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专业初中物理论文(通用15篇)

专业初中物理论文(通用15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专业初中物理论文(通用15篇)

范文范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9.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这些范文不仅在表达和思路方面值得借鉴,还能让我们在写作中掌握一些技巧和规律。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由于中职学生多数是中考成绩差的学生组成,他们的物理基础比较差,加上现在各个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多是习惯了中学时代的理论教学,对于中职学校的物理的实践教学还不是很适应,在物理方面的学习比较吃力,导致他们对于物理的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中职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社会上对于它不太重视,使得中职学校的老师对物理教学不够重视。教育部门对于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物理教学设施不配套,物理教师无法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践,以加强学生对课堂上物理知识的掌握。因此,很多教师的物理教学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的阶段,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条件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甚者,有部分学校还没有开设物理实验课。中职学校物理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以教材为主,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语言生硬,课堂气氛沉闷,使得学生的听课兴趣不强,学习效率低。物理教学中存在主要的问题有:(1)教学部门和教师对中职教学不够重视;(2)教学实施落后;(3)教学方式不合理;(4)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强;(5)物理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等。

2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物理是中职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当今社会对职工的要求比较高,在人才的招聘上,绝大多数企业都倾向于招收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并要求学生的职业技能比较强,敢于接受挑战。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需要进行物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推进物理教学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传统教学的模式比较落后,多数是重理论轻实践,多数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比较顽固,习惯于传统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物理实践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队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推进物理教学改革是物理教学工作的新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本身就比其他学校要低得多,教学工作取得的成果也甚少,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单一的理论知识不易记牢,需要结合试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物理教学改革是目前的大势所趋,对提高物理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

3物理教学改进策略。

3.1提高有关部门和人员足够重视。

由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所占得比重比较小,未受到社会各界的足够的重视。教育部门都将重点放在了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上,忽视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比较小。学校不受到重视,教师也对学校缺乏信心,没有重视物理教学的改革。中职学校就应该通过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通过促进的社会发展来吸引教育部门的关注,使社会加大对中职学校资金的投入。中职学校的领导要以身作则,重视物理教学改革,加强对负责物理教学的教师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物理的重视。

3.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物理教学设施。

资金的投入是中职学校得以运行的必要物质基础。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中职学校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为中职学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扶持。中职学校也可以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假期去工厂实习或者为企业培养一些专门人才,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资金交流。利用这些资金,购买比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为学生开设物理实验课,实验课上尽可能地使得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以便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进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更多的应用软件、课件,使得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物理的发展动态。

3.3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改进教学模式主要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使用新的仪器设备辅助教学,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一堂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缺少课堂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低。为此可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把课堂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

3.4激发学生学习兴积极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1)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课堂的趣味性;(2)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设置课堂提问,激励学生的思考行为;(4)通过物理开展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等。

3.5加强物理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的进行。有些物理教师的素质比较低,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物理教师的定期培训,或者与其他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以提高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建立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机构,让学生对教师进行网络评价,对于排名较前的教师进行资金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使物理教师们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为更好地促进物理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良好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兴趣培养为基点,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对于抽象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另外加之年龄的原因,很多初中学生还是凭着兴趣来学习,课堂的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某一学科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利用演示实验能够将一些枯燥的知识变得充满乐趣,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例如:在讲到电磁知识的应用(例如电话、电铃等)时,如果仅仅靠理论上的解释,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这时不妨将模拟电话机、电铃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认真观察,学生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1.2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初中物理知识许多都是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这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初中物理中力学、电学、能等知识所涉及到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再加上学生在学习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能正确掌握。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到摩擦力时,可以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影响摩擦力的各种因素;再如,电学中接线柱的绕线方法,教师通常会说“顺时针绕线,不然容易在紧固接线柱上的螺母时把线挤出来”,然而,有的学生因为握线的位置不对而无法理解,这时通过演示实验便可以轻松解决。

1.3有助于知识的生成。

灌输的知识始终掌握的不够牢固,很难变成自己的真正本领,只有通过观察、探究自己得来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摆正物理教学的意义与实际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强学生们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的体现物理教学的意义,培养现代化人才。例如:在讲电学中的电路问题时,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连接电路时出现的短路等问题,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讲惯性问题时,可以运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推翻以往对于惯性的主观认识。

1.4克服分组实验中的不足。

中学物理实验主要包括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虽然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分组实验需要实验室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并且一般需要一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这样的实验如果是为了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而进行显然费时费力,演示实验可以克服这一问题。有一些实验可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关于交流电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中如果组织不善就可能导致学生受伤害,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可以尽量避免学生直接参与危险实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有一些实验的数据对于实验操作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能够规范操作则可能使得出的结论与理论相悖,进而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不信任。教师演示实验可以避免因学生的误操作而导致的数据错误等。

