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2023年李白行路难读后感(大全10篇)

2023年李白行路难读后感(大全10篇)

作者:影墨 2023年李白行路难读后感(大全10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李白的作品,让我陶醉在这位诗仙的境界中。李白的诗通常充满豪迈、奔放的气息,他的诗歌不拘一格,多以饮酒、游历和自由为主题,充满了对自然、人生以及人类情感的思考。读李白,能够唤起我内心的热情,让我深刻体会到诗歌的力量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段:欣赏李白的胸怀(250字)

李白的诗歌中展现出的广阔胸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幽玄深邃。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豪情壮志。例如,他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些诗句充满了对短暂人生的热爱和豪情壮志。李白的诗歌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

第三段:领略李白的境界(300字)

阅读李白的诗歌,我仿佛能领略到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李白以饮酒、游历为乐,他追寻自由,逃避尘世的束缚。他的诗歌中传达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热爱。他的诗歌乐观向上,充满了无拘无束的精神和对人生的热爱。例如,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李白写道:“古人还可唱,今人共长悲。尘土有馀恨,山林在閟闺。空斋月明帘竹间,年深船短雁南飞。”这些诗句是他向往潇洒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李白的诗歌,让我对自由和人生有了全新的理解。

第四段:感受李白的情感(300字)

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使我在阅读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无比强烈的情感冲击。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包含了对离人之情的思念和对世事之感叹。例如,在《赠李判官时舍人》中,他写道:“君之际亦如舟,与波上下无时休。贤良物华何已多,登舟不能有穷时。楚腰春梦云波深,江上楼台惆怅心。”这些诗句流露出他对友情的深厚珍爱和对江山的热情关怀。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我更加理解和感受到他内心的世界。

第五段:读李白的启示(200字)

阅读李白的作品,我获得了很多启示。他的诗歌鼓舞了我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热爱生活和自由。他的态度激励了我对人生充满热情,并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自由。李白的诗歌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希冀和追求的种子,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态度。

总结:读李白的诗歌,让我感到无比美妙和豁达。他的作品中展现出的广阔胸怀、丰富的情感以及对自由和人生的热爱,深深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与热血。我相信,这种对自由与热爱的体验,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追求梦想的动力和生活的力量。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二

【赏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三

出自杜甫《梦李白二首》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参考译文

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

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

你说江湖上**多么险恶,总是担心船只失事会翻毁。

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白发,好像辜负了平生凌云壮志。

京都中达官贵人冠盖相续,高洁如你却落得这样憔悴。

谁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何你到老反被牵连受罪?

你的声名将千秋万代流传,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赏析

《梦李白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全诗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读李白的诗歌是一种美妙的心灵之旅,其中蕴含着作者雄奇壮丽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李白的诗歌,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和恢弘的胸怀,给人一种豪情万丈、壮美瑰丽之感。在探索李白诗歌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也感悟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下面我将从联想诗情,探究李白的人生态度和探索他的艺术表达。

第二段:联想诗情(200字)

读李白的诗歌,让我产生了浩渺的联想和无边的遐思。他以壮美的词句,描绘了大自然的神秘、美丽与无限。在《望庐山瀑布》中,他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形容山河壮丽景色,令人如痴如醉。在《登金陵凤凰台》中,他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深刻领悟。李白的诗歌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向往,让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段:李白的人生态度(250字)

李白的诗歌中蕴含着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笔下的豪情壮志和对生命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他在《静夜思》中表达了恬静宁和的心境,表现了享受平凡生活的态度;而在《行路难》中,他表达了对时空变迁的思考,展示了他探索人生的决心和勇气。李白将自己视为一位超脱尘世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追求。正是因为李白的豪情与执着,他的诗歌才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内心。

第四段:李白的艺术表达(250字)

李白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华丽的词藻,描绘出绚丽多彩的风景和情感。他以雄浑豪放的笔触和流畅激昂的韵律,展现出一种奇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带给人们一种内心的震撼和情感上的触动。通过他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力量和诗人对人生的热爱。

第五段:结尾(200字)

读李白是一次美丽的心灵之旅,这位伟大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思考和艺术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他的诗歌强调了人生的壮美与豪情,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阅读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他的思想和艺术,加深对他的理解。读李白,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能够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并以豪情和激情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五

李白是唐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狂放与奇特,无论是高远的山水诗,还是流淌的爱情诗,在他的笔下都能展现出醉人的美丽与壮丽。阅读李白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心得与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李白诗歌的阅读体会和对其作品的感悟。

第二段:李白的诗歌世界

李白的诗歌世界丰富而广阔,他以其独有的文风和奇特的想象力成为了唐朝文学的瑰宝。读李白的作品,我常常被他的豪情所感染,这种豪情表现在他对大自然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之中。他以峻峭的山景、浩渺的水势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追问。在《望庐山瀑布》中,他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语言勾勒出瀑布跌宕起伏、奔腾不息的气势,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李白的作品中还有许多咏史之作,他以豪放的笔力描写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第三段:李白的人生态度

