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军事理论的论文(实用14篇)

军事理论的论文(实用14篇)

作者:薇儿

范文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写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一起感受其中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军事理论课论文范文

今天下午开始上军事理论课。说实在的,我一直是个军事迷。我热爱那一身神圣的绿军装。每当看到军人英姿颯爽的从身边走过时,我总用一种崇敬的眼光望去,而且总要回头看好几次,直到那身影的消逝。我喜欢军营的生活,虽然没有亲身经歷过,但军训生活却成了我难忘的回忆。

因為以前也曾想学习军事知识,却不知从何开始,而且也没有连贯性,系统化。这样子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一直期待著这堂课能给我最基础,最基本的军事理论。然后有个整体概念,整体把握,把所学知识组成一张有序之网。现在想想如果这堂课是一名中年军官授课,上课时理著平头,穿著军装,那上起课来一定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吸引力。对於女生来说就像看到了帅哥一样,两眼直盯著他看;对於男生来讲也许能动员他们毕业后从戎。当然,想归想,现实却不是如此。教师也是一名中年教师,穿着蓝色t血,身高约为1.73m,发型是传统的长发。看到他的第一眼,有点大失所望。

不过我还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听他的课。讲着,讲着,突然发现他变可爱了!!因为发现他跟我有许多共同之处。

初步了解他之后,更坚定了认真听他讲课的决心。听了他的课后,强烈地激活了我那颗隐藏于内心想当兵,爱兵的心。内心的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静。然而却多了些惆怅之情。因为某些原因,这辈子是不可能当兵了。虽然有过毕业后当兵的想法,但是现实中某些残酷的现实,让我无奈地抛下了这个想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虽然让我们吃了一些苦,但我认为吃这些苦是值得的,也是有必要的,它不仅让我们体魄得到了锻炼,更是让我们在意志上得到了升华。如果非要让我说在这次军训中学到了什么,那我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词语:目标、态度、团结、牺牲(奉献)、纪律、尊重、勇气(魄力)、坚持。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么他每天的生活将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没有目标的人,只是一个空有躯壳的傀儡罢了。人生苦短,总共也才只有三万多天罢了。每过一天代表着我们距离死亡也就近了一天,要是还没一点收获,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对生命的不负责。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能完成的小目标,在较长的时间内确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能坚持完成的大目标。这样每天活着才有意义,才会有收获。人一旦有了目标并通过自身完成了它,那他的人生才会是完整的。激情奋斗将成为其原动力,完成目标后的满足感将成为其毕生的骄傲。

刚开始军训时我们没有做到尊重教官,我们还未将身份转变过来,认为我们只是在他手里随随便便训练一段时间,等不了多久就会离开。没有对他说的话,所下的命令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像刚开始夜间查点人数,教官明确的对我们说过不许出训练营大门,若有事要出去需提前到他哪里请假。当天就有人没有请假就外出,而我们其他人则是在走廊里趴着等着他们回来。我清楚的记着教官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是你们的教官,在这里我就要对你们的生命和安全负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要有换位思考的习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吗?我该不该这样做?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们尽量少犯错甚至不犯错。军训是单一的,是乏味的。每天可能做着同一个动作,喊着同样的口号,唱着同样的军歌。亦如我们的生活,亦或是我们以后的工作。我们不能将其改变,那只有默默的承受。如何将承受改为享受那就只有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了。就像军训时的站军姿,教官会不时的强调动作要领,让我们不要偷懒,不要在他出现在你面前时,你才不动,把腿伸直,把手臂夹紧。我们站不战的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取决于他人的评判。亦像是我们今后的生活。你认真过是一天,你懒散过也是一天。那干嘛不去为自己争取为自己快乐而认认真真的去过呢?亦或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做到问心无愧,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态度决定一切,做任何事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只有端正了态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积极面对任何挑战。

我看到的是兄弟姐妹们勇往直前、敢于挑战的勇气。看着十分艰难,难以突破的项目,只要你能迈出那一步,跨过心中的那一道坎,迎接你的将会是一片崭新的蓝天。或许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会出现许多无形的障碍墙,当需要我自己面对时,我会鼓起勇气,勇往直前的翻越过去;当需要我们整个团队面对时,我也会尽最大所能,做到我能为整个团队做什么和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共同翻越过去。

俗话说的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地方我们都应遵守当地的规矩。没有条条款款的约束人的自制力往往是最差的。就像军训时教官为了不让我们讲话,会连续的吹几遍哨子。而往往我们也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趴下做俯卧撑是免不了的。为什么只有通过惩罚以后我们才会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呢?为什么我们不去自觉遵守呢?一盘散沙的游勇永远比不过纪律严明的军队,同样一支懒散的团队永远比不过一支纪律严明的团队。只有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更高效快捷的完成目标避免犯错。

我想在兄弟姐妹的心中贯穿整个军训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才算完整。坚持不需要响亮的口号只需默默的付出,始终坚信我行,我可以,我做到了。即使以后出现再大的困难,我也不会畏首畏尾,而是迎难而上,坚持就是胜利。这次的军训让我感受颇多,或许还有一些是我没有言明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军训会深深的刻在参加军训的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深深的记住这份情谊,记住我们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军事理论军事思想论文范文

人们在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总是产生关切心情,这主要是因为作品中存在悬念的缘故。同理,设置悬念导入军事理论课,就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设置疑问,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疑问,引发教育对象的思考兴趣,在课堂上造成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的心理效应。如在讲“中国国防建设”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连环包袱”导入,军事教师可以说:“今天上课,我要给大家透露一个军事秘密!”这是设置的第一个悬念,军事教师要透露军事秘密了,自然把学生的胃口吊了起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都想知道会说出什么样的军事秘密。接着,军事教师可以说:“在我国国防建设的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不拿枪,不驾驶坦克和飞机。”听到这里学生们开始嘀咕了,没有武器那是什么部队啊?其实,这是设置好了第二个悬念。军事教师可在稍作停顿后接着说:“他们的任务是每年给全国新入学的500百多万大学生讲军事理论课,这支部队的名称叫派遣军官!”。这个巧妙的“连环包袱”,既宣传了派遣军官队伍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也传递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对下面的教学自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授课前军事教师讲述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小故事、小传记,使教育对象听后感到有趣,受到感染,激发思维,急想知道蕴藏于故事之后的新知识、深道理,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如我们在讲“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课时,军事教师可以讲:“同学们,1962年9月8日上午九点多,在江西省南昌市北郊的上空,我们的雷达发现了台湾当局派出的u-2高空侦察机,当敌机有恃无恐的侦察完返回时,我军地空导弹部队突然开启雷达发射导弹,导弹呼啸着飞向高空,准确无误地将一架侦察机击落,这是我军保卫祖国神圣领空的首次保卫战…”。通过讲述故事开头,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愿意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这种方法就是授课前围绕拟讲课的中心思想,抽点若干人直接了当进行提问,甚至把大家问“闷”住,以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和期待欲,使其大脑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内心产生急于听课的愿望。如讲《中国国防》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置:国防的含义、国防的作用和我国国防建设成就等问题,连续提问了4-5名,学生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问题,现场回答的都不够全面,课堂气氛一时沉闷起来,这便引出了要讲的课题,“国防这个名词,同学们每天都在接触,但要让你比较准确的讲出国防的定义和作用,大家不一定能将的清楚,所以也就不清楚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堂课就专门来学习这个问题。”点将问答导入,最好结合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来确定,提问与他们专业相关,但大家有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样很快就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的教学内容上了。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要灌输的思想和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有争议的观点和见解,或借他人之口陈述彼此相悖的看法,让大学生去辨析和判断,在激发“异议”、形成“分歧”中引入课题进行讲解。如在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课时,就可以设置:有人说:人民战争思想与现代战争形态不相符已经过时了!也有人说:人民战争对现代战争仍然有指导意义!你是怎样看的?这样观点相左的问题,立刻能引起大学生的认真思考和热烈争论,使其揣着验证是非或寻求道理的思想心态认真听下去。

