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最新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模板8篇)

最新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模板8篇)

作者:灵魂曲

在面对重要决策或困难问题时,我们往往需要向上级或专家请示,以便获取更好的指导和建议。向上级请示时,我们应该如何陈述问题,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疑惑和需要?在请示时要注重礼貌和谦逊,以下是一些请示的注意事项和示范,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请示的效果。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篇一

起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查看了内容,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畅销小说。我印象中好像没看过什么北欧作家的书,于是就买了。读书这种事情,哪怕是闲书,畅销书,都可以随手拿来看。最近买的一些书,依然是古今中外都有,然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为自己只能停留在中文世界里而感到些许遗憾,不像英文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去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也不像法文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捧着巴尔扎克的原著大呼过瘾。

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外国作家的书,觉得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的是译者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特别,像个孩子,又不像个孩子。一开始看被作者描写的那位“外婆”惊到了,真是太疯狂的一个外国老太太。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是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视角在描述这个世界,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对于外婆留给他的东西,和交给她的任务,等等。

说实话真很佩服作者,因为我会对比自己,我现在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哪怕在我心中曾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超级英雄,可是我都不能写出这样又像孩子,又像大人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巴克曼肯定是一个特别像孩子的大人。这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可贵。也特别幸运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要辅导一个孩子写作文,孩子表达的总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们要非常耐心的帮孩子理清思路,告诉他们话该怎么说,要说的很纯真,要看起来还是孩子的语言,又不能有语法错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的是非常精准的孩子般的语言在写作。

如果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老年人,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通透,那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只能说他太幸运了。在中国,这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外婆,绝对不是书中的那个外婆的样子。我的外婆永远是端庄,安静,文雅的,和我们的交流也并不是很多,她的世界也不容我们总是去打扰,她尽管儿孙满堂,可是好像也并不引以为傲,她最关注的始终都是外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的女主人。外婆就是外婆,绝对不可能是个孩子。

而这本书里的外婆,是个极其疯狂的人,无数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大半夜带着孙子翻墙爬树去动物园,还向着管理员丢屎。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在太大了。而这位外婆的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安慰她的小外孙女爱莎,因为爱莎今天在学校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很低落。所以外婆半夜把她带了出去,外婆说如果想忘记一段不愉快,必须要有另一段更疯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才行,于是就有了动物园事件。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仔细想想,这也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比较单纯,健忘,容易快乐,特别是北欧那种高冷的地方,大多数都是黑夜,人也不多,真心的很无聊,很难有什么激情和刺激,所以,或许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外婆吧。这位外婆并没有结婚,爱莎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意外,爱莎也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是谁,其实外婆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后来也不得不离开了爱莎,去世了,可是她真的很爱这个孩子,她用她的方式和方法告诉爱莎应该怎样勇敢的活着,是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就我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纯粹,真的是和中国水土不同,真诚,纯粹,不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的创作,而不像中国人的文字里,写不尽的机关算尽,万般纠结。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看,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伤害的,从小到大都自由生长的作家的文字,没有被打压过,禁锢过,伤害过,所以,是令人羡慕的。

在我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感慨,感慨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沉迷于这种魔法世界了,内心就算再热爱,也很神奇的与之发生抵触,因为当时我在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里,适应着“长大”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心理,正在硬着头皮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有的童话世界,魔幻魔法,都要暂时放在一边。等我真正长大和懂得之后,再回头去看,只会更加唏嘘,因为人生总是在取舍的,哪怕是非常好的东西,也可能与你无缘。如今看很多电影,都是从镜头,编剧,故事结构,演员表演,电影配乐等等方面去看,不会单纯的是为了去看一个“故事”。界定一个电影的“好”与“不好”,也不会那么轻易判断了。

或许这是一个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可是和孩子的眼光相比,也略显无趣,所以说赤子之心可贵呢,“半生归来仍少年”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所以其实,《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我并未看完,就好像看《哈利波特》一样,后面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被吸引和感动过了,并非要看到结局才能写出读后感。

要读的书真的很多,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很快乐。最主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哪怕不再像孩子那样纯真,也不至于蜕变成老妇女那样无趣。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篇二

起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查看了内容,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畅销小说。我印象中好像没看过什么北欧作家的书,于是就买了。读书这种事情,哪怕是闲书,畅销书,都可以随手拿来看。最近买的一些书,依然是古今中外都有,然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为自己只能停留在中文世界里而感到些许遗憾,不像英文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去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也不像法文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捧着巴尔扎克的原著大呼过瘾。

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外国作家的书,觉得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的是译者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特别,像个孩子,又不像个孩子。一开始看被作者描写的那位“外婆”惊到了,真是太疯狂的一个外国老太太。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是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视角在描述这个世界,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对于外婆留给他的东西,和交给她的任务,等等。

