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最新乘法口诀表 二年级数学的乘法口诀教案(优秀18篇)

最新乘法口诀表 二年级数学的乘法口诀教案(优秀18篇)

作者:笔尘 最新乘法口诀表 二年级数学的乘法口诀教案(优秀18篇)

乘法口诀表篇一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引入部分我创设了一个砸金蛋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看到这么多颗星星,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估计的等问题引出新课。

2.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

教材的编写是在学生完全不知道6×9得多少这样一个背景下,通过学生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方格,再得出准确的结果,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而学生的现实是:很多孩子已经从不同的渠道知道了6的乘法口诀,甚至可以很熟练地背诵出来,但是否真正地理解其含义呢?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由不知道口诀大家来编写,变为知道口诀大家去想办法验证。只有学生亲自走完由似懂非懂到真正理解的全过程,才会记忆深刻、长久。这样也培养了学生不仅对知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的主动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3.在学生探索过程中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体验学习的乐趣。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验证口诀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合作交流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完善自我认知。通过讨论汇报实现信息与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4.使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口诀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口诀,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在练习设计时,我除了设计最基本的计算之外,还设计了生活中在哪儿用到过乘法口诀以及帮我算算需要多少钱等练习,使学生感受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感悟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数学的自身魅力。

3.通过猜测、验证、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的能力。

4.理解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6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

2. 运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2.运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具:课件、金蛋、星星等。

学具:小片子(每人一张)、表格(每小组一张)。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想看吗?(出示非常6+1砸金蛋图片)谁看过这个节目,他们在干什么?你们想不想也砸砸金蛋?(学生此时齐喊1、2、3砸。)看看我们砸出了什么?(砸出图片,并伴有歌曲《小星星》伴奏,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了一闪一闪亮晶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刚才砸金蛋你们特别高兴,是吗?还想不想再接着砸?这回咱们倒计时。

生:3、2、1,砸!(伴随着星星的散落,学生兴趣高涨,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感叹。)

生:一共有多少颗星星?

点评:创设砸金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教师通过提问“看到这么多颗星星,你想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索中。

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师:一共有多少颗星星,估计估计吧!

生:50颗、100颗、59颗……

师: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1:把它想成是两半的星星,有一半大概是多少颗,另一半也是那么多颗,然后加起来。

生2:先看一堆儿有多少,再看有几堆儿。

生3:……

师:看看还有什么星?

生:倾听。

师:比比谁最会倾听。

生:合作。

师:比比哪个组最会合作。

生:计算。

师:比比谁算得最准。

生:创意。

师:比比谁的想法最有创意。

生:发现。

师:谁能有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你们想不想和这些星交朋友呢?

点评:教师充分利用了星星图,先让学生进行了估计,总结出估计的方法,并且把其中的6颗星起了名字:思考、倾听、合作、计算、创意、发现,利用与这些星交朋友,体现这节课要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这6方面的能力。

师:要想知道这些星到底有多少颗,我们必须得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好,用你们的方法,先数数这几颗。(电脑出示思考星、倾听星、合作星、计算星、创意星、发现星排一排)

生:6颗。

师:两排呢?

生:12颗。

师:现在呢?

生:18颗。

师:你们怎么数得那么快呀?

生1:三六十八

师:你会用口诀想出答案。

生2:用加法算式:6+6+6

生3:用乘法算式:3×6=18

师:真不错!又可以用口诀算出来,也可以列算式算出来。

师:这是几个6,是多少?

生:4个6是24颗。

师:两人互相说说口诀,说说算式。

师:现在是几个几,是多少呢?两人再说说算式,说说口诀。

师:那我们是不是还要这样6个6个地数下去呢?6个6、7个6、甚至更多个6结果是多少呢?你能不能继续列出算式,编出口诀呢?每个同学有这样一张片子,在片子上继续列出算式、编出口诀,如果在计算或者编口诀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可以接着在下面画一画星星,再想一想。(学生独立写算式、编口诀,在学生独立编写后,个别学生汇报。)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写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口诀又是什么意思吗?

