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教学设计方案的特点(优秀14篇)

教学设计方案的特点(优秀14篇)

作者:薇儿

计划书是在规定时间内对某项工作或活动的建议和规划的书面材料。如果你正在为编写一份计划书而犯愁,不妨多看看这些范文,以便从中获取灵感和思路。

教学设计论文特点

1.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2.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或对照学生模特儿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脸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中的传统及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中国人物画资料图片、书籍、课件、生宣纸、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调色盘、画毡或报纸。

四、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游戏激趣眼力大考察。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张有特点的人物画,人物画的技法和脸部特点各不相同。

a.漫画《成龙》;b.中国画《齐白石》;c.中国画《阿q像》;d.水彩《李咏》。并提问:

这些人物的脸都很有特点,请你说说每个人物的脸部特点,每张画都用了什么绘画方法。

2.学生观察总结后回答:成龙脸形很方,眼睛小鼻子特大;齐白石爷爷很慈祥,眉毛、胡子都是白色的,而且很长;阿q很瘦弱,留着清朝的大辫子。

3.教师小结: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

(二)出示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画写意人物画。

1.教师向学生讲解中国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和大写意三类。

学生发表有关课下收集的人物写意画知识。

2.出示王子武的《齐白石》、蒋兆和的《阿q像》和程十发的《观鱼图》,体会画家作品风格的不同。思考问题:

从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述:中国画家在对传统技法学习的基础上,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笔墨技法,无论在传统题材还是现实主义题材领域中,皆创造出鲜明、强烈的个人风格。

3.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课本中人物的脸分别属于什么基本形?

他们的`五官都有哪些特点?

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表情,如果你来画应该怎么表现?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课本中的人脸大致属于国字脸、甲字脸、申字脸等;他们的五官均有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他们的表情可以用喜、怒、哀、乐四个字来分别概括。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一)学生练习。

教师提示:写意人物画用笔墨来表现人物的形体结构和面貌,另外还讲究笔墨的形式美。学习写意画时,一定要同时掌握用笔、用墨的规律。

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先让学生说一说记得哪些,并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做练习,教师补充。

教师分析学生的练习,边演示边讲解中国画中锋、侧锋用笔的技法要领。在用笔时不论是落笔、运笔还是收笔,都要使笔和纸保持一定的摩擦力,而且还应有用笔的变化。写意人物画用笔大多讲究色与墨的结合。

2.中国画有浓淡的区别,也有干湿的区别,试着画一下。

笔靠墨色去体现,墨色必须随着笔法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有墨无笔、有笔无墨都是不好的。以墨为主、色为辅,以墨作为基础,用色来补充,丰富画面。

中锋、侧锋用笔,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色破墨、墨破色,勾、皴、点、染。

3.学生进行练习。

(二)教师示范。

1.先用中锋蘸淡墨勾人物轮廓和五官。

2.教师讲解并示范一幅写意人物画的全过程。在示范过程中,可以请学生画一部分。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自己对中国人物画的不同感受。

(三)继续研究。

教师设问:请说一说你熟悉的人或者有特点的名家名人。

学生举手回答,畅所欲言。

(四)作业要求。

1.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并提出作业要求:

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工具画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播放音乐,创设氛围)。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构思,互相启发。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教师在巡视时,应针对学生差异进行辅导。加强个别指导,及时表扬、展示绘画技法好的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3.作品展评。

评价要求:

(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

(2)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

(3)学生先自评再进行互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课下搜集更多的有关中国写意人物的知识或作品,将自己的感受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

认知: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情感:

1.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2.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行为:

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学习礼貌用语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含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培养学生从小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否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个人来说,表明一个人是否有文明教养,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从小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礼貌用语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在幼儿园中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本课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比较全面地教给学生,使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每种礼貌用语表达的含义及用法,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

本课分为三部分。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年级小学生对于礼貌用语并不陌生,教学应考虑他们原有的基础,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对礼貌用语含义的理解。即不要过于简单地教学生说礼貌用语,因为他们在口头上是会说的,要在会说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对每种礼貌用语的理解;但不要拔高,以较抽象语言讲述各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要把握好本课教学要求的“度”。

