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职业学生创业论文(通用14篇)

职业学生创业论文(通用14篇)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的撰写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写作功底,同时也要注重独特性和创新性。这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职业学生创业论文

我性格外向,开朗,幽默,大方,喜欢交朋友,经常在朋友同学中扮演组织者的角色,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对自己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有信心。擅长与人沟通人际关系,团队协作性强。虽然有时会有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的情况,但是也能很快的性暴躁中走出来。

二.自我评估。

我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事业型(39分)、社会型(38分)和常规型(37分)。

:社会学者、导游、福利机构工作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教师、学校领导、精神病工作者、公共保健护士。

e(事业型):推销员、进货员、商品批发员、旅馆经理、饭店经理、广告宣传员、调度员、律师、政治家、零售商。

c(常规型):记账员、会计、银行出纳、法庭速记员、成本估算员、税务员、核算员、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计算机操作员、秘书。

即适合职业为esc:理发师、裁判员、政府行政管理员、财政管理员、i程管理员、职业病防治、售货员、商业经理、办公室主任、人事负责人、调度员。

三.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中第一部分我最想干的职业或最想读的。

专业三项依次分别是国际导游、会计师、文化经纪人。

国际导游是我从小的梦想,从小我就向往能够飞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尽管我有导游必须具备的责任心,但是这份工作也需要一定的专业语言能力,且需要一定耐心,这事是我并不具备的,也许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的改正。

文化经纪是我并不熟悉的一个专业,甚至跟我的大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职业不仅是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懂得现代市场学,尤其是广告宣传。要为工作坐下好的铺垫,我想在课余时间自修文化经纪人专业课程并考取文化经纪人证书,我在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也是隶属于宣传部门,对自己的活动宣传广告和市场需求有一定的了解。

四.职业计划。

在校职业计划(短期规划)。

本人现正就读大学一年级,我的大学计划如下。

五.职业发展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内容:

1)职业目标评估假如没有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就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转。

为审计会计或税务会计等。

2)职业路径评估当出现专业知识能够达标时的时候,应该会尝试做写。

的行业的会计,多尝试一下。

2、评估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定期(半年或一年)评估规划;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论文

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价值观是形成学生道德观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结构中各种复杂的经济、文化因素整体作用的产物。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价值观多元现象,严重地影响、干扰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及价值取向。作为教育主渠道的新课程已将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我们面对青年教师占半数以上这一现实情况时,不禁要问,青年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又树立得如何呢?现实告诉并提示我们:一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并不理想。如果能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问题与青年教师的教育问题综合起来思考,如果能将价值观培养同新课程目标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就此探寻其治本方略,岂不更好?那么,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怎样利用新课程的实施,探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明确使命,勇于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表明价值观培养是新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虽然实施的是新课程,但一些学校和教师往往还是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应带给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科成绩上。如此功利化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着原本价值观尚未牢固的青年教师,也贻误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最好时机。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这种体验,一方面取决于他自己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机体体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因教师、父母、同学对自己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产生的经验或体验。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清楚地知道,新课程肩负的时代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教学相长,敬业爱生。

优秀教师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将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深入探索、钻研的精神以及热情带给学生。教师的科学执著精神会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的敬业精神不仅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能自然地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交往活动直接作用并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爱生是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基础,是构成“尊师爱生”这一师生人际关系的情感主基调。情感的迁移作用表明,一旦师生情感交融,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将对教师的良好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涉及的某些对象上,亲其师,信其道。其实,敬业爱生的结果还不仅停留在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优化作用上,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中,教学相长的特点会得以充分体现,互动与分享过程是对师生身心的陶冶塑造过程,也是滋养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是激发情感,注重体验。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清楚地认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并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结构。认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知识领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决定认知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参与、表现等实践的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探讨与尝试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主动探究、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积极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了解知识与现象的内在联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并使之体验到探究过程的各种感受,激发情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是以人为本,注重评价。

评价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创业渐渐成为一种潮流。审视马云的人生轨迹和创业历程,从教书匠到业界巨擘,从电脑盲到电商之父,从一介草根到享誉世界,从一代奋青到顶级富豪,他不断攀登高峰屡创辉煌,一次次艰险抉择而又完美蜕变。马云已然成为有口皆碑的创业典范,“马云现象”也幻化为一个精神符号,指引着亿万青年投身创业大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大学生创业备受瞩目,政府主导意念愈发强烈,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各界到普通高校,扶持政策频频出台。毋庸置疑的是,马云的成功成名为每一个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指点了迷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折射出作为一名创业者必备的核心素质,即:自觉自主的创业意愿,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诚信第一的商道追求。这些才是成就马云的制胜法宝。

一、自觉自主的创业意愿。

这是马云走向创业之路的逻辑起点。创业是一种思想意识支配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显著特征。1988年,大学毕业的马云受聘于杭州电子工学院教授英文和国际贸易。期间,因其过硬的专业水准而频频受邀担当翻译。英语人才稀缺,日益增多的需求使科班出身的马云嗅到了商机,看到了市场空白,萌生了创业冲动。于是,他创办了人生的第一个实体——海博翻译社,这也是杭州第一家翻译社。然而,长期入不敷出的翻译社并没有使马云攫获人生的“第一桶金”,却促使其成为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这为他后来主动辞职、下海经商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今,海博翻译社已发展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创业不同于就业的稳妥安逸,天然带有一定冒险性和不确定性,是对于个体或团队的胆量、眼光、智慧等的多维考验。所以,创业往往不受外界逼迫,它发自肺腑听从内心召唤,是每一个创业者强烈的心理需要和主观意愿。

二、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

这是马云走向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从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到创办杭州首家翻译社,从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到首个网络支付平台,马云一直致力于求新求变。对于海博翻译社的波折起伏,马云认为这个过程让他明白了成功者必备的两种品质:大胆执着的性格和对市场敏锐的嗅觉。而对于市场的精准把握正在于创新思维的前瞻性。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还没有互联网的概念。马云在美国阴差阳错地发现了这一新生事物,认为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当时,他满腔热情回国创业虽多次动员说服仍无人支持,说他是天方夜谭、满嘴跑火车。但他还是四处借债,倾其所有积蓄,于1995年4月用两万多元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不到三年,马云依靠该网站净赚500万元。在企业管理理念方面,马云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不按常规出牌。倒立思维,就是马云的首创。倒立是阿里巴巴员工的“招牌动作”和“必修课”。马云要求,每名员工都必须在入职三个月内学会倒立。男性保持倒立姿势30秒,女性保持10秒即可过关。否则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予聘用。马云认为:其一,倒立随时随地可锻炼身体,方便易行。其二,倒立训练可促使员工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世界,有利于对问题换位思考,可培养创新思维。他还指出,“只有快乐才能让人创新”。阿里巴巴的宗旨和企业文化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员工可以穿旱冰鞋上班,也可随时去他办公室,而他没有老板的威严,永远都和蔼可亲。他还鼓励员工成立几十个兴趣小组,发展各种兴趣爱好,所需费用由公司承担。马云还在经常举办的晚会上装扮成小丑、白雪公主等为员工表演,以营造快乐氛围。唯有与众不同,才能出奇制胜。马云的这些创新思维和做法,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不像有些理念固化的老板担心员工偷懒耍滑以及泄露公司商业机密,甚至安装摄像头和监控设备,以便窥探员工的一举一动。

