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最新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模板6篇)

最新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模板6篇)

作者:ZS文王 最新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模板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篇一

1.了解诗人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培养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及鉴赏方法。

目标2、3

诵读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导入

由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引出徐志摩,从而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相关背景。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

4.学生再听课文朗读录音,之后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描绘了康桥的秀美风光,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意象美)

明确:诗人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意象的分类而言,大体可分为六类:

(1)实体意象(简称物象或实象)。即由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具象在诗人胸中、笔下的艺术反映。

(2)虚幻意象(简称虚象)。系由诗人大脑对客观现实作哈哈镜式的变态反映、从而幻化虚构出的非现实中存在的幻象,诸如梦境或神仙鬼蚊世界中的种种意象,还包含一着神仙大显神通与鬼蜮兴妖作怪的虚构事象。

(3)事态意象(简称事象)。在诗人脑中和笔下反映出的种种事态的各自进程及其前因后果,诸如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成因等。

(4)自然力意象。即自然现象中那些可见可闻可感可触的现象在诗人脑中和笔下的反映,如朝晖夕阴、寒来暑往、雷鸣电闪、雨雪阴晴、风云变幻对诗人情绪的具体影响等等。

(5)时间意象。乃是反映在诗人头脑中和行于笔下的晨昏昼夜、春夏秋冬、古往今来的诸多意象。

(6)空间意象。反映在诗人脑中、笔下的意象的空间位置与距离之类,诸如上下四方、远近高低、长短宽窄、大小粗细等等。须注意的是:后面这两种时空意象,在具体的诗歌作品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总是与前面四种意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更富有表现力。

2.课文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建筑美)

明确:课文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3.课文语言有何特点?(音乐美)

明确:诗歌语言具有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

(1)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4.小结。

本诗是新诗中一首典范的新格律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彻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典型地体现了新格律诗关于新诗创作的“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的理论主张,要多读多体会。

5.学生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建筑美和音乐美,争取当堂成诵。

四、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课后进一步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

附: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意象美

建筑美

音乐美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篇二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读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理解诗中的意象。

2、通过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歌整齐的章法美、和谐的音韵美。

3、通过搜集和筛选徐志摩的有关资料,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独特的意境美。

2、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一课时

一 导入:赛诗会

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古诗中很多吟咏离别的诗歌,你能说出几首?

?课件展示: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玲》

4、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板书:《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二 走近志摩

课件展示:徐志摩(1896—1931) 别名:南湖、云中鹤

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诗人

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

主要作品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他是现代诗坛上划过天空的美丽流星,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了,把思念留给了整个中国诗坛,也留给了中国新诗诗坛许多千古绝唱。这首《再别康桥》就是他的代表诗作。

三 走近康桥

1、由题目可知,诗人告别的对象是?(学生集体回答:康桥)

康桥,是世界名校剑桥大学所在地,她不仅像一位充满智慧的知识女性,更是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让我们轻轻地走近她,欣赏她。

?康桥图片展示(配乐:《星空》)

2、康桥情结:

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生活。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5年和1928年,它曾两次重返康桥。本诗便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所以说是再别康桥,即再一次与康桥分别。

四 聆听诗歌的音乐美

1、因着感激和热爱,而又是再一次离开这挚爱的康桥,诗人的感情必定是依依不舍的,那么我们如何读出这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开始读诗,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用心读,先自由地放声朗读,待会请同学们自我展示。

(学法指导:注意朗读的节奏是否正确,不能把完整的句子读破了。注意每一句诗的重音,有没有突出来。音量是否适中,音调是否舒缓得当。是否投入感情。)

2、先自由举手,再点名读,可读整首,也可选段读。

(学生点评穿插其中,教师适时点评,指导朗读)

4、大师朗读:聆听配乐朗诵,指导学生模仿跟读。

5、请一名有朗读功底的同学,和着音乐,纵情朗读。(配乐:《再别康桥》)

6、音乐美:

有人说,这首《再别康桥》是音乐美的典范,你认为呢?

(学法指导:语言文字内在的“音乐美”主要借助节奏、平仄、押韵、双声、叠韵等形式表现出来。)

?和学生谈论后展示课件总结

押韵。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使用,更增强了诗的这种节奏感。

五 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1、和着美妙的音乐,想必同学们的眼前一定浮现出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说出来让大家共享,举个例子——老师给出了第一节和第七节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根据示范,为其他几幅图画命名。

参考:招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艳影图、水底青荇招摇图、榆荫青潭浮藻图、满载星辉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挥手惜别云彩图。

2、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图都是由一个事物构成,例如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一支长篙等,这些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 那么,在诗歌中这些融入诗人情感的载体,称为意象,板书:意象=物+情,学习诗歌必定离不开对意象的分析。

3、好,我们再次回到这几幅图。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品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小组讨论)。

参考句式:我喜欢 图,诗中这样写道 ,从中我读出了作者 的感情。

举例:我喜欢河畔金柳艳影图,“柳”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本就有惜别的含义,诗中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情感的景物化作有情感的生命活动,温润可人。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从中我读出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从中感悟出情感美。