人的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激发情感导入,即围绕教学内容,或通过军事教师抒发个人爱憎分明的真情实感,或通过播放相关内容的录像录音片段等,触发大学生的喜乐、愤怒、悲伤、爱慕、厌恶之情,从而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对流,为导入新课创造必要条件。如《中国武装力量》课,军事教师要在声音语气上加大力度,以慷慨激扬的情绪在课堂上讲述我国最新的一些新型武器装备情况,同时在投影仪打出相关照片,如果有视频再链接播放。军事教师要用语言和体态语言,把自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到对我国武器装备研发成绩的赞扬上,让学生受到充分的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到“怎样爱国奉献”的问题上来。

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既有其内在规律性,也有其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有时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几种方法考虑导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导入”的环节,除了把握其基本规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紧扣教学主题。也就是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从服务主题出发,紧紧围绕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构思和设计,以便能够“引人入境”、“引人入胜”。如果离题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那样就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二是要合乎逻辑。每次“导入”设置的问题、表述的现象、列举的事例、涉猎的知识,都应贴切实际,符合事理,缜密准确,做到高而不玄,大而不空,惊而不失真,奇而不离谱,使被大学生听了无“玄、空”之感,无哗众取宠之疑。同时军事教师呈现出的心态和情感,也要真诚朴实,恰到好处,以烘托教学的思想内容。切不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三是要严谨利落。“导入”的环节,既然是“小插曲”、“小序幕”,就应以“短平快”取胜。这就要求军事教师要通过简练自然、新颖活泼的语言尽快地凝聚大学生的思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适时进入“角色”和“意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导入”效果,切实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逐步向前推进,中国也逐渐加快追赶世界先进国家军队的步伐,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军队的新军事变革正如同其经济发展一般,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本文主要探讨考察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军事变革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指导下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三步走”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

在世界军事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为标志的几次重大的军事变革。当人类历史跨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战争的形态也逐渐出现高技术化的萌芽,到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已经明显带有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海湾战争就表明,高技术战争已经成为当今一种基本的战争形态。”[1]p92基于此点,中国军队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产生,拉开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序幕。

一、确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开始在探索中逐步前进。

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中央军委敏锐地察觉到高技术将对未来战争产生决定性影响。海湾战争过后,中央军委几次召开座谈会,研究这场战争的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研究海湾战争,不是为了侵略别人,而是为了积极防御”[2]p32,为了指导中国军队以后的发展。针对未来战争中,高技术的决定性影响,江泽民同志指出:“从海湾战争可以看出,现代战争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成为立体战、电子战、导弹战,技术落后就意味着被动挨打。”[3]p32科学技术地突飞猛进并大量运用于军事领域,使得其日益在战争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此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及高技术对于未来战争的重要性,要求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并提出“大力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4]p37。将发展国防科技摆在战略位置,这是推进国防科技现代化的一个重大发展,也为此后中国军事战方针略的调整,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定打下了基础。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组成新一届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一届中央军委成立后,特别关注海湾战争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世界战略格局的新调整,以及逐渐走向多极化的趋势。由于“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调整军事战略,以适应国际形势和军事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5]p285,军委、总部也多次开会研究军事战略方针的问题,依靠调整军事战略方针,进一步指导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也为更好的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新军事变革。针对于此,江泽民强调:“现在国际形势变化很快,要密切注视和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决定我们的军事战略方针。”[6]p72经过研究讨论,1993年1月,江泽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7]p83。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着眼于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军事战略能力,抓住了面对未来战争,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并进一步明确了军事战略方针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把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长期目标,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根据国力的可能,逐渐有重点地加强建设。”[8]p74从此开始,中国军队逐步开始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重点地加强建设”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道路的探索。1998年以后,江泽民根据人类即将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特征,提出了“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的重要论断。2000年他又指出:“新军事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军事信息化革命。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9]p162。基于此,2004年底,中央军委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针对未来高技术核心即是信息化的基本特点,将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明确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

制定和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1995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强军战略,并提出: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为了进一步实现此转变,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央军委提出裁军50万的目标,并在世纪末顺利完成。此次精简整编缩减了军队规模,在中国特有的精兵之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正式形成,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的正式展开。

二、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形成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1997年党的十五大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战略,为今后50年国家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在此情况下,当年年底,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江泽民同志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同国家发展战略一样,有一个周密规划和全面部署。“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要有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的战略构想,从总体上把握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逐步推进。”[12]p478从而提出和确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同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相配套,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主要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到2010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到2020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所确定的三个时间段,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三个发展阶段。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也基本完成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效将进一步突出,中国同世界先进国家军队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赶超先进水平。到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三步走”的第一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军的现代化已经初见成效。

“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江泽民一直强调要不断创新军事理论,“要从我军世纪出发,面向世界,着眼未来,努力发展我们的军事理论”[13]p608,通过军事理论,特别是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来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历程来看,各个国家出现了不同的现实起点和发展道路,这主要是基于本国以及本国军队不同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只能基于中国军队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这一最大现实来展开。基于我军尚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的特点和现实,针对未来战争信息化的特点,中国要应对新军事变革既不能按部就班,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在稳步前进中努力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效果。在2000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明确提出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以及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他强调“努力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要求“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最大限度发挥后发优势,努力争取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14]p163。“在发展道路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能走跟进式或者渐进式,那样会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必须立足现实,着眼世界军事发展前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15]p61双重历史任务是对我军新军事变革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既要完成机械化的任务,又要承担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要迎接未来信息化战争,就必须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胡锦涛担任军委主席以后进一步完善了双重历史任务的思想,提出“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16]p42。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在总体战略规划之下,不断通过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的创新,逐步向前推进。本世纪初,我军又进一步缩减规模,完成了裁军20万的战略目标,军队编制体制和总体规模进一步趋向合理,更能适应现代战争需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入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

进入新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势头更加强劲,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央军委特别重视军事理论创新,通过先进理论指导实践,特别是通过创新军事变革思想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发展。为了更好适应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新军事战略方针。同时,胡锦涛同志站在时代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上,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和世界军事变革规律,着眼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抓住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带根本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在军委扩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即“三个提供,一个发挥”从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高度,回答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拓宽了军事战略视野,指明了新军事变革全局下军队建设的方向和应发挥的作用。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关键在于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胡锦涛在2004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7],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和基础作用的前两步,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抓紧抓好,“本世纪头二十年,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机,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机”[18]p3。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机,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三步走”发展战略打下坚实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尤为重要。2005年4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军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民主生活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具体要求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当前建设和长远发展统一起来……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19]p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统筹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解决好长远的、全局的、根本的问题。使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为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内驱动力,这样才能“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20]p4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完成“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切实提高我军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3][4][6][7][8][10][11]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5][1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1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5]许志功。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哲学思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16][2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7]在中央人口资源换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4-5.

