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三流家长看成绩读后感(精选5篇)

三流家长看成绩读后感(精选5篇)

作者:念青松 三流家长看成绩读后感(精选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流家长看成绩读后感篇一

暑假里,我读了《成绩单》,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的作者安德鲁·克莱门斯编写。

若拉的麻烦可大了!她这个学期的成绩单可真是惨不忍睹:一共6科,5科得了d,1科得了c。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肚子里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她其实是个超级大天才。当比她大三岁的哥哥托德还在念幼儿园时,他完全不知道阅读是什么东西,可是若拉心知肚明,自己是一个天才,应该隐藏起这个秘密,假如有人知道小小孩若拉会阅读,事情就严重了!她的成绩之所以会那么差,其实是故意做错题目的。当他看到自已最好的朋友史蒂芬只是因为成绩不好,就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认定自己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大笨蛋时,若拉为了打消史蒂芬对这种用分数和考试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心理,她故意带回家一张张很差的成绩单,但这只是若拉的第一步计划,更大的行动正在秘密的准备着…但在她意料之外的是,校长针对她这次考试成绩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议,而且专门为她进行了一次智力测试,这次智力测试是为八到十六岁的小孩区分智力,若拉只有十一岁,可她的智商竟高达188,接近最高点!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主见,不要一味地听从别人的意见,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像诺拉一样,她要证明给大家看,成绩单不能证明这个人是天才还是笨蛋,不要把成绩单看得太重,因为孩子也有自己的心思。所以:天才还是笨蛋?不是成绩单说了算。

三流家长看成绩读后感篇二

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我想,它一定不是像复兴中华的伟大宏愿,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希望,虽然小,但很真实。

其实,我的英语补习班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她学习不好,听写、考试都不出众。有一次,她穿着一件黑衬衫,老师刚好讲到一个单词“blacksheep”,意为害群之马。不知道为什么,听老师讲这个单词时,大家都看着她,时不时对她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着什么。瞬间,我明白了,她穿着黑衣服,而且学习不好,偷偷暗指她是害群之马。她的脸红彤彤的,默默地低下了头,似乎在躲避着什么,也许,是大家斥责的目光吧。

“加油!”我轻轻地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忽然涌来一股勇气。

她缓缓抬起头来,看着我,她的眼里似乎有一股力量,说:“谢谢!”

或许是我的一声加油给了她力量吧,她变得勤奋好学了。破天荒的,从来写作业偷工减料甚至不写作业的她交了一份完整的作业;破天荒的,听写总得二三十分的她得了全班唯一的满分;破天荒的,考试从来都是倒数的她得了全班第一名……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是无限的努力,差生也有属于自己的闪耀之处。可是,你不努力,怎能前进呢?化嘲笑为动力,努力地向前,一点一点,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梦想——我相信,每一个人带着梦想去努力,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总有一天,中国梦将不再是遥远的梦。

三流家长看成绩读后感篇三

暑假的`最后几天里,妈妈从图书馆给我借来了一本小说《成绩单》。这是美国作家安德鲁的作品,是一本风靡全球的校园小说,我一拿到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主人公诺拉的麻烦大了,她五年级的第一张成绩单得了四个d和一个c。妈妈知道后,火冒三丈,第二天就跑到学校质问校长,结果所有人都开始把诺拉当成一个大笨蛋。其实,诺拉是个天才,iq测试都得了188的超高分呢。这烂成绩是她故意考的,因为她不想自己成为背负压力的天才学生,也不想好朋友史蒂芬因为成绩差而否定自己。她还组织全班同学考零分来反抗考试的压力,反抗学校的“优等生分班制度”和整个社会对考试的重视性。但在学校的检讨大会上,诺拉和史蒂芬勇敢地把错误都揽给自己,得到了所有人的谅解和尊敬。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动了。高智商的诺拉发现,同学们会因为分数低而变得很自卑。特别是好友史蒂芬,对人超好,念书认真,只因为成绩不好,就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认定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大笨蛋,这让诺拉对这种用考试和分数衡量一个人优和差的情况忍无可忍,她用智慧创造出了让老师门都认为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奇迹。这种诚实、勇敢、富于创新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天才还是笨蛋?不是成绩说了算的!真正的潜力还得等以后再说!”诺拉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我们的学校就像“战场”,而分数是唯一能分出胜负的武器。好多学生在流传着一句话:“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很多学生被考分失去了双休日,被“千姿百态”的培训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分数还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容易自负;同样,成绩差的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个笨蛋,缺乏自信。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成绩不是班里最优秀的,没得过几次100分,上学期语文考试还经常得94.5分,与奖状擦肩而过。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啊,我还是那么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做奥数,喜欢玩电脑……每天过得快快乐乐的。所以我认为,学习,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兴趣;分数,只代表过去的收获,未来还得靠自己去拼搏。我想,这也是《成绩单》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吧!

三流家长看成绩读后感篇四

最近,我读完了《成绩单》这本书。书中写了一个天才小女孩诺拉看到和他一起长大的史蒂芬因为成绩不好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就故意把考试搞砸。她5科考了个d,1科考了个c,后果很糟糕。可是,诺拉没有善罢甘休,她一连串又连着考了好几个这样的分数。

正当她的爸爸妈妈发愁的时候,诺拉在学校接受了心理学家的智力测试。智力测试后,小天才诺拉令所有的人都很吃惊,人们不得不认为她是天才!读完这本书后,我在为小主人公们有这样的友谊而感动,但我更明白这本书要阐明的是“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这个道理,联想到自己的学习,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记得有一次参加完奥语的考试,我得了95分,获得二等奖,其中作文还被推荐投稿,当我兴高采烈地将这一喜讯告诉爸爸时,没想到爸爸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高兴,而是问了许多具体的情况,比如有多少人参加考试、一等奖得多少分、二等奖有几人、我排在第几位等等,然后爸爸就很不以为然地说:“二等奖有什么好得意的?如果拿到全年级、全南京市去比你还能不能拿到?”短短两句话仿佛浇了我一盆冷水。还有一次妈妈看我的期终成绩单,开始还面含微笑,可后来她的脸说变就变,转眼间微笑变成火冒三丈,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对我的指责,其实让妈妈生气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我的两门副科的学习成绩是“良”,没有像所有主科成绩一样都是“优”,在妈妈眼里没有全优就不是个优秀的孩子。

我们已不自觉地把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我真想有一天能将《成绩单》这本书送给我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好好读一读;我也真希望这本书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好学生的标准”的观点能被广泛接受,让我们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从不爱学习到愿意去学,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不会厌倦考试。

三流家长看成绩读后感篇五

暑假过了一半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本安德鲁编写的小说《成绩单》,这本书是学校推荐的,也是风靡全球的.小说,拿到这本书后,我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本书的主人公诺拉,五年级的第一张成绩单分数是四个d一个c。妈妈知道后头上就要冒火了,第二天就去学校质问校长。从此以后,所有人都把诺拉当成一个无可救药的大笨蛋。其实,诺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如果让她尽全力去做一张很难的试卷,我相信,她肯定会做的非常好。那些烂成绩都是她故意考出来的,因为她不想成为背负着压力的天才学生,不想让史蒂芬否认自己。她还组织同学在考试时考零分来反对学校的“优等生分班制度和社会对成绩的过分看重。但是在学校的检讨大会上,他们每一个都把过错往自己的身上揽,并得到了所有人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