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初二生物教学反思(大全8篇)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大全8篇)

作者:HT书生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大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篇一

《生物与环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人与环境,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现简单谈谈本单元教学的得与失:

1、教案的编写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2、充分了解情,做到有的放矢。

3、目标明确,狠抓落实。

4、创造性利用教材,提高学生整合信息能力。

5、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1、忽视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2、问题设置不到位。

3、组长的作用体现不充分。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3

《生物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物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现简单谈谈本单元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

3、由于本单元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生物技术知识,对生活中生物技术也不陌生,所以我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1、忽视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时间紧促,使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效率有所下降。

3、板书设计不太合理。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篇二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

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形式;

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1.有关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用面包、柑橘培养的真菌

3.常见的食用菌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在生物界里,还有一种菌类,它的样子和细菌有很大差别,这就是真菌。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物吧:(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真菌的躯体的主要是什么结构?

学生:菌丝。

教师:真菌的菌丝长得都一样吗?(指导学生观察根霉和青霉)

学生:不一样,有的透明,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学生:有细胞核。

教师:对,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另外,霉菌还是多细胞的生物,而细菌的每个细胞都是单独的生命体。不过,也有单细胞的真菌,例如酵母菌。(示图片)它虽然是单细胞生命,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也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而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也是真菌。

教师:摸一摸真菌菌丝扎进面包(柑橘)的`地方,和没长霉的地方比较,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软。

教师:这是为什么?录像里是怎么说的?

学生:菌丝分泌的物质将面包(柑橘)分解了。

教师:可见,真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为什么菌丝的颜色不同呢?我们放大看一下(展示图片)。

学生:是菌丝顶端一个个小圆球的颜色不同。

教师:这些小圆球也是一个个细胞,不过它们和构成菌丝的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可以随空气散放到各处,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霉菌个体。这些细胞就叫孢子。总结霉菌的繁殖方式。

学生:孢子繁殖。

教师:除了酵母菌和霉菌以外,你还知道其他的真菌吗?

学生:蘑菇。

教师: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好吃的蘑菇(展示实物和图片)

学生:积极发言,分辨香菇、口蘑、木耳等;

教师:为什么说蘑菇是真菌?你能从这张图片中寻找出支持蘑菇属于真菌的证据吗?(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多细胞的,也是由菌丝构成的,也有孢子,也有细胞壁、细胞核等。

教师:(播放蘑菇孢子散放的录像)不同种类蘑菇的孢子形状和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孢子印来观察(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

教师:蘑菇也是由孢子繁殖的,我们收集蘑菇的孢子,不也就能繁殖蘑菇了吗?确实可以。但是等待孢子萌发实在太慢了,我们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指导学生操作或提供资料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操作)

学生:选择制作孢子印或食用菌栽培。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篇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是第五单元第二章的第二节知识,本节知识内容不多,但有些知识不容易理解,并且本节课强调培养同学们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因此课堂中充分列举实例,并结合板图和练习,使同学们边学边练,总体上教学效果还不错。回顾本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灵活,对生物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有热情。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掌握不够系统,深层次分析能力较弱,立体够建立有限。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故事导入着手,从而快速将学生带人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便于同学们充分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给同学们列举了大量动物行为的例子,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判断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面稍有欠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讲课内容缺乏与学生自身相结合,还有课堂练习时间过少,导致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不够深入。下面就《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一节知识的讲授过程做如下反思。

一、本节课的总体设计

1、通过设问导入

“人与自然是大家都喜欢的电视节目,在节目中经常出现幼小动物跟他的双亲玩皮戏耍的场景,这对小动物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设问学生在电视节目中已经知道答案——幼小动物在向他的双亲学习本领,这样的行为是学习行为,这样本人就可以直接切入本节的主题,在黑板上大字写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趣味讲解展开

在讲授学习行为前,首先,要讲清先天性行为。在上节课中已经学过动物行为的概念,因此本人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先天性行为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如家养的小猫、小狗等宠物,他们刚出生时不用谁教,就会吃东西,就会睡觉,这些行为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自然知道是“与生俱来”的,教者进而点拨“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而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前面所例举的猫狗生来就会吃、睡等属于先天性行为,幼小动物与双亲嬉戏就是学习行为。

