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农村妇女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专业21篇)

农村妇女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专业21篇)

作者:温柔雨 农村妇女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专业21篇)

事迹材料能够展示出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所展现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这些事迹材料范文是一扇窗口,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农村妇女养猪致富事迹材料

孙怀兰生于“三年困难时期”。自记事起,就一直在贫困中煎熬。高中毕业,由于母亲患病,生活贫困,她和妹妹不得不辍学务农。

1980年,20岁的孙怀兰和父亲承包了村里的20亩果园,连续2年的秋冬她都在县城大街上摆摊卖沙果。1983年,她经人介绍和马鹿沟村的农民朱世臣结了婚。婚后,她在镇幼儿园当了老师。但,靠劳动致富的追求,她一直没有放弃。上班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她要和丈夫承包小工程。为此,她学会了瓦工活,她还和丈夫种植中草药,但仍然没走上致富路。

秋,幼儿园解体,孙怀兰和丈夫看好了养猪致富这条路。她在电视上看到河北大午技校免费开办养殖业培训班,她就去参加了两个月的培训。回来后,她用多年的积蓄,在院子里盖了简易猪圈,先后购进种猪、商品猪81头。

孙怀兰和丈夫视猪如子,精心喂养,细心照料。但是,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猪购回来的第二天就有10头商品猪的猪拱嘴和蹄丫起泡、溃烂,不思进食。孙怀兰害怕了,凭她掌握的知识,猪可能患了可怕的口蹄疫。经兽医诊断果真是口蹄疫,81头猪在全家的哭声中被全部捕杀。

灾难,并没压倒天生刚强的孙怀兰,她和丈夫决定在村南山坡地上重新建造标准化猪舍。没有资金,她就和丈夫靠铁锹、尖镐、独轮车,硬是平出多平米的平地。3个月,整整3个月时间,她和丈夫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事迹材料)她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本是很娇嫩的脸被冷风吹起了一道道血口。但是,看着整齐的猪舍和房屋,她很是欣慰。尽管盖猪舍很辛苦,但她每天晚间还要坚持学习《猪病防疫》等大量书籍,而且还自费订阅了《农村新技术》、《中国畜牧》等杂志。她认为,第一次失败就在于忽视了对猪的检疫,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再发展的宝贵经验。8月,在经历了痛苦的反思后,孙怀兰和丈夫重新筹措资金15万元,在镇兽医站指导下,购进新品种种猪、商品猪292头。经过精心饲养,当年出栏180头,纯收入2万余元。2万元,虽然距返本相差甚远,但却是对孙怀兰夫妇莫大的鼓舞。

为了降低成本,孙怀兰和丈夫精心饲养着300多头猪。她本来是很爱干净的人,穿戴也很讲究。但为了早日走上致富路,她整日在猪舍里,整年一套工作服,身上充满了臭臊味。特别是猪产仔时,他要和丈夫守在猪舍10多个小时。但孙怀兰无怨无悔。孙怀兰感到购买猪饲料成本过高,质量也没有保障。于是,她到外地学习考察猪饲料加工技术,她按照自己的配方制作饲料,每斤降低成本0。2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资金数万元,每头猪增加利润50到70元。她还改原始的喂湿拌料为喂干料,增设了自动料槽和自动饮水设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她掌握了猪的疾病预防、治疗、去势、打耳号等各项技术。猪的死亡率始终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和是猪价最低的时候,但孙怀兰根据资料信息,提前对市场行情有了准确的估价,先后到黑龙江、左家等地学习考察特禽养殖。引进了番鸭、贵妃鸡、火鸡、绿壳蛋鸡等多种特禽。最多时特禽存栏量近千只。因为买不起孵化设备,她就利用热炕自己孵化。最多时,一次要孵化500枚蛋。每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昼夜守在孵化箱旁。夜里,多少次她伏在孵化箱上睡着了,多少次又被惊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养猪业最低迷的时候,她的特禽创造价值10多万元,为养猪业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孙怀兰发展养猪业10多年来,一直在走自繁自养的道路,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出栏生猪900头,产值120余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今年,存栏生猪近600头,出栏700余头。尽管上半年生猪价格走低,年纯利润仍然可达10多万元。

孙怀兰富了,但她又给自己加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扶持贫困户。凡是被有关部门确定的贫困户到他猪场买仔猪,一律享受半价。有的贫困户没有现金,她就赊欠。10多年来,经她扶持的贫困户达30多户。林志军、王兆德、赵永花等都已经成为存栏30多头猪的富裕户。至今,她赊欠出的猪仔款5万多元、饲料款达10多万元。