[18][19]全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军事理论论文集合

摘要:2012年后,我国周边的国际形势骤然恶化,国内诸多不安定因素也随之显现。我国的新一届政府自换届也开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如何应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的挑战已然成为我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群体,我国国防事业的未来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他们国防意识的重要性在这种新形势下尤显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作深入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到对策,从而不断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美国全球化战略不断深入,我国的国防安全形势骤然紧张,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我国国防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尤显重要。而这一切的前提在于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总体情形有个准确的认识。本文中笔者以在浙江树人大学的调研为基础,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作了细致的总结,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存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于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为了理清我国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笔者以浙江树人大学2012级新生为对象,对其国防意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分发问卷总数500份,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达96.6%。

1.国防时事的关注度。对于这块内容的调研,笔者在问卷中通过两个提问来进行:一为学生对于国防事件的关注度,二为学生关注国防事件的渠道。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经常参与国防时事讨论的学生在参与调研的学生中的比例为22.7%,较少参与的为43.2%,偶尔参与的为34.1%。而学生关注国防事件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的为72.4%,通过书籍报纸的为16%,通过他人的为9.5%。

2.国防知识的认知度。对于这块内容,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几个问题:(1)中国近代发生的爱国事件;(2)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与我国相关的战争;(3)当今我国军区的现存数量。这几个问题分别针对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国防知识,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选对于近代爱国事件这一主题选择正确的仅为11.9%;对于新中国建立后发生的战争次数选择正确的仅为13.4%;正确说出我国当今军区数量的学生仅为23%。

3.防意识的认可度。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几个问题:(1)大学生自身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2)大学生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3)大学生对投身国防事业的积极性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1.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具备国防意识很重要,52%的学生认为重要性一般,16.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忽略;对于高校国防教育,有42.2%的学生认为对于自身有益,另有35.5%的学生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其余22.3%的学生认为大学国防教育可有可无,意义不大;对于投身国防的态度,有37%的学生态度积极,有25.9%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另有37.1%的学生持观望态度。

1.对国防时事的关注度缺位。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遗憾地发现只有22.7%的学生平时经常关注国防时事,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平时缺乏对国防时事的关心。究其成因,首先得归咎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次,大学生关注国防时事的途径单一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新生和网络接触的也不多。除了网络之外,其他使得大学生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沟通渠道对于国防时事宣传力度不够同样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时事关注度缺位的问题形成。

对国防知识的认知度低下。对于当代大学生国防知识认知程度的现状,笔者进行了自古到今全面细致的调查,结果同样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对于应当掌握的国防知识认知度低下。一方面在人员数量上满足不了国防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人员专业素养上跟不上日益变化的国防时事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国防知识的专题讲座。此外,许多大学生在主观上也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的现实问题。

2.对国防意识的认可度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学生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支配下,沉浸于安乐奢靡的生活中,他们认为战争的威胁、敌对势力的存在都是子虚乌有、天方夜谭的事情,从而在内心深处对于国防意识存在着强烈的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个别学生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产生了崇洋媚外的不良心态。在他们心目中,但凡是西方的事物都是好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是次要的。这些错误的思想、消极的情绪、媚俗的心态都是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认知度不足的重要成因。

1.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国防时事方面缺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在加强网络宣传力度的同时,对于大学生上网不便的特点,高校可以适当地丰富国防时事的宣传途径以便在一定区域内营造一个国防时事的良好氛围。

2.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普及力度。高校要改变对国防教育的固有认知,深刻领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将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革新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模式,建立起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结构优的师资队伍。

3.端正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认识。对于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认可度不足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当着力于端正大学生的主观认识。这需要高校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社会,而非一味享乐。而奉献社会这一价值观的核心内涵要求学生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国防意识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责任感是国家利益层面的典型表现。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使得大学生端正自身的主观认识,自觉地抵制错误思想、媚俗心态的不良诱惑,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1]艾跃进,朱旭.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2]于蕾,于凯峰.论有效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途径[j].科技论坛,2007,(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生时代,2006,(10).

[4]粫国荣,黄丽侠.工科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1).

[5]周学益,孟庆瑞.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2000,(4).

军事理论论文字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论述,以及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军事理论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军事理论课;教改思路。

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门课,更是高校的“窗户”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当今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局部战争依然存在,以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多种斗争方式为主的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

(一)国家有关文件的制定是开设军事理论课的依据。

我国军事理论课的开设要追溯到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该法有明确相关规定的条例,一直到2006年修订的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开设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文件。比如,1984年《兵役法》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于是全国许多大学开展了学生军训,此时主要是集中搞军事技能训练。

2001年,我国颁发了【2001】48号文件,文件规定了从2002年开始,全国要将学生军训纳入普通高校本、专科生的必修课,并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列为考查科目。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该《大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了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2006年修订版的《大纲》强调指出: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其教学时数为36学时,除完成规定的学时外,还应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讲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由此可见,国家出台系列的法律法规等文件为全国各高校开设军事理论的教学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使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及大纲时有法可依。

(二)当今大学生亟需加强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教育。

从古到今,每个国家都把国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说明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则这个国家将不能长久安全地发展下去。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没有经受过战争的洗礼,导致他们国防观念淡薄,忧患意识缺失,对国际形势漠不关心,甚至有个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机密等。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当今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包括民族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意识以及爱军尚武意识。

通过民族忧患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居安思危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通过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认清当今国际局势总体处于和平时期,但是局部战争、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以及我国周边环境等诸多威胁仍然存在,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国家安全意识;通过爱军尚武意识的培养,不仅要继承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优良传统,更要让学生树立一种强国兴邦和爱军习武的国民意识。每所学校都把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知国防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不够重视,随意减少授课学时,授课地点安排在军训期间或周末或晚上,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一)重视不够,对军事理论课教学投入不足。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第十一条: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校)应当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第十二条: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机构与人民武装部共同负责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的计划安排和具体组织实施。明确指出了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应该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由军事教学机构(军事理论教研室)和人民武装部共同组织实施。很多高校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军事理论的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即没有单独建立军事教研室(部),并与武装部(单设)合署办公,大部分高校是由设立的武装部与学工部(或保卫处)合署办公,在这种模式下作为二级机构的军事教研室的职权和地位非但没有得以加强,军事教研室和武装部的职能和地位反而被弱化了,甚至有个别高校将军事理论教研室归并到其他公共课程教研室,导致军事理论教学的保障设施与经费的投入不足,不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师以非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居多,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教学任务的质量。

(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很少是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是从学校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大学教师或学生辅导员。因此,他们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背景都有很大差距。在教学时,有些教师脱离国内外军事现状,只会照本宣科,很少会去更新知识,教学内容陈旧。此外,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的不一样,导致他们教学和科研能力截然不同,甚至会出现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追根溯源,这是由于缺乏一只专业化、职业化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而不是由“杂牌军”担当大任。

(三)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

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被减少,没有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时间――36学时,不能完成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缺少系统而全面持续性的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上大课、上统课的现象,课时不够,很多高校就会分专题或章节授课,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弊端,就是每个教师只关注于讲课的专题或章节,而缺乏对整个学科内容的掌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内容极不规范。加上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教学手段单一,采用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互动,缺乏吸引力,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较广,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上,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围绕国防教育这条主线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学校整体师资力量,直击当前热点和敏感话题,把握学生动态,力求把当今国际形势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反思和共鸣。

在进行。

教学设计。

时,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方法、导问式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等,使用这些方法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透,确保军事理论教学质量。