2.要使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不能离开语言的具体环境,如课文中安排的特定具体环境,但不能只限于一种具体环境,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请求语的使用,课文安排在借书的具体环境中,教学中可扩展到问路:“请问……”;买东西:“请给我……”;向老师请教问题:“请您给我讲……”;请求同学帮助:“请你帮我……”,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经常使用。

3.礼貌用语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其实质:人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对别人友好的表示。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每种礼貌用语所表示的内心真情。例如,道歉语“对不起”,应是自己由于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而感到内心不安,用“对不起”表示道歉,请求别人原谅,而不是简单说一声“对不起”,应付一下别人。讲每一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都要抓住当时应有的正确思想活动。在为别人着想的内心活动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好礼貌用语。

第四课学会礼貌用语。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3.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4.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

1.磁带:课文、儿歌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下载。

2.小电话模型。

3.小红花数朵。

一、导入(文中“想一想”)。

1.你向谁说过“你好”?谁又向你说过“你好”?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当我们互相亲切地问候“你好”时,心里都是热乎乎的,非常高兴。因为“你好”是礼貌用语。(出示“你好”的卡片)。

板书:礼貌用语。

过渡:孩子们,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的礼貌用语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课,我相信,学了这一课以后你们就会学到很多礼貌用语。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你好”。(出示课文插图一)。

(1)介绍赵小刚和王强。

学生猜想:他们早晨见了面就互相讲“你好”!

板书:你好。

(2)问:你们什么时候用过“你好”?你是怎么说的?

小结:互相问候了“你好”,心里非常高兴,新的一天学习生活都从这美好的问候中开始。

(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的有力措施。课文这样一开头就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他们立即萌生了想知道为什么的念头。这样,课文从头至终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欣赏中就学到了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礼貌用语。)。

2.学习“请”。(出示课文插图二)。

过渡:让我们接着再来看看赵小刚和王强的故事。

(1)王强有一本书,赵小刚很想借来看。他是怎么对王强说。

(2)比较两种说法,看哪种有礼貌?咱们再来听听赵小刚是怎么说的?

板书:请。

生:赵小刚用了“请”,为什么还要说“可以吗?”引导理解:表示和别人商量是非常有礼貌的。

(3)问:你什么时候用过“请”?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该用“请”。

小结:用上了“请”就表示对别人尊重,是很有礼貌的表现。

3.学习“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出示课文插图三)。

(1)学生看图说图意,想赵小刚还书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说“谢谢”?

板书:谢谢。

(2)王强又是怎么说的?

板书:别客气不用谢。

(3)问:你们用过“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吗?怎么说的?

小结: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和礼物时都应说上一句“谢谢”,这样就让我们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4.学习“对不起”(没关系)。(出示课文插图四)。

(2)想想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对不起(没关系)。

(3)你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对不起”(没关系)?是怎么说的?

小结:“对不起”很神奇,能让小朋友变生气为开心,但说“对不起”一定要真心诚意。怎样才是真心诚意,请学生演示。师生共同评价。

5.学习“再见”。(出示课文插图五)。

(1)放学了,赵小刚和王强一起走出校门,看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板书:再见。

(2)你们在什么时候对谁说过“再见”?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结:要和别人分别时,说上一声“再见”,让别人心里感到很温暖。

6.学习“您”。(出示课文插图六)。

师:从刚才他俩的表现,你们觉得赵小刚和王强是怎样的孩子?

生:他们非常懂礼貌!

师:所以老师要奖励小红花给他们!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您”

7.学生看书听录音,根据板书回忆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三、演一演(课后“演一演”)。

1.说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2.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赵小刚和王强。

3.师生共同评价,以小红花作为奖励。

四、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

1.课后“比一比”。(出示课文“比一比”内容)。

(1)如果小明立即说了“对不起”,会怎样?

(2)如果小明不说“对不起”,又会怎样?