2.正确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2.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演示实验前,教师一定要事先进行多次的模拟实验,为课堂上演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预案,避免课堂上出现突发状况而手足无措。

2.2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有些演示实验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实验器材,这时教师要自制教具或者直接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演示实验。例如,惯性试验可以借助一支粉笔、一个纸条和一把直尺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既方便了实验的进行,同时也使教师的个人魅力得以提升。

2.3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

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高效性往往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能够创造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条件,为演示实验增色很多。物理实验有许多是要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这些理想状态普通实验室根本无法具备,此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轻松克服这些困难,使得演示实验能够成功进行。

初中物理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及意义。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初中生流传这样一句话代数烦、几何难、物理、化学不必谈,可想而知物理一直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学的一个学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级教育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适应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因此,初中学生仍然普遍感觉物理难学,我区各校物理教师均反映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水平较低,主要是缺少学习兴趣及兴趣的持久性不高所致。本人从教几年来发现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畏难情绪,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对学习物理完全失去兴趣,因而在学习中放任自流,上课既不动脑也不动手,完全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是:探究我校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与使我校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增强物理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的界定: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喜欢制作各种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学生业余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制作各种模型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激发并维持:主要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方式、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保持这种积极状态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稳定不变。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迫在眉睫。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目前针对有关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块的论文写的较多也较热,但作为课题研究的并不多见,只是相对集中在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湖南岳阳初中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这一方面做了课题研究,并取得相对不错的效果,为他们学校的物理学习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从他校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就单从激发学习兴趣这一块进行了研究,但如何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的更持久这一重要方面很少涉及到。因而学好物理依然是广大初中学生的一大难题。

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兴趣作为对某种事物或探索活动的积极心态,其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阶段性,有的兴趣能维持几年甚至更久,而有的却只能维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在目前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题研究的匮乏、也不深,只是从几小方面予以简单探索。因此,本课题相比之下具有从更多的方法、方式、手段上来激发并从维持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独特方面来研究,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理论依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到兴趣,实际上它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则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拥有强大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获得的知识也更广阔、更深入。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准备。

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对于物理的学习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

此外,由于学生间各种因素差异,对学习物理兴趣的维持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对物理学习一直保持兴趣的学生,其物理成绩也一直较为优秀,对以后物理学习深造提供主观上积极探究的保障。

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教学要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其目的要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本课题的研究刚好和《物理新课程标准》相切合,符合当下物理教学的形势要求。

其次,物理学科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上的优势,物理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而这一切都要以学习兴趣为保障,只有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才会主动去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才会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才会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主动的学习能力。

研究的内容:

(1)我校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现状。

(2)使我校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的影响因素。

(3)研究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我校学生快乐学物理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甚至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课题立项,制定方案;。

(2)调查分析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通过学习理论和调查,对典型学生的跟踪调查。

(3)中期评估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全体成员整理材料,形成阶段小结或报告。

(4)实验教学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以本校实验班级与其他学校的教学效果横向比较。

(5)总结阶段:20xx年6月,全体成员分析、总结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及专题论文。

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初始调查、跟踪调查等分析制表。

(3)个案研究法:确立几个典型个案,跟踪调查定期检测。

预期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

现状调查报告2、案例3、教学设计4、研究报告5、论文及论文集。

实践成果: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为我校初三物理解决后劲不足的现象。并确立具体的教学模式,记录在案、汇编成册。

研究保障。

对本课题的生成落实到实施研究,我校有以下优势:

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学校领导管理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得以展现个人才华。

承担本次课题的负责人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全组成员协调合作,教学实绩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物理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全区上游,并立志在个人发展上有所突破,组成一支和我校教学实绩相符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硬件保障:

最后,针对此次课题规划,全组员共识一致,信心高涨,力争做好此次课题研究。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逻辑严密的理论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则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学科的发展同当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紧密相连,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并且物理定理多、概念多、实验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法,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更好学习物理知识,理解复杂的物理现象。如讲到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折射,镜面反射等知识时,我们发现许多与光现象相关的简单实验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现象。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通过树叶、粉笔、纸片、水、羽毛等具体物体的掉落,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物理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活化物理概念。