此外,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可采取寓教于乐式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一条国防教育实践路线。校园里可以组织一些国防教育类的活动,比如以革命题材为主的演讲比赛、观看爱国战争电影、举办国防教育讲座以及针对当前国内外热点话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遗址、博物馆等红色圣地,通过这些载体中的国防教育元素使他们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二)加大引进高素质军事理论人才,调动现有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建设一直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是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军事理论人才,并充分调动现有军事理论教师的积极性。

在引进人才的时候,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候选人最好是博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军事人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丰富的军事方面教学经验者最佳。

对现有的军事教师,学校要实行奖励机制。一方面,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军事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和生活待遇情况,每年选派一部分教师出去参加专题培训或研讨会,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待遇留人、关爱留人的方式解决军事教师的生活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不称职的军事理论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惩罚,甚至撤换。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考核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的考核主要是由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组成,分值的比例可以设为4:6。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成绩依据上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情况确定,课外成绩可体现在学生组织或参加国防教育、社会调查等活动方面,建议课内和课外的平时成绩比例设为7:3。期末试卷的考核以闭卷方式考试,题目及题量恰当,题型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可以建立相应的题库。

实践部分的考核主要是学生的军事训练,这部分成绩可以根据军训时的出勤情况和军训情况来给分值,具体分值可以由军训教官和辅导员来打分,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军事训练情况。

合理的考核体系既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后检测,也是为以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数,因此,建立清晰合理的军事理论考核体系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至关重要。

军事理论论文

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我国国防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深化国防经济制度。

创新。

文章从完善宏观调控制度、健全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深化我国国防经济制度。

创新。

的主要措施。

中国国防经济60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实践为我们继续推进国防经济制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为切实消除不利于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诸多制度缺陷,更好地推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式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经济制度创新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与发展全局,涉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利益的调整,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的宏观调控制度。

1、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发展,我国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市场化取向也日益明确。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即使市场机制是完全地发挥作用,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而国家利益的刚性又使国防经济运行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离不开国家计划的宏观指导,在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取向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指导性的计划制度。

针对现有计划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市场化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计划制度改革,从总体上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国家指导性计划为主的计划制度模式。要在充分考虑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制订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计划来推动制度创新顺利进行。今后一段时间,在促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需要尽快建立以下支持系统:一是科学的宏观调控计划目标系统;二是强力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系统;三是计划的决策、审议、咨询与评估系统;四是现代化的经济预测和信息系统;五是重要商品、物资的采购、储存与调节系统等。

2、完善多元化的投资制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文件的出台并实施,我国国防经济领域多元化的投资制度已初步形成,大量的非政府财政资金不断进入国防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的渠道也不断得到拓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必须进一步完善。

第一,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管理方式,确立相关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国家投资的保全制度,加强投资和项目监管,强化各方面、各环节的政府投资项目责任。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可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同时积极探索采用代建、租赁、借用、补偿和调配等新的投资方式。

第二,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和引入社会资本的现实要求,积极引入非政府性的社会资本,切实推进国防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军队等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性引导和资助性投入,可采用事后补偿等办法,鼓励相关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进行前期研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同时加强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对国防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研究,合理、科学地确定国防经济投资发展战略目标,引导相关投资主体进行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第三,加快培育国防投资领域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是深化现有军工企业改革,使之真正成为市场投资主体;二是大力发展投资市场化的投资中介体系,鼓励建立并完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咨询、信息、资产项目评估、预决算审计验证、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规范的投资中介机构;三是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军工企业以适当的形式整体上市,适度增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新型投融资方式。

3、完善相关财税 金融制度。在历史上,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对国防经济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资助和扶持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时期,现有财税金融制度离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要对承担国防任务的有关企业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建立规范、公平的财政、税收支持、服务体系。从财政、税收上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开放具有军民两用或通用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防领域发展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生产、引进先进科研仪器和设备的企业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政策等。

其次,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营造更加有利的金融政策环境。逐步建立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国防市场。同时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进入国防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离不开健全、成熟的运行机制。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需要不断完善以下运行机制。

第一,完善竞争机制。一是形成民用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准入与退出制度。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军品市场的准入与认证,把符合法定条件、具备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用高技术企业广泛吸纳进来,与军工企业一道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形成合作竞争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对进入军品市场的单位和任务承制单位进行动态管理,形成灵活有序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二是建立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标准制度。可借鉴、参照发达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一方面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凡是民用标准能够满足军事要求的尽量直接采用,不再单独制订军用标准,在确保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符合军用要求的民用标准,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用标准代替的军用标准,明确采用民用标准;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各种已经失去先进型的军用标准进行修改,并使之制度化。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建设和研发;通过设立民用高技术提升国防基础能力的专项资金,鼓励吸纳、引进民用高技术和相关能力。二是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消民用高技术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顾虑。对于企业自行投资产生的技术成果和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和建设设备,其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成果转让时应缴纳知识产权转让费或培训费;鼓励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共同分享知识产权和由此带来的产业化收益。

第三,完善评价机制。要建立有利于推进军民融合的信息服务和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并动态跟踪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相关情况和动向,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分级别的军品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建设开通政府主管的军品市场网站,搭建适合民用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及时定向发布相关政策法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等信息,指导民用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为民用企业提供了解军品市场进入政策和程序的低成本渠道,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种障碍与问题。二是建立军品市场信息统计、补充、完善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并适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军品市场的经济分析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基础,成为有关政策制度形成的有力支撑。

第四,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对引进民用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程序的监督,强化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军品任务招投标制度的要求,分别制订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杜绝寻租等腐败现象滋生。二是加强对程度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单位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保密规定和相关行业的特殊要求,建立军工科研生产资格审查、资质认证制度和能进能出的准入退出机制,并对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相关企业进行诚信跟踪和管理,切实把好民用企业的进入关。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要受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因此,在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促进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

1、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采购方面。首先要制订、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防科技工业投资法》(规范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确立投资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竞争规则,明确各层次投资主体的经济权益和责任风险,以及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等;将承担国防任务的非公有制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等纳入投资计划等)、《军品信息发布管理办法》(重点规范军品信息的范围、军品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渠道、军品信息的发布权限等)、《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规范国防科技成果产权的属性、管理权限与职责等,明确在国防科技知识产权形成过程中国家、集体、个人等之间的权属关系),等等。其次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如要完善《合同法》中对军品合同的具体规定、修订有关军品税收政策,对承担国防任务的企业包括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等一视同仁等。此外,要对一些已经过时、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或总体上已不适应当前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甚至相抵触的法律或法律条款进行废止。

2、国民经济动员方面。一是要加快国民经济动员基本法的立法步伐。国家应依据《宪法》、《国防法》等有关法规,尽快制定出台《国民经济动员法》,确立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方针原则、基本任务、动员体制、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奖惩办法等,明确把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 自然灾害纳入国民经济动员范畴。这样,既利用国民经济动员机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通过抢险救灾等非战争行动的实践拉动国民经济动员应战工作的发展;同时,在制定、修订其他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动员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国防条款,赋予其国防功能。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基本法规,逐步制定和完善民用运力、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补偿等配套法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行业部门如何履行国防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二是要加强地方性法规的配套衔接。各级地方人大、政府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逐步制定完善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和程序,把党和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政策指示上升为国家意志,把基层的成功经验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把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用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之与基层实际相结合、与动员需求相衔接、与国家基本法相配套、与其他法律相补充,形成依法动员的法律法规体系。