三、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

这是马云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一直是马云的处世态度。马云高考落榜后应聘工作曾因长相问题多次被拒。直面以貌取人的俗世成见,他并没有气馁消沉,而是不失幽默地说:“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与容貌成反比。”马云的创业历程遭遇了太多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而面对困境,他总能泰然自若。他说,在理想面前,要有无畏的奋斗精神。心态决定状态,态度决定高度。正是这种精神和态度伴随着他一路前行走向成功。成功后的马云,鲜花掌声纷至沓来。众多头衔加身,道道光环笼罩。各大媒体称其为“中国互联网领袖级人物”,英国的《泰晤士报》则评价他是“中国的巴菲特”。然而,名利双收的马云并未迷失自我,妄自尊大。直面外界对于阿里巴巴的一片褒扬之词和点赞之声,马云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他说:“将来我要写书,就写一本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我们犯的错误非常多,这些是我想跟创业者和准备创业的人共勉的。”而直面错误,马云认为:错误不是一堆垃圾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态度是:勇敢承认,不作辩解——迅速纠正——不犯同样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错误是整个世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人类经营的企业犯错也在所难免。,马云就曾经为其旗下的“招财进宝项目事件”发表署名文章公开向所有用户致歉,并及时纠错实行“网民公投”,最后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淘宝网的发展化解了危机、积累了经验、赢得了人气。可以说,“随时矫正自己的错误”是大多数成功者获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所在。

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这是马云成功创业的基本保障。很大程度上,成功与失败最终取决于意志的较量。有的目标触手可及,有的目标却如镜花水月、貌似遥遥无期。法国著名化学家巴斯德曾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科学巨匠牛顿说过:“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5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的。”马云说:“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成功,但我知道什么是失败,那就是——放弃。”放弃犹如魔咒,使人功败垂成。人生之路漫长,遭遇挫折正常。面对接连失利的打击,马云不断努力,毅然坚持参加了第三次高考,终于榜上有名。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他当时选择放弃,则其人生必然转向、命运必然改写。因为高等教育给予了马云基本的知识结构、思想修养以及创业必备素质。马云的创业之路同样一波三折、险象环生。从海博翻译社到中国黄页,从阿里巴巴到电子商务体系的筹建,挫折、低谷伴随左右,有时甚至是濒临绝境。之后,由于大批外企介入,北京的互联网急剧升温。这对于一没资金二没资历的马云来讲可谓重创。网络泡沫破灭之时,30多家网络公司关张大吉,唯有马云还在坚持。他说,“要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理想……我们要比别人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我们在的关键词就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终于寒冬过去,马云的“死扛”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淘宝网在全球排名升至第18名。,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马云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五、诚信第一的商道追求。

这是马云获取最终成功的根本原因。道德是阿里巴巴的天条,永远都不能够被侵犯。诚信是基本的道德范畴,是一个企业的生命。马云认为,电子商务第一个就是要有诚信的体系。中国大多数企业在评估员工或颁发年终奖时都会将员工的业绩放在首位,而马云更看重的是人品。他在一次演讲中深有感触地讲到:“能力决定你所在的位置,品格决定你能在这个位置上呆多久”。尊崇武侠节义的马云用“六脉神剑”来指涉阿里巴巴的考核系统,即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激情、诚信、敬业。来阿里巴巴应聘,“诚信”是必考题目之一。只有满足诚信这一基本条件,才能进入阿里巴巴。因为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马云绝对不会录用不讲诚信之人。马云曾经忍痛开除了一些能力强、业绩好却因诚信问题毁损公司形象的员工。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认为:有才有德,提拔重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这在用人哲学上与马云的“六脉神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经济学家之父亚当斯密曾说:“商人本来最怕失去信用。他总是时刻小心翼翼地按照契约履行所承担的义务……”可见,经商当以诚信为首。马云认为:小企业成功靠精明,中等企业成功靠管理,大企业成功靠诚信。为确保诚信,马云于203月推出了“诚信通”,即是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对网商进行信用认证。

这是对买卖双方诚信的保障。“诚信通”是放在网上的随时接受公众监督的“信誉活档案”,里面有各个企业的详实资料信息、诚信记录及会员的相互评价,可证实对方的信用等级。马云还在淘宝网上下足了工夫:卖家要想在此开店,必先通过公安部门验证身份证信息以及手机、信用卡的认证。网上有信誉记录,若有欺诈行为必被记录在案。除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淘宝50%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是筛查侵权、伪冒商品。马云还承诺如果支付宝用户因上当遭受损失,阿里巴巴将“全面赔付”,一个亿也在所不惜。这些得力举措也有利于互联网背景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商海沉浮,竞争惨烈。作为众多创业者中的一员,马云既非富二代,也非创二代;既没有政府背景,也没有家族靠山。从互联网的拓荒者到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头羊,从白手起家到建造一个商业帝国,我们在惊叹马云“破茧成蝶”的奇迹之余,理应做出深层思考:“马云现象”或许不可复制,但马云的创业模式与创新思维可资借鉴,马云的创业精神与核心素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职业学生创业论文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难度提高。要想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努力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工作,通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高职学生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大学时间更好地发展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素养,为未来的人生职业生涯奠定一定基础。本文阐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有关内容。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过程没有和市场较好接轨,很多学生在学习时缺乏积极性。学生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重视大学阶段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把握不够,单纯重视概念,忽视具体操作,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职业的规划和未来人生的发展。

2.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目标定位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角度:第一,学生的自我评价太高,过于自信,导致就业目标定位存在问题,如果和实际不相符合,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差,导致在工作中会失去信心;第二,很多高职学生自我评价太低,自信心不够,难以发现自身优点,不能激发自身潜能,不利于个人发展。

3.缺乏对自我的合理认知。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期间缺乏对自我的思考,没有对事物的合理认知和考量,心智上存在一定的不成熟。部分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晰,没有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每个人的特点存在差异,所以在工作选择上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学生要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定的工作,除此之外,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这样才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