观察与实验对物理教学的确大有裨益,然而实验教学仅限于那些肉眼可以看得见、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物体,还有更多与我们密不可分却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这要求我们将它们具体化,多媒体就成了这一过程的重要媒介。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可以首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物理教学不免枯燥乏味,单一的讲课也可能会让学生厌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物理现象成因的动态演变过程图,能让学生在枯燥原理概念学习中感到新鲜,缓解疲劳,转移注意力,更好地带动课堂,带领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例如,讲到分子运动原理时,抽象的分子运动肉眼看不到,只能通过电脑视频加以处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另外大气压强,浮力,光,电及电磁场等,也可以以同样的方法解释物理概念。

三、在对比中理解物理概念,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物理实验还是教学活动,都少不了在对比中理解其概念,在区分中加深理解。例如,可以通过对比法判断分子热运动和物体的机械运动:(1)从概念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机械运动则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从微观与宏观上判断,微观世界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而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机械运动则是用肉眼能看到的;(3)从引起运动因素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永不停息的,不受外界影响的,而物体的机械运动则要受到外力的影响。通过对比让两种运动的概念区分更加明显,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除此之外,力的学习中也少不了对比,推力、压力、摩擦力、反作用力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是不同的力,这就需要我们对比区分。

四、重视人性化,将课堂交给学生。

新时期教学要求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物理为例,物理的教学以“精”“细”“练”“思”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探讨物理概念,老师再加以启发。多给学生时间共同学习、研究、探讨,在实验与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思考,让他们时间深入理解物理,爱上物理,是初中物理教学期待结果。另外,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才能把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另外,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也会赢得学生的喜欢与爱戴,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五、数理不分家,物理教学从数学抓起。

物理和数学一样,在很多问题都需要计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好的计算能力,在物理学习中,有很多学生不是因为不理解而不会物理题,而是因为计算能力差,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原本会做的题却不能拿到分数。物理和数学学习一样,需要反复练习,在习题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将物理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物理源之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可.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分组协作学习[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马可.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内江科技,2012.。

[6]陈肖香.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j].成功:教育版,2009.。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1.教育主体的变化。课程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教材的编纂,还是教学方法,都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这一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革新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前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应在教学过程当中时刻铭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间接询问自己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直接有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2.师生关系的变革。课程改革当中着重强调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并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和权威者,而应当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一个让学生惧怕的长辈或者是权威者,而是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人。通过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彻底实施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转换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教学理念的额革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教学方法的革新。纸上谈兵并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因此,在观念革新之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法方面进行了重大改变和创新,例如,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当中,会多多应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前先下结论再深入探讨的诟病,让学生在实验当中自己总结结论和规律,变“填鸭式”教学为“探索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深深印刻在脑海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未知的趣味,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兴趣盎然,也不再会因为记不住结论,背不下公式而烦恼了。另外,科技的发达让教学载体也更加丰富,‘数字化教学’让解决了教师很多教学上的难题,通过幻灯片等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将我们在课堂上不能进行直观观察和实验的课题通过立体化的直观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出来,使得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是课堂过程更加流畅。“分组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题,想自己所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小组中个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尽其能,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因此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初中物理这门有些无聊的课程有了更多的兴趣。“情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很广泛,由于初中物理的枯燥和晦涩,很多知识是很难懂的,通过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景。将初中物理知识整合到生活情景当中去,使得学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对于初中物理的作用也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二、课程改革应进行的反思。

1.有些教师未能从根本上更新意识。尽管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有一些教师为能够从根本上看待这次课程改革,也并未在教育教法以及教育理念上做出根本而彻底的改变,尽管口号喊的很响,却是挂羊头卖狗肉,并未抓到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实质。有的教师用着新的课本却在依然用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得到的是旧的教育,这样对于培养新型的人才是极为不利的。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应对中国的应试化教育体系,更是懒得作出改变,仅仅按部就班地为国家培养“量身定做”的应试型人才。这种情况是值得教育部门去思考并改变的,不然我们的新课改及你进成为了噱头,成为了一场没有意义的华丽演出,一种过场,这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2.教学实践过于追求形式,未能新中有变。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创新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是在这种过于热情过于高涨的情绪之中,有些教师盲目地追求着“新”,却忽视了这种新是否适合现状,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只一味地追求创新,却忽略了受教群体的特点。这种创新是僵化的创新,是违背新课改理念的创新,这样做只会违背课程改革的`初衷是的学生陷入另一个怪圈当中去。例如,幻灯片的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追捧,也使得某些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表现出过度的依赖和崇拜,过度地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但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缺少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互动。另外,教师对于课件的照搬照抄,根本不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的行为,对学生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失去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将新课改的价值核心,反而退步到过去的僵化教学理念当中,形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不良之风。课程改革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尽到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到最好。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是教师启发诱导,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二、注重合作交流。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三、重视引导探究方法。

