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2023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

2023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

作者:文锋 2023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一

1.在操作中认识2的分解与组合。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制做玩具灭火器两个。

2.与幼儿数量相同的多类玩具,每类两个。

3.小黑板、数字卡2数字卡1多个。

1.出示玩具灭火器,向幼儿提问:

这是什么工具,什么会人使用它?

共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卡2。

2.认识2的分解。把两个玩具灭火器分给两名幼儿,向幼儿提问每人手中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让两位幼儿分别取1个数字卡1,引导幼儿明白两个灭火器分给两个小朋友就是每人1个,也就是2这个数可以分成1和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2的组成形式(即2分为1和1)。

3.认识2的组合。请两位幼儿把玩具灭火器和数字卡还给老师,引导幼儿明白两个小朋友的灭火器合起来又成了两个灭火器,1和1合起来就是2,老师在黑板上贴出2的组合方式(即1和1合成2)。

4.请幼儿说出刚才的.过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2的分解与组合。

5.给每个幼儿发两个玩具和相应的数字卡2、1,让幼儿操作2的分解与组合,老师进行指导。

1.理解2的分解与组合。

2.能利用玩具进行2的分解与组合操作。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教师分花进行,每个教师都分到1朵花,在第一次给教师分花并记录的过程中,找出了“2”的一种分法,并告诉幼儿分解符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并演示和的过程,在第二次给记录和花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序的进行记录“2”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花的结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二

1、能对所抓握的物体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计数,并记录、比较多少。

2、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操作的方法和结果。

3、能积极的参加操作活动及时整理操作材料。

1、红枣、白云豆、花生米、记录单、笔、小碗等。

2、小碗(内装红枣、白云豆、花生米若干)、记录单、笔。

一、男孩女孩比一比。

1、师:请小朋友做个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是男孩还是女孩?

师幼相互熟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师:有男孩有女孩,男孩女孩谁多谁少呢?怎样才能知道谁多谁少呢?

引导幼儿讨论要比较多少必须先分一分再数一数,最后比一比才能知道。

二、抓把红枣比一比。

1、出示红枣。

师:今天我带了一些东西,想看看吗?猜猜这是什么?(红枣)今天我们要来玩个游戏,想跟我玩吗?(幼儿回答)我们今天要玩一个抓一把的游戏?玩什么?抓几把?什么叫抓一把?(就是一只手抓,只抓一次,看看一把你能抓多少)谁想来和我挑战一下,比比看我们都抓一把,谁能抓的多?(请幼儿与教师比赛抓红枣。请一名幼儿来和老师比赛,一人抓一把)

2、师:猜猜看是他抓的多,还是我抓的多。(为什么你觉得他/我抓的多?怎样才能知道谁抓的多呢?)

师幼分别数红枣,引导幼儿检查、验证谁多谁少。(注:数一个放到碗里一个)

3、师:还想玩吗?我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来比一比。

请两名幼儿进行抓红枣比赛。

三、出示装有红枣、白云豆、花生米的小碗。

1、师:我今天还带了一些东西,想看吗?(摇一摇小碗)这个声音跟刚才的声音一样吗?(摇晃红枣的碗进行比较)这个声音咚咚咚的要比刚才的声音怎么样?(响)那猜猜看这里会是什么?(老师打开小碗,向幼儿介绍里面有什么,特别提出白芸豆:它是一种豆类,这个豆子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像天上的什么?(白云)所以这个豆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白芸豆。叫什么?你们认识它了吗?喊喊它的名字。)

2、数清有几种。

师:我们今天还要再来玩一个抓一把的游戏。玩什么?(抓一把)这回要记住了只能抓一把,看看你能抓出什么来?我先来试一试,猜猜看我这一把里都抓到了什么?(教师放入碗中给幼儿看)

师:那现在我想给你们一个小任务,敢不敢接受我的任务。好的,我想请你们帮我看一看我每样东西抓出了几颗?你们会不会呀?那怎么样才能知道每样东西有几颗呢?(把每样东西分开来数一数)