(3)小结:说不说“对不起”的关系很大哩!以后要是你退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对!只有“真心尊重别人”,向别人道歉,别人才会原谅你。

板书:真心尊重别人。

2.帮助下面的小朋友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1)小红借小方的刀用,小红说:“喂,把刀给我用用。”

(2)小云把笔还给小花,小云说:“谢谢!”叫小花说:“没关系。”

(3)小会见到老师说:“老师你好。”

(4)客人要走了,小刚应该说什么?

小结: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真光荣,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你们。

(“活动”是思品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能让学生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巩固了知识。另外,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也是教学本课的手段之一,能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后继续认真学习,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学习。)。

五、练一练(出示课文“练一练”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礼貌用语,再同桌用小电话练习,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虽然,我们打电话时看不见对方,但是我们用上了礼貌用语,就显得很亲切了,心中就很温暖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学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了吗?

板书:学会。

六、读一读。

1.你愿意使用礼貌用语吗?为什么?

2.学习儿歌。(出示儿歌内容并放录音)。

3.朗读儿歌。

板书:相亲相爱心中温暖。

七、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自觉使用礼貌用语,让我们这朵文明礼貌之花开满在我们的生活中,愿你们从小做个讲礼貌的孩子。

放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下载,师生拍手齐唱。

板书:

四学会礼貌用语。

“您”

真心尊重别人。

学会。

相亲相爱心中温暖。

教学设计论文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的脸型特点,五官和表情特点,学习人物正面比例关系“三庭五眼”,突出特点抓住神情进行人物脸部的表现。初步学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进行人物画的个性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示范,认识到人的脸型的差异,教师示范讲解学习人物正面比例关系“三庭五眼”,示范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在表现人脸的技法;通过尝试联系,表现出有特点的人脸。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充分展现每个人有个性的造型表现力;喜爱中国画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五官特征,表现人脸的基本特征。(脸型、五官、表情)。

教学难点:用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中国人物画资料、课件、范画、示范用具。

学生用具:国画用具一套,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等。

一、激趣导入新课:

1、眼力拼拼拼:

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面部特写让学生猜:岳云鹏、成龙。

请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

提问:之所以这么形象的表象,是画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师进行总结:人物的面部特点。

2、欣赏人物。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画像,说说这些画像人物的脸型、五官有什么不同。(提问,师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引入课题。

教学设计论文特点

1.任选一题,论文内容须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须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联系教学实践,撰写课程论文,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一经发现该门课程将以“不及格”处理),可参考相关资料,引用内容须注明出处,论文结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二.参考题目。

1.对中小学新课改教材中某一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如:中学语文《×××》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2.选择一个的主题,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完成一个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谈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5.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6.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7.新课改中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影响。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媒体已越来越广泛地在各科教学中运用,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为普遍。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充分的感知,思维活跃。它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变苦学为乐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科学的运用多媒体,为改革传统教学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多媒体可以转换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只能培养出一批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费时低效的问题,有的课文要教二三课时还完不成教学任务。时间一长,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呆板、枯燥,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夺取“391”高地时,我军要想取得战斗的胜利,潜伏时必须做到纹丝不动。为什么纹丝不动呢?此时出示投影片,学生的注意力会格外集中,并能从投影片中找到答案:知道敌人离潜伏部队太近了,又加上敌人居高临下,我军很容易被发现。此时,学生既愿动脑筋思考问题,又会积极回答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如教学《草原》一课时,配制一张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大草原的投影,上面有羊群、骏马,碧水、蓝天。用这幅投影,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引到了美丽的大草原,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了情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急切地要知道详细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心理进入最佳状态,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从感知上获得知识,感知越丰富,就越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规律打好基础。小学生对教材和内容缺乏感性体验,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通过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从投影片中可以看到邱少云脸上的表情极其痛苦,手指紧紧抠住泥土,身上熊熊烈火正在燃烧,但他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从而使学生感到此时邱少云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此时此刻的邱少云具有多么坚强的毅力啊。他内心想到的是战斗的胜利,即使牺牲自己,也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和严守纪律的精神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得更多。

