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模板9篇)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模板9篇)

作者:梦幻泡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模板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

1、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13个,规划用地107865亩,实际开发37185亩,政府实批20145亩,缺口70680亩。工业用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31.15万亩,户均达0.49亩。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7.84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

2、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用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基本原则,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委会汇总逐级上报乡、县人民政府批准,原宅基地经有关部门核准面积、评估作价后,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储到宅基地收储中心,统一安排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镇选择一定面积的安置房,或到商贸小区置换部分商贸用房,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区自行建房。不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农民均拥有完整产权。

——用农村承包地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凭迁入地户口申请手续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换”有关证明,到迁入地公安机关进行城镇居民户口登记。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保等政策,对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已经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当年可继续享受新农合补助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要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并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用林地承包权换股份。在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不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本。即农民把林业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将林权流转给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或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林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推进“三换”工作主要措施

1、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月河川道为重点,依托安康中心城市西扩和九个县城及重点集镇,打造“三换”试验示范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金保障能力的镇、村和农户率先启动。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大力引导进城农民以园区经济、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着力培育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制造、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优质平台。三是突出重点对象。以个体经营户、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外务工农民为重点,率先实施“三换”,引导其优先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定居。

2、服务引导。“三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以“三换”带动全局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搞好换前、换中、换后的系列服务,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创业和居住环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按照农民进城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市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思路,集中搞好社保服务,全面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户户都有住房、人人都有社保、家家都有收益”的目标。尤其要加强农民进城安居后的后续引导、服务,为农民务工创业定居送政策、出主意、解难题,帮助其限度增加收入,尽快转为市民。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三农工作者是中国农村最重要的力量,他们辛勤耕耘在田野,为我们的饭碗贡献了大量的粮食和蔬菜。他们虽然平凡,但是他们的工作是我们城市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三农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第二段:三农工作者的工作体验

从事三农工作多年的我深感这个行业的责任重大,无时无刻不在为农民谋利益,为国家服务。我们的工作范围很广泛,需要面对农民的各种需求和问题,比如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沟通、协调和谈判的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专业水平。

第三段:三农工作者的工作心得

在我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者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精神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通过良好的沟通,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同时,在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段:三农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作为三农工作者,我们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首先,我们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其次,我们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谈判能力,处理好与农民、政府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关系,实现双赢。最后,我们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在团队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农民服务,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结论

三农工作者是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农民服务,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加入到三农工作中来,为我们的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三农工作则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生活幸福的关键。作为从事三农工作的一员,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对农村的了解与培训

为了更好地进行三农工作,我们必须首先对农村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我通过走访农户、与村民交流等方式,了解到了他们的需求和实际困难。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三段:积极宣传和引导

在三农工作中,宣传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宣传渠道,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等信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和科技创新。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第四段:加强组织和合作

在三农工作中,组织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农业社会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农民面临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利用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平台,推动农村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第五段:持之以恒,不断创新

三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我们要时刻关注农村的问题和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方法,注重实际效果,推动工作的落地。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当地发展的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效果。通过对农村的了解和培训,积极宣传和引导,加强组织和合作,并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xx乡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部,辖十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989户,总人口10671人。辖区内地形以小丘为主,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在15℃以上,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植被葱郁,草木覆盖面积广。xx乡是纯农业乡,系县水稻主产区,有"小乌克兰"、"天全米仓"之称,水稻珍品"香谷米"相传为古代贡品。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主要畜产品有生猪、长毛兔、羊、家禽等。逢农历二、五、八赶集。

2020年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11553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全乡人均纯收入约为12645元,预计12月底全乡人均收入能达到12651元,增加额1098元,增幅9.5%。

(一)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兴乡”的道路,围绕“一带两翼”产业布局,着力做大规模主导产业,“一带”即天老路农旅融合产业带,重点发展山药、金银花、七彩林、藤椒等产业;“两翼”即云顶、岩峰茶产业示范片,岩峰在管护好现有茶苗,云顶茶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大田、桐林发展。

(二)发展现状

1、传统产业持续巩固。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持续健康发展,油菜等粮油作物增产增收;生猪、长毛兔、禽类等传统畜禽养殖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3、小微产业竞相发展。以桐林为核心基地的羊肚菌产业不断壮大,乡域内种植面积达523亩,成功举办羊肚菌采摘节。在李家村、石桥村种植藤椒250余亩。在大田村、程家村、永兴村栽种金银花近300亩。今年在岩峰村新发展羊肚菌350亩,正在建设之中。