4.职业价值观过于注重利益。个别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过于注重利益。特别是一些毕业班的学生,他们的就业观里主要为追求经济效益,选择职业时认为最好的职业是收入高的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问题,从过去的理想主义发展成现在的务实主义思想。对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追求职业的经济性,没有关注职业的理想性,过于关注职业选择时的工资水平、职称和住房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选择职业时会出现错误的职业观,不利于选择恰当的职业。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

1.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对高职学生来说,只有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高职学生的自我正确认知可以利用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进行,通过相关的评估工具把个人的职业兴趣加以明确,把个人能力进行深层次量化,分析自身的人格特征。这不仅是学生更好认识自己的正确方式,同时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对高职学生来说,开展自我探索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式评估法,另一种是非正式评估法。对正式评估法来说,它是按照标准化的评估技术进行科学评估。它的评估形式主要有两种技术支撑,一种是纸笔答卷,另一种是计算机测评法。对非正式评估法来说,它是通过非结构化的方式寻求相关信息,选择具体的方法时,各个职业规划师必须按照自身经验和水平合理分析评价结果。对非正式测评方法来说,主要有兴趣岛测试法、想象引导方法和生涯传记法等。

2.分析职业世界。分析职业世界时,首先要分析的是职业数量和具体分类,进一步分析职业信息的.来源和自己所想要从事的职业发展前景等。对职业信息来说,它不仅包含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还包括工作地点和工资状况等。除此之外,学生要关注的是这一行业所需人才的人格特征,进一步分析行业的雇用前景。除此之外,学生要分析在工作里所获得的满意感,不同行业对个人发展的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对职业信息来说,它的来源主要有书籍和论文等出版物,电影和幻灯片等视听材料,电子资源库和互联网等为主的计算机系统,还有一些在现场考查和访问工作现场等形式的直接考察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兼职和实习获得职业信息。

3.把握职业环境。要想合理分析职业环境,学生必须分析自己理想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状况,它不仅包含社会地位,还包含职业的技术因素和未来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可以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对于职业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体现:首先,分析社会总体环境;其次,分析经济环境;再次,注意分析组织环境;最后,分析职业周围环境。通过对多种环境的共同分析,学生进一步了解理想职业的环境状况。

4.合理评估职业生涯机会。学生要想更好地认识职业世界,对自我有正确认识,不仅要分析外部环境,还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的特长,充分考虑到自身能力和性格等内在因素,分析自己是否和职业环境发展相适应,进一步评估职业发展的多种机会。

5.明确自身职业目标。对高职学生来说,其职业生涯规划要有一定的具体性,要有利于更好的操作。学生通过确定的目标实现时间和实现程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目标设置不合理,职业生涯目标问题会有失平衡。高职学生通常会设置很多目标,但在制定过程里要和生活目标有机结合。一个人的人生不仅要在事业上树立目标,还要在健康等方面上设立目标,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学生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6.职业生涯目标执行。确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就要付出一定行动。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它需要科学的行动方案以实现自身的提高。具体来看,这种行动方案包括工作层面和训练层面,还包括教育层面和实习层面。高职学生必须依据自身职业目标,把目标划分成小目标,进一步实现目标。具体来看,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职业的探索期,就是大学一年级上学期阶段,这一阶段中主要是为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第二部分是职业定向期,这一阶段指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要针对未来理想职业提高个人素质;第三部分是职业准备期,就是大学二年级,这一阶段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有利于更好就业;第四部分是冲刺阶段,就是大学三年级时期,学生通过最后的冲刺阶段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总结。

对高职学生来说,现在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必须通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成功率。本文分析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步骤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汤耀平,罗明忠,穆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职业学生创业论文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学生实习期间职业道德教育缺失,高职院校应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意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撰写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质;就业;职业指导。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得部分学生职业道德低下,如缺乏责任意识,功利化思想严重等。高职院校应重视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满足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弊端。

1.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一味地注重专业课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指导和教育。目前很少有高职院校对在校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也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当作重点来对待,由此导致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不高。2.高职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淡薄。多数高职院校以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得不到应有的课时和师资配备,职业道德教育课经常由其他教师兼任,导致专业教师在教学当中只注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传授,忽略了职业道德的宣讲和教育。兼任教师则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始终讲着千篇一律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达不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而学生为了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在进行基础学习以后只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外学习,只想尽可能多地考取技能证书,根本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各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局限于“应知应会”的基础教育,把用人单位对社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材,忽视了各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从目前的教学来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单一,内容陈旧落后,脱离职业实际,缺少与就业要求的对接,教师未能充分参照各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实际设计教学方法、内容和步骤,使许多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4.学生实习期间职业道德教育缺失,职业道德教育的持续性削弱。在学生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往往以单位效益为重,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关注与指导,更不用谈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学校由于与实习单位沟通有限,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减弱,学生在此期间自由散漫,认为完成实习任务便万事大吉。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不满待遇,经常调换实习单位,这样职业道德教育无从谈起。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敬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高职学生毕业以后大都在生产一线,工作单调重复,经常加班,这就需要其具备敬业爱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才能做好本职工作。第二,诚实守信是从业之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人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是当代高职学生做人、做事、学习、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每一位高职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三,遵纪守法是职业人的基本义务。遵纪守法是职业行为的基本义务和内在要求。职场上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这样进入职场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员工。第四,钻研技术,精通业务是职业发展所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必须认清形势,努力学习,精心钻研,熟练掌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高职院校应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意识。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教育,更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第一,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建设,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德育为首位,是职业院校办学思想的不变方向,应联合各种教育和媒体,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推广,在校园里营造崇德尚行的职业教育氛围。第二,高职教师应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教师是学校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实施者,如果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不强,不热爱本职工作,职业道德低下,怎么能培育和教育出好的学生?高职院校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增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厘清所学专业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观念等问题,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第三,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高职学生应清醒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未来进入职场的基石,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爱岗敬业、不怕吃苦的职业道德观,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增强职业道德信念,锤炼职业道德品性,勤勉钻研,不断进取,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职场人才。2.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应与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去掉陈旧繁冗的理论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构建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教学内容要随市场发展而调整,紧密结合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推陈出新,富有时代气息,且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容易接受,提高职业道德教学的实效性。3.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第一,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以教师班级授课为主,而教师经常生搬硬套一些空洞的条条框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会紧跟时代,利用网络和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为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有针对性的问答和分析讨论,指引学生明辨是非,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同时,可在专业课中引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获得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逐渐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第二,在实训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训课中让学生在更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模拟情境处理业务,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辨别能力,使其学习和遵守有关的行业制度及法律法规。同时,学生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可以掌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现实习单位利益和生产目标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处理业务的能力,使职业道德教育紧贴学生的实训。第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不断加深其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辨别,引导学生积极领会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并辨别社会不良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第四,邀请行业名家、专家学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行业专家、工程师、学者为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们讲述他们的从业经历以及在行业实际中遇到的道德困局和抉择的经验,让学生间接地接触行业职业道德问题和正确处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坚定的职业道德理想。4.编写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当下与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教材非常少,教材建设工作显得异常紧迫。为了更好地为高职德育工作服务,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各校应组织相关教师编写符合标准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性,紧密结合案例,使师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建设.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8(26).

