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小学学校十三五规划小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精选19篇)

小学学校十三五规划小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精选19篇)

作者:灵魂曲

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家园,给予学生安全、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以下是一篇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总结,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实验小学十三五规划:学校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学校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大胆创新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以绿色质量建设为主线,以生本课堂为抓手,为努力创建“生本教育”为核心特色的实验小学,特制定“十三五”(2016年——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

远安县实验小学位于鸣凤镇沮阳路36号,始建于1906年,学校占地面积16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724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416名,教职工在编在岗62人,交流在校1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35人,其他全部为专科学历。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人(语文2人,数学1人,英语1人),县级骨干教师14人。学校建有功能室10间,有7间配备了多媒体,其中微机室2间、音乐教室2间,仪器室1间,实验室2间,图书室1间,美术室和书法教室各1间,30间教室实现了“班班通”(2间教室更换为一体机,其余28间教室为电子白板)。

师生状况:根据目前教师年龄结构,今后五年,将自然减员(退休)7人(2016年减1人,2017年减3人,2019年减1人,2020年减2人),今后五年,每年需要各补员2人。学生规模控制在1350人以内,班级30个,平均班额45人。

一、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二、总体目标。我校在未来的五年内,要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用生本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出学校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用绿色发展理念评价师生的教与学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主题。两自:“自信、自主”。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快乐、幸福。每个人是学校的主人,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教师高度自律,遵循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践行生本理念,让每位教师、学生有自信,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来谋划、来管理,营造温馨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

四、发展思路。突出一个主题——绿色质量。确立“四种意识”——(1)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2)师本意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3)校本意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社团建设、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抓手。(4)社会意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

一、常规模块。

1.学校管理工作方面。学校各项工作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精神为指导,内聚合力,外塑形象,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党风廉政制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在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打造特色名校风范。在未来五年,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度要以教育局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在落实上下功夫。严格考核评价制度,严肃考勤制度,规范请假、销假制度,建立稳定教学秩序和规范教学评价活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2.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师生自信、自主,建设“第二个温馨的家”,实现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幸福、快乐。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教师高度自律,营造温馨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加强普及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规范化工作,力争在德育示范校的基础上,用五年的时间,争创市级德育示范校和市级文明单位。

3.校园安全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狠抓落实,加强管理,为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安定环境。强化学校门卫的值班制度,完善保安人员的考核制度。落实生命安全教育进课堂,经常性开展防交通事故、防拥挤踩踏事故、防溺水防中毒、防火灾等安全演练,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4.信息化管理方面。学校将在本规划时间内,实现从部门到个人的计划、总结及各种必报资料数字化上传,逐步构建由内到外的校园网站。德育工作档案、学校日常管理档案、学生学籍管理等也要走向信息化管理之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同时要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2a档案室,收集整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5.评价制度建设方面。未来五年,学校的中心工作将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生本课堂和绿色质量建设上来,因此,学校要与时俱进,并结合教育局的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如奖励办法、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教师评价条例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充实,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建立并完善评价管理考核制度,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6.家长学校建设方面。加强家校互动,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并充实班级、学校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长学校要争取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召开两次以上的家长学校会议,密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广大家长,进一步建立我校良好的口碑,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效应,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7、办学条件改善方面。2016年主要改造教学楼卫生间4间,190平方米;2017年规划新建教室8间,将学生全部集中到主教学楼,南面教室全部改为功能用房;2018年改造阶梯教室,更换桌椅;2019年校舍整体维修。每年增加图书1000册,5年投资15万元。

二、课程模块。

1.课程建设方面。开齐开足三级课程,考查学科逐步实行专人任教,功能室授课。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每门学科有自己的特色领域;大力开发利用校本资源,进一步拓展校本课程领域,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实现学生自主选课;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人人是社员,个个有特长。运用好学校现有资源,宁可用坏,绝不放坏,并把资源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让其发挥应有作用,全天开放功能室,尝试交由学生管理的模式。

2.课堂教学方面。继续探索“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法,融入“前置性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质疑、激励评价超越”几大元素,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提倡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师生之间融洽交流,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教学效果实现四个到位,即参与程度到位、个性化学习到位、知识掌握到位、能力培养到位。扎实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班活动,课堂精讲多练,课外作业转型,阅读为必修,努力探索新课标下“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途径,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校各级骨干教师要真正教学教研带头作用,带头研究生本课堂,带头践行生本课堂,成为生本教育的领头雁。

3.教学研究方面。以生本课堂教学为重点,各年级齐头并进,建立学校、各处室和教师个人三级教研体制,深入开展教科研。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学校逐步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在学校已完成的实验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实验工作。鼓励教师成立校本课题攻关组,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能力。逐步完善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化的教育科研体系和管理方法,促使教师队伍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化。

4.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学校将每个学期教师各级公开课资料、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大型公开课的课堂实录,都要保存到硬盘或刻录成光盘保存。建立我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教师教学讲座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等,要及时合订成册或发布在校园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

5.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方面。提倡教师多写论文、教学反思之类的教学心得。学校将不定期对教师的经验总结汇编成册结集出版,鼓励教师参加县级、地市级以上优秀论文评选,争取实现我校教师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刊登的突破。

三、教师模块。

1.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岗位设置要求,继续培养、充实和完善领导班子队伍,建立决策系统(校委会)、操作系统(课程开发部、学生成长部)、监督系统(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反馈措施(校务公开栏、意见箱、公告栏、校园网)三大系统及措施,逐步取消现有的一些办公分支机构,合并并形成协调统一、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思想上进、工作务实、善于管理、勇于创新、清正廉洁的管理队伍。

2.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建立相应机制培养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师徒结对子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青年教师,每学年每人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至少有一节课被大家听、评。鼓励教师树立开放的学习意识,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建立教师阅读奖励制度,通过论坛分享教师读书成果。

3.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强化教师的政治学习,通过专题。

报告。

会、专家引领、共同学习和反思等方式,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引导教师向模范人物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工程。

4.继续教育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推荐教师参加省、市县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与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五年里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达到10人次,县级学科带头人达到20人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班主任工作全员培训活动。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要求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使教师在不断育人同时更新自我。

四、学生模块。

1.品行养成。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用活动、用细节、用学习、用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起始年级、起始学科行为养成重点,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加强班级自治,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班级、学校的主人。

2.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完善校本课程内容,组建学生社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生命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防范意识,全面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通过开展全校性体育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多方位的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校计划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品味,提升学校教师的凝聚力、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吸引人,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启迪人,以优越的办学条件打动人,创建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实验小学。

淮北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17年12月。

目录。

(一)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断巩固提升。

(二)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五)教育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赢得新赞点二“十三五”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规划总体要求。

(二)规划基本原则。

(三)规划总体目标三主要发展任务。

(一)全面推进以法治教。

(二)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六)大力推进继续教育。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八)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

(九)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十一)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

(十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四组织实施与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优先发展。

(二)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

(三)坚持依法理财,加强经费管理。

(四)深化人事改革,强化队伍建设。

(五)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均衡发展。

(六)强化督导评估,提升办学水平。

(七)推进依法办学,优化教育环境。

(八)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

为全面实施《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使我市加快城市转型,建设精致淮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强市,完成由人力资源大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跨越,编制本规划。

主要教育发展指标增长情况:2010年底,全市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32%,2015年底达到99.9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2010年底的86.53%增长到2015年底的95.4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0年底的68.2%增长到2015年底的91.16%。2015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断巩固提升。

一是学前教育跨入发展新阶段。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3所,幼儿园从2010年的112所增至249所,在园幼儿人数从2010年的34647人增至70714人。学前教育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有效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发展,规范办园行为,建立优秀园帮扶机制,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为83.5%。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3.36%,提前完成《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设定的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的目标。

崭新篇章。全市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以“三个强化”、“四个着力”、“四个突出”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县域内校际差异度明显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大幅度提升。2014年,市辖三区一次性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国家级评估验收,濉溪县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

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五年来,我市高考连创佳绩,在报名人数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本科达线人数大幅增长,且高分段学生集中。规划建设市一中东校区,办学规模约7000人,投资概算6.8亿元。

四是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实施《淮北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积极接纳残疾学生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开展残疾学生康复培训和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

(二)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职业教育资源得到集聚。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完善市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市政府成立了市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管理全市职业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合并四所中职学校成立了淮北市工业与艺术学校,解决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市职业教育园区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职教资源实现了空间上的大集聚。

集教育、文化、旅游、生态、人居为一体的淮北市职教园区,一批学校和专业被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国家、省、市、校四级师资培训网络,2012年起实施职业教育“双挂”工程,职业教育师资素质不断提高。实施《关于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渐趋完善。

四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制定5年高职学分制试点办法,建立学籍转换和学分互认制度,创新中、高职办学机制,积极推进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有机衔接。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开放性的、终身性的、融通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普职渗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途径。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交流备案制。

二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落实市教师补充与优化长效机制,实施职业教育“双挂工程”,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补充和聘任工作机制。继续组织开展教师援疆和城乡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比学习、比业务、比敬业、比奉献”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教师。“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类课堂教学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8人次、国家级三等奖以上33人次;省级一等奖62人次,省级三等奖以上200人次。获奖档次和获奖人数均居全省前列。11名教师评为安徽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

(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一是高质量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调整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年公用经费、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年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十二五”期间拨付义保经费近9亿元;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提高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标准,开展职业教育技能资助,“十二五”期间拨付资助经费近4亿元;完成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投资4.2亿元;实施学前教育工程,完成投资9648万元。

二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得到推进。结合国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要求,以县(区)为单位组织,加强检查评估,落实全省各地标准化建设规划。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标准,符合综合防灾安全要求。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初中学校建设等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软件、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实行督查评估,进行量化考核。

三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三通两平台”建。

设为重点,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优化设备配置。2014年,出台《淮北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政策保障。5年来,共投入资金1.39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已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为100%;“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学校高达95%;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为100%,“三通工程”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要求。

四是加大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严格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对口、免试”招生政策,禁止任何义务教育学校招收特长生。坚持普通高中“三限”政策,推进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加强招生录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五)教育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赢得新赞点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系统以“政治生态清明、文化生态清新、自然生态清雅”为标准,打造绿色生态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了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解决了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二是全面推进政务、校务公开工作,确保权力“公转”。推出淮北教育微博、局长网上热线、在线访谈等栏目,教育系统信息发布量一直在全省教育系统和全市各部委办局中稳居前列。实施中小学招生、编班阳光工程,坚持义务教育“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做到了招生政策、计划、范围、程序、录取方式、录取结果、重大违规招生处理结果“七公开制度”,坚决杜绝条子生、关系生,实现了义务教育招生“零择校”,普通高中招生“零扩招”,主城区热点学校全部实行“阳光分班”,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十三五”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规划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划基本原则。

二是突出重点,持续发展。紧扣教育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同时切实加强教育同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结合,体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民主参与,集思广益。坚持开门编规划、民主编规划,切实提高社会参与度。

四是分区规划,统筹发展。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采取不同措施,分区规划、分类指导。

(三)规划总体目标。

到2020年,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现代国民教育,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以上。

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每一个适龄儿童与青少年提供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到2020年,全市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基本完成,全市教育结构更趋优化协调,学校布点更趋科学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职业教育得到更好发展,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水平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互补,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办学,具有淮北特色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主要发展任务。

(一)全面推进以法治教。

一是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二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开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突出抓好宪法、教育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基本知识的培训教育。组织开展师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完成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工作任务。

三是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坚持依法开展教育督导评估,出台市、县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范,加强市、县区督学和责任督学专业化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开展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发布县区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报告。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教育信息化等专项督导评估。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畅通教育纪检监察投诉渠道,加大对群众来信、来访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三重一大”廉政风险排查,加大教育违法违纪查处力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慵懒散贪”专项整治。

(二)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逐步加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进一步整合改造现有小规模幼儿园,扩大园均规模,提高办园质量。坚持依法办园,严格审批程序,落实办园标准,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高质量完成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确保全市3—5岁幼儿毛入园率达94%以上,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落实《淮北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结构调整,加快市一中东校区建设,提升普通高中硬件建设和内涵发展水平,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积极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办学规模。顺应高考改革新要求,大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完善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努力构建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专业体系更加完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且具有较高水平,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国内较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中高职衔接、产教深度融合的淮北现代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建设3所省级优质(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努力建成30个省、市级配套的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实训基地”、2个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省级产学研合作联盟。三区一县各建成1个职业教育扶贫致富培训基地。到2020年,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六)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

