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心得体会(实用5篇)

最新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心得体会(实用5篇)

作者:文轩 最新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心得体会(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心得体会篇一

这部反腐力作中出现的“落马”官员身份很特别: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据了解,这部专题片中,严重违纪违法、并现身说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共有10余名。

信任是来自客体的一种评价,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美德。信任可以让主体摆脱束缚、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奋发有为。但信任并不是没有缺陷,因为信任更多的是依赖主体的表象作为而定,表象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假不实的一面。因此,客体的“信任”不一定都会换来主体的“诚信”。如何让主体“诚信”,这就需要监督。像刘家坤这样的案例应该还不少,我们相信他曾经的“真实”,但是后期少了许多“监督”。一是少了客体的监督,二是少了主体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

监督并不是“老虎”。“省委巡视组进驻恩施”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期待,有人质疑,或许也有人惶恐。其实,巡视就是一种制度,就是一种监督。对于监督,我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监督是个“好东西”,是对信任“缺陷”的一种互补,是一种对主体的保护。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会不断完善;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必然会不断健全;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执行力必定不断加强。因此,来自客体的监督会不断完善。当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待监督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养成接受监督的自觉,要善于处处把自己的行动置身于监督之中,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人民群众和组织的信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作为监督部门,也应理直气壮,大胆履职,这既是履行责任,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保护。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更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抵制住诱惑,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先做到,要先做出样子来做表率,换而言之,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和意志,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自我。点这三个具有典型性的前纪检监察干部的名,其意义则蕴含其中。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心得体会篇二

“四个服从”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关键要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管党治党的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把《党内监督条例》提出的各项监督措施落到实处。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国内外管理实践得出的重要工作原则。党组织赋予领导干部权力,既是信任、培养,更是考验,考验其能否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党员领导干部从接受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也要接受组织的监督和纪律的约束。信任和监督辩证统一,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背负的信任越多,责任就越重、风险就越大,就越要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在党员领导干部被委以重任时,党组织往往都讲“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干部接受任命时也往往表态“感谢组织的信任”。委以重任就是组织对干部的培养和考验,就应当要求干部接受组织的监督。如果只讲信任,你好我好大家好,责任就会虚化弱化,加强党内监督就会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成为一句口号。监督既要靠组织和有担当的人,也要靠制度。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是底线思维,必须把这个理念贯穿于选人用人、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之中,强化监督制约,使领导干部时刻感受到责任、考验和约束,敬畏组织、敬畏纪律。

党的领导本身包含着管理和监督。领导,顾名思义,就是既“领”又“导”。“领”就是以身作则、引领示范;“导”就是遵循正确方向、施以明确导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管理和监督都是领导的重要内容。广义监督是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督,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是党章规定的党组织的职责。狭义监督是指纪委作为监督执纪问责专责机关的责任。领导的重要职责是领出好班子、带出好队伍。所以,管理中就包含着监督,离开了日常的管理监督,党的领导就落不到实处。《条例》把党委的监督职责及制度安排作为重点,把任用干部权力和监督干部责任统一起来,通过谈心谈话、约谈督促、报告工作、述责述廉、考察考核、巡视巡察、严肃问责等方式,强化责任、促进担当,使党内监督真正严肃起来。

要把重点放在自上而下的监督上。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是统一的。党内监督的权威,首先来自于上级党组织,谁任命就应当由谁来管理监督。在监督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支持党员群众提出意见、开展批评。实践证明,自上而下的监督最有效。同级监督、下级监督发现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最终要看上级党组织的旗帜、立场和担当。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软弱乏力,其他的监督就会流于形式,也必然失效。《条例》着眼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上对下的监督,发挥同级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改进自下而上的监督,提升党内监督的实效。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重在看方向、看坚持。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准则》和《条例》是依规治党、标本兼治的制度利器,推进了新形势下的制度创新。要深入贯彻全会精神,以《准则》和《条例》为遵循,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心得体会篇三

一些干部违规违纪,甚至走上贪污腐败的不归路,从主观方面分析,主要是个人丧失信仰,没有敬畏之心,缺乏底线意识,贪欲膨胀;从客观方面分析,则是缺乏有效监督,这往往与组织上对干部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紧密的关系。王岐山用“子不教、父之过”来打比方,指出“干部犯错”背后的组织责任,既形象又深刻,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当前,就我们企业来说,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干部廉洁自律,勤奋工作,但违规违纪问题也偶有发生,比如,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作风霸道,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听不进不同意见,搞“一言堂”;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糙;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公款报销;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停留在口号上,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等。有的组织对干部违规违纪问题睁一眼闭一眼,你好我好大家好,信奉“多种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和庸俗哲学;有的明知道不作为、乱作为,不管不问、不谈话、不提醒、不纠正,懒于管理,疏于监督;有的自身不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做不到,不敢管、不想管等等。存在这些问题暴露出有的组织对干部的监督管理意识不强、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措施不实。

越往后,监督会越来越严,方方面面的“紧箍咒”会越念越紧。对各级干部而言,需要转变思想、改进作风,认识到严管就是最大的爱护,适应在监督下用权干事,把廉洁从业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各级组织而言,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不能用盲目信任代替必要监督;要以“干部有问题、组织有责任、领导就有过”的责任感,把管事与管人、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统一起来,使管理监督由“宽、松、软”变为“严、紧、硬”;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管得住自己,领出好班子,带出好队伍,激发正能量。