说实话真很佩服作者,因为我会对比自己,我现在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哪怕在我心中曾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超级英雄,可是我都不能写出这样又像孩子,又像大人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巴克曼肯定是一个特别像孩子的大人。这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可贵。也特别幸运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要辅导一个孩子写作文,孩子表达的总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们要非常耐心的帮孩子理清思路,告诉他们话该怎么说,要说的很纯真,要看起来还是孩子的语言,又不能有语法错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的是非常精准的孩子般的语言在写作。

如果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老年人,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通透,那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只能说他太幸运了。在中国,这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外婆,绝对不是书中的那个外婆的样子。我的外婆永远是端庄,安静,文雅的,和我们的交流也并不是很多,她的世界也不容我们总是去打扰,她尽管儿孙满堂,可是好像也并不引以为傲,她最关注的始终都是外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的女主人。外婆就是外婆,绝对不可能是个孩子。

而这本书里的外婆,是个极其疯狂的人,无数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大半夜带着孙子翻墙爬树去动物园,还向着管理员丢屎。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在太大了。而这位外婆的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安慰她的小外孙女爱莎,因为爱莎今天在学校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很低落。所以外婆半夜把她带了出去,外婆说如果想忘记一段不愉快,必须要有另一段更疯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才行,于是就有了动物园事件。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仔细想想,这也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比较单纯,健忘,容易快乐,特别是北欧那种高冷的地方,大多数都是黑夜,人也不多,真心的很无聊,很难有什么激情和刺激,所以,或许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外婆吧。这位外婆并没有结婚,爱莎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意外,爱莎也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是谁,其实外婆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后来也不得不离开了爱莎,去世了,可是她真的很爱这个孩子,她用她的方式和方法告诉爱莎应该怎样勇敢的活着,是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就我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纯粹,真的是和中国水土不同,真诚,纯粹,不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的创作,而不像中国人的文字里,写不尽的机关算尽,万般纠结。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看,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伤害的,从小到大都自由生长的作家的文字,没有被打压过,禁锢过,伤害过,所以,是令人羡慕的。

在我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感慨,感慨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沉迷于这种魔法世界了,内心就算再热爱,也很神奇的与之发生抵触,因为当时我在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里,适应着“长大”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心理,正在硬着头皮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有的童话世界,魔幻魔法,都要暂时放在一边。等我真正长大和懂得之后,再回头去看,只会更加唏嘘,因为人生总是在取舍的,哪怕是非常好的东西,也可能与你无缘。如今看很多电影,都是从镜头,编剧,故事结构,演员表演,电影配乐等等方面去看,不会单纯的是为了去看一个“故事”。界定一个电影的“好”与“不好”,也不会那么轻易判断了。

或许这是一个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可是和孩子的眼光相比,也略显无趣,所以说赤子之心可贵呢,“半生归来仍少年”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所以其实,《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我并未看完,就好像看《哈利波特》一样,后面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被吸引和感动过了,并非要看到结局才能写出读后感。

要读的书真的很多,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很快乐。最主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哪怕不再像孩子那样纯真,也不至于蜕变成老妇女那样无趣。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篇三

1.不眠大陆六个王国是“我爱”、“我哀”、“我梦”、“我敢”、“我舞”、“我战斗”,我们的人生都是这样吧,爱过哀过依然要梦着舞着战斗着。

2.外婆是爱莎的超级英雄,但每个英雄也都有过往,外婆最喜欢的超级英雄是憾马,她也有自己的遗憾,未能在海啸中救出黑裙女人的家人,未能照顾青春期丧父的妈妈,所以她把当外婆作为此后唯一的工作,自己活得很嚣张,也让爱莎学会尊重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个外婆好酷。

3.不是所有的怪物一开始都是怪物。需要帮助的人也许并不是那些急切寻求他人帮助的人。被这个不到八岁的女孩的早慧深深击中。把孩子当孩子来爱,也要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篇四

有人说,读《外婆的道歉信》就好像在看一个孩子的荒诞奇葩经历。我想,我们小时候都幻想过有一位不那么有“正形”的外婆带我们闯祸,教我们不要那么在乎世俗的眼光,可以纵容我们吃零食,喝碳酸饮料。

其实,我也曾幻想过我的外婆可以带我去公园的草坪上打滚,去游乐场的旋转木马上给我拍照,给我讲睡前故事,带我去做很多我没做过的事。但…可能是天不遂人愿吧,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天堂做天使啦,妈妈说,在那里她也会很快乐。我是相信妈妈的这句话的,因为在家里外婆的照片都是笑着的。所以我对外婆这个称呼一直以来都是情有独钟的,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吧,可能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被它奶呼呼的封面给吸引了。

