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条心得(热门15篇)

给教师的建议条心得(热门15篇)

作者:BW笔侠 给教师的建议条心得(热门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个问题或经历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的呈现。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中的一些观点和思考或许与我们的经历和观念不同,但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自己的问题和局限。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说起写日记,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小学里老师逼着写也就写了,在中学和大学,也能坚持着写一写。工作后,总感觉自己在学校太忙太累,上课、批作业,回家后只想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哪还会想到记日记。有时上课时或课后发生了一两件觉得有意思或值得重视的事,当时想记,但却没有付诸行动,等到想写下来时,早已忘得精光。写案例反思、论文时,苦苦回忆课堂的情形,但有的时间相隔太长,根本想不起来了,所以只能就近取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总是想,要是当初记下来该多好啊。

文中还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确实,在写日记的`时候,此时的我们往往能静下心来,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有思考,我们的思想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有思考,我们的大脑才能变得更加智慧。如果没有思考,我们与机器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是创造者,我们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我们工作的对象也是富有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离开思考,我们的工作将像一潭死水;离开思考,我们将不能被称为人民教师。

“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的确,如果我们真的去做了,坚持了,那我们将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如果我们都有教育理想的话,如果我们想成功的话,如果我们想不枉被称作人民教师的话,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每天都写一篇教育日记。每天想一点,每天记一点,到将来那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建议: “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建议。

在老苏的第27条建议中又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可谈到阅读通常大家会想到语文中的阅读。在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都安排专门的时间阅读课外书。而每逢星期一、三、五是由我负责上阅读课。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从学生的阅读中感到它的重要性,喜欢阅读的学生每次那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很专心投入。这些学生往往平时上课理解能力强、思维清晰,而那些不爱阅读的学生总是心不在焉的随手翻了几页眼睛就东张西望,寻找着什么新鲜的事儿,一本再好看的书拿在他们手中2——3分钟就解决了。这类学生很明显对阅读不感兴趣,没有养成静心看书的习惯,这样的学习对数学上的理解能力必然会造成影响,但或许有人会想:数学不就是数字之类的,那就错了。这在数学解决问题中尤其重要。如:课中有这样一题,小明说:“我已经看了43页,还有37页没有看。小红说:“我已经看了28页,还有52页没有看。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小明比小红多看了几页?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难度不大,把43+37、28+52就能求出总和。而第二个问题求小明比小红多看了几页,个别学生思想上产生混淆思路。思路不清楚于是就产生了43—37、37+28等等不合理的算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这就产生与学生对题目阅读上没有理解透,应该把两人已看的页数43、28进行比较。再如:书上经常出题给我们3或4个条件,根据条件自由提问并解答。学生做此类题时,会出现把两个未知的项目进行比较,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阅读不只是语文的事,对数学同样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不但在于能挽救某些学生考试不及格,而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因此,不管语数老师都要扎扎实实的做好学生的阅读工作,引导学生学看书,爱看书,看好书。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

今天晚上,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五条,第五条是说:“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他所说的两套大纲的含义,与我们所说的教学大纲(现在教课程标准)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我们的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科的目标、任务、内容、标准等等,而所讲的大纲的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这与我们所说的大纲里的内容比较一致,而他所讲的第二套大纲专门指的是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来看,第二套大纲是保证第一套大纲顺利完成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识记和保持在头脑里的知识是很多的,因为它是进行后继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保障,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却掌握得并不牢固,要么是不理解xx记硬背,保持得不长久,要么是记住了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成为一种“死”的知识。这样的话,就会对他的学习产生影响,使他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沦落为“差生”,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呢?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办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就是实施第二套大纲。具体地来说,就是每呈现一种新的知识或材料时,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地与此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进行阅读,以期使他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愿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感受性”,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这样,他的智力背景越广阔,他所需要识记的教材就会变得越简单。

读第六条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后进生,恐怕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上花费的工夫不小,却收效不大,有些教师干脆最后放弃。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总结出了很多很好地经验。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这些后进生的“第二套”大纲的工作,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对这些阅读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挑选,甚至自己可以选编一些,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为了帮助一个叫费佳的后进生,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并且他还为他搜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概有一百本书和小册子,后来又为他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二百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的最后一段话我觉得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处的,现摘录如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差生在你的手下会越来越少。

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真是受益非浅。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今天,我就来谈谈我读“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条建议的一点读书体会。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引用本书中的一段话)。

的确是这样。回想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每当讲到一个知识点,特别是有难度的知识时,自己的目光始终是先关注那些优等生,生怕他们不会,而对于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或上课不会听讲的学生,心里抱着反正不会,能听懂算你白拣,不会就算了。根本没有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想法。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对自我的要求等等方面就逐日下降。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我就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原因就是对学生缺少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决心以后在自己的工作中,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爱护好这点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烧起来。