从李白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大舞台,他舞动着自己的心灵与思想,在文字中尽情地游戏。他对人生的态度是任性而不羁的,他不喜欢墨守成规的生活,而是倾向于自由的探索和创造。在《望天门山》中,他用“九重春色锁三峡,暖满园林红绿花”这样优美的文字展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自由与热爱的精神,这种精神让人感到一种解脱与舒畅。

第四段:李白与人生哲理

李白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深深触动了我。他善于观察和体味人生,从自然中寻找到智慧和启示。在《行路难》中,他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表达了他在困境中追求真理、追求自己内心宁静的姿态。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他对繁华背后的空虚和寂寞提出了深刻的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洞察力和思辨的能力。李白的诗歌富有智慧和哲理,读来使人受益匪浅。

第五段:对李白的倾心与敬仰

读完李白的诗歌,我对这位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深深的倾心与敬仰。他的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他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意义。与李白的诗歌相伴而行,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无限的可能性。每当我沉浸在他的诗歌世界中,我感到自己与他的心灵相连,仿佛在他的笔下与他一同徜徉于人生的旅途。

总结:通过阅读李白的作品,我深深体会到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智慧和思辨,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在他的作品中,我找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李白的诗歌让我感到无限的快乐与无限的可能性,读完他的作品,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人生体悟。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六

公元 年前,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李白的故乡绵州昌隆.哇!李白的故乡多美啊!依山傍水,人们的衣裳很独特,特别是富家小姐,穿的是上好丝绸,头上戴的是金银珠宝.我找了个大婶,问:请问李白先生的住所在哪儿?大婶热情地说:在前面的`巷子里,拐个弯就到了.终于,我来到了李白的住所,只见门口是贴着对联,上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鼓.下联:一身傲古,青莲居士,一商仙人.我敲了敲门,只见一个身穿长袍,头戴灰帽,举止文雅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我眼前.我问:请问李白先生在吗?中年男子笑眯眯地回答:我就是,请问你有什么事?没想到,站在我面前的是李白先生,我感到非常兴奋,激动地说:李白先生,我是 世纪的小学生,我特别喜欢您写的诗,我可以采访您吗?李白先生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我跟着李白走进了屋,只见墙上挂满了李白的字画,每幅字画上都题写了一首诗,有赠汪伦,有静夜思,还有望庐山瀑布等等.

李白先生,您的诗歌我不知读了多少遍了呢!每读一首诗都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您对大自然的热爱.又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让我感受到您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呢!如果我能像您那样,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该多好啊!李白先生听后,亲切地说:小朋友,只要你多听多读多练,这样就会成为十分出色的作家,我们谈了许久,最后李白先生赠送给我两句话:小朋友啊!为了自己的未来,小心地描绘现在图画,相信自己,只有你才能创造自己!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七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的笔调和奔放的想象力而著称,被誉为诗仙。李白给后世留下的丰富诗歌作品无疑是瑰宝般的珍藏。通过阅读他的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诗心和与之相关的一些个人体会。

首先,李白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敏锐洞察力。他的诗作常常以景物描绘为载体,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他深入细致地呈现出四季交替和大自然的美丽变化。例如,他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以望月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异乡时,思念家乡的情怀。通过这样的描写,李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共鸣力。

其次,李白的诗作展示了他对人生境界和人类情感的思考。在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友谊和爱情的理解。例如,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以饮酒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而宝贵的认识。他借酒喻人生,表达了自己个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李白的诗歌也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的诗作中常常透露出对乱世苍凉和人民疾苦的描绘。在《行路难》中,李白直接批评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通过这样的诗歌表达,李白不仅记录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对社会命运的思考和担忧。

最后,李白的诗歌描绘了他的旅行经历和游历心得。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新奇事物的向往使得他四海为家,游历各地,结识了众多的文人和名士。他的诗中常常出现了对远方风景和异域文化的描绘,抒发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例如,他在《送友人》中写道:“渚宫含晓烟,青春几度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展现出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对诗意人生的向往。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作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阅读他的诗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诗心和与之相关的一些个人体会。他的诗作既表达了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敏锐洞察力,又展示了对人生境界和人类情感的思考,还体现了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他的旅行经历和游历心得。这些诗作不仅是文学的艺术品,更是了解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窗口。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八

"喝了几大碗米酒,吐出的是谁的书画,只有等到最后,才会有人热情买单……”听着《李白》这首歌,我不禁思绪万千。

他生在中亚,却在大唐的盛况下度了一生,三次进京谋询,三次又离开京城,怨得不到施展,酒是他的催化剂,常在山川湖泊间逗留,自愿选择着清高,又盼能渡着繁华,在矛盾的一生里,创造出了神话般的文化奇迹,被后人颂歌。

