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汇总8篇)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汇总8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汇总8篇)

在学期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过去几个月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考试总结的典型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在写考试总结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篇一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网络的实时交互特点,以及可以广泛搜求现代科技发展信息的功能,都为课改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我校积极开发网络资源,组织课改教师制作课件,观摩新型课例,使老师们受到了很大启发。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改方案的基本理念,它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的学习与讨论中,真正使这种观念,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之中。《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在选择中学习选择”,提出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而是教材的“主人”,不是照本宣科的“奴隶”,而是实施教材的“导演”,因此创造性的整合与实施新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实践21世纪实验教材的必由之路。在此方面,数学教师结合马芯兰教材新世纪教材进行大胆的融合,使学生的口算能力明显提高;英语教师在口语训练方面也把生活中的知识融入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之初,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设想着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当崭新的教材发到手中时,感到眼前一亮,内容、形式确实与以往有许多的不同,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发现这套课改教材完全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根据转变观念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在课改组内制定出“引发学生兴趣”为主题的备课思路,引发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备课,使得课与课之间,学科之间有良好的联系,便于学生发展。

起初,由于对新方法的不适应,加之资料有限,课堂效果不太理想,通过课改组的及时交流,我们又开始新的尝试,在课堂上通过活动促学生的内化,通过内化促学生发展。例如:语文课中《老山羊当医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创造性表演,学生的兴趣很高,效果很好。在选择中选择教材我们也做了些尝试,由于书中内容不多,作为北京的孩子,我们又十分有必要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北京童谣,所以采取《打花巴掌》、《猪拱地》等儿歌丰富课堂内容,实践效果很好。较好的课堂效果又必要大家共同交流,于是我们组内进行互听互评互借鉴,很受老师欢迎。

由于实验特点,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只提前备出一周的教学内容,针对上一周学生的反馈,采取更适宜的形式来准备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此外加强课改教研组的活动次数和活动形式。每周三进行活动,形式以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观看录相课为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为每位课改教师准备一个档案袋,一个札记本,随时把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好的课例、思路;学生的作业、作品积累起来,作为实验的第一手材料。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篇二

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学校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管理者,校本课程开发使课程更加符合我校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并且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相结合,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我们学校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办学理念。然而,教师如何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它走进课堂呢?我校是以省级课题《生活教育与生活生产科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和国家级课题《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初中家政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为龙头,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实践这一理念的钥匙。学校专门开设了校本教材的研究课,几乎所有的班级都参与了研究。学校有80多位教师报名参加研究,学校把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按照生活科普类和生活教育类设立了九个子课题组,有《科技与生活》、《信息与传播》、《生活与体育》、《生活与服装》、《生活与编织》、《休闲与爱好》、《舒适的家》、《饮食文化》、《生活修养》等一系列的子课题,我校很多普通的教师都积极参加校本教材的研究,我也积极报名参加了《生活与服装》子课题组,把这作为提高自己的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勇敢地担任了这项子课题组的组长,带领全组老师积极开展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篇三

教师做好课改工作,要在教学中,不断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个人课改经验总结的范文,欢迎阅读!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实施课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努力践行这一模式。下面就实施这一模式时的感想作以总结。 在全面实施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观看名师的课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我把本班42名同学重新分组,并给他们讲清每堂课的具体思路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改中早日脱颖而出。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一年来,我校按照乡督学机构推行的“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制定计划、措施,分阶段科学安排教学,积极实验,大胆尝试,在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学生习惯、教学成绩、班级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们对今后的课改更加坚定了信息。为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以利再战,特对本学年的课改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引领课改

课改是以模式为载体的,但模式又是一套程序,程序是否准确熟练的操作好,关键在于是否把握,把握的关键在于理解,因此,学习是首先的,不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每一个环节的意义、操作要领、蕴含的思想理念。我们利用周五下午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以《课改路上》及省厅下发的配套书籍为主要学习对象,让一些先讲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的“六字”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平时的学习,每周要求有不少于三百字的学习笔记或者学习心得。

二,开展教研,深入推进

在课改中,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任务的制定、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时间的把握、展示的人数时间次数等,有时在本校无法解决,我们组织带领课改教师外出观摩课改示范课,参加乡督学机构组织开展的课改研讨会,“三同”教学活动。每学期,语文数学教研组还要组织本组人员进行优质课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观摩课活动,课改教师人人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共同探讨先进的教法、学法,切磋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教师们在活动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校长还亲自带领课改教师亲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新知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积极传授经验,使我们对新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高。