生:有6排,一排有6个,就是六六三十六,6个6就是36,7个6就是42,8个6就是48,9个6就是54。

点评:口诀的编写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乘法口诀,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了由学生自己来独立编写后四句口诀,对于编写有困难的同学采取画一画这一操作,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独立编写出乘法口诀,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你们觉得刚才同学们编的口诀正确吗?能不能来证明这几句口诀是正确的?(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下面咱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读读合作要求。

生:1.把你的验证方法先在小组中说一说。

生:2.选择你们想验证的口诀,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来进行验证,并把主要验证过程写在每组的表格中。(教师说明:四句口诀任意选一句写在左边的表格中,右面的表格写你们验证的过程。)

生:生:3.比一比哪组合作的好,方法多。

师:合作星还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呢,努力吧!

师:合作星还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呢,努力吧!(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小组讨论,开始验证四句口诀中的一句)

点评:教师设计了用喜欢的方式验证口诀,这一开放性环节,引发了学生开放性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口诀的验证过程中。

师:哪组验证的是六六三十六这一句?

生1:因为5×6=30,再加1个6就是36。(在学生都认同的情况下,教师板书:六六三十六)

生2:6个6相加,一行有6个,有6行,所以六六三十六

生:我们组用画图的方法,有9排,每排有6颗,证明六九五十四是正确的(学生画出了这样的54颗星,教师板书:六九五十四)

师: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启发,谁想来证明六七四十二这一句?

生1:6个7相加等于42,所以六七四十二。(教师板书:六七四十二)

生2:6个8连加等于48,所以六八四十八。(教师板书:六八四十八)

点评:学生不断构建知识框架,完善认知,在小组合作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验证过程中,在小组交流中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不仅对知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的主动探究精神,体现出了学生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师:你们编出了这么多句口诀,还用不同的方式证明了这些口诀是正确的,让我们用这些口诀帮我们把星星数完,看看到底有多少颗。

生:六六三十六、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学生边数,教师边演示课件,把散落的星星排列整齐)

生1:6个6个地数它们。生2:用6的乘法口诀,数得更快了。(教师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师:黑板上这些口诀完整吗?你还想补充哪几句?(学生说以前学过的5句,教师在黑板上补充完整)

师:这样6的乘法口诀就完整了,读读你们编的这些口诀吧!

师:再读读,看看口诀中还藏着什么小秘密?

生1:二六得数比一六多一倍,6+6=12,12+6=18,18+6=24……

生2:反过来,九六减一个六,就是八六了。上一句口诀比下一句口诀得数少6。

点评:通过学生读口诀,看看口诀中还藏着什么小秘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加深对口诀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我们发现这么多规律,有什么用?

生1:遇到一排有6个的,就能用乘法解决了。

师: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并且能算得特别快!计算星好想认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摘星星。(出示6×8、2×6、6×4、6×9、5×6、6×7、3×6、6×6分别让学生计算,发给计算星)

师:还想摘星星是吗?每人有一张小片子,做对了,计算星就会和你交朋友。(题目:6×2=、4×6=、6×8=、9×6=、6×5=、8×6=、6×3=、6×6=、1×6=、7×6=,都做完后,找学生订正)

师:用6的口诀能帮我们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呢?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1:有9排菊花,每排有6盆,就可以用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

生2: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用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

5元 6元

我想买6块蛋糕和一杯饮料,请你帮我算算需要多少钱。)小组商量商量。

生:六六三十六,一五得五,36+5=41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6个6相加,再加上5。

点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摘计算星、生活中在哪儿用到过6的乘法口诀以及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等相关练习,让天动的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数学,使他们感受身边处处都有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课,进行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最想和老师、同学们说点什么?

总评: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建构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编制口诀的过程,教师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试编口诀,还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又如:在验证口诀这一环节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通过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你们编出的口诀是正确的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思维被激活至最大状态,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不同思维方式的个性展示。

整节课,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加工,内容呈现亲和力强,并贯串摘星星这一过程,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经历了估计、自编口诀、验证口诀、应用口诀解决问题等活动。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课堂中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高昂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是兴致盎然的。全课各个环节的转换与连接自然,前后呼应,师生始终沉浸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

乘法口诀表篇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如: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等)。

教学难点:

探究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个豌豆荚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个豌豆荚里都有6颗豆子,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豆子颗数和豆荚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6的乘法口诀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来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段学习2——5的乘法口诀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编写口诀的经验。能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加以运用。

2.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仍存在个体差异,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背九九乘法口诀表了,但也有个别学生5以内乘法口诀还不够熟练。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例题表格等。

教学关键:

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口算训练

3×5 4×3 2×4 5×4 4×4

5×3-5 3×3+4 2×3+8 2×2+9 5×5-6

(独立完成后,指名先说口诀,再说答案。)

师:刚刚我们一起用1——5的乘法口诀做了一些口算题,下面请大家再一起背一下1——5的乘法口诀。

3.再次齐背口诀。

【反思: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建立在1-5的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的,因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情境导入

生:6颗。

师:那一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

生:6颗。

师:那2个豆荚里呢?