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科研水平,努力构建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技术推广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师学习与资源平台。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组织和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制为管理手段,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互结合,努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七)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不断加大区域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完善“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运行机制,建立名师引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打造具有更高水平、更高素质、更强能力的教师队伍。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八)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市学校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校园网”、教学录播室、多功能室等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全部达标,全面实现市、县区、校三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形成涵盖全市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网络系统,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大力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步伐,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九)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批事项,进一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开展取消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试点,更多地运用政策、标准、财政等手段,大力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实施标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薄弱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严格民办学校审批程序,加强民办学校监督与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

(十一)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

完善教育民生工程的内容,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元化的扶贫助学政策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组织实施与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优先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明显高于财政增长;教育附加费、新建住宅区教育设施委托建设资金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收入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倡导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扩大教育社会投入。加强教育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建立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级各类专款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度。着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各类教育硬件建设水平。

(二)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

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采取划拨土地、税收减免、金融扶持和政府奖励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拓宽教育投资来源渠道。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定。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适时调整学费和住宿费标准。

(三)坚持依法理财,加强经费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坚持科学理财,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坚持制度理财,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立项评估和经费使用考评。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加强经费内部稽查和审计监督,确保经费分配和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坚持勤俭办学,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四)深化人事改革,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从教行为,切。

实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的引进、交流和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稳步推进教师资源整合,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和导向明确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改善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完善分配办法,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山区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制定优惠政策,将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居住周转房建设。

(五)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均衡发展。

结合中小城市改革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撤、并、扩、建等措施,有机统筹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通过实施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校硬件条件基本均衡;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扩大校长教师的交流的范围,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推动区域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继续深化学区管理制和“共建共强”工作机制,加快各区域学校优质化进程。

(六)强化督导评估,提升办学水平。

完善督导机制,创新督导方式,优化督导程序,强化督导结果,努力提升教育督导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实施基础教育各类机构的综合督导评估,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反馈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复查和问责力度。推进政府教育工作政情政务公开,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七)推进依法办学,优化教育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切实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的合法权益。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着力解决好教育热点问题,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八)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

切实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协调,积极配合,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创新评价机制,共同推进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媒体导向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成就和经验,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尊师重教、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结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三年大学生涯个人发展规划。”大一一年我基本上没有干过几件象样的事情,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就更是差远了,按逻辑推理,我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可是我又不甘心,因为严格说来,我的大学生活还剩下四分之三,失败一半对我来说也太不公平。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没有后悔药,那么能带给我最大安慰的莫过于现在流行的选秀节目中的“复活”一词。把自己将来要做的每一件事当做一次“选秀”对待,“死了”还有“复活”的机会。

特此,我从三个方面对接下来三年的大学生涯进行了规划。“有梦想就有希望”,我不敢保证我的职业规划完完全全的切实可行,但至少它代表了我现阶段最大的理想,也是近期最应该付诸时间实践的,它的实施与否主宰着我的后半生的成功与失败。

学业方面。

学习不仅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终身受益,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吧。无论怎样,学生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抛开了学习一切都无从谈起。作为学会计的学子,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值普遍要偏高,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洽谈。而且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会计师,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学习,试着考注册会计师。总之,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能够让自己的美梦成真。历史上的出名的会计师没有一个不是博才多学,厚积而勃发已是一个不变的规律。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博览群书,为今后步入社会后能独挡一面作好充分的准备。此外,英语四级虽然和学位证无关,但是和我意向的工作单位挂钩,将来说不定还要在外资企业工作,英语的需求量也是相当大的,所以一定要在大一时搞好英语,为大二的四级准备。还有,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必要。所以,我对自己的的大学生涯作出了简短的设计。

大二:

一、要把会计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证考过,这是自己在会计这一行业中混的最低限度了。一定要先把这些东西给考过,拿了证就算是本事了。

二、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其他基础学科,坚信基础的东西一定是最重要的。大一的时侯英语考砸了,影响了整体成绩跟奖学金还有一点距离,要加倍努力,争取获得奖学金。不要再像大一那般贪玩,整天没课就无所事事,多看一本书,可以多学一个道理(概数)。

三、拼了命也要把英语四级过了,争取一次性通过。这学期实在过不了,下学期再给最多一次机会,当然这不绝对不优先考虑。

四、尝试着考计算机二级。一级证书有了,但那是将来地球大学生都会有的证书,摆出来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它基本上没什么用处可言。“物以稀为贵”,考计算机二级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即使过不了也要考。据前人(学长学姐)所述,没考和没过并不能划等号,没报名参加考试就有了不去学习的借口,让自己变得懒惰、无所事事,处于零成功阶段,而参加考了没过效果是不一样的,虽然不能把梦想中的证书握在手中,但在用心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证书和能力如果我不能兼得,那么我认为自己会选择后者,因为它具有长远的利益。考计算机二级,我的原则是重在参与。

五、认真在学习和工作中工作不断地锻炼和提高自己,寒暑期间到一些小公司去参加社会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从别的实际工作人员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应对社会的道理。教授们常跟我们说,“学新闻的如果不结合实践,那么课堂上学得再好,你也只学到了一半甚至还没有”,遇上问题才知道老师说的话也能成为真理。所以,必须要求自己学以至用。

大三:

英语六级参与。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为了让现实和理想之间不要有太大的落差,对六级,我的宗旨是―只求有勇气尝试,不过也原谅自己,奇迹当然是我梦寐以求的,或许六级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坚持“优化育人环境,创办示范学校”为奋斗目标,坚持“让每一片心灵充满阳光”为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研究,突出学校特色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为迈入县级示范学校行列而继续努力!

一、工作目标。

本学年是我校稳步提升的一年,学校工作的总目标是努力创建县级规范化小学。

1、班子建设目标:形成团结、务实、勤政的班子作风,营造民主、宽松、合作的工作环境,力争让全校师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学习。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支团结合作、自主创新、好学奋进的教师队伍。

3、德育目标:坚持以礼育德的工作思路,本学期以培养文明礼貌、好学上进的校风学风为目标,以评比来促进校风学风的好转,以学风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目标:教学成绩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各年级学科学期考试成绩力争超区平均分数线,在全区处于中上水平。

二、工作及措施。

(一)坚持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学校良性运行机制。

管理实行六坚持。即:坚持分层管理,坚持目标管理,坚持质量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坚持民主管理,坚持人本管理。工作中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力争创造一个平台,让教师尽显才华;搭建一个阶梯,让教师登高望远;激活一个机制,让教师自我完善。使学校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本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为教师进行体格检查,教师节开展庆祝活动,保证教师身心健康。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年级组建设为重点,以师德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细化“珍惜岗位、关爱学生、热情工作、提高质量、团结协作、容纳他人”工程,进一步激发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好自己的三个精神乐园:一是建设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爱岗敬业,心灵宁静,信念坚定,就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得到工作的快乐。二是建设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只要带着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就会学亦无穷,乐亦无穷。只要建立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就会不仅爱优秀学生,也会更爱有缺点的学生,以德报怨,也感觉问心无愧,这是教师的境界。三是守住依法治教的精神乐园。依法执教要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落实到可感知、可操作,可细化的行动上。培养有个性的教师,使教师懂得在法制的范畴内创新。

2、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为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教导处与教研组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从本校实际出发,制订确实可行的学习研修制度,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组织教师参加经常性的学习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继续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要为骨干教师的成才搭建舞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学、学术研讨活动。

4、全面实施提出的“十二项措施”,重新制定绩效工资方案,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坚持德育为首,有效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一个根本和三个原则。一个根本是坚持以礼育德为根本,加强礼仪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微笑待人,主动打招呼,每日做件家务事的良好习惯,养成按规则办事,不乱扔垃圾,不乱花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公共礼仪。努力实现德育社会化、生活化、常规化、基础化、课程化,从基础抓起,追求实效。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儿童,降低重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寓教于活动之中;二是坚持“三结合原则”。要有大德育观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三全育人”的原则。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科、每一项活动,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进一步强化优秀班集体建设,在队伍建设上花力气。一是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通过案例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思想教育水平;二是制定班级与校级学生小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继续办好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貌;三是各班制定优秀班集体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功能和班主任的创造才能,开展优秀班队课展评、优秀班队活动设计竞赛等活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班集体建设方法。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一把手”责任制,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层层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交通事故图片展、法制教育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现象的发生。

4、继续抓好三结合教育。我们要积极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作用,继续抓好与社区相关单位的共建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四)坚持质量立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1、关注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召开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切实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抓教风、抓课堂”的具体要求是:抓教风,要求做到“三严”,达到“三业”,即“严肃师德师风,乐业爱生;严格岗位责任,敬业奉献;严谨治学态度,精业钻研”;抓课堂,要做到“一不三有二得”,即“每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安排有练习、有检查、有反馈;教师每节课要明确:“你希望学生得到什么?你让学生得到了什么?”课后要求认真反思。

2、强化教学基础管理,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本学年,我们将把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作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推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手段。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方面加强“三要”:要有具体的备课活动计划、要在备课组长负责下进行的集体备课、组员在备课组内要有明确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3、强调对教师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改进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坚持“重平时”、“看三率”的原则,即评价注重教师平时的教学效果、学生平时的学业负担情况;评价一看期中期末考试“合格率”、二看“优秀率”、三看“提高率”,全面评价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布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从知识练习、巩固的角度及重课堂四十分钟效率,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五)坚持服务助校,继续提高总务后勤工作效能。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意识。总务部门要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后勤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勤恳工作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2、加强节能节源意识,提高物品能源使用效益。首先是提高节水节电意识,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水电管理,平时要加强对校园的巡视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浪费水电的不良现象要及时加以制止。其次是加强对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学校物品采购、保管、发放等环节的管理,所需物品的添置继续实行“申报、审批、采购、再审批”的流程。

3、加强校园管理,呈现环境优势。加强对师生的爱校教育,确立学校是我家的思想,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对各处室的财物实行登记、核查、考核制度。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

1、坚持上好体育课,并制定出体育课课堂常规,体育科组连同各班级要抓好两课两操质量,要求两操动作整齐到位,出操排队快、静、齐,队伍行进充满朝气。体育组还要组织好常规性体育竞赛活动。

2、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防火、防电、防盗、交通安全等防范意识要常宣传、常教育、常检查、常汇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控制不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同时要加强对骑车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继续做好每天两次护送学生安全过路,放心回家的工作。

3、加强常见病、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防疫工作。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落实卫生包干区制度,实行一日两扫,一月一大扫。加强卫生检查工作,形成制度化,每天检查评分。

全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师要根据本计划的精神,切实制订好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扎扎实实地付之行动,共同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内涵的丰富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附:各月工作重点。九月:

2、各部门、各科组、各学科制定各项计划;

3、文明礼仪教育;

1、做好教育强镇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2、做好各科教研工作,各科组准备互听公开课、推门课;

3、抓好培优辅差工作。

1、继续做好文明礼仪教育。十二月:

1、按计划完成新授课,制定复习计划;

2、爱国主义教育;

3、庆元旦。

1、组织安排好复习;

2、考试、评卷、登分入册;

3、假前安全教育。

小学学校十三五规划小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处理好需求与效益、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生态美丽幸福xx建设。

(一)坚持育人为本。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根据xx县推进城镇化的目标任务,统筹考虑县域内常住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以及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目前中小学现状等因素,合理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规划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当前中小学布局与常住人口规模不相适应,“城区挤”、“农村弱”等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科学导向中小学布局规划。充分考虑xx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优先改造薄弱学校,优先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

(四)坚持民主决策。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的学校,必须严格履行工作程序,组织方案的制订论证、风险评估、社会公示、审核审批等程序,并做到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撤并学校出现较大意见分歧时,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参加听证会的村民和学生家长代表人数应不少于15人,其中学生家长人数占代表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60%;被撤并学校在校生数10人以下的,应邀请所有学生家长参加。对具有一定生源、群众意愿强烈、确需恢复已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办学条件、办学效益等因素,依据撤并学校程序,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予以恢复。

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结

xx年,大三了。看着大一的孩子们穿着绿色军装在阳光下站军姿,仿佛回到了我们的大一。那时我们刚进校园,那时我们有着自己的憧憬,那时我们稚气未脱,那时······现在想想我们已经比现在这级孩子大三岁,他们才是不折不扣的90后,而我们只是一群在边边上打转转的“伪90后”。现在的我们看他们,是那么幼稚那么不懂事,可是同时我们也笑了,是不是大一的时候我们也是满校园找不到教室?是不是也是行政楼图书馆不分?是不是也是不知道排队买饭?我们被这个校园的文化熏陶着,慢慢的真的成了这里面的一员。我们可以说,潍坊学院已经是我们的家了。在这里我们有个大家庭!

