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医事法学心得体会(大全5篇)

最新医事法学心得体会(大全5篇)

作者:琴心月 最新医事法学心得体会(大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事法学心得体会篇一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协和医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楼主说,这书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有兴趣可去买。很遗憾,我没有做到。我舍不得删。这书,好;这书,有感情;这书,不只是书,还是情感的传递。

协和医事,看完也没有究竟没有说过医术,用里面的话说,医生有两个高峰,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医德。老协和的医生就是拥有双高峰的医生,就是现在所需要的能够处理医患关系的医生。不谈他们,他们是我们所需仰望的,却不可再企及,至今我也没有遇到过所谓双高峰的医生,也许这并不能埋怨自己的运气不佳,也许这个国家对这些人也是可遇不可求了。不是我对医生绝望,也不是医生的医德不够好,只是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治病的医生有,治病人的医生不敢有。这就是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常有,却没有成为的千里马的条件。千里马,我也知道,也承认,我不是一匹千里马,所以我倒愿意自嘲一下,我不是一匹马,哪来千里马。想想以前协和医学院是怎么一回事,老师比学生多,能够想象吗?再想想,平均下一年只是培养不到20个医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放到现在的社会,老师比学生多,一年毕业不到20位医学生,那不是浪费资源吗?那么多农民子弟,为什么你老师就不教多几个学生,教出来的医生多了,也好造福社会,我们国家医生比例在世界上还是倒数的呢。这是善意的建议,也是可以理解的。

或许吧,某些人以为一个老师带的学生越多,就越能造福社会,允许我从好的方向想,总不能把我原本没有机会读大学的机会现在得到了,倒去说他们的'坏话,所以,大学该扩建扩招,一个班只要教室允许,多少人也无所谓,越多越好,我就是在这种上大学最容易的时候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我们班多少人,说出来一直是让人惊讶,也让那些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心里爽了一把,原来大学还可以这样快餐式啊,真正地适合时代的发展。我们班到底有多少人,想想读书时候我们最大的教室能装多少人,大概就是那个数了。人多力量大啊。

说回协和,协和正因为小而精闻名。协和出来的不仅仅是医生,是医学家,是心理学家,是学者。协和影响的不仅仅局限于协和这个地方,不仅仅只是北京,而是全中国。当时这么小小的一家医学院,却能引导一个大国的医学走向。这应该值得某些人思考。

不谈某些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不管作为医生,还是作为医学生,总免不了让自己去想想愿景,现实实在是有差距。谈谈我自己。曾经我对医生这职业是没有抱有一丁点兴趣的,后来由于某些缘故,我选择了医学。到了这大学来求学,这里的外在环境真的是出乎意外得好,整洁,宽敞,干净,相对来说,内在环境就相去甚远。我也承认,我这个人的惰性是随环境而波动的,这里让我的惰性呈指数性成长,远远大于我的积极性。

书上说,老协和的那些老医生相当怀念在老协和的日子。虽然在那里,他们的脸被人嘲讽为“协和脸”,缺乏阳光,缺乏笑容的脸,一副紧张兮兮的样子;但是他们在病人面前,又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笑容可恭,认真负责。现在,医院的我们,恰恰跟他们相反,我们在病人前才是有一张“协和脸”,情何以堪。

虽然以后我也不见得有什么成就,但起码我现在的梦想,当真是踏踏实实地成为一名好医生。但愿一路上没有阻扰,而且有一批志同道合以兄弟相称的朋友。

医事法学心得体会篇二

医事法学(medicaljurisprudence)是研究医事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学科。医事法学是医学等自然科学与法学的结合,并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进一步发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兼具医学、法学等两个以上学科的特点,并受到多个学科发展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案件发生,但大多数的医疗事故受害者,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他们孤立无援,生活艰难。另外呢很多从事法律专业的人士对于医疗事故案件并不是很专业。最近几年的一个新兴的专业医事法学专业应运而生。今天笔者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最近几年不管是报考统招研还是在职研都是香饽饽的专业,医事法学专业。