3、军队后勤保障方面。当前主要是应尽快出台规范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可设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统领下出台《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法》,与即将出台的《国民经济动员法》和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条例》配套运作,共同作为统揽地方供应商和军队行为的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基本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合同管理、纠纷调解与仲裁等规范体系。同时,对《后勤条例》进行及时修订,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相适应。

《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而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既掌握文化水平又能掌握国防军事知识与技能,为我国国防建设做贡献,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有效的进行高校国防教育是需要不断研究与实践的。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国防教育。

一、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高校国防教育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教育组织方面,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立军事研究室,对于军事理论知识方面没有专门的部门可以进行传授,军事理论的教育有些是学生干部自发组织,有的是高校的人文学院组织等,这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还是比较混乱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国防教育的专职教师缺少,由于大多数学校不会设置军事相关的专业课程,因此国防教育工作相对偏弱,对这方面的师资配备也比较少,人员、经费、设备等投入不足,比如基本上高校都没有自己的射击场。这些方面都是导致国防教育工作不能展开的原因。其次,就是在教育内容上面也存在问题,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有要求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并没有把36课时上足,大多数学校对于高校国防教育用军训替代了,军训内容也仅仅为整理内部、各种队形的训练,认为只要学生参加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理论知识,但是实际上一些信息化战争技能、民防等知识并没有传授。第三就是在教育形式上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高校对国防理论知识教育就放在课堂上,采用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来进行授课,另外一些高校对于国防教育工作只是固定的某一个时间,比如就在大一一个学期,对于这方面的考核就这么一次,这种方式让学生对国防知识后续再学习的动力不足。还有一些高校有自己的学校论坛,但是对于国防知识方面的内容比较少,没有抓住互联网宣传渠道,而还有一部分甚至没有建立这种网络平台,更别提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了。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对象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炮火洗礼,他们生活在和谐发展的年代,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学业问题、朋友关系等,这些教育对象本身对国防意识比较欠缺,并且对国防知识不关心也不关注,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国防离自己很远,是国家的事情,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接班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因此对于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够让学生接受系统性的国防知识,帮助大学生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从大学生群体出大,能够更好的带动全面国防教育。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加强大学生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会存在自我意识强、自私、身体素质差等弱点,而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军事训练任务能够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我国的国防建设除了要设立一支精干的常备军意外还要准备一批优秀的后备储蓄队伍,而大学生本身是一批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一批群体,给这批群体进行国防教育,这样他们既掌握了文化知识又能掌握军事理论与技能,能为我国未来国防建设提供优秀的储备人才。

三、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首先应该重视军事训练,不是简单的进行队伍排练和内务整理的军训,而是要从根本上对军事训练做好教育工作,要真正贯彻国防教育,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作。除了明确国防教育的目的以外,还应该做好国防宣传工作,全方面的加强宣传,比如可以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渠道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当前国防情况,特别是对于国防热点,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学生中,让他们有忧患意识,让他们知道国防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还有一个方法可以组织一些国防军事相关的活动,比如举行国防征文比赛、观看国防军事相关的影片、组织以革命题材为主的演出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高校国防教育还可以走出校园,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或校园中,可以去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可以去烈士陵园悼念等,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战争年代的气氛,让他们知道和平生活的不易,提升他们的国防安全意识,提升爱国情怀。

四、结语。

历史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来源于强大的国防力量,因此,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是建立一支优秀的国防军事储备队伍的基地,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为实现我国国防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春英、黄涛、周昌芹。论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性[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李杨。90后地方高校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a地区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3)。

[3]李科。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本模式、问题及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4]张相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9)。

[5]李江波、魏蔷、罗雅璐。浅析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03)。

[6]高飞。对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5)。

[7]罗新立、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6)。

军事理论论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军事理论论文字

军事,即军事事务,原名军事事务,是与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国防武装力量有关的知识和事务。有些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中国,军事和政府是分开的。更正式地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军事发展与国防。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知国;爱国;报国。

1、1江泽民多次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20多万来自祖国各地的观众,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锦州有5所高校,每当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人是一名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们不但对革命史的了解甚少,而且讲到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一些人会发出“真傻”、“这不是有病吗”的议论声,通过这些言语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逐渐的发生转变。江泽民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

1、2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2、1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2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途径很多。如结合班校会进行国情教育;利用广播、、宣传橱窗,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指导大学生收看新闻等电视节目,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感受祖国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结合教学讲爱国民族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结合教学讲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等等。

2、3不管采用什么途径都要引导大学生在生动的对比鉴别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新旧社会两重天和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事实;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事实;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通过阶级对比,使大学生懂得虽然我国目前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但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阶级斗争依然存在;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实现四化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3、1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大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

3、2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时,还要考虑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帮助他们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使他们懂得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导他们自觉地“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以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青少年的认识特点一般是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壮丽的山河、雄伟的建筑、家乡建设新貌、热烈的劳动场面、欢快的节日盛况、奥运赛场的胜利都能使他们产生爱国之情。因此,我们要组织大学生参观祖国建设新貌、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组织大学生参加,引导他们进行今昔对比;也可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从爱家乡、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扩大、深化、升华为深刻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3其次,要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具有辩证哲理的晓理,激发爱国之情。晓理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做到中肯而切合实际,深刻而不失含蓄。另外,我们要注意组织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党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特别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4、1报效祖国是知祖国、爱祖国的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的具体要求。热爱祖国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报国之志、报国之才和报国之行。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育志、育才、导行。

4、2育志,即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四化献身之志。其关键是教育大学生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学习绝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必须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这些年来,对上述这些内容我们讲得实在太少了,大有加强的必要。育志以激情为基础,目的在于利用情感这种内部动机,促其理想、信念和志向的形成。

4、3育才,即培养大学生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科学本领。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

4、4导行,即引导大学生将报国之志付诸行动,把报国之才献给祖国。大学生在学期间就要确立报效祖国的思想,而且要认识到报国之行就是脚踏实地投身爱国主义实践,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今天的爱国行动,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就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献计献策、尽职尽责。导行不能光说不做,要引导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为国出力”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为他人为集体献爱心活动等等,使他们从小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要教育他们一切行动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并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要教育他们积极服兵役,或在外敌入侵时挺身而出、勇敢参战、杀敌报国。一句话,即“闲情非吾志,甘心赴国行”。

摘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军队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人才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人才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话题。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人才建设;培养。

在新军事变革的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作为依托。在这种情况下,新军事变革无疑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新军事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军事变革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积极打造更加高科技的军事体系。同时,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军事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员,这是有效保障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拥有非常先进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在新军事变革中加强人才建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同时,在全球军队建设竞争逐渐严峻的发展背景下,实施科技强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军队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依托来有效进行新军事变革,从而实现质量建军。

另外,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导向中,我国想要进一步提升军事力量,就需要不断提升军事发展的科技化水平,让我军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而这无疑需要以军事人才培养为基础。由此可见,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完善与新军事变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方面,要积极树立起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人才发展意识,积极构建起人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树立长远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在信息全球化和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思想观念,为部队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认知氛围,从而更为有效地调动军事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重视,积极培养高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在重要的变革期,我国军队建设面临着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要求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而想要进一步提升部队现代化水平,就需要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作为依托,正因为如此,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意识,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此外,还要积极构建任人唯贤的人才培养意识,客观地评价人才的综合素养,不但要重视培养人才的能力,还要能够认识到其发展潜力,同时要有效重视人才发展的周期性特点,注意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在能量,避免浮躁的情绪,通过应用宽阔的胸怀来对待人才,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弱点。在选择人才时,要提升人才的稳重性,选择那些敢于负责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培养,一方面要提升其军事化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其军事责任感和荣辱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才培养更加高效的开展。