我喜欢书中外婆带着被同学欺负的爱莎爬上动物园的围墙上看猴子,然后告诉她,如果今天一定要记住一件事,那我宁愿你记住我们爬墙看猴子这件事;也喜欢外婆毫无理由护着爱莎的样子;喜欢外婆那看起来并不正经但又没有错误的理论;也喜欢明明自己过得不怎么样却想普度众生的另一面的外婆。

其实,《外婆的道歉信》从头到尾都在提倡一个主旨思想就是童心不能眠,人不应该因为长大成为成年人就变得冷漠,只讲效率,得失,对与错。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应不应该,可不可以,合不合适,这导致我们有时候忽略了很多,比如童真,比如快乐,比如享受。

我有一个表弟,很可爱的一个小朋友。有一次,他坐在沙发上看熊出没,嘴里吃着奶酪棒,流着哈喇子,不亦乐乎。后来邻居家的小朋友过来玩,两个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回事打了起来,小姨过来把他拎回屋里,后来他跑出来哭着说:“妈妈坏,再也不跟妈妈玩了。”我给了他一个奶酪棒哄了一下,他又不亦乐乎的看电视去了。临走的时候,妈妈问他:“今天开心吗?”他流着哈喇子说:“开心,小熊熊,唔~。”太可爱了,我的心都被融化了,孩子的快乐多么简单啊。

童年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呈现最好的模样,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但我希望我可以永葆童真,没有下坡路。

书籍《外婆的道歉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篇五

起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查看了内容,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畅销小说。我印象中好像没看过什么北欧作家的书,于是就买了。读书这种事情,哪怕是闲书,畅销书,都可以随手拿来看。最近买的一些书,依然是古今中外都有,然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为自己只能停留在中文世界里而感到些许遗憾,不像英文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去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也不像法文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捧着巴尔扎克的原著大呼过瘾。

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外国作家的书,觉得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的是译者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特别,像个孩子,又不像个孩子。一开始看被作者描写的那位“外婆”惊到了,真是太疯狂的一个外国老太太。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是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视角在描述这个世界,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对于外婆留给他的东西,和交给她的任务,等等。

说实话真很佩服作者,因为我会对比自己,我现在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哪怕在我心中曾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超级英雄,可是我都不能写出这样又像孩子,又像大人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巴克曼肯定是一个特别像孩子的大人。这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可贵。也特别幸运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要辅导一个孩子写作文,孩子表达的总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们要非常耐心的帮孩子理清思路,告诉他们话该怎么说,要说的很纯真,要看起来还是孩子的语言,又不能有语法错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的是非常精准的孩子般的语言在写作。

如果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老年人,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通透,那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只能说他太幸运了。在中国,这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外婆,绝对不是书中的那个外婆的样子。我的外婆永远是端庄,安静,文雅的,和我们的交流也并不是很多,她的世界也不容我们总是去打扰,她尽管儿孙满堂,可是好像也并不引以为傲,她最关注的始终都是外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的女主人。外婆就是外婆,绝对不可能是个孩子。

而这本书里的外婆,是个极其疯狂的人,无数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大半夜带着孙子翻墙爬树去动物园,还向着管理员丢屎。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在太大了。而这位外婆的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安慰她的小外孙女爱莎,因为爱莎今天在学校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很低落。所以外婆半夜把她带了出去,外婆说如果想忘记一段不愉快,必须要有另一段更疯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才行,于是就有了动物园事件。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仔细想想,这也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比较单纯,健忘,容易快乐,特别是北欧那种高冷的地方,大多数都是黑夜,人也不多,真心的很无聊,很难有什么激情和刺激,所以,或许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外婆吧。这位外婆并没有结婚,爱莎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意外,爱莎也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是谁,其实外婆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后来也不得不离开了爱莎,去世了,可是她真的很爱这个孩子,她用她的方式和方法告诉爱莎应该怎样勇敢的活着,是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就我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纯粹,真的是和中国水土不同,真诚,纯粹,不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的创作,而不像中国人的文字里,写不尽的机关算尽,万般纠结。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看,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伤害的,从小到大都自由生长的作家的文字,没有被打压过,禁锢过,伤害过,所以,是令人羡慕的。

在我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感慨,感慨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沉迷于这种魔法世界了,内心就算再热爱,也很神奇的与之发生抵触,因为当时我在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里,适应着“长大”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心理,正在硬着头皮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有的童话世界,魔幻魔法,都要暂时放在一边。等我真正长大和懂得之后,再回头去看,只会更加唏嘘,因为人生总是在取舍的,哪怕是非常好的东西,也可能与你无缘。如今看很多电影,都是从镜头,编剧,故事结构,演员表演,电影配乐等等方面去看,不会单纯的是为了去看一个“故事”。界定一个电影的“好”与“不好”,也不会那么轻易判断了。