注意事项,得出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进行作业。

教师应重视学生怎么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创新。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同时将探究评价量规发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笔者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可使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总之,探究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亲身体验物理,在体验中感受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物理是初中生接触的一门新课,学生没接触它之前,就形成了它比较抽象、深奥的印象。物理教师要在学生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就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爱上物理,彻底消除物理难学、难懂的观念。

一、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我们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吸引不了学生,二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脱钩,让学生觉得物理离自己太遥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一些与时俱进的手段、方法、技术等等,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回应,对学习情况有所反馈。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并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施教,使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其次,教学方法要能让学生接受,且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在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思想都比较活跃,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感兴趣,自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待也不愿停留在照本宣科、题海战术的方式上了,他们喜欢直观演示实验、有趣的物理实验、动画。多媒体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的教学方式,适时利用它,不仅能让枯燥、艰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课件中就有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原理的动画演示、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放大放小,让学生观察一些细微的不易观察的.学习内容,再加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某些未知知识的动力,只要有兴趣驱使,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接受习惯和能力的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巧用探究实验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同样,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探究式的实验也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探究性的实验教学,首先要创设情境,然后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再到学以致用的这样一个把关注点放在过程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比如,一些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有趣实验。如,“凸透镜的应用”,会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大”世界。总之,只要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好物理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一样,都是源于生活,必将用于生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通过物理特有的实验、观察、演示等教学方式,把初中物理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且又比较普及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如,声、光、热、电、力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理知识作用下的生活资源,把它们的学习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理解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在我们生活应用、科技发展中的价值意义。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很多很多,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还有学生的接受习惯,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教学方法,都是有效的、得法的,也是可取的。

初中物理论文

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目标的达成,往往忽略了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无非是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教出来的学生不是具有一定的“模具性”,就是过于“理论化”,不会与生活实践衔接。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课的时候,经常是简单讲一遍,即使做实验也是简简单单地自己做,学生看。这种“演示教学”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性,对物理实验没有兴趣,对于物理教学之中的知识没有激情去钻研,课堂的效率更低。即使在讲到具体知识的时候,也没有与实践紧密相连,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提前计划与知识整合,这都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能力。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弊端,实现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物理小实验能够培养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凸显初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后,教师可以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独立制作小杆秤,并且评选谁做得最好、最准确。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杆秤,能使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运用更加深刻。通过评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会思考究竟如何做才能在制作中胜出,这些别出心裁的小设计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在物理小实验中,教师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以及进行实验等,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在班级内进行评比。以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四、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物理新课标强调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在进行“纸锅烧水”小实验时,初中生所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纸锅不可能烧水,但出于好奇心,他们希望尝试这个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以及结果的仔细观察,听教师讲解并总结物理知识,对燃烧的重要条件———“着火点”这一新的名词有了认识,明白了为什么纸在烧水过程中不会被点燃。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物理小实验,加深了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契合度,让学生不但能学,还能用。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教师必须大力加强实验,改变重讲述、轻实验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和有趣的实验,把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摘要: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是体现这一维度目标的特色内容。科学方法的教育无论是从现在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科学技术伟大复兴的关键,根据长期在实验教学中的摸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提出一些策略上的探讨,希望以此促进物理教师对科学方法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20xx年,教育部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时,提出了通过物理课程的实施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应对未来社会挑战能力的指导思想。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塑造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方法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实验中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科学探究模型、丰富的解决问题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广大物理教师应该注重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一、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思想重视不足。

在现行的初中升学选拔的机制下,物理教学的评价仍然以纸笔测验来反应,这一方式是以“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目标的考查占大部分。这样一来物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不围绕历年纸笔测验的经验来指导课堂教学,而对繁琐又耗时的分组实验多采用演示、视频实验、课件实验来搪塞,有的甚至以讲授来代替实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更谈不上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方法的传授和培养。

2.科学思路不明。

物理学史的发展,除了积累了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外,还在科学探索中形成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实践基础。而目前却有相当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未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实验时出现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方案不合理、科学方法不明显等问题。

3.方法渗透不准。

物理实验中可以渗透使用的科学方法很多,比如,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归纳分析、对比法、转换法、放大法、平衡法、积累法等。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的方法比较明确单一,有些实验中却包含着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些注重在设计方案环节突出科学方法,有些是在操作过程或是数据分析中运用了科学方法,而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会过多地突出某一方法的运用,或者一些方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中相互混淆把握不准。

二、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还是运用物理学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手段。”科学方法不是教出来的,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内化。