孙怀兰和丈夫终于通过科学养猪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农村妇女养猪致富事迹材料

为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市妇联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走访了解、问卷调查等形式,围绕当前农村妇女就地转移情况,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一次全面、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村妇女就地转移的基本情况(一)加工业是农村妇女就地转移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重点培植的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木器加工“四大产业”和小五金、鞋业、玩具、皮件“四小商品”初具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全市农村妇女不出家门就能当上工人,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据调查,高密市现有的167965名妇女劳动力中,从事加工业就地转移的就有65843人。(二)已婚妇女是就地转移的主要群体。农村已婚妇女由于受家庭、土地等方面的限制,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要把土地经营好,很难有精力进城打工,而在本镇、本村就地转移特别适合她们。目前,高密市就地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中,已婚妇女占95%,其中,25-30岁的17448人,30-45岁的28935人,45岁以上的15826人。(三)“企业+加工点+农户”是就地转移的有效模式。调查发现,全市镇村现有加工企业416家,加工点2558个,加工户有加工人员至少4人的15255户。孚日集团在大牟家、双羊、柴沟、注沟等六处边远镇设立加工厂,就地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可转移妇女劳动力4500多人,形成了“企业+加工点”的模式;高密市彤洲玩具厂,在农村设立了30个玩具加工点,加工工序“下放”到1100名妇女手中,农村妇女不出家门每天就能挣30―40元钱,是典型的“加工点+农户”模式。像呼家庄镇安家屯村现有加工点2个,全村从事玩具加工的妇女120余人,有效地带动了全村妇女增收致富。(四)“妇代会主任+计生专职主任+经济女能人”是就地转移的重要手段。目前,高密市已有133名妇代会主任担任加工点的联系人,成为了加工企业的“业务员、技术员、服务员”。“妇代会主任+计生专职主任+经济女能人”三位一体的格局,有力地发挥了妇女组织的作用,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到加工业中来。柴沟镇吊庄村妇代会主任张玉梅,除干好村里的工作外,还组织带领妇女加工鞋料,负责向70名妇女供货,每个妇女每月能挣600元,她自己年收入也在5万元以上;双羊镇郑公二村妇代会主任于玉欣,担任玩具加工厂负责人,带领周围村庄200多名妇女加工玩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群众威信都大大提高,村里的育龄妇女多数在加工厂上班,计划生育工作也不用再走门窜户,在加工点上就能完成计划生育组织、宣传等任务。(五)宣传教育是加快农村妇女就地转移的重要措施。当前,传统的就业观念还不同程度制约着部分农村妇女的自身发展,认为妇女种好责任田、照顾好家是本份,不愿走出家庭、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阻碍了女性走出家门寻求致富的路子。为此,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典型带动是鼓励农村妇女创业增收的有效动力。大牟家镇妇联成立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事迹宣讲团,靠致富带头人言传身教,增强了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意识。现在全镇有100多名农村妇女到孚日集团在该镇设的加工厂上班。二、农村妇女就地转移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完善。近几年,各级政府虽在劳动力市场的硬件建设上投入很大,但乡镇一级农村职业介绍机构还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场所少,布局不合理、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致使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加工点分布不平衡,存在着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仁和、夏庄、李家营等镇的企业存在着招工难问题,而阚家、康庄、注沟、双羊等镇尚有大量的妇女劳动力需要就地转移。调查统计,全市需就地转移的妇女有24293人,其中,25-30岁的4118人,30-45岁的11233人,45岁以上的8942人。(二)加工企业在全市覆盖面较小。近几年,高密市工业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广大农村仍存在着加工企业覆盖面小、覆盖点不全的问题。据调查问卷统计,目前,全市尚需设加工企业99家,需设加工点479个,希望从事工艺品加工16868人,鞋帽制作8696人,制衣6224人;在工作模式上,希望在镇区企业上班的10773人,在村加工点干的10389人,在家干加工的16990人。由此可见,到镇村企业打工或在“家庭工厂”、“炕头车间”从事手工加工成为农村妇女的最大愿望。(三)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小,与加工户关系不稳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加工企业少,大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单纯靠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没有自行销售能力的小企业,受市场的冲击很大,致使加工户不是经常加班加点就是没活干,影响了加工企业的信誉,制约了加工企业的发展,削弱了加工户的经济收入。(四)农村妇女的观念与规范化管理不接轨。调查显示,年轻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农村妇女大批向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大都是中老年妇女,她们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思想比较自由散漫,家务拖累严重,进入企业后,很难适应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导致生产难以正常运营。李家营镇某玩具加工厂,能用工人100人,但只能招到40人干活,并且由于这些工人素质较低,时间观念、纪律观念淡薄,难以管理,造成了用工难与难招工的矛盾。(五)企业同工不同酬,影响工人积极性。企业到镇(街)设立加工厂,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随着这种加工模式的运行,出现了“镇党委、政府大力招工,而工人却大量流失”的问题。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是加工厂的`工人与企业总厂的工人在工资、福利待遇、签订劳动合同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妇女在企业的稳定性。三、解决农村妇女就地转移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一)各级要重视与大型企业联姻,加快项目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出击,加强与大型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大型加工企业在贸易、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到镇村设立分厂,就地吸引走不出家门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实现企业、农户双赢的目的。(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妇女就业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与企业达成共识,打破城乡界限。一是营造平等就业环境。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村妇女提供平等参与、平等竞争的机会,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竞争发展的新观念。二是营造平等服务环境。要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完善农村妇女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妇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三)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更新妇女创业观念。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走村入户,到农户家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教育广大妇女破除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注重发现和培植像河崖镇李美云办服装厂致富众乡邻、双羊镇李玉凤设玩具加工点带动170多人从事加工业增收等典型,通过电视、广播、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农村妇女树立敢闯敢为、勇于创业的开拓精神。(四)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农村妇女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妇女的就业状况和增收情况,只有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其掌握技能,才能在经济建设中真正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从调研的情况看,农村妇女最迫切需要的是技术,技术的缺乏成为制约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一大瓶颈。各级妇女组织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科技培训,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五)选好配强基层妇女干部,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实践证明,“妇代会主任+计生专职主任+女能人”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信誉度高、影响力大,有自己的工作优势和组织优势,有利于组织、带动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要选拔那些年纪轻、文化高、有经济头脑的“经济型”、敢闯敢干的“开拓型”、大公无私的“奉献型”妇女担任村妇代会主任,大力实施妇代会主任带头致富、带领农村妇女致富的“双带”致富工程,帮助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加快转移,实现增收致富。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优秀作文推荐!生活中,劳动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并勇于创造的过程中写出来的!