[2]胡惠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3).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教学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法律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去,促进教学模式的全面化、多样化已成为高职教学的改革趋势。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多个维度展开探究,提升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影响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积极做好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匡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取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匡正策略。

高职院校是我国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这与我国当下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造成学生法律素养的缺失,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法律素质教育,将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对法律素质教育的开展方式进行匡正,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法律教育质量和水平,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价值取向要从职业素养这个方面开展,职业素养具体指的就是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道德品质,比如职业道德、行为以及技能等,而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拥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法律能力等。高职院校的法律素质教育要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首先是职业素养中的意识层面,高职院校特殊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半职业人的角色,而职业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职业中的'利害关系,所以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展开法律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就是职业素养中的能力层面,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工作,保障学生的劳动权益,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最后就是职业素养中的素质层面,职业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在职场中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在法律素质教育中学生提升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高职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

(一)高职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边缘化。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法律素质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架构中处于一个边缘的地位,附属于德育教学,而且在很多的思想课程教学中都有一定的渗透,导致高职法律素质教育的内容非常混杂,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二)高职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需求不对等。

高职院校现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对一些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没有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入的解读,造成学生的法律素质不高。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师资、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法律教育很难有效的实施,无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法律素质教育,学生对于法律素质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教学体系与法律素质教育对冲。

现在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学都是围绕职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展开的,他们迫切的希望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这个层面表现学校的教学实力,促进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提升,如果引入法律素质教育就会和现有的教学体系在时间、师资等方面出现对冲。

三、高职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匡正策略。

首先高职院校要明确教育的本质属性,设置有效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体系中纳入法律素质教育,有序的开展法律素质教育教学,充分认识到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职业形态上对学生展开法律素质教育,给高职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充分的帮助和扶持,培养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其次就是要细分好法律素质教育的作用,直接纳入到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中,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对学生展开职业素质教育和法律素质教育,做好职业素质教育和法律素质教育之间的结合,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的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最后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理念,并且在每一个课程中渗透法律素质教育的内容,深化学生对于法律素质教育内容的理解,让法律观念深入人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当将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对法律素质教育的开展方式进行匡正,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法律教育质量和水平;还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法律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去,促进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综合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论文

摘要:法律传统课堂的教学受教师被动的讲授模式的限制而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传授的知识,课后无法有效消化,导致教学成效偏低。而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法律小故事的微课视频制作,建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机制,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配以学习效果评定机制,进而实现在寓教于乐中的课堂教学创新改革。

关键词:微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特征。

在法律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唯一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负责全面传授法律知识,学生则埋头苦记笔记。至于课后学生是否复习,如何复习则不是教师的任务,教师与学生唯一的交集就是课堂。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要想得到如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但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听完课程之后,几乎没有记下什么。雁已飞过,却没有留下痕迹,教学效果并不如意。而微课程则是指时间短、内容简单,一次微课只涉及一个教学知识点,并运用网络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生动性的特征外,它还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组成单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资源结构表征,微课在我国推行伊始就受到学生的喜爱。微课和传统教学相比较虽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如果不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那也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已。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将传统传授模式裂变为三个教学过程即课前,课中和课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传授。翻转课堂的课前阶段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大数据去寻找微课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将通过网络得到的知识点在课堂中进行讨论,总结,消化。课堂结束后,学生带着课堂讨论中的疑问再次通过网络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这三个阶段能够学习到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学习方法针对于中国学生的教育现状而言,其效力如何还需要经过我们长期实践才能得到答案。但在9月美国教育部曾发布一份在线学习的研究报告表明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至少和教师面对面讲授的学习效果一样。

二、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现状。

在国外的实践中,与“微课程”相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和microlesson等,但人们对微课程的研究方向并不完全相同。在国内的研究中,与微课程相近的概念有“微型课程”、“微课”等不同提法,目前学术界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基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微课将引领教学改革。我国率先提出微课程建设的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程在法律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促进了法律课堂极大丰富,但这种教学模式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微课程不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还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单纯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形成双向交流机制。目前,微课程教学取得显著成果的是美国可汗学院,他们的课程主要是以讲授知识点为主的“小”课程.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由易到难的方式将相应的微课程衔接起来进行视频教学。可汗学院已突破了传统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甚至被认为正在翻转课堂。20,美国中小学开始了利用可汗学院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在国内,利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实验最初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其先进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教学思想逐渐被推广到高等教育教学应用,并迅速“火爆”起来。如上海交通大学于推进了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的实施,在校内试验与推广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应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来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正在悄然声息的改变的中国教育传统模式。

(一)意识形态转变需要长期的过程。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自新中国建立起来已经推行了几十年,家长和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教授的教学模式。学生从上学伊始就被灌输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大量做题的机械性学习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的扎在家长和学生的心里。所以,要想改变他们的思想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量变是质变前提,只有经过大量的量变的准备,才能成功推行新的教学模式质变。

(二)网络还未达到广泛的普及。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核心武器就是网络。学生通过网络熟悉现行的法律法规,阅读法院的各种判例等,为翻转课堂做好前期的准备。所以离开了网络,微课程和翻转课程就难以实施,终究只是纸上的实践而已。就目前而言,不仅仅是高中以下的学校,甚至包括大学教室里没有安装网络。一方面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杜绝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以外的其它行为所致。所以要在全国范围了立刻推行翻转课堂是不可能的,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支持。

(三)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运用可能造成部分学生的惰性。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积极参与。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先进性,能带动大部分学生积极的参与。但是对于那些习惯于被动得到知识、动手能力差、思维不活跃的学生来说,这种课堂也许是一种负担: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利用网络进行问题的提出与思考;不知道如何分析法律现状以及法律运用的恰当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学习当成一件神圣的事业完成,他们仅仅是为了文凭而学习,学习的动力不足。那么新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成效也是不如人意,毕竟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所以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的惰性。

