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精选5篇)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精选5篇)

作者:HT书生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精选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篇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v^、^v^及卫计委的决策部署,推进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理念与专业技术水平,尽快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宏伟目标。本人现根据xx县医院泌尿外科的实际情况,拟定半年期间的帮扶计划。

1.尽管目前xx科属于xx泌尿外科,但仅有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其中仅有2名医师经过三甲医院泌尿外科的培训。现病房收住患者中大部分为肝胆疾病患者,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相对较少。

2.泌尿外科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即使对泌尿外科较常见的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结石的诊治也并不规范;泌尿系肿瘤病人较少。

3.目前科室有前列腺电切镜2套,但均存在显像不清晰、转向不灵敏等操作问题;腹腔镜设备及操作器械1套,能满足基本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现无膀胱镜及输尿管镜设备,无法开展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检查及操作。

4.抗生素应用不规范,i类切口的手术均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基本联用;

5.既往肾、输尿管镜结石,肾囊肿手术均请外院专家来院手术;肾脏肿瘤、肾上腺肿瘤手术基本未开展。

6.疑难病例讨论及科主任查房制度不规范、不健全。

1.每月在科室进行学术讲座,对泌尿外科常见病的正规诊疗进行培训;

2.每周安排上2天门诊,指导进行正规的泌尿外科门诊查体;

3.与ct室、b超室等其他医技科室加强沟通、协作;

4.每月对泌尿科相关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点评、培训与管理;

5.加强泌尿外科手术技术的培训,积极参与泌尿外科手术,对于把握性较大的手术可以独立开展,对于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邀请我院泌尿外科专家进行手术。

9.积极参与医院安排的下乡义诊。

1.切实提高外科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与业务能力;

2.提高本科室医师处理门诊泌尿外科病人的能力;

6.规范化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与主任查房制度;

7.提高外科医务人员的主动学习能力与理论水平;

8.提高全院医务人员与普通民众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认识。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篇二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2022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9位,中国企业500强第3位。

2013年以来,中建集团坚决贯彻^v^^v^决策部署,定点帮扶甘肃省康县、康乐县、卓尼县。10年来,中建集团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亿元,选派30余名挂职干部,实施产业、就业、教育、消费和党建帮扶项目480余个,全力帮助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三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中建力量。

今年以来,中建集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切实发挥中建在建筑领域的投资、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优势,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扶持壮大特色产业、劳务输转稳定就业等方面重点发力,助力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发挥规划设计优势,“全方位”擘画乡村振兴美好蓝图。中建集团充分发挥自身规划设计优势,投入4900余万元,组织旗下7家专业设计院100余名规划设计师驻村、驻镇,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为康乐县144个村庄编制出多规合一的实用性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编制《康乐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城关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花儿民宿规划,帮助康乐县谋划全域旅游,点亮“灵秀康乐”。帮助编制《卓尼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卓尼县大峪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开启“秘境卓尼”旅游发展新局面。通过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为帮扶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时间点、任务书和路线图。

二是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全要素”打造特色产业标杆项目。在陇南市康县,中建集团投入8500余万元,投资、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打造了康县旅游产业示范园,总建筑面积7200㎡,具备餐饮住宿、休闲度假、会议接待等功能。累计吸纳300余名村民培训就业,接待参观考察500多场次、游客万人次,助力项目所在地朱家沟村成功申报国家4a 级景区。康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改善居民饮水质量,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建集团联合康县县委县政府建设阳坝山泉水生产基地,中建集团投入1780万元,引进旗下专业建设团队中建一局,帮助建设瓶装水生产车间,计划年生产饮用水8000万瓶以上,产值超过亿元,年利润达千万元以上,为康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振兴标杆项目。

三是发挥行业带动优势,“整建制”输转群众稳定就业。中建集团每年带动200余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在康县打造了66个建筑劳务输出示范村,累计招录和劳务输转康县5500余人就业,并提供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工资保障等就业服务。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助力人才振兴,中建集团联合康县县委党校开办“中建康县农民工党校暨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提供“培训、取证、就业”一站式就业服务,帮助康县打造“燕河建筑工”劳务品牌,发展壮大劳务产业,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500余人次,计划今年全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为康县群众稳定就业提供坚实保障。今年,中建集团已招录康县51名未就业大学生,劳务输转747名富余劳动力就业,收入达2200余万元。

下一步,中建集团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v^^v^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v^^v^、甘肃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全力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为帮扶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v^胜利召开。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现场提问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篇三