“劳动模范”是我们的榜样,说起“特等劳动模范”,您一定会想到那些工作了半辈子、已经四五十岁的劳动者。可是在昨日举行的2010年沈阳市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却有名“80后”当选了“特等劳动模范”。

在表彰大会现场,记者见到了这名叫陈雪娇的女孩。她是沈阳某大型商场的营业员,在黄金饰品专区金条柜组工作。“她有个绝活儿,就是能蒙着眼睛编织金刚结。”据表彰大会工作人员介绍,“她卖东西很有特点,常以讲故事的形式为顾客讲解。有了沟通,成交数量便大大提高,其中一笔420万元的销售额更是创下了集团单笔销售之最!”记者了解到,陈雪娇只有24岁,却丝毫没有“80后”的娇气,她对待顾客热情、诚恳,被顾客亲切地称为贴心的“微笑天使”。

百折不挠,让华夏同胞,不懈努力,迎难而上;孜孜不倦,使中华英豪,充满激情,争做栋梁。

“我觉得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工种、无论什么人物,只要立足岗位,甘于奉献都能创造出一定的劳动价值!”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通风队员工胡明军说。

胡明军是名农民工,打过掘进,干过采煤,而最让他记忆深刻的劳动就是在通风队搬石头。在别人看来,搬石头是重活、粗活,可他却在搬运石头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安全价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一个人一个班要往井下搬运7矿车石头,接近7吨,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我们累得十分有价值。”他说。

劳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劳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类大踏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劳动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劳动是财富之母,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

“无论是劳模、明星还是普通劳动者,他们所创造的劳动价值不管大小,都应该得到社会、企业的尊重和认可。”在讨论会上,60多名与会人员向社会呼吁。因为他们发现,在一些企业,普通员工的工资待遇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政治待遇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因此,他们呼吁全社会应该像关注明星、劳模一样关注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只要是通过劳动创造出了一定的价值,不管价值大小,都要让他们既有经济回报,又有政治回报,要让每一位劳动者都有奔头、有想头,从而也让普通劳动者在被尊重和被认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许多时候,命运给了我们黑暗的际遇,但并没有剥夺我们追求光明的权利;命运给了我们坎坷的遭遇,但并没有剥夺我们快乐的心境.命运给谁的都不多,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向命运低头,不能好逸恶劳!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的思想内容,也是我们每个人如何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适当的劳动,只有劳动才能更好的谱写生命之歌。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熊小宁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却比任何人都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技部门安排在他那里的试验田,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部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熊小宁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纷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东岸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突飞猛进,成为当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

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98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党支部连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年被评为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劳动模范。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增加,对禽畜肉质要求随之增加,开发新型加工饲料,能够保证禽畜肉质。黄粉虫、蚯蚓粉、白蚂蚁、蝇组粉、血组虫、血肾粉、啤酒渣等富含蛋白质,可替代精饲料,开发前景较佳。

高速公路兴起,架车畅游高速公路已成平常事,在高速公路上耗光了油的尴尬将不可避免地经常出现。移动加油服务,可以解除驾驶员的担忧。创业者可同有关管理部门咨询。

农村妇女养猪致富事迹材料

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将有利于化解矛盾,巩固和维护农村的稳定局面。同时也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变提供重要契机。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到**镇**村就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情况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市**区**镇东北部,**河以南,总人口1458人,其中妇女602人,村民居住面积1500亩,现有耕地1188亩,河滩面积586亩。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务农,少数妇女出外打工,主要以作粉刷工人为主。

二、存在的问题。

从**村村民收入情况来看,近几年呈持续增长趋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就目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同实现富裕型小康目标相比,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较低,农民增收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耕地逐年减少,而现有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使得就业岗位有限,这必将会使部分原来从事农业耕种的农民成为闲置劳动力,而妇女由于受行业需求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就业机会相对男性而言则更为困难。二是收入渠道狭窄。农民收入基本依赖于耕种、集体企业安置、临时工及从事个体经营所取得的收入。

三、措施及建议。

通过对**村现状的调查,综合分析了农村经济形势,认为今后促使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发展空间,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教育农村妇女树立市场意识,积极投身农村经济建设大潮。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农业特色基地,实现从粮食作物的`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的战略性调整,促使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三)、拓宽发展空间,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民就业的最佳途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热情为民营企业服务,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多措并举扶优扶强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的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请进来或走出去、定向委培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针对农村妇女文化素质低、就业困难的实际,组织开展适合女性特点的技能培训,如钩、编、手工艺制作等,教会她们从业技能,鼓励她们自主创业。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熊小宁,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任东岸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东岸村在熊小宁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6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他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率先奔上小康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乡第一,达到人均7369元;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100%的农户通自来水,用卫生厕,100%的农户拥有高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在外包田居全县之首,达到一万亩;群众在县城购买商品房30套,在村庄户户建有楼房。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农村妇女养猪致富事迹材料

2001年4月29日,湖北省襄樊市人民广场,人头攒动,彩旗招展.全市十大青年致富状元表彰命名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当一位衣着朴素、面容淳朴的农家汉子快步走上领奖台,从市领导手中接过“全市十大青年致富状元”的'烫金荣誉证书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他就是湖北省劳动模范、襄樊市人大代表、襄阳县张家集镇养猪状元、优秀共产党员梁随政.勇于抉择创大业1995年,全国生猪市场逐步升温,梁随政经过考察论证,毅然决定投资7000元自行建造了12个标准养猪栏,搞起规模养殖.经过刻苦钻研,当年就获利7000多元.