(四)国内部分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传统教育模式更适合学生参加应试教育。如果采取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因为课程的教学的灵活性而没有认真积极准备,这样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因此,部分学校特别是高中以下的义务教育学校不愿意采取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们对某所高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我们一共发出300份问卷,收回来278份。问卷中30%(取整数,以下百分比均取整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意思,想尝试;51%学生认为他们目前最关键任务是考上好的大学,希望老师积极讲授各方面的知识;12%学生认为无所谓;7%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在高中学校推行翻转课堂的阻力比较大,这种现状的转变需要长期过程。

四、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推动法律课程创新机制。

(一)法律微视频的拍摄与运用。

项目参与人于至今,在学校一直从事法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视频。《今日说法》这个栏目中,有案情的介绍,有专家的评述,与动于静的有机结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运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时,亦借鉴《今日说法》的模式:先让学生就一个法律问题拍摄一个微视频,在微视频中进行角色的分配,完成一个小的案例故事。拍摄完后学生先就案例中所牵扯的法律知识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堂上,专家的角色由几位同学担任。先由学生案例知识进行发言,讨论,辩论;后由学生专家总结。这种形式很好的将微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笔者在一线教学中一直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将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摆脱了死记硬背的苦恼和缺陷。

(二)建立“有教有类”的个性化学习主义理论。

学习主义理论是本杰明.布鲁姆创立的,其理论核心就是要求学生有足够时间去主动学习。只要老师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并帮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掌握学习的内容,使他们达到良好的发展水平。建构学习主义理论中包含了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对新的法律法规的信息的建构,同时也要对传统的教学经验进行改造。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主义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的的知识经验而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第二,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担任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改良者,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伙人,进行角色定位的转化,教师的身份由主导作用更换为伙伴,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而个性化学习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即是个性展现和养成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过程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潜能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内容等,促进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科学适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阶段以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与展示为目的。课前的微课程是翻转课堂关键一步,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将本单元要掌握的法律知识点,法律课程的核心内容,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等以微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学习,把握知识点,然后分组进行微视频拍摄。视频的拍摄无需专业化,普通的相机即可,避免给学生造成经济上的压力。课中的环节需要教师参与和重点关注的环节。在课中,以学生微课视频展示为主,通过法律微视频引发讨论点,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来解决课前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中阶段,教师要善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授,如何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生活中案件,而不是单纯问题答案的给出。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并点评,然后根据联系情况来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师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课后阶段是总结和反思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而教师也要反思: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有无得到锻炼;教学模式是否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师生的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法律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最大不同点在于实用性强。法律知识全在于运用。而法律学科学生就业最多的地方有:公安,检察院,法院,律师,公司法务。就业所处的地方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亦不同。因此,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按照岗位的不同,将学生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进行分组,按照小组进行分项工作,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如在法院的法官是站在公平的角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审判,他所解决的案件要考虑全局,照顾到原被告双方的利益;而如果站在律师的角度,律师就是为当事人服务的,在合法的范围内完全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无需考虑对方的'感受。公司的法务人员要从风险控制的法律体系中建立风险控制的意识等等。学生在完成各自工作项目时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对不同业务岗位的岗位要求。从而提升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待工作的责任心。

(五)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新机制。

传统教学中,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就是期末考试分数,于是乎就出现了在期末考试前为应试而占位所出的千奇百怪的招数。临时抱佛脚的场景每个学期都在上演。这样的评定机制根本无法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优劣。而微课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就是要打破现有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做法,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观看自己的任课教师的视频来学习,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来学习,因此,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学习,不管是微视频的制作,还是课中的讨论和点评等都应该计算学分,打破传统的试卷定分的评分机制。这样的机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创新成败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态度优劣。它不单单是对传统课程讲授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颠覆。翻转课堂的讲授模式是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变革,但在资源利用方面并无深度的变化。因此,我们仍可以在现有的教育资源基础上进行翻转课堂的创新与发展,重点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翻转课堂当然也没有那么神秘,只是将传统的传道授业、答疑解惑辅助以现有的数字化工具,进行角色变更。虽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诸多好处,但在研究中,也有诸如以下的担心: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生?如果学生并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仅仅当成一种学习负担怎么办?如何将该方法进行广泛的实施?哪里寻找更多的优秀教学视频?这些问题要想解决,需要进一步扩大翻转课堂的实验范围,然后进行数据的整理归纳才能得到答案,这需要长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曾贞.翻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7).

〔2〕金陵叙事的博客.翻转教学形式。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

〔4〕刘艳婓.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研究-以《报编实务》课程教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

〔5〕王明友.新课程北京下地理课的“学案导学”模式[j].中华民族教育,,(4).

〔6〕唐晓勇.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j].教育教学,,(9).

〔7〕桑海翎.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8〕石世刚.学案导学搞笑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5).

〔10〕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构建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3).

创业论文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编排前后重复,降低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创业教育理念能够改善传统的学习效率,因为创业教育贴近社会实际,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就业需求,吸引学生注意。创业教育能够根据学生的自我兴趣和技能,为以后就业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自我技能、兴趣的挖掘,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二)创业教育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在课堂上完全服从教师的安排,所以对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压抑和阻挡,没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创业教育更加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学生内部,教育方法不再单一,而是变得多样化。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实现教学结构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和能力。

(一)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一致。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发展的个性,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思维和敢于挑战的勇气,因为大学生进行创业主要的素质便是拥有创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创新性。这些内容都是与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市相互融合的,能够实现两者的真正结合。

(二)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融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诚实品德,两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目前,创业难度很大,必须拥有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和失败后坦然接受的心态。两者都趋向于培养学生的完整性格,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三)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模式上具有相互依托性。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展开,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说理法、实践锻炼法、学生主导法、个体体验法等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结果。创业教育更加需要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可以通过个案分析、市场调查、专题讨论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理念。

第一,树立正确的理念,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念宣传,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教师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认清学生的社会发展性和个体发展性。第二,要重视创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重点展开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第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相应的培养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本身存在的良好品质和能力,加以提炼和培养。第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明确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应侧重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课堂教育应该从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如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教育。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新理念,改变教育方法和手段,融入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教育和创新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很多创业的创意都来自于实践当中的灵感,所以加大实践培养力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创业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开设人文课程,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习机会,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为毕业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四)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第一,应该注意更新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上支持创业教育。第二,大学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的组织制度,在组织上应该支持创业教育。第三,大学物质文化建设需要具体的载体,因此学校的一些物质标志应该建立起来,让创业氛围可以充斥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第四,领导加以重视,同时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要身体力行。第五,社会上应该形成一种创业热潮或者是支持创业的风气,这样,学生进行创业的过程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和激情。