1.渐进性原则。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时应以建立兴趣为主,在实验的设计中以渗透单一的科学方法为宜,把重点放在仪器的使用和物理现象的观察上,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分析。随着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时应逐步提高对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和要求,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的思维,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从感性渐进到理性、从经验渐进到理论的层级上来。

2.整体性原则。

物理实验绝不是单个科学方法的体现,多数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应用了各种科学方法,“不同的科学方法共同作用、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教师权衡一个知识点突出了哪种方法,有选择地突出一些科学方法的同时兼顾其他。”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都应该从这整体上考虑,把握教材所关注的重点方法进行渗透。

3.教与学统一的原则。

科学方法绝不是“教”出来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他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教”是一种直接而比较系统的方式,但它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生主动实验的过程就是“学”方法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科学方法、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科学方法转化为终身的素养,所以,应该把“教”实验与“学”实验统一起来,取长补短。

三、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设计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从直观感性思维渐进到抽象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引导式的讲授方法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切忌使用填鸭式的灌输,特别是科学方法的传授。笔者所在地区的教研部门这几年以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设计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达成了利用问题设计来渗透科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很容易发现实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要用科学方法的意识,此时教师再将应用到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这些方法内化为科学方法。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计:

演示:用手推动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师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

生答:“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阻力。”

师问:“如何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得更远呢?”

生答:“用更大的力推小车”“用更轻的小车”“减小桌面的摩擦力”等。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有:小车的初速度、小车的质量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

师追问:“我们要怎样证明小车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呢?”

生讨论后回答:“改变桌面的粗糙程度”“要用同一辆小车”、“要用相同的力推小车”…。

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小车运动距离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为了探究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的因素保持不变,进而就要解决如何控制小车质量和初始运动速度等这些变量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教师引出控制变量的概念,渗透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

2.利用演示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演示实验除了具有引出物理现象、证明物理规律或作为课题导入部分的功能外,笔者认为,有些实验有必要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直接引出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理解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这个实验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这个实验的难点之一却是如何应用转换法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为此教师可进行不同电热丝给等质量的两杯煤油加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而在演示过程中通过对温度计作用的分析引出转换法,让学生明白有些实验的现象不容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现象把它转换成明显能观察到的现象也是物理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

3.利用数据分析渗透科学方法。

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也要渗透适合的科学方法,比如,算术平均法、比值归纳法、图像分析法等。对实验要分析的数据可以是预期的数据也可以是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巧妙地渗透科学方法。

例如,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我们可以事先设计这样一张空表,表中空白部分的“接触面”和“压力”两列是这个实验中预期的数据,在实验前可以填写。当我们把这样的空表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讨论思考后填写前两列可能的数据或内容时,学生会推测:“老师究竟要我在这两列中填写什么呢?”在这样的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思考实验的过程,而表格中的“接触面”一列就已经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

综上所述,虽然初中物理教材中针对科学方法的表达相对比较隐蔽,但却又贯穿着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科学方法的定义,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责任将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到每个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探索了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终身受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焕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山东师范大学,20xx.

黄琳雅,黎明,陈清梅。论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显化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02)。

初中物理论文

摘要: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是体现这一维度目标的特色内容。科学方法的教育无论是从现在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科学技术伟大复兴的关键,根据长期在实验教学中的摸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提出一些策略上的探讨,希望以此促进物理教师对科学方法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20xx年,教育部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时,提出了通过物理课程的实施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应对未来社会挑战能力的指导思想。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塑造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方法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实验中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科学探究模型、丰富的解决问题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广大物理教师应该注重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一、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思想重视不足。

在现行的初中升学选拔的机制下,物理教学的评价仍然以纸笔测验来反应,这一方式是以"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目标的考查占大部分。这样一来物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不围绕历年纸笔测验的经验来指导课堂教学,而对繁琐又耗时的分组实验多采用演示、视频实验、课件实验来搪塞,有的甚至以讲授来代替实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更谈不上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方法的传授和培养。

2.科学思路不明。

物理学史的'发展,除了积累了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外,还在科学探索中形成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实践基础。而目前却有相当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未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实验时出现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方案不合理、科学方法不明显等问题。

3.方法渗透不准。

物理实验中可以渗透使用的科学方法很多,比如,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归纳分析、对比法、转换法、放大法、平衡法、积累法等。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的方法比较明确单一,有些实验中却包含着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些注重在设计方案环节突出科学方法,有些是在操作过程或是数据分析中运用了科学方法,而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会过多地突出某一方法的运用,或者一些方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中相互混淆把握不准。

二、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还是运用物理学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手段。"科学方法不是教出来的,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内化。