过去的两年,我们都做了很多。关于勤奋,关于能力,关于证明自己,关于光明前途。但是,经历了所有我们才知道我们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位置又是什么。于是骄傲没有了,脾气磨平了。前些天看到了一个人人状态,说是大学完全可以用两年的时间学习完所有的课程,之所以是四年,是因为他要在漫长的日子里,磨平你的棱角,考验你的梦想,让你学会追逐和放弃,溶于生活,趋于现实。如果让我大一看到这话我会不以为然,现在觉得它是那么的有道理。

大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很多比赛,虽说是个人比赛但是是代表经管系。那个时候特别活跃,其实我也没有多想,就是觉得既然大学了就该做些高中没有做过得尝试,挑战一下自己。没想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挺有天赋,在系里拿了第一名,然后陆续的代表经管学院参加了很多比赛。那个时候,身边很多人帮助我,学长学姐每天都会关心我的比赛进程,帮我做指导。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高中那么长时间的积累都没有白费,只要努力,只要功夫下得够,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是的,我喜欢这个词,水到渠成。顺其自然规律,包含希望。这样那样的一等奖,不同的表扬和批评让我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我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跟各种人交往,融入不同的小圈子,同时也没有放下学习。大一最头疼的是数学,几乎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作业。现在回想起来,感谢那个时候的晚自习。如果没有晚自习我想我们就浪费了学习数学的时间,也是在大一的晚自习上我可以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心得。记得一个学长说过,你们大一或许会很讨厌上晚自习,但是到了大二、大三你就会发现,这种强制性也是一种幸福。真的,是幸福。

很多人都问过我,学习这个专业将来想干什么,我说还不知道。各方的人都会给我不同的意见,考研,考公务员,工作,而工作也是五花八门。可是,我究竟需要什么呢?适合什么呢?其实我觉得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但是成不成功的关键是怎样把你想到的付诸实践,然后坚持下去。所以,我比较偏重于工作。如果将来去应聘,别人问我,你年纪轻轻没有经验,为什么到我们公司来应聘。我会说我虽然没有经验,但是我有生命力和活力,就像一个公司一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它未来的前景,看它在整个社会中所散发的生命力,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与他的影响力密不可分。在生活中,我不喜欢抱怨,这也是我的一个挺大的有点,会安慰自己。这也是我之前说的,慢慢的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自己不会那么痛苦,也让别人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尊重,自然也会得到尊重。曾经的我还是个犹豫不决的人,但是现在我学会了果断,即使选择会有错误,我也不会在选择上犹豫不决,而是在选择后尽量做好。有犹豫的时间还不如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我是个幸运的孩子,我要的不多,但是总是对身边的人充满感激。现将大学以来体会到的几点总结如下,以便提醒自己:

一、不要放弃梦想和追求。不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个人非常喜欢一句话:人生不是取决于你站的高度,而是你所朝的方向。所以,坚持自己心中的所想,不要轻易动摇,别人不是你,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即使我们走出了大学,走进了社会,也不能放弃学习。应该随时对自己脑中的知识进行更新,与时俱进。一个人老了,不是样貌老去,而是思想和心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才是最悲哀的。

三、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工作了,总是会想要工资更高的职位。我觉得这个观点不正确。我们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候应该考虑的是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世所需,择己所利。既然选择了。就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妄想一步登天。一个人的高低优劣不是用他的工资评判的,而是他所带来的价值。

四、处理好各种关系。说句白话,这是一个关系的社会,有朋友很多事情都会相对简单,所以,我觉得关系是自己高效生活的一部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朋友多好办事。

五、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虽然老套,可是很实用。不是说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态压得很低,然后走入社会。我觉得应该是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能过分高傲,也不能太过卑微。给自己找对一个合适的位置,该沉默沉默,该争取争取。

可能老师会觉得我讲了太多的感受和口号一样的东西,没有实质内容。我觉得大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我们理解体会,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实践。体会到的这些并不是没有用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确定自己所需。有了这一些性格以及习惯的养成,对将来的选择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像是现在的我,更侧重于创业。但是我也很注重自己的家庭。怎么样才能兼得呢?开一个婴幼儿用品店。这样就可以尽自己所能给自己的孩子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撑。但这只是初步的设想,我知道要实现这个想法,要付出很多很多。所以毕业的前几年我会到相关地方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为以后的自己的事业打下基础。

那么回归现实,现阶段眼前的目标就是考下六级。而且现在比较喜欢bec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帮我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可能我的这些想法太简单,不成熟,但是认真想过,真真实实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并且以一种接受和包容的心态吸取身边对自己好的事物,这就是大学给我的成长。处在这个时候的我们是矛盾的,而是二十几岁的人,还拿着老爸老妈的工资上学读书,不过我想对他们说,你们的投资是值得的!不久的将来会向你们证明这一切。

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计划的路线和原则、灵魂与纲领。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发展计划,企业发展计划落实企业发展战略。

2、注意中、长期大计划下小计划的细分和落实。仅重视计划,尤其是年度计划是对的;但还要围绕年度计划作好阶段计划,要坚持用企业的发展战略来指导和统帅各项计划。计划制订时必须注意到:具体的措施、定量的目标和综合平衡。

3、计划必须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详细的相对的短期目标,是战略达成的根本保证。

4、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战略的核心。

淮北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推动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某某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目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打造坚实的人才基础。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出发,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两基”重中之重不动摇,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稳步、健康发展,实现××市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思路:

(一)突出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推进科教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框架。

(二)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素质教育,坚持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保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运行机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释放教育发展的活力。

(三)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保障,坚持依法治教,落实政策,强化责任。坚持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初步构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秉承传统又有××特色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并取得新成果;终身教育的框架基本建立,满足市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计算机教育为龙头的信息技术教育扎实推进;加大危房改造力度,三年内消除学校危房;通过布局调整实现资源重组,使学校布点合理,教育资源效益得到应有发挥;教育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并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教育的各项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建立教育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督。

(二)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

2010年,全市3-6周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8,城乡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市区构建较完备的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网络,同时大力提高城乡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并向农村城镇延伸。全市城乡形成网络合理、教学配套、条件优越的幼儿教育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

2010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普及,“普九”工作全面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城乡小学都能按时入学,三类残儿入学率达95以上;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辍学率城市控制在2以下,农村控制在3以下,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85。市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接近或达到发达地区水平。

大力发展特教事业,完善三类残儿随班就读指导网,并建立健全特教科研网络,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初中职业教育,使之能熟练掌握1-2项实用技术。

——普通高中教育。

到2010年,在巩固现有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12年制教育,全市高中阶段普及率达85以上,其中市区初中升学率稳定在85以上,农村力争达到75。

——中等职业教育。

2010年初步形成与普教、成教有机沟通,长期与短期结合,国家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职前职后相结合,城乡相结合,初级高级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行“多时空入学、多平台毕业、多资格就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制,沟通普职成,连接职前职后,加强中等职教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成人教育。

2010年全市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力争使50以上的乡镇文技校达市级一类文技校标准,年实用技术培训保持在2万人次以上。绿色证书工程、智力扶贫工程,科教兴村计划,覆盖所有乡镇,建设一批农科教结合的示范乡和示范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学、中专、函授等远程教育手段,使终身教育延伸到每个乡镇(街道办)。

——师资队伍建设。

疏通教师进出渠道,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全市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由32.4、37提高到40和45,其中市区分别由46、53提高到60以上,高中教师中应有一定比例的硕士研究生。全力实施名师工程,全市形成一支由1000名校级骨干教师,2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优质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

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到。

2010年,全市乡镇(街道办)撤并45所完小和教学点,49所完小降为教学点。扩大保留校校园面积、新建教学和生活用房;黎口小学、汀浒小学、华侨小学完小建成示范性寄宿制学校,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不断完善保留校的配套设施,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准,逐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一个乡镇办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学,一至三所完小和若干个初小教学点的农村小学办学模式。

扩大××中心小学校园面积,新建综合大楼;××小学创办市级第二实验小学,利用度假区优势,打造品牌,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市一中争创一级达标校,初中部易地搬迁,校本部创办独立高中,新建标准运动场和400米跑道,添置教学仪器,新建实验大楼和校园网,力争创建省级示范学校;旅游职业中专进行整体搬迁新建,创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占地300亩、在校生2500人以上;××中学扩大校园面积,新建标准化运动场;××中学2005年全部撤并到兴田中学,2007年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

(三)政策措施:

1、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利用和扩大教育资源,加速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扶持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对符合办学方向、具备办学条件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在土地征用、配套费征收、校舍租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发展民办教育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健全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体制,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正确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立事权、财权、人权相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发扬各自优势,办出各自特色。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三保”机制,即保教师工资、保学校正常运转、保学校危房改造和必要的建设与发展。完善重点工作通报和责任落实制度。

3、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开展以“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内容的“四制”改革,不断优化干部教师队伍,按“转换机制、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着力做好精简内设机构,压缩非教学编制,推行全员聘用制工作,妥善处理好内部人员的转岗、待岗培训和分流。改革分配和奖励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整体推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教育人才政策,运用职务评聘、工资倾斜等政策导向,促进教师有序流动。鼓励和引导优秀毕业生、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定期到各类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轮流执教。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编制管理,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库,设立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和新教师试用期制度。

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通过抓好宣传、建章立制、奖优罚劣,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落实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强教师和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把培训工作列为学校的基本工作任务,健全培训工作机构,建立培训基地,落实培训经费。制定各种培训计划,抓好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校级管理干部,加强校长的选拔、考核和任用工作,建立健全校长公开选拔和任前公示制度,巩固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4、积极推进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拓宽筹资渠道,为教育事业振兴提供物质保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办学模式上,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和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运用产业运作方式加快非义务教育发展,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扩大教育消费。建立并完善助学金、奖学金和资助特困生制度;鼓励各校扩大招生规模,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私人办学和捐资助学;运用多种融资办法,为发展教育提供经费支持。

5、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办学效益,改善办学条件。坚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撤并、搬迁置换等办法,解决教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对教育不同层次的需求。规划、建设、财政等部门将教育布局规划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协助教育部门制定布局调整方案和组织实施。城乡建设中,特别是房地产开发生活小区必须依法配套建设或出资统建学校等公共设施,对教育布局调整中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收入也必须全部用于教育。

6、优化教育结构、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完成“两基”工作后,进一步强化“普九”政府行为,坚持依法“普九”。继续采取“流生报告制”、“普九督导评估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实现“普九”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加快“普九”工作向两头延伸。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需求,适当调整普高与职教的比例,在保持职教发展的前提下,提高普高所占比例,保证普教、职教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较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努力在普教、职教、高校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机制,拓宽人才成长渠道。不断加强教育网站建设,积极推行远程教学,为社会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服务。努力扩大自学考试覆盖面,利用高等教育和各级培训机构建立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

7、加大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及招生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切实执行《××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重点抓好省级和市级重点教育课题的研究,加速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以科研为先导,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结构,认真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积极搞好学习宣传、师资培训、硬件设备等各项配套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倡导点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传授知识、培育创新思维与提高实践能力的统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组合,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加快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平台,积极发展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内容和教育空间,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和师生的评价办法。全面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变单一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为全面的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全市城乡全面实行《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树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注重对教师工作实绩的形成性和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评价。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办学评价标准,建立一套多元化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家长及学校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体系。

进一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招生、考试制度,消除制约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现象。义务教育阶段,要进一步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观念,以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原则。初中招生实行科学合理的就近入学招生办法。继续坚持全市高中招生加试体育的制度,探索新的体育考试办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检测。职业高中招生要继续完善“宽进严出”的招生制度。

8、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坚持依法治教。切实转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通过运用规划、拨款、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督导评估、执法监督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标准和办学行为,落实教育的公正性和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加强教育宏观决策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全市教育系统逐步推行普法教育制度。加强教育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逐步实现教育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加强督导检查。

9、实施振兴××教育的四项工程。

(1)素质教育工程。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新的动力,加快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加强课改的组织领导,要在观念转变、政策保障、师资培训、教材选用、经费投入、条件配备、组织实施等方面落实各项措施。认真总结和交流课改经验,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动,重点抓好中小学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大课改对外学习与交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选拔培养优秀教师和学科骨干。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个育人观念和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艺术教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努力办好城村德育基地,将基地升格为股级单位,把基地建成具有多功能的××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

(2)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

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办学水平评估意见及实施细则》,坚持开展办学水平评估,争创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健全完善培养名师、名校长工程,逐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善于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名教师队伍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思路的专家型、学者型的名校长队伍。