语文教材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汇集的“信息场”。在阅读教学中,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得更多。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宝贵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这样,只需要用键盘和鼠标简单的几下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常常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在课堂上交流,或者是在网络上交流,无疑也是丰富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能将形象、意境等融为一体,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情操,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最佳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文教资料,2006年9月中旬刊。

2.郭宁宁编著:多媒体实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钟玉琢等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李飞、邢晓怡、龚正良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李国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6.李永前: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设计论文特点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隐性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2)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范画等。

一、激趣导入:

1.眼力大比拼:猜猜这几张漫画都画的是谁?

2.欣赏漫画:请学生观察这几张漫画并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二、新知探究:

1.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用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什么叫“三停五眼”?

学生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3.观察教材中人物说一说这些人物的脸部基本型和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教师示范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学生注意看并总结交流: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教师强调:作画时要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三、作品欣赏:

出示示范画,请学生欣赏:教师示范画,注意体会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可以创作,也可以临摹)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六、课后延伸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有特点的人脸。

三停:发际眉毛鼻尖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教学设计论文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认识到人的脸型差异。了解人的脸型特点,学习人物正面比例关系“三停五眼”。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中国话用笔墨的技法,进行人物画的个性表现。

3、情感目标:运用线条的表现方法,充分展现每个人有个性的造型表现力,从而喜欢上中国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作品中线的运用以及人脸的基本特征。难点:墨色的浓淡、有特点的人脸创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请大家观察图片说说他们都是谁?

(说出图片中的人物的名字飞人姚明、赵本山、成龙等)。

2、请大家说说他们的脸部特征?(学生从脸形、眼、鼻、耳朵、头发等不同来进行区分)。

1)甲字型(2)申字型(3)由字型、(4)田字型(5)国字型(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并且板书)。

5、教师演示(在学生中选模特)。

教同学们观察、研究人物头部的基本形、动态、各部位的位置、比例及形象特征。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各部位的位置,比例准确,形象特征鲜明“国”“申”“田”“由”“甲”等脸形的特点。

6、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脸部五官的比例,注意“三停五眼”对五官位置正视情况的定位。

7、模仿一下我们人类可以模仿出那些表情。8、人物绘画的步骤。

9、欣赏采用中国画的方法,描绘的人物形象。

四、教师范画,把作画的步骤演示。

五、作业,(教师巡视)。

六、作品讲评。

七、小结。

教学反思:

首先,这节课自我感觉安排的有点过多知识。其一,再讲授的过程中重点没有详细的讲解而是带过了。其二,整个过程有点着急就怕讲不完,范画也潦草了点。但是在整节课中自我感觉良好,学生的学习气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平时学生们很少画人物画特别是人像这块,今天的表笑让我很满意。

教学设计方案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区分它们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2?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减一笔成新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构字规律。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又一个构字规律减一减(板书课题)。

二、观察字形,初步感知。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方、午、玉字),并用字组词,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小朋友太高兴啦!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减一减的游戏,请看老师演示(用活动卡片方字减去点变成万字)。

3?好玩吗?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午字和玉字,想想它们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字呢?

4?抽生上台摆一摆,一边摆一边给小伙伴们讲一讲自己的摆法。(午字减去撇就变成了干,玉字去掉点就变成王字。)。

5?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发现方法。

1?自读课文。

(1)孩子们,只减去一部分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像的字,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自己读读课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3)你们会读了吗?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娃娃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出示生字,通过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反复认读,注意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2)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娃娃回家了,看,它们已经带着朋友排好了队,正等着你们去认识呢。认读书中的词语。

(3)同桌讨论学习:说说你懂得了哪些词语,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千家万户:形容很多很多户。王牌: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四、朗读短文,总结方法。

1?出示活动卡片,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读,并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方字减点变成万,午字减撇变成干,玉字去点变成王)。

2?读一读书中的短句,感悟方法。

3?现在就把你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抽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汉字真奇妙,你看,在老朋友字上减一减就成了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还会认识更多的新字娃娃呢!