三,积极行动,措施得力

推行“六字”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也重新摆放,把学生分成小组,成排的座位以围圈的形式摆放,组成4—6人的学习合作小组;教室后面装上黑板,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提供了方便;为调动学生课堂展示的激情,校长亲自编写了《课堂展示歌》;“六星”评比活动,更好的调动学生参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五好”“八不”教育活动方案,发放到各班,要求各班主任监督执行。

四,文化涵养,助推课改

为配合课改,学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助推课改,以文化涵养课改。学校精心选择当代最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督学机构编写的校园文化荟萃,制成报栏、版面、标牌等,安装在校园、走廊、教室墙壁,时刻激励、唤醒、影响着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使课改洋溢着整个校园。同时,我们还精心设计黑板,把一些名人名言、学生的励志语言、班级宣言、组训等写在黑板边缘,学校还给优秀学生拍照,把他们的相片与励志语言制成标语牌,张贴走廊,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个班级的教室门上,还张贴了全班照和班级宣言,增强了学生的荣辱感和集体主义观念。

五,教学相长,全面育人

通过课改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以前迥然不同,一改往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初步获得享受知识的快乐,享受知识的喜悦。也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思维敏捷,智慧火花迸射,课堂上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如预习的习惯;展示交流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点拨、追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联想的习惯;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用双色笔勤记笔记的习惯;谦让的习惯等。

课改之路还很漫长,可谓是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有昂扬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务实的态度,坚持不懈,探索下去,相信呈现给我们的必将是绚丽的风光。下学年,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按照督学机构的安排部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学科课型研究上下功夫,使课改向纵深出不断推进。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持续发展意味着创造和动力,科学发展意味着生命和活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校外学习、组织团队合作,让教师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训中,通过创设特色情景,引导教师在活动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完善“八个一”研究制度:每天进行一小时阅读,每周听一节同伴随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测试题,每年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

2.坚持校内外听课学习“三四要求”:校内听课“三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校外培训“四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照一张带有会标的照片,做一次交流汇报,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有一点变化。

3.备课与教研一体制,推行“四五三九”制度。

精通教材,熟悉教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开展“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与学生共同进步”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交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突出“四个五”要求。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是纵深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抓手。我校教研组工作坚持做到“五有”: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成效;“五定”:定主题、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五化”:制度化、经常化、系列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做到“五有”:有跟踪、有评比、有奖励、有宣传、有推广。每学期学校都设有专项资金2万元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团队捆绑式考核奖励,考核内容包括计划制定与实施、常规教研活动开展、自主教研活动的开展、成员的出勤率和参与度,成员完成教学科研(撰写文章、上公开课、课题研究等)的比例、教学成绩以及获奖情况等,强化在教研活动中没有个人,只有集体的思想意识。

二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推行“三步骤九环节”。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每周落实了半天时间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实行“三步骤九环节”的备课方式,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究讨论联系领导参与检查、考核、评价的方式,保证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坚持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并进,使集体备课真正受到实效。

我一直参加课改工作,见证着课改的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现将我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后,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过去,教师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为课堂中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概念体系。走进小学课堂,不难发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随着新课程的到来,数学教学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否认了教师这种定位,使教师清醒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数学的教与学必然要产生新的变革。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标准》强调“教师要让学生装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标准》强调“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例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所学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

二、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三、评价学生学业标准的变化。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可以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篇四

一年来,我校按照乡督学机构推行的“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制定计划、措施,分阶段科学安排教学,积极实验,大胆尝试,在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学生习惯、教学成绩、班级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们对今后的课改更加坚定了信息。为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以利再战,特对本学年的课改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引领课改

课改是以模式为载体的,但模式又是一套程序,程序是否准确熟练的操作好,关键在于是否把握,把握的关键在于理解,因此,学习是首先的,不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每一个环节的意义、操作要领、蕴含的思想理念。我们利用周五下午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以《课改路上》及省厅下发的配套书籍为主要学习对象,让一些先讲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的“六字”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平时的学习,每周要求有不少于三百字的学习笔记或者学习心得。