生:12颗。

师:好,那接下来的表格自己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填完后坐端正。

(生自己完成表格,之后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反思:通过前两个的指导,让孩子们对表格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再开始独立

填写表格,为让学生自主探索做好充分准备。】

2.观察思考: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次加6.

师:继续观察:第一格里的6是几个6?

生:1个6是6。

师:那第二格里的12呢?

生:2个6是12。

师:第三格里的18呢?

生:3个6是18。

师:第四格里的24呢?

生:4个6是24。

师:第五格里的30呢?

生:5个6是30。

师:第六格里的36呢?

生:6个6是36。

师:嗯,不错,我们一起读一读:1个6是6、2个6是12…… 6个6是36。

【反思: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大胆放手,引导

2.参考上面的统计表,写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师:请大家根据1个6、2个6、3个6、4个6、5个6、6个6写出乘法算式,能写几个写几个。

(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同时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写算式,之后评价订正。)

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在编写口诀之前,谁想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呢?

生1:要注意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师:嗯,说得很好!还有吗?

生2: 口诀要用汉字。

师:嗯,对,口诀和算式有所不同。第三呢?

生3:得数不满十的要写“得”字。

师:很细心的孩子。第四呢?

生:因数在前,积在后。

师:很好!大家在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几点哟。接下来,请大家把课本60页上蓝色方框中的口诀补充完整。

(生自己在书上写,同时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口诀,之后评价订正。)

3.记忆6的乘法口诀

师:孩子们,一起读一读我们刚刚编写出的口诀吧!

(生齐读口诀)

师:仔细观察我们编写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发现的规律。)

生4:口诀中第一个乘数每次多1,第二个乘数都是六,积每次多6。

师:观察得真仔细,并且能够做到有顺序的观察,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好,请大家跟着赵培林同学观察的规律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一起有顺序的观察)

师: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背起口诀就容易多了,下面进行1分钟背口诀比赛。

(生开始背口诀,之后进行对口诀练习,先是师生对口诀,然后是同桌对口诀。)

生5:五六三十,减去一个6就是24,所以四六二十四。

师:那六六呢?

生6:五六三十,加上一个6就是36,所以六六三十六。

师:嗯,真好!你们看,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口诀之间的关系,即使忘了某一句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用相邻的口诀帮我们想起来。

4.巩固练习、反馈应用。

1)听口诀写算式;

三六十八 六六三十六

2)口算(先想口诀,再写算式)

4× 6 5× 6 6× 3 6× 2 6× 6

5.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 大家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回头看一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生:我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

生:我知道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6句。

生:我知道一句乘法口决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生:我学会了怎么又对又快记住口诀。

生:我觉得乘法口决的作用可真大。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中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正确、

熟练地应用它们。在课后仔细体会,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用到6的

乘法口诀?

今天课下请大家熟练背会1——6的乘法口诀。好!下课!

乘法口诀表篇三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见教材 61页例7、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1、2、6题。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学习好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 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差的积。

突破方法:

通过指导、合作探讨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

1、写有题的苹果卡片。

2、教案中的表格,学生每人一份。

3、多媒体课件。

4、小棒40根。

教学环节

一、准备练习

1大家齐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写出乘法算式。

5个3 是多少?4乘5是多少?

二、教学互动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再让6人到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是多少人?

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完成下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 用口诀。

口算:6×2 6×5 6×3 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效果测评

1.开碰碰车。

下面我们一起来开动碰碰车。如果学生回答对了,课件显示碰碰车开动。

2.练射击。

课件演示,每次放飞一个气球,算对得数就是射中了气球。学生手势比画“开枪”射击。评选“神枪手”。

3.打电话。

小动物们听说儿童乐园这么好玩,于是它们各自打电话约朋友去玩。你能找出它们和谁在打电话吗?(友情提示:得数相等,电话接通)让小组内6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轮流打电话。

4、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5、完成练习十三的1、2、6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乘法口诀表篇四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想:()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答:平均每行挂8面。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口诀表篇五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1、谈话导入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乘法口诀表篇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会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了哪些数的乘法口诀?(2、3、4、5)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背。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把乘法算的又对又快,有信心挑战自己吗?(出示幻灯片1、2)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就接着学习6的乘法口诀。