作者:黄兴明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县张家集镇党政办,刊名:农村百事通英文刊名:nongcunbaishitong年,卷(期):2001“”(19)分类号:f3关键词:

文档为doc格式。

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x,女,汉族,籍贯x,1992年1月出生,20xx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x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现任x县x乡扶贫开发办负责人。

自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用热情洒满x这边红土地。她勤奋有加,在平凡职责中倾心为民,点滴善举中实现人生价值,曾被推选过“x州岗位学标兵”和“扶贫典型案例”。自担任扶贫办负责人以来,她认真总结前人工作经验,向老同志学习,查阅20xx—20xx档案资料,掌握基础数据,为了精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省、市、县关于扶贫的各项知识政策,更多的时间则用于下乡调研,深入各村,对农村产业现状、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发展愿望、主要致贫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摸底调查,因户因人施策,有条不紊的开展扶贫工作。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排除万难,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位,每天加班加点,秉持“5+2、白+黑”的精神,动态管理工作开展以来,除了下村开展工作,每天深夜办公室都有她填表做资料的身影,为按期完成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工作,原定计划20xx年10月份的婚礼只能延后到20xx年2月,并笑称“等x乡脱贫出列,我们就结婚吧。”面对终身大事,她无瑕准备婚礼,一切全靠家人和亲友的帮忙,可婚礼遇上了扶贫考核,负责任的她只能在婚礼前一天赶到家,到家已是深夜11点了,她笑笑的说“没事,考核过了我也能安心的结婚了”,常看见朋友圈她对丈夫和父母的深深歉意,总说“等填完扶贫表格,精准扶贫数据,贫困户顺利脱贫,我就回来了”,丈夫也支持的说“你嫁给了精准扶贫,我力挺你,努力工作,青春才无悔”,大家看见都是满满的感动。20xx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家人的理解下,xx和大家共同努力,顺利通过了省、州扶贫交叉成效考核,实现里往贫困村脱贫出列,全乡137户625人均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脱贫。

xx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一直默默奉献,大家常说:“有的人为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献出生命,而我们的小林献出了半边屁股”,因开展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工作专项视察活动,乡政府领导要求到贫困户家中走访,20xx年9月21日早晨10:30左右,xx与牟德智副书记、冯保安、周黄芬、办公室工作人员何金生以及驾驶员谢朝阳前往x、里往走访贫困户,因下雨道路湿滑,在前往徒步行走至里往村委会那苏村小组过程中不慎摔倒,当时右腿膝盖受伤,腰部和臀部感到阵痛,因年轻人意识疏忽,以为没有什么太大问题,过后虽感觉到痛但不是特别严重。因忙于工作,未到医院检查,造成病情加重,经诊断l5椎体后上缘骨质结构断裂,碎骨片向后移位,伴椎间盘向后膨出,相应硬膜囊受压,神经根稍受压,同层椎管继发性变窄引起疼痛,x县医院医生建议到更高一级医院检查,但精准扶贫新一轮动态管理工作正在进行,xx却说以工作为主,问医生能否延迟做手术,继续忍痛工作在扶贫一线。20xx年4月,由于疼痛难忍,她再次到医院复查,医生却告知受伤碎骨片在脊椎内部,手术风险太大,只能放弃手术,等到腿脚行动不便的时候再进行手术。同时医生告知,因受伤影响,近两年不能生育,此次受伤让她终身落下了病根,但噩耗消息并未减少她工作的激情,从未抱怨,当大家劝他注意身体的时候,她态度积极向上的说:“等到实在动不得了再说吧”,依然笑着继续工作。

要使x乡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获得长久的收入来源,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在积极推行甘蔗、芒果、食用菌产业外,xx带领大家谋思路、想办法、出点子,通过深入调研,走访观察,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寻找有用信息,周末亲自前往那坡县龙合乡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了解种植技术,经过深思熟虑,结合x乡资源和气候条件,她提出发展“短平快”产业—百香果,百香果生长周期4个月,产量高,投入低,当年投入就有收益,农户容易接受。

为了消除群众疑虑,担心群众难以接受新产业,xx决定自己贷款投入资金,种植百香果示范点,自己联系销售点,让群众真正看到效果再进行推行。她的想法得到了乡党委领导的支持,她立即联系x村委会黄开文支书开展此项工作,为了了解百香果生长习性,精选了红土、沙土、黑土等4种土壤进行示范种植,选种土地都是群众无劳力闲置多年的,真正做到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了增加贫困户收入,种植工人全是闲置在家无收入的贫困户,从选苗、选地、种植等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去了解,亲身示范。截止目前,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她和黄支书一起通过贷款投入10万元完成40亩的百香果种植示范点,带动x、里往、者兰村委会10余户群众自发种植约200亩,成活率达到99%,现已挂果,预计10月底产生收益。现统计种植意愿,明年x乡将扩种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脱贫有了产业,种植户感谢她,她笑了。

xx活泼开朗,做群众工作总有她自己的一套方法,去年参加县级交叉考核走村入户与群众沟通时,她乐呵呵的笑容和一道一道的理论政策总是让群众心服口服,x镇x村委会支书随口就赞扬她是“最会做群众工作的人”。由于攀比心理,扶贫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上访群众,有时一天就是好几起上访事件,但她不厌其烦,端茶倒水搬凳子的安抚好群众再问其因何事上访,从未对群众发火,对于群众的'疑惑,她先讲政策、讲道理,然后努力解决群众实际需求,当别人问她为什么那么耐心,她说:“对待群众就要下绣花功夫,解决了他的疑惑和困难,群众开心,我们也开心,况且群众满意度也上来了”自20xx年9月以来,她共接待上访群众100余名,解决群众实际需求30余件,答复群众意见40余条。