文档为doc格式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随着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得到首次披露。专题片中魏建、**、钟世坚等人的思想蜕变过程和违纪违法行为,给所有纪检干部敲响警钟。

把自己摆进去,自我揭短是这部专题片的一个显著特点。专题片显示了纪检监察机关敢于“对内开刀”的勇气,彰显了“清理门户”的决心。贪与不贪有时就在一念之间,在腐败问题上,没有谁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受到强烈震撼的不仅仅是纪检干部,干净是所有党员干部必须守住的行为底线。如果在作风和纪律上偏出一尺,反腐败工作离中央的要求就会偏出一丈。

正人必先正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制度规范是标尺,执行制度是关键,以人为本是核心。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发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承载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其自身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

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老话重温,但意味深远。“硬”在哪里?一要“硬”在思想上,认真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二要“硬”在行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千锤百炼成精钢。铁之所以硬,是因为它经过了熔炉的冶炼和反复的锤炼。铁锤之所以能够打铁,是因为铁锤本身就是钢铁。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征村乡许斌)

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四):守规矩做本分筑牢信仰堤坝

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之后,又一反腐力作《打铁还需自身硬》电视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从业人员的强烈反响,笔者收看后感慨之,思考之。

新一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自产生之日起就树立起了更加亲民形象。“八项规定”、整治“四风”、“红红脸、洗洗澡、出出汗”、“治病树、拔烂树”……这些贴近百姓的语言充分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努力,并一直在有序推进。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要求从事纪律监察的党内专职监督机构和工作人员,再次表明反腐败无禁区、无死角、全覆盖,探索解决监督者如何监督的问题。

正如解说词中讲的那样:纪检监察机关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过硬队伍的决心,监督执纪问责的探照灯,不仅是照向别人,也在时时照向纪检机关自己,靠自我监督,靠对风险点的严格管理,靠制约制衡的有效机制,靠科技水平的提升,让权力的运行处于制度的轨道上,位于光照亮的地方。……中央纪委在坚决清理门户的同时,也找准了监督执纪工作的关键点、风险点,发现了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到了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标本兼治的阶段。

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总要求,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防“等下黑”,以担当诠释忠诚。从电视片中反映出的大量正面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案例,让笔者思考着对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过去,自己认为,共产主义信仰太虚无缥缈;现在,随着从事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经历和感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对总书记提出的理想信念是总开关含义的逐步理解。那些不管是否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贪腐,确实是在理想信念上出了严重偏差,走向歧途,坠入深渊。什么叫防微杜渐?就是要从守规矩、做本分抓起、紧起、做起,才能守住底线、不越红线。

结合企业实际,需要纪检监察从业人员强化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和把握,锻炼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带头学、带头做,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摸清风险点,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企业党员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干部心得体会篇五

从“三惊”中悟道理

奎溪镇纪委书记姜凛

古语有言,“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在中央纪委推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部影片后,我已是观看过4次了,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每一次看都会陷入沉思。

一、吃惊

第一次观看影片是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的时候,我和爱人坐在沙发上磕着瓜子等待节目的开播。影片开始后,我爱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不是纪委的吗?自己纪检系统也有这么多人违纪啊?”,我吃惊了,无言以对。是啊,执纪审查,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权力核心,这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的斗争中,时刻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自己要经受住考验,不能被蛀虫腐蚀。由此可见,反腐还需自身硬,查人必须先查己,防止“灯下黑”。

二、震惊

第二次观看影片是在组织自己单位干部观看的时候,一个同事发表感慨说:“连我们都懂得的道理,难道他们不懂吗?”。是啊,我们都感到震惊。他们位高权重如**、金道铭、魏健等,他们学识渊博如袁卫华,他是家乡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院高材生。这些道理他们是懂的,只是他们作为一个纪检干部,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在权利和金钱之间迷失了自我,在纪律和规矩面前没守住底线。

三、心惊

第三次观看影片是在市纪委培训班上,同学们都很遵守纪律,教室里很安静,可随着影片的播放,我的心却平静不了,到最后几乎可以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衡量。对他们贪腐的方式、数额使我心惊,到底要这么多钱干什么?中央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说过一句话,“要是自己不撒谎,要是有人监督我,提醒我,我不至于会走到现在这地步”。作为纪检干部,自己要主动的接受监督,主动的向组织汇报。我很庆幸,有人监督是很幸福的、也是很幸运的。

四、感悟

第四次观看影片是一个人在深夜的办公室,这次从头至尾我的`心情都很平静,同时也陷入了沉思,以至于影片放完了我还保持着一个姿势良久。沉思中感悟出了一个结论:像**、金道铭、魏健之流,出事倒台是必然。他们手握重权,手持利器,却用错了地方,把党和人民抛弃了,把自己的初心和抱负抛弃了,更把组织的嘱托给抛弃了。权利和宝剑成为他们攫取金钱和私利的奴隶。这样的人物,必然会被组织所清理,被历史给遗弃。

通过4次的影片观看,“忠诚、干净、担当”这六字箴言,一遍又一遍的洗礼着我们的心灵,是我们纪检干部的最基本的做人处事基本准则。作为新时代的纪检人,我们更是肩负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期望,我们敢面对更敢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