一、瞄准重点,精准扶贫对象

在贫困瞄准的政策实践中,收入贫困线往往只在测定县域内贫困人口规模时使用,而在识别贫困人口时,各地因受到技术和成本限制未严格采用这一标准。部分地区采用民主评议等以主观因素为主的基层识别方法,且在不少地方,扶贫工作以样本估算和统计推算作为贫困人口的确定依据。有些地区实际贫困人口较多,但建档立卡贫困户指标少,有些分配到自然村只有1—2户贫困户。而非贫困村的贫困户根本没有得到关注。

一方面,贫困人口识别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识别出的贫困户可能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并不属于贫困范畴。另一方面,农户对贫困的理解存在分歧。贫困户的识别不仅仅取决于收入,还包括家庭消费,如子女上学、就医,其在社区地位等因素。因此,相对贫困户相对于绝对贫困户难以界定和排序。同时,农户认为,部分贫困者由于好吃懒做而致贫,给予他们扶贫资源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二、多管齐下,增强自主脱贫能力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日益空心化,同时,不少贫困家庭本身具有劳动力短缺的特征。因此,以农民增收为直接目标的产业扶持手段面临实施主体不足或人力资本不充分而导致的项目、资金失效风险,直接抑制精准扶贫效果发挥。

单一的产业扶持手段无法增强贫困者的`发展能力,同时,受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技术和资金不足的制约,贫困地区资源投入往往不能带来较大收益,投入产出比较低。

为此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就业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入服务行业领域就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尤其是提高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进一步培养贫困群体自主脱贫能力。

三、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普遍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扶贫项目缺少企业落实依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狭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市场化率较低。产业扶贫到户实施难度大,不易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较差。

另外,我国的扶贫开发属于自上而下、单向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仅是被动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篇四

2022年,中国中化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主业优势,投入帮扶资金1600万元,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以5个农业产业项目为载体全面引入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模式(简称“map”),同时强化民生帮扶、就业帮扶、智志双扶和消费帮扶,推动帮扶成效再上新台阶。

(一)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赋能,打造产业振兴典型示范。以建设运营农业全产业链重要环节项目为抓手,通过优势品种规划、优质农资配送、全程技术服务、农产品订单组织、免费技术培训等举措,以科技引领和全产业链服务助力古浪县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一是运营1座map粮食作物技术服务中心并配套10万吨粮库及农资仓库,将服务1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基地,带动当地2万多农户增产增收。二是运营1座map经济作物技术服务中心并配套高标准智能温室育苗中心,围绕番茄、娃娃菜、洋葱、辣椒等作物,服务农户5000余户,服务面积近1万亩。

(二)延伸加工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一是投入950万元建设年产800万穗优质甜(糯)玉米真空穗生产加工线,以订单农业方式带动8个乡镇发展甜(糯)玉米种植2500亩,通过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吸纳劳动力就业200名以上。二是将当地一处闲置库房改造为年产5万吨掺混肥生产线,通过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提升生产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土壤污染,更好地服务古浪县及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带动200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三)加强就业帮扶,深化智志双扶。一是投入350万元,参与建设古浪县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预计年培训7000人以上,可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务工技能单一、收入低的问题。二是融合线上“振兴讲堂”培训和线下产业培训、实地技术指导,培训各类干部人才40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三是广泛组织员工开展“圆梦助学行动”、蓝星新长城高中生自强班等品牌项目,共捐赠130余万元,帮助千余名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学业。

(四)全程品控溯源,提升电商能力。一是围绕香瓜、圣女果等5个特色产品,进行专业化品质鉴定,建立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体系,为品牌打造、溢价销售奠定基础。二是投入400万元,打造古浪县电商服务平台,实现与中国中化内外部多个电商平台的对接,助力古浪县农产品优品优销,今年已购买农产品978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4800万元。

(五)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改善民生。一是组织下属多家单位与当地结对共建,开展学习交流、捐资捐物、教育帮扶、就业帮扶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二是投入265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住房改善和教育设施改造等项目。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篇五

我村位于炉霍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8公里,全村58户,279人,劳动力123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截止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低保户6户20人,特困人员10人,残疾人17人,享受养老保险47人,参加新农保56人,参加新农合279人,学生30人,其中大中专4人,中学12人,小学14人,^v^党员11人,预备党员2人,积极分子3人,三老干部3人,僧侣25人(其中尼姑5人、喇嘛20人),村组干部7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

对昌龙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四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昌龙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昌龙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19户,贫困人口77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昌龙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昌龙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昌龙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需要将木耳基地转型发展问题;计划在该村实施修建每家每户小型蔬菜大棚,对种植进行扶持。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农作物等种植技术培训。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修建入户硬化路330米;新增加电杆3根,解决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生活用电问题;计划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在10月进行。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