工作之余她心系的是挂钩的贫困户,她说:“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积攒了许多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故事,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像了解家人一样的敞开心扉与他们交谈,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是自己人,及时工作再多再累,我们也应该多去看看,送去哪怕是一句问候也能让他们心暖,感觉有人在关心他们,重拾生活信心”。x对自己挂钩的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就像自家人一样,针对户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因学致贫户协助申请助学资金,因病致贫户帮助发布就医需求,缺技术户协助其参加技能培训,在她的帮扶下,所挂钩的帮扶目前已达到脱贫条件,逢年过节送去了节日慰问品,她与贫困户子女打成了一片,经常通过微信、qq等联系方式教他们做题,如何应对考试技巧等,她的真诚感动了贫困户,经常收到他们的祝福与问候,让她心里觉得好温暖。

xx工作认真、作风扎实,廉洁奉公,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她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树立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她戒骄戒躁、无怨无悔,一直默默投身在扶贫事业上。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现在的农村大都搞多种经营。农民们也广寻致富门路。通俗易懂的农村科技致富书籍能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受农民朋友们的欢迎。倘若能够因地制宜地提供一些适合实用的科技书刊供农民们选购或租借,一定会有可观的收入。

开通连接菜园和市场的蔬菜专车,既能解决菜宪法卖菜的劳动强度,又能使菜园和市场供需紧密结合。若铺以开通传呼送菜,更能满足主妇们烹饪时对营养和美味的需求。

从目前的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养猪的农户比较多,而针对这个行业,猪肉市场价格并不是很稳定的,首要面对的问题:养猪的成本以及市场行情是否理想,当养到要出栏的时候,如果市场情况并不理想,而又苦于养猪的劳累以及养殖中需要大量的饲料成本,这种情况下又不得不出栏了,从而就造成了养猪回报率低、劳动得不偿失。如果在农村开办一家屠宰场和冷冻库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当市场行情不好时就可以把猪进行屠宰冷冻,当市场行情转好的时候再投入市场。充分发挥有效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而又有高效益的回报,这就降低了农村养猪的市场风险,所以在农村开办屠宰场和冷冻库是很有潜力的。

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农村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一李向阳,今年33岁,家住固关镇固关街村四组,全家5口人。李向阳20xx年退伍后很长时间他都不知道如何创业,一直在家务农,父母年龄大,身体不好,儿子前两年患病花费十几万元,至今未还清借款,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一家人虽然勤劳能干,但由于没有致富的路子,又没有资金,全家只能靠李向阳一人在本地打零工维持生活。

今年,脱贫攻坚全面打响,镇村两级干部挨家挨户调查摸底,最终确定了一部分特别需要帮扶的困难户,李向阳家也被精准识别为20xx年脱贫对象。4月初,镇上的帮扶干部就来到李向阳家中,与他结对子、交朋友,在询问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帮扶干部分析出他家经济单一,没有致富产业,发展资金缺乏成为了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产业发展上想办法。

打消顾虑,积极发展脱贫产业。

针对李向阳家实际情况,镇上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家沟通交流做工作,从思想上激发了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鼓励他大胆干。凭着自己当兵多年的那种精神信念,按照菜单式脱贫项目,李向阳与家里人沟通协商,逐项分析,最终决定新建养殖小区一处,发展养殖奶山羊的脱贫致富项目。村组干部得到这一消息,—1—决心大力支持李向阳的产业发展,给全村贫困户带个好头、做好示范,为其腾退集体土地亩,用于养殖小区建设。地方有了,资金又成了问题。镇上帮扶干部带着李向阳,大清早就到来镇信用社,为其协调办理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最终享受到了5万元的资金扶持。地方和资金问题解决了,很快,李向阳的奶山羊养殖小区建成了,大小奶山羊发展到了60余只。自从认准了这个致富路子以后,李向阳一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他们总是在羊舍奔波忙碌,晴天赶坡放养,雨天在圈舍里集中喂养,经过一家人的悉心照管,奶山羊一茬一茬茁壮成长。

任劳任怨,科学管理增加收入。

李向阳深知,买羊不难,但要养好并不容易,既要科学饲养,又要有实干精神,为此,他积极联系镇帮扶干部邀请镇兽医站技术员专门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平时,李向阳也经常去羊舍里转,清理圈舍卫生,整理圈舍杂物,查看奶山羊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饲草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运行,每个细节都不放松,饲养的山羊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病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而死亡现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向阳用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在奶山羊养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效益。今年9月份,他根据市场情况,出售成年奶山羊12只,实现收入9500元。有了收入上的改观,加上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坚定了发展产业来脱贫致富的信心。

勤于服务,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2—在自己脱贫产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李向阳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同发展。因此,他将学到的养殖知识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羊技术,在贫困户圈舍、在自家养殖小区、在家里随时随地向其他村民传授养殖科技知识、各种常见病防治技术,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养殖业。通过他对群众正确引导,全村今年新增贫困户养羊大户9户,户均养殖奶山羊23只,新增贫困户养牛大户6户,户均养殖肉牛4头,带动了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的自觉性。全村脱贫攻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现在,李向阳已成了全村畜牧养殖户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会别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他把自己的知识、技术奉献给了全村贫困户,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老百姓们的高度赞誉。他说:正是党的脱贫攻坚的政策让我们家踏上了脱贫致富路,我还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带领大家过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农村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二走进岚县东村镇东阳涧村有珍油松种植基地,一排排油松翠绿喜人,40余名工人正在忙着起苗、装车,其中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累的满头大汗却一言不发,他就是岚县名人于有珍。正是这个平凡的男子,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直面挫折不气馁。