那么医事法学在职研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如何,也就是各位在报读医事法学专业的时候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多年来从事中国政法大学医事法学在职研招生工作,给大家总结一下其就业前景及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可以去司法机关,法律服务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单位,还有其他的一些企业。

2.保险公司,现在保险公司理赔部,涉及到医疗责任保险,涉及到人生以外损坏保险,涉及到人寿保险,涉及到医学和法学的知识,这样保险公司也对我们的学生油需求。

3.各级各类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还是在医疗投资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

4.药监局、医疗器械、医药公司等

随着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医疗纠纷,那么呈上升趋势,医疗纠纷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解决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的人,那么绝大多数是懂医不懂法,或者是懂法不懂医,那么为了社会和谐,为了医患关系和谐,我们针对社会需要,我们开办了这样一个法学(医事法律方向)。

主持人:比如说有什么学校呢?

古津贤:你比如说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连医学院,温州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等,那么还有一种是在卫生职业管理里面,设一个医事法律方向,第三种情况,就是在临床医学里头设一个医事法律方向,主要是三种情况。

主持人:像我们天津医科大学的这个专业呢,我们培养人才的侧重点是什么呢?

古津贤:我们在这个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我们的特色就是法与医的结合,法与德的结合和早期司法实践,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弱化差距,强化差异,突出特色和创造特色。

古津贤天津医科大学人文科学系副主任

我们这个是文理兼收。

主持人:那在学生报考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呢?

古津贤:这个专业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我认为就是智力正常,身体健康,肢体健全。

主持人:就可以了。

古津贤:对。

因为我们是211院校,属于重点大学,那么我们医事法律方向专业的,在天津市得分数是高出重点分数线20分。

主持人:一本线高出20分。

古津贤:高出一本线的20分。然后我们的学费是3200元。

主持人:3200元。

古津贤:每学年。

主持人:像我们每年会招生多少年呢?

古津贤:我们每年招收45人,在天津市招收一半的学生,然后在全国各地招收一半的学生。

古津贤天津医科大学人文科学系副主任

我觉得这个专业跟性格,好象不是有太大的关系,人们想象当中,律师都是唇枪舌剑,实际上未必,有的著名的律师,实际上被人们称作是哑巴律师,他很少说话,但是说话就在点子上。

主持人:那什么样的人更适合我们这个专业呢?

古津贤:我觉得首先是热爱这个专业,另外就是说,从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要强一些。

医事法学就业前景

医事法学心得体会篇三

“协和”号超音速客机

“协和”客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航线上运营的超音速商用运输机。与它同时代的图-144客机早已退出了竞争。“协和”号是原英国飞机公司(现并入英国宇航公司)和法国宇航公司在60年代合作研制的一种四发超音速旅客机,1969年初试飞,1975年底取得两国适航合格证后开始投入使用,至今已经25年了。

“协和”号安装4台“奥林帕斯”593mk610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169.32千牛。采用无尾布局,细长三角翼,机翼前缘为s形,前机身细长。这样既可以获得很高的低速大攻角升力,有利于起降,又可以获得低的超音速波阻,有利于超音速飞行。同时为了改善起降视野,机头设计成可下垂式,在起降时下垂一定的角度,巡航时则转到正常状态。由于“协和”号设计于60年代,所使用的技术只能代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水平,所以存在着两个重大的缺陷:一个是经济性差。“协和”号飞机的客座少,标准客座为100,最大客座为140;航程较短,最大油量航程7000多公里,最大载重航程5000公里;也就是说它只能勉强横跨大西洋,而不能横跨太平洋,这就限制了它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它的'经济性。英国和法国两国的航空公司在“协和”号的运营上每年亏损4-5000万美元。二是起落噪音太大,致使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让它起落。目前,“协和”号的定期航班中除了伦敦-纽约,巴黎-纽约的每日往返飞行外,其它都已先后终止了。

“协和”号于1979年停产,总共生产了20架,其中2架原型机,2架预生产型和16架生产型。除了2架生产型用于试验,英航和法航各有7架,后来法航1架退役。7月25日,法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协和”号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后两分钟坠毁,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遇难。但是从飞行安全性来看,“协和”号还是非常安全的,到底,总共安全运营了24年。