(3)教育综合改革工程。

加强统筹协调,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要进一步调整各类教育的规模、结构、布局,使教育进一步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职业和成人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为转岗、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教育和培训。坚持农村发展依靠科技和教育,教育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方向;坚持教育部门与农业、科技等部门密切合作的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要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各类教育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工程。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完善××教育网站功能,加强局机关与学校的网络交流;发挥电大的作用,形成市级远程教育网络,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市情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多规格、多层次、多功能、突破传统教育时空限制的、覆盖全市的开放教育系统。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积极筹建网上学校。全市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淮北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时期(*—2010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在这一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直接影响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认真落实“科教兴安”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和谐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教育事业“*”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顺利完成了我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为“*”时期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两基”成果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在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基础上,实行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顺利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由农民办向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资金2.35亿元,改造危房52.8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5.4万平方米;还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和提高;广大中小学生普遍体现出乐观向上、诚信友爱、孝敬父母的新风貌,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中发展出现新的高潮。为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瓶颈,我市相继召开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出现了新局面。5年来,全市多渠道筹措资金近10亿元,新建、改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30多所,建成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9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各县(市)都有新建高中,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中进入大学的人数和比例。*年,全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达到30231人,比“九五”末增长2.16倍;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达到143053人,比“九五”末增长82.7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23%,比“九五”末提高16.42个百分点。

(三)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在2000年组建安阳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十五”期间,我市又相继建成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和安阳工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开发区新校建成,“安阳科教园区”初具规模。随着我市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已将近3万人,比“九五”末增长两倍多。安阳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在我市各条战线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育战线人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教职工核编工作,推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同时,稳步推进“名师工程”,培养选拔出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55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30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16%、94.72%、77.31%和77.05%,比“九五”末分别提高0.66、5.32、7.01和25.75个百分点。

(五)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打开了与国内外教育交流的大门。“十五”期间,我市注意吸纳借鉴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一是内引外联,实现开放办学。市七中、市八中、市二十中、安阳幼儿师范学校、殷都区外国语小学等学校分别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名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联合办学。二是借助高校资源培养定向生。“十五”期间,西北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院校已为我市定向培养了300多名本专科生。三是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国外。我市先后与美国洛杉矶哈岗拉朋地学区、日本草加市和韩国开展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市电子信息学校还与韩国灵山大学结为了友好学校。*年,我市成立了安阳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通过举办合作教育项目,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和课件、管理模式等,为我市教育与国际接轨搭建了新的平台。

(六)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十五”期间,我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育管理特别是常规教学管理,强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省名列前茅。与“九五”末相比,我市专科一批上线人数增加12236人,增长近4倍;本科院校录取人数增加6596人,增长2.75倍;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录取人数增加2583人,增长超过了3倍。

*”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基本矛盾仍然并长期存在。我市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两基”工作需要继续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乃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存在着问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面对机遇和挑战,“*”时期,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实施“科教兴安”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不断创新教师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知识贡献。

(二)主要发展目标。

1.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显著提高。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70%,其中农村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0至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2.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2010年,全市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要按学校编制规模办学,全面均衡发展。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加大力度限制初中辍学率。加大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城市薄弱初中建设工程”,加强城乡薄弱学校建设。建成安阳市工读学校。市区新建(改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县(市)均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85%以上,并逐步实行特殊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保持在1%以下。

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新建和改扩建市区7所、县(市)14所高中阶段学校,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左右。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继续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努力再建成4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每个县(市)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教育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市区要规划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建成市职业教育中心。

4.高等教育实现新的突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5万人。建成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安阳高等护理学院(或安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和安阳工学院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力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实现突破,确保安阳师范学院在2007年、安阳工学院在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高等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三、“*”时期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使青少年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体系。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深入开展以“两创两争”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大中小学德育基地。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创新办学理念和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重视和改进学校体育与美育工作,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积极推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改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二)以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县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力度。进一步明晰和落实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继续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完善校舍建设维修和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缩小区域内特别是县(市、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大力开展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工作。根据我市市区规划调整情况,修订完善市区教育专项规划,搞好中小学合理布点;各县(市)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出台县域学校布点建设规划,严禁挤占中小学、幼儿园的校舍和场地,严禁改变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用地使用性质。积极推进“城市薄弱初中改造工程”,加强市区10所薄弱初中建设。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重视女童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普通高中和幼儿教育发展,加大扫盲工作力度。继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扩大普通高中办学容量。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结构,加快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步伐,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高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期间,在全市继续创建一批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坚持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以农村幼儿园建设为重点,提高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以及儿童家长、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每个乡镇都要在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乡村幼儿园。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四级示范园体系。安阳市实验幼儿园实现整体扩建或搬迁。新建居民小区必须按照规划,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幼儿园、中小学。继续坚持“一扫二堵三提高”的方针,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和妇女扫盲工作,全面扫除15—24周岁青年文盲,最大限度扫除25—50周岁青壮年文盲。

(三)以提高实用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为重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加大投入,健全网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时期,市财政每年列支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00万元,县级财政每年列支职业教育专项经费5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10所骨干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从*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每年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争取使我市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0所,重点支持30个市级重点专业点建设。逐步完善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格局。县级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县(市)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乡镇要依托中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每个乡镇都要办好一所乡镇成人学校,每个行政村都要办好一所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具有安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做大做强一批职教知名品牌。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大力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之间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继续发展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四)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采取开放、灵活的办学形式,在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安阳高等护理学院(或安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努力扩大本科教育规模,力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实现突破。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有计划地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改造传统学科专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加快发展与我市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和服务型学科专业,积极推进应用类和新兴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建设。积极鼓励人民群众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和培训,形成普通与成人、学历与非学历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合理调整和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教学投入,确保学费收入的20%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继续实施“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要面向经济建设,通过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群的建立,凸显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科教园区”的整体比较优势。

(五)以改革办学体制为重点,加快发展民办教育。

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拓展办学渠道。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民办力量以各种形式投资办学或合作办学,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我市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到2010年,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市在校生的比例达到10%左右。鼓励和支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各种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民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民办基础教育,重点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支持现有民办学校的发展,使其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学校之间合并或组建集团式的办学实体。

制订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筹资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奖励基金。认真落实民办学校在建校用地、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学校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融资担保、信用评价、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在招生、就业、表彰、科研项目安排等方面要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对办学业绩突出的民办学校投资者和管理者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公办学校的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进一步健全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服务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引导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六)以全面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素养为重点,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师范院校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变单纯学科教育为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奠定基础,同时要瞄准教师教育改革大势,创造条件,发展壮大。鼓励其他高等学校参与教师教育,多元并重,为我市教育事业补充高质量师资。

大力开展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搞好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师德建设,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到2010年,将全体中小学教师轮训一遍;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分别达到100名、1000名、6000名。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同时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水平者分别达到85%、50%和20%;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兼有教师职务和其它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和水平基本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达到70%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到15%左右。启动“名校长工程”,积极推进校长培训工作。

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试行校长职级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聘任)制,进一步改革学校分配制度,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到边远贫困乡村任教,继续实行城镇教师定期下乡支教制度,从*年开始,城镇新教师上岗须到农村任教一年。

四、“*”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项保障措施。

(一)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强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稳定并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逐年增加,“*”期间逐步达到或超过4%。各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和预算外收入,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建立由各级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制度,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财政对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拓展筹资渠道,扩大教育经费总量。依照有关政策规定,对“三资”企业按照国民待遇征收教育费附加。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个人投资办学或捐资助学。充分运用财政、金融、信贷等手段提高教育融资能力,合理利用银行贷款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高等学校老校区土地置换政策,筹集资金用于新校区建设。积极有效地利用域外资金,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健全监督机制,完善预算管理。进一步实行教育预算单列,规范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各级政府按照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标准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编制教育预算,按程度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建立相应的审核、监督和检查制度。加强和改进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经费高效安全运转。建立健全教育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经费管理。以实施重大教育投资项目为契机,强化项目管理,规范和改进各类学校的财务管理。严禁挪用、截留、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加强国有资产和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公共教育经费效益评价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不断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坚持“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的方针,推进教育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国外、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和国内一流高校的联合办学。鼓励和支持我市高校充分利用国外(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和科技攻关,共建学科、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国际友好城市、民间合作等优势,大力引进境内外教育机构来安合作办学,鼓励、支持非教育机构投资兴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不断加大教育人才出国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外国文教专家来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校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或进行科研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育管理干部和教育教学专家。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原则,吸引和支持优质留学人才回安阳工作和为安阳服务。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引进“外专外教”,并使之与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科技开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外专外教”在骨干教师培训、教学、教研和教材建设中的作用。

努力拓宽教育对外交流渠道。支持不同层次的学校从教学、科研需要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国际融合活动,推进校际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对外开放。各类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积极借鉴友好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等经验,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外语和实验特色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

(三)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全市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全市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切实加强教育科研网建设,做好升级扩容、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建设好下一代高速互联网。在专业队伍、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教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健全基础教育网络资源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学专任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建成一批网络学校,建立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初、中等学校的计算机配备水平。2010年,全部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和城镇初中、小学均能联接互联网。以提高使用效益为核心,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程,建立保障远程教育工程运行和维护的长效机制。积极应用、开发相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安阳市教育基础数据库”(或“安阳市基础教育数据库”),加快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深化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大力推进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严格规范政府行为,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改革教育行政审批制度,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成立副县级规格的安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力提高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贡献力度,加大决策环节的咨询论证、预案研究、社会公示、公民听证及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教的水平。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及时处理各种教育纠纷和违法案件,切实维护学校、师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网络,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实施办法》,加大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督导力度,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市、区)”活动,加快县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完善督政工作的同时,逐步加大督学力度,全面开展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对示范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督导的地位,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由副县级事业单位提升为县级行政单位。

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大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坚决制止教育违规收费行为。公办高中继续实行和完善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和制度建设,规范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各种违规收费行为。

(五)着力解决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营造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不断增强教育的服务功能,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互信,营造和谐。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科学判断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增强对教育领域可能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把发展作为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把公平、公正作为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主线,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解决好城乡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生救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和招生、就业、收费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教育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实现教育事业“*”规划的发展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发展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各级规划中优先谋划教育发展,在财政分配中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在资源配置中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加强领导和统筹力度,提供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特别离不开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因此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不断把教育发展和改革推向前进,为实现全市教育“*”规划,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怀安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县卫生工作实际,现编制本规划。

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十二五”期间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相关领域改革,各项卫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末,我县卫生系统拥有县级医疗机构。

2

所,包括县医院、中医院;县直专业公卫机构。

3

所,包括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

11。

所,其中中心卫生院。

4

所,一般卫生院。

7

所;村卫生室。

262。

所,事业单位医务室。

3

所,个体诊所。

24。

家。全县现有病床。

809。

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3.3。

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465。

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9。

人)。全县现拥有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023。

人,其中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

708。

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

315。

人。县乡卫生技术人员中,副高级职称。

29。

人,中级职称。

119。

人,初级职称。

234。

一是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已将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公立医院的自主经营权。二是建立健全了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建立起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的体制机制。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和县级公立医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逐步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每半年一考核评比的长效机制,奖励先进,激励后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参合率稳定在。

95%。

以上。筹资标准逐年提高,

2015。

年人均筹资额达到。

490。

元,截止。

10。

164878。

人次参合居民享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总补偿资金达到。

4758.05。

万元。

95%。

以上。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强医疗机构产、儿科建设和人员培训的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县卫生监督执法网络,重点开展了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大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母婴保健监督和医疗机构监督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健康权益。

15。

个,包括头百户中心卫生院等。

9

所卫生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和。

11。

个卫生院周转宿舍及。

20。

个村卫生室新建项目。总投资。

6500。

万元,建筑面积。

17500。

平方米的县医院新建项目于。

2013。

6

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

2260。

万元,总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的中医院新建项目,已于今年。

6

月正式立项。目前,全县拥有大型诊疗设备。

42。

(件),

ct。

全自动分析仪彩超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已在县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医疗设施的投入,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提升了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已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单位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

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

11。

大类。

43。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

2015。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人均补助。

40。

元,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

80%。

以上,孕产妇、

岁儿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等重点人群得到规范管理。

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普遍实行了政务、院务公开,加大了医德医风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医疗卫生服务态度不断转变,卫生行业作风明显好转。

一是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平稳运行,并实现了与全县所有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对接;二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电子病历等专业卫生信息系统趋向完善。逐步实现了新农合、居民健康档案、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依靠科技与人才,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城乡之间卫生事业同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坚持以人为本。

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坚持从实际出发。

卫生工作要因地制宜,与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全县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3.

