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真心得体会(模板6篇)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真心得体会(模板6篇)

作者:紫衣梦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真心得体会(模板6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通过学习国学,我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国学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其带给我的益处和感悟。

第二段:国学教育追求至善至美,推崇中庸之道。从国学中,我学到了克己奉公、孝顺父母和尊师重道的品德。中庸之道强调“至善”,即做事应当诚实守信、不欺诈和欺压他人。这种道德观念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应当摒弃私利心态,以积极的态度为他人着想。

第三段:国学注重修身养性,培养人的涵养和素质。国学中有许多优秀的经典文献,如《论语》和《大学》等,这些经典中的智慧和思想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论语》,我在品读中领悟到礼仪之道的重要性,从而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人交往中尽量做到文明礼貌,增强了自己的社交技巧。

第四段:国学教育推崇知行合一的观念,强调以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准则。学习国学不仅有益于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是应该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例如,善待他人,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通过学习国学,我意识到付诸行动的重要性,珍惜每一次为他人做好事的机会,让自己的学识和行为相得益彰。

第五段:国学教育培养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国学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我深感自己有义务向更多的人传播这种文化遗产。通过与父辈长辈交流,我了解到国学文化在传统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决定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成为国学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国学真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内涵和外延。国学教育让我熟悉了优秀传统文化,并将这些精华融入生活中。国学带给我智慧和灵感,以及一种内心的满足和自豪。让我们一起用真心去感悟国学的真谛,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二

学说,同时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相关学说,可以说是在相辅相成的。也 就是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很多的方面都这些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首先我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构造。该书分为 10 章,分别是“史” 、 “儒” 、 “禅” 、 “道” 、 “法” 、 “兵” 、 “医” 、 “易” 、 “礼” 、 “食” ,通过对国学精华部分学 习,深感学习国学,弘扬国学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章 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三皇五帝”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那些人, 史学界似乎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实际上,三皇五帝的观念来源于我国先 祖对于宇宙系统的看法。古人认为,宇宙是由静止的天、地、人和动态的金、木、 水、火。土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就是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土帝” 从书中我也了解到,事实上,三皇五帝代表了我国远古社会的两个时代。 三皇时期代表着从母系氏族转向父系氏族的时代,伏羲和神农是父系氏族的代 表,神农氏族后来又分化为黄帝、炎帝两个部落,再后来又融合为炎黄部落。五 帝代表的时代是三皇之后、夏朝之前的时期。舜帝是公认的五帝之一,夏朝始祖 大禹就是从舜帝那儿获得部落首领地位的。从夏朝开始,统治者从人民的服务者 变为人民的压榨者, 帝位的继承由禅让制度变为世龚制,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 新阶段。

第六章 兵——上兵伐谋、居安思危的兵家谋略 第七章 医——从生命真谛中看中医的高度 第八章 易——大易思维中的周易智慧 这几章可以说就是其他几门学说的补充, 也可以说我国的文化是在这些学说的相 辅相成下前行的,再来是礼,这一章也是我推荐的一章,礼仪这个词并不陌生, 但是深入进去会发现这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 从自古的那些可以说不人道制度 再到现在简化后的基本礼仪,这一路可以说是崎岖坎坷。 第九章 礼——仁义礼智信背后的国学含义 这一章最开始说的是古代官场中的“夺情”和“丁忧”制度 ,虽然名字有些奇 怪,但是这也确实是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之为“丁 忧” 。服满再行补职。 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 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 夺情也就是丁忧制度的 延伸,意思也就像字面一样 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不参加吉礼。夺情原本少见,但在战场上,原谈不到“丁忧” ,古人称之“墨绖 从戎” ,又称“金革之事不避” 。