虽然“协和”号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由于其高速特性,仍然成为往返于美国和英法两国之间的工商界、政界高级人士,投资银行家等人的最佳交通工具。

尺寸数据:

翼展25.56米,机长62.1米,机高11.4米,机翼面积358.25平方米。客舱长x宽x高39.32米x2.63米x1.96米。

重量及载荷:

空重78700千克,最大商载12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86065千克,最大着陆重量11113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巡航速度m2.04,海平面爬升率25.4米/秒,最大载重航程5110千米,起飞距离3410米,着陆距离2220米。

噪音特性:

起飞噪音119.5分贝,侧向噪音112.2分贝,进场噪音116.7分贝。

医事法学心得体会篇四

其实是先想到后读的。自从我知道了301医院曾经是协和系统的医院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西医的博大精深。看看我们国内最好的几家医学院,其实都是有西方人直接过来开办的底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协和医科。当年办校之初,暂时不提谁出的资,只说办学的目标:建立一所中国最好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医学院。它的确做到了。第一任校长是一位当年只有28岁的美国医生麦克林。在组建这个医学院的时候,真是任人为贤。事实证明,懂事会没有选错人。六年之后回国,这位当年年轻的大夫任职芝加哥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内科教授。(不再多述他的事情,这里只作个简短介绍)。协和医科自从新中国接管以后,就不可能和过去一样与西方的医学界有直接的联系了,可是协和医科培养出来的大夫们,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北京市甚至全国的医疗机构的建立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协和东院,西院(301),都是中国西医的最高水平代表。

我为什么在看了不少中医书,发现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后,开始说西医博大精深?因为了解。或者说,真正开始了解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这个土地上的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一切,是在不断的吸收外来的成就和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其实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我们和他们,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中国文化没有吸收并蓄的能力,就不会有一个延续的发展和灿烂的文明历史。而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个灿烂的文明史。西方文化,也是具有吸收并蓄能力的文化,并且这个能力非常强劲。也许任何一个文明在某一个时期,都会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吸收外面的东西。也会像春天的万物,勃勃生发。我只想看到在这块土地上,重新展现出如此的生机。

医事法学心得体会篇五

协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原北京协和医学堂基础上创立,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成为西方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鼎盛和巅峰,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医疗系统,大部分学生在未来的从医生涯里推动了中国的西医发展,治学严谨,提倡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并重。它在教育、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应当引起现在社会的思考,在面对医患矛盾层出不穷,社会医疗体系改制迫在眉睫的今天,如何去培养医生,以期提高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障。

担任医学生辅导员的三年多时间里,深深感受到,医学生们从高考中走出,又重新进入新一轮不间断的考试,不说学富五车,起码要学的书就要五车,每一学期末发教材,体弱女生沉得都无力提起,内外妇儿、八大系统、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基础考、临床考、毕业考,三大综合考试,座座大山,想穿上白大褂还需经历医师资格考试,近来又提出要进各基地医院轮转,本三年硕两年博一年,如此沉重之学业,和其高中同学四年本科毕业即投入社会熔炉相比,医学生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必然更多,除了普世的救死扶伤理念之外,这一切理应得到社会给予的尊重和理解。八年求学路漫漫,学生却不知自己八年后的社会角色是什么,看到一幕幕的医生被砍事件,一部分学生开始退怯,医生都已经成为高危职业,社会的诚信还能靠什么去支撑。

多年前的梦想,自己也是一名身穿白大褂的临床医生,无幸而从,命运将我被迫地“弃医从文”,只是对于医生职业的情愫一直都没有变,多年后有幸进入医学院担任辅导员,在这里和医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新学期担任大一新生的辅导员,个人觉得应该更多地参与课程教学,做一个梦里的医学生。

尤其是新生更有必要读一遍《协和医事》,这是一种那个时代里的象征,进入学府,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就被浸润其间,要有归属感,要有使命感,要有幸福感,告知新生的同时,同样也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