坚持政府主导。

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同时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对卫生投入,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与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水平。

4.

坚持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优化资源结构,重点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基层卫生服务。

5.

坚持中西医并重。

制定扶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为人民健康服务。

6.

坚持卫生法治。

强化卫生法制监督,保障各项卫生工作符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社会主义法制要求,构建法制卫生、和谐卫生。

7.

坚持软硬件一起抓。

壮大卫生人才队伍,加强重点学科和骨干人才培养,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8.

坚持统筹兼顾。

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兼顾各方利益,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20。

0.5。

岁,婴儿死亡率降到。

5

‰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至。

18/10。

万以下。每千人口拥有床位。

5

张,每千人口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3

人,执业(助理)医师总量提高到每千人口。

1.5。

人。

一是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

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扩大新农合受益面,参合率稳定在。

95。

%以上;建立动态增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全面推广门诊统筹。

80%。

以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到。

60。

%以上;全面推行住院按病种付费以及门诊总额预算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保障、纳入报销的慢性病病种范围,巩固完善大病保险运行机制,提高保障标准,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

2

2020。

年,全县全面建立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基本药物制度。

3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

600。

平方米,投资。

400。

300。

万元。四是为左卫中心卫生院等。

4

所中心卫生院和柴沟堡卫生院配备。

ct。

260。

余所村卫生室解决经费每年每所不低于。

5000。

元的标准。七是改建左卫门诊和功能科室业务用房。

1200。

平方米,以解决现有门诊用房已属危房的现状,预计投资。

360。

万元。到。

2020。

年全县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标准化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好一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并全面实施一体化管理。

2

80%。

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

3

)优化卫生服务资源。全面探索县域内医联体服务模式,十三五期间建立起。

个医联体,更好地发挥县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区域布局,增加县级优质医疗资源比重。抓好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县级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突出各医院的专科特长建设,努力改善专科医院短缺的现况。

4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责任,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进一步扩大两癌检查住院分娩补助叶酸补服母婴阻断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对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后全额返还。按项目为城乡居民统一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需要适时调整,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5

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度规划指导监管服务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行院长负责制。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各级各类工作人员所属专业职务职称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系数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实行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探索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继续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实施一般诊疗费制度,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增加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预算投入,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同时,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民营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民营医院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以公办医疗机构为主导公办与民营医疗机构相互补充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不断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优化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保障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正常运行。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严格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及时调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充满活力、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加强执业监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有效、便捷、经济。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不断改善服务流程,全面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建立持续改善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应急救治能力。大力实施卫生支农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在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三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95%。

以上,流脑、乙脑疫苗等新扩大疫苗接种达到。

90%。

80。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50。

%。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和“控烟”工作,“四害”密度始终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病媒传播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知识知晓率、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达到阶段性目标。

四是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河北省儿童发展纲要》,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广适宜技术,规范妇幼保健服务技术、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孕产妇和

7

岁以下儿童享有良好免费的基本保健服务,加大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力度,继续实施两癌检查、叶酸补服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强化对流动、留守、孤残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提高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五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怀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怀安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能力建设,加强培训演练与评估,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以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突发事件卫生救援为重点,重点抓好甲型

h1n1。

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率达到。

100%。

加强医疗救治急救网络建设,完善县急救中心建设,完善覆盖全县的紧急救援网络平台,实现全县统一调度指挥。

六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强化卫生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切实履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职责,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质量、抓安全、抓服务上,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以临床路径实施为重要抓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费用。加大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加强临床药事管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继续优化医疗机构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积极推行病人门急诊预约诊疗服务,努力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合理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与手术前平均住院日。加强急诊、重症医学科、儿科等专科建设。全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准备工作,重点加强传染病专科能力建设,以适应重大传染病疫情综合救治的需要。立足长远,二级医院都要规范建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通过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稳步提高。积极探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认真贯彻实施《护士条例》,稳定护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护士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努力改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为中心,突出抓好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护理服务流程改进、分级护理原则落实、护理质量与安全,努力提升护理服务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标准、更规范、更人性、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法规、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医疗机构的重点部门(科室)的院感管理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及时查究问题,依法妥善处置院感事件。促进无偿献血事业持续深入发展,确保无偿献血临床供应,加强采供血机构能力建设,确保采供血质量和血液安全。建立无偿献血宣传长效机制。强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监控。加强临床用血指导,促进科学合理用血。加强宣传、组织、发动,保证医疗急救用血和血液安全。

七是持续振兴中医药事业。

全面落实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加强县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及基层卫生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中医药服务在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完善新农合的中医药补偿报销优惠政策;提高中医药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中的报销比例。

八是加强卫生监管,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在完善既有的卫生监督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县卫生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卫生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卫生监督的执法能力。继续推进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推动卫生执法重心下移,提高全县卫生监督覆盖率。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工作制度,依法履职,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

100%。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及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管;加强传染病和学校卫生监督;积极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管,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强化医疗市场监管,加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及计划生育“两非”行为。

九是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制定《怀安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备案制等多种形式,推进公开招聘执业医师、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工作,继续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继续实施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整体推进农村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中医药、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使卫生人才资源总量稳步上升,人才结构与分布进一步优化,人才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趋于完善。

十是大力推进卫生事业信息化建设。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整合利用现有卫生信息系统资源,构建县级数据中心,统一信息标准,保障信息安全。进一步完善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完善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

2

个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强化卫生信息专网建设,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全县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体系。

是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民生幸福水平的重要作用,将卫生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政府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卫生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协商机制,营造良好的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发展环境。

二是多元投入,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政府卫生投入精细化、差别化的补偿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开展慈善捐赠。

三是整合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实行共建共享。

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基层和农村卫生等薄弱环节。

四是严格管理,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信息发布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卫生事业的引导和管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严格医疗卫生机构准入和运行管理。依法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医疗质量、医疗价格和大型医用设备实行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及行风投诉监督机制,完善医患沟通和患者投诉反馈机制,严肃查处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滥收费等违法乱纪行为。

2015。

11。

30。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000000地处兴庆区月牙湖乡海陶南、北村之间,1999年由原陶乐县属地管辖,2004年划归银川市兴庆区管辖。建校初学校只有三栋校舍,还均破旧不堪,无围墙,教师只有5名,学生不足200名,无任何教学设备,环境恶劣。

2004年区划调整后,兴庆区政府又投资87万元,新建了三幢教室,购置了图书和教学仪器等。现学校占地面积9610平方米,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269人,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部分教师进取心不强,具体表现在:学历层次不高教学骨干不显,2.学校教改科研意识不浓,教师没有真正进入课题研究之中,学校教师的整体科研意识比较淡薄、从事课题研究的能力较弱。

3.学校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由于专任教师的缺乏,所以兼课现象非常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校各学科缺少领头羊。学校各学科中均没有的学科带头人,缺少引路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

5.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我校是一所移民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尤其是卫生习惯。

6、因地处偏远,待遇、情感、事业都很难留住人。外流严重,给骨干。

教师培养工作带来难度。

7.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完善。目前每个教室内没有电视机,校园网的开发利用还仅仅限于新闻,范围仅仅限于校内教师。如何让校园网成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交流的平台,让校园网成为学校对外形象的代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

二、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宗旨。

为尽快赶上兴庆区大教育的发展,学校确定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目标,树立了“讲师德、尽师责、塑师表、铸师魂”的师风,“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学风。全体师生努力学习,追求进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不懈努力。

1.细化学校内部管理。从物的管理到人的管理,做到各尽其能、各司其职。逐渐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制度约束人,制度促进人,制度造就人的新局面。

2.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让校园的花草树木、都起到育人的作用,营造一个整洁文明、布局合理、显露学校个性的育人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建设有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网络环境,让校园网成为育人的新平台。

3.强化师资队伍。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逐渐摸索一套符合我校校情的师训方案,锻造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4.深化课程改革。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在校园内形成学习新。

课程、实践新课程、反思新课程的良好氛围,让在职的每一位教师耳濡目染新课程理念,行为外化新课程理念。努力办成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小学”。

四、具体发展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1.加强“三风”建设。

确定“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和谐”为校风,“讲师德、尽师责、塑师表、铸师魂”为教风,“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为学风。让教师、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各条线围绕“三风”开展系列活动,让“三风”实实在在成为师生的行动追求,逐渐将“三风”精神氤氲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2.完善制度建设。

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管理漏洞,逐一完善各条线制度建设,以硬性的规章制度和软性的协调和凝合、约束为表现形式,有效促使各条线的工作效益,为营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3.实行分层管理。

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分级管理,分部负责”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完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套卓有成效、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努力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每一次活动都有收获,扎扎实实推进我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育人环境目标。

1.建设彰显学校个性的校园内部环境。

浓厚诗意绿化。按照学校绿化布局,以此陶冶学生的性情。凸现特色景观。为了突出学校办学特色,2.建设显露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络环境。让校园网成为教师业务交流的平台。让校园网成为学生记录成长轨迹的园地。让校园网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形象代表。让校园网成为学校办学历程走向辉煌的见证人。

(三)师资培训目标。

1.形成学习性组织。在校内逐渐形成爱读书、善思考、勤总结的教师队伍,让学习伴随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

2.塑造良好师德形象。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服务意识,倡导“爱的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3.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业余进修。

4.提升教学能力。包括有娴熟的现代技术应用能力,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四)教育科研目标。

1.酝酿统领全校发展的总课题,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逐步使科研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让读书、反思、写作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

(五)课程改革目标。

1.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从青年教师抓起,继续以学科协作组为突破口,逐渐转变中老年教师的教学观念。

2.探索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课改之路,不断总结提升,争创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3.树立质量意识,把好课程质量关,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六)德育工作目标。

1.加强学生的行为培养,帮助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培养一支敬业奉献、有办法、有思路、有效率的班主任队伍。3.打造一支工作能力强、各方面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

4.强化学生的自律、自强、自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5.以课题引领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品位。

(七)学生素质发展目标。

1.培塑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做到言谈举止文明、得体,衣着整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四个习惯,即读书、思考、交流、分享的习惯。

3.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既有良好的心态又有健康的体魄。

(八)办学特色建设目标。

1.加强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体协调能力,2.加强学生数学日记写作的培训,力争将此作为我校学生素质提高的一大亮点,借此形成我校的新特色。

3.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以此作为我校德育建设的一大特色。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共同商讨学校发展大计。

1.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可以通过政治学习,开展“我爱我校”的系列活动,如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我爱我校征文赛等。以此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2.规范教代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代会召开,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

3.学校每一个重大决策、每一个制度出台均经过教代会通过方可实施,争取广大师生的拥护。

4.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

(二)做细德育工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打造德育校园。

1.培塑育人队伍。成立班主任论坛,定期学习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

2.培塑育己队伍。选拔优秀班干部,加强培养,做好育人协助工作。3.丰富活动内容。少先队活动要成主题、成系列,反复抓、抓反复,让活动精神深入学生心田。

4.科研指路。通过确定德育课题,围绕课题进行各方面的探究,努力走出一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成功之路。

(三)做强科研工作,营造课题研究氛围,打造智慧型校园。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召开课题沙龙活动,努力营造科研氛围。2.加强理论学习,扩大阅读量,丰厚理论底蕴。

3.努力促成四种习惯养成:阅读习惯、交流习惯、思考习惯、反思习惯。

(四)做精后勤保障工作,营造服务氛围,打造服务型校园1.组织学习,强化后勤人员服务意识。2.加强考核,督促后勤人员服务行为。3.全员参与,让师生成为自觉维护校产人员。4.外出参观学习,在交流中提高服务能力。

六、工作保障1.物质保障。

争取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在资金和人力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每年增加投入用于学校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生态校园、活力校园、现代校园。2.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党小组建设、行政班子建设、工会组织建设,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廉洁奉公、高效运作成为每一个团体的工作作风,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师生表率队伍。3.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努力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使之成为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的催化剂。实施民主办学,依靠工会、团支部,调动广大教师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兴庆区0000002009年2月。

(2009—2010学年度至2011—2012学年度)。

银川市兴庆区000000。

2009-6-27。

小学的学校年度发展规划

贯彻落实市教体局(--)1号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科学意识、形象意识、和谐意识,实现我校在--年质量提升、形象提升、口碑提升、品味提升的目标。做好重点工作,即:实验楼建设工程、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建设、高效课堂达标、提高教师学历、建设平安和谐学校。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办学效益得以彰显。