—3—于有珍是岚县东村镇东阳涧人,今年48岁,患先天性耳聋,妻子智力残疾,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20xx年被县里确定为精准贫困户。

于有珍先天残疾,从懂事开始,幼小的心灵备受贫穷和疾病的折磨。受家庭条件和身体原因的影响,他没有上学,从小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生活的艰难使他养成了勤劳坚韧的品格。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于有珍娶了一位智力残疾的姑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二人直面挫折,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感人事迹,在岚县一时传为佳话。

迎难而上不等靠。

女儿的出生给于有珍一家带来无比的喜悦,同时也给他们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于有珍夫妇一年到头在地里辛苦操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无法摆脱贫困的影子。期间,县里给他们享受了低保政策,让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于有珍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为增加收入,于有珍一边种地一边跟着本村的泥瓦匠当小工,从和泥、搬砖一类的粗活、重活做起。他克服言语困难,认真观察记忆大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大家休息时,他就在一旁琢磨练习。看到这个年轻人的非常举动,师傅们也十分乐意向他传授技艺。在大家的帮助下,于有珍学会了泥瓦工技术,开始承揽一些小工程。随着岚县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他的工程越做越多,解决—4—了一家的温饱问题。于有珍自己没有上学留下遗憾,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补偿,克服一切困难让两个孩子上学读书。

一个残疾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但于有珍并没有停下脱贫致富的步伐。乘着县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的东风,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于有珍创办起自己的6亩油松基地。有了帮扶单位和对口帮扶人,他的信心更足了。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于有珍在种植油松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他虚心向身边技术人员请教,让孩子帮忙上网学习咨询,不断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于有珍的油松品质好,市场行情也不错,近年来他靠油松获利3万余元,致富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

同时,两个孩子也没有辜负于有珍夫妻的培养,女儿于20xx年考上山西医科大学,儿子大专毕业后在太原从事装修行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他现在就是岚县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每做一户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时,我们就拿于有珍的故事给他讲岚县东村镇党委书x自豪地说。

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于有珍的脱贫致富之路会更加平坦宽广,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幸福。

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翟玉军,男,汉族,今年43岁,高中学历,家住佛坪县袁家庄镇黄家湾村。10月,他带头创立了佛坪鑫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食用菌、木耳、香菇、平菇、猴头菇、天麻、猪苓和脱毒魔芋的制种、人工栽培及技术推广。被汉中市农业局、汉中市科协授予“汉中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被省农业厅认定为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

立足农村、寻找发展新模式。

翟玉军高中毕业后,因家里经济情况较差,便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回到祖祖辈辈生存的乡村里务农。他从1992年就开始从事食用菌生产,并在自家地里试验栽培,技术日益成熟。魔芋、香菇产业在当地发展很快,但由于缺乏技术时常腐烂、减产,给农户造成损失。20,翟玉军赶赴湖北学习魔芋组培育种、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等先进技术,并和恩施州魔芋研究所达成协议,在本县上沙窝村建成140亩魔芋良种繁育基地,带头推广试点新品种、新技术大获丰收,栽培猴头菇试验也获得成功,当年10月又注册成立了鑫之塬魔芋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科学发展。20投资改造了现代化魔芋组培室一个,连栋温室720平方米、年产60万袋食用菌菌种厂一个、60吨保鲜库一个,建成全县最大的魔芋和食用菌研发、培育、生产、销售基地,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增量提质,个人年创收30多万元,带动当地群众科技致富,他领办的合作社也荣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注重学习、带动农村发展。

翟玉军通过培训考核被认定为汉中市中级职业农民。为帮助他坚定投资信心、增强投资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水平,县政府制定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县农业局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力度;县培育办建立包抓帮扶机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他的生产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帮助解决生产难题、提升产业效益。同年,翟玉军参加了省农广校组织的高级职业农民培训。通过系统的技能岗位学习和经营管理知识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树立了现代大农业的理念。积累了更多宝贵的知识财富,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更进一步增强了他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才干。在培训学习的同时,结交了许多创业青年朋友,利用qq群和微信进行交流,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拓宽了发展空间。

做一个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翟玉军内心坚定的信念。20他所在的合作社发展魔芋栽培1000多亩,承担了佛坪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5。4万斤的魔芋良种供应任务。,他领办的合作社现已发展会员300余户,合作社年产香菇10余吨、猪苓种子30万斤、魔芋1000万斤,在西安蔬菜批发市场和汉中市风景路蔬菜批发市场共设立3个直销点,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通过自己的基地厂房和冷库优势,对产品统一收购包装进行反季节销售,大大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同年11月成立佛坪县康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魔芋良种繁育、魔芋种植、食用菌、药用菌技术推广与销售。作为中国魔芋协会会员单位,以科技创新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思路,围绕全县魔芋产业发展,引进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富硒魔芋栽培技术进行千亩示范种植,努力将魔芋产业打造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产业,全面促进佛坪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为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他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一是建成一条年产100吨的魔芋深加工生产线,解决当地农户社员魔芋的销路,丰富市场农产品种类。二是打造佛坪地道农副产品山货品牌,统筹当地特色山货农副产品资源,构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农户足不出户的销售渠道。