二,开展教研,深入推进

在课改中,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任务的制定、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时间的把握、展示的人数时间次数等,有时在本校无法解决,我们组织带领课改教师外出观摩课改示范课,参加乡督学机构组织开展的课改研讨会,“三同”教学活动。每学期,语文数学教研组还要组织本组人员进行优质课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观摩课活动,课改教师人人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共同探讨先进的教法、学法,切磋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教师们在活动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校长还亲自带领课改教师亲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新知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积极传授经验,使我们对新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高。

三,积极行动,措施得力

推行“六字”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也重新摆放,把学生分成小组,成排的座位以围圈的形式摆放,组成4—6人的学习合作小组;教室后面装上黑板,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提供了方便;为调动学生课堂展示的激情,校长亲自编写了《课堂展示歌》;“六星”评比活动,更好的调动学生参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五好”“八不”教育活动方案,发放到各班,要求各班主任监督执行。

四,文化涵养,助推课改

为配合课改,学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助推课改,以文化涵养课改。学校精心选择当代最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督学机构编写的校园文化荟萃,制成报栏、版面、标牌等,安装在校园、走廊、教室墙壁,时刻激励、唤醒、影响着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使课改洋溢着整个校园。同时,我们还精心设计黑板,把一些名人名言、学生的励志语言、班级宣言、组训等写在黑板边缘,学校还给优秀学生拍照,把他们的相片与励志语言制成标语牌,张贴走廊,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个班级的教室门上,还张贴了全班照和班级宣言,增强了学生的荣辱感和集体主义观念。

五,教学相长,全面育人

通过课改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以前迥然不同,一改往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初步获得享受知识的快乐,享受知识的喜悦。也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思维敏捷,智慧火花迸射,课堂上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如预习的习惯;展示交流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点拨、追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联想的习惯;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用双色笔勤记笔记的习惯;谦让的习惯等。

课改之路还很漫长,可谓是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有昂扬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务实的态度,坚持不懈,探索下去,相信呈现给我们的必将是绚丽的风光。下学年,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按照督学机构的安排部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学科课型研究上下功夫,使课改向纵深出不断推进。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持续发展意味着创造和动力,科学发展意味着生命和活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校外学习、组织团队合作,让教师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训中,通过创设特色情景,引导教师在活动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完善“八个一”研究制度:每天进行一小时阅读,每周听一节同伴随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测试题,每年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

2.坚持校内外听课学习“三四要求”:校内听课“三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校外培训“四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照一张带有会标的照片,做一次交流汇报,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有一点变化。

3.备课与教研一体制,推行“四五三九”制度。

精通教材,熟悉教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开展“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与学生共同进步”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交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突出“四个五”要求。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是纵深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抓手。我校教研组工作坚持做到“五有”: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成效;“五定”:定主题、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五化”:制度化、经常化、系列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做到“五有”:有跟踪、有评比、有奖励、有宣传、有推广。每学期学校都设有专项资金2万元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团队捆绑式考核奖励,考核内容包括计划制定与实施、常规教研活动开展、自主教研活动的开展、成员的出勤率和参与度,成员完成教学科研(撰写文章、上公开课、课题研究等)的比例、教学成绩以及获奖情况等,强化在教研活动中没有个人,只有集体的思想意识。

二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推行“三步骤九环节”。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每周落实了半天时间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实行“三步骤九环节”的备课方式,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究讨论联系领导参与检查、考核、评价的方式,保证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坚持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并进,使集体备课真正受到实效。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名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引导者,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用现代的教育理念。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教师课改经验总结的范文,欢迎阅读!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20xx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习方式的更新。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篇六

经过这一年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感到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在课改课堂教学总结如下: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做游戏,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创设情境,编排情景剧,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单词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你读得一个单词也没有错。""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2)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3)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教育是对学生的教育,课程是面向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经验总结。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篇七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个人课改经验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教师做好课改工作,要在教学中,不断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我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篇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教师做好课改工作,要在教学中,不断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我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篇一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实施课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努力践行这一模式。下面就实施这一模式时的感想作以总结。

在全面实施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观看名师的课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我把本班 42 名同学重新分组,并给他们讲清每堂课的具体思路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领导和

教师的好评。

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改中早日脱颖而出。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篇二 一年来,我校按照乡督学机构推行的"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制定计划、措施,分阶段科学安排教学,积极实验,大胆尝试,在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学生习惯、教学成绩、班级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们对今后的课改更加坚定了信息。为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以利再战,特对本学年的课改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引领课改 课改是以模式为载体的,但模式又是一套程序,程序是否准确熟练的操作好,关键在于是否把握,把握的关键在于理解,因此,学习是首先的,不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每一个环节的意义、操作要领、蕴含的思想理念。我们利用周五下午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以《课改路上》及省厅下发的配套书籍为主要学习对象,让一些先讲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的"六字"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平时的学习,每周要求有不少于三百字的学习笔记或者学习心得。