二、重点工作。

(一)、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资助。

(二)、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学前一年、三年受教育率分别到达98%、75%;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到达90%;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职专10人招生任务,高中阶段升学率学率达85%以上。

(三)、投入35万元,新建27间三层实验楼一座;配套完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教职工活动室一个。

(四)、完成初中、中心小学学校图书仪器达标建设,到达省定办学条件标准,理解上级验收。

(五)、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改革,深入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组织参加首届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经过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六)、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课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决执行教体局要求的小学、初中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以下。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组织教师经过成人高招、电大、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实现中学教师本科(含在读)达75%以上,小学教师本科50%以上,专科100%。

(八)、进取发挥乡成人学校作用,完成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200人次,青壮年非文盲率坚持在99.8%以上,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

三、具体措施。

(一)全面优化办学条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认真执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管好用好教育奖励及救助基金,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助资助。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力度,坚持政务公开,坚持勤俭办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加强教育实验楼建设,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督、确保6月份交工使用。投资15万元建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解决中小学生实验教学问题,保证实验开出率到达95%以上。

(二)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校形象,扩大办学效益。

1、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认真落实《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以下,整体实现班额标准化。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每周五天教学工作日制度,严格执行学生作息、作业定量有关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纠正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继续深化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提升学校形象,辐射周边乡镇,扩大办学效益。开展人民满意学校创立活动,提升品位、扩大影响。

2、坚持育人为本,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梦想信念、公民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创新载体,拓宽渠道,增强实效,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坚持知识教育和本事培养并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本事、实践本事、创新本事和适应社会本事。

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三年级以上开齐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本事。按照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校饮食服务管理工作,变换饮食品种,科学合理搭配,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落实学校卫生防疫制度,做好预防,晨午检,随访,登记工作,做好甲型h1ni流感等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

(三)、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

2、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抓好各年级常规教学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潜能生的潜力,以常规管理促课改深入推进。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

3、组织好说、听、评课和写教学反思等常规教科研活动,认真搞好周六教研活动,为教师供给一个交流、学习、研讨教育教学方法的平台,帮忙青年教师的成长,构成“以老带青,老中青相结合”,共同提高的局面。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定时检查各教师的听课记录,教案、业务政治笔记等教学常规的完成情景。组织教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观看相关的教学录像,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逐步构成个人教学特色。

(四)、以育人为本,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将更牢固地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念,采取各种灵活多样、具有成效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少先队、团委会、班主任、品德课教师和各科任教师的作用,明确德育工作职责,协调、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节庆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资料的思想教育工作。

2、规范和落实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升国旗后,安排学校领导有计划、有资料地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讲话。

3、组织教师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资料,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团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把思想品德行为体此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进取向上”的精神。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培训。

1、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要按照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品格优秀、业务本事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努力改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2、利用多种形式,进取开展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对于教师有关学历提高学习的请假,学校一律绿灯放行,并将学历纳入教师业务档案,将学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加分资料。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年末到达中学教师本科(含在读)达75%以上,小学教师本科50%以上,专科100%的目标。

3、继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代课、听课制度,切实提高领导教学的本事,致力成为学科教学的能手、教学管理的内行、课改研究的专家。实施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制度,事项动态管理。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继续开展“班主任比武”活动,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六)、努力创立平安学校,创办平安和谐教育。

1、对学校电路坚持经常性的检查,确保用电安全。

2、请专业人员对学校建筑物安装避雷装置,并请专业部门验收。

3、学校安排教师值班并联系交警部门,规范学生乘坐农用车问题。

4、加强学校门卫工作。继续做好领导班子大门口值班和夜间巡逻工作。

5、认真落实校方职责保险工作,确保参保率达99%以上。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职责追究制,对出现安全职责事故的职责人,要严肃追究职责。

(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令行禁止。

(八)、重视信访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我乡全年无上访现象。进取宣传我校教师、教学的典型事迹。配合政府做好计生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计生法规和优惠政策。加强对工会、女工、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参与学校管理和服务。

在--年新形势新任务下,困难与机遇同在,但我们寺河中心校的全体师生充满自信,我们要以局(--)文件精神为工作目标,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动力,上下齐心协力,认真履行自我的管理职责,牢记使命,全面完成教体局交给的各项任务,寺河教育发展的明天会更好!

护理部十三五发展规划书

20**-20**年,财务部门的目标是配合公司整体发展目标,从制度建设、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多方面做好公司的财务“管家”。

(一)明确岗位责任,组织财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团队凝聚力。

每个人都应该清晰的认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无论是做什么都应该为公司,为部门考虑,不可粗心大意;员工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二)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会计核算。

作为财务人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原则,该做的积极去做,不该做的一定要决予以拒绝,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每一笔业务。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财务部经过了2年多的建设,财务制度相对完善,但随着公司整体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相应的.财务制度也要跟着去改进和完善,加强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合理控制总体资金规模。

规范、健全现金使用制度,严格管理资金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为公司的财务把好舵。

(五)制订财务成本核算体系,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做好物料的领用、消耗管理,做到记录准确、及时。同时,跟同行业分析比较,找不足,并制定解决方案,逐步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在可控制范围内将成本费用最小化。

(六)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做好每个月度、季度、年度的预算工作,为公司的管理提供尽可能详尽、准确的第一手分析资料。

(七)准确及时出具各项财务报表或报告。

提供月度、季度和年度预算分析,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八)做好税务筹划和财务规划,规避税务风险。

及时了解最新的相关税务政策,利用最新的、对企业经营发展有利的税务政策,降低开支,节约成本费用的支出。

(九)加强同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对于公司内部,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各部门处理相关事宜;对于公司外部关系,我们需正确处理好银行、税务与企业的关系,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进了解,共同发展。

护理部十三五发展规划书

一要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文艺铁军。

切实加强党对文艺协会的领导,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成为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拥护者、践行者,引导文艺工作者牢记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实践者。文联要加强改进对各协会的政治引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起走正道、踢正步,传导正能量,树立正形象。加大对文艺协会换届工作的指导,按照中央要求,妥善处理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在协会兼职问题,把德艺双馨的专业人士推荐到协会领导岗位,盘活文艺人才,激发协会活力。文艺协会要切实服从党的领导,牢固树立文联意识,主动接受指导,立足专业优势,发挥主观能动,做好团结服务,发现吸纳新人,宣传创作成果。

二要坚持以专业培训为抓手,提升文艺创作实力。

着眼于培养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专业人才,邀请一些文艺名家到我区开设专题研修班,组织县内专业人士深入校园、机关、社区、企业等培训文艺新人。确定一批文艺创作基地,组织开展各类创作交流、研讨活动,建立人才梯队,积蓄人才资本。

三要坚持以服务大众为抓手,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各协会要帮助文艺工作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问题,倡导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导向,建立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活动。要组织文艺工作者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创作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旋律、反映人民心声、艺术制作精良的作品,推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要扎实推进“文化进万家”“送书法回家”“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四要坚持以奖励扶持为抓手,实现文艺精准创作。

立足xx区实际,推行文艺创作项目化、奖励扶持标准化。建立文艺精品生产制度,健全重大文艺创作项目遴选评估制度,以项目化引导文艺精准创作方向,对那些具有品牌性、地域性的`重点文艺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本土原创作品,有计划、有重点推动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全面修改政府文艺奖评选办法,提升获奖规格,提高奖励标准,鼓励创作参赛,特别对公开发行图书、加入高层次文艺协会的给予重奖,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加强文艺精品的商业化运作,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与市场接轨,提高文艺工作者的社会价值和生活质量。

五要坚持以宣传推介为抓手,推出一批领军人物。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资源,利用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阵地平台,经常性开展展映展览展演和专题推介活动。组织各协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艺术赛事,加强与文艺发达地区的交流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展汇演,推出本土特色的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深入开展“三名工程”,在全区树立一批文艺界名家、名角、名师,今后的每届政府文艺奖均评选出名家名角名师各一位,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帮助他们在国家、省市举办专题展览,利用报刊、电视宣传报道他们的艺术修为和先进事迹,为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利益、社会上给荣誉,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名家的良好氛围。

小学的学校年度发展规划

xx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紧跟管理区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必须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此刻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管理区教育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管理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1、学校基本状况。

位于屈家岭管理区xx办事处的xx小学始建于1973年,前身为总参五七干校红卫学校。改交地方后校区包括xx中小学,属于完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区在何集建立第二初级中学,xx学校中学部并入何集二中。现学校占地面积30亩,有6个教学班,学生近150人,教职工16名。

2、教育发展背景。

应对屈家岭管理区创立“工业强区,做活生态文化旅游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管理区教育局组织学习并着力推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制定了《屈家岭管理区工作要点》。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立足于我区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成为办事处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另外,管理区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所以,我们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也应充分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途径,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资料融入我校的发展规划中。

3、社区状况。

为支持三峡移民工程,管理区移民办公室对xx办事处布局结构调整,学校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高度关注,社区、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很高,管理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现场办公,关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工程进度,此刻学校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总建筑面积24360平方米,拥有篮球场、标准停车棚。同时学校正在逐步配齐各类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由于此刻学校与办事处没有人员分配、经费发放等直接管理权责,办事处无工矿企业,现学校办学除财政开支外,所有费用需要自筹,生源减少,学校经费一向存在必须困难。另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在管理区最西端,且夹在钟祥长滩镇和罗集镇之间,生源极不稳定。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工家庭,部分家长素质较差,多次出现不能尊重家校协作教育的现象,学生在养成教育上存在较大困难。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6人(含在编因病待休教师1人、后勤专职1人,聘请教师4人,资教生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4人,占在岗教师的87.5%;小学高级教师7人,占在岗教师的50%;40岁以下的教师9人占在岗教师人数的64.3%,他们积累了必须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经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本事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目前,学校已基本构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名,占在岗教师的21.4%。

2、学校管理状况。

近一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必须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进取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可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管理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可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构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构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学校,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文化熏陶人的实施载体,探索“高效课堂”的办学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梦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礼貌团结勤奋创新。

校风:合作奉献务实。

教风:严谨互助创新。

学风:明礼乐学力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职责人: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进取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教工之家,开展教工活动,经过“读书沙龙”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创立学习型组织。

6、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学校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9——、8)。

年度目标:

1、以传统文化导读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学校育人文化环境。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完善学校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11、9——、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构成学校共同愿景。

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书香学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12、9——、8)。

年度目标:以构建和谐学校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任务:

1、以创立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构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干部专业素养: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要进取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

2、管理成果:学校要争创“管理区安全礼貌学校”,“管理区教育科研先进团体”,“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管理区学校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家长满意率到达98%以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责人:

目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本事的培养(即,教学设计本事、课堂驾驭本事、总结反思本事),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职责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本事。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团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本事、课堂驾驭本事、总结反思本事。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本事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忙不一样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1)改善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本事、教学本事、科研成果、培训情景、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景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善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供给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构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到达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职责人:

目标:以“学以致用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小学各学段学生礼貌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本事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构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构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学校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礼貌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本事。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礼貌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书法、绘画、合唱、棋类、鼓号队等学生活动小组,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质量。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经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经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构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构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礼貌,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职责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四)教学工作。

职责人: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进取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一样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本事。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构成我校校本课程,经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本事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本事展示情景、文体活动参与情景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一样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景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景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9——2013、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构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到达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职责人: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构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齐,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构成自我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经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本事。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本事。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区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齐,构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职责人: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供给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学校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学校环境文化于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学校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职责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礼貌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职责人:

目标:

提高师生学校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本事。经过三年努力,构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构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经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经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资料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资料,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文体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构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教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为组员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职责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进取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经过。一经经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景,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全体教职工: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坚持“优化育人环境,创办示范学校”为奋斗目标,坚持“让每一片心灵充满阳光”为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校本研究,突出学校特色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工作目标本学年是我校稳步提升的一年,学校工作的总目标是努力创建镇级规范化小学。

1、班子建设目标:形成团结、务实、勤政的班子作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力争让全校师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学习。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支团结合作、自主创新、好学奋进的教师队伍。

3、德育目标:坚持以礼育德的工作思路,本学期以培养文明礼貌、好学上进的校风学风为目标,以评比来促进校风学风的好转,以学风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目标:教学成绩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工作及措施。

