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2023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5篇)

2023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5篇)

作者:MJ笔神 2023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

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在阅读的过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待会咱们一起解决。

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四)、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读,是——,为我————。

阅读,是——,让我————。

(五)、品味题目寓意。

讨论交流,揭示寓意。96岁的季羡林爷爷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情况下,还天天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写作。2009年7月11日,98岁高龄的季爷爷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对我们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却永远会留下来,并影响后来人。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七)、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2、制作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六、教师小结: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七、巩固练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八、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读下列词语:

季羡林

水浒传彭公传

绿林好汉三侠五义

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二、书虫第二关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3、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书虫第三关

1、书虫鉴定会

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

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四、书虫第四关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五、书虫第五关

1、想对小苗说些什么?

2、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3、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任选其一)

作业:

1、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

2、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

听后感: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把握主要内容,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准备材料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引导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二、板书课题。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中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四、感悟课文

讨论: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

五、感情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六、作业布置: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七、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

1、写好文章多看书

2、三贯通学好外语

3、积累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