二、创设情境,自编口诀

(一)自编口诀

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师示范,生活动,在纸上写加法算式 3条、4条、5条、6条小鱼各用了几个三角形,然后汇报。)

(出示幻灯片3)(出示幻灯片4)

2、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算出了三角形的个数,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个数呢?(可以用乘法)

1条小鱼用了几个三角形?谁能列出乘法算式?生说师板书

(1×6 = 6 6×1 = 6 )

2条小鱼用了几个三角形?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2×6=12 6×2=12 )

3条、4条、5条、6条小鱼各用了几个三角形?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出乘法算式?(生活动)

3、 创编口诀: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出6的乘法口诀呢?生活动:独立编口诀。(出示幻灯片5-----10)

由此我们得出了6的乘法口诀

4、(出示幻灯片11)仔细观察这几句口诀,你发现有哪些规律呢? (出示幻灯片12)

(二)熟记口诀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读口诀的游戏,老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学生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出示幻灯片14)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大家记住了吗?现在我们几个小组来做一个口诀接龙的游戏,从前往后每人站起来说一句口诀,看哪个小组说的最流利。

三、巩固知识

你能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来做题吗?

(出示幻灯片15、16)

四、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非常不错,不仅会编6的乘法口诀,而且还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乘法口诀表篇七

动画演示:认识了百分数的意义,欢欢和迎迎两个同学发生了争论。

1米长的绳子,用去了 ,还剩下39%米。(一个说对,一个说错)

师:你赞成谁的意见?为什么?

讨论得出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分数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并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乘法口诀表篇八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参与的意识,渗透函数、对应思想,感受探索的乐趣。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可放手让学生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和编制6的乘法口诀,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根据一句口诀说出两道算式。

(3)用乘法口诀计算。

2×5=3×2=4×1=1×1=

4×4=5×3=2×4=5×5=

参考答案:(1)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2)3×5=15、5×3=15,2×4=8、4×2=8;(3)10,6,4,1,16,15,8,25。

2.揭示课题。

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几课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本节课从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入手,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体会了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也为学习、编制6的乘法口诀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规律。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例6实物图。

(2)获取信息:一共有6个豆荚,每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

(3)出示表格:

豆荚个数

1

2

3

4

5

6

豆子颗数

同桌合作交流,根据实物图填写表格。

2.编制口诀。

根据以上表格,你能列出算式并编出口诀吗?

学生小组合作,列算式、编口诀。

汇报整理,教师板书。

1×6=6一六得六6×1=6

2×6=12二六得十二6×2=12

3×6=18三六十八6×3=18

4×6=24四六二十四6×4=24

5×6=30五六三十6×5=30

6×6=36六六三十六

集体诵读,深化理解。

3.识记口诀。

(1)比较思考:观察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2)先自由背诵口诀,再同桌互背。

(3)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4)对口诀。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1)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1题。

先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巩固记忆6的乘法口诀。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3)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2题。

以摘苹果的游戏形式,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3题。

综合运用“乘加、乘减和1~6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进行计算。

(3)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5题。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列算式再计算,然后根据结果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6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还想学习什么?

2.全班齐背1~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埋下伏笔。全班齐背1~6的乘法口诀,感受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乘法口诀表篇九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减法的另一含义——求部分数。

2.能根据图意,编出求部分的简单应用题,并会用减法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合理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另一意义——求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猜猜手里有几个双色片。

1.数一数:老师手里一共有几个双色片?(8个)

2.藏起一些,猜猜手心里有几个?

3.你怎么知道的?

4.(多次游戏后)

小结:8个双色片分成两部分,知道了其中一部分,我们只要想8的分与合就能知道另一部分了。

5.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摆摆双色片,学学“求部分数”的好方法。(板书)

二、探究学习

1.理解数量关系,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情境

一共有8个小朋友,男生有3人,女生有几人?

(2)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你是怎么想的'?

(3)整理与抽象

抽象成双色片,揭示数量关系8个小朋友分成男、女两部分,用8个双色片表示这8个小朋友。男生有3人,要知道女生有几人,只要从8个里面去掉3个男生,剩下的就是女生的人数了。也就是想8可以分成3和几。

(4)写出减法算式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个分拆的过程吗?