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很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而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够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良好的创业素质。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理念上进行更新,从具体的实践入手,将创业理念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大学生创业论文

1.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合理。从就业地区来看,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去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就业,这些地区相对来讲待遇较高,工作环境较好,成了大学毕业生工作的首选之地。向小城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就业的比较少,就造成地区就业结构严重失调。从就业专业来看,经济类、应用理工类就业较好,文科就业较困难。

2.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看,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人中之龙,毕业一定要到非常好的地区或单位,方能彰显自身的价值。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精英教育,大学生比比皆是,早已失去了象牙塔中佼佼者的光环。因此,观念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还停留在过去思想中的人们和时代的发展形成鲜明的落差。

3.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仍很高,总是不愿到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工资待遇不是很高的地方就业。没有理想的工作岗位就放弃,工资低的也不就业,仍愿待业。据调查显示,有78%的学生期望月薪3000元以上、不愿意参加低层次的工作。择业与期望值要求过高造成很多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

4.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专业教学,而对实践教学并未引起重视,或者实践教学只是走过场、形式主义,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或者实践活动和所学专业关联不大,无法得到实际锻炼。另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不健全,学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有限,学生实践困难、造成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动手能力差,操作水平低,岗位适应性不强。

二、就业困难背景下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针对社会对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需求,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摆在中心位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定期邀请社会上的创业者为学生作讲座,传授创业经验与技能,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还可以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现在很多高校都启动了校长基金,鼓励学生们参加创业大赛,学生们几个人自行组织团队,申请校长基金项目,经过学校组织的专家审核,通过者就可以用校长基金创业,这个活动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将来毕业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上科学思维方式、注重创新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突出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要想将这些科学技术变成财富,必须要经过科技创新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成了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创业和动手实践的催化剂。

3.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科研竞争力。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的激烈竞争的时代,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这种背景下,为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纷纷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创业鼓励以科技创新为主。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主要发达国家竞相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其竞争优势。以美国为例,1980年通过的《贝赫—多尔法案》允许大学拥有自己通过政府资助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大学可向商业公司颁发专利许可证而获得经济回报。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但是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大学的改革也会朝着这方面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水平。

4.提高社会生存和应变能力。面对大学毕业就业困难的大环境,谈到如何解决自身就业困难,“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成为大多数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首选。大学期间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业设计和实践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能力,而且也让他们抛弃大学就是象牙塔,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的观念。毕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实力最能说明一切。也有的学生把“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作为优选之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多一种选择,就多一分希望。“调整就业期望值”可以使“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更加广阔。可见,大学生调整居高不下的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能变得很大。

三、加大力度拓宽大学生创业的渠道

1.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还体现在其创业意识不足,对创业的目的和预期不明确上。根据一份调查报告,在所有的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明确说明自己有创业想法和行为的学生都有大学期间从事家教等其他的兼职经历,如发广告传单、产品推销与发放调研问卷等,这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强,对物质生活具有一定的要求。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定期提供的生活费用,为了满足自己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增加自我经济收入成为首要目标,而创业行为作为学生群体认可的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是学生的主要选择,同样也说明,最大的创业动机是基于对物质生活的相往,而且创业成功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同样也能增加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沟通能力,给学生带来学生身份附加的光环,这种创业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可谓是实现自我增值,尤其是在校期间有创业经历者,在毕业后寻求工作时,创业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和我国的教育传统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传统的思想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西方国家的大学生主要培养独立创新的意识,并且学校所学知识和市场需求直接挂钩,这样学生主动创业的意识较强。前面提到,我国大学生大学期间主要从事家教等兼职工作,这从根本上来讲算不上创业。只有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才能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潮流形成。

2.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检验,尤其是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创业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以下几条过硬的心理素质:

(1)独立性与合作性。独立性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中国大学生普遍比较缺乏独立性,这里指的是各方面的独立,不仅仅是思想的独立。作为大学教师,经常看到的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在父母亲戚的左右拥护下而来,父母为其办好一切入学事宜,然后父母一百个不放心地离开。这些学生虽然年龄上已经成年,但是在我国的环境下没有让他们长大的机会。大学是他们离开家庭的第一步,是培养独立性的最好的场所。合作性是创业者必须具有的品质。出色的创业者不仅要拥有独立的人格,还要乐于合作、善于交往,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德国的大学教育就是几个学生组织团队,共同提出研究的课题,共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合作精神是将来走上社会的很重要的一点。

(2)敢为性与克制性。创业必须要具有勇气,因为前途是不为人知的。没有勇气是无法走上创业道路的。克制性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心理品质,是成熟的标志。它可以使人善于排除各种干扰,高度克制盲目冲动,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消极负面情绪,坚决采取理智行动。

(3)坚韧性与适应性。坚韧性是一种对困难和挫折的巨大心理承受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极为可贵的心理品质。创业要经历在不断地犯错误和失败中跌打滚爬的过程。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主动把握商机的素质。它不仅表现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且表现为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创造机会的能动性。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锻炼。创业实践既能进一步增长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也能得到全方位锻炼,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

3.学校要搭建好大学生创业的平台。前面提到,很多大学都设立了校长基金,为想要创业而且有好项目的同学们提供资金支持,并接受学校的监督和检查。资助的这些项目都是学生团队提出方案,经过论证并且通过考核组的评估之后才能立项,经过一两年的实践,专家组对创业团队进行验收。这个平台有效地鼓励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为创业团队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是从学校角度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个平台也不全面,因为基金有限,能资助的范围较窄,并不能大范围地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因此,大学生创业还需多方位、多渠道的发展。大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科技创新,成果可以申请专利,校方帮助找企业转化成利润。另外,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同学可以向父母申请一些创业基金进行创业尝试。大学生创业在我国还需进一步发展,不仅为解决当前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和大学生培养的整体质量。

大学生创业论文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三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写下此篇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大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较低,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是很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自主创业;创业;问题;对策;前景;。

“十年寒窗,终磨一剑”毕业即将失业,眼下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我们10届大学生该如何面对激烈残酷的就业压力?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呢?自主创业将成为毕业生们另一种全新的选择。而国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对创业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更给创业一族增强了自谋生路的信心。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1)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xx年对5所重点高校1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2)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3)高校健康发展之必然。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高校扩招继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因为如果扩招后培养出来的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就业,将反过来制约扩招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步伐,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但在大学生创业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来自大学生自身、相关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就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阅历与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心态、知识、经验、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心态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也会受到相应不利影响。其次,知识限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再次,经验限制。受年龄及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业知识一般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及在公司运营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

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地奋斗。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

2.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要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创业还可以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就业的重要途径。很多专家提出,为了帮助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择业到创业,这是就业观念的重大转变。走自主创业的道路,从长远看是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重要选择和就业途径。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漫漫的创业之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崇山要翻越、艰难要克服,这需要我们更多的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在国家给予相关政策的扶持之下,有了好项目的应届大学生创业之路上除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心态,敢于面对创业中即将到来的挫折和失败。同时也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就美好的未来,有了这些保证,应届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一个梦。而且经得起考验,相信我们的创业之路都能美梦成真!

