰考人民终生难忘的日子,苍天含泪,大河呜咽,36万兰考人民以泪洗面,迎回了他们已故的焦书记。

“兰考恒留堕泪碑,停车吟望白云飞。生前手种今犹在,垄上尘收。焦裕禄,这位共产党人的好书记,兰考人民的好儿子,他的一生,铸就了忠诚、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位不折不扣的践行者!他的崇高精神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立“振兴中华之志,把爱国之情”化为效国之行。在困难面前,要勇于前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将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中国传统美德

从小就有着许多的书籍陪伴着我,它们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从《格林童话》给我带来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伊索寓言》给我带来的人生道理;《水浒传》给我带来的英雄豪迈;《西游记》给我带来的不避艰辛西天取经的毅力……这些书感染着我,我也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它,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想深入了解它们。

窗外下着雨,看着窗外的景色,让我想起了一本许久没有碰过的书。我走到书架面前,轻轻的把它拿了下来,触摸着封面,虽然有一些灰尘,但看起来依然是崭新的。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亲情小说,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亲我的妈妈》,翻开了这本书,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了上来。

赵安迪,他是一个从小就由爸爸抚养的孩子,他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事业离开了他。又因为一场事故,夺走了他从小依赖的父亲。最后是由一个陌生的面孔把他带走了,而那个人就是他的,妈妈。因为距离感,使他们不能以最融洽的方式在一起生活,可是最后,他们选择了:彼此退一步,彼此依靠,欣然接受,尝试着去接受对方,面对事实。

生活,要每个人的谦让,只有互相理解,宽容,才可以让生活少一份冲突,多一份和谐。就像狮子和豹,它们的实力都不分上下,如果正面抗击,只会两败俱伤。如果每一个人都退让一步,不去干扰,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宁。俗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人生,是由享受的,更多的是让我们来学习,来感悟的。只要我们能够互相的谦让,互相的宽容,彼此多一份关怀,生活会对我们敞开大门,由你无限探索,追求。

文档为doc格式。

重拾中国传统美德作文

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读书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加艰辛,梁鸿虽然年少,但很坚毅,他刻苦求学,曾被保送到当时最高的学府「太学」里学习。因他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典籍,为人又有德行,使得当时的人都很敬佩他。后来,梁鸿回到了家乡,继续学习以提升自己。

乡里有许多人家,见梁鸿一表人才,气质儒雅,为人勤劳踏实,又有着高深的学问,很仰慕他高操的品德,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前来提亲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位高财多之家的貌美女子,但都被梁鸿婉言谢绝了。在梁鸿的心中,始终尊崇道德,并不贪慕名利财色,他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成就彼此的道德学问。

同乡里,有一位孟家的女儿孟光,她生得肥胖,皮肤很黑,相貌丑陋,力气又很大,能够把舂米的石臼举起来,但她贤淑知礼,聪明有德。孟家的家境极为富有,前来提亲的人也不少,但每每有人来提亲时,征求孟光的意思,她总是不愿意,一直拖到三十岁,还是没有成亲。

孟光的长相虽丑,但她从不因此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骄慢,她不愿追求名利富贵的生活。在她的内心,重视的是品德的修养,当见到前来求亲者,大多重视的是家中的财富,她自然是不愿意。

重拾中国传统美德作文

家风又称门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古人非常重视家风,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的意思。当然“齐家”前面还有“修身”,但自我修养,也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的确是值得弘扬的传统文化。

传统的中国家庭历来注重门楣家风,庭训家教,重视家风建设亦是历史上众多先贤的立家之本。受儒家思想影响,重德修身,仁孝清廉,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直接体现在对孩子的影响上,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对于家风的认知则来自于对长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耳濡目染,家长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和教育会内化为孩子的自身行为,在他们走上社会后体现出来。因此,家风如何,说到底是家庭教育问题,而家长是培育家风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母亲对于形成好的家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好比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这就是良好的中华美德――尊老爱幼。

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的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试问对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洁工人,你的心里会怎样想?是否会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乱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做一个不会乱扔垃圾的中华人吧!”这也是中华美德――不随手乱扔垃圾。

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就像电视上播放的公益广告,节约无小事,从身边的做起,不浪费一滴粮食,虽然现在生活好了衣食无忧,但我们父母平时还是很节俭。父母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告诉他们粮食的来之不易,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人人都浪费粮食的话,那么吃不上饭的日子终会来到。

小学语文中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更让学生明白了节约的重要性。

中华美德里还有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而不是蔑视他。或者,在公共汽车上有空位时,我们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没有老人或身体不便的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位子让给那些人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每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也就形成了这个社会的民风和社风。对于当今市场经济腾飞而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来说,重振家风则非常重要。良好的家风构建与传承就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自身做起,传承优秀家风、营造良好社风、弘扬传统文化,并将之代代相传、永不停息。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考试的变革也越来越显着,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部分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包括名言积累与运用、综合学习、仿句练习、对联写作等)在考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大。尤其是第一个知识点,更是重中之重,不少地方的分值都在10分以上。因此,做好这一点的专题研究,从全国各地纷纭复杂的中考题中准确理清基本知识要点、涉及的主要考点、找准相关问题并指导同学们如何有效应对,对于抓好备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名言积累与运用涉及的考查要点有:对经典名篇名句的记忆情况;名句深刻含义的准确理解及运用。考查的范围有:

3、经典名句的准确分析品味。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倡议书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群众:

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患难扶持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市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传承孝德之风,弘扬传统美德。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目前我市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占据较大的比例,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儿女没有尽到赡养义务。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子女的首要责任。我们呼吁广大市民争当敬老爱老的表率,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孝德传统,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形成人人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开展爱心捐助,倾情帮贫解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善举不分大小,捐赠不拘方式。您爱心捐出的被褥用品、家电家具、衣食物品正是这些贫困人口所急需急用急盼的。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您的捐赠义举必将播下扶贫济困的善良种子,谱写情满人间的动人乐章,产生积极深远的社会影响,您的大爱善行必将促进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将加快我市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步伐。

汇聚强大力量,共担社会责任。在深入扎实开展“双联共建”的基础上,各部门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扶贫济困的行动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各单位职工、社会各界群众要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片爱心,尽自己所能开展帮扶,为扶贫济困作出积极贡献,聚集你我他,形成荡涤贫困的滚滚洪流,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走出困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致富路上,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小康征程,不让一个困难群众落伍。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用真情传递希望,用爱心播撒阳光,汇集全社会人人关心扶贫济困、人人支持扶贫济困、人人参与扶贫济困的强大力量,共同谱写中国梦的聊城新篇章!

聊城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