3、通过资料分析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分析做答后,教者再给予肯定总结,使这节课达到预期效果。

二、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以下优点:

1、用最快的方法拉近距离。在开始上课前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预习,用亲切的语言和他们进行沟通。在讲课进行时刻关注学生,用手势、眼神引导,用话语鼓励,讲课思路清晰,抓住学生的思维变化,缩短距离。

2、尽可能少的时间了解学生,开始问题的难度降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通过简单的问答,快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判断,用浅显的语言讲课,面向中等生,推动潜能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将知识还原在生成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学习生物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优生的发展。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上

1)在判断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时,通过大屏幕展示动物的图片,及行为产生的原因文字辅助,对教材进行补充。在判断大山雀喝牛奶属于什么行为时,播放录像片段,将过程真实再现了,促进学生实际生活与理论的理解和沟通。

2)教学方法以教师引导为主,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解决、理解,促进思维发展。,充分利用教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深入小组内部,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互相研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长综合本组观点,选派发言人表达本组观点,全班大组交流时组织大家及时评价,在问题交锋中教师适当引导,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恰当的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避免“审美疲劳”。

3)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不仅在知识的对与错上面,还在学生表达是否流畅、语言是否恰当、态度是否积极等方面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个别小组回答问题时,看到他们不能恰如其分的按照我想要的思路回答问题时,抢过学生的话,直接说出老师的结论,过于直接、过于着急了,如能再稍加引导,多给些时间,或许效果更好。

2、对小组学习评价过于简单,没有来量化考核,对学生来说有些遗憾。

3、对先天性为这一知识点的挖掘不深,仅仅指出有遗传物质,没有进一步深层次引导出遗传物质是dna,不利于优等生的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篇四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篇五

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就是在和同学们玩的`过程中,很愉快的过去了。虽然是玩,但其实是在学,从脱“外衣”,到发现里面真美,好有诗意,到看见金黄金黄的成果,最后到“母子”成功出来,整个过程,同学们都有问题去想,我负责指导,这是哪个部位,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看到实物,有较深的印象,每位学生都操作的非常认真,恐怕自己的作品弄坏了,比老师讲解十遍还有效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看出,学生都很喜欢实验课,都是些热爱生活的孩子。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篇六

1.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是否乐于与人合作,愿意与人交流;是否乐于思考,具有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发现并提出生物问题的能力;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在本课学生自学反馈的环节中,分为抢答和课堂小测试两部分,其中课堂小测试部分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体现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及分类的依据和意义。通过设置游戏情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再通过抢答题和课堂小测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篇七

最重要的还是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成分比较少,主要问题有:

1、思路很完整,但设计的痕迹太重,学生一直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走,而没有自己去思考,去提问。切忌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让学生引领教师,教师把握方向。

3、是做了实验探究,但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多大意义?

即在实验时,提问的设置上,应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误差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种误差,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教师在这方面应做一些引导,实验的关键是什么?压强差。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压强差不够?如果以后遇到了这种问题,学生可以按照这些方面去思考。

4、要跳出课本,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及拓展上入手,不要为了太局限于课本

这个红磷的实验时课本上的实验,最后可以设置问题:还可以用些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发散思维,给学生提高的空间。

5、小结让学生自己来盘点归纳。

6、细节上的小失误,口头语、语言不够规范、精炼,口误等等。

这些都是青年教师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通过专家的点评,我收获很大,通往成功的路还很遥远,但是,在经验教师的指导下,在我自己的不断的修正,不断努力下,我相信我终会努力的成长起来的。谢谢您们的指导!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篇八

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其内容的抽象和繁杂,使不少学生甚感吃力和无味,笔者依多年教学经验及比较其他生物教师的教学过程,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准确把握概念并把抽象的表述转化为一种贴近学生、通俗又浅显易懂的东西,学生才易理解。这部分重要概念有:

课本定义: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解释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先弄清“性状”概念(回忆初中此内容)——指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例:豌豆的“茎的高度”是一个性状,“种子的形状”是它的另一个性状;人的“眼睛的形状”是人的一个性状,“肤色”是人的另一个性状。一个生物体上有很多个性状,这里仅各举两个。

(2)注意“相对性状”是“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