1.渐进性原则。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时应以建立兴趣为主,在实验的设计中以渗透单一的科学方法为宜,把重点放在仪器的使用和物理现象的观察上,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分析。随着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时应逐步提高对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和要求,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的思维,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从感性渐进到理性、从经验渐进到理论的层级上来。

2.整体性原则。

物理实验绝不是单个科学方法的体现,多数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应用了各种科学方法,"不同的科学方法共同作用、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教师权衡一个知识点突出了哪种方法,有选择地突出一些科学方法的同时兼顾其他。"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都应该从这整体上考虑,把握教材所关注的重点方法进行渗透。

3.教与学统一的原则。

科学方法绝不是"教"出来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他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教"是一种直接而比较系统的方式,但它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生主动实验的过程就是"学"方法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科学方法、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科学方法转化为终身的素养,所以,()应该把"教"实验与"学"实验统一起来,取长补短。

三、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设计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从直观感性思维渐进到抽象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引导式的讲授方法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切忌使用填鸭式的灌输,特别是科学方法的传授。笔者所在地区的教研部门这几年以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设计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达成了利用问题设计来渗透科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很容易发现实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要用科学方法的意识,此时教师再将应用到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这些方法内化为科学方法。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计:

演示:用手推动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师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

生答:"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阻力。"。

师问:"如何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得更远呢?"。

生答:"用更大的力推小车""用更轻的小车""减小桌面的摩擦力"等。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有:小车的初速度、小车的质量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

师追问:"我们要怎样证明小车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呢?"。

生讨论后回答:"改变桌面的粗糙程度""要用同一辆小车"、"要用相同的力推小车"…。

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小车运动距离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为了探究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的因素保持不变,进而就要解决如何控制小车质量和初始运动速度等这些变量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教师引出控制变量的概念,渗透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

2.利用演示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演示实验除了具有引出物理现象、证明物理规律或作为课题导入部分的功能外,笔者认为,有些实验有必要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直接引出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理解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这个实验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这个实验的难点之一却是如何应用转换法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为此教师可进行不同电热丝给等质量的两杯煤油加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而在演示过程中通过对温度计作用的分析引出转换法,让学生明白有些实验的现象不容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现象把它转换成明显能观察到的现象也是物理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

3.利用数据分析渗透科学方法。

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也要渗透适合的科学方法,比如,算术平均法、比值归纳法、图像分析法等。对实验要分析的数据可以是预期的数据也可以是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巧妙地渗透科学方法。

例如,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我们可以事先设计这样一张空表,表中空白部分的"接触面"和"压力"两列是这个实验中预期的数据,在实验前可以填写。当我们把这样的空表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讨论思考后填写前两列可能的数据或内容时,学生会推测:"老师究竟要我在这两列中填写什么呢?"在这样的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思考实验的过程,而表格中的"接触面"一列就已经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

综上所述,虽然初中物理教材中针对科学方法的表达相对比较隐蔽,但却又贯穿着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科学方法的定义,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责任将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到每个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探索了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终身受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焕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山东师范大学,20xx.

黄琳雅,黎明,陈清梅。论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显化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02)。

初中物理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物理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在的物理教学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物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尽管物理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第一,硬件设施不足。目前的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主,但是学校的物理实验用具等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使得一部分的物理实验没办法完成。物理学习中,参与探讨是学习的关键,物理实验是最主要的参与探讨的途径,由于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完成,使得学生无法参与物理相关知识的探讨,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自主学习时间缺乏。物理学是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学习物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是纵观初中教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缺乏,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三,中考教育的影响。尽管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考试制度依然存在,学校还是十分重视升学率,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这样一来,中考教育以及教育成绩就限制了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部有效实现。

2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应用。

2.1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基础和重点就是欧姆定律,其在电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在电学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这一关系,欧姆定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三个要素进行控制,以明确的方法保证其中一个要素不变,进而研究其他两个要素的变化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电阻不变,将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观察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电阻的值不变,就需要固定电阻值,这样一来,研究变化关系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实现改变导致两端的电压;二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这两种方法的实施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之间是何种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致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研究电阻和电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电阻的改变可通过更换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来实现,这个研究过程的实施方法同样有两种:一是采用统一的电源,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在滑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2用控制变量法学习电阻。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电阻的学习要以电流和电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在学习电阻之前,必须保证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学习。当物理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电阻知识时,可以将控制变量法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顺带复习以前学过的电流和电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阻时就会变得容易。

3结论。

实际上,不止在电学教学中,物理学的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教学。控制变量法能够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控制变量法还能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从而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电学中,有效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的增强,提高了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论文