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10月,巨丰种猪专业合作社在路阳镇文武村正式挂牌成立。老板付小军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小伙,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年初回到家乡创业,他希望通过创业开启致富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一点贡献。

目前,巨丰种猪专业合作社投资额已达600余万,占地6700平方米,先后招纳30余人到合作社工作,主要对象是返乡农民工。养殖场主要引进沃尔多原种猪,年出栏种猪3000头。在经营过程中,付小军面临许多问题,他讲道在场地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除了常规圈舍,在绿化方面,由于树种、草源的缺乏导致绿化覆盖面还不够;在管理上还缺乏经验,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到自己办企业,身份的转换可能在一时间还适应不了,在经营理念上还有待学习;由于养殖厂规模大,引进的原种猪价格贵,到目前,付小军已经投入600余万元资金,资金周转存在不小的困难。面对这些问题,付小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在自身努力和路阳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帮助下,逐步解决了这些困难。

付小军曾经也是一名打工者,知道打工者最看重什么,所以养殖场在劳动用工方面特别注重。养猪场从四方面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是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资双方的权利;二是劳动强度与工资成正比,保障员工应有的工资待遇;三是经常开展业余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快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四是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何昌元是文武村1组的村民,也是养殖场的一名员工。47岁的何昌元有一位82岁高龄的父亲,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两个在读的孩子。他家在当地属于特别贫困的家庭,也被纳入农村低保户中,但是补助金对于这个家庭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现状。付小军在了解何昌元家庭后,主动安排了何昌元和他的妻子朱文银在养殖场工作,考虑到朱文银的身体状况,特别给她安排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何昌元和妻子都在家乡工作,不仅照顾到了年迈的父亲,也挣到了两个孩子的学杂费,虽然何昌元一家并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通过路阳镇党委政府和付小军的帮助,他们一家不再像从前那样穷困潦倒,家徒四壁。何昌元一家都十分感谢路阳镇党委政府和付小军,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积极,脏活苦活都是第一个抢着去做。养殖场的员工和乡亲们都十分喜爱这位老板,在付小军帮助何昌元一家这件事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年轻小伙对父老乡亲的热爱,也看到了未来企业家的影子。

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个人事迹材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农村致富个人事迹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农村致富的人有很多,他们身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参考!篇一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农村致富的人有很多,他们身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参考!篇一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08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2000只雏鸭,准备大干。

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

总结。

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篇二**,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03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4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4年秋,到2005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

众的赞扬和好评。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2005年至2006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篇三肖海山,从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今日白城市膨润土厂的厂长。十几年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勇气和诚信,在商海中奋战搏击,闯出了一条利民裕家的致富路。

学务农。辍学后,肖海山回到平安三甲村当了一个"半拉子",虽然每天只拿一半的工分,但他终于能用自己年少的肩膀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的重负!这份责任感,让年少的他多了一种动力。在生产队里,为能早日不当"半拉子",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干什么,学什么,学一样,精一样。干活时,别看他年纪小,可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干什么都要抢个头,占个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1969年,刚满18岁的肖海山便当上了生产队长,从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分责任。在队上,别看他年纪轻,可处理起事情来,却显得少年老成,透着一种精练。干活时,他总是把重活、脏活留给自己;队上有什么好事,他总是想着别人;平时无论对老对小,他都以诚相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主动帮助解决,用他的话说:"一家有难,大家都伸伸手,难关也就过去了。如果有难的是自己,没人来帮,你想想那是什么滋味。"凭着自己的吃苦和为人,肖海山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他工作积极,努力向上,但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又加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他家生活过得依然十分清贫,一年到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苦干。但16岁务农,18岁当生产队长的经历,却磨练出了他的才干和胆识,为他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售经验。为了抓好生产,他吃住在厂子,同工人一道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为了产品销售,他风里来雨里去,亲自跑市场。用户不了解他们的产品,他就耐心的向人家宣传。他把产品赊给人家,靠他的诚信,市场慢慢的打开了,产品销售有了门路。经过他两年多的苦心经营,建材厂共创利17万元。1988年,建材厂的生产经营刚刚步入正常轨道,他又被调到镇办植物油厂任厂长。又得一切从头来,4年下来,共创利60多万元。1993年,他又被调到镇办企业白城市特种耐火材料厂任厂长。当时,耐火材料市场萎缩,产品的销路不畅。他上任后,根据所做的市场调查,做出停止生产其它产品,专攻市场前景看好的膨润土生产的决定,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与膨润土的使用大户长山化肥厂建立起了供货关系,经过几年努力,到1997年,膨润土的销量突破了两千吨,工厂有了良好的收益。1997年,他荣获了"白城市质量管理十佳厂长"称号。十年的商海闯荡,肖海山家里的日子有了一定的好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历,让肖海山的眼界更开阔了,胆识更大了,才干增强了。

用户长山化肥厂的关系,帮助化肥厂在三甲村搞了三年的化肥试验,使农民认识了长山多元素复合肥,使化肥厂在当地打开了销路,在他的建议下,长山化肥厂在当地建了一个年收益100多万元的化肥分厂。为了增加膨润土的销售量和加快资金的周转,他又主动提出以货易货的建议,用生产的膨润土换回多元素复合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农民。这样,他不但帮助化肥厂增加了销量,也让自己的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量,加快了资金周转,又让群众买到了质优价廉的放心肥。同时,他又根据化肥厂的需要,上了生产硅钙镁的项目,现在年可生产销售硅钙镁600吨。另一方面,他不断的开拓新市场,由于在铸造、防水、钻井、型煤生产等上都需要大量的膨润土,他亲自到白城市的五个县(市、区)、突泉和通辽等地的膨润土用户处,推销产品,让人家免费试用,一次不行,就再去,直到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对方。只要用户有用货的需要,不论用量的大小,他都保证按时送到,逐渐的,他在用户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用户们与他建立起了信任。现在,这些地方都有他稳定的老客户,他用诚信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占有了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偿还了167万元的债务,自己的固定资产也增加了50余万元。