3、试着记下来。

出示记录单,师:看,今天我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这是什么?(记录单)请你告诉我这个表示什么?(红枣)这个呢?(花生米)这个呢?(白芸豆)每样东西有几颗就请你记在它的什么地方啊?(下面)

四、大家都来抓一抓。

1、幼儿自主游戏。

师:请幼儿到操作区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讨论结果。

3、请幼儿自由地交流。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三

1、引导幼儿通过5添上1是6的规律,学习6的形成。

2、运用数的.形成规律,引导幼儿理解6的数量。

1、塑料夹子每个幼儿6个。

2、松鼠图片6张、圆圈6个。

3、数字卡片1~6,每个幼儿1套。

(一)小游戏:“摇铃夹夹子”。

教师摇铃,请幼儿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请幼儿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说出总数,并举出相应的形成。

(二)学习6的形成

1.教师出示5张松鼠图片,引导幼儿想想如何使松鼠图片变成6张。

2.引导幼儿理解5张松鼠图片添上1张松鼠图片是6张松鼠图片,5添上1是6。

(三)小松鼠画圆圈。

1.教师出示圆圈,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如何使圆圈和松鼠一样多。

2.引导幼儿先数松鼠是几个,再数出和松鼠一样多的圆圈。

3.松鼠和圆圈对应排列,请幼儿数出圆圈的总数。

4.引导幼儿理解6个圆圈可以表示6只松鼠。

(四)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应操作活动。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四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铃鼓响几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铃鼓响几下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准备:

贴绒卡片:小圆片7个,三角形8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小圆片7个,贴成一行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再出示三角形7个,一一对应地贴在小圆片下面,让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启发幼儿比较两组图形的`多少,说出圆片和三角形片一样多,都是7个。

2.出示1个三角形片,添在7个三角形后面,让幼儿点数,三角形有几个,说出7添上1是8。将8个三角形和7个圆形比较,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比圆形多1,圆形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4.让幼儿根据数字8,画出自己熟悉的8个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圆圈涂色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圆圈涂色

有益的学习经验:

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字的顺序,理解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边是1―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7个圆圈,数字1―7从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数字1―7的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给幼儿发卡片,让幼儿按每行左边的数字将右边的小圆圈涂上颜色,涂完后,与幼儿一起小结:按顺序排列的数,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让幼儿把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后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卡。

仔细观察数卡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五

1.能根据不同颜色图形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判断推理能力。

不同颜色,形状排列的手链2条,做好一半的不同排列的项链3条,幼儿人手一条腰带,黄色,蓝色,橙色的圆形各若干。

(闯第一关)

幼:想。

幼:有。

师:好,让我们来看一下国王都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你们看,国王把任务都放在了这个漂亮的盒子里面,我们打开看一下把。

师:是一张纸,老师来读一下把,"欢迎小朋友来到第一关,请小朋友找出两只手镯中的秘密。

师:让我们来看看手镯是什么样的。

(出示手镯一个)

师:我请小朋友先用小眼睛看一下,然后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我们再一起来说一下。

师:小朋友发现了图案是爱心的,然后是红,黄,红,黄,红,黄这样排队的。一红一黄一组。

老师告诉你们这样有规律的排队叫做排序。这样用不同颜色来排队,叫颜色排序。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手镯。

同样的,你的小眼睛看到了什么?

幼:圆形,蓝色,绿色,一个蓝色,一个绿色。

师:如果老师要和第一个一样贴应该怎么贴呢?

师:好,现在我们找到了手镯的秘密了吗?是什么呀?排序。

(闯第二关)

师:接下来我们闯第几关呢?第二关。

师:原来啊,这个漂亮的大盒子里海藏了一个可爱的小盒子呢!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哦,还是一张纸,国王说:"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我在舞会上要带的项链工匠们还没来得及做好,我想请小朋友来帮我完成,记住哦,我喜欢按规律排序的图案。"原来啊,国王是想让我们做小工匠,帮他完成项链。先来看一下,做好的那一半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第一条项链)