项目学习分四个步骤,即项目导入—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展示。而项目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种以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因此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整合教材,将项目学习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架构起一个井然有序的实施框架,在真实任务的情境和立体感知的课堂上进行教学。

1.项目导入以初中物理《电路基本连接》一节为例,可以将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成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同学们扮演电路工程人员的角色,“小刚的卧室里边,在书桌墙壁上有盏壁灯,屋顶上有盏吊灯,那么我们该如何连接呢?”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获取任务之后,便有了驱动力,开始自行设计猜想,并且动手实验来验证猜想,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项目,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主动探索学习,还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掌握串、并联两种基本电路的`教学目标。

2.项目设计有了教师给出的情境,也就是给出了驱动型任务,那么接下来就是进行项目设计了。这里,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的启发,比如,如何让两个灯全部亮起来?又如何控制一个灯亮,另一个不亮?有几种接法?如何操作?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们则要自己动手画出电路图,构建串并联的基本理念,同时可以将同学们的电路图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评价。

3.项目实施经过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准备,就可以开始实施了。此时,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是:组织大家讨论和分析学生设计进行电路图,指导学生对电路图进行分类,启发学生们通过协作交流自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并且开展想象,设计出小刚房间的电路该如何布置。最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点评的电路图连接实验样板,分别尝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使学生掌握两种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完成项目并设计出房间的电路线路的布置,并让大家一起交流。

4.项目评价。

项目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对项目的评价,可以师生评价,也可以让小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也就是采用多元激励评价。教师在给出标准的设计电路及实施方案之后,要结合演示结果来对学生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总结,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以达到同学们合作交流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在开展项目学习的同时,可通过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的课程整合,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通过项目学习,教师给出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任务,学生则在任务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项目学习将真实世界的主体情境引入课堂,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动态的管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在项目中,学生们在任务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也获得了综合性、程序性的知识,这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且,在协作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者:关娜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初中物理论文

摘要:高效课堂即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打造出效率、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的课堂。因此,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即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形成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并显示出“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等特征,本文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较高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就初中物理教学来说,高效课堂可细化为以下几种可行形式:

一、学生自助式演讲课。

1.对于一些低难度或生活中大量涉及的简单教学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这时就可以采取学生自助式学习。教师提前将问题或教学内容抛给学生,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准备。在教师的引导和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按框架进行有序讲解或演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信息获取、处理、表达等能力。

2.操作要点。

若以演讲的形式为例,应注意几点:演讲前教师必须跟学生明确演讲范围和内容、格式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可操作感;演讲前教师必须说明规则和要求,并明确划分时间,以防止出现混乱,使课程有序进行;上课前,教师最好将演讲稿收上,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摸底,有突出的作品可以把学生叫过来进行引导,使其自己把作品的优点最大限度发挥、改进或探索更好的表达模式。最后,再根据学生总体作品情况再备一次课,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应进行简短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优秀作品应给予表扬,可贴于班级后墙,用于鼓励学生和家长会展示。

二、学生自主式复习总结课。

1.初中物理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往往放在章末,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黑板上书写总结来让学生复习。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简单的概念不太会主动去理顺,长此以往,不能产生复习整理的主动性。缺乏自主的整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效果也会降低。因此,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2.操作要点。

(6)最后,台上和台下的优秀作品均可获得奖励和展示。

三、课前小实验探究。

1.实验课与探究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对学生很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和操作能力。但也有不足,即费时间,有时候一节课就只能研究完一个问题,虽然效果好,但效率“低下”。故一些简单的实验可安排学生课前事先去试做,课上来展示成果并一起来分析。这样不仅深入分析的时间能节约出来,还可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思考,并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会提升。

2.操作要点。

(1)课前小实验一定要操作比较简单、生活中能找到材料、内容明快而又具有启发性,并由实验现象能引出教学主题;(2)事先应给学生提示如何操作、如何正确观察现象和记录;(3)上课前应收集学生作品,以保证教学顺畅而高效。

四、师生互动、情景演绎。

教学流程和适用范围一般是在备课时看到有学生比较难理解,或积习难改之处,找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来揭示或破除不良的理解或答题习惯。例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做镜面游戏、或是讲声音的特性之前,让学生上台即兴唱歌或器乐表演等。游戏虽不是完全的`教学内容,但会让学生理解的生涩概念迅速活化,并拓展学生能力,对教学很有利。

五、组织课下学习小组。

因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精力的问题,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学生并不绝对是稍有疑问就会主动问老师的,久而久之思维体系就会产生偏差。课下学习小组的作用就在于:当有些题生硬难懂,部分同学在老师讲完一遍后不能学懂时,组长就开始负责让每个组员来把这道题过关,以保证组员的学习到位,并且能够将该错题改正,同时组长自己也在讲解中不断熟息技巧,从而对其自己也有利。