教学设想: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片深情。全诗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美丽的画面。如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草水底招摇图……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我们说徐志摩的诗歌极具绘画美。

六 探讨诗歌的建筑美

建筑美: (1)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首节和末节,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八 结语

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诗人用一颗敏感的心,用多情的种子孕育着心中的花朵,不管是什么颜色,什么风格,都一准用芬芳传达“爱”、“自由”和“美”。

康河的水,曾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或许生命的河流就是一段曲折的沧桑;岁月的清溪就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我们便是那能听得康河之水清音的过客,希望这节课也一样能开启我们感受真善美的心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篇三

体会诗中健康美好的感情,鉴赏其意象所营造的空灵的意境和清新飘逸的风格。

鉴赏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韵美。

了解徐志摩的创作与对康桥的感情

一、背诵课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并析题

二、了解徐志摩的创作与对康桥的感情

1、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料,先自行了解作者

2、学生回答:“我所知道的徐志摩及其创作”

3、补充知识

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创作出版的作品有:

诗集4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4部《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集1部《轮盘》,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

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蔡元培挽联曰: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康桥生活:徐志摩生活中的“康桥”实际上是在英国东南部的剑桥。1920年9月,24岁的徐志摩,通过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的答辩,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赴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跟赖斯基教授学政治,拟攻博士学位。1921年,认识了狄更生,并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当特别生。1922年10月从英国返回中国。

康桥之美: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妩媚河身的两岸,

穆静腾辉的晚景,富丽的温柔;和缓的钟声

春阳晚照,泼翻一海纯金,

村里姑娘腮红颈白; 屏绣康河垂柳婆娑,

此地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 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康桥情结:

“康桥”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时光,而这两年,却是那么魂牵梦萦的两年。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一个老村子“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我所知道的康桥》)

我此去虽归乡土, 而临行怫怫,转若离家赴远;

别时之情景: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雨色凄清,小鸟无欢,怅别情深,涕泪交零,

三、观赏动画课件,反复诵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四、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再别康桥》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诗风: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康桥之美: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 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康桥情结: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鉴赏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达之美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诵读课文。

二、研讨:

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答:轻轻地、悄悄地

2、为什么要这样?

答: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桥!),深怕惊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答: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4、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答: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柳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答: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6、“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答: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7、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答: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屏绣康河。

8、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

答: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到星辉斑斓时。

9、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答: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答:“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答:“别有深情挚爱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答: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13、诗中还有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

答: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14、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答: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三、总结全诗

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思想感情: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如多情郎之于恋人,含情脉脉,又默默示爱。

艺术特色:

(1)善于取景;

(2)精于抒情;

(3)音韵和谐,清新上口。

语言表达:用韵细密精巧,产生和谐回环之美。

a,双行用韵,双线交织或钩连,交叉押韵

b、节与节之间顾盼钩连

c、多次复沓,产生轻柔飘逸之美。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篇四

1、培养学生鉴别关键词、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激发学生朗读品赏诗词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评价现代诗词的能力。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

1、《再别康桥》中的诗意美和人情美。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作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名作有《再别康桥》。

他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位毁誉不一的诗人。1918年到1928年,他三次旅欧,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时,曾在康桥河里划船,在康桥上漫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中。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

二、中国现代诗人简介

现代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在自己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艺术流派。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闻一多、臧克家和徐志摩都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先驱,虽然他们风格迥异,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但都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概述诗歌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

三、示范朗读课文(展示多媒体课件)

四、同学们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生讨论

(展示课件)

1、整体感知《再别康桥》内容和形式。

2、具体分析《再别康桥》的内容(节)1、2、3、4 、5 、6、7。

六、学生讨论

《再别康桥》语言形式(展示多媒体课件)

七、再次朗读本诗,讨论它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展示多媒体课件)

八、其他作品欣赏(展示多媒体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

九、志摩影集(展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徐志摩

十、英国剑桥大学掠影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

十一、巩固练习

(展示多媒体课件)

十二、课后作业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篇五

鉴赏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达之美

一、诵读课文。

二、研讨:

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答:轻轻地、悄悄地

2、为什么要这样?

答: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桥!),深怕惊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答: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4、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答: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柳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答: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6、“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答: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7、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答: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屏绣康河。

8、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

答: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到星辉斑斓时。

9、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答: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答:“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答:“别有深情挚爱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答: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13、诗中还有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

答: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14、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答: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篇六

二、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意境美。

三、训练阅读,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二、 点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1)、提问: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提问:诗人告别时,作了哪些动作?

明确: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三、 逐节讲析评价:

四、 再次诵读,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同时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五、 分组朗诵,在组内评选出读得最好的组员。

六、 布置作业 :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附: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一、 只身来到康桥、   “轻轻”      抒情基调:难舍难

离别康桥的情景     作别云彩      分、淡淡的无奈和伤感

(静)

河畔的金柳

(比喻、移就)

(恋)            康河的水草

(乐)                  拜伦潭

(往昔梦想)  

寻梦

(快乐极点)

(哀、静)

三、呼应开头、表达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