整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农“一事一议”、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革命老区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11个,总投资1600余万元,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永兴村、桐林村道路建设3条5公里,新建桐林村便桥1座,启动桐林村安全饮水工程。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报表工作,每月按时上报红军村10户记账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台账。定期进行记账户培训,提高记账质量,做到日清月结、不重不漏,严格按照“六有六无”标准记账。今年记账工作电子化,我乡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截至11月电子记账户已达到80%。

xx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以产业为基础、以民居为关键、以生态为依托、以乡风为灵魂、以富民为根本,实施“11332”战略,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进行整村打造,弘扬红军精神、传承农耕文明、发扬山歌文化,彰显本地特色,稳步推进红色旅游与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友好、运行管理通畅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努力建成具有特色的“五美乡村”。

1、聚焦一个主题基地建设,凸显田园综合体核心要素。红军村拥有人文、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我们在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周围方圆1公里范围内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通过实施红军村改造一期工程,修复了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物,修建了荷塘、改造了红军广场、新建了练兵场等。通过整体风貌塑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使红军村教育基地向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等多功能教育基地延伸。近来,已接待各类考察学习、参观旅游、开展主题活动等团队120余场次。

2、聚焦一条环线建设,拓展田园综合体纵深载荷。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修建集观光步游、便利产业发展的环形道路4.6公里。现观光旅游环形道路正在进行道路黑化,适当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一览或拍摄xx梯田、云中红军村、特色规模产业等美景,为整村推进创造条件。红军村二期工程已启动,将对环线内180余户房屋及庭院进行个性化改造,使民居具有本地特色,并将红军村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同时,大力改善了村内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旅游接待要素,新建了1个旅游接待点、1家特色民宿、1家星级农家乐、4家红军食堂、多个土特产购物点等,真正让游客吃得好、耍得好、愿再来。

3、聚焦三大产业发展,增强田园综合体经济收益。坚持“有机、绿色、优质”的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召开院坝会、组织外出参观、大户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群众传统观念,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到示范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山药、七彩林、油茶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宽增收渠道,带动群众致富奔康。目前,已建立370亩山药、100余亩油茶苗圃种植基地各1个,正在建设800亩七彩林种植基地。

4、聚焦三大特色文化弘扬,提升田园综合体底蕴内涵。红军村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地方,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发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歌文化、红色文化,我们将十八道水农民艺术团挂牌在红军村,吸纳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人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5、聚焦两大机制模式完善,保障田园综合体健康运行。以“绿美xx”为切入点,实施“143”即:“组建1个机构、健全4支队伍、构建3大机制”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坚持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不断强化自治管理;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在红军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入“法治教育长廊”,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同时,通过农民夜校,增设德孝课堂,以文化传承xx道德,通过评选“敬老孝老好人”“最美家庭”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1、组织各村经常性对辖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加强对养殖户面源污染处理的宣传,采取强硬措施关闭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内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对全乡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3、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巡查、宣传和处罚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采取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措施,采用科学施肥、施药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全面推进河长制,细化工作举措,加强了河道管护治理。

5、加强场镇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店铺店招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群众普遍关心的发展难等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农民增收乏力。

三是无专业营销推广人员,销售信息不畅等现象。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时,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明年我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步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3、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依托农业项目资金完善农村农业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4、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小额贷款等措施,确实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5、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及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粮增产钱增收。

6、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7、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倡导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8、认真落实各项助农增收措施,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如下:

xx乡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部,辖十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989户,总人口10671人。辖区内地形以小丘为主,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在15℃以上,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植被葱郁,草木覆盖面积广。xx乡是纯农业乡,系县水稻主产区,有"小乌克兰"、"天全米仓"之称,水稻珍品"香谷米"相传为古代贡品。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主要畜产品有生猪、长毛兔、羊、家禽等。逢农历二、五、八赶集。

2020年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11553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全乡人均纯收入约为12645元,预计12月底全乡人均收入能达到12651元,增加额1098元,增幅9.5%。

(一)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兴乡”的道路,围绕“一带两翼”产业布局,着力做大规模主导产业,“一带”即天老路农旅融合产业带,重点发展山药、金银花、七彩林、藤椒等产业;“两翼”即云顶、岩峰茶产业示范片,岩峰在管护好现有茶苗,云顶茶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大田、桐林发展。