六、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的设计思想基于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有时作业进度跟不上,缺少对基础知识或思维进行强化的题目。可用每日一练来进行修正,其作用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试错和调整。教师配合教学内容每日出一道习题。学生准备一个本子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前一天的答案应在第二天出题的同时贴出,如果难度上没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选择节约教学时间而不评讲(前提是答案够详细)或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辨析。

当然,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方法绝对不仅限于以上这几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情况和学情灵活运用或组合,最终目标是让课堂上的效果和课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更为显著和高效。

初中物理论文

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仔细。首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让结论更加普遍,我们需要对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怎样的改变?”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进行电压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神门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学生们在一起的讨论相当热闹,但是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分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进行分组时,不是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和脾气。对内,老师分配的小组需要每个同学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而且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外,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又激烈的竞争。然后进行适时分组。这里的分组就是要求一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些同学负责发言,每个同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合作学习中,评价工作要将小组评价和小组中的'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查看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学生的个人能力同分工是否相符;而评价个人时则是查看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最后,查看探究是否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与此同时,评价需要帮助同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育人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老师在运用这项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分组和评价三个方面。

初中物理论文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近几年来,我校由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的实验有:

1.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主要器材有酒精灯、牙签和打火机。学生通过亲自摆放牙签,观察牙签的烧焦程度,判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学生亲眼看见被火焰燃烧的牙签是中间不焦两边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2.碘的升华与凝华。

主要器材有碘锤、酒精灯、打火机、水和滴管。学生亲眼观察到加热前的碘锤里的碘是颗粒状,是固态,在加热过程中,看到了碘锤里充满着紫色的碘蒸气,而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通过在碘锤的一端滴加水,看到加水的一端玻璃壁内出现碘颗粒,碘锤内紫色蒸气消失,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清楚地明白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亲自动手亲自实验,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现象观察的更加仔细真切,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实验现象的印象,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来的实验结果理解得更加深刻明晰。

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废物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准备实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改善实验效果。比如说: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拿废电池代替棋子,可以使废电池二次使用,还节约了买棋子的成本,一举两得。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拿f光源代替蜡烛,一方面避免了蜡油滴在桌面污染桌面,另一方面f光源能清晰地看出成正立倒立的像,不仅仅是上下正立倒立,还有左右正立倒立也一目了然,更好地呈现了实验效果。

3.气泡的匀速直线运动中拿塑料管代替玻璃管。

实验器材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用酒精灯加热一米左右长的塑料管的一端,紧接着拿老虎钳夹捏端口,这样塑料管被封口,接着往一端封口的塑料管里加红墨水或是蓝墨水(用有颜色的墨水是为了便于观察气泡的.位置),留一个气泡后,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端口封住,把做好的有气泡的塑料管用透明胶带绑在米尺侧面,只需在倒置米尺的同时掐秒表即可测出直线运动的时间,再在米尺上读出塑料管的长度即为距离。由于分组实验所用器材数量较多,器材制作的材料如果能做到废物利用的话,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拿电子产品替代普通的实验器材,即可更加全面的呈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达成率,还在替代过程中避免了原来器材对实验室的污染。玻璃器皿在分组实验中一向都是易碎易坏品,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仅易于实验的操作,而且塑料制品的易塑性强,可以自行改装形状封口等,更加易于实验效果的呈现和简化实验。

自制分组实验器材就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自制的器材有:

1.光的三原色中滤色片可以用红绿黄三色玻璃纸代替,考虑到玻璃纸比较软,不容易固定,可以用硬纸板剪一个长方形的窗口,把玻璃纸贴在硬纸板边框上固定,便于拿起观察物体的颜色。红光、蓝光和黄光的产生,可以把三色玻璃纸直接贴在三个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便于进行合成实验。

2.探究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自制小桌,可以拿硬纸板代替木板,把四个钉子钉在硬纸板上,制作分组实验时用到的小桌。

3.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可以用剪下的饮料瓶头上面蒙上气球皮,用橡皮筋套一圈固定,用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对于提高实验的达成率和可操作性是很有必要的。自制的器材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方便操作,实验现象明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验效果好。在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可以灵活的进行相互转换,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或是之后演示所要分组的实验,强调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现象。改进分组实验,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部分,经常分析实验中的利弊,有利于对分组实验做出有效有利的改进。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有利于在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分组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是物理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引起重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中,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更好更有效地进行。