(二)积极构建同新军事变革相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积极构建同新军事变革相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构建与新军事变革相衔接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此,首先,要实现培训模式由零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新型武器装备数量大、专业多、分类细、科技含量高,有必要由上级机关统一组织,集中多种专业人才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加强人才培训的计划性,又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使专业人才培训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采用更加综合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战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努力提升军队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培养,军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而可以让其全方位综合化的发展,让相关军事管理者成为既能够指挥作战,也能够有效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第三,对于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其范围,让培训教育方法更加开放。为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等机构的有效合作,通过有效结合这些社会力量,来更为有效地发挥院校人才培训主渠道的作用。在培养组织干部的过程中,要更有针对性地让其进行培训深造,不但要在部队进行培训,还要积极派遣其去专业的院校进行培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技练兵,并将人才培训和科技练兵有机融合,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

(三)积极建立与军事人才价值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非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在这种背景下,要积极建立起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此,应该积极建立与军事人才价值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绝对不仅仅看其文凭和职称,而是应该对其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评价人才时,要紧紧围绕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增长这个核心概念来完成,要深入分析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充分观察其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选拔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构建起更加客观、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要为人才提供能够展现其才华的平台,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干、成就事业创造条件。要敢于在重大任务中派遣人才,对其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竞争机制,为人才表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对那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加以有效利用,有效打破传统的人才挖掘方式,积极应用那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合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在这种体系下,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更好地被挖掘和培养,从而为新军事变革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新军事变革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而这无疑对军队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人才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过程中,要努力树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胜田.新军事变革进程中院校任职教育探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02).

[2]陆阿坤.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3]吴骏.新军事变革与我军人才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2006.

[摘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下不属于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的是白蛉。

美国采购的10架b-2a,加上研制经费,1架总体费用超过22亿美元。对。

军政指的是行政与后勤指挥系统;军令指的是作战指挥系统。这是两个平行的指挥系统。

美军海外部署的重点在西太地区。

导弹压制行动旨在压制或阻止中国的导弹轰炸,消耗其固定和移动导弹发射架,并最大限度地阻止其恢复能力。

马汉认为海军是国际性军种,重要的使命是支持和推动国家的对外政策。

在哪场战争之后,美国军事教育界开始重视学习《战争论》?越南战争。

国防部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内阁级行政部门,是总统领导与指挥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

战争的根本属性是战争的暴力性。错误。

战争中的政治目的决定着军事目标和力量使用大小。正确。

筑垒地域与要塞的主要不同有。

1.以小型、分散、地下的隐蔽部为主,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2.依托堑壕、交通壕、障碍体系作战。

3.以机动炮兵部署替代重炮的固定部署。

与一般科技相比,军事高科技的六大特点分别是: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效益、高保密、高速度。

外围边缘战役是指美国,在南海及其以远包括东印度洋、大洋洲等地区对我进行海上控制或封锁行动。

“九三大阅兵”是在世界最大的阅兵广场举行的第15次大阅兵。

十三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支率军征服基辅罗斯后建立的汗国是(钦察汗国)。

攻城作战的优势是握有主动权。

《孙子兵法》中的“虚实”概念指战斗的强弱对比。

国防的功能是和平时期威慑敌人应该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这个说法对不对?对。

德军在马恩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队力量不够。

南沙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太平岛。1946年底起即为当时的中华民国所控制。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海洋就控制了世界”。正确。

1942.1.4“皖南事变”是日军挑起的?错误。

反介入/区域拒止即阻止迟滞美军进入特定作战区域。

对俄罗斯威胁最大的战略方向是西部方向。

1958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空海一体战”构想必须解决为实现力量投送而重获行动自由的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孙子兵法》中最重要的思想是“虚实”思想。

小毛奇对史蒂芬计划的修正有。

1.削弱了主要战略方向。

2.加强了南线的反击力量。

小毛奇对史蒂芬计划的修正主要体现在。

1.加强了德法边境的防御力量。

2.加强了东线对俄作战力量。

孙武的慎战原则包括以下非危不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

守城作战的优势包含以逸待劳居高临下。

我国2015年“9.3胜利日”大阅兵,参阅装备中新型武器装备占84%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军事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先进水平。

马汉海权论认为有利于国家发展海权的民族特性是贸易的愿望、冒险的精神和开放的。

《孙子兵法》最反对的是攻城作战。

《孙子兵法》提出的战争指导规律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冷兵器时代运动战的优势有。

1.便于达成突然性。

2.便于有利选择战场。

防区外攻击主要是使用空军空射巡航导弹、海军“战斧式”巡航导弹等兵器远距离打击我防空系统。

“空海一体战”致力于阻止我海军潜艇和水面舰艇的行动自由。

攻击对方方阵的基本要求是以长击短多面攻击。

冷兵器时代攻城作战的谋略运用包含以下奇袭水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也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付诸于学习和提高.这是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充满感恩,我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感谢中国,感谢一切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虽然,我的感谢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军事教育至少让我们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想着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学习,我就对一切维护我们安危的人致以谢意.

在军事理论学习之后,我懂得了国防的真正含义,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力.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因此,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学习国防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更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当今世界这样一个和平大背景下,种.种战争的阴影仍如同鬼魅一般隐藏在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领土争端,经济利益争端,意识形态,或是民族歧视,种.种无疑给世界布上阴影.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军事高技术日益被世界各国采用,一方面能提高整个军事领域的改革,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从而使以后的战争具有高科技性质,使一些人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因为一旦战争爆发,这样造成无法弥补,无法想象,甚至能使整个人类毁灭的后果.而另一方面,一些大国独自垄断一些高技术,酒会自视强大,会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鉴于以上原因,我国为了更好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更好的发展其他各项工作,必须作好国防工作.

虽然,由于目前世界局势仍以和平为主,但我们应警惕战争,特别是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世界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会迎接到更多的挑战,一些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恐惧,向世界宣扬中国威胁论,目的使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中国国防势力一旦下降,中国所受到的威胁将是空前强大的.另外,台湾问题仍市中国的一块心病,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外部势力插手,致使台湾问题变的复杂,成为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安全问题.虽然,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主张提出,但是台湾分裂势力的阻挠也很严重.但是,中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决不允许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决不畏惧强敌干预,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另外,由于日本国和我国历史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新的矛盾却又出现,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野心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成不断上升趋势,边界和海洋权益争端情况日益复杂,都是我国国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世界形式趋于平缓的环境中,中国安全环境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环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维护祖国同意和保卫国家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在国防教育中,我了解了我国古代军事留下来的灿烂的中国古代军事文明,知道一大批军事家极其他们的思想著作.知道了各种作战方法以及先发制人的心理优势,而在后发制人也可避其锐气,以逸待劳.在祖国瑰丽的文化宝塔上,去领略先哲们的丰富的想象,增加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孙子兵法教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式等军事思想又何尝不适用于生活这个大战场呢?所以在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在这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从战争中看到了古代先哲们的思想.