师:请你观察一下,这条项链是怎么排序的?爱心的'红红,黄黄,红红,黄黄是这样排序的,老师想到应该贴什么了,你们看看老师贴的对不对?后面再贴什么?非常好,这样我们就把第一条项链做好了。

(出示第二条项链)

师:来看看第二条把!这条是怎么排序的?五角星的蓝蓝绿,蓝蓝绿。你们觉得漂亮吗?如果还要往下接,应该是什么颜色呀?(注意解释2,是有两个蓝色的圆形。)

(出示第三条项链)

师:很快,两条都完成了,最后一条是什么样子的?五角星的蓝红绿,蓝红绿,请你想这条是怎样排序的?这回啊,我要请聪明的小工匠接下去了。哇,我们的小工匠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过了两关了。

(闯第三关)

师:第三关是什么难题呢?老师来看一下,呀,小盒子里还有一个小盒子,"恭喜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你们马上就可以去参加舞会了,现在请你们给自己做一个漂亮的腰带,记住哦,要按规律排序哦。"

师:国王为你们准备了做腰带的材料。在你贴之前,你可以把你要贴的放在上面看一下对不对的,觉得对了,再用胶水粘牢,贴上去,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叠在一起,也不要离得太远,否则就不好看了。

师:开始做你的腰带吧。

幼儿操作。(指导检查小朋友做的腰带)

请两位做的不一样的腰带的小朋友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现在请做好腰带的小朋友到去给爸爸妈妈检查,六一的时候来参加舞会哦!

可以请老师跟你一起跳哦。

(师生一起跳舞)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六

1、引导幼儿学习掌握4以内数的形成。

2、能正确认读数字1、2、3、4。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出示指偶,引起兴趣。

2、有具体形象到抽象训练:让幼儿操作指偶,复习4以内数的形成,正确认读数字1、2、3、4。

a、让幼儿出示1个指偶,启发幼儿说出1个指偶的数量用数字"1"来表示,老师出示数字"1",让幼儿说出像什么并认读。

b、提问幼儿:"1个怎样变成2个?"让幼儿操作验证并认读数字2(方法同上)。

c、同法,复习3、4的形成,认读数字3、4。

3、半抽象到抽象思维训练:让幼儿操作圆点及数字卡片,进一步复习4以内数的形成,人读书自1、2、3、4。

如提问:"2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几个圆点?"让幼儿在桌上摆出3个圆点的卡片,并在圆点卡片的下面对应摆出"3"的数字卡。

4、听音举数卡:如老师敲"4"下小铃,幼儿举起数字卡片"4"。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七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带、彩带等。

3、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出示玩具小熊。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

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搬新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观看课件画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吗?(漂亮)

师:今天小熊还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师: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他们要出发啦!

师:(观看课件画面)哦,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条小路,哇小路上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走的小路上的小石头是怎样的。

师:先来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头是怎样的呢?(一块红色一块绿色一块红色一块绿色……)

师: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猫走的小路呢?(一块绿色两块蓝色一块绿色两块蓝色……)

师:小猫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狗呢?(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

师: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头小路。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条小路看上去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石头的排列有规律)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1)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师:到了小熊家,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啦!咦?怎么是个空盘子呀?原来这是个神奇的盘子哦,盘子上有一些花纹,只要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

师:看看小兔拿到的盘子是什么花纹?(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接下来应该怎么排呢?(与老师一起讲述)(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看看对不对?哇,是什么好吃的点心呀?(萝卜)

师:小猫的盘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来应该怎样呢?(请幼儿讲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点心呀?(小鱼)幼儿与老师一起吃美味的”小鱼“。

师:我们也来帮帮小狗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接下来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骨头出现)

(2)拓展幼儿思维。

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排列,你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列?(两个高人两个矮人……三个大碗两个小碗……)

师:吃完了点心,小熊要请大家唱歌跳舞啦,你们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吗?(漂亮)那让我们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花环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线;腰带和彩色丝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动吧!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1)装饰花环

(2)串项链

(3)装饰彩带裙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观赏,评价个别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把自己打扮起来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欢乐起舞)

师:时间不早啦,我们该和小熊说再见了,小熊再见!(挥手离开小熊家)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