8-3=5

(5)算式各部分意义这里的8表示什么?3呢?5呢?

(6)小结:求部分数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补充课题),只要用总数减去另一部分就可以了。

2.动手操作,强化认知

(1)变式

同样是这8个小朋友,如果知道了女生人数,要求男生有几人,你会算吗?

(2)看图说故事

一共有8个小朋友,女生有5人,男生有几人?

(3)摆一摆,进一步体会算法(同桌)

你能不能用双色片表示小朋友,摆一摆这个故事?

(4)反馈

你是怎样摆的?先摆什么?表示什么?再怎么样?为什么?

(5)小结:无论是算男生人数,还是算女生人数,只要是求部分数,我们都可以用总数减去已经知道的那部分。

三、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

2.看算式,编“求部分数”的数学故事。

5-4=

四、拓展

求减数

桌上有6个面包,小胖吃掉了一些,现在还剩下2个。小胖吃了几个面包?

五、总结。(略)

乘法口诀表篇十

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6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

2、熟记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以及增强竞争的意识。

4、通过教学活动,既要使学生“学会”所学知识,又要使学生“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掌握的怎

么样。(课件出示读算式,想口诀,得结果,并出示算式,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

前面的知识我们都掌握的很好了,那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

好?

(出示课题6的乘法口诀,学生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情境导入,新课讲授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深海洋里走一走。出示主题图:漂亮的鱼,出示阅读提示:

1读:图上有几条鱼?它们有什么特点?

2读: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指名回答)

3读:完成下面的表格。(集体订正,说算法)

你们说的真棒!那我再给你出个难题。出示表格和“读表格,编口诀”,自己尝试编口诀。(集体订正,学生根据口诀把算式说出)

出示“齐读口诀”,学生齐读。

你发现口诀中的数有什么规律吗?如果我背到“三六十八”忘了下一句是什么了,怎么办?(指名回答)

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你默读口诀,争取记住。(记口诀)

下面我们一块来对一下口令吧。(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你们觉得这节课的知识你掌握了吗?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了。

1、课件出示做一做

请你们默读一下题,把它解出来。(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小鸟回家

咱们都知道人类和小鸟一直是好朋友,今天有几只小鸟找不到家了,你能帮帮它们吗?(开小火车,最后让大家齐读口诀和算式)

3、读口诀,说算式。

五六三十、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一六得六

4、读题列算式

请你仔细读题,把算式说出来。(注意区别前两个题)

5、智力小闯关

我们一天上多少节课?那一星期上多少节课?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口诀表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

2.借助三角尺找出互相平行的边。

3.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有几种情况?然后出示局部城区地图。

2.提问:请指出哪些路同时垂直于同一条路?

3.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关系之外,还有象上面不相交的情况。我们今天就研究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线。(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指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延长后,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看一看,(老师出示练习本说明)如果延长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得到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指出: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也不会相交。

追问: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所在的直线,都有怎样的特点?

(2)出示三组直线,判断:哪一组的直线不相交?刚刚讲的的几组直线都有什么特点?(都是不相交的)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3)出示四组图片,要求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4)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出示两条平行的直线。提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出示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几条垂直线段,量一量它们的`长度,找出共同点。(学生操作,指名答。)

提问:你发现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小结:你对平行线有什么认识?什么是平行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几组直线,判断:哪几组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哪几组不平行?(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

2.用纸折出平行的折痕并标上字母。

3.小组同学说说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

4.独立完成用三角尺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互相平行的边(书第55页)

乘法口诀表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并制作成乘法口诀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能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对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归纳整理。

(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请你心里默背乘法口诀,填写乘法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们在填写的时候想的是哪些口诀,能够写下来吗?

探究二

师:空格里还缺哪些口诀,请你把他补完整。

生: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五七三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三八二十四

五九四十五

师:你是怎样补出来的?

生回答:根据上下左右推算出来的。

师:观察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

生回答

口诀排列的有规律。

很多口诀都重复了。

小结:红色标出的正好分割出了上下重复的两组乘法口诀。

探究三

师:很多口诀都是重复出现的,那我们能不能整理一下,使口诀表变得简单些呢?

生:表格从斜线开始,成对称,所以可以省略一半。

师:在这张表中藏着很多小秘密,你们能不能把小秘密都找到呢?