这就是我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与体会。

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按照我个人制定的读书计划,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几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众所周知,名师、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思考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发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识记和保持在头脑里的知识是很多的,因为它是进行后继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保障,许多学生却掌握得并不牢固,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保持得不长久,要么是记住了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成为一种“死”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上失去兴趣,沦落为“差生”,那么如何避免呢?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办法,就是实施第二套大纲。具体地说,就是每呈现一种新的知识或材料时,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此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进行阅读,以使他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愿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感受性”,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这样,他的智力背景越广阔,他所需要识记的教材就会变得越简单。反观我们平常教学,不顾知识积累和学习体验过程,只顾死记硬背结论的做法简直就是一种摧残。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课堂时间内,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建议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学生,我一直认为教师是我们学习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议和指导。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成长,我意识到教师的建议对于我们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自己的体会和心得,探讨教师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这些建议来助力自己的成长。

教师建议的重要性不应被低估。首先,教师建议是基于他们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他们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潜在的困难,能够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其次,教师在学生心理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最后,教师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和独特之处,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第三段:正确运用教师建议。

然而,获得教师建议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接受和执行。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地运用教师的建议,将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学生应该认真聆听教师的建议,并主动提问以获得更多细节和解释。其次,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权衡教师建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最后,学生需要积极地采取行动来实践教师的建议,并以此为动力持续努力,取得进步。

第四段:我的体会与收获。

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涯,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建议的重要性。每当我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者选择困难时,我都会寻求教师的建议。他们对我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我记得有一次,在高考备考期间,我感到十分迷茫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规划我的学习和未来。经过与教师的交流,他们给我提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我恢复了信心和动力。在听取他们的建议后,我重新设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并制定了计划来实现它。最终,我以理想的分数考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建议的力量和重要性。

第五段:结尾。

综上所述,教师建议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教师的建议是基于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具有极大的指导性和可行性。然而,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运用教师的建议,将其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我本人在实践中也充分体会到了教师建议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积极聆听教师的建议并付诸实践,我在学习中取得了一步又一步的进步。我相信,只要学生正确运用教师建议,配以不断努力和坚持,必定能够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在其他老师已经看了此书并把读书心得写好放在blog的时候,我还在忙镇文艺汇演的排练而耽误了对此书的阅读。第一次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在今年教师节当天教师会议,校长作为教师节送给每个老师的礼物。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在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面对一切而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看到这条建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自己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比如我所执教的学科--音乐,很多歌曲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在上网、看电视的同时,留心倾听,那么很多歌曲就会哼唱,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乐于观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第二十二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天赋、才能、才能建立起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希望老师们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他还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你所教的学生,例如一个班,两个班等,还应该有"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当成自己将来所从事研究的方向,当成一门科学来学习。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兴趣,来促使他们在这门学科上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总会碰到在教学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经常会听到老教师讲这样的话: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么促使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感和规律性的心情。我也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学生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我们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但是,作为我们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不管理解不理解,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们要清楚别人取得那样的成绩,取得那样的效果,绝不单单是靠简单的行为所能达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一项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实际上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几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甚至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

提高教学技巧,关键的一点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学术水平。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许这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获益匪浅,它教会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学习,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如何通过向老教师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建议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自己,提高教学质量。近期,我参加了一次由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教师建议。在培训中,我深感这些建议的实用性和触动性,对我个人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围绕这些教师建议,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和改进措施。

第二段:关于教育理念的建议。

在培训中,有位老师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他强调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通过他的分享,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决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

另外一位老师提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强调了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他建议我们多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于这一建议,我深以为然。因此,我开始积极探索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效果。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

第四段:关于家校合作的建议。

在培训中,还有位教师分享了他对家校合作的心得和建议。他认为,家校合作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应该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我深以为然,并开始与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我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需求。这种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不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教师培训和教师建议的倾听,我深入了解了教育教学的新动向和理念。我意识到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建议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提醒我们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追求。因此,我决定将这些建议渗透到我的日常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变得更加出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通过这篇文章,我分享了在教师培训中得到的一些宝贵建议,并谈及了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措施。这次培训对于我个人教学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将用这些建议作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

我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到体会颇深。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帅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常提不断的。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可看看我们周围的老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着只读教材和教参的老师,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任教学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识结构的内涵。教学时要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揭示人生的真谛,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先行者,成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生活的引路人。

让我们铭记这些“建议”,让它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航标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为了丰富你的想法,让你的生活更有价值,你必须先学会阅读。在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教育教学几乎每个环节、每个方法、每个措施必须通过阅读来实现。仔细想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而不把你的课程变成一本乏味的死亡教科书,那么你必须阅读学术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不是为了明天的课程,而是为了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能的提高正是因为他们不断阅读,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海洋。他的深情凝视首先是针对个人的头脑,而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的关注始终是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使他的教育领域远远超过了一般专注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教育者,而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类思维的宇宙。此外,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表达了他的教育观点时,使用的语言既坚定又热情,甚至充满诗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我们的工作是人格中最精致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情感、信仰、自我意识。这些区域只能使用相同的东西,即智慧、情感、信念、自觉施加影响。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强壮,像弦箭一样强大,像火一样明亮。真理的坚定性,真理的清晰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的本质是源自同一困难源泉的泉源。我想,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学生的自尊是一件非常脆弱的事情。要非常小心,像处理玫瑰上的露珠,因为当你想摘掉花朵时,不要抖掉透过阳光照射的透明露水。