(一)坚持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学校良性运行机制。

管理实行六坚持。即:坚持分层管理,坚持目标管理,坚持质量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坚持民主管理,坚持人本管理。工作中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力争创造一个平台,让教师尽显才华;搭建一个阶梯,让教师登高望远;激活一个机制,让教师自我完善。使学校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年级组建设为重点,以师德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细化“珍惜岗位、关爱学生、热情工作、提高质量、团结协作、容纳他人”工程,进一步激发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好自己的三个精神乐园:一是建设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爱岗敬业,心灵宁静,信念坚定,就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得到工作的快乐。二是建设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只要带着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就会学亦无穷,乐亦无穷。只要建立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就会不仅爱优秀学生,也会更爱有缺点的学生,以德报怨,也感觉问心无愧,这是教师的境界。三是守住依法治教的精神乐园。依法执教要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落实到可感知、可操作,可细化的行动上。培养有个性的教师,使教师懂得在法制的范畴内创新。

2、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为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教导处与教研组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从本校实际出发,制订确实可行的学习研修制度,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组织教师参加经常性的学习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继续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要为骨干教师的成才搭建舞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学、学术研讨活动。

(三)、坚持德育为首,有效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一个根本和三个原则。一个根本是坚持以礼育德为根本,加强礼仪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微笑待人,主动打招呼,每日做件家务事的良好习惯,养成按规则办事,不乱扔垃圾,不乱花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公共礼仪。努力实现德育社会化、生活化、常规化、基础化、课程化,从基础抓起,追求实效。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儿童,降低重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寓教于活动之中;二是坚持“三结合原则”。要有大德育观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三全育人”的原则。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科、每一项活动,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进一步强化优秀班集体建设,在队伍建设上花力气。一是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通过案例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思想教育水平;二是制定班级与校级学生小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继续办好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貌;三是各班制定优秀班集体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功能和班主任的创造才能,开展优秀班队课展评、优秀班队活动设计竞赛等活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班集体建设方法。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一把手”责任制,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层层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交通事故图片展、法制教育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现象的发生。

(四)坚持质量立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1、关注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召开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切实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抓教风、抓课堂”的具体要求是:抓教风,要求做到“三严”,达到“三业”,即“严肃师德师风,乐业爱生;严格岗位责任,敬业奉献;严谨治学态度,精业钻研”;抓课堂,要做到“一不三有二得”,即“每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安排有练习、有检查、有反馈;教师每节课要明确:“你希望学生得到什么?你让学生得到了什么?”课后要求认真反思。

2、强化教学基础管理,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本学年,我们将把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作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推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手段。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方面加强“三要”:要有具体的备课活动计划、要在备课组长负责下进行的集体备课、组员在备课组内要有明确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3、强调对教师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改进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坚持“重平时”、“看三率”的原则,即评价注重教师平时的教学效果、学生平时的学业负担情况;评价一看期中期末考试“合格率”、二看“优秀率”、三看“提高率”,全面评价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布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从知识练习、巩固的角度及重课堂四十分钟效率,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五)坚持服务助校,继续提高总务后勤工作效能。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意识。总务部门要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后勤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勤恳工作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2、加强节能节源意识,提高物品能源使用效益。首先是提高节水节电意识,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水电管理,平时要加强对校园的巡视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浪费水电的不良现象要及时加以制止。其次是加强对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学校物品采购、保管、发放等环节的管理,所需物品的添置继续实行“申报、审批、采购、再审批”的流程。

3、加强校园管理,呈现环境优势。加强对师生的爱校教育,确立学校是我家的思想,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对各处室的财物实行登记、核查、考核制度。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

1、坚持上好体育课,并制定出体育课课堂常规,体育科组连同各班级要抓好两课两操质量,要求两操动作整齐到位,出操排队快、静、齐,队伍行进充满朝气。体育组还要组织好常规性体育竞赛活动。

2、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防火、防电、防盗、交通安全等防范意识要常宣传、常教育、常检查、常汇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控制不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同时要加强对骑车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3、加强常见病、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防疫工作。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落实卫生包干区制度,实行一日两扫,一周一大扫。加强卫生检查工作,形成制度化,每周检查评分。全体教师要根据本计划的精神,切实制订好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扎扎实实地付之行动,共同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内涵的丰富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0一四年三月一日。

杨浦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杨浦区建设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划。

截止。

2014。

年底,杨浦大专以上人才资源总量约。

27.7。

万人(。

277116。

人)(其中,科研院所。

6385。

人,国有企业。

2373。

人,大学。

153300。

4.85。

个百分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高出全市。

6.95。

个百分点)。

区域内现拥有两院院士。

62。

名,截止。

2015。

年底,共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

3310。

计划实施,引进或培育中央“千人计划”

160。

人,占全市。

20.8%。

;上海“千人计划”

100。

人,占全市。

14.8%。

;上海领军人才。

11。

人,入围“。

3310。

计划”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

282。

位,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占。

69.9%。

集聚海外人才创业企业。

533。

家,并且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带动了本土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和专业团队的集聚,集聚上海创业类“浦江人才”

22。

名,

15。

家企业获得市首席技师“千人计划”工作资助,初步显现了高端人才带动人才集聚的效应。

十二五期间,全区各类创业载体超过。

200。

万平方米。千人计划创业大厦的正式启用,使上海。

3310。

5

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3

个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

1

个国家级软件园、

27。

个大学生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以及开发建设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所形成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载体,多层次、开放性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形成并日益完善,对外竞争力不断增强,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杨浦创新创业。

十二五期间,围绕做大做强区域重点产业,坚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了相关的人才配套政策,包括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政策、领军人才政策、鼎元杨浦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人才激励政策等,有效地推动各类人才对杨浦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发布区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立足杨浦未来发展导向,引进科技创新人才,重点聚焦知识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人才,促进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特别是全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时期,也是杨浦区打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升级版,力争成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打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品牌,实现杨浦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任务更加紧迫,人才优势向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的态势更加明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人才优先的发展道路,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力巩固和提升人才竞争优势,抢占人才制高点,努力开创开放大气、兼容并蓄、创新活跃、人才辈出的发展新局面。

1

虽然经过多年积累,杨浦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但现今杨浦还依然缺少一流的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领军人才,领域尖端的创新创业人才依然不足。现有的引进人才中,直接创业的,在产业领域创新的能直接转化成生产力的依然比较少。纯技术的多,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仍有所不足。

2

现有的人才体制,对引导市场投入的杠杆撬动作用还不足够充分,对发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人才保障还缺少足够的引导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人才成长发展主要平台的作用,对区域内社会人才服务组织还缺乏互动和整合,人才工作的社会合力还未完全形成。

3

人才发展软环境尚待完善,与万众创新示范集聚区的总体要求还不完全匹配。

社会大环境。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还未充分形成。各类专业化知识服务机构和服务人才还有所缺乏,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尚待提升,创新软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信息服务平台优势还不够集聚。系统性的平台搭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依然缺乏。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依然存有条块壁垒,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没有形成合力。人才保障还不够健全,人才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深入,离国际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还有距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优化环境、开放聚才,加快推进人才优先战略,以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集聚人才发展大举措,突出创新创业承载区核心功能,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先行先试人才政策,布局创新创业载体,为打造知识技术策源高地,技术转移集聚高地,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建设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及万众创新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20。

年,杨浦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聚集一批世界一流、产业急需、引领未来的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支富于创新、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效益突出的人才队伍。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建设,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将杨浦打造成为国际性人才聚集高地及创新创业最活跃地区之一。

——强化人才竞争优势。

2020。

年,大专以上人才资源总量(含大学、科研院所)达。

42。

万人。

——打造高端人才集群高地。

2020。

年,中央“千人计划”人才达。

250。

人,新引进培养。

200。

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

35%,。

知识型服务业人才占就业人口中人才总量比例达。

60。

%。

——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20。

年,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r&d。

)达到。

150。

人年,区域获得授权专利数达。

8000。

件,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科技成果。

——完善人才成长发展平台。

2020。

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众创空间。

10。

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10。

个,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

1000。

家。

紧握杨浦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历史机遇,以创业人才的集聚促进产业集聚,以创业人才的引领带动人才发展的国际化和高端化。进一放大创业服务资源的人才集聚效应,营造更有优势的创业环境。

实施升级版。

3310。

”计划。以杨浦创新创业示范建设为契机,实施升级版“。

3310。

30。

2020。

年,培育。

20。

家加速发展期的高科技、高成长性的海外人才企业,争取。

家科技企业达到上市资格或上市。

实施。

2020。

年,通过专项资金培养支持等举措,重点扶持、动态培养。

250。

名在同行业有影响力的杰出大众创业人才,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实施创业人才。

“知识更新计划”。大力提升创业人才知识素质。

1000。

名中高层次创业人才进行知识更新培养。支持园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机构建立各种类别的创新创业学院、企业人才培训基地,鼓励社会培训机构、社会组织承接人才公共培训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扶持。帮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尽快成长为高水平的全能型企业家。

“大数据”专业技术,合作建立“杨浦创新创业智库中心”,争取。

5

年的时间在对基地企业、团队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分析扩大到社区、园区,形成杨浦创新创业的评价体系,定期发布创新创业指数,对区域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创业能力、产业发展、企业成长、人才国际化等方面进行指数评价,使其成为区域创新创业风向标。

立足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按照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内涵要求,统筹开发国内国际人才资源,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一流领先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

2020。

年,通过储备基地向企业输送。

1000。

名储备科技人才。

2020。

年,扶持培育。

100。

个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团队。

实施杰出专家。

2020。

年,吸引。

200。

名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在学科领域具有权威地位的才库专家前来杨浦提供智力服务。

实施。

2020。

年,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激励政策扶持,吸引各类研发人才。

1000。

名服务企业。

建立健全。

“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贴近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培养适应企业技术升级需求、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实施紧缺技能支撑计划。使用好中小微企业职业培训服务平台汇聚整合培训需求的功能,发挥好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区县统筹部分,依托市、区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主开发项目的优势,鼓励开发符合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技能培训项目,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技能培训项目的提升,技能培训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发挥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引进国际培训平台的功能,做好紧缺急需、国际先进和技能依靠的国际品牌证书引进工作,拓展高技能人才的国际视野,优先服务杨浦发展。

2020。

年,认定资助及建设。

10。

家区级高技能人才示范培养基地。

实施首席技师引领计划。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发挥首席技师的关键带头作用,对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工作室予以经费资助,创建一批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对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先推荐首席技师参加本市各项人才荣誉评选。推广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挥多元评价在激励和引导高技能人才参与创新的推动作用。

实施企业技能培训助推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培训扶持力度,具备培训能力、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经认定,给予专项补助自行组织或委托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对有职工职业培训需求但缺乏培训能力的中小微企业零星分散的培训需求,搭建区域性培训服务平台,提供集中培训服务,做好企业与教育培训机构的对接服务,对企业职工参加培训后考核或评价合格的,给予培训费补贴。

1

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020。

新增特级教师。

8

名,区学科带头人。

250。

人次,区骨干教师。

600。

人次。发挥各类领军人才的团队领军作用,以科研为带动,以实践为支撑,不断提高骨干队伍的业务能力,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形成学科建设的梯队。

“百医登高计划”,到。

2020。

年,新培养。

10。

名优秀学科带头人、

40。

名青年学科骨干和。

10。

名公共卫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深化名院长建设工程,涌现一批具有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精业务,善管理,勇于改革创新,办院特色显著的院长,发挥名院长示范和带教作用。

2

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关注区域公共文化人员成长成才,发挥人才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建立文化人才库。加强对专业艺术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基层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基层群文培训、文化人才培训等,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打破体制、区域界限,注重挖掘、吸引杨浦各类文化名人以多种方式参与杨浦文化建设。依托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身需求,与大学院校,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深化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继续有序深入开展代表性传承人后继人才培养工作。

加快培养体育领军人才,深入实施。

2020。

年,建立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3

个,推进全区体育人才队伍良性发展。

3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020。

年,培养社工督导。

30。

名、社工督导助理。

40。

名,高级社工。

30。

名,专业社工。

1000。

2020。

年,争取全区专业社工机构达。

30。

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的品牌社工机构达。

5

家。开展专业社工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标准的研发和社会工作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其行业管理作用。

1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

“偏才”“专才”,“一事一议”。坚持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相结合,建立健全以企业和市场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公平参与,以品德、业绩、能力、贡献、潜力等为导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落实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国企领导班子考评办法。推行人才推荐制度,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

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千人计划”、上海“领军人才”计划,上海“浦江人才”计划等各类国家级和市级人才计划申报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扶持、项目推动等有效措施,以政策为导向激励人才,以企业为主体集聚人才,以实践为舞台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积极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条件,努力实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