无私奉献肖海山在努力经营,搏击商海的同时,没有忘记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和与他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谁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

在工厂用工方面,他一方面处理好原厂职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注意吸。

纳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户子女。现在,共从本乡镇招工18人,其中14人来自贫困户。他每月都按时为每名工人发放500至600元的工资。哪个工人家里困难,他都主动帮助解决。老工人潘贵财的房子不行了,他拿了一万多块砖,出工出资帮助他重新建了三间砖房,老潘激动地说:"这辈子我都没敢想能住上这样的好砖房,这全仗着肖厂长啊!"贫困职工郑庆武的父亲病了,是肖海山借给郑庆武4000元钱,帮他给老父亲看好了病,并说:"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工厂女工呼兰英两口子没有房子住,是肖海山借了3000元给她在镇上买了房子,去年,他还出工出料帮助她家重新维修了房子。

对职工是这样,对贫困户和公益事业他同样十分热心。2000年,平安村刘占海家,没钱买化肥,眼看着种不上地了,肖海山听说后,给送去了价值2400元钱的化肥;2001年,给平安村的贫困户宋宝军送去了价值1100元的化肥;2002年,给三甲村的杨春林解决了1400元的化肥......几年来,他累计为贫困户无偿解决化肥14吨。2001年,镇敬老院搞维修,他为敬老院更换了所有的照明灯具,并为一对新结合的老人购买了一套高级席梦思床垫。2002年,他又捐资2600元,购进10吨水泥,为镇中学硬化了篮球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场地。

肖海山,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在商海中奋力搏击,以进取为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追求,以奉献为荣。在他身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在农村做农资生意肯定有钱赚,在人口较多的村子或乡镇所在地,租一家沿街门店,开办一家农资专卖店,出售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投资约需一万元左右,由于商品是农民生产中必需之品,使用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如自己资金不够,可考虑和县城或省城大店联营,获取专卖的利润。

农村如何致富农户住宅设计业。

我们知道盖房是农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住宅也向实用、美观、个性化等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在建房时更加慎重,以图百年大计,这样就需要有人专门设计、研究新型住宅建设。

农村网格员典型事迹材料

小庆是沙市区胜利街道永红社区的网格员,35岁,中共党员。2012年9月,她来到胜利街道石闸门社区参加网格服务工作,2013年6月由于工作扎实、勤勤恳恳被借调到街道政法办负责网格管理工作。在政法办工作近五年的她,面临社区工作者改革,放弃了留在办公室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社区工作。她清楚的知道,这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选择,从此刻起,她即将踏上了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社区服务工作岗位。在这里,没有令许多人趋之若鹜的财富和权利;但在这里,她决定用全部热情与青春奉献在这份工作上,融入漫漫人生。

都说拆违是“天下难事”,这话虽显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违法建筑不仅侵占了发展空间,影响了市容环境,还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带来了安全隐患。我们深知,拆违是一场关乎改善民生的大计的方向,只有拆出发展空间,才能改造出美丽家园。2020年4月,旧城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她的网格内有43处违章搭建需要拆除,前期的摸底工作都是她一人独自摸底排查,争取不漏一处。由于拆违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很强、标准要求很高的工作,作为一名社区政策宣传的网格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拆违工作。她认真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在城管部门的相互配合下,成功拆除42处,有一处仍有难度。

一大早,小庆又来到了该户家中做拆违工作,该户的整个厨房都是利用公共区域的夹缝违章搭建而成的,一旦拆除,就意味着没有厨房做饭,卫生间没有热水洗澡。因为以前的一些矛盾纠纷,又是一个肾衰竭的透析病人,家中丈夫及儿子常年不在家,只有一个19岁的小女儿在家照顾其母亲,该户不愿意配合拆除自家厨房,社区城管队员上门多次都无功而返。她见状,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向该户详细解说关于违章搭建的相关条例与规定,在她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该户深刻认识到私自搭建违章建筑带来的严重后果。随后她推心置腹地说:“我看您年纪也大了,丈夫、儿子都不在身边,别的不说,有啥事我肯定第一个过来帮忙。”

在拆除的过程中,小庆积极帮助该户收拾厨房,打扫卫生,由于天燃气的拆除,卫生间的燃气热水器不能再使用,再加上该户行动不便,她便陪同其小女儿一起到商场选购热水器,购买接线板,该户非常满意,她网格内的拆违工作终于圆满落幕。

“网格化工作要坚定为民服务的理念,主动办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保居民的事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才能把工作做实、做细,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赢得民心。”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网格员的她,小庆就是这样做的。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虽说农村今非昔比,但是乡村理发美容是个空白,很具市场潜力,男女青年可学会美容美发技艺,将店开在乡镇所在地。一万元足够学费和购置美发、美容设备。如经营得当,每月利润当在元以上。

鲜花做成工艺品其市场需求量正大幅度上升。在农村做什么生意?所谓“工艺鲜花”,就是一改以往的鲜花销售方式,根据各种特殊需求,将花卉梳妆打扮一番,使之更富有个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