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校长还亲自带领课改教师亲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新知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积极传授经验,使我们对新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高。

三,积极行动,措施得力 推行"六字"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也重新摆放,把学生分成小组,成排的座位以围圈的形式摆放,组成 4—6 人的学习合作小组;教室后面装上黑板,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提供了方便;为调动学生课堂展示的激情,校长亲自编写了《课堂展示歌》;"六星"评比活动,更好的调动学生参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五好""八不"教育活动方案,发放到各班,要求各班主任监督执行。

四,文化涵养,助推课改 为配合课改,学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助推课改,以文化涵养课改。学校精心选择当代最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督学机构编写的校园文化荟萃,制成报栏、版面、标牌等,安装在校园、走廊、教室墙壁,时刻激励、唤醒、影响着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使课改洋溢着整个校园。同时,我们还精心设计黑板,把一些名人名言、学生的励志语言、班级宣言、组训等写在黑板边缘,学校还给优秀学生拍照,把他们的相片与励志语言制成标语牌,张贴走廊,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个班级的教室门上,还张贴了全班照和班级宣言,增强了学生的荣辱感和集体主义观念。

五,教学相长,全面育人 通过课改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以前迥然不同,一改往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初步获得享受知识的快乐,享受知识的喜悦。也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思维敏捷,智慧火花迸射,课堂上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如预习的习惯;展示交流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点拨、追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联想的习惯;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用双色笔勤记笔记的习惯;谦让的习惯等。

实行新模式以来,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

革课堂教学,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教师用"六字"模式备课,改变以前抄教材、搬教参的习惯,真正深入钻研教材了、关注学生了、考虑学法了、转变角色了,会写反思了,更会评课了 课改之路还很漫长,可谓是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有昂扬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务实的态度,坚持不懈,探索下去,相信呈现给我们的必将是绚丽的风光。下学年,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按照督学机构的安排部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学科课型研究上下功夫,使课改向纵深出不断推进。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持续发展意味着创造和动力,科学发展意味着生命和活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校外学习、组织团队合作,让教师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训中,通过创设特色情景,引导教师在活动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完善"八个一"研究制度:每天进行一小时阅读,每周听一节同伴随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测试题,每年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

2.坚持校内外听课学习"三四要求":校内听课"三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校外培训"四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照一张带有会标的照片,做一次交流汇报,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有一点变化。

3.备课与教研一体制,推行"四五三九"制度。

精通教材,熟悉教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开展"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与学生共同进步"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交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作坚持做到"五有":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成效;"五定":定主题、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五化":制度化、经常化、系列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做到"五有":有跟踪、有评比、有奖励、有宣传、有推广。每学期学校都设有专项资金 2 万元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团队捆绑式考核奖励,考核内容包括计划制定与实施、常规教研活动开展、自主教研活动的开展、成员的出勤率和参与度,成员完成教学科研(撰写文章、上公开课、课题研究等)的比例、教学成绩以及获奖情况等,强化在教研活动中没有个人,只有集体的思想意识。

二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推行"三步骤九环节"。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每周落实了半天时间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实行"三步骤九环节"的备课方式,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究讨论联系领导参与检查、考核、评价的方式,保证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坚持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并进,使集体备课真正受到实效。

篇三 我一直参加课改工作,见证着课改的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现将我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后,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过去,教师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为课堂中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概念体系。走进小学课堂,不难发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随着新课程的到来,数学教学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否认了教师这种定位,使教师清醒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数学的教与学必然要产生新的变革。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标准》强调"教师要让学生装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标准》强调"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例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所学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

二、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三、评价学生学业标准的变化。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

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可以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

个人课改工作计划

课改心得体会精品

关于课改心得体会

关于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感言

课改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篇八

我一直参加课改工作,见证着课改的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现将我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后,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过去,教师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为课堂中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概念体系。走进小学课堂,不难发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随着新课程的到来,数学教学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否认了教师这种定位,使教师清醒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数学的教与学必然要产生新的变革。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标准》强调“教师要让学生装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标准》强调“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例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所学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

二、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三、评价学生学业标准的变化。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可以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