在以前军训中,我不知道我们是学生干吗要参加军事训练.通过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我们必须参加军事训练.而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我国的国防,开始心系天下.明白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而且,在授课中,所有教官的军人风格,讲授时的一丝不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太过自由的性格,认识到自己对什么事都不够严谨的这一不好的态度.所以,不仅仅是教官传授我们国防知识,促进我们爱国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真个教学过程中,教官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们,也在鞭策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管住自己,做一个有纪律的人.

对于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我认为内容上如果在加上最新的世界战争,如伊拉克战争等等,用记录片的形式播放出来,会使我们更加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极其国防的含义.这种直观的效果比枯燥的文字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有目前全世界受到的恐怖主义威胁,这一类算不算国际应注意的呢?作为世界上三大公害之一的恐怖主义,其实大多的同学对这很不了解,不知道恐怖主义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系列反恐活动.因为现在披着反恐的外衣干的事太多,真正的反恐是什么样的呢也不是很清楚,如果这节于国防之类,我建议把这方面的知识讲些.还有中国目前的军事力量到底如何,在这课结束之后,我仍然不是很明白.对于目前最热的朝鲜核问题等等中国努力斡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军事力量能否坚固到捍卫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看中国的国防有时会感到很放心,觉得祖国很安全;有时却有非常担心,看者强大的世界压力而感到害怕.以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能否控制住这股强大的压力等等问题依然存在我的心中.

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在大学的四年,我想着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这门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些国防教育知识将永远在我脑海里,指导我心系祖国,再这,我也要感谢传授我知识的各位教官。

摘要:军事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国家荣誉感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庞大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政治站位有待提升、课程认识不足、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等问题。对策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课程认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索课程考核新体系,促进军事理论课改革,保证课程有序、高效地开展,并将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问题;研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建设,在教育领域促进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现代国防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科學规范教学内容,强化科研创新。2019年1月,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将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和国家教育督导体系。随着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成效已势在必行。如何通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达到国防教育的目标要求,需要我们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剖析当今教学现状,结合网络教学新形势,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重塑教学体系。

(一)政治站住不高,军事理论课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者认为普通高校不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场所,对开展好军事理论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穿插引导,弱化了日常管理和督导,导致教学管理、督导机制不健全,相关教学资源和科研经费得不到保障。多数授课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的军事理论课培训和部队生活经验,对军事理论课整体架构和理论体系缺少科学、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军事缺乏具体感受,在课堂授课时存在知识盲点,只能照本宣科,难以进行课堂引导和知识延伸,教学效果不好。大部分学生因“专业课至上”的功利心理,导致他们忽视军事理论课育人作用,课堂学习只限于“被动应付”和“浑水摸鱼”,没有认识到军事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整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的综合素质教育课。

(二)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军事理论课大纲要求课堂教学要保证基本概念“准”,基本原理“透”,基本范例“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教学必须由专业化师资力量来承担。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军事理论课通常由人文社科类公共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兼职老师承担教学工作,因缺乏系统、规范的军事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匮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欠佳。另一方面,目前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在职称评定和晋升上只能挂靠其他学科类别,导致任课老师对职业发展的认同感不足,“学科边缘化”感受强烈,教师队伍不稳定。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军事理论教学主要以“粉笔+教材”、“合堂+视频”的灌输性课堂教学为主,即使少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也均以讲授型为主,“探究式”“引导式”“合作式”少有涉及。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编排形式单一,内容滞后,缺乏军事前沿和热点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专业背景差异,真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兼顾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堂教学活动偏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实效性难以保证。

(四)教学考核模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

目前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主要通过纸质测试结合平常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即便是网络平台学习考核也是以试题测试为主,考核模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缺少过程性考核,难以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对国家、社会的热爱程度给予客观评价,考核结果片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及时获得反馈,即使发现教学问题,也很难及时进行修改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提高政治站住,加强课程认识。

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是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培养学生大格局思维、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四个自信”,提升国防教育成效的作用。将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督查体系,严格依纲施教、施训和考核,保障教学设施与经费的投入。按规定成立独立的军事课教研室,健全军事课教学管理机制,构建任课教师培训和思想政治引导体系,加强授课老师对军事理论课认识,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针对学生认识不足的问题前期加强课程开设利他性讲解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依托公共必修这一特点发现和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点,兼顾个性化施教,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军事教学实践,减少枯燥知识点罗列,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学习兴趣和重要性认识。

(二)增加专业教师人数。

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要提高它的教学实效,虽然主要取决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方式的针对性和讲授语言的艺术性,但与课前的“导入”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思想教育课,如果一开始就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吸引住教育对象的注意力,教育效果就容易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有经验的军事课教师,常常在授课前或道个“开场白”,或讲个“小故事”,或来段“小插曲”,或设计个“小序幕”,其目的也是为了把大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那么,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有何规律可循呢?据对部分示范课例的总结分析和我们在不同大学教学的体会,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人们在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总是产生关切心情,这主要是因为作品中存在悬念的缘故。同理,设置悬念导入军事理论课,就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设置疑问,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疑问,引发教育对象的思考兴趣,在课堂上造成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的心理效应。如在讲“中国国防建设”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连环包袱”导入,军事教师可以说:“今天上课,我要给大家透露一个军事秘密!”这是设置的第一个悬念,军事教师要透露军事秘密了,自然把学生的胃口吊了起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都想知道会说出什么样的军事秘密。接着,军事教师可以说:“在我国国防建设的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不拿枪,不驾驶坦克和飞机。”听到这里学生们开始嘀咕了,没有武器那是什么部队啊?其实,这是设置好了第二个悬念。军事教师可在稍作停顿后接着说:“他们的任务是每年给全国新入学的500百多万大学生讲军事理论课,这支部队的名称叫派遣军官!”。这个巧妙的“连环包袱”,既宣传了派遣军官队伍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也传递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对下面的教学自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授课前军事教师讲述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小故事、小传记,使教育对象听后感到有趣,受到感染,激发思维,急想知道蕴藏于故事之后的新知识、深道理,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如我们在讲“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课时,军事教师可以讲:“同学们,1962年9月8日上午九点多,在江西省南昌市北郊的上空,我们的雷达发现了台湾当局派出的u-2高空侦察机,当敌机有恃无恐的侦察完返回时,我军地空导弹部队突然开启雷达发射导弹,导弹呼啸着飞向高空,准确无误地将一架侦察机击落,这是我军保卫祖国神圣领空的首次保卫战…”。通过讲述故事开头,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愿意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这种方法就是授课前围绕拟讲课的中心思想,抽点若干人直接了当进行提问,甚至把大家问“闷”住,以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和期待欲,使其大脑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内心产生急于听课的愿望。如讲《中国国防》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置:国防的含义、国防的作用和我国国防建设成就等问题,连续提问了4-5名,学生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问题,现场回答的都不够全面,课堂气氛一时沉闷起来,这便引出了要讲的课题,“国防这个名词,同学们每天都在接触,但要让你比较准确的讲出国防的定义和作用,大家不一定能将的清楚,所以也就不清楚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堂课就专门来学习这个问题。”点将问答导入,最好结合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来确定,提问与他们专业相关,但大家有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样很快就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的教学内容上了。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要灌输的思想和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有争议的观点和见解,或借他人之口陈述彼此相悖的看法,让大学生去辨析和判断,在激发“异议”、形成“分歧”中引入课题进行讲解。如在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课时,就可以设置:有人说:人民战争思想与现代战争形态不相符已经过时了!也有人说:人民战争对现代战争仍然有指导意义!你是怎样看的?这样观点相左的问题,立刻能引起大学生的认真思考和热烈争论,使其揣着验证是非或寻求道理的思想心态认真听下去。