5?

这样好的方法你能记住吗?试试看。

五、指导写字,把握结构。

1?出示千、干、王字。

读一读: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要提醒伙伴们的?(指名说,注意千、干、王字的长横要平,竖要写直)。

说一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三个字?(指名说位置)教师板书。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赏一赏:自己先圈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教师边深入学生中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展示并评析。

2?指导万、户字。

按照以上步骤指导书写,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把汉字娃娃写得美(重点指导万字的长撇要舒展些)。

六、自主实践,迁移拓展。

1?小朋友们都挺能干的,还想玩减一减的游戏和更多的汉字娃娃交朋友吗?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如:目、舌、王)。

2?小结:小朋友们,瞧,不用费力地死记硬背,只要学会用上恰当的、巧妙的识字方法去识字,就会记得更牢固。

教学设计方案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与概括规律

总结概括规律。

课件,汇报单,小奖品,磁扣等。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一定要注意观看啊。(课件出示一个圆点)。

生:老师,就是一个圆点啊。

师:是啊,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可别小看这个点。许多点排列起来就组成一个有趣的点阵,比如:我们常玩的五子棋,围棋(出示五子棋,围棋的图片)都是由各个点组成的点阵。其实,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研究点阵了。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好吗?(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3的正方形,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4的正方形,共有4×4=16个点。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在研究这一组点阵中点的个数时,同学们研究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再多一些,又该怎样求出点阵中点的个数呢?(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师:谁来汇报讨论的情况?

师:总结得非常好,教案《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也就是说:用“横排数×竖排数”,对吗?(板书)你们能根据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并画出此图形吗?(学生点子图上画第五个点阵图,展示)

师:为什么这样画?

生:因为前面四个都可以看作正方形,所以第五个图也是正方形。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所有奇数相加的和。

生:可以。

师:课件出示一组长方形的点阵。提问:你们能用刚才的两种方法发现这个点阵的规律吗?

生:(1)。横排×竖排:1×2,2×3,3×4,4×5

(2).折线划分法:2,2+4,2+4+6,2+4+6+8,2+4+6+8+10

师: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师:其实,点阵是灵活多样的,每个点阵都有自己的规律。(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观察下图中的几个图形,小组内说说他们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粘出下一个图形。

生:汇报,展示。

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点阵的规律。现在,你想自己设计一个点阵吗

生:想。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点阵设计大赛,好吗?课件出示要求:

点阵设计大赛

1、设计时间:5分钟

2、设计要求:(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幅有规律、美观的点阵图,画出前4个点阵,并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的数量.

(2)每组派代表说明设计的方法及点阵中的规律,并展示作品.

(3)优秀小组的作品,在班级”展示台”展出.

生:小组内自由设计,展示。

师:看来,同学们各个都是个出色的'小设计师啊!点阵的规律,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课件出示图片)一些大型活动的展示标志,广场上美丽的花坛,由点阵构成的各种图案等等。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点阵的规律,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对吗?那么,就让我们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

有特点的人脸教学设计

1.显性目标: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隐性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2)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范画等。

一、激趣导入:

1.眼力大比拼:猜猜这几张漫画都画的是谁?

2.欣赏漫画:请学生观察这几张漫画并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二、新知探究:

1.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用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什么叫“三停五眼”?

学生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3.观察教材中人物说一说这些人物的脸部基本型和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教师示范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学生注意看并总结交流: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教师强调:作画时要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三、作品欣赏:

出示示范画,请学生欣赏:教师示范画,注意体会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可以创作,也可以临摹)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六、课后延伸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板书设计:

三停:发际眉毛鼻尖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项目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制作本课题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共分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拓展四大模块。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实物示范、动画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首先在项目分析模块中介绍了该课题采用的教材版本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教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对中职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确定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解决办法。