或许这是一个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可是和孩子的眼光相比,也略显无趣,所以说赤子之心可贵呢,“半生归来仍少年”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所以其实,《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我并未看完,就好像看《哈利波特》一样,后面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被吸引和感动过了,并非要看到结局才能写出读后感。

要读的书真的很多,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很快乐。最主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哪怕不再像孩子那样纯真,也不至于蜕变成老妇女那样无趣。

尽管我承认自己的文字是经历过“打压禁锢和伤害”的,我也不可能写出什么孩子般的语言,然而我依然为自己至今可以自由创作而感到愉快,于我而言,不同时期的文字,体现出的是不同年龄的我自己,我生长在中国大陆,我注定是和国外的作者不一样的。而与每一个写作者的共鸣,并不在于他喜欢的东西我也喜欢并且写进了作品中,而是对于写作本身的热爱。东西方真的大不同,感谢有那么多翻译家,让我们可以学习和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畅销书,学习语言在我看来,是可以进入另一种语言世界,去读那个世界的书,体会原汁原味的感觉。可是现在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外语,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真是可悲可叹。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篇六

外婆是一个很特别的外婆,爱莎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孩。他们俩有一个共同幻想构造的童话世界。里面有暗影摧毁王国,狼心、呜嘶、海天使保护王国。现实生活中山姆就像那暗影伤害爱莎,怪物,狗是狼心,呜嘶保护爱莎,最后战胜了他。这如童话故事一般神奇。

在爱莎心中,外婆是超级英雄。外婆因为癌症离开了爱莎,爱莎讨厌她,恨她,接受不了外婆的离世。爱莎在一件件事中了解到外婆的人生。

整栋大楼看似不和谐的领居关系,其实暗藏温情。外婆和整栋大楼的故事也在一封封道歉信的送达而展开。怪物狼心,布里特-玛丽,绿头发警察,黑色紧身衣女人,这些都是外婆曾经帮助过的人。爱莎了解到外婆是一个牺牲自己乐于助人的人,也正因为这样她缺席了妈妈的成长,这是她们经常争吵的原因。妈妈其实心里是原谅外婆的,她也觉得外婆是超级英雄。

大楼里看似毫无相关的人,其实他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莫德和莱纳特对儿子,孙子的爱,肯特和阿尔夫的兄弟情,布里特-玛丽对肯特的爱,这些最后一一化解。

爱莎一开始接受不了新爸爸-乔治和新即将出生的宝宝,和妈妈之间也有矛盾,和爸爸也拧巴。最后,他们都达成和解。爱莎理解妈妈,接受妈妈的不完美。接受乔治和弟弟,像外婆对她的爱一样去爱他们。爱的力量是无限大的。

像外婆和爱莎一样与众不同的人不再是另类。如果很多人都与众不同,就没有人需要变得普通了。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篇七

外婆的道歉信当中,里面的七了国度其实就代表了外婆的七个想法。他们所有的共同点就是,不愿意承认彼此的存在。

这位知友,爱莎的外婆,是个另类的外婆,外婆给了她人生中最好的礼物:想象力。外婆总是告诉她“好好长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不应该不同。”

当爱莎被学校其他孩子当做异类欺负时,外婆总是用想象力将爱莎内心最宝贵的童真保护起来,在不眠大陆,在密阿玛斯,外婆用一个又一个故事将爱莎带向这个世界中最危险却又最美好的地方,当爱莎在现实中找不到退路和解释时,她总可以转身走进密阿玛斯,在这个世界里继续勇敢,继续做一个正直且善良的密阿玛斯骑士。

看完后我才知道,很多道理在我们长大时,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忘记了如何真诚地交朋友,我们忘记了如何从生活中看到美好,我们忘记了面对危险时的勇气,我们忘记了想象力,因为想象力在成年人的空气中是一种天真的味道。

感谢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成年人与孩子有着平等的世界观,孩子们心底里对这世界的一份期待是这世界最大的元气。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篇八

我们经常笑着说到,下辈子一定要当班里最皮的孩子,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觉得这样的孩子心大。这样周围的人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会往心里去,至少表面上看着是这样的。

“外婆说,要大笑、要冒险、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这书里的外婆可能是我见过最疯狂的了吧,似乎她一直在打扰身边的人,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一直搞不懂,被打扰的人同样有着莫名的包容。当然,原因在后面慢慢就明白了。没有人会想做个一直捣蛋的人,也没有人会义务原谅你的所有糊涂,一切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