(二)发展现状

1、传统产业持续巩固。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持续健康发展,油菜等粮油作物增产增收;生猪、长毛兔、禽类等传统畜禽养殖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3、小微产业竞相发展。以桐林为核心基地的羊肚菌产业不断壮大,乡域内种植面积达523亩,成功举办羊肚菌采摘节。在李家村、石桥村种植藤椒250余亩。在大田村、程家村、永兴村栽种金银花近300亩。今年在岩峰村新发展羊肚菌350亩,正在建设之中。

整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农“一事一议”、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革命老区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11个,总投资1600余万元,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永兴村、桐林村道路建设3条5公里,新建桐林村便桥1座,启动桐林村安全饮水工程。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报表工作,每月按时上报红军村10户记账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台账。定期进行记账户培训,提高记账质量,做到日清月结、不重不漏,严格按照“六有六无”标准记账。今年记账工作电子化,我乡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截至11月电子记账户已达到80%。

xx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以产业为基础、以民居为关键、以生态为依托、以乡风为灵魂、以富民为根本,实施“11332”战略,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进行整村打造,弘扬红军精神、传承农耕文明、发扬山歌文化,彰显本地特色,稳步推进红色旅游与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友好、运行管理通畅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努力建成具有特色的“五美乡村”。

1、聚焦一个主题基地建设,凸显田园综合体核心要素。红军村拥有人文、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我们在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周围方圆1公里范围内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通过实施红军村改造一期工程,修复了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物,修建了荷塘、改造了红军广场、新建了练兵场等。通过整体风貌塑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使红军村教育基地向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等多功能教育基地延伸。近来,已接待各类考察学习、参观旅游、开展主题活动等团队120余场次。

2、聚焦一条环线建设,拓展田园综合体纵深载荷。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修建集观光步游、便利产业发展的环形道路4.6公里。现观光旅游环形道路正在进行道路黑化,适当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一览或拍摄xx梯田、云中红军村、特色规模产业等美景,为整村推进创造条件。红军村二期工程已启动,将对环线内180余户房屋及庭院进行个性化改造,使民居具有本地特色,并将红军村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同时,大力改善了村内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旅游接待要素,新建了1个旅游接待点、1家特色民宿、1家星级农家乐、4家红军食堂、多个土特产购物点等,真正让游客吃得好、耍得好、愿再来。

3、聚焦三大产业发展,增强田园综合体经济收益。坚持“有机、绿色、优质”的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召开院坝会、组织外出参观、大户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群众传统观念,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到示范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山药、七彩林、油茶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宽增收渠道,带动群众致富奔康。目前,已建立370亩山药、100余亩油茶苗圃种植基地各1个,正在建设800亩七彩林种植基地。

4、聚焦三大特色文化弘扬,提升田园综合体底蕴内涵。红军村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地方,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发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歌文化、红色文化,我们将十八道水农民艺术团挂牌在红军村,吸纳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人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5、聚焦两大机制模式完善,保障田园综合体健康运行。以“绿美xx”为切入点,实施“143”即:“组建1个机构、健全4支队伍、构建3大机制”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坚持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不断强化自治管理;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在红军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入“法治教育长廊”,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同时,通过农民夜校,增设德孝课堂,以文化传承xx道德,通过评选“敬老孝老好人”“最美家庭”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1、组织各村经常性对辖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加强对养殖户面源污染处理的宣传,采取强硬措施关闭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内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对全乡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3、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巡查、宣传和处罚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采取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措施,采用科学施肥、施药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全面推进河长制,细化工作举措,加强了河道管护治理。

5、加强场镇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店铺店招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群众普遍关心的发展难等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农民增收乏力。

三是无专业营销推广人员,销售信息不畅等现象。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时,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明年我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步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3、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依托农业项目资金完善农村农业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4、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小额贷款等措施,确实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5、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及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粮增产钱增收。

6、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7、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倡导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8、认真落实各项助农增收措施,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论三农工作》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十大战略行动之一,为做好我市今年的‘三农’工作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紧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这一目标要求,知责履责、知重负重、勇毅前行,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郑州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樊惠林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宗明义。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樊惠林表示,新的一年,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目标,全市农委系统将从五个方面发力,强措施、补短板,做好“三农”工作这篇大文章。

突出守好“三条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这三条底线分别是: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樊惠林介绍,在粮食安全上,核心是坚持党政同责,保面积、保产量,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在耕地保护上,重点是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上,重点是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工作,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