小组讨论。

生回答。

小结:九九乘法口诀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师:请你说说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练习二

师:请你把口诀补完整。

生:三七二十一

师:请你说说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生:3×7=217×3=21

生:五九四十五

5×9=459×5=45

生:六八四十八

6×8=488×6=48

练习三

师:请你说说你的思路。

生回答。

师:当遇到除法算式,要怎样思考呢?

生回答。

小结:做除法算式填空时,要用乘法口诀来思考。

练习四

师:根据老师说出的口诀的前半句,把口诀说完整

生抢答。

师:请你和同桌玩一玩。

生交流。

练习五

师:哪一组来开小火车?

生回答。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通过找规律,我们能更容易地记住乘法口诀表。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熟记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篇十三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7的口诀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7的乘法口诀的总结和归纳。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瓢虫吗?说一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瓢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七星瓢虫。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七星瓢虫身上有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6页情景图,师: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后,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星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学生自己试着总结7的乘法口诀。

2.小组交流后小黑板板演。(教师巡视,随机提问。)

3.全班交流,小组讲解员讲解总结口诀的方法和过程。

4.学生在书上书写7的乘法口诀。

5.观察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然后讨论:如果总结某一句口诀该怎么办?如想知道四七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练习

1.自己记忆7的乘法口诀。

2.练一练1题对口令。

四、课堂小结

师:回想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五、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孔雀开屏先让同学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2.练一练第3题:找朋友。教师课前准备找朋友活动中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发给同学们,看谁能很快找到朋友,大家一起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然后让所有同学在书上连线。

3.练一练第4题: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交流时说出用哪句口诀计算。

乘法口诀表篇十四

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头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毛色的鹿。她突发奇想: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做件衣服穿上,我一定会显得更加漂亮!于是她缠着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

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九色鹿》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鹿”、“颜”、“湖”、“感”、“激”、“性”、“宫”、“愤”、“危”等9个生词,描写“感”、“激”“性”、“危”等5个生词,积累词语“颜色”、“感激”、“性命”、“寻找”、“危险”、“忘恩负义”、“又气又愤”等7个新词语。

2、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读通句子。

3、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大意

4、懂得为人要讲诚信,决不能做背信弃义之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2、学生交流:我们平时见到的鹿只有一种颜色——黄色的,而这只鹿的毛有九种颜色。

3、出示: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

师:一只鹿有九种颜色,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鹿呀!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填空: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他的毛有,它的角像。有一天,湖里漂来一个人,它赶快。可那个人为了,出卖了九色鹿。九色鹿不见了,而那个人。

3、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师: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它头上的两只角非常的与众不同,像雪花一样白。请同学们用:他的像。

3、学习生字:鹿:半包围结构广字头;颜,左右结构页字旁,提醒同学左边是三个撇;湖,左中右结构三点水,因为湖里面盛满了水,所以是三点水。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节,注意九色鹿和那个人不同的语气。师出示九色鹿和那个人的话,指导朗读。

5、学习生字:感激:解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时候你们会感激他人或是受到别人的感激)性:左右结构竖心旁,提醒同学分辨女字旁的姓。(板书:性命/姓名)

6、师:九色鹿将那个人成功地救了起来,只让那个人保守秘密就离开了。那故事是不是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请小朋友们看课文的第三、四、五、六小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指名分段朗读)

(1)师:有一天,国王贴皇榜寻找九色鹿,如果谁能找到九色鹿,就赏他很多很多金子。这时候,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呢?他有没有遵守当初的约定保守秘密呢?出示:那个人,因为。

(2)学生交流:那个人没有遵守约定而且带着国王去森林找九色鹿,因为他想得到国王赏赐的金子。

(4)学生交流:忘恩负义(解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守信用),见利忘义(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师板书)

(6)学生交流:(板书:气愤极了)词语解释:生气愤恨。(请同学想想它的近义词:愤怒/气愤/生气/愤怒/愤恨)

(7)出示九色鹿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要求感情到位。

(8)师:国王听到九色鹿居然开口说话了,认为这是一只神鹿。可是,这只神鹿突然之间不见了,国王那时候是又气又恨,就把那个人扔进了湖里。可见,那个忘恩负义的人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9)学习生字:宫:上中下结构宝盖头,注意宝盖头下面是两个一大一小的口;危险:解释: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反义词:安全)

三、课外拓展,训练语言

2、学生交流:做人不能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要做个诚实守信用的人。

四、总结

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要像那忘恩负义的人一样,见利忘义,不遵守约定,而要说到做到,守信用。