“要是能重来,我要邀李白,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世人一直效仿,追求那种李白式的性格和魅力,殊不知,他一定也有苦衷。

他一向以自己的文笔而豪,有开阔的胸襟,对自然和美的由衷热爱。加上饮酒的豪放劲,文笔一挥,能将山川之美赞到银河之上,把月影楼台举到九霄之外,伸手能摘取星辰,舒展双臂可揽明月,一切景物都被他描绘得极其神话,但又不得不钦佩那对景色的狂热爱。

然而,他却想用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忠,大唐已是繁荣平和之缘,怎由得一位笔墨之人的效忠之心呢,他也最多在皇上身边为其写诗,成为皇上的一枝笔罢了。所幸离开,却又没归隐之愿,始终想念着要为国效忠,又因为自己内心的高孤、清傲之气,屡屡重来,最后在返京的路上,去了他几度梦幻的世界。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清高开阔的心境创作无数,诗诗皆经典,也因为自己的清高屡屡罢官,屡屡重来。呵,他却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要走什么路,可正是因为他选错了路,才有了诗坛上首屈一指的诗仙,真可谓失败中走出来的成功。

如今,再读那些令人澎湃的诗句,还是那字字为珠玑的感受,小时就能熟背的句子,又怎能理解那时候他的心境呢,是放酒的狂态还是无人推举的不堪?是满腹的自信,还是被贬的垂丧?这些,都已被尘封,烟锁在浩浩的时间中了。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九

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凭借其浩荡豪放、奔放豁达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白的诗歌作品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还充分展示了他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人生的狂热追求。通过阅读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他的诗心和他对世界的独特视角。

第二段:李白诗歌中的自由奔放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自由奔放的气息。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心无拘束、胸怀壮丽的情感表达。他放言不羁,没有受到任何约束。他可以写自然景色,也可以写个人情感。他的诗中充斥着各种形象的描绘,既有山水间的壮丽景色,也有花鸟之间的浪漫。他的诗句自由而狂野,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第三段:李白诗歌中的豪情万丈

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无尽的豪情壮志。他坚信人生应该充满激情和梦想,他追求的是一种永不止息的青春和热情。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自由和浪漫的向往,充满了对生命的满怀热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对人生的豪情万丈,激励着读者们面对挑战时也能永远保持着无畏和勇气。

第四段:李白的诗歌揭示的人生智慧

李白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的情感,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对人生的思考和智慧。他的诗中常常深入探讨人生的各种问题,展示了他对人类尊严的坚守和对真理的追求。他的诗歌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幻,强调了人生中的沉浮与起伏。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第五段:李白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李白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贯穿于他的一生。他的诗歌展示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渴望和追求。他自称“诗人心事竭”,意味着他倾尽心力去创作诗歌。他把自己对诗歌的热爱投入到每一首诗歌中,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他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理想的诗人,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给人以自由奔放、豪情万丈、智慧洞察和热爱追求的印象。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通过阅读李白的诗歌,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的诗心与诗意,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李白的诗歌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更多的读者去追求真善美,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李白行路难读后感篇十

杜甫的诗词梦李白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梦李白·其一》

作者: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解】:

1、明:表明。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4、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韵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评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如果是死别,那还可以绝望地吞声一哭而了之,惟独生离却常令人更加悲痛不止。江南山泽是瘴疬滋生流行之处,被放逐贬谪的人为何至今毫无消息?诗一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古时一旦被流放,山高路险,一去莫测。所以,古人常把生离死别视为人生两大痛事。

“已”,止。“吞声”,泣不成声。“恻恻”,悲凄悲痛貌。“瘴疠”,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瘴气,是指南方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的气。“逐客”,被放逐的人,指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今夜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千里迢迢飞来这北国之地?这两句是说,诗人听到李白长流夜郎的消息,天涯忧念,积想成梦。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巧妙曲折,至诚至真。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明”,表明。“长”,常常。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此生之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川而返,来的时候,江南枫林是一片伤心的青色;返回的时候,秦州关塞是一片令人惆怅的昏黑。

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可是魂魄?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接着,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达自己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魂来”句,指李白之魂所在的地方。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关塞”,指当时杜甫所居的关陇一带。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醒来后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朦胧中似乎还能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江南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颜色”,指梦中李白的面容。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的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这是半醒半睡的境况;看到月光是半醒,看到李白是半睡。写得真实而细致,既是对李白的怀念,又确切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情境。“水深”二句,言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表达诗人的担忧与祝告。江南多湖泊,传说有蛟龙生在其间,能食人。此处兼有喻意,“水深”、“蛟龙”喻指政治环境的险恶。“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建武年间,有人白天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綵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讲解】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

《梦李白》一共两首,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第一首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第二首的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