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 亲父母的丧事, “自闻丧日起, 不计闰, 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意思是必须请假二十七个月,回乡下守丧,事后再 重返官场。但是为了因应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 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这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本以为会是从头开始的五种礼仪。 像这样容易曲 解意思的还有一个 那就是“长跪” 《战国策》里出现过“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这里的“长跪”并不是长时间跪着的意思而是直身而跪,也叫“跽” 。古时 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这一章中还有讲到古代的一些谦称,避讳等等。还有端午节中元节等一些有趣的 故事。 最后一章自然而然当然要数食物,我国地大物博,美食更是让全世界绝口称赞, 谈论国学又怎能少的了食! 第十章 食——饮食文化中蕴涵的国学智慧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它的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是它的文明史的一 部分,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热带、亚热带、温带、 亚寒带兼而有之;地形多样,江河湖海,山川平原,无一不备,这样就为中国的 饮食与烹调提供了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鱼肉禽蛋、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丰富 的动植物原料、调料。 数千年来,中餐积累了精湛的烹调技艺,仅烹调的操作方法就有:烧、炸、烤、 烩、熘、炖、爆、煸、熏、卤、煎、氽、贴、蒸等近百种,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 千差万别、风味各异的菜系和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约有各式菜肴一万多种。著名的清宫廷宴席菜肴“满汉 全席” ,仅此一桌的冷热大菜就有 120 余种。以这种大菜为代表的中国食文化, 显示出华丽、气派的“天朝”和“帝王”心态,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特点。 中餐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著称于世。其型美,尤以花式冷拼盘最 为突出。它造型别致、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呈现出富有意境的景色和图案。那 山川树木、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尽收盘中。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给人以享受。

而且中餐每套都以双数为单位,四、六、八、十等成为一般的 规则,俗话说: “两个盘子待客,三个盘子待鳖” ,追求双数恰恰表现出中国文化 注重“十全十美” ,讲求偶数为利的心理习惯。 餐的菜肴名称也别具特色,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人以美好的回味。如游龙 戏珠、阳春白雪、银珠牡丹、金玉围翠、玉手摘桃、宫门献鱼等等,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有时就是一种立体的诗配画。

我国的食可不光是这些,茶!也是让人自豪的一方面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 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 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 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 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 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 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 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 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 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 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 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 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 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 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 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 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 、 “茶道” 的范畴深广的多, 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 因。录 俗话说 多读书,读好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

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 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 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 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 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 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 容,明辨是非。 通过这本书 让我穿越古今 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 再次请让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深 深的谢意。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学,尤其是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国学学习和研究。我也是其中之一,最近参加了一次上国学课程的学习,深受启发和感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上国学课程令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远影响。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比如,我们学习了经典之一《孟子》,通过阅读孟子的论述,我被他高尚的品行、博大的胸怀所折服。孟子的思想教诲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更加明白做人的真谛和追求。这样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其次,上国学课程让我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面貌。上国学课程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经典文化,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无论是《论语》、《诗经》还是《红楼梦》,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和包容特点。这样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的传承上,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学习国学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样的品质,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

再次,上国学课程让我重新审视自我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过多,忽视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培养。通过上国学课程,我发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很多对内在修养和德育的论述和教诲,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更好地认识自我,追求人格的完善。只有通过对内在修养的注重,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上国学课程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国学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学问,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欣赏,更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学修养,还使我们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分析能力。这样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上国学课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帮助。通过学习国学,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重新审视了自己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我相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引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四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人生就像一条平坦的大道,大道上会分出许多岔路,而我们正是在这条大道上行走,目标是"成功",但离开这条大道进入了岔路,就很容易迷路了,就会再也回不到大道,所以必须有人提醒你,而这个"人", 我觉得就是国学中的智慧,因为它汇集了所有已经到达"成功"的人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学好国学,用他来净化我们的心灵。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也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通过16周的国学智慧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同时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有老师系统地讲解诸子百家,又分别讲了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如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让我感受到了老子的悠闲自在,孔子的君子之风,孟子的能言善辩,庄子幽默善喻,墨家的防守之术······通过讲解圣贤们的生平来了解他们的主要学说思想,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思想,探索他们对人生,对自然,对君子,对大道的理解。而我们学习国学并不是要复古,而是从圣贤那里学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大道、自然的关系。吸取他们的精华,服务于人类现代文明,服务于中华之腾飞。