《九色鹿》教学反思

《九色鹿》讲的是生活在山林中的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千恩万谢,郑重起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忘恩负义,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也受到了严惩。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着重抓住文中描写“美”和“丑”的句子和片段,从而感知九色鹿和调达的形象,概括人物个性特征。我又逐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老师、同学进行全身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关键、重点词句,从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课堂上,我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让孩子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交流自学过程中的收获,提出自学过程中的疑问,让小组同学帮助解决。同时,孩子们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学过程中有不同的收获。在教学中,我们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语言,如:看着画面想一想,当调达被九色鹿救起,面对九色鹿是如何的感激?又是如何的起誓?如何做?可是,调达信守诺言了吗?面对重金悬赏的皇榜,调达眼前出现的是什么?此时,他忘记了?忘记了?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调达一前一后两种态度截然不同的变化,让学生体会调达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当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的时候,学生与文本也进行“零距离”心灵对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我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与文本、同学的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乘法口诀表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3、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在测量时,应注意将实物与所量十五物体左端对齐,测量的结果才准确。

乘法口诀表篇十六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个别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小复习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2、通过对、千数图、算盘的认识,加强对数的位置概念的学习,通过位值图上的游戏的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体验数的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

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

1、通过对时间的认识,受到爱惜时间、守时的品德教育。

四单元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1、通过不同的材料、模型将两位数加减法的算法类推到三位数加减法中去,通过尝试,探究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过程中,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逐步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五单元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

1、经历从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到引入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比较的过程,体会到统一的重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感受对某种量进行量化的过程,体验量化的过程和方法。

第六单元几何小实践

1、通过东南西北方位的学习,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的经验。

2、通过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

第七章整理与提高、

1、结合游国家森林公园,学习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带有乘除和加减两级运算的练练两步试题,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2、通过使用列表枚举的方法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三、教学内容:

1、复习与提高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2、时间的初步认识四、三位数的加减法五、

3、几何小实践六、整理与提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四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六单元几何小实践

四、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理解有关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2、借助千数图直观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能在数位顺序表中正确地表示出来。

3、认识时间单位分、秒,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知道可以使用(小)时、分(钟)来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关系。

4、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间接比较,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会用简易的称量工具比较物体的轻重。

6、能对东南西北方位进行识别,会进行简单的街区定位,能用东南西北方位词对行走路线进行描绘。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通过位值图上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如估计1分钟脉搏大约跳次,跑50米用()秒,培养小朋友的估算意识。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1袋洗衣粉()千克,1个足球()克,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乘法口诀表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想:()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答:平均每行挂8面。

乘法口诀表篇十八

在这次青年教师挂牌课中,我上了《7的乘法口诀》一课。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2~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延续。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后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

一、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的问题:

就教材而言,显得很枯燥,以前我会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这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与7有关的话题,例如:

1、从儿童喜闻乐见的七个小矮人引入,继而来探讨7的乘法口诀。

2、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碰碰车”来巩固学生对7的乘法的掌握。

3、欣赏《村居》这首七言诗,用口诀算出这首七言诗的字数。

4、人的年龄段的划分也与7有关,教师出示相应的年龄段划分方法,让学生说自己、妈妈、奶奶处于哪个年龄段。

5、人每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喝几杯水。

6、3只七星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

二. 处理好了情景创设的问题:

本课开始用动画引出小朋友喜欢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画面,从小矮人过渡到他们手中的气球再到气球上的数字,完成气球的7、14、21、( )、( )、( )、( )填数活动,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巩固七的乘法口诀。又如课尾设计了七个小矮人的生活情景,将七个小矮人的情景用得更有实在意义,给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创造精彩的更多的机会。这样的情景创设在学生的学习中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情景设置需要追求的一个方面。

三、在本课中体现合作学习:

本课在指导学生编写口诀的时候,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编写的口诀并让记录最快的同学整理下来,每个人都很投入,争取以小组第一获胜。在指导学生记忆口诀时,又采用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就是让其他的学生分享别人的思维结果,请学生讨论如果忘记了其中一句口诀你可以有什么办法想出来,再请同学说说哪些口诀好记,哪些口诀不好记,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使其他学生跟着记住了。

四、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要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课是学习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一些学习方法迁移过来,这堂课上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来,下次教学要深入考虑。

2、这节课的设计运用了很多特级老师贲友林老师的设想,自己创新的地方很少。虽然是善于学习了,但是也要自己尝试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