参考文献:

[1]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xx(3)。

[2]欧清华.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教育与化,20xx(3)。

[3]赵志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科,20xx(6)。

大学生创业论文

摘 要:该文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普遍流程,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有着长远的重大意义,我国今后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够真正有效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系统工程。大学生作为社会寄予厚望的高素质人才,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从大学生自身来看,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

(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

(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例如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多个软件编程项目组,边完成项目边巩固编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学科前沿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可积极联系导师,争取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学习实验方法和科研技巧等。合理安排好校内学习和课余钻研的时间,在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准备自己创新创业的课题了。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兴趣组合式。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

2.零件拼凑式。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

3.导师推荐制。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

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发展职业技能。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认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不妨利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优势给自己择业增加筹码。例如以科研为目标的同学,要在项目中锻炼好自己的科学精神,打好理论基础,学会写合格的研究文献;参加软件硬件项目的同学,可总结自己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水平,缩短就业时的实习期;在项目中负责营销和对外联系的同学,要总结好自己项目管理和对外公关的经验,为将来从事同类型的工作打下基础。

上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希望能够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以启示,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拓展了道路。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排头兵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提高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

[1] 韩孟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5):106.

大学生创业论文

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而中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重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将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要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创业教育既要重视创造性、自立性、主动性、责任感等创业精神的塑造,也要重视工商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创业知识和管理技能教育,才能提高全社会的创业能力。而探析造成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影响因素则是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帮助大学生走出创业困境的核心。

(一)缺乏专业创业教育师资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尤为缺乏。当前,担任学生就业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辅导员作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主力军。但是因为本职工作的原因,相关专业进修机会很少,教学技能与专业教师相比也较弱,再加上没有企业锻炼经历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的运营一整套程序通常从书本获得,而亲身经历很少或几乎没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形式教授,对企业运作的环节等重要细节也表达不准确,往往使得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另一方面,除了本校教师以外也聘请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学生讲课,管理者实践经验很丰富,但缺乏教师教授的技巧,往往导致课程缺乏系统性、规划性,教和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长期受固定思维的影响,缺乏灵活性,缺乏个性。众所周知,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很高,课程开发难度较其他同类课程更难,加上许多高校极度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导致创业课程的开发动力不足,创业课程开发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虽然有些高校开设了一些创业课程,但数量及质量也极为有限,而且创业课程太过独立,没有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两个各自独立的体系,学科之间没有很好地渗透。教材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创业教育教材,各校都以自编讲义为主,课程内容的安排基本上以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创业史作为案例讲述创业过程,其内容过于陈旧,创业模式也不符合时代要求,典型性不强。

(三)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支持

目前高校毕业生创业动力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尤其是服务性创业项目,没有资金保障很难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技术性创业首先需要启动资金,后续还需要准备好流动资金和发展资金,一旦资金链接不上,企业很可能中途夭折。从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调查来看,资金匮乏是创业失败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众多创业者中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主要原因是创业经验少、金融方面缺乏信用基础,如何在创业中吸引资金支持已成为一个课题,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四)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都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大多依赖于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团委等部门推动,所指的创业,仅仅是去开办公司、企业或工厂这种狭义的创业,并且大多停留于提供一些创业课程或活动。有些高校虽然提供一些创业的平台,但这些平台只停留在作为对外展示学校品牌的窗口,没有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实实在在去扶持一些创业计划。主要原因在于:校领导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师生员工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教育理念,没有渗透进学校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成为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同时高校创业教育的方式也较为落后,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使用的工具也较为单一,如黑板、ppt,而传授创业能力的教育则几乎没有。

(五)大学生创业缺乏政府政策及各项配套措施支持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优惠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很好地落实。另一个问题就是创业的学生往往不能忽视现实的问题即户口、档案等落实情况,而这些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到目前还没有很好落实。最后,为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的机构尚未建立,大学生创业仍处在独自奋战的阶段。

(一)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成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基地,必须培养和造就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创业师资可分为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理论型教师要注重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示范;实践型教师的培养要注重创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应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家及创业成功者、相关政府专业人员组成。为了建设科学的、创新的教师队伍应积极做好以下工作:(1)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加强校内培训、校际交流、学习研讨、相关资格认证工作等,全面提高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2)邀请省内外创业教育优质师资在辅导员中定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3)鼓励相关教师进行创业,积累创业经验;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吸取技术创新专业到学校任教。

(二)创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广泛开展创业指导讲座、优秀企业家创业论坛等创业教育课程活动。这些作为创业课堂外创业知识的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意。二是将一些独特的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渗透与融合,比如应把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融入创业教育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将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成果引进和吸收过来,开发符合我国大学创业实际需要的创业教育课程。同时,高校还应该结合大学生创业目标、专业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去,形成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三)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项经费

首先学校划拨专业基金用于创业教育,重点扶持学生创业的项目、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项目的孵化扶持、创业师资力量建设等。其次鼓励各二级学院通过自身的资源争取校内外各种机构、团体、企事业单位或校友的捐助等,设立专项创业基金。最后利用政府创业计划,开通大学生创业助贷通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坚持思想引领,更新创业教育观念

20xx年欧盟达成的十年经济发展规划,即“里斯本战略”中指出“创业教育的益处并不仅仅局限于创办企业和提供新的工作岗位”。同时,有学者认为,广义的创业就是“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将创意付诸实施的精神和能力”。可见高校不能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创业教育的唯一目标,而是要深层次去看待、理解、实施创业教育。许多高校把就业作为根本目标,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后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当然很重要,但这只是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了解创办企业的过程以及其中的细节是创业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大学生在学校接受创业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毕业时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而是要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并对创业知识有所了解。

(五)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业的核心部分,高校要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利用当地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现有园区和孵化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放宽政策并投入资金完善创业场地、创业设施等硬件设施,让每个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创业计划。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解决一些他们的后顾之忧,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场所限制、减免有关行政管理费用、实行优质高效便捷的准入服务、享受税收减免优惠、实行创业补贴、实行成功创业奖励、实行创业吸纳就业岗位补助、实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行创业培训援助、实行人事代理和社会保障服务等,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直接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将在社会生活中体现,这一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教育质量。了解大学生创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是创业教育的关键。通过不断的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困境也将迎刃而解,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也将迎来一个春天。

[3]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xx,(4).