3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

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人才市场发展规律,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交易媒介、交易咨询、供求趋势预测、人才评估等职能,健全人才供求、竞争机制,为人才有序流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推动高校人才前来政府部门挂职、任职,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校科研人员,进行双向柔性流动,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兼职授课。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引才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加大对紧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人才中介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通过中介引才、以才引才、亲情引才,努力提高引才精准度。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渠道,拓展引才广度和深度。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4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杨浦区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荣誉、称号的人才、团队予以表彰奖励。邀请人才参与社会事务、对人才实绩进行广泛宣传、择优推荐人才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兼职、畅通人才参政议政渠道、推荐优秀人才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

1

深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启明星加速”工程,以人才和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完善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为入选人才和项目优先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充分依托杨浦海外人才基地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投创机构以及各级创业载体的资源联动;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联动共建,完善落实科研资源开放制度,加快形成“产城融合、学城融合”,助推杨浦海外人才基地成为杨浦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高层次人才要素平台。

2

提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三区联动”优势,在项目对接、机制构建、资金扶持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引进第三方专家评审团对企业项目进行评估和跟进;同时扩大与高校的合作范围,增加与相关科研院所和院士的合作;展开新一轮企业科研项目征集、发布、对接、评审、资助、跟进、考核等环节,共同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互相沟通协作的良好平台。进一步开辟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促进区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努力形成人才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

3

推进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整体建设。

引入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补充基地内试制平台、孵化园区功能,引入国外培训机构资源,围绕科技前沿理念、硅谷创新创业等元素,打造国际化高端创业论坛,辅以“区级实训基地建设补贴”政策,引入一批体现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开放灵活,产业带动力强、营运社会化的实训资源,逐步构建“一基地多点”,覆盖政府、高校、园区等多层次、多维度的五大联盟机制,以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为核心,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功能集聚区域,将其打造成激发各类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的策源地。

4

谋划众创空间建设。

培育更多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

“众创空间”,率先形成各类众创空间集聚格局。依托区域丰富的旧厂房资源、有历史价值的老居住区建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多元开放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客组织和创客领军人物,加快培育全市乃至全国最活跃的创客群落,最具影响力的创客联盟及众创空间。引领创业孵化机制创新。完善创意到商业价值实现的创新生态链,完善项目挖掘、媒体宣传、风险投资支持、专业导师咨询等内在孵化机制。引领草根创业成果涌现,孕育和扶持具有商业价值潜力和广阔成长空间的创新企业,打造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

1

建设人才大数据库。

探索将工商、税务、人社等分散在各部门社保、流动等基础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据共享分析,对人才信息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全面掌握各类人才的分布、流动与发展规律,为人才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人才合理良性流动。同时依托国际人力资源公司,依据杨浦产业发展导向,搜罗国际国内一流相关人才信息,对于潜在的、尚未来杨浦发展的海外高端人才,建立一个集信息储存、沟通联络、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海外人才数据库,整合分散的海外人才信息与资源,及时掌握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动态,全面、准确地掌握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结构、专业、分布等方面的情况,深入调查了解海外高端人才状况,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意向和求职选择,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国际人才供求信息交互。

2

宣传举办杨浦人才品牌活动。

以公共实训基地、海外。

积极邀请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参与,用五年将其打造成杨浦人才工作第一品牌,使其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第一入口和与各方资源对接的高端平台。提升杨浦人才工作在海内外人才和社会各界中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3

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网络。

“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联办、一网式运行”的工作机制,为人才全程提供创业体验、企业孵化、生产发展、生活配套等“全链条”服务。在服务平台中,以“创业场地服务”、“项目资金申请”、“人才引进”、“第三方服务”、“专利保护”、“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人才社区服务”等服务窗口,及“创客空间”、“路演大厅”等展示平台,与创新创业园区、各级各类孵化器贯通衔接,同时健全专业化、高端化、市场化、个性化的人才服务,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人才服务网络体系。

4

探索试行人才“科技创新券”

开展。

“科技创新券”政策试点,对创新创业团队和中小微科技企业使用加盟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设备给予补贴,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开展技术创新,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激励企业创新投入,以灵活的资助方式,使创新创业人才根据自身的研发计划灵活选择所需的服务类型;同时,推动高校及研究机构将技术成果转化与创新企业充分对接,增强市场对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人才创新创业。

1

提升医疗服务体系。

加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促进区域卫生资源均衡化布局,全面提高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确保人才获得全方位的医疗支持。加强人才医疗保障,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探索建立人才医疗保健个性化服务制度,扩大与国外医疗机构的联合办医、联合科研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探索引进优质外资医疗服务机构,吸引境内外高水平医学专家前来提供服务。

2

完善教育资源供给。

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满足国际人才需求的教育服务体系,加快新江湾德法学校建设,探索与国外知名学校联合办学,促进公益性国际学校、国际班级的发展,满足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的各种就学需求。对区域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子女给予相关入学、转学政策指导。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措施。

3

健全人才住房保障。

加大资金补贴力度,针对不同群体,构建面向不同层次人才的。

“租房补贴、公租房、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人才公寓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新建、改建各层次人才公寓,对经区房地局认定的,承接创新创业人才入住达到一定比例,且入住时间平均在一年以上的公寓,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建立和完善人才公寓建设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公寓的政策体系,在管理、运营、补贴以及财力支持等环节明确配套性的意见。建立统一的人才公寓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在人才公寓的功能布局和运营服务上注重贴近国际人才的居住需求,配套建设现代化的商业、文化和交通设施,确保人才公寓发挥最大效应。

4

探索人才社区建设。

在新江湾城地区建设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国际人才社区,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特色化的方向,按照国际理念、国际惯例规划提升社区环境;按照国际人才的生活习惯选择物业管理、商业和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将低碳、绿色、智慧的理念贯穿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始终,引进教育、医疗、文体等各类资源,打造独具杨浦文化特色、与杨浦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相匹配的现代化人才居住社区。

在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下,充分发挥党委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良好局面,为贯彻落实本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优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发展重要指标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各部门要以执行年度计划推动五年规划的实施,以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总体规划的推进。

做好规划实施的基础工作,加大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力度,落实保障人才投入资金。按照。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拓展资金来源与渠道,探索建立健全人才发展项目和财政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人才事业持续发展。

培训学校发展规划

以人为本:教学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所有的学生获得主动健康地发展;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依靠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元自主发展:强调学生多元自主发展,核心是坚持学生、教师、学校的多元自主发展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

建设和谐学校:强调学校教职工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学校发展与外部社会的和谐等,通过把握办学中各种关系的规律,促进办学中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达到建设和谐学校、全面推进学校发展,从而体现我校的核心价值观:关爱、尊重、服务、负责。

(一)、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在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上,把办学效益的提高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以质量带效益,以效益促质量,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共同提高。

第一阶段:在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前提下,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学校发展的重新定位和制度重构,全面审视、构建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持续发展机制。

第二阶段: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学校总体办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业成绩继续提高。

第三阶段:全面达成学校发展目标,使学校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影响不断扩大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用“名校文化”凝聚教师队伍。

2、加强。

师德师风建设。

打造英才教师的精神。

3、推进“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4、完善机制、建设体系、强化制度,加强以岗位学习为主的教师校本培训。

5、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

6、推动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校本教学研究。

7、实施“名师工程”,重点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8、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课型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三)、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突破口,构建德育实施体系。

1、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将学校日常行为管理转化为德育养成管理,重视道德的养成性,建设道德养成系统。

2、针对家庭、学生的现状,继续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

3、继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辟学生德育基地,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人生体验和感悟。

4、加强德育校本教材建设,建立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体验形成情感反思,增强德育有效性。

5、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个案研究,加强对全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

6、完善与时代相适应的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德育控制系统。

(四)、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提升学校知名度。

1、利用县教育网宣传我校的日常工作业绩。

2、可以利用新闻视频宣传我校的工作动态、办学理念、精品活动等。

3、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家长来宣传我校,让社会各界相信我们有能力创办政府信任、学术认可、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学校。

4、利用我校网站通过国际互联网宣传我校办学理念、工作业绩、精品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等。

(五)、抓教育资源开发,实施“教学现代化建设工程”

1、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建设数字化的校园。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施“网络班班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数字化校园”三步走战略。建成全校多媒体教学与制作平台,实现多媒体教育与制作网络化,建设数字化校园。

3、全方位、多渠道培训一支信息化的师资队伍。

4、利用校外的资源,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的整合机制。

护理部十三五发展规划书

“目标要体现导向性,可量化、可测评”

20xx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切实提高目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坚持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既有体现导向性的目标,又有可以量化、测评的目标,促进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以及“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全面总结和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与“十二五”规划相比,教育部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重点强调了规划目标的导向性、可量化与可测评,并提出在“十三五”规划中评估“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与达成情况,这就要求大学建立并完善自身建设和管理当中的教育统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x年12月的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工作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化服务型教育统计”“建立教育需求和趋势的预判研判机制”,正呼应了《通知》中的要求,通过量化与测评,才能“完善教育规划、计划和统计工作监管评价机制”,最终推动并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方式。

一手抓定制范式。

我们通过对我国本科、高职等不同类型高校“十二五”规划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大多数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范式,在撰写规划文本的过程中存在着共性的问题:

一是办学目标“同质化”,学校定位缺乏区分度;。

二是规划中描述性文字较多,目标缺乏定量描述;。

三是目标、任务、措施相互支撑度不足,缺乏科学的规划逻辑;。

四是诸多规划任务未进行分解细化,可执行性不足;。

五是在规划文本的实施部分缺乏对监测评估等保障机制的具体说明。针对上述每一个问题,学校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范式进行战略分析与可测量性的落实。

完整的发展规划结构应包括总规划、各部门子规划以及各专业子规划,规划的制定范式则主要分为四个领域:定位阐述、目标确定、任务分解与行动安排。

定位阐述:

在规划定位的阐述中,要涵盖必要的结构及相应的层次。如目标定位中要分析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各专业定位与当前水平的定位,明确人才产出是学术型、应用型、技术型还是复合型;类型定位要立足于为建设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或社会服务型大学制定相应的规划;服务定位要说明学校的人才输出与科研成果主要面向国家还是区域地方,是面向行业、产业还是学科领域。通过结构化的定位阐述,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得以在规划中体现,这就能帮助学校解决“同质化”的难题。

目标确定:

基于清晰定位的规划目标将更加科学,具备更高的可行性,而制定目标依然需要实证依据与区分层级,不仅要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等宏观形势,还要立足学科建设、地区贡献、行业趋势等现实的需求,进行目标的制定。各部门及各学院要分别对自身“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诊断与分析,并在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目标,同时设定能够证实各目标达成的数据观测指标,用于阶段性的落实考核与规划的中期调整。通过数据量化的方式能够将规划中的描述性文字进行定量的判断与定性的二次验证,加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意义与实证价值。

任务分解与行动安排:

任务分解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一环,任务措施的制定与分解一方面要科学、有条理,能对规划目标的实现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可行、分工明确,使得管理层与教职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通过梳理十余所本科不同类型院校“十二五”规划文本的主要任务部分,按撰写顺序与逻辑归纳如下表所示,“985”“211”大学与应用本科在一级任务上基本一致,这即是说在规划的任务领域上两类大学是有共性的,差异体现在二级任务上,主要是建设水平与深度有所不同。

在子规划上还可分解为校级任务、专项任务、院系任务,其中校级任务主抓学校全局性举措与校级重点建设项目;专项任务主要是由各处室牵头负责的专项工作,如教学、科研、保障建设、学校治理、产学研合作等;院系任务是各院系的专业建设、专业认证与评估等。行动安排则是根据分解的任务确定各个角色的分工、协同及相应的时间安排。将目标与任务一一对应、逐级细化,能够增加规划的逻辑性与可执行性,促进规划的实施与目标的达成。

一手抓实施监测。

“十三五”规划的文本制定与实施监测是一体两面的,需要发展规划部门统一负责进行。国外知名大学的规划机构大多都承担着规划制定、预算编制、资源配置、实施监测等职能。规划机构可作为督导定期对规划实施的效效果进行评估,如对课程体系、教学效果、教师行为等目标的监测周期为一月至一学期不等,对生源建设、就业质量等目标达成度的监测周期一般为一年,对专业建设、高水平重点建设项目等目标实现度的监测周期则更长。规划评估结果要向全校师生反馈,并作为调整规划目标与实施路径的参考依据。

如此,规划工作的“制定―实施―调整”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循环,同时规划实施的“效果监测―问题反馈―持续改进”也将成为一个闭环,这种“闭环型”的运行机制能够让学校清楚了解规划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管理与干预,避免规划中无效建设或偏离目标的情形出现,最终确保规划的顺利完成,并通过质量数据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对内可考核、对外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