在项目实施模块中通过温习旧知来夯实基础,为探求新知服务,引出项目课题后,紧接着就对制作课题分四个任务进行分解教学,在任务1中让学生明确实施该课题需要用到哪些实训器材,并熟练掌握操作工具和测试仪表的使用方法。在任务2中要求学生对器件进行质量检验,并根据元件布置图将电器元件按要求固定在安装底板上。在任务3的接线及线路检查中,把接线的步骤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主电路按三相电流的流向走线,控制电路按等电位分步进行接线,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衔接起来。在任务4的通电试车及调整环节中强调安全文明生产,并对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和时间继电器起动整定时间进行调整,用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示范两种方式来变抽象为具体、简单直观,弱化了难点。

动手制作是通过即时实训、体验感悟来巩固知识,老师在实训室巡视指导、随时答凝解惑,并适时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重点难点问题。

在项目评估中教师快速回顾知识和技能,然后开放课堂,学生互相交流评一评,说一说、分享体会共同进步,并按工艺标准进行学生互评,写出实习报告,展示制作成果,评选出操作能手。

最后通过项目拓展练习来内化知识,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课题采用flash软件制作,教学策略恰当,图文并茂,声色运用合理。思路清晰,符合普遍认知规律,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特点的人脸教学设计

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隐性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2、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刘欢、李咏、肥肥、成龙……)。

2、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包括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抓住人物脸部特点,夸张他们的特征。

欣赏,初步感受国画写意人物画的风格。

三、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用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什么叫“三停五眼”?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三等分和五等分概括了各种脸型正视头像的一般规律。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学生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学生发言。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二节。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学生回忆。

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有特点的人脸》教学设计

建设用地面积17.5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塔体建筑面积44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69779平方米。广州塔塔身设计的最终方案为椭圆形的渐变网格结构,其造型、空间和结构由两个向上旋转的椭圆形钢外壳变化生成,一个在基础平面,一个在假想的450米高的平面上,两个椭圆彼此扭转135度,两个椭圆扭转在腰部收缩变细。格子式结构底部比较疏松,向上到腰部则比较密集,腰部收紧固定了,像编织的绳索,呈现“纤纤细腰”,再向上格子式结构放开,由逐渐变细的管状结构柱支撑。平面尺寸和结构密度是由控制结构设计的两个椭圆控制的,它们同时产生了不同效果的范围。整个塔身从不同的方向看都不会出现相同的造型。顶部更开放的结构产生了透明的效果可供t望,建筑腰部较为密集的区段则可提供相对私密的体验。可抵御烈度7.8级的地震和12级台风,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虽然广州新电视塔的塔身高度并不追求全球第一高,但是加上160米的发射天线,610米的广州新电视塔的整体高度仍将成为亚洲最高。由于广州新电视塔处于飞机转向区,按照规定,该处飞机在航线所处位置周围300米内不能出现障碍物,新电视塔上方飞机飞行高度为海拔900米,因此,为确保飞机飞行安全,现已从塔顶天线撤出10米,最终高度为600米。不过已经被东京天空树超过了。

教学设计方案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3教时。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录相、录音、词卡。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背诵第3节。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1.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默写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3.反馈检查。

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瞬息万变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云雾特点的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训练过程。

(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

(2)比较文中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帐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3)仿照文中的格式,进行换词描述训练。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像();雾稀时,像()。

1、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2.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有特点的人脸》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的学习为了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一部分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学习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用展示、评讲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共同分享,体会在人脸的描绘中是否挖掘了人的内心的情感和突出了外形的特征。

在传授过程中,学生通过《有特点的人脸》二节课时间的学习、设计、创意,完成的作业效果很不错,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观察,抓住人物的脸部特征进而表现出来,我觉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去观察、去尝试,学习效果便十分明显。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知识简单地通过教师灌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

不足之处是个别学生不够认真,绘画之前不仔细观察,还有的学生经常不带学具,在课堂上借他人的来用,虽然我们提倡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会给这样的'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

通过这课二节课时间的学习、临写,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了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去观察、去尝试,学习效果便十分明显。我认为,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简单地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