[4]周琼.是工作“难找”还是人才“难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xx,(7).

[5]赵彩瑞.积极面对就业压力树立现实的就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xx,(7).

[6]贺锦,黄婕.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xx,(1).

大学生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开放系统中不仅涉及高校和学生,政府、企业、园区、协会组织、投资机构等主体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创业教育的最主要实施方,汇集各方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在创业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学生是受教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创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政府作为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制定与发布在宏观上给予方向性的指导,通过资金与项目的扶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实践基地;园区作为企业、人才的汇集地,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产业发展导向。单独一两个主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优势也不甚明显,只有多个合作方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提高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手段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创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因素的提升为目的。根据大学生创业特点及其所需知识、技能的要求,本文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分为知识学习层、信息交流层、虚拟体验层与创业实战层四个主要层次,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支撑了沉浸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与高校相互合作,资源整合使得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到创业实践全过程,学生完全沉浸在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之中。

(一)知识学习层。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学习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创业政策、创业法规、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建设、创业风险、创业素质、公司经营、企业管理等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创业教育的知识学习要区别于其他基础与专业学科的教学。首先,要引入更多的案例分析,以成功的案例激励学生,以失败的案例警示学生;其次,要注意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型的创业;再有,施教人员也不应局限于高校教师,要更多地聘请社会上的创业精英、优秀企业家等具有一定创业经历的社会导师进行讲授。

(二)信息交流层。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递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信息的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效果与质量。创业教育中的信息交流的主体既包括学生,又包括高校、企业、政府、产业园区等多个组织与个体。信息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业经验,还包括企业的技术信息、政府的政策信息、高校的培训信息、园区的资源信息、投资机构的投资信息等大量信息。在创业教育中要尽可能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减少各个方面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提升信息的准确性。

(三)虚拟体验层。创业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学生应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体验,在感官上对创业有更深的理解。体验到的东西使学生感到真实,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创业教育虚拟体验层的实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以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入创业团队或创业企业中,亲身体验创业氛围。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校应把大量的创业企业、创业团队请进学校来,实现企业孵化,这样既可以助推区域产业的发展,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便捷的创业体验环境。

(四)创业实战层。对于有一定理论基础,有着较强创业意愿,创业思路较为清晰,做好创业准备的学生,创业教育就要升级到创业实战层。在创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首先要做好扶持工作,通过项目补贴、资助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启动资金,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接政府在资金扶持、免息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的创业支持政策,使学生能够在创业起步阶段进展更为顺利;其次要做好指导工作,刚创业的学生团队在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需要专业化的全程的指导,将创业风险降到最低范围内;再次要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场地、设施等硬件资源,也包括业务、市场、技术等软性资源。而这三方面内容,尤其是后两方面,高校受限于自身的机制体制以及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无法单独凭借自身力量对创业学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联合企业、投资方等,多方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推动沉浸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天软”)自建院以来,树立和秉承“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办学理念。全面整合政府、高校、企业、产业园和行业组织的优势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全方位的支持。在知识学习层,“天软”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为学生讲授创业教育发展、创业环境分析、创业者基本素质、创业计划书编写等方面的创业基础知识;不定期开设“天软创新创业大讲堂”活动,聘请社会各界创业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为学生带来精彩的创业知识讲座。在信息交流层,“天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天软社区平台,从协同研发、教学管理、就业服务、资源管理等方面服务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就业等工作;并通过搭建平台、环境改造、活动举办等举措,促进各个合作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方面的有效交流。在虚拟体验层,已建设完成项目发布区、创意区、企业展示区等协同创新功能区;学院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十余个协同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体验氛围。在创业实战层教育中,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天软”创业教育服务组织应为其提供更加深入具体的服务,为其提供必要的创业资源支持,通过实施“天软校企协同创新计划”,为计算机软件行业创新创业企业、学生创业团队无偿提供办公场地、会议室、办公桌椅、水电、云服务器、云终端等资源,为企业研发与学生实习搭建高校平台。

大学生创业论文

20xx年,国务院总理李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创业创新的重视程度,也充分反映出在中国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的今天,创业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学生而言,更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对于促进未来中国的国家建设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鼓励创新创业,能有效破解当前越发严重的就业难题。在国家主要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点。

人在大学时代是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新创业意识欠缺。

现在的大学生能高效快速地积累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对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也越来越感兴趣,而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也开始逐步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就业环境等原因,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扼杀和阻滞。此外,我国大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也有欠缺,往往不敢提出不同观点,不愿意标新立异。

2.创新创业技能匮乏。

在大学课堂上,学生能够快速学到很多专业知识,随着知识的增加,大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知识面相对较窄,所学知识之间缺少横向联系和系统整合而导致实际应用性较差,因此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很好的创新创业技能,即便突然产生的灵感也很难变为创业现实。而且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也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最终演变成了创新创业技能的缺失。

3.创新创业实践持续性差。

通过国家各级政策的鼓励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越来越高涨。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的创新创业目标并不明确,甚至很迷茫。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有效沟通的能力,导致许多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往往更多停留在理论上和研究中,很少有人能够付诸实际行动并坚持下来。所以现状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往往是虎头蛇尾,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1.注重创新创业思维的过程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要依赖于发散的创新创业思维,而全面的基础知识储备才是发散思维的源泉,所以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先决条件。大学课堂教育为各专业学生准备了合理、丰盛的精神食粮,为大学生全面培养提供了基础,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会学到一些基础知识,还会学到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也会学到一些课外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架构,丰富自己的思考方式,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过程中产生创业冲动,在过程中将这种创业冲动变成热情和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成就了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

在大学校园里,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几乎无法仅仅借助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力量去实现。这需要国家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必要的物质和专项资金的资助,最为关键的是全体大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所以,大学生应该尽一切可能积极主动地在宿舍、班级、社团组织等各种集体组织中努力营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团体,同时要保证这种团体的良好延续性,要避免出现因学生毕业而消失的情况。

3.重视创新创业技能锻炼的机会。

国外的经验标明,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内容,并独立去完成相关任务,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基本研究实践活动,能够大大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文字的基本表达能力,广泛获取有效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对于已经学过的相关基本理论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拓宽研究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加强未来专业纵深发展的可能性。这些都将成为难得的创新创技能锻炼的机会。

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培养更多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个性的人才,尤其是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大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同时,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中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大学生们要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1]张晨.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x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