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作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知道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在这个假期当中,我看了《给教师的建议》。之前听几个同事都有提到过这本书,都说这本书对自己的教育生涯特别有帮助,于是我特意找到了这本书好好学习一下。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果不其然,这些建议给所有的教师都提供了帮助。例如:教育教学当中的一些小技巧;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探讨方法和互动方式;提高老师教学水平的指导方法和实际案例等等。我认为这本书是我们在教育生涯当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指南。

这本书当中收录了101个教育的小故事,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条建议都会针对一个问题,作者用朴素却又幽默的表达方式,将教育孩子的心得,关爱孩子的收获,课上意外事件发生后的感受,教育观念的转变等等写得生动具体,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这本书当中的101条建议注重了实用性和可行性,它并不是光谈理论,而是有具体的事例和方法。强调了情感教学与创造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情感世界。

在读这本书当中,有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想要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书中提到了一点,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其实,我觉得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都特别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于是久而久之,成绩薄弱或者调皮的学生就成为了我们放弃的对象。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会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我们要学会因材施教,成绩差的同学有可能某方面特长就很突出,我们没有必要放弃他们,相反的应该是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你对孩子多一份耐心,他们必将回馈你更多的感动。

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我们要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就更应该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必定是一生的。看完这101条建议,我收获很多。它给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在教学过程当中少了很多疑惑,多了一份思考,学会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素养,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多阅读类似这样的好书,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能够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做到从事教育的一辈子都在坚持记日记。他重视对学生最初表象资料的记录,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记录,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最生动的`教育对象,每天都会有一些生动而丰富的教育资源,随手记录下来,是一笔丰厚的教育素材,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当心灵再一次被拨动,回想当时无论是在师范或是在实习的时候,无数的老教师,不止一次的告诉我,踏上工作岗位后,一定要勤于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既可以记录教学反思,也可以记录教学活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家长沟通的过程等,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进行审视、分析,观照今后的教育活动,使我们在思考中学会改变、学会创新。

一个人有了思想,你才有了自己,有了自己才有风格。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这样你的进步才会很快,当时我一口应允,因为我觉得这太容易了,但是事实决非是这样的,等我踏上工作岗位后,发现根本就不能坚持,刚开始几个星期,还会零零碎碎地记一些,但是到后来,就连零碎都不记了,人往往就是有惰性的,虽然想得很好,但是做到却很难,因为一天下来后,非常疲惫,虽然有时间写,但是自己对自己说,明天再写吧,明天总还能记住的,但是这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到一段时间后,想要来记,抽出时间来记得时候,却不知要记什么了,回首以往教育经历,孩子之间的一次争吵,和家长的一次谈话,和同事间的一次交流,一次失败或成功的课堂教学,当时火花闪烁、激动人心却疏于记录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时候,它稍纵即逝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如果当时及时记录,翻开尘封的日记,许许多多鲜活的人和故事又会扑面而来。

人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早已把以前的事都忘记了,每每这样都非常后悔,告诉自己以后要及时记,但易说难做到。教师这个职业跟其他职业有所不同,教师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可塑性,因为他所要面对的对象是人,人不是一成不变的,你不能用一种方法去对待他们。我总觉得自己教了快四年了,为什么没多大进步,我想就是我不懂得记教学日记,不懂得反思,一直重复着错误,所以没有成长。作为年轻教师,我想以后我要不断反思,不断思考,使自己快快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其中第一条就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能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在工作中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老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因为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的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将学习和他们的兴趣联系起来,去积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的进行鼓励。作为平凡的人,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集体服务,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无是处,老师和集体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虽然成绩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被老师和集体信任时,他们的信心就会重建起来,学习的激情也会燃烧起来,相信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利用暑假时间,粗粗浏览了一下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翻开书,才读了十几页,便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是我教育迷途中的一座“航标”!

一书列举了100个教育的事例,每个事例都很生动,更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或长或短,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从这本中还了解到,苏霍姆林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能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在我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对儿童的爱”。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爱儿童,才能信任和了解做儿童,才能把心灵献给他们,才能把教育工作纳入儿童茁壮成长的轨迹。他说:“如果跟孩子没有友谊,跟孩子思想上没有同一性,这种教育如在黑暗中徘徊。他又指出:智慧只能用智慧去培养,善良的心只能用善良去培养,对祖国的忠诚只能用积极为祖国服务的行为去培养。”

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从以前的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社会对我们的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需要搞课题研究、教师个人也要搞课题研究,如何实现成为一个教研型的教师?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我们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备课,还要照顾家里的孩子,那么我们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答案是: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