如何抓好科技创新,推动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樊惠林表示,我市将抓好农业双创中心建设,为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创业搭建好平台,聚集好人才,形成与中原科技城相互呼应的发展格局,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我们还将依托新组建的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优化人才结构,抓好科技攻关,特别是种业科技攻关,形成与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原农谷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改革探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市场化机制,使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如何抓好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我们将重点抓好‘一个载体’,抓住‘两个关键’。”樊惠林介绍,“一个载体”就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围绕城市建设和市民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以“菜篮子”产品和花卉生产等园艺产业为基础,以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生态融合为方向,以促进都市农业集生产、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多功能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标,集中建设一批集优质高效生产、高端科技引领和生态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两个关键”就是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我市将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我们将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樊惠林表示,我市将分层分类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精品村建设为引领,梯次抓好示范村建设,高品质完成50个精品村、300个示范村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持续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深化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抓好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樊惠林介绍说,我市将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清理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探索闲置宅基地利用新途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普惠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金融支农新格局。

昂首阔步新征程,砥砺奋进正当时。樊惠林表示,市农委系统将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三农工作者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默默耕耘在农田中,日复一日地守护着我们的饭碗。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从事农业工作多年,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今天,我将分享这些体会,希望能够给更多的人对三农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段:热爱农田,助力农业发展

热爱农田是成为一名优秀三农工作者的第一步。只有透过细腻的双手才能感受到土地的温度,听到作物的心跳。我常常与土地为伴,通过与农民的交流和实践,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土地的需求。正确地施肥、灌溉和管理是快速提高农业产量的关键,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为农民带去丰收的喜悦。

第三段:用心与农民交流,解决问题

作为三农工作者,与农民的交流至关重要。每个农民都是一本书,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我常常抽出时间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聆听他们对农作物生长的疑惑和困难,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我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技术。只有与农民密切合作,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四段:持续学习,紧跟时代潮流

农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作为三农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并紧跟时代的潮流。我定期参加培训和专题讲座,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同时,我也积极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分享和获取关于农业的信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民应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五段:坚守初心,热爱三农事业

三农工作者的工作并不轻松,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时间长。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农田是家,农民是亲人。我们怀着一颗满腔的热爱和信念,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丰收的希望。我们要时刻保持初心,不忘初衷,为了农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只有在付出中,我们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结尾

三农工作者是国家繁荣和农民幸福的一道风景线。我们的工作是艰辛而值得的,因为我们见证着农作物的成长,见证着农民的喜悦。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用爱心去对待农业工作和农民,我们能够共同为农田带来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将坚守初心,不断学习和进步,为了三农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八

乡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乡镇三农工作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核心任务。在我长期参与和负责乡镇三农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系列的心得和体会。下面将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和“强化乡村治理”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乡村发展的全局。在工作中,我注意到农村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铺设公路、建设水库和农田水利设施、扩展农村电网等举措,不断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其次,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我们注重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由传统的农业为主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变。我们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旅游业,培育农村新兴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三,提升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班、提供创业指导和财政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保障农村社会保障是促进农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农民的生活福利和社会保障是衡量一个乡镇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注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等制度,解决农民的养老、医疗和住房问题,提供安全感和福利保障,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强化乡村治理是建设和谐乡村社会的关键。乡村治理涉及到农村社会秩序、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我们注重提高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自治和法治建设相结合。通过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规范和农村法律援助等制度,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

总之,乡镇三农工作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在长期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和强化乡村治理这五个方面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只有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未来在乡镇三农工作中,能够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为促进农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镇三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乡镇三农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在多年的乡镇三农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就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乡镇的经济是农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种粮为种田,走上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道路。同时,我们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创办农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农民提供便利,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打通农村交通瓶颈,解决农村用水用电难题。同时,我们要注重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设施,让农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第三,要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着乡镇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在病痛、养老等重大疾病和风险中有所保障。要加强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要加强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设,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第四,要发挥乡村治理的作用。良好的乡村治理能够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行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要加强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作用,完善乡镇干部的培训和选拔机制,提高乡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最后,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意识和素质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意识水平直接关系到乡镇三农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要加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加农民的文化自信。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此外,要加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乡镇三农工作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只有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乡村治理的作用,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意识水平,才能实现乡镇三农工作的全面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乡村振兴的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