什么是人与人的关系,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什么是人与道、与自然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这看似是不一样的观点。然而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有了不同的理解.....通过视频教程的学习,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名家的对国学不同学派异同的理解。

什么是儒道之相生相济?于丹教授在“大道与自然“中如是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礼仪,让每一个人凭外在的行为规范,以礼仪应对他人去周旋社会,以外在的规矩准则去缔造世界的和谐。而道家提倡,每一个人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外在的任何的刻意。可以说儒道相生相济孕育中国人格。但儒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进入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在土地上扎根。道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出世,也就是说人格的超越,让我们在天空上有飞翔的翅膀。这些解开了我们印象中的儒道互斥,其实儒道也有很多相同。正是他们的相异才造就了中国人格。

学习了国学,可以像翟鸿燊教授说的那样,我们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努力做到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些人认为,作为学生,只要学好数学,语文,英语就可以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是生活的唯一追求。可是,有谁注意过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呢?一个学生,就算他的学习成绩再好,如果他的品性除了偏差,是否还算好学生呢?就像曾子在《大学》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他又告诉了我们这样做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无不体现修身的重要性。所以我相信,无修身不能称为现代社会的人才。甚至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说:21世纪,人类要想生存下来,就要回到中国古代,要向孔子学习。

国学中的智慧就是道,而道是无处不在,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而我们要做“上士 ”,诵读圣贤经典,使我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迈向圣贤之道。国学的智慧是博大精深的,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体会到的,在课堂上我们只是了解了国学智慧的很小一部分。国学中的智慧远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参透,是要用我们一生去体会,用一生去实践。让我们用国学智慧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吧,让我们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吧!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五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国学具有独特的智慧和价值观。近日,我参加了一次国学讲座,深受启发和感悟。下面我将结合讲座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总结一下关于国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国学的学习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尊师重道的精神。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师徒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师者名师,徒者贤徒。师徒之间的交流和传承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通过与国学大师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师者智者、徒者追随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虚心听取前人的教诲,认真学习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真理,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只有通过师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国学的精髓。

其次,通过国学的学习,我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国学强调“实践”二字,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书本上的理论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智慧和乐趣。国学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尊重自然的法则,注重身心的平衡与调和。我通过实践,发现了自己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学会了欣赏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之道。只有融入到自然中,才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和平衡,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力。

再次,国学的学习让我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古代文化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国学经典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人应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人格的完善,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中国古代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最后,国学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文化的根基和底蕴。国学的学习把我带入了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世界,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到震撼和敬畏。古代的经典蕴含着智慧和真理,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通过国学的学习,我明白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要开放和接纳外来文化,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国学的学习给我带来了深刻的体验和思考。尊师重道、实践理论、思考人生意义、认识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从国学中获得的重要启示。国学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当代人的修身养性和自我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积极参与国学的研究和实践,加强自己的修养,传承和弘扬国学的精神。

学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六

__年 3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莒县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

来自台湾的一线教师段心怡女士和庄溎芬女士,就台湾的国学教育从政治层面和学校学生家长的普通层面,给我们做了讲座。段心怡女士报告的主题是《传统文化教材课程设计理念》《如何提点出论孟思想的现代意义》。庄溎芬女士的报告主题是《台湾的语文教学与儒家经典教育》《论语·论学课程设计》。

我觉得,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也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教师真切感悟经典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经典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教师们只有深刻认识到容纳下纵横千年的文化的国学,才会在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淡定从容、高雅脱俗。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教师的情操,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实现教师的升华。

二、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诵读就是最好的货币,在学生时期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长大后定会受益终身。学生通过背诵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将历史地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和识字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根基上自然生长获得语感语境。经典美文诵读可以___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一条快乐阅读之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至于国学课到底怎样教?听庄溎芬女士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我们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借助教材,自主感悟。我们只需要求学生读通了读顺了读出美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而不求甚解,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祖国的精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