人的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激发情感导入,即围绕教学内容,或通过军事教师抒发个人爱憎分明的真情实感,或通过播放相关内容的录像录音片段等,触发大学生的喜乐、愤怒、悲伤、爱慕、厌恶之情,从而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对流,为导入新课创造必要条件。如《中国武装力量》课,军事教师要在声音语气上加大力度,以慷慨激扬的情绪在课堂上讲述我国最新的一些新型武器装备情况,同时在投影仪打出相关照片,如果有视频再链接播放。军事教师要用语言和体态语言,把自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到对我国武器装备研发成绩的赞扬上,让学生受到充分的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到“怎样爱国奉献”的问题上来。

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既有其内在规律性,也有其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有时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几种方法考虑导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导入”的环节,除了把握其基本规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紧扣教学主题。也就是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从服务主题出发,紧紧围绕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构思和设计,以便能够“引人入境”、“引人入胜”。如果离题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那样就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二是要合乎逻辑。每次“导入”设置的问题、表述的现象、列举的事例、涉猎的知识,都应贴切实际,符合事理,缜密准确,做到高而不玄,大而不空,惊而不失真,奇而不离谱,使被大学生听了无“玄、空”之感,无哗众取宠之疑。同时军事教师呈现出的心态和情感,也要真诚朴实,恰到好处,以烘托教学的思想内容。切不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三是要严谨利落。“导入”的环节,既然是“小插曲”、“小序幕”,就应以“短平快”取胜。这就要求军事教师要通过简练自然、新颖活泼的语言尽快地凝聚大学生的思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适时进入“角色”和“意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导入”效果,切实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国防科研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论述;关于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军民品外贸的论述;关于国防科研生产要服从军事战略方针,按照战略要求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的论述;关于国防科研要走在前面,抓科研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论述;关于军工产品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达到百分之百合格的论述;关于充分发挥国防科技人员作用,不拘一格选拔青年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论述;关于改革军工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论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回顾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防科技工业胜利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上了新的台阶,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军民结合、对外开放等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说,这些成就都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是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指示的结果。江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从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来讲,学习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努力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

江在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重视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逐步更新武器装备。最近几年,他还多次强调,争夺质量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中,必须把国防科技发展和部队装备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积极跟踪国外高科技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本质特征,科学阐明了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在军事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方向,同时指出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任务。学习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强烈地感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科技对军事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更加重视我军的质量建设,更加重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纵观世界军事发展趋势,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世界各军事大国在裁减军队数量、压缩军费开支的情况下,军费预算普遍向高科技领域倾斜,国防科研费所占比重上升,通过争夺技术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重点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争取战略主动权。在这场新的军事变革和竞争中,美军为保持技术优势,颁布了新军事科技战略,确定了重点技术领域,确保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和整体实战效能。英、法等国提出,在保持核威慑力量的条件下,要重点发展高技术常规武器,实现由高、中、低技术武器结合,向高、中技术武器结合的转变。

日本把追求最高军事技术水平,确定为未来军事技术政策的目标,制定了需要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俄罗斯近年来采取“宁紧人头费、不减科研费”的做法,制定了为期十年的“俄军武器装备长期规划”,提出以高科技为主导,重点发展高精度武器装备,巩固军事领域的科技优势。我国周边国家在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国防科研,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当局近年来积极调整实施所谓新的军事战略,大量增加军事预算,大肆购买西方先进武器,大力扩充军备和更新装备。

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中央军委明确指出:新时期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国防科研生产方面,就是国防科研生产与我军对现代化武器装备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必须看到,我军的武器装备这些年来虽然有较大改进,但从总体上说,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一些主战装备,不仅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差距甚远,而且与台湾军队及有些周边国家军队相比也不完全占优势。改变我军装备落后的局面,归根结底要靠把国防科研生产搞上去。因此,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深刻变化,加强我军质量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一定要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思想统一到十五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部署上来,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和指导下,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国防科研生产任务完成好,为我军质量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所谓的战例教学指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战斗例子,研究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的理论,实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战例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战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指导学生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能够进入到情景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析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其中包含有哪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科学的认识军事现象,真正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对军事知识的教学产生兴趣。

在研究军事理论课程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时下最新鲜的军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和主动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助益,有效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整个军事课能够在今后的改革创新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达到一个新高度。普通高等学校在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会讲述五大模块的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际,使军事理论的课堂能够有新时代的气息,军事理论的描述也能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在教授学生军事理论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鲜的方式来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知识体系,突破思维定式,使教学能够更加的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也能更加的多样化。相关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老师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国防知识和军事理论等。

在讲授军事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军事知识,同时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增加彼此沟通的机会。在军事理论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军事知识的乐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

在大部分高校中,军事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充分的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渐渐的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能够较为具体的展现出军事理论知识,把外表看似简单的东西具象化,把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来。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军事理论的教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正因为这一点,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会夹杂较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老师们应该去寻找更加适合教学的方法,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加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问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一系列展示,晦涩难懂的军事理论就变得生动明快起来,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变得有趣容易理解。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军事知识与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增强军事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很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战例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使军事理论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可以搭建一个集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媒体互动教学、兵器陈列室辅助教学的多元教学平台,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让国防教育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军事教程教学的特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效果,为中国的新青年们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

[2]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

军事理论论文

国防建设是指国家为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家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它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国防的含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二、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国防建设。

根据国家安全需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四、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小结: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全世界所瞩目。

军事理论论文

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辩证统一,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发展。

胡锦涛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1]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对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首先,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2]“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3]这其中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其次,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尤其是在“”期间,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经济建设,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第三,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就越是要巩固国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深化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促进了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百年的富国之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首要任务,也是夯实国防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依托。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国防投入逐年增加,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保障全面有力,军事威慑力显著提升。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富国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军之路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夯实了物质基础,“富国”与“强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第二,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军队发展的动力,同样也是建立和完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推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各项建设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经济建设领域,我国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我们在“富国”之路上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国防建设领域,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时期,无论是信息化建设、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还是人才队伍建设、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军事技术差距,这也警醒我们在“强军”之路上仍需要加倍的努力,要以改革开放为推动力,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第三,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出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对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总是千方百计地妄图牵制乃至遏制我国的发展。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也相当复杂,不可预测性因素明显增加。这些都对国家安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大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压力。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必然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战略支撑,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才能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继续稳步推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指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为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供了根本思路,也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是在战略思维上,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同样也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根本方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兼顾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国防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融合并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强大保证和坚实基础。要明确“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中心点。“国富”要以“军强”为保障,“军强”要以“国富”为基础。因此,我们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从国家角度讲,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高度重视国防建设,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军队角度讲,要坚决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二是在融合模式上,要树立效能观念,实现优化整合、兼容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全方位全过程地把国防建设纳入到经济建设体系之中,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合力的局面。一方面,军队要充分依托社会资源,要在国防基本建设、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上,充分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充分地发挥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军队要积极发挥推动作用,要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协助地方完成重大保障任务,从而使“富国”与“强军”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实现更加科学有序的结合。

三是在政策法规上,要树立法制观念,实现科学规划、长远发展。胡锦涛指出:“我们就必须依据科学发展的要求,站在国防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

计划。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都是一个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要科学确定两个建设相协调的分阶段的目标和重点,站在国家高度来考虑和设计国防与军队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与军队的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

计划。

把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从而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